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把浮名换低唱——试赏柳永羁旅行役词
柳永的著名诗词诗歌赏析

柳永的著名诗词诗歌赏析柳永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
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
今日我就与大家共享柳永的有名诗词赏析,仅供大家参考!柳永的有名诗词赏析11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柳永〔宋代〕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
夕阳鸟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
(鸟一作:岛)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
(少年一作:去年)柳永这首《少年游》词,前阕全从景象写起,而悲慨尽在言外;后阕则以“归云”为喻象,写一切期望之落空,最终三句以悲叹自己之落拓无成作结。
全词情景相生,虚实互应,是一首极能表现柳永一生之悲剧而艺术造诣又极高的好词。
2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柳永〔宋代〕望处雨收云断,凭阑静静,目送秋光。
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
水风轻,蘋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
遣情伤。
故人何在,烟水茫茫。
难忘,文期酒会,几孤风月,屡变星霜。
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湘。
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
黯相望。
断鸿声里,立尽斜阳。
这首词以抒情为主,把写景和叙事、忆旧和怀人、羁旅和离别、时间和空间,融汇为一个浑然的艺术整体,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3忆帝京·薄衾小枕凉天气柳永〔宋代〕薄衾小枕凉天气,乍觉别离味道。
展转数寒更,起了还重睡。
究竟不成眠,一夜长如岁。
也拟待、却回征辔;又争奈、已成行计。
万种思考,多方开解,只恁孤独厌厌地。
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
这首《忆帝京》是柳永抒写离别相思的系列词作之一。
这首词纯用口语白描来表现男女双方的内心感受,艺术表现手法新奇特别。
是柳永同类作品中较有特色的一首。
柳永的有名诗词赏析21定风波·自春来柳永〔宋代〕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
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
暖酥消、腻云亸,终日厌厌倦梳裹。
无那。
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
早知恁么,悔当时、不把雕鞍锁。
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
忍把浮名换低唱——试赏柳永羁旅行役词

忍把浮名换低唱——试赏柳永羁旅行役词一柳永,字耆卿,初名三变,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
出身于儒宦世家,父亲柳宜官至工部侍郎。
柳永景佑年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又称柳屯田。
柳永毕生致力于词的创作。
在他之前,宋代词人“镂玉雕琼”、“裁花剪叶”的习气甚浓。
柳永开拓性地发展了慢词,其中描写羁旅行役之愁苦的词作占有相当篇幅,此中名篇有《八声甘州》、《雨霖铃》、《夜半乐》、《蝶恋花》等。
据我看来,柳永在羁旅行役词上建树颇丰,与他坎坷的人生经历是有着紧密关联的。
柳永出身儒宦,幼时即显聪颖,作文、音律精通,加之受过良好的教育,他在青少年时代就崭露头角,少有名气。
不单亲友对他寄予厚望,他自己也对前程满怀信心。
宋朝立国标榜文治,影响所及,朝野成风。
“学而优则仕”,读书考学成为许多青年才俊施展抱负、实现理想的重要途径。
柳永自然也不例外,他于宋真宗天禧元年到京城赶考,以自己的才华,他辞别亲人时抱有必中的信心。
然而造化弄人,揭榜时柳永名落孙山。
那时的柳永还很年轻,意气风发,根本不把这次落第当作一回事,他在一首词中写道:“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
”几年后他第二次参加科考,却仍然不中。
失望之余,他挥笔写下了那首改变了他人生走向的《鹤冲天》: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寻坊。
且恁偎红依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饷。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他在词里说,我既然没有机会实现凌云的壮志,为何不张扬自己的个性,却去一味计较自己的得失呢?青春易逝,我宁愿舍弃浮名,换来偎红依翠的浅斟低唱,做我的白衣卿相!柳永这首词不胫而走传到宫里,当朝皇上宋仁宗听了很是恼火。
柳永第三次参加科考,这一次考是考中了,但临到皇帝圈点放榜时,宋仁宗朱笔一挥就把柳永的名字划掉了,并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这次打击对柳永来说无疑是毁灭性的。
试想,如今连皇上都对他怀有成见,他还会有出头之日吗?深感仕途无望的柳永自此终日出入秦楼楚馆,“偎红依翠”,他的风流倜傥及率真的性情深得那些青楼女子的喜爱,并有许多成为他的挚友,他们的交往,远远超出了男欢女爱。
忍把浮名换做浅斟低唱,风流才子柳永的“晓风残月”

