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商人__戏剧鉴赏
威尼斯商人赏析

13 威尼斯商人(节选)“三五步走遍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说的就是戏剧。
戏剧是与诗歌、散文、小说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是一门综合的舞台艺术。
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雕塑等展示矛盾冲突,塑造人物形象。
今天,课本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走近戏剧的机会,首先让我们走进在世界话剧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的喜剧世界,领略戏剧的艺术魅力。
1.了解剧本知识,培养学生了解各种文艺表现形式的兴趣。
2.鉴赏波澜起伏的戏剧情节,把握紧张激烈的戏剧冲突。
3.认识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把握夏洛克、鲍西娅的性格特征。
4.体会莎士比亚戏剧语言的个性化和丰富生动的特点,了解夸张、对比等戏剧技巧。
5.了解作者的人文主义理想,学习安东尼奥友情至上、鲍西娅见义勇为的精神。
第一课时了解剧情看冲突一、新课导入走近莎士比亚的著名喜剧《威尼斯商人》,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场正义与邪恶、善良与阴险的较量。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威尼斯的法庭,去目睹这一扣人心弦的法庭审判。
(板书课题)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默读课文,圈点课文中的生字词。
恻.(cè) 豁.(huò) 癖.(pǐ) 凛.(lǐn)腌臜..(ā zā) 稽.(jī) 庖.(páo)霖.(lín)2.解释课文中中点词语的意思。
钧裁:恭请作出决定。
怜悯:对遭遇不幸的人表示同情。
怨毒:仇恨。
怨,怨恨;毒,痛恨。
恻隐:对受苦难的人表示同情。
心如铁石:心像铁石一样坚硬。
比喻心肠硬。
万恶不赦:形容罪大恶极,不可宽恕。
遍稽群籍:指翻阅查找很多书籍。
折衷是非:判定谁是谁非。
折衷,指对争执不决的双方进行判断、裁决。
中流砥柱:比喻坚强的、能起支柱作用的人或集体,就像立在黄河激流中的砥柱山(在三门峡)一样。
3.戏剧简介戏剧是一门综合的舞台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来塑造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
戏剧文学(剧本)的情节结构可以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部分。
名人对《威尼斯商人》的评价

名人对《威尼斯商人》的评价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的一部作品,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一。
这部戏剧以其深刻的人物刻画和富有哲理的对话而闻名,吸引了无数名人对其进行深入的评价和解读。
