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小区域控制测量
工程测量课后习题答案

1 1 工程测量学课后部分答案重庆大学出版社刘星吴斌主编卷子结构:名词解释5题、填空10题、(选择10题)、简答2题、计算4题(第二章1题、第三章2题、第四章1题,共35′)第一章:绪论1、什么叫水准面?它有什么特性?(P3)假想静止不动的水面延伸穿过陆地,形成一个闭合的曲面,这个曲面称为水准面。
特性:面上任意一点的铅垂线都垂直于该点的曲面。
2、什么叫大地水准面?它在测量中的作用是什么?(P3)水准面中与平均海水面相吻合的水准面称为大地水准面。
作用:外业测量的基准面。
3、什么叫高程、绝对高程和相对高程?(P7)高程、绝对高程: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称为绝对高程,简称高程。
相对高程:假定一个水准面作为高程起算面,地面点到假定水准面的铅垂距离称为相对高程。
4、什么情况下可以采用独立坐标系?(P6)测量学和数学中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有哪些不同?(P7) 当测量范围较小时,可以不考虑地球表面的曲率点测量的影响,把该测区的地表一小块球面当做平面看待,建立该地区的独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3点不同:○1数学平面直角坐标系横轴为x 轴,竖轴为y 轴,测量中横轴为y 轴,竖轴为x 轴。
○2数学平面直角坐标系象限按逆时针方向编号,测量学中坐标系象限按顺时针方向编号。
○3测量坐标系的坐标轴一般具有方向性:其纵轴沿南北方向(中央子午线方向)、横轴沿东西方向(赤道方向);数学坐标系对坐标轴方向没有特定要求。
5、设我国某处点A 的横坐标Y=19689513.12m ,问该点位于第几度带?A 点在中央子午线东侧还是西侧,距离中央子午线多远(即坐标值)?A 点的横坐标为Y=19689513.12m Y=19689513.12m,,由于A 点在我国,点在我国,且整数有且整数有8位,所以其坐标是按6度带投影计算而得;横坐标的前两位就是其带号,所以A 点位于第19带。
由横坐标公式Y=N*1000000+500000+Y’(N 为带号为带号),),),所以所以Y’=189513.12m,其值为正,所以在中央子午线东侧,距中央子午线为189513.12m 189513.12m。
工程测量7控制测量

(7-6)
或
α前=α后+β左-180°
上式中β iL是折线推算进行 方向的左角。若测定的是右角则 用下式计算: α
ij=α ab-∑β iR-N×180°
(7-4)
或
α前=α后+180°-β右
7.2.4
坐标正、反算
⑴坐标正算公式 已知边长和方位角,由已知点计算待定点的坐标,称坐标正算 A为已知点,其坐标为x、y,A到 待定点B的边长为Dab(平距),方位角为 α ab。则B点的坐标为:
实地选点时,应注意下列几点: ①相邻点间通视良好,地势较平坦,便于测角和量距。 ②点位应选在土质坚实处,便于保存标志和安置仪器。 ③视野开阔,便于施测碎部。 ④导线各边的长度应大致相等,除特殊情形外,应不大于350m ,也不宜于小于50m边长。 ⑤导线点应有足够的密度,分布较均匀,便于控制整个测区。
象限Ⅰ R=α 象限Ⅱ R=180°-α 象限Ⅲ R=α-180° 象限Ⅳ R=360°-α
α=R
α=180°-R α=180°+R α=360°-R
7.3导 线 测 量
将测区内相邻控制点连成直线而构成的折线,称为导线。这些 控制点,称为导线点。导线测量就是依次测定各导线边的长度和各 转折角值;根据起算数据,推算各边的坐标方位角,从而求出各导 线点的坐标。 用经纬仪测量折角,用钢尺测定边长的导线,称为经纬仪导线 ;若用光电测距仪测定导线边长,则称电磁波测距导线。
⑶坐标纵轴方向——如第一章所述,我国采用高斯平面直角坐 标系,每一6°带或3°带内都以该带的中央子午线作为坐标纵轴, 因此,该带内直线定向,就用该带的坐标纵轴方向作为标准方向 由于地球磁极与地球旋转轴南 北极不重合,因此过地球上某点的 真子午线与磁子午线不重合。两者 之间的夹角称为磁偏角,用δ 表示 ,见图6-5。 磁子午线北端偏于真子午线以 东为东偏(+δ ),偏于真子午线以西 为西偏(-δ )。地球上不同地点磁偏 角也不同。我国磁偏角的变化大约 在+6°~-10°之间。地球磁极是不 断变化的,磁偏角也在变化。