忍把浮名换做浅斟低唱,风流才子柳永的“晓风残月”【诗词背景】柳永,在中国历史上,若论风流,应该无人能出其右。
然而这样一位风流才子,我们提到他的词的时候,大多数人印象最深的都是“杨柳岸,晓风残月”。
而对他的风流事,却很少言及。
可能这一部分作品,在其作品中,并不算出彩。
也可能出于世俗道德与风气,其风月词经常被人为地忽略。
然而,这并不是完整的柳永,所以这篇文章,挑选了几首柳永的风月词,和大家一起欣赏。
年少时候的柳永,极具才华,本来也想着科举功名,但却再三不如意。
而且,他还写过一首词“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聊以自慰。
虽然后来他有科举中第,但是朝廷却没有录用他,用当朝皇帝宋仁宗的话说就是:且让他忍把浮名,换做浅斟低唱吧!从那之后,柳永一生基本就和仕途无缘了,这对柳永来说,确实算是一个打击。
但是,有些逆反的柳永干脆就打着“奉旨填词”的牌子,从此混迹于花街柳巷,一发而不可收拾。
有才终究是有才,在哪里都不会被埋没。
沉醉于花天酒地的柳永,精通音律,善于填词。
他填写的词曲,经歌女传唱,广为流传,甚为红火,以至于,什邡街巷,有水井的地方,就会有柳永的词。
慢慢地,柳永也就成了青楼里的红人。
各方名妓争相邀请才人填词,于是,才子佳人,风流韵事,你侬我侬,不在话下。
在柳永的诗词里,有名可考的烟花伴侣就有很多,比如:虫娘、酥娘、佳娘、心娘、瑶卿、英英、秀香等人。
其中柳永为虫娘填词最多,虫娘也是他最心爱的人。
除此,柳永还用同一个《木兰花》词牌,分别为心娘、酥娘、佳娘、虫娘写过四首词。
本文将四首《木兰花》与一首写给虫娘的《集贤宾》一并品评。
【词境还原】《木兰花》柳永心娘自小能歌舞,举意动容皆济楚。
解教天上念奴羞,不怕掌中飞燕妒。
玲珑绣扇花藏语,宛转香茵云衫步。
王孙若拟赠千金,只在画楼东畔住。
汴京的潘楼东街巷,是这座城市最美丽繁华的地方。
酒肆青楼,每到晚上,柳陌花衢,新声巧笑遍布,绫罗仙女成行。
那中间,有我喜欢的心娘,一个从小就很擅长歌舞的姑娘。
八声甘州(柳永)

4.圈出上片中的领字,说说他们在结构全词、
表达情感上的作用,根据领字提示背诵上片。
• “对”领起全词,以登高望远展示暮雨潇 潇的江上清新。
• “渐”字领起三句,气象阔大,寓意深远。 • “是处”两句一转,描绘出众芳凋谢的秋
景。
• “惟有”两句展现出大江东流的苍茫境界, 而作者的羁旅情怀也隐然言外。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 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 恁凝愁。
不忍心登上高山下看远方,眺望渺茫遥远的故乡,渴 求回家的心思难以收拢。叹息这些年来的行踪,为什么苦 苦地长期停留在异乡?想起佳人,正在华丽的楼上抬头凝 望,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怎么 知道我,倚着栏杆的时候,正这样的愁思深重。
• 意象——意境(画面)——情感(主题)
用散文化的笔法改写词的 上片或下片。
对隐约 的山峦也溶在了目光深处。条条的雨丝从 空中洒落,就像画家手中淡墨笔刷,一抹 便是一片寒意萧索。绵绵的雨点,飘落在 静静的江面之上,消失无踪,却不知道在 何处荡起圈圈涟漪。檐头的雨水滑落,洗 去了窗边树枝上的尘埃。远处的天空,也 仿佛使雨后的树叶清亮了许多。
2.“不忍登高临远”中“不忍”的原因有 哪些?下片中有所提示,请找出来。
一是遥望故乡,触发“归思难收”; 二是羁旅萍踪,深感游宦淹留; 三是怜惜“佳人凝望”,相思太苦。
• 3.下片句句都在写思乡,哪句话最能体现词人的 思乡之情?
• 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 4.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佳人行为的画面。 • 常待闺阁的佳人急切盼望丈夫返回家园,梳洗打
柳永这首牢骚歌不胫而走,传到了 宫里,宋仁宗一听大为恼火,并记在心 里。柳永在京城又挨了三年,参加了下 一次考试,这次好不容易通过了,但临 到皇帝圈点放榜时,宋仁宗说:“且去 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又把他给勾掉 了。这次打击实在太大,柳永就更深地 扎到市民堆里去写他的歌词,并且不无 解嘲地说:“我是奉旨填词。”
【柳永最著名的词】试论柳永羁旅词中秋暮意象的表现

