第三节 世界的地形

合集下载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世界的地形教案(新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世界的地形教案(新版)湘教版
- 每个部分用不同的颜色或符号进行区分,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3. 简洁明了,突出重点,准确精炼,概括性强:
- 使用简洁的关键词和短语来描述地形的特点和分类。
- 用图表或图形来展示地形的分布和形成原因。
4. 艺术性和趣味性:
- 设计有趣的图形或图案来表示不同地形,如山地可以用山形符号表示。
- 使用颜色和字体变化来增加视觉吸引力,如使用不同颜色的字来表示地形分类。
作用与目的:
-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世界的地形知识点和技能。
-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
-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六、教学资源拓展
1. 拓展资源
- 地图册:提供一系列世界地形分布图,包括地形类型和特点的详细说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形知识。
2. 观察: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密切观察学生的反应和参与程度。通过观察学生的眼神、表情和行为,我可以了解他们对知识点的兴趣和理解程度。如果发现学生表现出不感兴趣或困惑,我会及时调整教学方法,采用更生动、有趣的方式进行讲解,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3. 测试:在课堂结束前,我会进行一次小测试,以评估学生对世界地形的分类、特点和分布的掌握情况。通过测试结果,我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以及是否存在薄弱环节。如果有学生测试成绩不理想,我会及时进行个别辅导和讲解,帮助他们弥补知识点的不足。
-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地形分析技能。
-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进行及时解答和指导。
学生活动:
-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体验地形分析的应用。

世界的地形知识点

世界的地形知识点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三节世界的地形(课本33—39页)1.人们通常把陆地上的地形分为、、、和五种基本类型。

2.海拔指的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在地图上用表示地面起伏的大小。

①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平原,位于洲;②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高原,位于洲;③世界上最高的山脉是山脉。

位于洲;④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峰,海拔8844.43米⑤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是高原,位于洲。

⑥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是山脉,位于洲⑦世界上最大的盆地是盆地,位于洲。

⑧世界上最深的海沟是海沟,位于洋。

5.陆地上的山脉主要有大山脉带:一是山脉带,二是横贯亚欧大陆部和非洲部的山脉带。

6.太平洋沿岸山脉带(科迪勒拉山系)主要有北美洲的山脉和南美洲的山脉等组成。

(这两座山脉都是走向)7.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脉带主要有亚洲南部的山脉、欧洲南部的山脉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脉组成。

(这三座山脉都是走向)8海底地形包括、、、、五部分。

9.线:指的是将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接成的线。

10.:指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

11.如何画和判读等高线图?等高线上的数值为,单位为,数值越大,即越高12陡坡和缓坡的等高线区别: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等高线稠密表示坡。

13.山顶、鞍部、陡崖、山脊、山谷等地形的等高线表示方法:①鞍部:两个山顶之间的部分②陡崖:等高线或相交的地方③山脊:等高线向弯曲的地方④山谷:等高线向弯曲的地方14.分层设色地形图,绿色表示,蓝色表示,黄色表示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四节海陆变迁(课本40—46页)1.地球表面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之中的例子:海陆的分布不是固定不变的①喜马拉雅山岩石中含有海洋生物化石说明过去的变成现在的②我国台湾海峡的海底有古河道及森林遗迹:说明过去的变成现在的2.大陆漂移假说:20世纪初由国科学家提出的。

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的原因是由引起的。

3.板块构造学说:①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即A 板块、B 板块、C 板块、D 板块、E 板块和F 板块。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世界的地形》说课稿2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世界的地形》说课稿2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世界的地形》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世界的地形》这一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世界地形的分类、特点以及分布。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图表和文字,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各种地形的特征,从而提高他们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认识。

本节内容分为四个部分:平原、高原、山地和丘陵。

教材首先介绍了各种地形的定义、特征和分布,然后分析了世界主要地形区的特点,最后讨论了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根据我对七年级学生的了解,他们在地理知识方面有一定的基础,但对世界地形的分类、特点和分布等方面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此外,学生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们通过观察、思考和实践来掌握地形知识,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世界地形的分类、特点和分布,掌握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实践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增强他们的地理素养,使他们在生活中能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世界地形的分类、特点和分布。

2.教学难点: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如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实践。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模型等教学手段,直观地展示地形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世界地形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世界地形的多样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教学新课:介绍世界地形的分类、特点和分布,让学生了解各种地形的特征。

