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形说课稿

合集下载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世界的地形》说课稿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世界的地形》说课稿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世界的地形》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世界的地形》这一节内容,主要介绍了世界地形的分类、分布及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材通过大量的图片、图表和实例,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各种地形的特点,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兴趣。

但学生在学习地理过程中,往往存在观察不仔细、思考不深入的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世界地形的分类、分布,掌握各种地形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实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世界地形的分类、分布,各种地形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2.教学难点:各种地形的形成原因,地形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实践式教学。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实地考察。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世界地形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世界地形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介绍世界地形的分类、分布,各种地形的特点及形成原因,通过实例分析地形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3.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地形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实践环节: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各种地形的特点,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各种地形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6.布置作业:布置有关世界地形的观察、思考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平原广阔、平坦山地高大、陡峭丘陵起伏、较缓盆地低平、闭合高原高大、平坦海岸曲折、多岛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结束后,将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地考察报告等多方面进行评价,评价学生对世界地形的掌握程度及实践能力。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世界的地形》说课稿2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世界的地形》说课稿2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世界的地形》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世界的地形》这一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世界地形的分类、特点以及分布。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图表和文字,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各种地形的特征,从而提高他们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认识。

本节内容分为四个部分:平原、高原、山地和丘陵。

教材首先介绍了各种地形的定义、特征和分布,然后分析了世界主要地形区的特点,最后讨论了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根据我对七年级学生的了解,他们在地理知识方面有一定的基础,但对世界地形的分类、特点和分布等方面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此外,学生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们通过观察、思考和实践来掌握地形知识,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世界地形的分类、特点和分布,掌握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实践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增强他们的地理素养,使他们在生活中能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世界地形的分类、特点和分布。

2.教学难点: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如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实践。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模型等教学手段,直观地展示地形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世界地形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世界地形的多样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教学新课:介绍世界地形的分类、特点和分布,让学生了解各种地形的特征。

3.案例分析:分析世界主要地形区的特点,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掌握地形知识。

4.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周围环境,了解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世界的地形》教案(第一课时)

《世界的地形》教案(第一课时)

第三节《世界的地形》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

2 .了解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3 .了解海底地形特征。

能力目标:能判别五种基本的地形类型。

情感目标:关注当地地形类型和分布特点以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产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1 .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

2 .了解五种陆地基本地形,能够区分它们的形态特征。

教学难点:1 .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

2 .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学情分析:学生可以运用数学上接触过的知识理解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

对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的实际形态也较熟悉,但是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的具体特征,统计数字需要强调,尤其是山地与丘陵、平原与高原之间的差异,可以利用剖面示意图辅助。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创设情境法。

海拔高度(米).平原:<2001 .高原:>500.山地:>500坡度较陡2 .丘陵:<500相对高度<200.盆地:中间低、四周高最高高原一一青藏高原“世界屋脊” 面积最大的高原一一巴西高原面积最大的平原一一亚马孙平原最大的盆地一一刚果盆地最深的海沟一一马里亚那海沟了解海底地形课堂小结:利用板书总结知识点,强调读书、学习的方法。

课后作业;布置阅读“世界地形图”从中找出世界著名的高原、平原、盆地、山脉,熟读名称,记清位置。

陆地地形海拔、相对高度五种基本地形类型海底地形(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等高线、等深线等基本概念。

2 .比照地形鸟瞰图、平面地图、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了解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它在使用时有哪些优点以及如何使用及如何阅读地形图。

能力目标:1 .能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典型的平原、高原、山地、盆地等地形类型。

2 .初步学会在地形图上区分方向、量算距离、估算不同地点的海拔以及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3 .了解世界陆地两大著名高山带的分布规律,能对照地图说出最著名的山脉、高原、平原和盆地的名称以及它们所在的大洲。

世界地形说课稿范文

世界地形说课稿范文

世界地形说课稿范文世界地形说课稿范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世界地形说课稿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世界地形说课稿1今天我说的课题是《世界的地形》,这一课题选自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三节《世界的地形》。