第七章 控制测量

• GPS定位测量的特点
1、相邻测站之间不必相互通视,选点和观测方便; 2、定位精度很高; 3、可以全天候观测,不受天气影响; 4、观测、记录、计算高度自动化,可以较快的获得 测量成果; 5、实时定位,广泛应用于众多领域; 6、室内、地下及地面空间不够开阔地带,不能接收 到卫星信号,观测受到限制。
T
D
1 D f
图根测量允许的导线相对闭合差: 1/2000
5、推算导线点坐标 P222 —7
(四)、导线测量中错误的查找
1、查找测角错误的方法
2、查找测边错误的方法
f
f x f y D
2 2
f arctan
fy fx
2,3 (或 180 )
§7-3 导线测量和导线计算
一、导线网的布设
根据测区的具体情况导线网布设的形式有三种:支导 线、闭合导线、附合导线 1、支导线( A B为已知点,点1,2为新建支导线点。 )
已知数据:αAB,XB,YB, 观测数据:转折角βB,β1 边长 SB1,S12
2、闭合导线
βB
αAB β1 β0
β2
β3
sin sin c sin c sin b sin sin a c sin c sin
AP
AB
AB
BP BA
180
XA,YA
XB,YB
三、导线测量内业工作
内业计算的目的是根据已知的起算数据和外业的 观测成果推算导线点的坐标。在进行导线内业工作之 前,应当全面的检查导线测量外业成果有无遗漏、记 错、算错;成果是否都符合精度的要求,然后绘制导 线草图,图上注明实测的边长、转折角、起始方位角 及点号。
测量学 习题和答案 第七章 控制测量

第七章 控制测量1、测绘地形图和施工放样时,为什么要先建立控制网?控制网分为哪几种?答:测量工作必须遵循“从整体到局部,由高级到低级,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则。
所以要先建立控制网。
控制网分为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
2、导线的布设形式有哪些?选择导线点应注意哪些事项?导线的外业工作包括哪些内容?答:导线点布设形式有:闭合导线、附合导线、支导线、导线网。
选择导线点应该注意:(1)相邻点间必须通视良好,地势较平坦,便于测角和量距;(2)点位应选在土质坚实处,便于保存标志和安置仪器;(3)视野开阔,便于测图或放样;(4)导线各边的长度应大致相等;(5)导线点应有足够的密度,分布较均匀,便于控制整个测区 导线点外业工作包括:(1)踏勘选点(2)测角(3)量边(4)联测3、已知A 点坐标x A =437.620,y A =721.324;B 点坐标x B =239.460,y B =196.450。
求AB 之方位角及边长。
m D X Y X m Y AB AB AB AB AB AB 035.5616.59812496.59816918016.198874.524arctan 1800,016.198620.437460.239,874.524324.721450.196='''='''+=--+=<∆<∆-=-=∆-=-=∆o o α4、闭合导线1-2-3-4-5-1的已知数据及观测数据列入表7-30,计算各导线点的坐标。
999.499,001.500,569.372,251.315,628.521,433.215,163.615,189.369198.586198.86500593.435407.64500,430.127,750.184,059.149,818.99,535.93,756.153,965.28,404.66198.8661.10785.763174.0223.86407.6461.10785.76315.0386.64200013300185.763230.01230.0174.015.0174.0481.127018.149494.93982.28223.8615.0794.184853.99721.153390.66386.64481.127sin ,794.184cos 018.149sin ,853.99cos 494.93sin ,721.153cos 982.28sin ,390.66cos 223.86sin ,386.64cos 