3.案例分析:分析世界主要地形区的特点,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掌握地形知识。

4.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周围环境,了解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三节世界的地形教案(新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三节世界的地形教案(新版)湘教版
2.运用地图和图表,分析地球上不同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发展地理信息获取、处理和运用的能力,提高地理思维和空间观念。
4.培养对地球地形多样性的人文关怀,增强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世界主要地形类型的特征及其分布:学生需要掌握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等五种基本地形类型的特征,以及它们在世界各地的分布情况。
3.虚拟现实(VR)技术:通过VR设备,为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地形景观,便于学生更好地识别和理解不同地形类型。
4.在线教学平台:利用在线教学平台,发布预习资料、课堂讨论话题和课后作业,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学习地理知识。
5.地图绘制活动:学生动手绘制世界地形分布图,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山脉、河流、海岸线等地形特征的形成和变化。通过地形剖面图,学习者可以观察到地形的起伏变化,了解地形的演变过程,为地理学习和研究提供有力的工具。
-山地:海拔较高,坡度陡峻,沟谷较深。
-丘陵:海拔较低,地面有起伏,坡度和缓,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
-盆地:四周高中间低。
2.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农业:平原和盆地适合种植业发展;山地和高原适合畜牧业发展。
-工业:山区利于水力资源的开发;平原和盆地利于交通和人口的分布。
-城市分布和交通:山区城市分布稀疏,交通不便;平原和盆地城市分布密集,交通发达。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涉及世界地形的特点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并利用多媒体资源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等教学手段,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在理解和掌握地形类型的特征及其分布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部分学生难以准确识别和区分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等五种基本地形类型,特别是在没有直观地形景观的情况下。此外,学生在理解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困惑,难以理解地形对农业、工业、城市分布和交通等方面的具体影响,以及如何运用地形优势和克服地形劣势。

世界的地形

世界的地形

(1)龙岭与云岭的图上直线距离为3.5厘米,两岭之间的实地距离 为___________ 35千米 。 山脊 ;b_______ 山脊 ; (2)图中a、b、c、d是山脊还是山谷?a_______ 山谷 ;d________ 山谷 。 c_________ 陡崖 ;乙_______ 鞍部 。 (3)图中甲、乙两处分别是什么地形?甲_______ 自北向南 (4)若d处有一小河,则该河的流向大致是______________ 。 西北 (5)A点在B点的__________ 方向。 17米 (6)龙岭与云岭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___ 。
欧洲
• 以平原为主
地形类型:
非洲
高原、山地、盆地
地势起伏: •山脉分布在西北部和南 部边缘地区 主要地形:
• 以高原为主
南极洲
• 地面多被厚厚 的冰盖覆盖, 平均海拔2350 米,是世界上 海拔最高的大 洲。
地形类型:
北美洲
高原、山地、盆地、平原
地势起伏: •明显地分为三个南北纵列带, 即西部是高大的山系,中部 为广阔的平原,东部是低缓 的高地 主要地形:
世界各大洲地形
怎样分析一个区域的地形特征
• • • • ①地形种类 ②海拔高低 ③地势起伏 ④主要地形
地形类型:
亚洲
•山地、高原、平原、 丘陵、盆地,地形 复杂
地势起伏: •中部高、四周低 主要地形:
• 高原、山地 面积广大
地形类型:
平原、山地、丘陵
地势起伏: •山脉分布在边缘地区,中部 为广大连绵的平原。地势低 平,平均海拔300米左右, 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大洲; 主要地形:
青藏高原
巴西高原
丘陵:
海拔500米以下 ,地面有起伏, 相对高度较小。

第二章第三节世界的地形

第二章第三节世界的地形

第二章第三节《世界的地形》导学案【学习目标】1. 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区别。

2. 知道陆地地形的基本形态,学会区别高原与平原、盆地、山地与丘陵。

3. 学会判读等高线地形图。

【重点难点】1.五种陆地地形的基本特点2.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学习过程】自主学习:自读课本27——31页,完成下面的问题。

1. 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和五种基本类型。

2. 陆地上的两大山脉带,一是,二是。

3. 海底地形有、、等几部分造成。

合作探究:1.读陆地表面的五种基本地形的特点与区别,完成下表2.观察世界地形图,你能说出下列“世界之最”吗?记下来与大家交流!你还知道哪些“世界之最”?与大家分享一下。

拓展提升:材料一、等高线指的是地形图上高程相等的各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

把地面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成的闭合曲线,垂直投影到一个标准面上,并按比例缩小画在图纸上,就得到等高线。