一、说教材《世界的地形》是对上节《地球海陆分布》的细化。

地形是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形态,它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人类的生活、生产活动。

这一节内容它是学习世界地理的基础,又是学习地理所必备的知识,无论是在知识体系上还是在内容上都起到了承上启下,统领全局的作用。

教材包括了三大内容,即“陆地地形”、“海底地形”、“学看地形图”。

“陆地地形”教材首先从海拔和相对高度这两个基本概念入手,对平原与高原、山地与丘陵这两组地形类型作出了简略对比。

对于各种主要地形类型的分布,要充分利用世界地形图,重点学习陆地上的两大山脉带,其他的让学生自主去收集有关的世界之最。

“海底地形”部分通过图示形象地说明了海底地形的组成。

“学看地形图”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指导学生学看地形图。

以具体的事例帮助学生读图、析图。

培养学生分析认识地形图的能力。

由于学生综合分析事物的能力较差,故确定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是本节的又一个重点也是本节的难点。

知识与技能:1、通过阅读比较五种基本地形素描图,使学生了解山脉、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的异同特征并初步学会在地形图上识别它们。

2、通过对比地形鸟瞰图、平面图、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使学生初步了解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制作及如何从地形图上辨方向、量距离以及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3、了解世界陆地两大著名的山脉带的分布规律,通过自主地学习能对照地图说出最著名的山脉、高原、平原、与盆地的名称以及它们所在的大洲。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五种基本地形的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

《世界的地形》word教案 (公开课)2020年湘教版地理 (2)

《世界的地形》word教案 (公开课)2020年湘教版地理 (2)

世界的地形〔1〕课题世界的地形〔1〕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根本概念,学会运用地图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

2、了解五种陆地根本地形的特征及其分布,熟悉各种地形的“世界之最〞,在地图中找出世界两大山脉带,并记住主要山脉名称及其分布。

了解海底地形结构。

重点1、五种陆地根本地形的特征及其分布。

2、世界两大山脉带,海底地形结构。

难点1、五种陆地根本地形的特征及其分布。

2、世界两大山脉带,海底地形结构。

教法及教具自主合作、活动探究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个案调整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一、板书课题世界的地形〔1〕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任务〔一〕陆地地形1:自主学习读教材第27、28页答复以下问题〔1〕什么是地形?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哪五种?〔2〕什么叫海拔?什么叫相对高度?〔注意:它们都是指垂直距离〕在地图中标注的高度应是海拔还是相对高度?为什么?〔3〕课文中A、B、C三点的海拔各是多少米?你会计算它们之间的相对高度吗?〔海拔和相对高度是描述某地高度的两个最根本的概念〕〔4〕平原和高原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山地和丘陵又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盆地具有怎样的特征?【学法指导】五种地形特征的比拟应从海拔、相对高度和地表特征两方面来分析。

〔5〕读地图册中的世界地形图,找出世界两大山脉带:一是环太平洋山脉带,二是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北部的山脉带。

它们各有哪些著名山脉组成?各自又呈什么走向?分布在哪个大洲?〔6〕在填充图册上填出以下山脉名称: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阿特拉斯山脉自学内容。

独立完成.4题5、6两题由教师画图帮助完成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个案调整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7〕你能够说出以下世界之最吗?①世界最大的平原②世界最大的高原③世界最高的高原④世界最大的盆地⑤世界最长的山脉⑥世界最深的海沟,在地形图中找出它们吧,看看它们分别位于哪个大洲或大洋?2:小组交流小组内合作交流,你们小组内的疑难问题3:合作探究【探究问题】五种地形类型的特点是怎样的?【探究结论】地形类型主要特征海拔上下地面起伏共同点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学习任务〔二〕海底地形1、自主学习读教材第29页?海底地形示意图?答复以下问题。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世界的地形》说课稿3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世界的地形》说课稿3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世界的地形》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世界的地形》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本节教材主要介绍了五种基本地形: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

