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图的判读

地形图的判读
地形图的判读

七年级地理上册 2.2地形图的判读测试 (新版)商务星球版

地形图的判读 一、单选题 1.周围高,中间低的地表形态是() A. 平原 B. 丘陵 C. 山 谷 D. 盆地 2.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颜色越深,表示的地形() A. 海拔越低或水域越浅 B. 海拔越高或水域越 深 C. 起伏越大 D. 起伏越小3.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1)甲点海拔为() A. 1500 米 B. 1000 米 C. 500 米 D. 0 米 (2)如果乙点的气温为15℃,那么甲点的气温应该是() A. 15℃ B. 0℃ C. 18℃ D. 9℃ 4.读图,若果雨后该地区形成一条小溪,最有可能的地点是()

A. 图中①处 B. 图中② 处 C. 图中③ 处 D. 图中④处 5.小敏班上准备组织一次登山活动,同学们都兴高采烈的。为了安全,老师拿出一张等高线地形图(如图)说:“这次我们要登的山较高,大家注意…”接着,强调了安全事项,顺便复习了等高线地形图的有关知识,要求同学们上山后留心观察这些地形区。老师告诉我们:“图上A.B.C.D.E五处等高线形态不一样,分别表示山地不同部位,上山后一定要留心观察,看它们在地形上有什么区别。”请回答,图中E地是() A. 鞍 部 B. 山 顶 C. 山 谷 D. 陡崖 6.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数条等高线重合在一起表示的是() A. 山峰 B. 山 脊 C. 鞍 部 D. 陡崖 7.图为我国华北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图中虎山的海拔高度应该在()

A. 800至900米 B. 1000 米 C. 900 米 D. 900至1000米 8.读下图,图1中下列①、②、③、④四处,说法正确的是() A. ①是山谷 B. ②是山 顶 C. ③是山 脊 D. ④是陡崖 9.A点的海拔为1000米,AB两点的相对高度为200米,则B点海拔为() A. 800米 B. 1200 米 C. 800米或1200 米 D. 无法确定 10.下列等高线地形图中,表示盆地的是() A. B. C. D. 二、选择题 11.读图,完成后面小题:

《第一章 地图》 第二节 地形图的判读 (导学案)

《第一章 地图》 第二节 地形图的判读 (导学案) ● 学习目标 1. 理解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等深线。 2. 会计算两地的相对高度。 3. 学会读等高线地形图,能判读陡坡和缓坡;能判读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4、区别五种基本地形的特点,学会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各种地形。 5、初步掌握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判读。 重点】判读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类型 难点】应用等高线地形图判断生活中的水库、分水岭、河流等事物 一、情景创设 激趣导入 在地球表面,地面高低起伏,有高山,有低谷,而我们的地图却是平面的,那么,怎样才能在地图上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呢? 二、自主研读 初步感知 (一)、地面高度的两种计算方法 1.海拔(也称绝对高度):以 为起点,测出地面某个地点突出海平面的 。在地图上用海拔表示的地面高度。如下左图甲的海拔高度为 米,乙的海拔高度为 米。 2.相对高度:某一地点高出 的垂直距离。在地图上用相对高度表示地面起伏大小。如下左图甲乙的相对高度为 米 。 二)、等高线及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等高线;把各个地点的________标注在地图上,再把__________相同的点连接成线。 等深线:把海洋中__________相同的个点连接成线 2. 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陡缓的关系: 。 某中学地理课外研究小组,对附近的山峰实行了一次考察活动。为选 择准确的路线,该小组展开了讨论,结合图2-2,你认为说法准确的是 ( ) A .从甲处攀登山峰最近、最费力 B .从乙处攀登山峰较远、摄省力 C .从丙处攀登山峰较远、最费力 D .从丁处攀登山峰最近、最费力 (1)等高线______,表示坡度缓,起伏小 (2)等高线______,表示坡度陡。起伏大 不同点 相同点 海拔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 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

七年级地理地形图的判读同步测试题

第2课地形图的判读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类型地图中能够最直观地表示地面某一线上地势起伏的是()。 A.等高线地形图 B.地形剖面图 C.平面示意图 D.分层设色地形图 2.下列四幅等高线图中,表示盆地的是()。 3.有关地图的正确叙述是()。 A.地图上方总是北方 B.山地标高均为相对高度 C.等高线呈闭合的地区,表示的是山地 D.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蓝色代表水体 4.绘制等高线地形图时,选择等高距的主要依据是()。 A.绘图纸张大小 B.地形海拔的高度 C.地图比例尺的大小 D.地势高低起低和坡高陡缓 5.泰山玉皇顶(1524米)与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8848米)的相对高度是()。 A.10380米 B.1532米 C.7324 D.8380米 6.在等高距为50米的地形图中,5条等高线重叠于某断崖处,该断崖的相对高处可能为()。 A.180米 B.200米 C.220米 D.240米 7.下列四幅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距相同,比例尺不同,请判断坡度最陡的是()。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平原海拔多在200米以下 B 丘陵是指海拔200米以上的高地

