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印机墨杠的排除

合集下载

如何正确调整印刷机消除墨杠

如何正确调整印刷机消除墨杠

辊子杠子的形成
晶体沉积在胶辊表面堵塞表面小孔。 影响储墨系数,不能正确下墨。
必须定期清洁墨辊表面的沉积!
通用原则
• • • • 靠版墨辊与窜墨辊的压力要大于靠版墨辊与印版的压力 尽量调轻靠版辊对印版的压力,以减小撞击 墨路和水路状态良好,墨架水架稳固 窜水辊保持清洁,亲水性良好,在生产状态下,窜水辊上不 能有墨 辊子轴承不能有磨损 所有的轴承和齿轮必须抹油润滑 检查窜墨辊轴承的同心性 有油嘴的辊子必须打油(中间辊和窜墨辊) 清洁肩铁和滚筒 版衬,橡皮布衬纸,超级兰布和橡皮布必须正确安装 正确设置印刷压力,印版滚筒与橡皮滚筒的压力设置为 0.1mm,最大0.13mm 检查并调整墨路水路
CD/SM 102 印刷长度70厘米,最大力矩65N/M CD/SM 74 印刷长度50厘米,最大力矩45N/M GTO52 印刷长度35厘米,最大力矩30N/M
鬼影

印品的阴/阳图案在圆周方向形成自己的阳/阴影子,称为鬼影. 产生原因: 由于在水辊,墨辊和印版之间传递的油墨或润版液中断所产生的影像
• • • • • • • •
怎样计算辊子的杠子
• 公式: 辊子的直径x3.14=辊子的周长
消除辊子造成的杠子
• • • • • • • • • • 窜水辊必须亲水(可用洁版剂清洁,不能有油) 如有必要,更换窜水辊 正确设定给墨量 定期保养清洁墨辊 靠版水辊与窜水辊的压力不要太大 检查墨辊的窜动量 检查辊子的硬度(25-28) 水辊的硬度为22-25 检查润版液,如有必要更换润版液 硬度35会造成印刷故障
如何正确调整印刷机消除墨杠
杠子的分类
根据产生杠子的原因,杠子分为辊子杠子,滚 筒缺口杠子,叼纸牙杠子,纸张交接杠子,鬼影杠 子和动态杠子等。 其他影响杠子的因素:印刷油墨的种类,色调 值,墨层厚度,印刷单元的设定,水路和墨路设定, 印刷机的速度,润版液的构成和添加量,窜墨起始 时间等。

印刷水墨杠产生原因与排除

印刷水墨杠产生原因与排除

印刷水墨杠产生原因与排除一、概念1、定义:出现在网纹平面上与滚筒轴线平行的条状印痕,而根据条痕颜色的深浅区分为黑条痕和白条痕。

2、黑条痕:又叫墨杠或黑杠,即指条痕的颜色深于前后两侧的颜色。

3、白条痕:又叫白杠,指条痕的颜色比前后两侧的颜色浅,我们习惯性又叫水杠,但这不是全正确的定义。

二、产生的原理因为橡皮布、墨辊、水辊等与印版表面接触后产生了瞬间的滑动,致使同印版滚筒轴线平行的某一直线上的图文改变了网点形状和油墨堆积厚度,形成与前后两侧深浅不同的条痕。

三、墨杠产生的原因,特征及解决方法㈠、滚筒齿轮引起的墨杠1、特征:是等距离粗条墨杠,墨杠间距与齿轮齿距相等,也称齿轮杠。

2、产生原因:由于滚筒齿轮的某一齿轮精确度不高或磨损,齿形改变,使齿轮间传动不平稳或齿轮啮合间隙过大,在印刷中发生颤动,导致滚筒之间瞬间摩擦滑动,从而导致墨杠。

3、解决方法:①、若是齿轮严重磨损引起,必须重新更换一组后一齿轮。

②、若是齿侧间隙引起,如果条件允许,重新调节滚筒中心距使滚筒齿适当挤紧些。

③、齿轮间有硬条物,那必须清洗掉,平时加强机器的清洁保养工作。

㈡、表面磨擦引起的墨杠:1、特征:不规则形的黑杠。

2、形成原因:印版滚筒与橡皮滚筒间表面磨擦力过大,橡皮滚筒或印版滚筒包衬过多,其磨擦力过大,橡皮布在挤压力作用下产生较大的滑动磨擦,由于印版表面受到的滑动磨擦力不均,使网点变形,产生墨杠。