等高线也可以看作是不同海拔高度的水平面与实际地面的交线,所以等高线是闭合曲线。

在等高线上标注的数字为该等高线的海拔高度。

材料二、观察并思考,回答问题: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坡缓的地方等高线。

2.总结出材料二中几种地形名称的等高线特征。

①山顶:闭合等高线的数值;②盆地呢?;③山脊:等高线弯曲的部分向突出;④山谷:等高线弯曲的部分向突出;⑤鞍部:之间的部分;⑥陡崖:等高线。

【巩固练习】1.下列关于各种地形形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海拔较低,地面起伏小——平原B.海拔较高,边缘比较陡峻,地面起伏小——高原C.四周被山地或高原环绕,中间较低——盆地D.地面崎岖不平,相对高度大于200米——丘陵2.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在()大洲A.亚洲B.非洲C.南美洲D.北美洲3.在分层设色图中,通常用蓝色表示()A.平原B.海洋C.高原D.山地4.下面判断,正确的是()A.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B.最大的盆地——四川盆地C.最高的山峰——喜马拉雅山D.最长的山脉——落基山脉5.读下面的等高线地形图,回答:(1)图中采用的等高距为米;图中A点的海拔约米。

《第二章 第三节 世界的地形》作业设计方案-初中地理湘教七上

《第二章 第三节 世界的地形》作业设计方案-初中地理湘教七上

《世界的地形》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学生通过本次作业,能够了解世界不同地区的地形特征和地貌类型;2. 学生能够理解地形和气候之间的关系,了解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描述不同地区的地形特点。

二、作业内容:1. 课堂讨论:* 请学生列举自己了解的世界各地的地形特点,并讨论这些地形特点对当地气候、人类活动等方面的影响。

* 小组讨论:选择一个具体的地区(如欧洲平原、亚马逊雨林、青藏高原等),分析其地形特征,并讨论其对当地气候、生态环境、人类活动等方面的影响。

2. 课后作业:* 绘制世界地形图,并标出七大洲的轮廓和主要的山脉、平原、高原、盆地等。

* 根据自己所在的地理区域,收集相关的地形地貌资料,分析这些地形地貌对当地气候、生态环境、人类活动等方面的影响。

* 阅读相关书籍或上网查找世界各地的典型地形地貌,了解其形成原因和演变过程。

三、作业要求:1. 作业内容应结合课堂所学知识,尽量运用地图和图片进行描述和分析;2. 小组讨论时,每个小组应指定一名同学负责记录和分析讨论结果;3. 课后作业需要独立完成,并按时提交作业成果;4. 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和探索地理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根据学生提交的作业成果,包括课堂讨论记录、课后作业成果等,进行评价;2. 评价方式: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相结合,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交流,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和公正性;3. 评价内容:包括学生对世界各地地形地貌的了解程度、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等方面。

五、作业反馈:1. 教师根据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和评价结果,及时给予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改进和提高;2. 学生根据教师反馈,认真反思自己的作业成果,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和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本次作业,学生能够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对世界各地地形地貌的了解和认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地理学习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世界的地形》教案(第一课时)

《世界的地形》教案(第一课时)

第三节《世界的地形》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

2 .了解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3 .了解海底地形特征。

能力目标:能判别五种基本的地形类型。

情感目标:关注当地地形类型和分布特点以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产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1 .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

2 .了解五种陆地基本地形,能够区分它们的形态特征。

教学难点:1 .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

2 .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学情分析:学生可以运用数学上接触过的知识理解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

对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的实际形态也较熟悉,但是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的具体特征,统计数字需要强调,尤其是山地与丘陵、平原与高原之间的差异,可以利用剖面示意图辅助。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创设情境法。

海拔高度(米).平原:<2001 .高原:>500.山地:>500坡度较陡2 .丘陵:<500相对高度<200.盆地:中间低、四周高最高高原一一青藏高原“世界屋脊” 面积最大的高原一一巴西高原面积最大的平原一一亚马孙平原最大的盆地一一刚果盆地最深的海沟一一马里亚那海沟了解海底地形课堂小结:利用板书总结知识点,强调读书、学习的方法。

课后作业;布置阅读“世界地形图”从中找出世界著名的高原、平原、盆地、山脉,熟读名称,记清位置。

陆地地形海拔、相对高度五种基本地形类型海底地形(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等高线、等深线等基本概念。

2 .比照地形鸟瞰图、平面地图、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了解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它在使用时有哪些优点以及如何使用及如何阅读地形图。

能力目标:1 .能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典型的平原、高原、山地、盆地等地形类型。