C 山地是指海拔500米以上起伏很大的高地 D 高原是指海拔500米以上顶面平缓的高地 9.以地面有起伏但海拔不很高,坡度又比较和缓为特点的地形是() A、高原 B、丘陵 C、山地 D、盆地 10.小强与爷爷一起去郊游,爷爷提出要登山望远。小强查看了旅游图,发现有两条路可能上能下山。如图为小山的等高线图,你认为小强的下列哪种想法或做法比较合理()A、为了让爷爷上山不会太累,应选择从C —A B、为了让爷爷上山不会太累,应选择从B —A C、为了尽快到达山顶,应选择从B—A D、为了既快速又省力,应选择从C—A 二、读图综合题 11.读“等高线地形图”(如图1.3-17所示)回答: (1)若仅从地形方面考虑,请比较从B点爬到山顶A点容易还是从C点爬到山顶A点容易。简述理由。 (2)若自A点沿直线向B点行进,那么行进方向是,自A点到C点行进,则行进方向是。 (3)若A点海拔265米,则该点高出B点米。D点的地形类型是。 (4)据测量,A点到C点的图上距离为2.5厘米,A点到B点的图上距离为1厘米,那么A点到B点的实地距离比A点到C点的实地距离近多少? 12.读图1.3-28,在B山设计了CB、DB两条登山路线.请判断:

地形图的判读

地形图的判读 一、选择题 1.甲地海拔为2000米,乙地海拔为1200米,则甲地对于乙地的相对高度是:A.800米 B.3200米 C.1200米 D.2000米 【答案】A 2.北京和张家口联合举办2022年冬奥会,据下图,完成下题。 L1、L2、L3、L4 四条滑雪道中,坡度较缓适合初学者滑雪练习的滑雪道和位于山脊处的滑雪道分别是() A.L1 L2B.L2 L3C.L3 L4D.L4 L1 【答案】B 3.学校组织去八大处游玩,同学们发现那里地势起伏和缓,山顶浑圆,海拔较低,你认为那里的地形属于 A.平原B.丘陵C.山地D.盆地 【答案】B 4.①、②、③、④四地段中坡度最缓的是()

A.①B.②C.③D.④ 【答案】B 5.下列四幅图表示不同的地形部位,地形部位的名称排序与图序相符的是()。 A.①山脊②山谷③鞍部④山顶B.①山谷②山谷③山顶④鞍部C.①山谷②山脊③山顶④鞍部D.①山脊②山脊③山顶④鞍部【答案】B 6.下面四幅景观图与地形类型对应正确的是 A.高原、丘陵、盆地、平原B.山地、丘陵、盆地、平原 C.山地、盆地、平原、高原D.山地、盆地、丘陵、平原 【答案】C 7.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平原的颜色是:() A.绿色B.黄色C.蓝色D.褐色 【答案】A 8.海拔多在500米以上,外围较陡、内部起伏和缓的广大地区通常被称为()A.丘陵B.山地C.高原D.平原

【答案】C 9.关于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说法正确的是() A.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B.坡缓的地方,等高线密集 C.坡陡的地方,等高线稀疏D.坡度的陡缓与等高线的疏密关系不大【答案】A 10.关于经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B.所有经线的形状都是圆圈 C.所有经线的长度都不相等D.所有的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 【答案】D 11.某地区海拔多在500米以上,山峦连绵起伏,山高谷深,崎岖不平。山谷间常有吊索桥,人们来往其间。根据文字描述,这一地区的地形是() A.平原B.山地 C.丘陵D.高原 【答案】B 12.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哪五种基本类型() A.平原、山谷、盆地、鞍部、丘陵B.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平原C.山谷、山脊、山顶、鞍部、陡崖D.高原、平原、丘陵、山地、盆地【答案】D 13.对图中各点海拔的判断,正确的是() A.甲地海拔为50米B.丙地海拔为150米 C.甲乙的相对高度为50米D.乙丙的相对高度为100米 【答案】C 14.关于某点(10°S,155°E)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东半球,中纬度B.位于西半球,低纬度 C.位于南半球,东半球D.位于西半球,高纬度 【答案】C 15.下列等高线地形图中,表示山脊的是()

