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知识普及
风筝的原理和应用知识点

风筝的原理和应用知识点风筝的起源•风筝最早起源于中国,约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公元前5世纪,中国的农民发现了风筝在田地里驱赶鸟类的效果,于是开始将风筝用于农业中。
•后来,风筝逐渐演化成了一种娱乐活动,被广泛应用于民间庆祝节日和竞技活动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风筝传播到世界各地,成为了一项国际性的娱乐和竞技活动。
风筝的原理•风筝利用了空气的动力原理来飞行。
•当风筝被放飞时,风的力量会对风筝产生作用力。
•通过调整风筝的角度和形状,可以使得风筝产生升力和阻力。
•风筝升力的产生与翼型的设计密切相关,通常采用的是对称或者上凸下凹的翼型,使得风筝能够产生向上的升力。
•风筝的阻力主要来自于风的阻碍和风筝线的拖曳力。
•风筝通过控制风筝线的张力和角度来控制飞行姿态。
风筝的应用1.娱乐活动–风筝作为一种娱乐活动,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庆祝节日和竞技活动中。
–如中国的清明节放风筝、印度的降临节和巴基斯坦的巴西尔节放风筝等。
2.科学教育–风筝可以作为科学教育的教具,用来演示气体力学等物理原理。
–通过风筝的飞行实验,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空气动力学的原理。
3.测风工具–风筝还可以用作测风工具,用来测量风的速度和方向。
–在航海、农业、气象等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
4.艺术表演–风筝表演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通过风筝的飞行和操控展现出各种美妙的动态和造型。
–风筝表演在各种文化节庆、艺术展览和表演赛事中广受欢迎。
5.风能利用–风筝不仅可以飞行,还可以通过风能转换成其他形式的能源。
–例如,在荷兰就有人设计了一种风筝发电系统,利用风筝在高空飞行产生的拉力来产生电力。
总结风筝作为一种古老而又有趣的玩具和工具,具有多种应用,在娱乐、科学、测量、艺术和能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对风筝的原理和应用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风筝的飞行原理,并且探索更多创新的应用领域。
无论是在传统的庆祝节日中,还是在现代的科技创新中,风筝都展现出了无限的魅力和可能性。
传统风筝的相关知识

传统风筝的相关知识传统风筝是一种古老而受人喜爱的娱乐工具,它不仅具有独特的造型和色彩,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技艺。
下面将介绍一些关于传统风筝的相关知识。
一、风筝的起源和历史风筝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中国。
据说,最早的风筝是由中国的农民制作出来的,他们用竹子和纸张制作简单的风筝来庆祝丰收和驱逐邪灵。
随着时间的推移,风筝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娱乐工具,并传播到世界各地。
二、风筝的制作材料和工艺传统风筝的主要材料包括竹子、纸张、细线和彩绘。
制作风筝需要先选择合适的竹子,并将其削成各种形状,如长形、菱形、圆形等。
然后,将纸张剪成与竹子相匹配的形状,再用胶水将其粘贴在竹子上。
接下来,使用彩绘工具在纸张上进行装饰,可以画上各种图案和文字。
最后,用细线固定好竹子和纸张,使其能够在空中飞行。
三、风筝的分类和特点根据风筝的形状和特点,可以将传统风筝分为几类。
菱形风筝是最常见的一种,它的形状简单而稳定,适合初学者。
长形风筝则更具挑战性,因为它的稳定性较差,需要熟练的技巧来控制。