首先, 洛杉矶著名学者艾伦·鲍尔表示,《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最具含金量的作品之一。
在他看来,这部戏剧中的人物形象深刻,情节跌宕起伏,同时也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欲望的无穷。
他认为,通过这部作品,莎士比亚探讨了信任、财富、爱情等世间情感的冲突与纠葛,使读者通过角色的言行举止反思自己的行为与处事之道。
英国著名文学评论家哈罗德·布鲁姆对《威尼斯商人》也给予了高度评价。
他认为,这部戏剧充满了令人惊叹的智慧和洞察力,展现了莎士比亚在人性描写方面的高超技巧。
布鲁姆认为,《威尼斯商人》中的主要人物如夏洛克、安东尼奥以及波西亚都是具有独特性格的复杂角色,他们的生动形象与深刻的对话使得这部戏剧成为了莎士比亚作品中的一颗明珠。
此外, 中国文学评论家钱理群也对《威尼斯商人》进行了深入思考和评价。
他认为,这部作品不仅是一部戏剧,更是一部道德哲学的探讨。
通过夏洛克和波西亚之间的爱情纠葛,安东尼奥对押解人质的忠诚以及夏洛克与波西亚之间的商业交易,莎士比亚探讨了正义与公平、友谊与利益之间的关系,引发人们对生活与人性的深刻思考。
各路名人对《威尼斯商人》的评价都是非常正面的,他们认为这部作品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深刻的人性洞察力。
通过对人物形象和情节的刻画,莎士比亚成功地传达了他对人性和社会的看法,引发了读者对于生活与人性的不同层面的思考。
《威尼斯商人》被称为莎士比亚戏剧中的一颗明珠,不仅为世界文学史增添了光彩,也为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第二篇示例:《威尼斯商人》是威廉·莎士比亚的一部戏剧作品,被誉为是戏剧史上的杰作之一,被广泛翻译和演出。
无数名人对这部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其刻画的人物和情节具有深刻的内涵,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丰富性。
从《威尼斯商人》看莎士比亚喜剧创作特色-精品文档

从《威尼斯商人》看莎士比亚喜剧创作特色-精品文档从《威尼斯商人》看莎士比亚喜剧创作特色莎士比亚以绚丽多彩的喜剧为世界剧坛增添了全新的资源。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喜剧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文艺复兴时期西方喜剧的典范。
这部喜剧比较全面地反映出他喜剧的风格和技巧,本文就以这部喜剧为例,分析、比较莎士比亚的喜剧的艺术技巧。
一、主题:肯定友谊和爱情,谴责唯利是图《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在1596-1597年间创作的一部著名喜剧。
该剧主要写的是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和吝啬凶狠的高利贷者夏洛克的矛盾。
整部戏剧由三部分构成:安东尼奥和夏洛克围绕“一磅肉”展开斗争,美丽善良的富家千金鲍西亚遵从父亲的意愿“三匣选亲”,夏洛克的女儿杰西卡与洛伦佐私奔。
作品通过这三个相互联系的冲突,歌颂了纯洁美好的伟大爱情,赞扬了安东尼奥、巴萨尼奥、鲍西亚等人的高尚友谊,谴责批判剥削者夏洛克的贪婪残酷,通过描写富有人文主义理想的人物,寄托了作者的人文主义理想的希冀。