通过对这些地形的特点和分布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地球表面的地形种类及其特征。

此外,教材还通过大量的图片和实例,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各种地形的形成和变化。

二. 学情分析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地球的地形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系统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切入点,通过举例和观察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五种基本地形的特点和分布,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实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五种基本地形的特点和分布。

2.难点:各种地形的形成和变化。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法、分析法、讨论法和实践法进行教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和实例进行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地球表面的地形图片为例,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知识讲解:详细讲解五种基本地形的特点和分布,通过实例进行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3.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地形的形成和变化,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4.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地形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5.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地形的认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平原:地形平坦,海拔较低2.高原:地形高耸,海拔较高3.山地:地形陡峭,海拔较高4.丘陵:地形起伏,海拔较低5.盆地:地形低凹,四周高中间低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评价将从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培养和情感态度三个方面进行。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世界的地形》说课稿5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世界的地形》说课稿5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世界的地形》说课稿5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世界的地形》是本册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世界的主要地形类型,包括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

通过对这些地形类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地形的形成和分布规律,以及地形对人类生产和生活产生的影响。

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大量的图片、图表和实例,生动地展示了各种地形的特点,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掌握知识。

同时,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从地理的角度去观察和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由于年龄和认知水平的限制,他们对地形的理解和掌握可能还不够深入。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也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世界的主要地形类型,了解地形对人类生产和生活产生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地形图片和实例,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提高学生从地理角度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认识到地理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世界的主要地形类型及其特点,地形对人类生产和生活产生的影响。

2.教学难点:地形类型的识别和地形对人类生产和生活影响的深入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问题,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形模型和地形图片等,生动形象地展示地形的特点和形成过程,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世界各地的地形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地形类型的介绍:介绍世界的主要地形类型,包括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并通过实例展示各种地形的特点。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世界的地形》说课稿4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世界的地形》说课稿4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世界的地形》说课稿4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世界的地形》是本册教材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地形的基本类型、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地形的分布规律。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地形的多样性以及地形对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地形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只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生动形象的例子和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深入地了解地形的相关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地形的五种基本类型,了解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地形的分布规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际案例,学生能够运用地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形的五种基本类型,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地形的分布规律。

2.教学难点: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地形的分布规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实地照片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世界各地的地形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地形的五种基本类型。

3.课堂讲解:讲解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地形的分布规律。

4.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5.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地形的分布规律。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7.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基本类型2.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地形的分布规律–地形分布的区域性–地形分布的规律性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对地形的基本类型的掌握情况。

2.学生对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理解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地形说课稿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第三节世界的地形
今天我说的课题是《世界的地形》,这一课题选自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三节《世界的地形》。

一、说教材
《世界的地形》是对上节《地球海陆分布》的细化。

地形是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形态,它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人类的生活、生产活动。

这一节内容它是学习世界地理的基础,又是学习地理所必备的知识,无论是在知识体系上还是在内容上都起到了承上启下,统领全局的作用。

教材包括了三大内容,即“陆地地形”、“海底地形”、“学看地形图”。

“陆地地形”教材首先从海拔和相对高度这两个基本概念入手,对平原与高原、山地与丘陵这两组地形类型作出了简略对比。

对于各种主要地形类型的分布,要充分利用世界地形图,重点学习陆地上的两大山脉带,其他的让学生自主去收集有关的世界之最。

“海底地形”部分通过图示形象地说明了海底地形的组成。

“学看地形图”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指导学生学看地形图。

以具体的事例帮助学生读图、析图。

培养学生分析认识地形图的能力。

由于学生综合分析事物的能力较差,故确定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是本节的又一个重点也是本节的难点。

知识与技能:1、通过比较五种基本地形素描图,使学生了解山脉、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的异同特征并初步学会在地形图上识别它们。