还有一些特殊形状的风筝,如动物形状的风筝和人物形状的风筝,它们更具观赏性和艺术性。
四、风筝的飞行技巧风筝的飞行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经验。
首先,选择合适的天气条件,避免风力过大或过小。
然后,找到合适的场地,没有高楼和树木遮挡。
将细线固定在风筝上,并迅速放出线,待风筝起飞后再逐渐收线,调整飞行高度和方向。
通过控制线的张力和角度,可以使风筝在空中稳定飞行。
五、风筝的文化意义传统风筝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工具,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意义。
在中国,风筝被视为一种象征吉祥和幸福的象征物,人们在重要的节日和庆典活动中经常放飞风筝。
此外,风筝还被用来传递信息和信仰,某些地方还有将祈福和祈雨的仪式与放风筝结合的习俗。
六、风筝的现代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风筝已不仅限于传统的制作材料和形状。
现在,人们可以使用更先进的材料和技术制作风筝,如碳纤维材料和无线遥控系统。
这些现代风筝不仅在娱乐活动中使用,还被应用于气象观测、科学研究和电力发电等领域。
风筝知识大全

风筝知识大全基本简介风筝源于春秋时代,至今已2000余年。
相传“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
”到南北朝,风筝开始成为传递信息的工具。
从隋唐开始,由于造纸业的发达,民间开始用纸来裱糊风筝。
到了宋代,放风筝成为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
宋人周密的《武林旧事》写道:“清明时节,人们到郊外放风鸢,日暮方归。
”“鸢”就指风筝。
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宋苏汉臣的《百子图》里都有放风筝的生动景象。
当今,我国放风筝活动,在对外文化交流,加强与世界各国人民友谊,发展经济和旅游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关历史十三世纪时,意大利马可〃波罗自中国返回欧洲后,始传到世界各地。
据古书记载:“五代李郑于宫中作纸鸢,引线乘风为戏,后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竹,声如筝鸣,故名风筝。
”故而不能发出声音的叫“纸鸢”,能发出声音的叫“风筝”。
古代风筝,曾被用于军事上之侦察工具外,更进行测距、越险、载人的历史记载。
南北朝——风筝曾是被作为通讯求救的工具。
梁武帝时,侯景围台城,简文尝作纸鸢,飞空告急于外,结果被射落而败,台城沦陷,梁武帝饿死留下这一风筝求救的故事。
北齐——文宣帝高洋,将人绑上翅膀,令人从高塔跳下摔死,名为“生”。
汉代——楚汉相争,韩信曾令人制作大型风筝,并装臵竹哨弓弦,于夜间漂浮楚营,使其发出奇怪声音,以瓦解楚军士气。
唐代——将被用于军事上的风筝,已渐转化为娱乐用途,并于宫庭中出放风筝.宋代——把放风筝做为锻炼身体的功能,百姓在清明节时,将风筝放的高而远,然后将线割断,让风筝带走一年所积之霉气。
明代——以风筝载炸药,依“风筝碰”的原理,引爆风筝上的引火线,以达成杀伤敌人之目的。
清乾隆——即有双纸控制风筝详图尺寸与解说。
日据时代——因军事的理由禁止放风筝,因为鲜艳的风筝可传递给敌方讯息,并提供飞机轰炸的目标。
二次世界大战美军曾用特技风筝做活动靶,训练打靶。
1980年,风筝开始广受喜爱,除原来双线外,并演变成三线,四线的技术风筝或特技风筝。
风筝物理知识点

风筝物理知识点风筝是一种古老而受欢迎的玩具,它能够在空中飞行。
风筝背后隐藏着丰富的物理知识,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第一步:什么是风筝?风筝是由轻便材料制成的,通常包括轻质的骨架和覆盖物。
它的飞行原理是利用风的力量产生升力,使其能够在空中飞行。
第二步:风筝的升力原理风筝的升力原理与飞机的升力原理相似。