美丽富有的鲍西亚与穷困潦倒的巴萨尼奥一见钟情,然而鲍西亚不能违背父亲“三匣选亲”的意愿,尽管她深爱巴萨尼奥,但她却不得不听从父亲的愿望,嫁给选对匣子的人。
按照父亲的要求,鲍西亚准备了金、银、铅三个匣子,她必须嫁给选中有她肖像的匣子的人。
巴萨尼奥也参与其中,巴萨尼奥不像其他参与者被金钱诱惑,他选择不起眼的铅匣子,果然有情人心有灵犀,鲍西亚的肖像放在了铅匣子里,巴萨尼奥成功抱得美人归。
为了迎娶鲍西亚,巴萨尼奥向自己的好友安东尼奥借钱,然而安东尼奥的钱都投入到海上的商船上,对巴萨尼奥爱莫能助。
但安东尼奥是一个慷慨大方、为了成全朋友不惜献出自己全部力量的人,于是安东尼奥成为巴萨尼奥的担保人,向自私贪婪的高利贷者夏洛克借钱。
夏洛克与安东尼奥宿怨已久,安东尼奥的慷慨影响了夏洛克的高利贷生意,夏洛克的犹太人身份又不断遭受安东尼奥的侮辱,因此夏洛克对安东尼奥深恶痛绝,他要求三个月内返还这笔钱,如果逾期不还,就要割安东尼奥身上的一磅肉作为惩罚。
威尼斯商人赏鉴

《威尼斯商人》赏鉴文学巨匠莎士比亚是英国伟大的戏剧家及诗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
其代表作《威尼斯商人》充分体现了莎士比亚的喜剧天分和他在人文主义文学流派的不二地位,亦是一部永垂千古的文坛巨著。
《威尼斯商人》主要讲述了一个充斥着计谋智慧的喜剧故事,人物性格鲜明,血肉充实。
首先是女主人公鲍西娅——她无疑是一个英雄式的人物。
作为一名女性,她出身良好,极有学识,在得知他人为自己牺牲后懂得知恩图报,敢于采取冒险的方式曲线救国,对于寻常女性来说,这是不可企及的;但是鲍西娅的勇是有谋作为其支撑的。
她没有贸然的采取对夏洛克的报复行动,而是巧妙地运用了一种皆大欢喜的办法,同时又毫不留情的直击无耻商人夏洛克的嘴脸——这又恰恰体现了鲍西娅嫉恶如仇的可贵品质。
其次,戏剧中的大反派——夏洛克。
作为莎士比亚笔下的经典人物,他被誉为著名的“四大吝啬鬼”之一。
他心胸狭窄,心狠手辣,仅仅因为之前与安东尼奥有过节,便不惜用割肉的手法来泄私愤,令人发指;同时他又贪得无厌,吝啬小气,的确不负吝啬鬼的称谓。
这些令人难容的劣行最终使夏洛克落得了凄惨的下场:家财尽失,仆人投奔了自己的仇人,女儿携自己的财产与他人私奔,自己则成了威尼斯城最可悲的笑料。
但换个角度说,夏洛克本身作为犹太人也饱受了种族的蔑视与欺凌,可恨的同时又不免有可怜之处。
再说戏剧的场面。
戏剧中最震撼人心的高潮部分当属法庭上的对决。
对决从时间和形式上可划分为两部分,以鲍西娅的登场为分水岭。
前半部分,夏洛克老奸巨猾的以“维护威尼斯法律的公正”为由冠冕堂皇的要求履行合约,即从安东尼奥身上活生生割下一磅肉。
甚至,他直言不讳自己对于安东尼奥的宿怨以及对这磅肉的执着,足见其心狠手辣。
公爵、巴萨尼奥与葛莱西安诺轮番对其进行劝说和控诉,却因无法驳斥法律的效力而束手无策。
安东尼奥的死似乎无可避免。
而就在戏剧箭在弦上的高潮之处,智慧与正义的化身——鲍西娅适时登场了。
鲍西娅最初并没有表露身份,而是以看似“公正”与“冷漠”的态度获得了夏洛克的信任,助长了其杀死安东尼奥的气焰和决心,同时也将众人的急切之情推到了顶点。
威尼斯商人莎士比亚的经典喜剧

威尼斯商人莎士比亚的经典喜剧威尼斯商人——莎士比亚的经典喜剧莎士比亚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戏剧家之一,他创作了很多优秀的戏剧作品,其中《威尼斯商人》是他的经典之作。
这部剧以商人的命运为主线,融入了欺骗、婚姻、信任和复仇等多个情节,充满了悬念和戏剧性。