2、通过对比地形鸟瞰图、平面图、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使学生初步了解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制作及如何从地形图上辨方向、量距离以及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3、了解世界陆地两大着名的山脉带的分布规律,通过自主地学习能对照地图说出最着名的山脉、高原、平原、与盆地的名称以及它们所在的大洲。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五种基本地形的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

2、通过组织学生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精神。

3、通过读图和制作地形模型,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运用图片、彩图等培养学生热爱自然,认识自然的积极态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关注当地的地形类型和分布特点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本节课任务重,等高线地形图难度较大,教材是以学生读图比较一—获取知识—一归纳规律的线索来组织内容的。

教学过程要避免照本宣科式的讲述,要创设情景,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师的引导下,轻松、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过程中读图法贯穿始终。

各种图像通过课件演示出来,增强直观性。

二、说教法
新教材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突破口,使教材符合学生的实际,因此我根据本节教材的特点和学生情况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教学法:
1.比较教学法:通过对地理知识(五种基本地形、等高线地形图等)的纵向、横向比较,开拓学生的思维,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使学生深入了解世界地形的概况。

2.读图提问法:教学中采取读图提问的方式,可帮助学生回忆、总结、提高,使在有限的课时内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对地理原理和难点,教师运用多媒体及图表辅助,分析讲解,予以突破。

读图方法的掌握对以后的学习至关重要。

3.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通过多种方式,如观察思考、探究训练、信息查询、阅读讨论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从而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说学法指导
新型的地理教学模式,不仅要学生学会知识,更主要的是让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因此,地理教师应充当地理学习方法的指导者。

1、尽量从感性入手,用问题引导,把感性和合理性相结合,充分注意教学的启发性,努力使学生成为积极主动的思考性学习者,而非被动的听众。

2、辨图识图是学生应掌握的基本地理技能,也是能引发学生兴趣的兴奋点。

探究活动,既考虑到了基础性,又考虑到了实践性和应用性。

学看地形图是以后学习气温图、降水量图的基础,指导学生掌握识图、辨图、用图的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导入]
利用课件放一些我国的各种陆地地形(青藏地区、四川盆地、华北平原、江南丘陵等图片)地球表面存在着高低起伏的各种形态——地形,那么我们用什么表示地形的高低呢?(美丽的风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入新课)
[讲授新课]
地形:就是地表各种高低起伏形态的总称
一、陆地地形
[创设情境]地表的高与低需要用什么来衡量?先用人的身高来举例,形象的类比高度的测量方法。

(提出疑问,启发学生。

运用数学上接触过的知识理解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运用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学会运用)阅读课文图示2-38,巩固定义找出区别并计算B、C点的相对高度海拔:地球表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也叫绝对高度。

相对高度:地表某一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即两个地点之间的海拔差。

[知识运用]课件展示“中国地形图”让学生找到珠穆朗玛峰,问:珠穆朗玛峰的海拔为8844.43米,但在青藏高原上的人却说珠穆朗玛峰只有4000米高。

你能解释这究竟是为什么吗?(生答8844.43米是珠穆朗玛峰的海拔,4000米是珠穆朗玛峰的相对高度)
[过渡]正是由于陆地表面各个地方的海拔高度,相对高度都不相同,所以就有了各种不同的地形类型----五种基本地形。

(生答名称)
仔细观察课本P27、P28的五幅不同地形类型的景观图,课件展示自绘的地形剖面示意图。

让学生从海拔高度、地表起伏(相对高度)等方面观察比较平原和高原、山地和丘陵这两组地形类型特征异同,讨论后归纳完成表格:(比较、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能力,表格一目了然,让学生轻松学习)
最高高原——青藏高原“世界屋脊”
面积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
面积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
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布置阅读“世界地形图”从中找出世界着名的高原、平原、盆地、山脉,熟读名称,记清位置。

陆地地形。

海拔、相对高度五种基本地形类型。

[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