00541260015871800063341800063340331891800394303180039430300928718003812111800381211036012518000521561800052156000215018000541261800054126033189212431890092872121928703601252124601250002150212102150001587212115871180)25(2431892192872460125210215021158711554433121212125151454534342323121212121212222251515151515145454545454534343434343423232323232312121212121215112545514344532334212231254321=========+='∆+==-='∆+=='∆='∆-='∆='∆-='∆--='∆='∆-='∆=⨯-=⨯∑-+∆='∆-=⨯--=⨯∑-+∆='∆<==∑==+=+==+--+==++---===∆==∆-==∆==∆-==∆-==∆==∆-==∆==∆-==∆'''='''-+'''='-+='''='''-+'''='-+='''='''-+'''='-+='''='''-+'''='-+='''='''-+'''='-+='''='''=''-'''=''''=''-'''=''''=''-'''=''''=''-'''=''''=''-'''=''=⨯--'''+'''+'''+'''+'''=Y X Y X Y X Y X Y Y Y X X X Y X Y X Y X Y X D D f Y Y D D f X X D f K f f f f f D Y D X D Y D X D Y D X D Y D X D Y D X f y x y x y x ααααααααααβααβααβααβααβαααββββββ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5、附合导线的已知数据及观测数据列入表7-31,计算附合导线各点的坐标。
测量教案7章_控制测量 土木工程测量

青藏高原导线
§7.2 导线测量
(1) 导线的布设
将相邻控制点连成直线构成的折线——导线, 控制点称为导线点。 导线测量——依次测定导线边的水平距离与两相邻导线边的 水平夹角,(注意相邻导线点之间要保证通视) 根据起算数据,推算各边的方位角,求出导线点的平面坐标。 水平角用经纬仪测量,边长用光电测距仪或钢尺丈量, 也可使用全站仪测量水平角与边长。 适用范围较广:地物分布复杂的建筑区,视线障碍多的隐蔽 区和带状区, 布设形式有闭合导线、附合导线和支导线。
二、闭合导线数据
已知数据:A1,XA,YA
导线转折角A ,1 ,4; 边长DA1,D12,……,D4A。
测 量
f 测 理
理
n 2) 180 (
f f允
闭合导线坐标计算
点 转折角 改正后 方向角 边 长 坐 标 增量(米) 号 (右) D 转折角 (米) X Y ⁰ ′ ″ ⁰ ′ ″⁰ ′ ″
第7章 控制测量
§7.1 控制测量概述
一.目的和作用:为了减少测量工作中的误差累计,应该遵循三个
基本原则:“从整体到局部、由高级到低级、先控制后碎部”。这几个 基本原则说明我们的测量工作是首先建立控制网,进行控制测量,然后 在控制网的基础上再进行施工测量、碎部测量等工作。另外这几个基本 原则还有一层含义:控制测量是先布设能控制一个大范围、大区域的高 等级控制网,然后由高等级控制网逐级加密,直至最低等级的图根控制 网,控制网的范围也会一级一级的减小。
导线的布设形式
1) 闭合导线
起讫于同一已知点的导线。 从已知高级控制点A,已知方向AB出发, 经过1,2,3,4点,返回到起点A,形成闭 合多边形。3个检核条件——1个多边形内角
第七章 小地区控制测量

国家高程控制网:一、二、三、四等。
城市高程控制网:二、三、四等。 小地区高程控制网:三、四等及图根水准。
各级高程控制网均采用水准测量、高山地区可采用三角高程测量。
Company Logo
国家高程控制网
Company Logo
我国一等水准 网由289条路线 组成,其中284 条路线构成100 个闭合环,共 计埋设各类标 石近2万余座。 全国一等水准 网布设略图如 图所示。
附合导线
Company Logo
三、经纬仪导线测量外业
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包括:踏勘选点、测角、量边和起始 方位角的测定。
(一)踏勘选点及建立标志
图上初选——实地定点 —— 埋设标志