本文将从剧情、人物塑造和主题等方面来探讨《威尼斯商人》的魅力。
《威尼斯商人》的故事发生在16世纪的威尼斯。
大财主安东尼奥向好友巴萨尼奥借款,以帮助自己追求心仪的女子波提娜。
然而,巴萨尼奥心仪的女子是安东尼奥的债权人夏洛克的女儿波提娜。
波提娜要求巴萨尼奥先选择正确的箱子才能娶她。
另一方面,夏洛克的朋友葛拉泰诺追求的人则是朱丽叶。
剧中,夏洛克借给安东尼奥的一万杜卡特被海盗抢劫,安东尼奥无法偿还债务。
夏洛克无情地索要安东尼奥的肉体,安东尼奥陷入绝境。
《威尼斯商人》通过人物塑造了深刻的个性特点和人性弱点。
其中最具争议性的角色是夏洛克,他以犹太人的身份出现,并展现出了社会对待少数民族的偏见。
夏洛克在剧中以精明的形象出现,他以利益为主导,冷酷无情地对待他人。
同时,夏洛克也有着人性的一面,他在感情上受到波提娜的伤害,也体现出了作为父亲的关心和保护。
此外,莎士比亚还通过描写爱情、友谊和欺骗等主题,使得剧情更加丰富多样。
爱情是《威尼斯商人》中的重要主题之一。
巴萨尼奥和波提娜的爱情是整个剧情的核心,他们的选择箱子的情节充满了浪漫和戏剧性。
同时,朱丽叶和葛拉泰诺之间的爱情也为剧情增添了一抹温馨。
友谊也是该剧的重要主题之一。
安东尼奥为了帮助巴萨尼奥而不惜一切,展现了真挚的友情。
欺骗也贯穿了整个剧情,角色们通过伪装和谎言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使得故事更加扣人心弦。
莎士比亚的语言魅力在《威尼斯商人》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剧中使用了丰富的隐喻和比喻,让观众享受到了文字的美感。
莎士比亚的对白充满了诗意和智慧,他通过对话表达了对人性的思考和洞察。
例如,在剧中安东尼奥说:“孩子时代的朋友就是我们的家人,我们总会为他们付出一切。
西方戏剧赏析论文——威尼斯商人

威尼斯商人戏剧赏析《威尼斯商人》又名《威尼斯的犹太人》是莎士比亚于1596-1597年写成的一部五幕喜剧,是莎士比亚的早期作品,在这一时期,莎士比亚的创作以喜剧为主,也包括历史剧和诗歌。
作为莎士比亚初入文学殿堂的作品,这部喜剧中充满了青年人的乐观精神。
这部作品体现了莎士比亚喜剧的几个特点:第一,喜剧与讽刺结紧密相关,莎士比亚继承和发扬了希腊罗马讽刺喜剧的传统:即嘲笑一切丑恶、庸俗的事物,抨击生活中不合理的现象。
《威尼斯商人》一剧,剧中多次提及金钱的话题,其中包含着对金钱的揭露和批判。
此外剧中也对对金钱痴迷进行批判,对封建的陈规陋习也针砭入骨。
第二,喜剧和人文主义的生活理想相结合。
忠诚的爱情和友谊的主题是《威尼斯商人》赞美的中心。
但是这种爱情和友谊是建筑在人文主义的道德原则基础上的。
在莎上比亚的喜剧中,男女是以平等的身份出现的,并着重歌颂了女性的聪明才智与勇气。
这在当时来说,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思想。
最后,作家还以人道主义精神,歌颂了民族平等和友爱的思想。
《威尼斯商人》主要讲述:贫穷而出身高贵的威尼斯青年巴萨尼奥向威尼斯商人夏洛克借贷以向美丽并富有的鲍西娅求婚。
但就在他即将成婚时,他收到了好友安东尼奥的一封告别信,得知为自己担保和签订借据的好友安东尼奥投资于海上贸易,而船只却不幸失事,无法偿还欠款,而痛恨安东尼奥的夏洛克落井下石企图根据借约从安东尼奥胸口夺走一磅肉,两人对簿公堂,机智勇敢的鲍西娅假扮律师出庭,利用她的聪明机智,惩罚了夏洛克,故事结尾皆大欢喜,有情人终成眷属。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喜剧中的一部杰作,但它也是喜剧中的悲剧,剧中多次提到金钱这一古老而又永不过时、永不衰退的话题。