最新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课题】七上第二章 第二节 地形图的判读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断坡度的陡缓,估计海拔和相对高度。 ● 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从而区分两种高度的差异。(重点) 2.通过阅读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的数值的变化判断坡度的陡缓。(重点) 3.结合五种主要地形类型等高线的分布特点,能够在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重点) 4.能利用地形图解决生活中相关的问题。 【教学模式】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一案三环节”学模式 【教学方法】启发诱导法、小组讨论法 【教具准备】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课件、教学模型 【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讲解)我们通常用海拔 和相对高度来表示地表的 高低起伏的状况。 (设置问题)1、什么叫 做海拔和相对高度?2、 查看甲、乙两地的海拔, 计算两地的相对高度。 3、泰山海拔约为1524 米,世界陆地上最低的洼 地死海海拔约为﹣400 米,它们的相对高度大约 是多少? 4、我们平时所说的身高 是什么高度呢?学积极思考并回答相关问 题: 1、海拔:是指一个地点 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又称为绝对高度。(广泛 使用在地图上) 相对高度:是指一个地 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 距离。(人们生活中出现 的高度) 2、甲的海拔是1500米, 乙的海拔是500米,那么 它们的相对高度为:1500 ﹣500﹦1000(米) 3、泰山与世界陆地上最 低的洼地死海的相对高度 为:1524﹣(﹣400)﹦ 1924(米) 4、小组探究后进行拓展 到其他有关的高度上,从 而让学生对海拔和相对高 度进行区分。 基础上, 分组讨 论,培养 学生竞争 与合作的 意识,采 取“生教生” 的进行新 模式,并 达到好的 效果。 从身边的 问题着手 开始把学 习到的地 理知识运 用到生活 中来,调 动学生的 学习激 情。 衔接与过渡(讲解)大家观察“枣庄市山川风光”视频,我们发现枣庄市的地形表面高低起伏,复杂多样。那我们能否把地表的各种形态分分类呢?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展示)“地形鸟瞰图” (设置问题)大家观察相 关景观图片,你会发现陆 地表面主要有哪几种基本 地形类型?你能找出它们 的相应位置吗?你能说出引导学生分析对比: 陆地表面主要有山地、丘 陵、高原、平原和盆地等 五种基本地形类型。其特 点是:(重在找出区别和 联系) ①山地:海拔在500米以 上,相对高度大,坡度较 陡,沟谷幽深。 ②丘陵:海拔在500米以 下,相对高度不大,起伏 和缓。 培养学生 的观察能 力,学生 认真思 考,积极 回答相关 问题。 教师不仅 要设置问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学案

沂源四中地理导学案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 班级:姓名:主备人:田玉才审核人:孙宁序号:7 学习目标: 1.能根据等高线疏密判读坡度陡缓;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设别地形图的种类; 3.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算某个地点的高度。 学习重点: 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学习难点: 在地形图上设别山体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 【前置性作业】 、 阅读课本24页和25页完成1——4题 1、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的垂直距离。 3、等高线:把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在等高线上标有海拔数值,如100米,200米。这种用表示的地图,叫作等高线地形图。 等深线:把海洋中相同的个点连接成线 4、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陡缓的关系: (1)等高线______,表示坡度缓。(2)等高线______,表示坡度陡。 【合作交流】 一、~ 一、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前置性作业(组长注意组织好) 二.学生小组发言展示,其他学生认真听并且纠正。 三、合作共建 1、阅读课本16页图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米)形态示意图,完成表格: 山地不同部位山峰山脊山谷@ 鞍部 陡崖 等高线 示意图 ] 等高线特点 【当堂检测】小组长组织进行练习,核对答案,组员讲解。 ' 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甲乙两地的海拔高度:甲米;乙 米,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米 2. 读“等高线图”,回答问题:⑴填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 C D E ⑵在这幅图中,最高点的海拔至少在米以上。 ⑶图中A处位于B处的方向。 ? ⑷如果要从A、B两处爬山,则选择从处爬山要容易些。 3、(2012·内蒙古鄂尔多斯)当暴雨发生时,图5当中四种等高线图所表示的地形,最容易形成山洪的是() 4.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⑴写出字母所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 A.______ C.______ E.______ F.______ ⑵从A到B,山体的走向是____,A 、B山顶的相对高 度为____米。 ⑶从C到B 与从D到A登山,较容易的是_______ _____。 ? ⑷A、B两点间的直线距离是_____米。 5、(2012·黑龙江齐齐哈尔市)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1)-(2)题。 (1)、C点的海拔高度是() A.400 米B.500米C.600 米D.700米 (2)、A山位于B山的() A.东北B.西南C.北方D.南方 ~ 6. 某盆地底部比海拔768米的山峰低900米,二者的相对高度 是() A. -132米 B. 1668米 C. 132米 D. 900米 7. 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的地区表示的地形类型一般是() A. 山地 B. 丘陵 C. 平原 D. 高原 8. 某人的左右两侧是山顶,前边后边是沟谷,则他位于() A. 山谷 B. 鞍部 C. 山脊 D. 盆地底部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docx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三节《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个案设计个性化修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运用地图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会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陡崖、鞍部 3.会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过程与方法: 1.能够运用等高线地形图找出山峰、山脊、山谷、陡崖、鞍部 2.能够运用地形图上分辨出五种主要地形类型 4.运用地形剖面图,判读地势高低起伏、坡度陡缓并能绘制简 单的地形剖面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 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 教学重点 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教学难点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体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 复习地图的三个基本要素: 1.比例尺:①会运用比例尺,通过测量图上距离,换算出实际距离; ②会比较比例尺的大小。 2.方向:(在地图上有三种表示方法)①指向标(课件展示);② 经纬网;③按惯例“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定方向。 3.图例 新课导入 国庆黄金周将要来临,某班的一位同学准备随家人去南京郊外的一 些地方自助游(注意:途中要爬山)。你觉得他们应该随身携带的物品 有什么(地图) 还记得我们做过的题目野外旅行一般用什么地图(地形图)很好, 人们最常用的两种地形图是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图。那这两种地图 怎么阅读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怎么去阅读地形图。 ——这就是本节课要重点讨论的“地形图的判读”(板书) 情景创设国庆黄金周将要来临,某班的一位同学准备随家人去南