当风筝在风中飞行时,空气流过风筝的表面,形成两种不同的压力。
风筝的上表面由于空气流速较快,压力较低,而下表面由于空气流速较慢,压力较高。
这种压力差会产生升力,使风筝能够在空中飞行。
第三步:风筝的稳定性风筝的稳定性是指它在空中保持平衡和稳定的能力。
风筝的稳定性取决于它的重心和风筝线的位置。
风筝的重心通常位于风筝的中心,而风筝线则连接到风筝的下侧。
这个设计使得风筝在风中能够保持平衡,并且不容易失去控制。
第四步:风筝的控制风筝的控制通常通过拉动风筝线来实现。
当我们拉动风筝线的一侧,风筝会朝相反的方向运动。
这是因为我们改变了风筝的升力分布,使其向我们想要的方向飞行。
第五步:风筝的高度风筝的高度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风的速度和风筝线的张力。
当风速增加时,风筝的升力也会增加,从而使风筝能够飞得更高。
而当风筝线的张力增加时,风筝也能够飞得更高。
第六步:风筝的材料选择风筝的材料选择对于其飞行性能至关重要。
常见的风筝材料包括轻质的塑料、纸张和布料。
这些材料能够提供足够的强度和轻便性,以便风筝在空中飞行。
第七步:风筝的飞行技巧风筝的飞行技巧是指掌握风筝的飞行动作和技巧。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改变风筝线的张力和角度来控制风筝的升力和方向。
此外,一些高级的飞行技巧还包括风筝的旋转和翻转等。
通过了解以上的风筝物理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风筝的飞行原理和控制方法。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你更好地享受风筝飞行的乐趣!。
风筝的分类及放飞知识

风筝的分类及放飞知识风筝的分类一、硬翅风筝做为传统的中国风筝,硬翅风筝在总数量上占有较大的比重。
京津地区的沙燕风筝,潍坊地区的硬翅人物类风筝等,都具有代表性。
硬翅风筝,特点是升力片(翅)用上下两根横竹条做成翅的形状,两侧边缘高,中间凹,形成通风道。
翅的端部向后倾,使风从两翅端部逸出,平着看象元宝形。
这种风筝的硬翅是固定的形式,而硬翅范围以外的造型与骨架结构,则随内容题材的不同而变化。
二、软翅风筝即一般常见的禽鸟风筝。
它的升力片(翅)是一根主翅条构成翅子的下布是软性的,没有主条依附,主体身架多数做成浮雕式。
它的造型多数是禽鸟或昆虫。
鹰、蝴蝶、蜜蜂、燕子、仙鹤、凤凰、蜻蜓、寒蝉、螳螂等皆属此类风筝。
潍坊的软翅风筝,把传统的上下分开的蝴蝶翅膀,改为活翅膀,固定骨架,可将翅膀拆下,翅膀一般也做成可折叠的,便于收藏。
三、龙类风筝串式风筝有单线连接、双线连接、三线连接。
多数龙三线连接,要求三线平衡、长度相等、松紧相同。
紧中线,龙高飞;左边紧则左偏;右边紧则右偏。
放飞多人合作,A牵线10米,B抓住龙头,C提龙尾。
B.C二人迎风抖动龙身,C先松手,龙身稳定,B松手,最后A 把龙放飞上天。
大风放线,微风快跑。
风筝左偏向左甩线;风筝右偏向右甩线。
注意戴好手套,用较大工具,安全放飞。
四、运动风筝运动风筝依靠眼、手、脑三者的配合,使其在空中做出各种各样的特技动作,健身的同时感到快乐,特技风筝的玩法非常独特,即可单人飞,让其上下、左右自由旋转,也可多人组成团队操作,变化出各种各样特技造型,既能像战斗机那样旋转、直行、滑翔、俯冲,变化莫测的造型正在向你展示竞技风筝独有的魅力9、放风筝的保健功效放风筝涉及到多种科学知识,是高雅而富有情趣的一种健身方法。
现结合风筝的四艺(扎、糊、绘、放)将风筝与心身健康的关系介绍如下:一、激发思维活动,开发智力,培养发明创造能力扎制风筝首先要经过思考,设计风筝图样、修刮竹条、绑扎框架、裱糊面料及彩绘等工序。
风筝课文知识点总结

风筝课文知识点总结一、风筝的历史风筝是古代中国的一项传统手工艺,起源于中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最早的风筝是用鸟的羽毛和竹子制成的,后来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各种形状和风格。
风筝最初是用来祭祀神灵的,后来逐渐演变成了一种娱乐和竞技活动,在中国乃至世界各地都有流行。
