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青蛙吃虫子》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青蛙吃虫子》教案7篇

《青蛙吃虫子》教案7篇

《青蛙吃虫子》教案《青蛙吃虫子》教案7篇《青蛙吃虫子》教案1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53----54页“青蛙吃虫子”内容。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学会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数学思考: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3、解决问题: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学会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4、情感态度:学生渗透环保和爱护动物的。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整十数加在十位上的算理。

教学流程:一、情景导入: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些客人,想知道它们是谁吗?课件出示(小小游泳家,说话呱呱呱,常在田里住,捉虫保庄稼。

)师生边读边激动地说出谜底是“青蛙”。

师马上予以肯定。

师:青蛙常在田里做什么?生:青蛙在田里捉虫子。

师:青蛙会吃虫子,我们应该怎样做呢?学生自由说。

(进行环保教育和爱护小动物的教育。

)小朋友们这么有爱心,那我们一起到青蛙王国看一看。

二、探究新知。

1、出示课件师:瞧,这两只青蛙在说什么呢?生:(大青蛙说:我吃了56只虫子。

小青蛙:我吃了30只虫子。

)师: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生1: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虫子?生2: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了几只虫子?生3:小青蛙比大青蛙少吃了几只虫?2、解决数学问题,探讨计算方法。

(1)师把三个问题呈现在黑板上。

(2)师:现在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虫子?你们打算怎样列式呢?生:56+30。

师:56+30=?该怎样计算呢?师:请们先自己想一想,举手说一说。

全班汇报交流。

a、摆小棒,5捆加3捆是8捆,再加6根,合起来是86根。

b、从计数器上拨珠,我先拨出56,然后再在十位上拨上3个珠,这样十位上就是8个珠,个位上是6个珠,合起来就是86。

c、我们没有摆小棒也没有拨计数器,我们是这样算的:先把个位上的6+0=6写在得数的个位上,再把十位上的5+3=8写在得数的十位上,得数就是86。

一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下册 第五单元《青蛙吃虫子》教学设计 教案

一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下册 第五单元《青蛙吃虫子》教学设计 教案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加与减(二)《青蛙吃虫子》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3课时【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3.学习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难点:理解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

【教学准备】小棒、计数器【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提出问题师:同学们,池塘里,住着一群活泼可爱的小青蛙,它们不但是天生的歌唱家,还是捉害虫、护庄稼的小能手呢!这不,青蛙哥哥和青蛙弟弟正在捉虫子吃呢!预设1:我吃了30只虫子了,你呢?预设2:我呀,已经吃了56只虫子啦!师:同学们,根据这两条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吗?预设1:我可以问:它们一共吃了多少只虫子呢?预设2:还可以问:小青蛙比大青蛙少吃了多少只虫子呀?预设3:或者这样问:小青蛙再吃多少只虫子才能跟大青蛙一样多呢?师:这些问题,你都能解决吗?别急,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一共吃了多少只虫子呢?该怎样列算式呢?预设1:哥哥吃了56只,弟弟吃了30只,加在一起就能求出一共吃多少只了!师:56+30该怎么计算呢?利用手中的学具摆一摆,算一算吧!二、直观表征,理解算理师:算完了吗?能把你的方法跟大家分享吗?预设1:我是用摆小棒来计算的:先摆5个十,6个一,代表大青蛙吃的虫子;再摆3个十代表小青蛙吃的虫子,3个十跟5个十相加,等于8个十,8个十和6个一,就是86。

预设2:我是用计数器来算的。

大青蛙吃了56只虫子,我就在十位上拨5颗珠子,个位上拨6颗珠子;小青蛙吃了30只,就是3个十,要拨在十位上。

看,现在十位上有8颗珠子,个位上有6颗珠子,也是86。

预设3:我写了两个算式:50+30=80,80+6=86。

预设4:你的算式我们可以在摆小棒和拨计数器里看出来:50+30,就是小棒里的5捆和3捆加在一起,也是计数器十位上的5颗珠子又加3颗珠子。

北师大版一年数学下册《青蛙吃虫子》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一年数学下册《青蛙吃虫子》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一年数学下册《青蛙吃虫子》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青蛙吃虫子》是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的一篇课文,通过讲述青蛙吃虫子的故事,引导学生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两个部分:一是青蛙吃虫子的故事情节,二是根据故事情节进行加减法计算。

课文内容简单易懂,富有童趣,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0以内的数字认识和基本的加减法运算,但对于文字题目的理解和解答还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题目,引导学生运用加减法运算解决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读写“青蛙”、“虫子”等词语,能够理解故事情节,会用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青蛙吃虫子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听故事、回答问题等方式,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青蛙吃虫子的故事情节,会用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根据文字题目,正确进行加减法计算,并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讲述青蛙吃虫子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