京郊外的一些地方自助游(注意:途中要爬山)。因为要爬山,所以出发前搜集了一幅南京地形图。这下他们犯难了,地形图怎么读呢 下达任务教师告诉学生:判读地形图其实并不困难,只要像关云长一样“过五关斩六将”就可以学会地形图的判读了。哪五关呢 学习过程 第一关:会读地图上的高度 设疑:小甲和小丁各自站在自己所在位置测得甲山和丁山的高度 都是 1000 米,可是图上显示甲山确实比丁山高,这是为什么 电脑出示动画 :表示高度的方法有哪些 学生阅读书本 P24,帮我找出相对高度和海拔的定义。 归纳小结: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注意:地图上出现的高度一般情况下的都是海拔。 闯关题(一): 甲山的海拔为米,丁山的海拔为米, 甲山相对丁山的相对高度为米。 AB 两地的相对高度是米。

地形图的判读练习题

地形图的判读练习题 1、在比例尺为“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00千米”的东西半球地图上。赤道的长度应该是下列中的() A、20厘米 B、40厘米 C、80厘米 D、10厘米 2、实际距离为1200千米,图上距离为20厘米,该图的比例尺为() A、1:6000000 B、1:600000 C、1:12000000 D、1:12000 3、在表示同一地区的四幅图中,当图幅不变时,表示内容最详细的一幅是() A、1:10000000 B、1:1000000 C、1:100000 D、1:10000 4、周长40厘米,宽为30厘米的图纸绘制下列国家政区图,比例尺最大的是() A.澳大利亚B.日本C.法国D.新加坡 5、某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8000000,若比例尺缩小到原比例尺的一半,缩小后的地图比例尺是() A、1:4000000 B、1:16000000 C、地图上1厘米代表实距20米 D、1:24000000 6、如果你面向南面而站立,那么你右手所指的方向是() A、东 B、西 C、南 D、北 7、当你到一个城市旅游时,你选择那种地图较为合适() A、世界地图 B、中国地图 C、城市地形图 D、城市旅游交通图 8、在图幅大小相同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绘制中国地图比山东省地图比例尺大,内容较为详细 B、绘制山东省地图是,同中国地图相比范围小了,比例尺大了 C、绘制济南市地图时,图的内容较山东省地图更为简略 D、绘制栾湾中学地图,比例尺最小,内容最详细 9、比例尺为1:30000000的“中国政区和交通图”上,量得福州与北京的图 上距离为5厘米,则两地实际距离为:() A、150千米 B、600千米 C、1500千米 D、6000千米 10、如果两地的实际距离是50千米,那么在比例尺为1:2000000的地图上两 地间的直线距离应是:() A、10厘米 B、4厘米 C、2.5厘米 D、0.4厘米 11、四种比例尺,最大的是:() A、1:500000 B、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0千米 C、1:5000000 D、0 50千米 12、站在南极点上的人, 他的前后左右是什么方向() A、北 B、南 C、西 D、东 13、读右上图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A点位于B点的西北B.A点位于C点 的东北 C.C点位于A点的西南D.B点位于A点的正东 14、某校要绘制一幅校园平面图,应选择的比例尺为:

地形图的判读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课程目标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学习目标可以分解细化如下: 1.阅读图文资料,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含义,会在地形图上判断某一点的海拔,计算两地 间的相对高度。 2. 对照山地模型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建立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 3.对照模型和等高线地形图,归纳坡度陡缓和等高线疏密的关系,学会判断坡度的陡缓。 4.对照模型和等高线地形图,归纳等高线地形图上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和山峰的特点并准确地识别。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并读出某点的海拔,计算两地的相对高度。 2.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建立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 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鞍部和陡崖,辨别坡度的陡缓。 【教学难点】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脊和山谷。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辨别坡度的陡缓。 ■教学方法 【教法】创设情景法、读图分析法、动手演示法、总结归纳法、启发引导法、交流谈话法 【学法】情景感受法、地图观察法、实践感悟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第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游戏一比个子 快速组织活动。 探究新知: 一、海拔和相对高度 我们每个人都有高矮之分,地球上各点也有高低之分,怎么给它们比个子呢? 1、探讨主题:海拔和相对高度