最后,作家还以人道主义精神,歌颂了民族平等和友爱的思想。
一部作品当它从作者的笔下来到读者的手中时,它便已经与作者脱离了关系,每一个读者都会在阅读之后都会有一本完全不同的《威尼斯商人》,沉浸于爱情者看得见那甜蜜的爱情,热衷友情的感动于无私的友情,喜欢幽默的会被一个个双关语逗乐,而有的人会看到那温暖背后的熊熊地火的涌动。
《威尼斯商人》赏析

《威尼斯商人》赏析《威尼斯商人》赏析 1这个寒假在家里读了《威尼斯商人》,让我感觉到友情的珍贵。
主人公安东尼奥和贵族青年巴萨尼奥之间的真挚友谊,面对生死的考验,他们的友谊更显得无私。
《威尼斯商人》和莎士比亚其他的剧本一样,表现了呀对生活的热爱,还有对青春的向往。
我觉得这部剧情节曲折有趣,弥漫着非常浓厚的喜剧色彩,也体现了莎士比亚在生活中开朗乐观的性格。
剧中有一个既可恨又令人同情的角色。
他的名字叫夏洛克。
他是一个支付高息贷款的犹太人。
他唯利是图,贪婪成性,但他也是一个受歧视的犹太人。
我更喜欢那个鲍西娅。
他优雅高贵,温柔多情,智慧极高,敢于机智果断地投入行动,用自己的行动证明女人不比男人差。
这本书写出了当时生活在威尼斯的商人那里的真实故事,人间的亲情和友情比什么都重要!《威尼斯商人》赏析 2《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早期的喜剧作品。
安东尼奥和夏洛克是两个对立的人物形象,他们对待金钱和人情的态度是截然相反的。
安东尼奥是人们理想中的商人,是所谓的“商人王子”、慷慨仁厚、放债不取利息、珍重友谊、不惜为之牺牲生命。
而夏洛克爱钱如命、惟利是图、受到损害就要加以灭绝人性的报复。
对他贪婪的金钱欲和残忍的报复心,莎士比亚显然持否定的态度。
莎士比亚站在人道主义的立场上,认为安东尼奥这样的商人可以消除资产阶级的矛盾,建立被金钱摧毁的人与人之间的自然关系,实现更美好的生活。
而夏洛克这样的资本商人,看重利润,损人利己,是社会矛盾的根源,是美好生活的破坏者。
另一方面,莎士比亚同情夏洛克作为犹太人受到的歧视和羞辱。
这个世上有各种各样的事物,很多事物虽然外表十分美丽,但实际上确是很丑陋的,很多富家公子外表金光灿烂,但实际上却是不学无术。
有一句话说的好“会发光的不一定是金子,但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我们要学会分辨是非黑白,不要被事物的表面所迷惑。
许多事情的表面现象往往是虚假的,仅仅是为了迷惑我们,我们要学会透过表面看本质。
所以,在爱情和友情面前,金钱也只剩淡如水的痕迹了。
英国著名文学家莎士比亚代表作之一《威尼斯商人》戏剧介绍赏析读书心得交流分享PPT模板 收藏

了一个奇妙的宏观世界。
The Merchant of Venice
莎 士 比 亚 经 典 戏 剧
感 谢 您 观 看
• 一只小小的蜡烛,它的光照耀得多么远!一件善事也正 像这支蜡烛一样,在这罪恶的世界上发出广大的光辉。
戏剧简介
01 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是个宽厚为怀的富商, 与另外一位犹太人夏洛克的高利贷政策恰恰 相反。巴萨尼奥因要向鲍西娅求婚,而向他 告贷三千块金币,而安东尼奥身边已无余钱, 只有向夏洛克借三千块金币。
03 萨尼奥去求亲了,他的侍从葛莱西安诺喜欢 上了鲍西娅的侍女尼莉莎,两对新人匆匆同 时结了婚。原来,安东尼奥写了一封说明了 他的商船行踪不明,他立刻就要遭到的噩运, 所以,他希望见到巴萨尼奥的最后一面……