Company Logo
导线点的选择及注意问题
相邻点要通视、视野开阔、方便碎部测 量、密度均匀(相邻边长比小于三倍)、 土质坚硬、方便测角量边、能长期保存。
如果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满足 K K ,则可以按 允
反符号与边长成正比的原则,对坐标增量闭合差进行调整。
坐标增量改正数为:
fx li Vxi l V f y l i yi l
坐标增量满足的条件:
Vx f x V y f y
Company Logo
(三)、坐标增量的计算
坐标正算
已知A点的坐标及AB的边长及方位角,计算B点的坐标。
A、B两点的坐标增量为:
x
∆yAB
x AB xB x A S AB cos AB y AB yB y A S AB sin AB
B点的坐标为:
xB ∆xAB αAB xA
小地区控制测量

(2)坐标增量闭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差旳计算
根据闭合导线本身旳特点: 北
理论上 实际上
x理 0 4
y理 0
893350
fx
x
测
1
893630
3 730020
f y y测 1253000
1074830
2
闭合导线坐标计算表
观察角 改
点 号
正 (右角) 数
°´" ˝
-0.63 +116.44 +0.05 -0.03 -13.05 +155.70
改正后增量
Δx
Δy
m
m
坐标值 点
x
y号
m
m
A
-107.27 -17.89 +30.92 -0.60 -13.00
1536.86 837.54 B -64.83
1429.59 772.71 1 +97.10
1411.70 869.81 2 +141.27
理 始 终 n 180
同理:以左角计算 理
理 终 始 n 180
B
B
A AB 3
4
CD
D
1
12
C
3
4
B1
2
AB
180
C
B
12 B1 180 1
23 12 180 2
34 23 180 3
4C 34 180 4
+) CD 4C 180 C
CD AB 6 180 理
对所得角值旳处理原则是: 若显示值>0,则该值即为
所求旳αAB 。 若显示值<0,则该值加上
小地区控制测量

二、国家控制网
平面:国家平面控制网由一、二、三、四等三角网 (triangulation network)组成。
高程:国家高程控制网是由一、二、三、四等水准 网(leveling network)组成。
国家控制网的特点:高级点逐级控制低级点。
图形1:国家一、二等平面控制网布置形式
一等三角网
二等三角网
3.支导线(open traverse) 支导线的点数不宜超过2个,仅作补点使用。
图形:导线的布设形式
附合导线
闭合导线
支导线
单结点导线(导线网)
三、导线的外业
1.踏勘选点及建立标志 2.测水平角 3、量水平边长 4、测连接角、连接边
要求:
相邻导线点要通视 便于量距、架设仪器 具有控制意义 边长符合规范规定(特别注意避免短边)
点 号
观测角
改
正 数
坐标方位 角
距离
坐标增量 改正后的
△x
△ y
△x
△ y
坐标值
x
y
1
2 107 48 30 +13 125 30 00 105.22 53 18 43 80.18
3 73 00 20 +12 4 89 33 50 +12 306 19 15 129.34
215 53 17 78.16 1 89 36 30 +13
2
125 30 00
-61.10 +47.90 +76.61 -63.32
500.00 500.00
∑ 359 59 10 +50
392.90 +0.09
f 3595910 3600000 50 f容 60 4 12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小区域控制测量
支导线
l 布设形式:从一已知点控 制点开始,既不附合到来 另一已知点,又不回到原 来起始点的,称支导线。
l 缺点:支导线没有图形自 行检核条件,因此发生错 误不易发现,一般只能用 在无法布设附合或闭合导 线的少数特殊情况,并且 要对导线边长和边数进行 限制。
以相反符号分配。
第七章小区域控制测量
附合导线计算表
第七章小区域控制测量
3.支导线计算
•(三)支导线的计算 •B •DB1
•1 •D12
•2
•AB
•B
•1
•(XB,YB)
•A
•A、B为已知边,点1、2为新建支导线点。
•已知数据:AB,XB,YB
