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1. 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主要内容。
(l)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分)(2)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
第二,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即意识能否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
(2分)(3)哲学基本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其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2分)对其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1分)2. 意识的能动性及其表现形式是什么?意识的能动性是指人的意识能够能动地反映客观事物并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①意识反映世界是自觉的有目的的反映,具有目的性和自觉性。
②意识对客体信息进行选择和重构,具有能动创造性。
③意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对客观世界进行改造,这是意识能动性的突出表现④此外,意识还能影响、调控人体生理活动。
意识的能动作用的实现:①必须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前提下进行,要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②并借助一定的物质条件和手段(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③意识发挥作用的根本途径是实践。
3.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在由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在由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等一系列规律、范畴构成的唯物辩证法的体系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其实质和核心。
这是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4.运用质量互变规律原理分析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的关系。
量变引起质变,一点一滴的工作积累起来,才能形成一个一个小的胜利,一点一点胜利积累起来,才能完成远大的目标。
革命不是一口吃个胖子,需要一步一步踏实工作。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就是要()。
A.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解决实际问题B.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寻找解决现实问题的直接答案C.把马克思主义当作现成的公式裁剪历史事实D.一切从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出发【答案】A【解析】在中国现时代,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和解决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实际问题。
【考点】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学习、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2.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
A.丰富的B.精神的C.发展的D.实践的【答案】D【解析】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考点】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物质世界和实践3.我们党制定和执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以及对外开放方针的理论基础是()。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B.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D.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答案】B【解析】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我们党制定和执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以及对外开放方针的重要理论基础。
【考点】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4.下列选项中,表示要坚持适度原则的是()。
A.因地制宜B.对症下药C.注意分寸D.实事求是【答案】C【解析】所谓“注意分寸”“掌握火候”“适可而止”“过犹不及”等等,都是要求在实践中坚持适度原则。
【考点】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5.“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是说()。
A.规律仅仅存在于自然界B.规律是无法认识和把握的C.规律不具有客观普遍性D.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答案】D【解析】“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德国古典哲学B.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C.十七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D.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2、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A.正确反映了时代潮流B.与时俱进C.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D.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文明成果3、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在A.正确反映了时代潮流B.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C.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D.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文明成果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A.实现共产主义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D.实现人权5、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6、马克思主义从广义上说是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不仅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7、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8、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工人罢工和起义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9、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A.辩证法B.科学社会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唯物主义10、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A.科学性B.革命性C.实践性D.发展性1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条件是A.工业革命B.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蓬勃发展C.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D.19世纪英国、法国、德国的三大工人起义12、马克思和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A.辩证法B.历史观C.劳动价值论D.剩余价值论13、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A.合理内核B.基本内核C.精髓D核心14、〃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15、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B.一切从实际出发C.理论联系实际D.实事求是二、多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A.辩证唯物主义B.坚定的革命性C.自觉的实践性D.历史唯物主义2、马克思主义主要的三个组成部分包括A.马克思主义法学B.科学社会主义C.马克思主义哲学D.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3、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来源有A.德国古典哲学B.剩余价值学说C.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D.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4、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到那时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经历过A.14世纪末至15世纪初,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孕育B.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30年代末,资本主义工业主义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C.多次经济危机f给资本主义世界造成极大破坏D.垄断资本主义5、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A.辩证法B.劳动价值论C.唯物史观D.剩余价值学说6、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阶级基础的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A.巴黎公社B.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C.1838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D.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7、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性人物是A.康德B.黑格尔C.费尔巴哈D.笛卡尔8、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A.亚当•斯密B.大卫•李嘉图C,马尔萨斯D.西斯蒙第9、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是A.昂利・圣西门B.沙尔•傅立叶C.罗伯特・欧文D.托马斯・莫尔10、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是A.科学性与革命性B.实践性C.发展性D.人民性三、辨析题1、马克思主义是为全人类服务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22, 201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A)参考答案(考试形式:闭卷,完成答题时间:120分钟)班级专业: 学号姓名成绩一、是非判断题(每题1分,共15分)1、唯物主义认为,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志决定物质。