【柳永最著名的词】试论柳永羁旅词中秋暮意象的表现篇一:柳永羁旅词中秋暮意象的表现摘要:柳永的羁旅行役词全方位展现了柳永于辗转漂泊中的苦闷失意、孤独无助等复杂心态,本文试图分析词中秋暮意象的成因与运用,探究他如何将秋景秋气暮雨暮色与羁旅情愁相糅合,体味其中的情感内蕴。
关键词:羁旅行役词;秋暮意象;表现作者简介:翟娜娜,(1989—)女汉族河南商丘人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专业2011级研究生他的《乐章集》213首词中大可分为两类:一是歌妓词,一是羁旅行役词,典型的羁旅行役词约占其总量的三分之一,代表了其创作的最高成就。
南宋陈振孙在《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一)中说柳永“尤工于羁旅行役”,这类词,情真意切,深情绵邈,浑融了柳永在长期的漂泊旅途中对人生对理想的思考。
他偏爱于黄昏景象,创设了以夕阳暮霭为中心的秋暮意象,将伤别离愁、思乡怀人、苦旅厌仕等凄凉心境凝聚到秋暮黄昏之中。
柳永为何如此钟情于秋暮意象,在其词作中反复运用呢?究其原因盖可归于他对于理想对于仕途追求的矛盾性。
他一生仕宦坎坷曲折,命运多舛,他骨子里本是一个喜欢浪漫自由的人,然而现实之中他又不甘心放弃对功名利禄的追求。
他希望能够凭借自己的才华高中黄金榜,然事与愿违,天生放荡叛逆的性情并不受统治者欢迎,屡次应试落第。
但是他在绝望中仍然执着于功名利禄,直至五十岁。
篇二:中秋意境中秋意境中秋记载了家的多少欢乐和艰辛?今年中秋,我在数千里以外的新居里,会插上一束桂花,让那超越时空的清香,飘去我永远的怀念……月明亮而朗润,清洁而圣灵,是因为这是情感的温存和沉浸。
是父母亲的泪,让我懂得中秋节的真情实意。
是传统,更是老人们期盼子女的团圆。
当我们迈向中年时才真正理解和读懂父母亲深深的爱,孤寂而又苦涩的泪水。
中秋节又到了,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比金钱更珍贵的是亲情。
老年人更需要浓浓的亲情,常回家看看父母,常写信,常通电话与他们聊聊,这是对父母的最大孝敬。
小的两个节日时候在农村长大,总盼着过节。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原文、赏析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出自宋代柳永的《鹤冲天·黄金榜上》
原文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
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
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寻访。
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饷。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
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
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雨霖铃》《八声甘州》。
创作背景:这首词是柳永早期的作品,是他初次参与进士科考落第之后,抒发牢骚感慨之作,它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性格,也关系到作者的生活道路,是一篇重要的作品。
第 1 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我司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柳永最美的十首词

柳永最美的十首词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
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敷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下面辑选十首柳词,一起回味经典。
01《雨霖铃》: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此词遣词造句不着痕迹,绘景直白自然,场面栩栩如生,起承转合优雅从容,情景交融,蕴藉深沉,将情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堪称抒写别情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词和婉约词的代表作。
02《蝶恋花》: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首词妙紧拓“春愁”即“相思”,却又迟迟不肯说破,只是从字里行间向读者透露出一些消息,眼看要写到了,却又煞住,调转笔墨,如此影影绰绰,扑朔迷离,千回百折,直到最后一句,才使真相大白。
在词的最后两句相思感情达到高潮的时候,戛然而止,激情回荡,又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03《少年游》: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
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
夕阳鸟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
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
此词写深秋时节在长安路上的所见所思,全词情景相生,虚实互应,堪称是作者悲苦一生的高度概括和真实写照。
04《鹤冲天》: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鹤冲天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
未遂风云便,争不恣游狂荡。
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评“浪子”柳永词作特点