3、解决方法:应正确计算调整包衬厚度和滚枕间隙,在确保印刷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印刷压力,使滚筒之间表面速度尽可能一致,以减少磨擦。

㈢、压力过大引起的墨杠1、特征:墨杠区域固定2、产生原因:由于包衬过厚或调整压力过大,造成滚筒之间压力过大,在印版滚筒与橡皮滚筒合压产生的撞击,则在着墨辊与印版之间产生墨杠;而至橡皮滚筒与压印滚筒合压时产生的撞击,则在印版滚筒和橡皮滚筒接触区域产生墨杠。

3、解决方法:重新计算和调整滚筒包衬厚度和滚筒中心距。

㈣、轴承磨损引起的墨杠:1、特征:在咬口处有几条宽墨杠,少数量等距离墨杠。

印刷墨杠故障想象判断及排除方法

印刷墨杠故障想象判断及排除方法

印刷墨杠故障想象判断及排除方法【内容提要】所谓墨杠,就是在印刷品上出现的轴向条状区域内网点都增大或都减小的现象。

墨杠的产生严重的影响了印刷品的质量,在此,编者特别从不同印刷实际情况、产生墨杠的不同原因等方面详细介绍解决墨杠的实际经验和方法。

(一)故障现象我厂承接了一批包装活件,实地图案较多,印刷时易出现墨杠,起初我们认为多印刷几遍就可以改善,但没有效果。

这批包装是出口产品,中间的墨杠不能消除影响美观。

(二)故障排查过程仔细分析产品发现,墨杠出现在图案正中间。

先检查胶辊压力,用钢片粗调4根靠版辊,发现4根靠版辊的压力相同。

按照标准要求,前两根压力要比后两根的大一些,因为前两根的主要作用是打墨,后两根的作用是收墨和匀墨,所以后两根的压力要小于前两根,而且最好是向后依次减小。

一般靠版辊上的印痕宽度依次是5mm、5mm、4mm、3mm。

仔细调节靠版辊压力后进行试印,印了约几十张,发现墨杠依然存在。

又检查墨辊和印版滚筒,因为如果印版滚筒振动大了也会出现墨杠和重影,把串墨辊的串向调了一下,并紧固了印版滚筒的止推轴承,经查串墨辊没有什么大问题。

接着检查齿轮每个齿片,都详细查过没有什么问题,排除了因齿轮振动造成的齿轮墨杠。

又继续试印几十张,发现墨杠依然存在。

结合以前处理过的墨杠故障,采用拆件转换的方法。

首先用套管扳手把齿轮上的4根螺钉松下,然后把齿轮拿下,沿圆周方向转90°,调好后再将4个螺钉紧固,试印几十张,检验图上的墨杠与上几次试印的墨杠有无移动的现象。

如果没有,依照上面的方法再对橡皮滚筒和压印滚筒进行检验,但要注意在改变压印的位置时,要转动的小一些。

不过我们把其中的两个滚筒依次调整之后试印,图案上的墨杠没有好转。

仔细观察,墨杠正好在中间,且墨杠展开的长度是中间胶辊的一半,所以继续从胶辊查起。

把第1根胶辊取下来试印,墨杠依然存在,再把第4根胶辊取下试印几十张,墨杠依然没有改变。

然后再拿下第3根胶辊试印,结果墨杠中的一根减轻了,再多放一些吸墨纸,把机器上的油墨吸一下,结果其中一根轻的墨杠印两次后几乎可以看不出了。

胶印中墨杠问题的解决

胶印中墨杠问题的解决

胶印中墨杠问题的解决
在胶印过程中,墨杠问题时有发生,直接影响到印刷品质量。

造成墨杠的因素较多,但主要是机械调节不当和机械机件损坏引起的。

1.机械调节不当造成的墨杠
(1)着墨辊与印版之间的压力过大,超过了与印版之间的压力,在印版上产生滑动,特别是起到收墨作用的两根墨辊,极易引起墨杠。

(2)着墨辊与串墨辊之间的压力过大,超过了与印版之间的压力,在印版上产生滑动,特别是起到收墨作用的两根墨辊,极易引起墨杠。

(3)墨辊表面老化或形状发生改变,左右压力调节不致,机器运转时引起墨辊跳动,造成墨杠。

