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注药学

合集下载

静脉给药的原理和注意事项

静脉给药的原理和注意事项

静脉给药的原理和注意事项静脉给药是通过将药物注射到静脉血管内进行治疗的一种方法。

其可以快速达到治疗效果。

与其他途径相比,静脉给药能够绕过肠道消化和肝首过效应,药物完全进入循环系统,避免部分药物被代谢或降解。

此外,静脉给药适用于紧急情况下需要迅速发挥作用的药物,如急救药物。

因此,静脉给药在临床上具有广泛应用的优势。

一、静脉给药的原理、原则及适用人群1.静脉给药的原理静脉给药可以避免经过胃肠道的吸收和肝脏的首过效应。

这对需要药物快速发挥作用的情况非常重要,如急救、麻醉等。

静脉给药能够绕过肠道的吸收和肝脏的代谢,使药物能够以更高的浓度进入全身循环,从而在短时间内达到治疗效果。

此外,静脉给药还可以避免口服药物由于消化液的影响而导致的变性或降解,保证药物的稳定性和活性。

静脉给药需要根据药物的特性和治疗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

常见的静脉给药方法包括直接注射法、滴注法和静脉泵注法等。

直接注射法适用于小剂量和快速发挥作用的药物,滴注法适用于大剂量和需要较长时间进行给药的药物,而静脉泵注法则适合需要精确控制给药速度的情况。

此外,还需根据药物的溶解度、pH值和渗透性等特征选取适当的溶媒和浓度,以保证药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静脉给药的原则(1)选择合适的静脉通道:通常选择外周静脉进行给药,但在需要大剂量或长时间给药的情况下,可选择中心静脉通道。

选择合适的通道可以确保药物通过血管迅速进入循环系统。

(2)保持无菌性:静脉给药要求使用无菌的针头、注射器等设备,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在操作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避免引入细菌或其他微生物。

(3)掌握正确的给药速度和剂量:根据药物的特性、病情和治疗需要,调整给药速度和剂量。

给药速度过快可能导致药物的不良反应,而给药速度过慢可能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

(4)注意药物的稳定性和相容性:不同药物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或不相容性。

在静脉给药过程中,需要注意药物的稳定性和相容性,避免不同药物混合而导致不良反应。

美罗培南不同静脉输注方式的临床治疗精品课件

美罗培南不同静脉输注方式的临床治疗精品课件
者。有效率为痊愈、显效、 有效三者之和。
结果:
文献(二)
文献(二)
结论: 美罗培南在保证给药剂量不变的前
提下,缩短用药间隔和延长输注时间能 提高重症医学科(ICU)老年重症感染患者 的感染控制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文献(三)美罗培南个体化给药的研究进 展
目的:
❖ 通过对美罗培南的药代动力学(PK)/药 效学(PD)的研究,指导美罗培南个体化给 药。
背景
美罗培南是第二代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与第一代亚胺培南相比,美罗培南在卡比 培南环1- β位上修饰的甲基增强了其对肾 脱氢肽酶的稳定性,故不需与酶抑制剂合 用,安全性较高;二者均为强效广谱抗菌 药,美罗培南对革兰阴性菌的抗菌活性更 强,对革兰阳性菌稍弱。
背景
美罗培南血药峰浓度(Cmax)在静脉给 药结束时达到,与给药剂量呈线性相关, 给药剂量越大Cmax越大;血浆消除半衰期 (T1 /2)约1h;药物主要经肾脏排泄。
C组对照组: 微量泵输注治疗, 泵注时间为30 min,Q8 h
患者疗效评估标准如下: (1)痊愈:患者症状、体征、 实验室及病原学检查4项 均恢复正常。(2)显效:患 者病情明显好转,但上述 4项中有l项未完全恢复正 常。(3)有效:用药后病情 有所好转,但效果不甚明 显。(4)无效:用药72 h后 病情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
机 美罗培南3.0g
qd ivgtt

(微量推注泵
2
0.9%氯化钠注射液 50ml 每次持续推注

24h)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 床疗效、病原学疗 效,并对两组患者 抗生素药物经济支 出进行评估
文献(一)
结果:
[
文献(一)
结果:
文献(一)