(ⅹ)2、物质世界的一切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发展中,物质运动是无条件的,所以是绝对的。
(√)3、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没有规律的。
(ⅹ)4、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是第一位的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是第二位的原因。
(√)5、.前些年国家用提高存贷款利率等办法对付通货膨胀;近几年则用扩大投资\降低利率等政策解决通货紧缩,拉动内需,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
这蕴含的哲理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
(√)6、2002年7月4日,西气东输工程全线开工,这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国能源结构优化和石油工业产业升级的一个重要标志。
我国能源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蕴含的哲理是量变引起质变(√)7、我国有“小儿辩日”的故事:小儿甲认为早晨的太阳离人近,因为早晨的太阳比中午的大,近大远小;小儿乙认为中午的太阳离人近,因为中午的太阳比早晨的热,近热远凉。
两小儿的辩论给我们的启示是理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感性认识。
(ⅹ)8、“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从哲学寓意上看,其中的“门道”和“热闹”分别是“现象”和“本质”。
(ⅹ)9、中国古代“守株待兔”的故事,主要告诉我们要按规律办事。
(√)10、“如果你无法成为山顶的青松,那就做山谷的小树吧;如果你不能成为太阳,那就成为一颗星星吧!”这段话对我们选择人生道路的启示是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
(√)11、“人生仅有‘三天’:今天、昨天、明天。
只爱今天,他不属于未来;只爱明天,他永远是在空间;只爱昨天,无异于生命停滞不前。
马克思原理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模拟试卷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40分)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
A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C )剩余价值学说和劳动价值论 D )科学社会主义 2.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 A )与时俱进 B )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C )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D)科学性 3.有一首描述在战争中缺了钉子的马掌会导致国家灭亡的童谣:“钉子缺,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
”这首童谣包含的哲学原理是( ). A )事物是变化的 B )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 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D)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 4.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
A )唯物主义的基本问题 B)唯心主义的基本问题 C )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D )哲学的基本问题 5.“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句话说明运动与静止的关系是 ( ) A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B)运动是相对的,静止是绝对的 C )静止是绝对的,运动也是绝对的 D )静止是相对的,运动也是相对的 6.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A )实践性 B)可知性 C)客观实在性 D )客观性7.列宁提出的“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 ). A )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对立 B )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对立C )反映论与先验论的对立D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8。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A)感觉观点 B)思维观点 C )实践观点 D )反映观点9.“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这句诗强调的是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C)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0.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
”这句话和含义是()A)革命理论比革命行动更重要 B)革命行动是革命理论的派生物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有指导作用 D)革命理论最终决定革命运动的成败1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及答案解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及答案解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及答案解析绪论1、什么是狭义的马克思主义?什么是广义的马克思主义?狭义: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广义:马克思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2、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狭义还是广义的马克思主义?广义的。
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是什么?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4、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是什么?著名的三大工人运动是哪三次运动?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三大运动:①1831年在法国里昂工人举行了第一次起义,1834年举行第二次起义;②1838年在英国爆发了章宪运动;③1844年在西里西亚纺织工人举行起义。
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有哪些?各自代表人物有哪些?来源(代表人物):①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费尔巴哈);②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③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昂利圣西门、欧文)。
6、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是什么?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7、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什么?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8、中国共产党发展马克思主义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有哪些?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9、马克思主义强大的生命力根源是什么,表现在哪里?根源: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表现:①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②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③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事实就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复习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严密而完整的理论体系,它产生于 19 世纪( C)中期,至今已有 170 多年的历史。
A. 20 年代B. 30 年代C. 40 年代D. 50 年代2. 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主要是(B )。
①德国古典哲学②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③19世纪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④19世纪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③④3. 德国古典哲学的最高成果是(D )。
①康德的批判哲学②黑格尔的辩证法③费希特的唯心主义④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②④4.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A )。
①威廉•配第②亚当•斯密③大卫•李嘉图④大卫•休谟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5. 19 世纪上半叶英法两国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是(B )。
①康帕内拉②圣西门③傅立叶④欧文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6. 在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过程中,18、19 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C )也起了重要的影响。
①牛顿力学②细胞学说③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④生物进化论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③④7. 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表述中,正确的是(D )。