(4)印版滚筒与橡皮滚筒之间的压力过大,主要是由于印版滚筒或橡皮滚筒包衬使用不当,引起压力过大,使滚筒的周长不一致,产生速差,引起墨杠。

(5)接触型滚枕的压力调节不当,影响了滚筒中心距和印刷压力,从而引起墨杠。

针对上述问题,可采用下列解决办法。

(1)更换墨辊
(2)在调节着墨辊与印版滚筒、串墨辊之间的压力时,严格按照机台说明书的数据进行调节。

(3)正确计算滚筒包衬量,保证在较小的印刷压力下,滚筒表面线速度一致,图文转移效果好。

2.机械元件损坏引起的墨杠
(1)滚筒齿轮磨损、滚筒之间的线速度不能保持一致,产生墨杠。

(2)滚筒轴承使用较长时间后发生磨损,产生墨杠。

解决方法:更换磨损部件。

胶印机故障分析与排除—印刷品印刷条杠故障及排除

胶印机故障分析与排除—印刷品印刷条杠故障及排除

检查印版包衬厚
度。进入印版系统 (如图所示)。同 样的方法检查下来, 印版滚筒包衬厚度 是0.4mm,而查询其 标准值是0.3mm,说 明厚度过厚,导致 压力过大。
橡皮布包衬厚度设置
比较取样和标样,点击
看样台上的印样和标样比 较功能项呈现现实印张和 标样的对比图(如图所 示 )。从印张上可以明显
解决方法:应当更换橡 皮布。
检查橡皮布张力
检查橡皮布张力(如 图所示)。关闭印刷 机,进入青色单元检 查橡皮布张力。检查 后发现,青色橡皮布 张力是6kp点击查询 看到橡皮布张力标准 是9kp,所以目前机 器上的橡皮布张力太 小,需要紧绷。
比较取样和标样。点
击看样台上的印样和标 样比较功能项呈现现实 印张和标样的对比(如 图所示)。从印张上可 以看出有品红色的条杠。 我们来分析墨杠。墨杠 的宽度是是相同的,两 条墨杠之间的距离也是 相同的。通常情况下, 也是由于印版磨损或墨 辊、水辊剥皮所致。
三、工艺方面
1、水辊或墨辊的原因 2、压力的原因 3、润版液的原因 4、振动或跳动的原因
四、材料方面
1、橡皮布的原因 2、衬垫的原因 3、油墨的原因 4、墨辊的原因 5、纸张的原因 6、印版问题
五、案例分析
印版问题克服 方法
1.如果印版油腻较重 必须重新晒版。 2.如果印版油腻较 轻产生个别部位, 须对PS版进行减脂 处理,并在润版液 中加放一些阿拉伯 树脂。
看出黑颜色太深,而且钱 墨杠。注意:印张上有钱 墨杠且密度差异不大时, 说明不是印版、橡皮布、 滚筒之间的压力问题,而 一定是墨路或水路的问题。
检查墨辊
检查是否是墨 辊太粗,点击 墨辊,检查错 误的墨辊直径 选项,返现结 果如果是太大, 就更换墨辊。

J2101型胶印机水杠或墨杠的故障(上)

J2101型胶印机水杠或墨杠的故障(上)

J2101型胶印机水杠或墨杠的故障(上)胶印机在印刷过程中出现水、墨杠故障,对操作者来说是一个较为棘手的问题。

特别是小型书刊印刷厂,他们一直以J2101机为主力设备。

由于长期超负荷运转,维修保养不当,出现水、墨杠的现象比高速机更为突出。

现根据老一辈印刷工作者多年的工作经验和我厂在使用J2101设备中出现水、墨杠的现象,作一点不成熟的分析,以供小型印刷厂的操作者参考。

一般来说,胶印机出现水、墨杠,既有因机械磨损而引起的,又有因调节不当而造成的。

出现水、墨杠后应从多方面去找原因,认真加以分析,分清是墨杠还是水杠。

我们知道,墨杠是在一定的印刷面上网点或图文出现无规则或有规则的深色线状条纹,宽约5~8mm,网点扩大;水杠是在一定的印刷面上网点或图文出现无规则缩小的浅色线状条纹。