静脉用药配置中心科室简介

静脉用药配置中心科室简介
.
静配中心因何而来
建设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实现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是医院现 代化的发展趋势。静脉输注是医院治疗的重要手段,而药物 配制则是它的第一步程序,但这一常规操作在我国尚未完全 规范化管理,由于微粒、热源、活性微生物等广泛存在于空 气中,使得配药环境的清净度不能得到有效保证,极易造成 药物污染,输入人体后可引起热原反应、毛细血管栓塞等严 重后果,因此,洁净环境条件下进行静脉输注配制已成为必 然趋势。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
.
静配中心定义
静脉配制中心(PIVAS),又叫静配中心,它是指 医院药剂科提供静脉输注混合药物的配制服务,定义为 符合国际标准,依据药物特性设计的操作环境下,由受 到过培训的药护技术人员严格执行按照无菌操作程序进 行全静脉营养,细胞毒性药物和抗生素等药物配制。简 单的说就是各科室医生通过电脑将医嘱下到静配中心, 工作人员在洁净环境下集中配药,将配好的药物送到各 科室。
.
建设静配中心的意义
2、有利于临床药学发展 审方药师利用自己熟悉药物的理化性质、稳定性、不相容
性优势,进行静脉药物混合配置时,可随时对输液进行检测。 建立PIVAS,不仅是将药物配置转移到净化间进行,改变为医 生、药师和护士共同面对病人的新模式。这一转变有利于开展 临床药学工作。.Βιβλιοθήκη 建设静配中心的意义.
建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可以加强对药品使用环节的质 量控制,提高患者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实现医院由单 纯供应保障型向技术服务型转变,实现从“以药品为中心” 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模式,以提高医院的服务 质量和管理水平。
.
3、增强职业防护 对于某些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的药物,尤其是抗癌
药物等细胞毒性药物,在开放的环境中配置,可使药物粉末及 液体微粒悬浮在空气中,会严重损害配置者的健康。 4、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患者 PIVAS强调专业分工,使护士用于药品配置的时间大大缩短, 护士可以集中精力做好临床护理工作。

静脉输液的配制

静脉输液的配制

生理盐水与葡萄糖作为溶媒的运用区别一、用糖水还是用盐水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

1、根据病人的原发病及其并发症而定:(1)如果病人有高血压、冠心病及心功能不好,应减少盐水的摄入,以减轻心脏负担。

(2)如果病人有糖尿病但心肾功能尚可,可以用盐水,用糖水时可加胰岛素兑调。

(3)如病人肾功能不好,要减少钠水的摄入,减轻钠水储溜。

2、根据病人的化验结果:(1)如电解质结果。

如有低钠血症,则给予盐水,反之用糖水。

(2)根据心肌酶等评测心功能来决定盐糖的选择。

3、配液:有的药物溶于糖或盐其效能会好点,这要根据药物说明书选择糖盐。

4、如病人休克,应先给于盐水补充血容量,再给于糖水补充能量。

5、盐水主要用于电解质的调节,而糖水主要作为能量,选用时要首先想到这点。

总之,选择时要慎重,尤其是呼吸科,老年病人多,不同程度地存在心功能不好或糖尿病,在选盐时要谨慎,选糖时考虑是否加用胰岛素。

二:溶媒的选择主要从抗生素的稳定性方面考虑。

1、溶媒的选择主要要从抗生素的稳定性方面考虑。

在制剂时,葡萄糖在生产过程中需加入盐酸,成品溶液pH值多为3.5~5.5左右,而生理盐水稍高,pH值一般为6.5~7.5。

β—内酰胺类在近中性溶液中较为稳定,酸性或碱性溶液均易使β—内酰胺环开环,失去抗菌活性,应用时最好用注射用水或等渗氯化钠注射液溶解青霉素类。

溶于葡萄糖液中可有一定程度的分解。

青霉素类在碱性溶液中分解极快。

因此,严禁将碱性药液(碳酸氢钠、氨茶碱等)与其配伍。

合成类抗生素如甲硝唑、奎诺酮类等由于其分子结构的特定性,在5%的葡萄糖溶液中比生理盐水形态更稳定,特别是培氟沙星,应该用糖水配,培氟沙星不能见氯离子,否则会形成沉淀。