(1)什么是海拔? (2)什么是相对高度? (3)与比个子有什么相似之处? 海拔相当于每个人的身高,相对高度相当于两个人的身高差值。比个子存在公不公平,要求站在同一水平面上。海拔也有精准的基准面,我国以青岛的多年平均海平面为基准,可以说青岛黄海海平面海拔为零。 2、活学活用:求珠穆朗玛峰和死海的相对高度。 3、归纳总结: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异同。 二、等高线地形图 1、动画演示 2、动手实验:游戏二画土豆 步骤一:分别找出海拔为1cm、2cm、3cm...(虚拟对应100m、200m、300m)的三个点,连接成等高线。 步骤二:沿着等高线切成厚度一致的土豆片。 步骤三:一起画一幅土豆山等高线地形图,体会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过程。 观察探究: a.等高线是曲线还是直线,是闭合的还是发散的? b.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高度是否相等? c.两条相邻等高线间的海拔高度差是否相等? d.等高线的疏密与坡的陡缓有什么关系? 通过上面的探究发现,我们很好地完成了以下的学习目标: a.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含义,会在地形图上判断某一点的海拔,计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b.对照山地模型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建立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 c.对照模型和等高线地形图,归纳坡度陡缓和等高线疏密的关系,学会判断坡度的陡缓。 找一找:喜羊羊在哪里? 归纳总结:山体不同部位等高线特征。 山峰:等高线闭合,中间高,四周低。 鞍部:两座山峰之间平缓的低地。 山脊山谷:凸高为谷,凸低为脊。 陡坡缓坡:陡坡等高线密集,缓坡等高线稀疏。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同步课时作业练习含答案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 图中B点的海拔是( ) A. 1 000米 B. 500米 C. 1 500米 D. 2 000米 2. 图中B、D两点的相对高度为( ) A. 500米 B. 1 000米 C. 1 500米 D. 2 000米 3. 图中甲表示的地形部位是( ) A. 山谷 B. 陡崖 C. 山峰 D. 鞍部 4. 下面等高线(单位:米)图中表示山脊的是( ) A. B. C. D. 5.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字母所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

A_______,C_______,E_______,F_______。 (2)从A到B,山体的走向是_______,A、B山顶的相对高度为_______米。 (3)从C到B与从D到A登山,较容易的是_______。 (4)A、B两点间的直线距离是_______米。 6. 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中,绿色一般表示( ) A. 海拔较高的山地 B. 深度较大的海洋 C. 海拔较低的平原 D. 深度较小的大陆架 7. 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颜色越深,表示的地形( ) A. 海拔越低或水域越浅 B. 海拔越高或水域越深 C. 起伏越大 D. 起伏越小 8. 陆地表面的地形类型有( ) A. 山地、山峰、高原、平原、盆地 B. 山谷、丘陵、高原、平原、盆地 C. 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 D. 山地、丘陵、高原、平原、陡崖 9. 下列地图中,最能直观地表示地面沿某一方向地势起伏和坡度陡缓的是( ) A. 等高线地形图 B. 分层设色地形图 C. 地形剖面图 D. 卫星地图 10. 下列关于海拔和相对高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海拔是一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B. 相对高度是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C. 海拔一定大于相对高度 D. 海拔是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中考地理第二章地图地形图的判读复习教案设计11

地形图的判读(第一课时) 知识目标 初步学会在各种地形图上判断地势高低起伏状况 能力目标 1.在各种地图上,学会判断地势起伏高低的方法,提高读图分析能力。 2.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各种地表形态。 德育目标 从多方面培养学生读图方法和运用地图的能力,使学生领会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明确掌握地图知识和技能,也是今后建设祖国所应具备的文化素质之一。 教学重点 1.用海拔计算地面高度。 2.等高线稠稀与坡度徒缓。 教学难点 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各种地表形态。 教具准备 相关课件 [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回忆地图的基本要素有哪些?(学生回答)对,比例尺、方向和图例是构成一幅地图的三大要素,也是我们阅读、运用地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今天我们就用这把“钥匙”打开地形图,去认识和辨别地球表面各种各样的地形。 板书地形图的判读 悬念设问世界最高峰喜马拉雅山的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8848米,而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人们看它只不过4000米高,为什么一座山峰会有两个不同的高度值呢?这两个高度值又是如何测量得到的呢? 板书 1.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 电脑展示课本P24图1.35“地面高度的计算”,让学生观察对甲、乙两地高度的测量方法,鼠标点击甲地相对于海平面所作的垂线及数值。 说明提问甲地相对于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为1500米,这叫做甲地的海拔高度。那么,乙地的海拔高度是多少呢? 电脑展示鼠标点击乙地相对于海平面所作的垂线及数值,让学生自己得出乙地的海拔高度为500米。 提出问题从乙地看甲地的高度是多少? 电脑展示鼠标点击甲地相对于乙地所作的垂线及数值,让学生自己分析回答。 说明提问甲地相对于乙地1000米的垂直距离,这就是甲地相对于乙地的相对高度。那么,图中1500米、500米表示的是海拔、1000米表示的是相对高度,请比较两者之间有什么异同?分别应该如何表述? 讨论小结教师在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讨论比较后进行小结板书。 ①三个高度的共同点都指的是垂直距离。