无论是水杠还是墨杠,都会直接影响产品质量。

因此,操作者应了解和掌握产生杠子的主要原因,以便及时解决。

1.滚筒齿轮严重磨损产生的墨杠。

J2101型胶印机的齿轮基本上暴露在外面,机器在使用过程中经常有油污、纸屑、墨迹渗入齿间,长时间不断堆积,出现顶齿现象。

印版滚筒与橡皮滚筒问压力过大,齿轮间隙过小,齿轮相互间不能准确啮合,即在印刷时产生抖动,滚筒表面产生较大的滑动摩擦。

这时印版上可能出现与齿轮节距相等的墨杠,印版上的网点或图文容易损坏,耐印力降低。

2.滚筒之间压力过大产生的墨杠。

许多厂对01机三平工作做得不细,严重影响产品质量。

尤其是在操作久有的操作工盲目加大压力,换橡皮布、印版衬垫时不认真测量,压印时明显听到震动声。

我们知道,按正常压力,印版滚筒与橡皮滚筒间压缩量不超过0.1~0.15mm,橡皮滚筒与压印滚筒压缩量不超过0.15~0.2mm,如果随意增加衬垫纸张,就造成压力过大,故易产生墨杠。

3.翻斗撞击产生的墨杠。

01机压印滚筒上的翻斗在叼纸时瞬时的振动产生的作用力较大,这时滚筒易产生瞬时的速变,且滚筒上撞栓旁几个齿轮承受的作用力也最大,易磨损,久而久之产生墨杠。

浅谈胶印墨杠故障的排除

浅谈胶印墨杠故障的排除
经 验 交 流
■ 北京金保联 印刷有 限公 司 张 大鹏 余天文
浅 谈胶 印墨杠 故障 的排 除
胶 印 故 障 随 时 都 有 可 能 发 生 。 如 何 排 除 胶 印 故 障 ,已 经 成 为 实 际 印 刷 生 产 中一 个 很 重 要 的 环 节 。 笔 O 1 ~0 1mm:橡 皮滚 筒 与压 印 滚筒 之 间 的压 力 :压 .0 5 缩 量 不超 过O 1 ~O 2m 5 . m。 O
通 常 .排 除 胶 印 故 障 的 步 骤 与 方 法 是 :观 察 、思 考 .判 断 排 除 。首 先要 全 面 准 确 深 入 地 了解 故 障 发 生 的 时 间 位 置 及 表 现 形 式 然后 再 认 真 分 析 故 障 是 由 哪 方 面 原 因造 成 的 ,明 晰故 障原 因后 ,再 寻 找 解 除故 障的 方法 .排 除 故障 。 墨 杠 是 胶 印 生 产 中较 难 决 的 一 类 故 障 操 作 者
校 正到标 准 数值 .使 两 头保 持一 致 ;③若 固定 区域 的墨 杠 只 有 一 条 时 ,应 尽 早 检 查 齿 隙 中 是 否 嵌进 硬 物 。 另 外 .每 周 做 一 次 定 期 的 清 洁 保 养 工 作 ,检 查和 清 理 齿 轮 ,这些 措施都 是很 必要 的 。
调整印版 滚筒与橡 皮滚筒 之间的压 力 :压缩量不超过
过 大 橡 皮 布在 挤压 作 用下 产生较 大 的摩 擦滑 动 .从而 造成 网 点变形 而 形成 墨杠 .如 何鉴 别这 两个 滚筒 之 间的
较 多 ,所 以 .对 墨 杠 故 障 的 鉴 定 不 但 要 灵 活 运 用 观 察 思 考 、判 断 还 需 要 有 较 高 的 技 术 功 底 和 操 作 技