2、溶媒使用的量一般以说明书规定的最低量控制。

对于半衰期短的药物,如青霉素,我在儿科临床中就有看到溶于500ml糖溶液的,输了2个多小时,前面的药物都代谢了,还没输完,根本达不到有效药物浓度。

现在大多是使用100ml辅液+抗生素,为什么不用250ml?其实这是个习惯问题了,没有绝对要求的。

静脉输注药物的正确使用_(1)

静脉输注药物的正确使用_(1)

临床应用的给药途径中以静脉给药为最普遍静脉输液是临床用药、治疗疾病、补充营养的重要手段静脉药物配置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临床治疗效果和患者用药安全风险性较大的一种给药方式简称输液反应,系输液引起或与输液相关不良反应的总称。

“热原反应”只是输液不良反应的一个部分。

临床最常见的输液反应是热原反应和类热原样反应所致的发热、寒战、呕吐等,其他尚有菌(细菌、芽胞、真菌)污染反应,过敏反应等。

在输液后15分钟至1小时内,发生冷感、寒战,发热38℃以上,可伴有恶心、呕吐、头痛,腰部及四肢关节剧痛,皮肤苍白、湿冷、血压下降,休克甚至死亡,于停止输液后数小时内体温恢复正常。

静脉炎当患者静脉输液的疗程较长,输入药物的刺激性较强,或因反复穿刺致机械性损伤,以及患者的特殊体质,操作时消毒不严格等都会导致静脉炎。

主要表现为沿静脉走向呈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急性心衰多因患者本身患有冠心病且输液量大,输液滴速太快所致。

热原:微生物的代谢产物(药剂学)微粒异物:橡胶微粒、不溶性无机盐、活性炭微粒、纤维、配伍用药过程中产生的微粒病菌或灰尘:没经滤过的空气携带进入输液输液器具操作因素药物因素病人因素明确溶媒pH值,药物特性,对静脉输液的稳定性十分重要青霉素水溶液在pH 6.0-6.5 稳定如选用葡萄糖作为溶媒,加速青霉素的β-内酰胺环水解,效价降低青霉素类及其酶抑制剂(除苯唑西林等异噁唑青霉有耐酸性质),在葡糖注射液中有一定程度的分解。

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在葡萄糖注射液中不仅被葡萄糖催化水解,还能产生聚合物,增加过敏反应。

头孢类的β-内酰胺环较青霉素类稳定,可与葡萄糖配伍,但实验也证明头孢类与0.9%的氯化钠>5%GS>10%GS.依托泊苷注射液在葡萄糖溶液中不稳定,可形成细微沉淀,应该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