2 .初步学会在地形图上区分方向、量算距离、估算不同地点的海拔以及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3 .了解世界陆地两大著名高山带的分布规律,能对照地图说出最著名的山脉、高原、平原和盆地的名称以及它们所在的大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上最深的海沟----- 马里亚纳海沟
…… ……
世界的地形
19世纪末,红河谷里的藏族人抓到了两个英 国人,搜出来一些画有许多密集线条的图纸,
他们说是捉蝴蝶的,图纸上画的是蝴蝶。藏族 人收留了他们,而且还和他们成为了朋友。但 这几张“蝴蝶”图后来却带来了侵略的英国军 队。这些“蝴蝶”图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会看的 等高线地形图。
特 点
优 能—目了然地看出陆地和海洋的高低起伏 点 缺 高程表达不准确,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程差被忽 点 略了
世界的地形
1.下列对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D ) A.地面广阔平坦的一定是平原 B.地面连绵起伏的一定是山地 C.高原相对高度大,但海拔低 D.盆地是四周高、中间低的地形 2.下图是四幅等高线地形示意图,能体现“深山藏古寺” 意境的是 ( D)
世界的地形
三、分层设色地形图
读右图,归
纳分层设色地 形图是如何制 作出来的?它 的着色规律一 般是怎样的? 它有何优点和 缺点?
世界的地形
制作 原理 着色 规律
根据等高线的原理,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涂上不 同的颜色 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不同深浅的黄色 表示丘陵、高原、山地,白色表示冰雪,褐色表 示高山
650米 350米
240米
50米
世界的地形
二、陆地地形类型
平原
世界的地形
高原
世界的地形
山地
世界的地形
丘陵
世界的地形
盆地
世界的地形
一、高原与平原
共同特征:地表起伏小。 不同特征:高原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边缘
比较陡峭。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
世界的地形
东欧平原
青藏高原
亚马孙平原
世界的地形
观察 “地形鸟瞰”,思考:这种鸟瞰图表
现地形有何优势?有什么不足?
不准确,前 景比例大,后 景比例小;山 体背面地形状 况不清;无法 表示地面海拔 高度大小;难 以绘制等。
直观
世界的地形
下图为等高线地形图,你能根据该图解释“等高线” 的含义吗?与鸟瞰图比较,等高线地形图表现地形有何 优势?有什么不足?


甲、乙两图均有错误。甲图中间低,四周高, 不表示山顶;乙图虚线表示山谷。
世界的地形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标注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2)A点海拔是多少米?A、B两点的相对高度是多少米? 你估计山顶C的海拔大约是多少米? (3)从A点和B点出发,分别沿图中虚线爬到山顶C,哪 条登山线路较陡?请说出你的判断理由。
错,同一条等高线出现了两个不同的高度。
世界的地形
二、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
等高线闭合,中 间高,四周低
两个山顶之间的 过渡部分
世界的地形
等高线弯曲,由 山麓向山顶凸出
等高线弯曲,由 山顶向山麓凸出
世界的地形
陡 崖
等高线在陡崖处重合
缓坡
陡坡
缓坡等高线稀疏,陡坡等高线密集
世界的地形
观察下列等高线地形图,根据等高线表示地 形方法判断甲、乙两图是否正确,为什么?
可以较准 确地表示各 地地形,海 拔高低、面 积大小非常 清楚。
高低起伏 不够直观; 曲线太多, 看起来费劲。
世界的地形
一、等高线与等深线的含义
在地图上,将 陆地海拔高度相 等的各点连接成 线,叫等高线。 海洋中深度相同 的各点连接成的 线,叫等深线。
世界的地形
观察下列等高线地形图,根据等高线的概 念判断此图是否正确,为什么?
巴西高原
世界的地形
二、山地与丘陵
共同特征:地表崎岖不平。 不同特征:山地较高,海拔多在500米以上,坡度较
陡,沟谷较深。丘陵较低,海拔大致在500米以下, 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
世界的地形
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脉带
科迪勒拉山系 喜马盆地
盆地四周多被山地或高原环绕,中部相对低平。也
世界的地形
世界的地形
世界的地形
世界的地形
世界的地形
世界的地形
世界的地形
世界的地形
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
世界的地形
一、海拔与相对高度
海拔是地面某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 海拔
世界的地形
① A、B、C、D、E各点的海拔大约是多少? ② A、B两点和D、E两点之间的相对高度分 别是多少? 1240米
世界的地形
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3~5题。
3.图中山顶的海拔高度可能是 A.457米 B.400米 C.531米 4.图中虚线表示的地形是 A.山谷 B.鞍部 C.山顶 5.图中序号所在地坡度最小的是 A.① B.② C.③
(A) D.398米 (D) D.山脊 ( D) D.④
世界的地形
湖南教育出版社 制作
有些盆地内部分布着起伏的丘陵。
世界的地形
塔里木盆 地
四川盆地
刚果盆地 大自流盆地
世界的地形
判断A、B、C、D、E各点年在地形区分别属 于哪一种地形类型。
山地
高原 盆地 丘陵 平原
世界的地形
大陆架 大洋中脊
大陆坡 海沟
世界的地形
你知道哪些世界地形之最?比一比,看谁知 道得更多。
世界上最大的平原----- 亚马孙平原 世界上最大的盆地----- 刚果盆地 世界上最长的山脉----- 安第斯山脉 世界上最高的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
世界的地形
新课导入 陆地地形
海底地形
学看地形图 课堂练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