七上地形图的判读同步测试商务星球版

七上地形图的判读同步测 试商务星球版 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

第2课地形图的判读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类型地图中能够最直观地表示地面某一线上地势起伏的是 ()。 A.等高线地形图 B.地形剖面图 C.平面示意图 D.分层设色地形图 2.下列四幅等高线图中,表示盆地的是()。 3.有关地图的正确叙述是()。 A.地图上方总是北方 B.山地标高均为相对高度 C.等高线呈闭合的地区,表示的是山地 D.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蓝色代表水体 4.绘制等高线地形图时,选择等高距的主要依据是()。 A.绘图纸张大小 B.地形海拔的高度 C.地图比例尺的大小 D.地势高低起低和坡高陡缓 5.泰山玉皇顶(1524米)与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8848米)的相对高度是()。 A.10380米 B.1532米 D.8380米 6.在等高距为50米的地形图中,5条等高线重叠于某断崖处,该断崖的相对高处可能为()。

A.180米 B.200米 C.220米 D.240米 7.下列四幅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距相同,比例尺不同,请判断坡度最陡的是()。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平原海拔多在200米以下 B 丘陵是指海拔200米以上的高地 C 山地是指海拔500米以上起伏很大的高地 D 高原是指海拔500米以上顶面平缓的高地 9.以地面有起伏但海拔不很高,坡度又比较和缓为特点的地形是() A、高原 B、丘陵 C、山地 D、盆地10.小强与爷爷一起去郊游,爷爷提出要登山望远。小强查看了旅游图,发现有两条路可能上能下山。如图为小山的等高线图,你认为小强的下列哪种想法或做法比较合理() A、为了让爷爷上山不会太累,应选择从C —A B、为了让爷爷上山不会太累,应选择从B —A C、为了尽快到达山顶,应选择从B—A D、为了既快速又省力,应选择从C—A 二、读图综合题 11.读“等高线地形图”(如图1.3-17所示)回答:

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区域地理2地图三要素与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课时作业

课时作业(二) 地图三要素与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一、单项选择题 读下图,回答1~2题。 1.a在c的________方向( ) A.东北 B.西南 C.西北 D.正北 解析:a点坐标是(30°S,180°),c点坐标是(50°S,140°W),通过比较可知C项正确。 答案:C 2.若ab段图上距离为2.2 cm,则该图的比例尺约为( ) A.1∶100 000 B.1∶1 000 000 C.1∶10 000 000 D.1∶100 000 000 解析:根据比例尺的公式计算,比例尺等于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的比值。a、b在同一条经线上,且纬度差是20度,所以其实地距离约为(111×20)千米。 答案:D 3.下图中,属于注记的是( ) ①▲②1 729③天堂寨④▲和1 729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解析:地图中的文字或数字是注记,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是图例,因此“1 729”和“天堂寨”是注记。 答案:B 读图,回答4~5题。 4.分析甲、乙两图,可以看出 ( ) A.比例尺甲大于乙 B.甲为地图,乙为景观图 C.比例尺均为数字式 D.图乙中的动物形象属于注记 解析:比较甲、乙两图中的比例尺可知,图甲为线段式,图乙为数字式,且比例尺甲大于乙。 答案:A 5.关于图甲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沿公路从火车站到农业实验区,其方向是先正北后正东 B.学校在农业实验区的东北方向 C.火车站位于科技园区的西南方向 D.若比例尺放大1倍,则图幅面积将增大2倍 解析:依据图甲中的指向标,可判断沿公路从火车站到农业实验区是先向东北后向东南;学校在农业实验区的西北方向,火车站在科技园区的西南方向;若比例尺放大1倍,图幅面积将增大3倍。 答案:C (2017·南昌市高二检测)生活中常常需要用到地图,相信你已经掌握了地图的基本知识。仔细阅读下图,完成6~7题。 6.学校位于科技园区的( ) A.正南方 B.正北方 C.正东方 D.正西方 解析:由图中指向标可判断,此地图方向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学校位于科技园区的正西方。 答案:D 7.小明量得学校到火车站的图上距离约为3厘米,如果他从学校到火车站,大约要走( ) A.450厘米 B.150米 C.450米 D.45千米 解析:图中比例尺为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50米。学校到火车站的图上距离为3厘米,则实际距离为150×3=450米。 答案:C 8.(重庆卷)下图示意某GIS软件显示的某校部分建筑分布的地图窗口及其属性(如用途、建筑面积、建筑高度等)的浏览窗口(面积单位:m2;高度单位:m)。读图,若在该GIS 软件中量算到学校局部用地的长为300 m,宽为220 m,要将此用地的平面图用1∶1 000的比例输出,则选用纸张幅面最小的是( ) A.A4纸(29.7cm×21cm) B.B4纸(36.4cm×25.7cm) C.A3纸(42cm×29.7cm) D.B3纸(51.5cm×36.4cm) 解析: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由题干可知,比例尺为1∶1 000。用地长为300 m,则其在图上距离为30 cm;用地宽为220 m,则图上距离为22 cm。结合选项可知,A4纸长度和宽度均不够,B4纸、A3纸、B3纸都能画出完整的平面图,其中B4纸幅面最小,B 项正确。 答案:B