盐酸吡柔比星只能用5%葡萄糖注射液或注射用水溶解,以免pH的原因影响效价。

医药卫生TCI静脉靶控输注的特点和临床应用

医药卫生TCI静脉靶控输注的特点和临床应用

TCI
人工控制输注
病人百分比 (主要通过观察来估计)
优良 77.6%
好 22.4%
优良 68.7%
好 27.5%
不良 0%
n = 76
n = 80
不良 3.8%
UK 的研究, ASA I or II 级病人
手术切皮时病人体动
10%
20%
30%
人工控制输注 n = 80
病人的百分比
TCI n = 76
1、不能维持麻醉药的有效浓度 2、重复给药血药浓度波动大 3、血浆浓度与效应室浓度不易平衡
静脉给药方法-单次+ 持续静脉给药
单次给药
治疗窗(Therapeutic Window)
持续静脉给药
1、起效时间长: 达稳态血浆浓度的时间长,需4 ~ 5个半衰期 2、长时间蓄积作用: 随输注时间延长,清除速率减慢,血药浓度逐渐升高产生 3、难以调节血药浓度:根据病人反应和手术刺激强度随时调节
静脉麻醉药的药代和药效学特点
静脉麻醉药物代谢大多符合三室模型 药物的麻醉作用与其靶位浓度直接相关 药物的靶位浓度因其分布、代谢、排泄而发生动态改变 给药方式和剂量直接影响这种改变
1
3
2
效应室药代动力学模型
T1/2 Keo
T1/2Keo Remifentanil 1.1min Propofol 2.6min Sufentanil 5.8min
T1/2 ke0
ke0:为血浆和效应室药物浓度达平衡的速率常数 Ke0是影响药物在效应室和中央室之间平衡的主要因素 Ke0越大,血浆与效应室达到平衡越快,药物起效越快 T1/2 Ke0=0.639/Ke0 是描述药物自血浆到效应室或自效应室消除50%的时间常数 是影响药物最大效应滞后于血浆浓度峰值的主要因素

紫 杉 醇 静 脉 输 注 的 注 意 事 项

紫 杉 醇 静 脉 输 注 的 注 意 事 项

紫杉醇静脉输注的注意事项唐跃年1*,陈颖2,孙朝荣1,张健1,胡松浩1 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药剂科,上海市200092;2上海杨浦区中心医院药剂科,上海市200093中图分类号: R979 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0408(2006)12-0946-02紫杉醇问世于20世纪90年代,国内、外临床应用结果表明其在治疗卵巢癌、乳腺癌和肺癌中有较好疗效,是目前抗癌活性较强的化疗药。

其抗癌机制是通过刺激微管的聚合,促进微管双聚体装配成微管,使微管超稳定,最终使细胞增殖停止在有丝分裂期的G2/M期,其独特的作用机制和确切疗效,已成为迄今发现的最具有应用价值的抗癌药之一[1,2]。

紫杉醇注射液是由紫杉醇与聚氧乙基代蓖麻油(Cremop_hor,EL)和无水乙醇50∶50(V/V)配制而成。

使用时用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静脉滴注,紫杉醇注射液中的药物及EL在静脉输液的配制、输注方法对疗效有很大的影响[3]。

本文概述药物配制与输注方法对疗效的影响因素与避免的方法,让药物发挥更好的作用。

1 药物的配制1 1 配药前的注意事项紫杉醇是一种细胞毒类抗癌药,与其它具有潜在毒性的化合物一样应在配制专用柜内配制,防止吸入体内,避免被药物污染,配药时宜戴手套,如果皮肤接触该药,应立即用肥皂彻底清洗皮肤,一旦接触粘膜也应用水彻底冲洗。

配药前先检查5%葡萄糖注射液和紫杉醇溶液是否有颜色、沉淀等变化。

1 2 紫杉醇的配制在配制中,溶液可能显示雾状,这是配制中的赋型剂稀释液所致。

配制完毕,应检查是否有颗粒物或色泽变化。

配制好后立即使用,应使用特制的带有滤过装置的输液器输注,并于配药后24h内完成输注。

1 3 紫杉醇配制方法的影响13 1 溶解方法的影响:不同的溶解方法对药物的药理性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正确的溶解方法既能使药物溶解,又不影响药效。