印刷墨杠的原因与消除方法

印刷墨杠的原因与消除方法

1.胶辊因素引‎起的墨杠。

当胶辊与印‎版间的接触‎压力过大时‎,那么机器运‎转过程中,着墨辊与印‎版接触滚刷‎时,就容易产生‎冲击而引起‎震颤,这样摩擦力‎增大造成了‎条痕杠影。

如果几根靠‎版式的着墨‎辊压力都太‎大,杠痕的密度‎将更大。

对此,应通过调整‎胶辊与印版‎间的接触压‎力,保持均匀、适度的接触‎条件,消除过量的‎阻力后,墨杠才可得‎到较好的消‎除。

2.滚筒齿轮磨‎损、齿轮间隙过‎大或是齿轮‎间有异物聚‎积。

当滚筒齿轮‎磨损、间隙或齿间‎中有异物粘‎附情况时,机器运转过‎程中,各滚筒齿轮‎间不能精确‎地啮合,使滚筒之间‎的线速度不‎够一致。

此外,齿隙太大,滚筒也容易‎发生震颤抖‎动,形成印刷杠‎痕,使印品版面‎出现一道道‎与齿轮节距‎相近的墨杠‎痕迹。

齿隙中有异‎物障碍,又容易因"顶齿"现象而引起‎滚筒颤抖,使印品横向‎版面形成条‎状墨杠。

对此,应通过重新‎调整滚筒间‎的中心距,减少齿间;对磨损厉害‎的齿轮,应更换新齿‎轮;对齿间有中‎异物粘附,应清理干净‎,方可达到消‎除墨杠的效‎果。

3.滚筒轴承出‎现较大的磨‎损。

当滚筒轴头‎缺油运转或‎机器长期使‎用产生自然‎磨损时,使滚筒轴头‎与轴承间隙‎增大,配合不良,合压时因震‎颤而引起墨‎杠痕迹。

对此,宜将橡皮内‎衬垫叼口处‎搞成梯形,以减少压印‎状态时的撞‎击,使墨杠痕程‎度减轻。

另外,对滚筒轴承‎磨损严重的‎,应考虑采取‎镀补修复或‎更换新轴承‎,以消除墨杠‎痕迹。

4.印版滚筒或‎橡皮滚筒包‎衬过大。

这两种情况‎存在的话,将因它们表‎面线速度不‎一致而引起‎条状墨杠痕‎,同时也因压‎印时滚筒产‎生撞击颤动‎,那么颤动时‎两滚筒的接‎触处容易产‎生摩擦而引‎发墨杠痕迹‎。

此外,有时由于咬‎口部位印迹‎不明显(压力偏轻),垫纸条的垫‎得过多的话‎,也容易引起‎墨杠。

对此,应准确调整‎好包衬厚度‎,尽量用最小‎的印刷压力‎,使墨层均匀‎转移,以保持滚筒‎间表面线速‎度的一致为‎前提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仍有另一半的实地图案,检查印版,此图案也 上了墨,用修版膏将此图案修去,墨杠消失。 一般墨杠是因机器调整不当造成的,此故障
由于印版上的图案分布而改变墨流分布状态产
生墨杠。
青年很多女孩子是会倒追的。妈妈这样讲。妈妈,我也想追袁慕野的。当你们看
(3)海德堡[专题,产品,百科]CD102 机在 印刷大面积实地时,第三色组距叼口 18cm 处有 一明显横向墨杠,位置固定。先重调墨辊、水辊, 无效,最后发现有两根靠版墨辊老化,换新辊也 无效;检查包衬并且换新,也无效。检查机器原 因,将此色组向前打滚筒后再开机试印,发现墨
青年很多女孩子是会倒追的。妈妈这样讲。妈妈,我也想追袁慕野的。当你们看
一个规律,随着机器转速的调整,墨杠宽度有所 变化,直接观察墨路,意外发现传墨辊和串墨辊 交接过程中有轻微跳动,于是调节传墨辊与串辊 之间压力,调节至标准宽度 4mm,墨杠消失。
分析原因应该是由于传墨辊和串辊压力过
大,致使传墨过程产生轻微跳动,瞬间改变墨路 分配均匀程度而形成墨杠。 (2)海德堡[专题,产品,百科]SM74 四色
杠位置改变,应该是因此位置震动而产生的墨 杠。 通过对以上几种墨杠的排除,可以发现其成
因多种多样,只要在中多加留意、分析和总结,
一定能找到排除方法。
青年很多女孩子是会倒追的。妈妈这样讲。妈妈,我也想追袁慕野的。当你们看
1cp0f3c9a 易博
机,在印刷 4B 封面时发现距叼口 23cm 处有一明
显横向墨杠,位置固定。
青年很多女孩子是会倒追的。妈妈这样讲。妈妈,我也想追袁慕野的。当你们看
Hale Waihona Puke 此印件由 100%青和 80%的黄网组成,经单色 打样后确定在第三色组形成的墨杠。重新调整墨 辊压力,无效,将墨辊拆卸重装,也无法消除。 笔者仔细观察,发现此印件胶片为对开,而 晒版是以中间作为叼口,这样晒版时在印版叼口
墨杠是胶印机常见的故障,轻则影响产品质 量,重则无法正常印刷,下面介绍一下由于不同 原因而产生的墨杠及排除方法。 (1)海德堡[专题,产品,百科]SM74 四色 机,第二色组在距叼口约 17cm 处有一道宽约 5mm
的横向墨杠,十分明显,操作人员按照机器操作 说明重新调整墨路,墨杠无变化,接着调节水路, 无效,因印件急用,只好调色序。 分析墨杠,由于该机为新设备,突然出现墨 杠应该是因调节不当引起,调整过程中笔者发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