七年级地理上册 2.2地形图的判读同步测试 (新版)商务星球版

2.2地形图的判读 一、单选题 1.周围高,中间低的地表形态是() A. 平原 B. 丘陵 C. 山 谷 D. 盆地 2.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颜色越深,表示的地形() A. 海拔越低或水域越浅 B. 海拔越高或水域越 深 C. 起伏越大 D. 起伏越小3.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1)甲点海拔为() A. 1500 米 B. 1000 米 C. 500 米 D. 0 米 (2)如果乙点的气温为15℃,那么甲点的气温应该是() A. 15℃ B. 0℃ C. 18℃ D. 9℃

4.读图,若果雨后该地区形成一条小溪,最有可能的地点是() A. 图中①处 B. 图中② 处 C. 图中③ 处 D. 图中④处 5.小敏班上准备组织一次登山活动,同学们都兴高采烈的.为了安全,老师拿出一张等高线地形图(如图)说:“这次我们要登的山较高,大家注意…”接着,强调了安全事项,顺便复习了等高线地形图的有关知识,要求同学们上山后留心观察这些地形区.老师告诉我们:“图上A、B、C、D、E五处等高线形态不一样,分别表示山地不同部位,上山后一定要留心观察,看它们在地形上有什么区别.”请回答,图中E地是() A. 鞍 部 B. 山 顶 C. 山 谷 D. 陡崖 6.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数条等高线重合在一起表示的是() A. 山峰 B. 山 脊 C. 鞍 部 D. 陡崖

7.图为我国华北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图中虎山的海拔高度应该在() A. 800至900米 B. 1000 米 C. 900 米 D. 900至1000米 8.读下图,图1中下列①、②、③、④四处,说法正确的是() A. ①是山谷 B. ②是山 顶 C. ③是山 脊 D. ④是陡崖 9.A点的海拔为1000米,AB两点的相对高度为200米,则B点海拔为() A. 800米 B. 1200 米 C. 800米或1200 米 D. 无法确定 10.下列等高线地形图中,表示盆地的是() A. B. C. D. 二、选择题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形图的判读课后作业人教版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 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 B.高原海拔较高,内部坡较陡 C.丘陵地面崎岖不平 D.盆地四周多被山地或高原环绕,中部相对较低 2.某地区海拔多在500米以上,山峦连绵起伏,山高谷深,崎岖不平。山谷间常有吊桥,人们来往其间。该地区的地形是() A.平原 B.山地 C.丘陵 D.高原 小敏班上准备组织一次登山活动,同学们个个都兴高采烈。为了安全,老师拿出一张等高线地形图(下图)说:“这是我们要登的山,它比较高,大家注意……”接着,强调了安全事项,顺便复习了等高线地形图的有关知识,要求同学们上山后留心观察这些地形区。据此完成第3~5题。 3.你从图上可以看出,最高的山峰海拔是() A.900米 B.1 200米 C.900米以上1 200米以下 D.1 200米以上1 500米以下 4.老师强调图中有一个陡崖很危险,希望大家上山时一定要注意。判断该陡崖在() A.甲地 B.丙地 C.丁地 D.戊地 5.老师告诉同学们:“图上甲、丙、丁、戊四处等高线形态不一样,分别表示不同地形部位,上山后一定要留心观察,看它们在地形上有什么区别。”图中甲、丙、丁、戊依次是指() A.山峰、山脊、山谷、陡崖 B.山峰、陡崖、山脊、山谷 C.山峰、陡崖、山谷、山脊

D.山峰、山谷、山脊、陡崖 下图为某岛国不同海拔的陆地面积所占比例统计图。读图,完成第6~7题。 6.该岛国的主要地形类型是() A.高原 B.平原 C.丘陵 D.山地 7.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该岛国的颜色大部分是() A.白色 B.黄色 C.褐色 D.绿色 8.图甲为某同学所画的一幅地形景观图,其最有可能与图乙中等高线地形图相对应的是() 图甲 图乙 9.读某地区等高线(单位:米)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A地山峰的海拔在500~米。 (2)等高线图中,B所在地形部位名称是。 (3)图中甲城镇位于乙城镇的()方向。 A.正西 B.正东 C.西南 D.西北 (4)如C地到D地的图上距离是1.2厘米,则两地的水平距离是千米。