风筝制作的工艺也逐渐完善,不仅可以展示美丽的图案和色彩,而且还可以在空中飞行时发出悦耳的声音。
二、风筝的制作风筝制作包括材料的选择、结构的设计、和装饰的制作。
风筝的主要材料有竹子、纸、绳子、和鸡毛。
制作风筝的基本工艺是先选择适当的竹子制成架子,再将纸覆盖在架子上,然后用绳子固定好。
最后,根据需要,可以再装饰上一些图案和色彩。
风筝的结构设计决定了它的飞行性能,风筝的结构设计中需要注意一些物理原理,如重心、气动力、气流等。
风筝装饰的工艺包括剪纸、画画、上色等,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和爱好来进行。
三、风筝的飞行风筝飞行是一项需要技巧和经验的活动。
在风筝飞行时,需要从风筝的结构设计、材料选择、气流方向等方面考虑,才能使风筝稳定地飞行。
风筝的起飞是关键,需要利用风力和地面的姿势,通过提线的力度和方向来控制风筝的姿势和高度。
在风筝飞行时,需要不断地观察风力的方向和变化,以便及时调整风筝的方向和高度,以保持风筝的飞行。
四、风筝的文化意义风筝在中国的文化中有着深厚的意义。
风筝不仅是一项艺术,还是一种传统的娱乐和竞技活动。
在中国的一些传统节日中,人们会放风筝来庆祝。
风筝还是一种传统的礼品,有着吉祥和美好的祝福意义。
风筝还可以代表着人们的渴望和梦想,飞向天空,象征着人们的心灵追求和自由意志。
风筝活动还促进了不同民族和地区的交流和互动,成为了一项文化交流的纽带。
五、风筝的现状目前,风筝在中国和世界各地都很受欢迎,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市场潜力。
一些风筝比赛和展览也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和喜爱。
风筝也成为了一些旅游项目的亮点,吸引了众多游客和游客。
在现代社会,风筝已经成为了一种健康的休闲活动和竞技项目,在一些学校和机构中,也推广了风筝制作和飞行的课程。
理想的风筝知识点

理想的风筝知识点一、引言风筝是一种古老而神奇的玩具,它可以飞到天空中,带着人们的梦想和希望。
在中国,风筝文化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不仅是儿童玩具,还是民间艺术和体育运动的代表。
在世界各地也有许多人热爱风筝,制作和放飞自己的理想的风筝。
二、历史1. 风筝起源据说最早的风筝起源于中国,在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就已经出现了。
当时人们用竹子和纸片制作出了简单的“鸟”形模型,并利用天然气流将它们升上天空。
2. 传播从中国开始,风筝逐渐传播到亚洲其他地区以及欧洲、非洲等地。
在日本、韩国、印度等国家也有着丰富多彩的风筝文化。
3. 发展随着时代变迁和科技发展,人们对于风筝的制作材料和形状都进行了不断改进。
现代科技更是为风筝制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例如使用轻质材料、电子控制等。
三、分类1. 形状分类风筝可分为许多不同的形状,如鸟、龙、鱼等。
其中最常见的是菱形和六角形。
2. 材料分类风筝的材料也有很多种,如竹子、纸片、塑料薄膜等。
现代风筝还可以使用碳纤维和玻璃纤维等高科技材料。
3. 功能分类风筝不仅是一种儿童玩具,还有其他功能。
例如:- 民间艺术:在中国和其他国家,风筝常被用于展示民间艺术和文化。
- 体育运动:风筝运动已成为一项国际性赛事。
- 科学研究:科学家们也利用风筝进行大气层观测等研究工作。
四、制作方法1. 制作工具制作风筝需要一些基本工具,如剪刀、胶水、线绳等。
2. 制作步骤制作风筝的步骤大致如下:- 选择合适的材料,并根据所需形状进行裁剪。
- 将材料拼合并涂上胶水,使其成为一个整体。
- 在风筝的中心部位打孔,并用线绳穿过孔洞。
- 调整线绳的长度和张力,使风筝能够平稳升空。
五、放飞技巧1. 选择场地放飞风筝需要选择适宜的场地。
最好是空旷、无障碍物和电线杆等障碍物,同时也要避免在强风天气下放飞。
2. 放飞方法放飞时应先将线绳全部放出,然后用手抓住线绳末端,等待风筝升起。