2.互动教学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3.实践操作法:学生动手进行加减法计算,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2.课件:青蛙吃虫子故事图片、加减法计算题目3.教具:实物虫子、卡片等4.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等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实物青蛙和虫子,引导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然后讲述青蛙吃虫子的故事情节,引起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故事中的加减法计算题目,如“青蛙吃了3只虫子,又吃了2只虫子,一共吃了多少只虫子?”引导学生认真阅读题目,理解题意。

青蛙吃虫子(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数学一年级下册-北师大版

青蛙吃虫子(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数学一年级下册-北师大版

青蛙吃虫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数的顺序比较(大于、小于、等于)及其表示方法。

2.能力目标:能够用数轴进行简单的数比较。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学习态度和思维方法,增强其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数的顺序比较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2.用数轴进行数的比较。

难点学生理解数轴上的数的顺序比较。

三、教学流程1. 导入新课1.老师示范四个数字卡片:2、5、6、9,并将它们随机排列在黑板上,要求同学先用普通的比较方法找出最大数和最小数,然后再快速用符号比较法说出这四个数的顺序。

2.引导学生思考:“你们是怎么样比较这些数字大小的?是否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我们更快速和准确地比较数字?”2. 拓展1.老师出示数轴,给学生讲解数轴的表示方法。

2.老师通过教材上“青蛙吃虫子”题和教学视频进行齐全的演示和讲解,指导学生如何用数轴来进行数的比较。

3. 实践1.老师通过暑假作业延伸教学告诉学生:“你们可以在数轴上比较一下自己的身高,身高高低是否正确?”2.学生自己使用数轴解决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同时老师通过视频课件介绍数轴的具体应用场景,鼓励学生尝试新的解题方法,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4. 小结1.老师引导学生讨论使用数轴进行比较的优点:能够准确、快速地比较数字大小。

2.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强调学生需要掌握数轴的使用方法和理解数轴上数字的大小关系。

3.提醒学生在做数学题时,可以根据题目的要求,运用数轴,正确解答问题。

四、教学总结本课教学内容主要是关于数轴的使用和数的顺序比较。

通过青蛙吃虫子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到数轴是一款方便又好用的工具,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数的大小关系是可以用普通话来准确表达的。

对于这一知识点的教学,我们应该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充分利用互动式教学方法和生动形象的教学例子,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同时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语数英综合素质。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青蛙吃虫子》教案2024新版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青蛙吃虫子》教案2024新版

与家长一起观察青蛙吃虫子的 视频,了解青蛙的生活习性。
拓展延伸活动设计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游戏,模拟青蛙吃虫子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演能 力。
引导学生使用废旧物品制作青蛙和虫子的模型,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开展“保护青蛙”主题活动,让学生了解青蛙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 保意识。
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孩子成长
家长可与孩子一起完成作业,给 予孩子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家长可带孩子去户外观察青蛙, 让孩子亲近大自然,培养孩子的
观察力。
家长可与孩子一起参加学校组织 的“保护青蛙”等公益活动,增 进亲子关系的同时,也能让孩子
学到更多知识。
THANKS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 法;难点是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等。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计数器、小棒等。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环节
通过创设“青蛙吃虫子”的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
的学习内容。
新课学习
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提取数学信 息,提出数学问题;然后组织学生 探究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材特点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10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直观的情境图和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知识
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认 识和加减法,具备了一定的计算 能力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认知特点
一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喜 欢生动有趣的学习内容,需要通 过直观的操作和实践活动来理解 数学知识。
教学目标与要求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青蛙吃虫子5.3青蛙吃虫子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青蛙吃虫子5.3青蛙吃虫子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青蛙吃虫子5.3青蛙吃虫子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认识青蛙是一种能够吃虫子的动物。

2.学生能够区分青蛙与其他动物的不同之处。

3.学生能够了解青蛙的生活方式和食物来源。

4.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青蛙吃虫子的过程,增强对生命的敬畏之情。

二、教学重点
1.让学生了解青蛙是一种能够吃虫子的动物。

2.让学生能够区分青蛙与其他动物的不同之处。

3.让学生了解青蛙的生活方式和食物来源。

三、教学内容及过程
1. 导入环节
•让学生观察一幅描绘青蛙的图片,并让学生出示自己认为与青蛙相似的动物。

•引导学生分析青蛙与其他动物的不同之处。

2. 学习内容
•讲解青蛙的生活习性、栖息地和食物来源等相关知识,并辅以图片展示。

•分析青蛙与其他动物的不同之处,并让学生总结出自己的观察结果。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青蛙吃虫子的过程,增强对生命的敬畏之情。

3. 教学实践
•让学生按照实验步骤一步步操作,观察青蛙的吃虫子的过程,记录下观察结果。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让学生了解青蛙食性的特点。