(完整版)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同步练习题

《地形图的判读》同步练习 第一课时 1.下面四幅等高线图中,表示山脊的是() A. B. C. D. 2.读“等高线地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处为鞍部 B.②处为山谷 C.③处可能有河流形成 D.④处海拔低于③处 3. 根据如图信息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区域地形类型为山地、高原 B.P、M两地相比,M地更易形成村落 C.乙处有可能发育成河流 D.丁处有可能欣赏到瀑布景观 4.下列四幅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距相同,比例尺不同,坡度最陡的是()

A. B. C. D. 下图为小莉家乡的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5.图中A山峰的海拔可能是() A.1450米 B.1550米 C.1350米 D.1250米 6.小莉家乡甲村连年干旱,致使饮用水紧缺。小莉和同学准备从该图中的①②③④四条线路进山寻找水源,最有可能找到水源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7.下列四幅等高线(米)地形图中,正确表示河流流向的是() A. B. C. D. 8.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题。 N观景台的主要作用是() A.仰望飞瀑 B.俯瞰奇峰 C.近观云雾 D.远眺群山

9. 读“我国南方某地区的地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A字母代表的地形部位的名称; (2)简要描述图示地区的地形、地势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河谷低地是该地区耕地的主要分布区。为解决农业灌溉问题,该地区计划在①处修建一座水库。请说明选址的合理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把图中四个村落中的某一个建设成为小城镇,那么发展条件最有利的是______,理由是什么? 10. 佛山某旅游开发公司要在西樵山开发新景点,某中学学生利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参与设计,读西樵山等高线地形图及相关材料,完成下面的问题。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地形图的判读》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读图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不同山体部位,判读等高线地形图山坡的陡缓。 3.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说明主要地形类型及特征。 4.利用等高线地形图绘制并判读剖面图。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山体模型,分层转换为等高线地形图,学会阅读等高线地形图的方法。 2.通过用彩笔涂色,认识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原理。 3.通过绘制、分析地形剖面图、判断地势高低起伏,学会读图和分析地理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学习,让学生把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小组合作,增强交流、合作意识和能力。【重点与难点】 1.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2.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创设情景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我们生活的土地上,珍藏着无数美丽而神奇的天然艺术作品。有广阔无垠的平原,有俊秀挺拔的高山,有高低起伏的丘陵,也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高原和物产丰富的盆地。 (展示平原、山地、丘陵、高原和盆地的景观图片) 但是能够容纳千山万水,胸怀五湖四海的地图却是平面的。那么,如何将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转化到平面图上?地形图又是怎样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的呢?这一节我们一起来学习“地形图的判

读”。 二、新课讲解 (一)等高线地形图 1.读图1.35 地面高度的计算 (导学):知道地面高度的计算,海拔和相对高度。 (讲解):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2.读图1.36 等高线示意 (导学):明确等高线定义、特征和等高距,了解等深线。 (讲解):等高线: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等高线特征:等高线都是闭合曲线,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相等。 等高距:每两条相邻等高线的高差。 等深线: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动画页:播放视频《等高线地形图原理》 3.判断坡度的陡缓 (导学):根据山地实体图和等高线地形图来判断山体坡度的陡缓。 (讲解):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 4.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的山体部位 (导学):展示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的山体部位图和对应的实体图,分析等高线分布特征。 (讲解):山峰: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 山脊: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 山谷: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 鞍部:两座山峰之间。 陡崖:等高线重叠。 5.读图1.37 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的山体部位 (导学):判读不同山体部位的等高线分布 (讲解):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盆地。 6.活动:认识不同地形部位的等高线特征(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 (导学):读图1.38 比较一下从B点爬到山顶A容易,还是从C点爬到山顶A容易?为什么?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地形图的判读》教案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地形图的判读》教案教学目标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和陡崖等常见的地形变化,判读坡度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了解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的含义和特征; 3、理解陆地五种基本地形类型的特征。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盆地、山脊、山谷、鞍部和陡崖等常见的地形变化,判读坡度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难点:理解陆地五种基本地形类型和六种山体部位的特征,掌握其判读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出示学习目标小组合作学习 活动一海拔、相对高度、陆地基本地形类型 1、海拔与相对高度 2、等高线地形图 (1)等高线 (2)等高距 (3)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的关系 3、陆地地形的基本类型

(1)五种基本地形: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的判读方法 (2)六种山体部位:山峰、盆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的判读方法 4、地形剖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 活动2【讲授】教师精讲考点学生各个击破 考点1 海拔与相对高度 1、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又叫绝对高度。 2、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非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相对高度(单位都采用米)。 3、世界海拔最高点是:珠穆朗玛峰 (中尼边境线上); 海拔最低点是:死海。 中国海拔最高点是:珠穆朗玛峰;海拔最低点是:吐鲁番盆地。 考点2 等高线地形图 1、等高线:把一个区域内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这样的线叫等高线。.com 2、等高距: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海拔之差。 3、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的关系: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大;等高线稀疏,坡度小。 考点3 陆地地形的基本类型 1、五种基本地形: 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的判读方法(可以从海拔和相对高度等进行区别)如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