当风筝升到一定高度后,可以逐渐收紧线绳控制其方向和高度。
有关风筝的知识

有关风筝的知识一、选材1、骨架以各种竹材为主,如毛竹、桂竹、烟竹等都是制作各类风筝的良好材料。
此外,还可以选用檬竹、或其它材料制作骨架。
选用水分较少的新竹,选用中段节长,粗细变化很小的那一段竹子,制作风筝时要要削去竹黄,只留下竹青和竹皮部分。
2、蒙面小型风筝使用高强度的皮纸、高丽纸等,传统的大风筝常使用复合材料蒙面,即用绵纸或皮纸托婊的绢。
这种材料强度大,气密性好,着色性好,具有纸和绢都无法比拟的性能。
尼龙绸、锦丝绸、无纺布和塑料膜,都是很好的材料。
它们的气密性好,不怕水,前三种的强度远远大于纸和绢。
3、风筝的色彩:风筝是以天空为背景的,用色的基本原则是:鲜艳、对比强烈、色块大的颜色。
二、加工1、骨架加工劈竹:去掉竹根和竹梢,截成约1~1.5米的圆竹段,把圆竹段劈成8块宽度大约相同的竹板,把竹板每10块一捆,整齐地捆好风干待用,用专用工具切口、劈入、拨开。
削竹:使用木工刨子刨削竹板弯竹竹材的一个重要特性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它的结构变软,很容易弯曲,在弯曲状态下冷却便可定型。
绑扎材料有线、麻皮、纸和纺织品的条,风筝骨架上竹条的接头各种各样。
扣楔:这是天津风筝所常用的一种传统连接方法。
在纵向骨架上的打孔,横向骨架穿孔联接的方法。
这和连接用在制作旋转体的风筝部件很有效,如鸟、虫的肚子、花篮、灯笼等。
活头:为了折叠的部分,要作成活动的接头,叫做"活头"。
在中国风筝里最常用的是套锁活头。
它的构造是两条搭接,中间以一横轴相连,两端各有一金属环套。
环套松开,两条可折;环套套紧两条的接头两端,则两根竹条便成一根张开的竹条一样。
插接:最常用的是套管插接,小型风筝用苇管,中型风筝用竹管,大型风筝要用专门制作的套管连接。
2、蒙面取材:材料上取形要留边,要注意纹理对称;涂胶:原则上讲,所糊的材料越薄,越不要很大强度的,可用稀一点的胶水。
所糊材料强度大,要求胶合强度也大的,胶水要浓一些。
涂胶最好用毛笔轻轻涂在骨架上,胶要均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筝知识
一、了解风筝
风筝文化或称艺术,在伟大祖国灿烂的传统文化的海洋里只是一朵小小的浪花。
在风筝文化上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主要是流传于民间,保留在民问。
虽然在很长的历史期间称不上什么高雅文化或艺术,但它与广大人民的生活、娱乐和审美需求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和情结。
二、风筝的历史:
从资料上我们知道:风筝是我国最古老的一种民间艺术及休闲活动。
我国最早出现的风筝是用木材作的,在文献中「韩非子」曾记载「哲人墨翟,费时三年,以木制木鸢,飞升天空...(约纪元前300 年左右),到了东汉蔡伦发明了造纸以后才有纸风筝的出现,因此可以推断,中国风筝已有两千年以上历史了。
在正史中也有关於风筝的记载,时间较五代更早,其一是南朝的梁武帝被候景围困,曾放风筝向外求援,据南史卷八十「候景传」中所述,在梁武帝萧衍大清三年(西元549 年)时,候景作乱,叛军将武帝围困於梁都建邺(即今南京),内外断绝,有人献计制作纸鸦,把皇诏令系在其中,当时太子简文在太极殿外,乘西北风施放向外求援,不幸被叛军发觉射落,不久台城即遭攻陷,梁朝从此也衰微灭亡。
这是简文施放风筝向外求救不幸失败的故事。
风筝和纸鸢还是有分别的。
所谓「风筝」,是指它在空中能发生像筝弦的声音;至於「纸鸢」,则为哑鸟,只飞不鸣。
风筝是在纸鸢背上系上一条弓弦,或在纸鸢头部按一个风笛,当纸升空以后,强风通过笛,或者引起弓弦的颤动,就会奏出鸣鸣声音。
普通纸鸢是不会发出声音的。
五代时候,北朝的齐宣帝也用风筝载人为乐,有一次居然於出五里多远。
「北史」中记载,齐宣帝是利用天牢里的死囚乘坐风筝,让他们「以席为翅,从台飞下」,供齐宣帝娱乐。
这些死囚如果完成皇帝的心愿,罪刑可以获得赦免。
清朝的李涣曾经编过一部名曲「风筝说」,书中记载一美一丑的姊妹詹妍、詹强和风筝的故事。
两姊妹分别在风筝上题了诗句,然后把风筝放掉。