戏剧简介
因此,安东尼奥获救,并且,庭上宣布以谋害威尼斯市 民的罪名,没收其财产的二分之一,另外二分之一则给 安东尼奥,而后者却把这笔意外的财产让给了夏洛克的 女婿罗伦佐。夏洛克见阴谋失败,也只好答应了,并遵 依判决,改信基督教。就这样,鲍西娅巧妙地挽救了安 东尼奥的生命。 同时,鲍西娅及尼丽莎戏弄了他们的丈夫。她们要求用戒指作为替安东尼奥辩护的报酬,然后回到了家中。等她 们的丈夫回来时,她们责备他们忽视了结婚戒指的意义,并咬定了一定是他们把它们送给了别的女人。一连发窘 的解释后,终于真相大白。每个人都有一个满意的结局,除了那个想害人反害己的夏洛克。
文学鉴赏
作品影响
《威尼斯商人》是莎早期喜剧创作向悲剧创作过渡的重要作品。
1
这部作品既有喜剧的欢乐色彩和气氛,又有悲剧的深刻思想和 内容,是悲喜剧的统一体。
在剧中,作者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构造了奇特
而又不同凡响的艺术结构,形象地再现了当时封建社会与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鉴赏与分析《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著名的喜剧,写于1597年。
在这部喜剧中,体现了莎士比亚喜剧创作的两大特色:第一,喜剧与讽刺紧密结合。
莎士比亚继承和发扬了希腊罗马讽刺喜剧的传统:嘲笑一切丑恶、庸俗的事物,抨击生活中不合理的现象。
《威尼斯商人》一剧,包含着对金钱的揭露和批判,对资产阶级贪得无厌的批判,对封建的陈规陋习的批判。
第二,喜剧和人文主义的生活理想相结合。
忠诚的爱情和友谊的主题仍然是《威尼斯商人》赞美的中心。
但这种爱情和友谊是建筑在人文主义的道德原则基础上的。
恩格斯说,在文艺复兴时代“恋爱结婚曾被宣布为一种人权,并且不只是一种男权,而且——在例外的情况下——也是一种女权”。
在莎上比亚的喜剧中,男女是以平等的身份出现的,并着重歌颂了女性的聪明才智。
这在当时来说,是一种先进的思想。
同时,作家还以人道主义精神,歌颂了民族平等和友爱的思想。
《威尼斯商人》的艺术技巧,可分作以下两方面来谈:一、情节结构的巧妙安排。
剧本由两条平行线索、两大场景组成。
从情节上说,商人安东尼奥与高利贷商人夏洛克之间“割一磅肉”的纠纷是作品的主线,爱情为次要线索。
在爱情线索中,又以巴萨尼奥和鲍西娅的爱情为主线。
他的朋友葛莱西安诺与鲍西娅的使女尼莉莎的爱情为次要线索,青年罗兰佐和夏洛克女儿杰西卡的爱情为更加次要的线索。
从情节线索上,我们可以看到三种关系:一是层递的关系。
作家不是平均使用力量,而是详略得当,主次分明。
二是映衬的关系。
葛莱西安诺与尼莉莎的爱情对巴萨尼奥和鲍西娅的爱情起衬托作用;罗兰佐和杰西卡的爱情对巴萨尼奥和鲍西娅的爱情起对照作用。
三是因果的关系。
四条线索都关系到一个核心人物——夏洛克,核心问题——金钱。
因为巴萨尼奥求婚需要钱,才导致安东尼奥向夏洛克借钱,签订了“割一磅肉”的协定。
又由于夏洛克在儿女婚事上的偏见和固执,才引起杰西卡和情人的私奔。
法庭审判是情节发展的高潮,也是各条线索的交汇点。
剧本中交递地出现了两大场景:威尼斯和贝尔蒙特。
作家把纯朴的充满诗情画意的贝尔蒙特和邪恶的、充满敲诈勒索的威尼斯作了鲜明的对比。
剧本中一切纠纷和争执都出现在威尼斯,美好甜蜜的爱情则出现在贝尔蒙特。
威尼斯充满紧张和烦恼的情绪,贝尔蒙特则充满抒情和欢乐的气氛。
巴萨尼奥是连结两个地点的桥梁。
罗兰佐和杰西卡在威尼斯得不到自由的爱情,出逃后到了贝尔蒙特。