4. 小结
•通过实验和讲解,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青蛙是一种能够吃虫子的动物,并加强对生命的敬畏之情。

四、教学评价
本设计将通过实验和讲解的形式,让学生了解青蛙的生活方式和食物来源。


过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和总结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水平,并增强对生命的敬畏和保护之情。

达到了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学青蛙吃虫子》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学青蛙吃虫子》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学青蛙吃虫子》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学青蛙吃虫子》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的一篇教学内容,主要讲述了青蛙吃虫子的数学问题。

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学习分数的比较大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和简单的数学概念,但是对于分数的比较大小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分数的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

2.难点:学生能够将分数的比较大小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并能够灵活解决相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学习分数的比较大小。

2.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分数的比较大小。

3.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准备相关的教学PPT、教具、学具等。

2.教学环境:布置好教室,确保教学环境的舒适和安全。

3.学生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人数适当。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动画故事引入课题,讲述青蛙吃虫子的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者实物展示,呈现青蛙吃虫子的情景,让学生观察并思考:青蛙吃了几个虫子?剩下几个虫子?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分数比较大小的问题,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和操作。

例如:比较1/4和2/8的大小,3/6和1/2的大小等。

北师大版数学1年级下册5.3《青蛙吃虫子》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1年级下册5.3《青蛙吃虫子》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1年级下册5.3《青蛙吃虫子》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青蛙吃虫子》是北师大版数学1年级下册5.3的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和理解分数的意义。

本节课通过青蛙吃虫子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表示方法,掌握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并能够应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数能力,对于简单的加减法和比较大小有一定的理解。

但他们对分数的概念和意义可能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具体的操作和实际例子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和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

2.难点:学生能够应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合作交流,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并能够应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青蛙吃虫子的故事图片、虫子卡片、分数卡片等。

2.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张白纸、一支笔,用于记录和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讲述青蛙吃虫子的故事,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展示青蛙吃虫子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数一数青蛙吃了多少只虫子。

2.呈现(5分钟)向学生介绍分数的概念,解释分数的意义。

用虫子卡片和分数卡片展示不同的分数,让学生观察并理解分数的表示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每组发放一张白纸和一支笔。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画出不同的分数,并比较大小。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游戏,通过游戏中的实际操作,巩固对分数的理解和掌握。

教师观察学生的操作,及时给予指导和评价。

5.拓展(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并解决实际问题:如果青蛙再吃掉几只虫子,它的饱食度会发生什么变化?学生通过讨论和操作,应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蛙吃虫子》教案
教学内容:
教材第53、54页。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学会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3、学生渗透环保和爱护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经历探索运算方法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猜谜语:小小游泳家,说话呱呱呱,常在田里住,捉虫保庄稼。

猜一种动物。

(青蛙)
2、那青蛙对我们有这么大的好处,我们应该怎么对待它们呢?
3、小结:青蛙可以把庄稼里的害虫吃掉,那农民就不用把农药播在庄稼里,这样对我们的环境就可以起到绿化的作用。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出示主题图,提出问题
(1)我们现在已经知道青蛙吃害虫的只数了,小朋友们讨论一下,想想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2)学生讨论分组讨论。

(3)集体反馈,教师板书:
①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
②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了多少只?
③小青蛙比大青蛙少吃了多少只?
2、探究解决方法:
(1)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怎么列式?板书:56+30=
(2)讨论算法:
计数器上拨珠计算:56里有5个十和6个一,就在计数器的十位上拨5个珠子,在个位上拨6个珠子,再加上30,30里有3个十,在十位拨3个珠子。

结果是86。

(3)除了在计数器上拨珠计算的方法,你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可以很快的想出得数吗?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用数小棒的方法)
(4)求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多少只?怎么列式计算?
①板书:56-30=26(只)。

②那它在计数器上又该怎么拨珠呢?
③先拨5个十和6 个一,那减去30,该怎么办?(在十位上拿掉3个珠子)现在还剩下几个十和几个一,是多少?所以56-30=26。

④还可以用什么方法算出得数,讨论一下。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练一练第1题:
①读一读题目请你挑选一个你喜欢的问题进行解答。

②小啄木鸟比大啄木鸟少吃了多少虫子?它们一共吃了多少虫子?
2、练一练第5题:
①38只青蛙在举行大合唱呢!你们听,他们唱得好听吗?
②青蛙们唱完了,他们都回家了,荷叶上还剩几只青蛙(5只)对,那你们知道跳下去多少只吗?
③怎么样列式计算?讨论一下。

3、学生要去春游,口渴想喝水,箱子里只有30瓶水,但是向阳小学却来了42名同学,你们说,这些水够不够他们喝呢?还缺多少?请同学们讨论讨论。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