①它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②它不仅包括它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而且包括它的继承人列宁、毛泽东、邓小平、习近平等人的理论③它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④它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A. ①②③D. ①②③④8. 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先后经历了(A )几个主要发展阶段。
①马克思主义创立②列宁主义③毛泽东思想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9.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B)。
A. 实事求是B. 与时俱进C. 发展创新D. 指导实践10.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D )。
2022年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B(有答案)

2022年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B(有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2、马克思主义认为,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指()A.主体对客体的物质欲望和要求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C.主体对客体的改造和变革的结果D.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和效益性3、真理观上的相对主义,错误在于()A.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B.夸大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C.只讲真理的客观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D.认为关于同一对象真理性的认识只有一个4、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A. 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D.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5、辩证思维方法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是()A. 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B.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C.思维生成现实具体的过程D.在思维中形成“多种规定的统一”的过程6、自由王国是指人们()A.处于绝对自由的原始社会状态B.不再受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支配的状态C.允许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状态D.摆脱了自然和社会关系的奴役,成为自己社会关系主人的状态7、实现了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是()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的生存状态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8、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标志是()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C.空想社会主义理想的破灭D.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9、列宁对社会主义革命学说的重大贡献是()A.提出了新经济政策B.提出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的理论D.提出了利用国家资本主义过渡社会主义的理论10、人类全部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A.生产关系B.血缘关系C.政治关系D.思想关系11、社会各种矛盾中最基本的是()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B.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关系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D.阶级与阶级之间的关系12、下列实物形态的资本中,同时属于生产资本.不变资本和固定资本的是()A.原料和燃料B.辅助材料C.机器设备D.商业设施1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A.生产过剩的危机B.生产不足的危机C.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D.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14、在垄断资本主义的各个基本经济特征中最根本的特征是()A.国家垄断同盟的形成B.资本输出具有重要的意义C.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D.瓜分世界领土,形成殖民体系15、当代资本主义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A.国际卡特尔B.混合联合企业级C.跨国公司D.国际康采恩二、多项选择题16、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A.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作用的结果B.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C.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D.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17、在数量上相当于平均利润的剥削收人有()A.产业利润B.商业利润C.借贷利息D.银行利润18、在共产主义社会,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是建立在()A.建立在个体高度自由自觉的基础上B.建立在每个人的发展之上C.旧式分工的消除D.生产力的极大发展19、垄断利润的主要来源()A.垄断企业内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B.非垄断企业工人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C.小生产者创造的一部分价值D.落后国家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部分价值.国内劳动人民必要劳动创造的一部分价值20、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A.辩证法B.劳动价值论C.唯物史观D.剩余价值学说三、辨析题21、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A)参考答案(考试形式:闭卷,完成答题时间:120分钟)班级专业: 学号姓名成绩一、是非判断题(每题1分,共15分)1、唯物主义认为,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志决定物质。
(ⅹ)2、物质世界的一切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发展中,物质运动是无条件的,所以是绝对的。
(√)3、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没有规律的。
(ⅹ)4、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是第一位的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是第二位的原因。
(√)5、.前些年国家用提高存贷款利率等办法对付通货膨胀;近几年则用扩大投资\降低利率等政策解决通货紧缩,拉动内需,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
这蕴含的哲理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
(√)6、2002年7月4日,西气东输工程全线开工,这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国能源结构优化和石油工业产业升级的一个重要标志。
我国能源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蕴含的哲理是量变引起质变(√)7、我国有“小儿辩日”的故事:小儿甲认为早晨的太阳离人近,因为早晨的太阳比中午的大,近大远小;小儿乙认为中午的太阳离人近,因为中午的太阳比早晨的热,近热远凉。
两小儿的辩论给我们的启示是理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感性认识。
(ⅹ)8、“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从哲学寓意上看,其中的“门道”和“热闹”分别是“现象”和“本质”。
(ⅹ)9、中国古代“守株待兔”的故事,主要告诉我们要按规律办事。
(√)10、“如果你无法成为山顶的青松,那就做山谷的小树吧;如果你不能成为太阳,那就成为一颗星星吧!”这段话对我们选择人生道路的启示是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
(√)11、“人生仅有‘三天’:今天、昨天、明天。
只爱今天,他不属于未来;只爱明天,他永远是在空间;只爱昨天,无异于生命停滞不前。
”这段名言所表述的人生哲理是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 √ )12、人类社会发展最基本的规律是.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规律。
(ⅹ)13、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 √ )14、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延长工作日长度的结果。
(ⅹ)15、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按生产要素分配。
(ⅹ)二、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观是( C )A.人们对自然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B.人们社会历史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C.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D.人们对人生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解析】世界观,就是人们对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见教材34页。
2.辩证法发展过程中经历的三种历史形态是(A)A.朴素辩证法、唯心辩证法、唯物辩证法B.唯物辩证法、社会辩证法、自然辩证法C.唯心辩证法、系统辩证法、科学辩证法D.自然辩证法、历史辩证法、革命辩证法3.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B)A.广延性B.持续性C.绝对性D.规律性4.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是一种( B )A.相对主义观点B.辩证法观点C.形而上学观点D.折中主义观点【解析】“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比喻不能要求一个人没有一点缺点错误,这是一种符合辩证法的观点。