因此,场景对比,成为剧本结构的第一个特色。
结构的第二个特色是围绕中心人物而展开矛盾冲突。
夏洛克与安东尼奥、与巴萨尼奥有矛盾,与威尼斯商业界有矛盾,与法庭有矛盾,与基督徒有矛盾,与自己的女儿和仆人也有矛盾。
在剧本中形成了一个所有的人都反对夏洛克的局面。
“割一磅肉”的问题,是所有矛盾最集中的体现,并构成了剧本的基本冲突。
随着基本冲突的解决,其余的矛盾也迎刃而解。
连缀是结构上的第三个特色。
通常戏剧在高潮出现之后,情节很快结束了。
《威尼斯商人》并不是这样。
它还有一幕多的抒情、误会、逗趣和欢乐的场面。
这便是连缀。
事情发生在鲍西娅主仆大功告成,回到贝尔蒙特家里之后。
但它并不使人感到多余和累赘,相反地,它充实了主题,更加丰富地展现了人物的性格。
在这部分戏里,喜剧性误会场面占首要的位置。
鲍西娅主仆在向自己的丈夫取讨结婚戒指时,表现了她们聪明活泼的性格,以及巴萨尼奥、葛莱西安诺的淳厚和知恩图报的品德。
这场喜剧性的争吵是大浪后的余波,给人余音袅袅,兴味无穷的感觉。
在连缀部分,抒情色彩也很浓。
当鲍西娅从威尼斯回到贝尔蒙特时,月亮是那样皎洁。
最初是罗兰佐和杰西卡对柔和寂静的夜色的赞美,然后是鲍西娅对月色和音乐的赞美。
这一递一和,平添了许多诗情画意。
罗兰佐命令乐工们吹奏起来的音乐,又像是在欢迎鲍西娅的凯旋。
这种欢乐情调更加衬托了剧本“有情人皆成眷属”的圆满结尾。
二、典型塑造的特色。
首先,莎士比亚按人文主义的道德原则塑造人物,并使之形成对照。
作品中有两组人物构成对比:安东尼奥与夏洛克,鲍西娅与夏洛克。
在前一组对比中,剧作家着重赞美了慷慨无私的人道精神,批判了重利盘剥的缺德行为。
安东尼奥是商人的正面典型,他正直善良。
在他身上存在着古代罗马的仗义疏财的品德。
他和高利贷者夏洛克相反,借钱给人不取利息。
他憎恶残酷的剥削行为,夏洛克则把它当作“体面的利润”。
安东尼奥把友谊和信义看得比金钱还重;夏洛克则唯钱是图,冷酷自私。
安东尼奥见人危难,立即伸出援助的手;夏洛克见人危难,落井下石,幸灾乐祸。
安东尼奥口快心直,对夏洛克贪婪行为,当面批评、斥责;夏洛克则阴险狡猾,当面谦恭卑让,背后则处心积虑图谋报复。
安东尼奥为了玉成朋友的美满姻缘,将要被逼割去一磅心头肉,却视死如归,毫无怨言;夏洛克为报嫌隙小怨,不顾良心道德,倒行逆施。
通过这一对比,人物谁善谁恶,谁优谁劣,便跃然纸上。
第二组人物对比中,通过鲍西娅和夏洛克两人,表现了人文主义的仁爱精神与封建的残忍行为的斗争。
鲍西娅是莎士比亚喜剧创作中光辉的女性形象之一。
她不仅温柔美丽,而且机智勇敢。
她对传统的习俗有反叛的思想,不为门第显赫和金钱而择偶,她看重的是高尚的道德情操。
鲍西娅感情真挚,并有一副慈悲心肠。
正如罗兰佐对她说的:“您的确有一颗高贵真诚、不同凡俗的仁爱的心;尤其像这次敦促尊夫就道,宁愿割舍儿女的私情,这一种精神毅力,真令人万分钦佩。
”在法庭上,她以慈悲的道理去说服夏洛克,要他放弃割肉的决定。
然而,夏洛克冥顽不化,磨刀霍霍。
于是她才以契约上的漏洞,寻找法律的根据,一举打败了夏洛克。
鲍西娅和夏洛克的斗争,也是一场智慧勇敢和邪恶不义的斗争。
莎士比亚通过以上两组人物的对立,一褒一贬,从而积极肯定了人文主义的思想原则。
但我们还必须看到剧作家对夏洛克除了讽刺和谴责外,还有同情的一面。
夏洛克和哈姆莱特、福尔斯泰夫,被公认是莎士比亚戏剧创作中三大典型之一。
他是个比较复杂的人物。
夏洛克具有双重性格。
一方面,他是个高利贷者,一个残酷剥削别人的人,他追求的是“像母羊生小羊一样地快快生利息”;另一方面,他又是一个受歧视的犹太人。
他和安东尼奥的矛盾不光是商业上的原因。