紫杉醇在加入输液时应缓慢加入,避免输液中药物的局部浓度过高;在输液中振摇使之均匀溶解,溶液中若有大颗粒或混浊出现,则不能使用。

静脉输液的正确配置与合理使用

静脉输液的正确配置与合理使用

内容提示
影响药物稳定的因素 配伍禁忌 举例
输液速度 临床防治
影响药物稳定的因素
药物本身因素:溶解度、氧化、聚合
不 稳 定 因 素
介质因素:溶媒、pH、光线、电解质 剂型因素:脂肪乳、脂质体 操作因素:加药方式、顺序 储运因素:温度、时间
1、溶媒的影响
常用溶液:
葡萄糖 液
1.非电 解质 (一)、晶体 溶液:
(3)纳米粒
稳定性较好;聚集问题 —— 用生理盐水稀释至5mg/ml, 30min滴完 ——稀释液不立即用,25℃存放,不超过8小时 •已上市的纳米粒: 紫杉醇
5、电解质的影响
胶体溶液型注射剂
• 若与含有强电解质的注射剂,如生理盐水、 氯化钾、乳酸钠和葡萄糖酸钙等注射剂混合 时,因盐类的离子效应,中和了胶粒中的双 电层,使胶体凝聚而析出沉淀。
※以专用溶媒(35~45%乙醇水溶液)先溶解
例 1:
• 双黄连与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氧 氟沙星、硫酸卡那霉素配伍后,溶 液pH值升高,药物的溶解度降低, 有沉淀生成。 • 含有双黄连粉剂的0.9%氯化钠注射 液中加入氨苄青霉素,结果颜色即 刻变深。采用庆大霉素、阿米卡星 分别加到含有双黄连注射液的5%葡 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中, 颜色变为棕黑色。
氨苄西林
现配现用
其他抗菌 限定时间 药物
原因
替考拉宁
现配现用
替考拉宁溶液的pH 及含量变化较大,结 构中异构体发生转化, 使得溶液颜色逐渐加 深。 水溶液中β-内酰胺环 易裂解 易发生光解反应,使 抗菌活性下降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 依诺沙星
室温下 4h内使用 现配现用
抗肿瘤药物 限定时间
门冬酰胺酶 8h内使用
备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达稳分数时间的求法
C k0 (1 e kt ) kV
令 fss C /Css 1 e kt
t ln(1 fss ) / k
t=nt1/2, k=0.693/ t1/2,则
fss 1 e 0.693n
n ln(1 fss ) / 0.693
达稳的速度与滴注速度ko无关; t一定时,消除速 度常数k大的药物达稳速度快
kV
kV
k0 kV
Css
先快速静脉输注
120
100
k 01 k 0 /(1 e kt )
80
c(ng/ml)
60
40
C k01 (1 e kt )e kt k0 (1 e kt ) 20
kV
kV
0
k0 e kt k0 (1 e kt )
0
kV
kV
k0 kV
Css
k10为快速静脉输注速度
第四节 静脉滴注
( intravenous infusion)
一、建立模型找出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
k0
k X (t), V
k0为输注速度; X(t)为t时体内药量; V为表观分布容积;k为消除速度常数
dX dt
k0 kX
k0 X0 /t
t=0时X=0
sX k0 / s k X
X k0 s(s k)
k0为慢速静脉输注速度
2
4
6
8
t(h)
later former
X k0 (1 ekt ) k
C k0 (1 e kt ) kV
二、稳态血药浓度
当t→ ∞, 则 e-kt→ 0
Xss=ko/k
Xss 稳态血药量
Css=ko/kV
Css 稳态血药浓度
c(ng/ml)
9 8 7 6 5 4 3 2 1 0
0 2 4 6 8 10 12 14 16
t(h)
对于k、V一定时,Xss或Css由ko决定
c(ng/ml)
120 100 80 60 40 20
0 02468 t(h)
iv inf
静脉输注达到某一稳态分数所需的时间
半衰期个数(n) 1 2 3
4
5
6
7
达稳分数(fss) 50 75 87.5 93.8 96.9 98.49 99.2
四、药物动力学参数的计算
c(ng/ml) logc
5
0.8
0.6
4
0.4
3
0.2
0
2
-0.2
-0.4
1
-0.6
0
-0.8
0
5
10
15
20
0
5
10
15
20
t(h)
t(h)
1、稳态后停滴 C k 0 e kt kV
logC log k0 ktFra bibliotek kV 2.303
斜率 截距
k kV, V
2、稳态前停滴
C k0 (1 e kT )e kt kV
logC log k0 (1 e kT ) kt
kV
2.303
斜率 截距
k kV, V
五、静脉滴注的负荷剂量(loading dose)
静注负荷剂量
X
0
CssV
C X 0 e kt k 0 (1 e kt )
V
kV
Csse kt
k0 kV
(1 e kt )
k 0 e kt k 0 (1 e kt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