辩证法矛盾的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全面看问题,对于任何一个人既要看到其优点,也要看到其缺点。
见教材64页。
5..“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包含这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
”这是一种( C )A.形而上学的观点B.相对主义的观点C.唯物辩证法的观点D.诡辩论的观点【解析】马克思说:“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
在辩证法看来,任何事物都不是永恒的、决对的,总是要被否定的。
否定是事物发展的推动力量。
见教材68页。
6.下列各项正确说明真相和假象的区别的是( D )A.真相是客观的,假象是主观的B.真相是确定的,假象是不确定的C.真相是稳定的,假象是变动不居的D.真相从正面直接地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解析】本质和现象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一方面本质不能脱离现象,任何事物的本质都要通过这样那样的现象表现出来,另一方面现象也不能脱离本质,真相从正面直接地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
见教材77页。
7.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 A )A.改造与被改造的实践关系B.反映与被反映的认识关系C.相互依存的关系D.相互作用的关系【解析】认识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包括:①主体和客体的实践关系,是指主体和客体之间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也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首要的基本关系;②主体和客体的认识关系,是指主体和客体之间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③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
见教材101页。
8.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这在哲学上属于(D)A.抓事物的主要矛盾B.确定事物的质C.认识事物的量D.把握事物的度9.真理是有价值的,说的是( C )A.真理是客观的B.真理是发展的C.真理能满足人的需要D.有用的就是真理【解析】真理能够指导社会实践,人们通过在真理指导下的实践,成功的改造世界,以这种实践的成果来满足人的需要,这就是真理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属性。
见教材120页。
10.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是(A)A.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B.从感觉和知觉到表象的过程C.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D.从意识到物质的过程11.国体和政体的关系属于(B)A.本质和现象的关系B.内容和形式的关系C.必然和偶然的关系D.普遍和特殊的关系12.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是( D )A.社会分工的产生和存在B.企业内部分工的产生和存在C.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属于不同的所有者D.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解析】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存在需要两个基本经济条件:①社会分工的产生和存在,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条件和基础;②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的条件。
见教材183页。
13.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是( B )A.价值规律B.剩余价值规律C.资本积累规律D.平均利润规律【解析】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①剩余价值规律体现着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②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支配着资本主义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各个环节;③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发展和衰亡的全部过程。
见教材203页。
14.下列不属于资本主义“三权分立”制度的权力是( D )A.司法权B.行政权C.立法权D.监督权【解析】三权分立是将资本主义国家的最高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部分权力,三者分别由不同的国家机构行使,一般来说,议会掌握立法权,政府掌握行政权,法院掌握司法权。
见教材214页。
15、资本有机构成具体表现为(A )。
A、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率B、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比率C、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比率D、生产资本与流通资本的比率16.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中的生产价格由生产该商品的( D )A.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构成B.生产成本和剩余价值构成C.流动资本、固定资本、和平均利润构成D.生产成本和平均利润构成【解析】生产价格是商品的生产成本和平均利润之和,它是价值的转化形式,用公式表示为:生产价格=生产成本+平均利润。
见教材244页。
17.资本主义商业利润的本质是( A )A.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B.商业职工创造的剩余价值C.单纯的商品买卖差价D.商业职工实现的剩余价值【解析】商业利润是产业资本家让渡给商业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它的来源是产业部门的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见教材248页。
18.标志科学社会主义公开面世的经典着作是( A )A.《共产党宣言》B.《哥达纲领批判》C.《资本论》D.《国家与革命》【解析】1848年2月发表的《共产党宣言》,是社会主义思想史上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它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公开面世。
见教材305页。
19.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组织原则是( D )A.集体领导制度B.个人负责制度C.群众监督制度D.民主集中制度【解析】民主集中制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组织原则。
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是民主与集中的统一。
见教材335页。
20.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A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B.改革和完善生产关系C.消灭剥削D.实现共同富裕【解析】社会主义的根本的和首要的任务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极大地提高生产力水平。
见教材323页。
【解析】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按劳分配。
见教材324页。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多选、漏选、错选均不给分)1. 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BCD )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哲学【解析】参考16页2.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直接理论来源的是( BCD )A.文艺复兴时期的人道主义B.德国古典哲学C.英国古典经济学D.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解析】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19世纪的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见教材5页。
3.感觉和概念的区别在于(ABC)A.感觉是感性认识的形式,概念是理性认识的形式B.感觉是对事物现象的反映,概念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C.感觉具有直接性,概念具有间接性D.感觉不可靠,概念真实可靠【解析】参考106页4.下列选项中,从一定角度说明意识的本质的有( ACD )A.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B.意识是人的头脑里固有的C.意识使人脑的机能D.意识是社会的产物【解析】意识的本质包括三方面的内容:①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②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③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见教材82-83页。
5.下列各项属于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的基本内容的有( ABC )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B.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C.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运动D.经济基础内部各方面之间的矛盾【解析】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这三项内容构成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
见教材144页。
6.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引起质变这一哲学道理的有(ABD)A.千里之堤,溃于蚁穴B.水滴石穿,绳锯木断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D.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7.下列说法中,符合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要求的有(ACD)A.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B.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C.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D.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解析】参考37页8、产业资本循环中所采取的职能形式包括(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