•观测数据:转折角B, 1 ;边长DB1,D12。
• 支导线没有多余观测值,因此不会产生闭合差,从而 • 无须进行任何改正。 • 由于支导线没有多余观测值,因此没有检核条件,无 • 法检验观测值的差错,施测与计算时必须十分小心。
对小区域控制和图根控制测量的所有角度观测值 及其改正数取到整秒:
对距离、坐标增量及其改正数和坐标值 均取到厘米。
第七章小区域控制测量
•(一)闭合导线的计算
•1.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2.坐标方位角的计算 •3.坐标增量初算值的计算 •4.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 •
第七章小区域控制测量
•5.坐标的计算
第七章小区域控制测量
国家平面控制网测量方法 建立国家平面控制网,主要是用三角测量、精密导
线测量和GPS测量。 n 国家高程控制网的建立
首先是在全国范围内布设沿纵、横方向的一等水 准路线,在一等水准路线上布设二等水准闭合或附合路线, 再在二等水准环路上加密三、四等闭合或附合水准路线。 n 国家高程控制测量方法
以图根点的密度和精度要满足测图要求。 ❖ 表6-2是对平坦开阔地区图根点密度的规定。
对山区或特别困难地区,图根点的密度,可适当增大。
第七章小区域控制测量
表6-2 开阔地区图根点的密度
第七章小区域控制测量
7.2 导线测量
n 导线的布置形式 n 导线测量的外业 n 导线测量的内业
第七章小区域控制测量
第七章小区域控制测量
侧方交会
n 化作前方交会用余切公式来计算 n 检核
第七章小区域控制测量
后方交会
•仿权计算式
第七章小区域控制测量
后方交会计算(表7-9)
第七章小区域控制测量
后方交会的危险圆
No Image
在后方交会中,过三
个已知点构成的圆称
为危险圆。凡位于危 险圆上的P点,无论采 用何种计算公式,其 结果均无解。
第七章小区域控制测量
测角
测角: 就是测导线的转折角。 转折角以导线点序号前进方向分为左角和右角。 一般闭合导线测内角,附合导线或支导线测左角。
n 图根导线测量: 一般用J6经纬仪测一个测回。上、下半测 回角差不大于30″时,即可取平均值作为角值。
测回法观测:当测站上只有两个观测方向,即测单角时使用; 方向测回法观测:当测站上有三个及三个以上观测方向时 使用。
要根据面积大小分级建立, 主要采用 一、二、三级导线、一、二级小三角网或 一、二级小三边网, 其面积和等级的关系,如表6-1。
第七章小区域控制测量
表6-1 小区域控制网的建立
•测 区 面 积 •2~15 km2 •0.5~2 km2 •0.5 km2以下
•首 级 控 制
•图根控制
•一级小三角或一级导 线
第七章小区域控制测量
二、导线的布设形式
n 附合导线 n 导线起始于一个高级控制点,最后附合到另一高级控制点
的,称为附合导线,具有自行检核条件,图形强度好,是 小区域控制测量的首选方案。
第七章小区域控制测量
闭合导线
l 布设形式:起、止于同一 已知点,中间经过一系列 的导线点,形成一闭合多 边形,这种导线称闭合导 线。闭合导线也有图形自 行检核,是小区域控制测 量的常用形式。
•二级小三角或二级导 线
•二级图根控 制
•二级图根控 制
•图根控制
•
第七章小区域控制测量
四、图根控制网
❖ 图根控制网:直接为测图建立的控制网称图根控制网。 ❖ 图根点:图根控制网的控制点,又称图根点。 ❖ 图根控制网系统:应尽可能与上述各种控制网连接,形
成统一系统。特别困难地区连接有困难时,也可建立独立 图根控制网。 ❖ 图根点的密度和精度:由于图根控制专为测图而做,所
第七章小区域控制测量
联测
目的:在于把已知点的坐标系传递到导线上来,使导线点的 坐标与已知点的坐标形成统一系统。由于导线与已知点和 已知方向连接的形式不同,所以测量的内容包括只测连接 角,或者除了测连接角外还要测连接边。 l与国家网联测:
联测工作可与导线测角、量边同时进行,要求相同; l 独立坐标系的导线联测: 则要假定导线任一点的坐标值和某一条边的坐标方位 角已知,方能进行坐标计算。
前方交会的余切公式(1)
•根据正弦定理,得
第七章小区域控制测量
余切公式(2)
•则 •故
•移项化简即得 •类似地,有 •必须注意A、B、P三点的排列顺序和观测角的编号
第七章小区域控制测量
前方交会(检查)
根据P、A的坐标推算 B的坐标
三点前方交会
• 当未知点的两组坐标的 较差在容许限差内,则 取其平均值作为未知点 的最后坐标。