他认为安东尼奥侮辱了他的民族。
他理直气壮地说:“难道犹太人没有眼睛吗?难道犹太人没有五官四肢、没有知觉、没有感情、没有血气吗?也不是吃着同样的食物,同样的武器可以伤害他,同样的医药可以疗治他,冬天同样会冷,夏天同样会热,就像一个基督徒一样吗?你们要是用刀剑刺我们,我们不是也会出血吗?你们要是搔我们的痒,我们不是也会笑起来的吗?你们要是用毒药谋害我们,我们不是也会死的吗?那么要是你们欺侮了我们,我们难道不会复仇吗?”这段话可以说是一个被侮辱被损害的种族发出的悲愤的呼声。
莎士比亚主张人与人、民族与民族之间一律平等。
他反对民族歧视与压迫。
正如他在《奥赛罗》中谴责了对摩尔人的歧视一样,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思想光辉。
其次,通过一悲一喜,悲喜结合的场面,把握人物的情绪,展现人物的性格。
剧本在刻画夏洛克的形象时,描写了两个生动的场面。
一是夏洛克派去寻找女儿的朋友杜伯尔跑来向他报告两件新闻:安东尼奥的商船沉没了,逃跑的杰西卡在热那亚挥金如土(后来证明这两件新闻不确实)。
夏洛克把它当真了,当时他是一副什么样子的心情呢?剧本作了生动的刻画;杜伯尔有一艘从特里坡利斯来的大船,在途中触礁。
夏洛克谢谢上帝!谢谢上帝!是真的吗?是真的吗?杜伯尔我曾经跟几个从那船上脱险的水手谈过话。
夏洛克谢谢你,好杜伯尔。
好消息,好消息!哈哈!什么地方?在热那亚吗?杜伯尔听说你的女儿在热那亚一个晚上花去八十块钱。
夏洛克你把一把刀戳进我心里!我再也瞧不见我的银子啦!一下子就是八十块钱!八十块钱!杜伯尔有几个安东尼奥的债主跟我同路到威尼斯来,他们肯定地说他这次一定要破产。
夏洛克我很高兴。
我要摆布摆布他;我要叫他知道些厉害。
我很高兴。
杜伯尔有一个人给我看一个指环,说是你女儿拿它向他买了一头猴子。
夏洛克该死该死!杜伯尔,你提起这事,真叫我心里难过;那是我的绿玉指环,是我的妻子莉娅在我们还没有结婚的时候送给我的;即使人家把一大群猴子来向我交换,我也不愿把它给人。
这段对话很好地揭示了夏洛克的烦恼和幸灾乐祸的心理,他的悲喜情绪交递出现。
表现了他的两副心肠、两种思想。
法庭上的一场则表现了夏洛克先喜后悲的情绪变化。
开始时,他磨刀霍霍,气焰十分嚣张。
他自以为把安东尼奥捏在手心,今天非置之死地不可,他称赞鲍西娅是贤明法官但尼尔再世。
可是当鲍西娅指出契约上的漏洞,他犯了陷害罪,并要没收他的财产时,他整个儿软瘫了。
他叫唤道:“不,把我的生命连着财产一起拿了去吧,我不要你们的宽恕。
你们拿掉了支撑房子的柱子,就是拆了我的房子;你们夺去了我的养家活命的根本,就是活活要了我的命。
”这样人物在同一时间里,经历了两种情绪变化,遭受到两种命运。
作为高利贷者夏洛克的命运是喜剧性的,而作为犹太人又是悲剧性的。
如果说夏洛克在法庭上是先喜后悲,那么安东尼奥则是先悲后喜了。
同样,他在这悲喜交错的转变中,充分展现了他的性格。
当危难来临时,他并不低声下气,而是毫无怨言,视死如归。
当他得救时,并不趾高气扬,加害于人。
他想到的仍然是别人,把划归给他的财产退还夏洛克。
表现了他的慷慨和大度的品行。
这种在关键时刻,把握人物情绪变化,来展现人物性格是莎士比亚剧作的一大成就。
《威尼斯商人》在当时历史条件下,肯定了安东尼奥、鲍西娅等资产阶级新人的新品质,用以反对封建主义,有其时代进步的意义。
但他们本身是富商巨贾和阔小姐。
他们的生活和友谊也离不开金钱,离不开剥削。
莎士比亚在积极肯定他的正面形象时,掩盖了一些本质的东西,这点我们应当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