后来,拾到断鹞的两位男士前去求亲,终於促成两对美满姻缘。
这是风筝有关的一段佳话。
又从其他考据证实,约第十世纪传至韩国再至日本,十三、四世纪才传至欧洲。
亚洲人做风筝的技巧,比欧洲人要高明多了。
马来西亚的风筝是用秣草和乾芦苇编成的,和韩国、印度的风筝类似,操纵起来很灵活。
他们可以让风筝很正确的降落在指定地点,还有人可以让风筝只距地面十五公分高而风筝绝不会碰到地面。
三、风筝的种类
潍坊风筝经过历史演变和横向传播,逐渐形成了选材讲究、造型优美扎糊精巧、形象生动、绘画艳丽、起飞灵活的传统风格与艺术特色,与京式风筝、津式风筝等交相辉映,鼎足而立。
今日的潍坊风筝品种繁多,由于风筝艺人和各行各业的风筝制作者生活阅历不同,文化层次不同,知识结构不同,使得潍坊风筝形成了不同体系和流派,大体有传统民间派、传统艺匠派、现代创新派三种。
串式:把数只或同或异的风筝像穿糖葫芦似的拴在一根或多根线上放飞。
例如龙头蜈蚣风筝,分头、身、尾三个部分,身子为主体,由若干个圆片形的单体组成,每个圆片就是一个风筝。
桶式:亦称立体风筝。
一般采用折叠结构的骨架,由一个或多个圆桶或其他形状的桶组成,如宫灯、花瓶、火箭等。
板子:就是平面板形风筝。
升力片就是主体部分,四边有竹条支撑,形状多八角、菱形、正方形、四边形。
硬翅:这种风筝的翅是固定的形式,而翅范围以外的部分造型与骨架结构,则因题材不同而各不相同。
它的升力片用上下两根横竹条做成翅的形状,两侧边缘高,中间凹,形成通风道。
翅的两端向后倾,使风从翅两端逸出。
软翅:它的升力片用一根主翅条构成,翅的下端是软性的,没有依附主条。
骨架结构多作成浮雕式,适宜于禽鸟和昆虫风筝。
如鹰、蜜蜂、燕子、仙鹤、凤凰、蜻蜓、螳螂、蝉等。
自由类:自由类包括跨种类、运用新技术、吸取外国风筝之长的风筝。
跨种类的如“鹊桥会”,把串式、立体、板子等几种方法集于一体;运用新技术的如长120米的串式风筝“梁山一百单八将”、“百鸟朝凤”等,不仅能迎风转动,还能敲锣打鼓、喷烟冒火;“孙悟空”则能在放飞中七十二变……
四、风筝的制作
1、用小锯在每根木棒的端口处锯一个缺口。
请注意,不要使锯对着自己。
2、测量出其中一根木棒的中心,做个记号,并把这个记号放在另一根木棒的一点上,这个点距这个木棒的一端距离是20厘米。
3、用木胶把交叉的两个木棒粘在一起,用绳子缠绕几下后捆起来。
4、拉直绳子,沿着4个被锯开的小口,缠出一个风筝的外框。
把绳子拉紧,然后把绳子的两头系成一个结。
在木框的四端被绳子缠过的缺口处,每处都再用绳子用力绕几圈后拴紧。
现在,风筝的框架已经完成。
5、把风筝的框架放在一个塑料薄膜上,以便做出一个样本。
横着的木棒应该在下面贴紧塑料面。
6、用粉笔画出样本。
要画在沿着风筝框架线周围外2.5厘米处,以便允许多出的边折过来盖住绳子。
7、沿着画好的线,小心地剪出样本。
然后把多出来的塑料折上包住绳子,用胶条把它们黏紧。
8、现在,用一根绳子系在横向木棒的一端的缺口处,把这根木棒弄弯曲约10厘米的弯度,然后把绳子的另一端系在横向木棒的另一端。
加上马勒套,在两根木棒的交接处的地方弄一个小孔,用一条大约150厘米长的绳子,把这根绳的一端通过小孔拴到木棒交叉处,把马勒套的另一端拴在风筝底部的木棒缺口处。
把用于放风筝的绳子系在马勒套上,位置在于使之距离风筝底部缺口处约9 0厘米和距离你所连接的马勒套到小孔处约60厘米处。
不断地上下调节这个套结,以便使风筝平稳。
这个风筝不需要尾巴,并且,在风力较小的情况下,也可以飞起来。
请记住,要在比较宽阔的地方放风筝,并避开高压线。
五、放飞风筝技巧
1.选择适宜的天气、场地
春秋两季的风向、风速较稳定,经常有缓缓上升的气流,加上温度适当,很适宜放风筝。
场地应平坦,开阔,无空中障碍物。
2.放飞
(1)根据风力大小,选择放飞时要机;
(2)控制好风筝稳定上升的速度;
(3)根据风筝的大小,可由一人、二人或多人放飞。
(4)保持在适当高度。
3.调整
风筝起飞后,可能有翻跟头、侧冰、摇摆、前俯、后仰等现象,要分析原因,采取调整中线、增、减尾巴等措施。
4.收线
收线不能操之过急,如遇风力增大,要暂停;中型风筝要两人收线;风筝接近地面时,停止收线,让风筝自然落地,以免损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