第七章小区域控制测量
2020/12/5
第七章小区域控制测量
§7-1控制测量概述
n 控制测量的概念 n 国家控制测量的概念
第七章小区域控制测量
目的与作用
n 为测图或工程建设的测区建立统一的平面 和高程控制网
n 限制误差的积累 n 作为进行各种低等级测量的基准
第七章小区域控制测量
有关名词
n 小区域:不必考虑地球曲率对水平角和水平距离 影响的范围。
值; n 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n 用改正后坐标增量推算各点坐标。
第七章小区域控制测量
闭合导线计算表
第七章小区域控制测量
•(二)附合导线的计算
n 若观测右角,则
。
n 若观测左角,则
。
n 角度闭合差的调整,原则上与闭合导线相同,但 需注意:当用右角计算时,闭合差应以相同符号
平均分配在各角上;当用左角计算时,闭合差则
第七章小区域控制测量
导线网
n 可以布设成结点导线和导线环
第七章小区域控制测量
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
l 导线测量工作分为外业和内业 l 外业工作主要是布设导线,通过实地测量获取导
线的有关数据,其具体工作包括以下几方面:
❖ 选点及埋标 ❖ 测角 ❖ 量边 ❖ 联测
第七章小区域控制测量
选点
选点时应注意下列几点: l相邻点间通视要良好,地势平坦,视野开阔。其目的在 于方便量边、测角和有较大的控制范围。 l点位应放在土质坚硬又安全的地方,其目的在于能稳固 地安置经纬仪和有利于点位的保存。 l 导线边长应符合要求,导线边长应大致相等,相邻边长 差不宜过大,点的密度要符合表6-2的要求,且均匀分布 于整个测区。
主要是用精密水准测量。 国家一、二级控制网,除了作为三、四级控制网 的依据外,它还为研究地球形状和大小以及其它学科提供 依据。
第七章小区域控制测量
二、城市控制网
l 城市控制网:是在国家控制网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l 目的:在于为城市规划、市政建设、工业民用建筑设计和
施工放样服务。 l 分级建立:为了满足不同目的和要求,坦地区、城镇建筑密集区及隐蔽地区, 是进行平面控制测量的主要方法之一。
1、导线: 将相邻控制点用直线连接起来构成的折线和多边 形。 导线点:折线的顶点 ; 导线边:相邻点间的连线 。
2、导线测量:就是测量导线各边长和各转折角,然后根据 已知数据和观测值计算各导线点的平面坐标。
•1)坐标正算:根据调整后的各个坐标增量,从一个已知 坐标的导线点开始,可以依次推算出其余点的坐标。
• x12=D12cos12 • y12=D12sin12
•2)坐标反算:若已知两点的坐标,据此来求算两点之 间的距离或方位角。
•x
•Y12
•X12 •12
•D12
•1
•0
•2
•y
第七章小区域控制测量
再见,see you again
2020/12/5
第七章小区域控制测量
由坐标反算方位角的计算公式
第七章小区域控制测量
坐标反算实例
已知A、B点的坐标分别为 试求AB的边长 和方位角 。
解:
第七章小区域控制测量
闭合导线的计算步骤
n 绘制计算草图,在表内填写已知数据和观 测数据;
n 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n 用改正后的多边形内角推算各边方位角; n 用方位角和边长观测值计算坐标增量初算
n 控制:就是先在测区范围内的适当位置选择一些 点,并埋设标桩,然后用较精密的测量仪器和精 确的测量方法,确定出它们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再以这些点为基础,测定其它低等级点的位置。
n 控制点:具有精确可靠平面坐标参数或高程参数 的测量基准点。
n 控制测量:测定控制点相对位置的工作称为控制 测量 。
n 控制网:由控制点分布和测量方法决定所组成的 图形或路线。
第七章小区域控制测量
支导线的计算步骤
•AB
•A
•B •DB1 •1 •D12 •2
•B
•1
•(XB,YB)
(1)推算各边方位角 (2)计算各边坐标增量 (3)推算各点坐标
第七章小区域控制测量
§7-4 交会定点
n 前方交会 n 侧方交会 n 后方交会 n 距离(测边)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