雕琢,抒情写景浑然一体,感情深挚动人。 歌词来对抗朝廷政策,从客观上来提高自己
推动宋代文学的进一步发展。
的身价。接下来柳永细致描写了那些聪明美
【关键词】柳永;情感
丽的烟花伴侣,指出应该尽情享受美满风流
的生活。一结三句,又把词的思想推向更高
词是中国文学的骄傲,在世界民族文学 一层:“青春都一晌。忍把浮名,换了浅斟
的漂流之感和羁旅之思。下面就结合柳永具 越这一历史的制约。
体的作品分别从这三个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二、男女之情
一、名利之心
一个多才多艺的风流才子,在官场中蹭
柳永原名三变,福建崇安县人。他像当 蹬失意一样,自幼 途失意,词人更是把情感集中于对女性的爱
即致力于举业学习,而且非常勤奋,以期“学 恋和思念。词以言情见长,抒写男女之恋乃
而优则仕”。每到朝廷开科取士之年,天下 是词的“当行本色”。柳永重情而痴情,他
之士从各地云集京都。柳永参加了三次考试, 的抒情词作深挚婉曲,因为生活的辛酸使柳
考试初次失败,他还相信“富贵岂由人,时 永的词带有某种悲剧性的美感,如他的《凤
艺术教育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评“浪子”柳永词作特点
汕头工艺美术学校 蔡玫玫
【摘 要】两宋词坛上,柳永最负盛名。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一个“暂”字,和“偶”
他又是偏离传统观念的不“成材”的子弟, 字互相呼应,说明这次落第是非战之罪,字
柳永却以此为荣,在作品中表现出对名利的 里行间包含着讽刺和怨恨,柳永把自己说成
样一位狂放不羁的浪子,他淡泊名利,“忍 头脑中藕断丝连,一旦时机到来,就会重返
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他同情那些美丽多 旧垒。这是个复杂的问题,牵涉到意识是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忍把浮名换低唱——试赏柳永羁旅行役词一柳永,字耆卿,初名三变,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
出身于儒宦世家,父亲柳宜官至工部侍郎。
柳永景佑年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又称柳屯田。
柳永毕生致力于词的创作。
在他之前,宋代词人“镂玉雕琼”、“裁花剪叶”的习气甚浓。
柳永开拓性地发展了慢词,其中描写羁旅行役之愁苦的词作占有相当篇幅,此中名篇有《八声甘州》、《雨霖铃》、《夜半乐》、《蝶恋花》等。
据我看来,柳永在羁旅行役词上建树颇丰,与他坎坷的人生经历是有着紧密关联的。
柳永出身儒宦,幼时即显聪颖,作文、音律精通,加之受过良好的教育,他在青少年时代就崭露头角,少有名气。
不单亲友对他寄予厚望,他自己也对前程满怀信心。
宋朝立国标榜文治,影响所及,朝野成风。
“学而优则仕”,读书考学成为许多青年才俊施展抱负、实现理想的重要途径。
柳永自然也不例外,他于宋真宗天禧元年到京城赶考,以自己的才华,他辞别亲人时抱有必中的信心。
然而造化弄人,揭榜时柳永名落孙山。
那时的柳永还很年轻,意气风发,根本不把这次落第当作一回事,他在一首词中写道:“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
”几年后他第二次参加科考,却仍然不中。
失望之余,他挥笔写下了那首改变了他人生走向的《鹤冲天》: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寻坊。
且恁偎红依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饷。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他在词里说,我既然没有机会实现凌云的壮志,为何不张扬自己的个性,却去一味计较自己的得失呢?青春易逝,我宁愿舍弃浮名,换来偎红依翠的浅斟低唱,做我的白衣卿相!柳永这首词不胫而走传到宫里,当朝皇上宋仁宗听了很是恼火。
柳永第三次参加科考,这一次考是考中了,但临到皇帝圈点放榜时,宋仁宗朱笔一挥就把柳永的名字划掉了,并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这次打击对柳永来说无疑是毁灭性的。
试想,如今连皇上都对他怀有成见,他还会有出头之日吗?深感仕途无望的柳永自此终日出入秦楼楚馆,“偎红依翠”,他的风流倜傥及率真的性情深得那些青楼女子的喜爱,并有许多成为他的挚友,他们的交往,远远超出了男欢女爱。
柳永的生活居无定所,到处漂泊。
从他的这首《归朝欢》里可以一见:别岸扁舟三两只,葭苇萧萧风淅淅。
沙汀宿雁破烟飞,溪桥残月和霜白,渐渐分曙色。
路遥山远多行役,往来人,只轮双桨,尽是利名客。
一望乡关烟水隔,转觉归心生羽翼。
愁云恨雨两牵萦,新春残腊相催逼。
岁华都瞬息。
浪萍风梗诚何益,归去来,玉楼深处,有个人相忆。
此词以白描和铺叙的手法,情景相生地抒写了词人冬日早行怀乡的思绪和羁旅行役之愁苦。
前四句以密集的意象,表现江南水乡冬日晨景。
下片写自己失意于仕途,于冬日之晨与“利名客”一道披星戴月而行。
多年漂泊动荡的生活让他生发浓浓的厌倦,而渴望回到故乡、亲人的怀抱。
然而关山相隔,烟水迷蒙,究竟何日才能结束这浮萍断梗般的生活与亲人团聚,不再彼此牵肠挂肚的相忆?从柳词中,我依稀触摸到柳永的善良、率真、高傲、细腻、多情……这种性情,使他失意漂泊的一生倍受冷落煎熬。
上苍终究对他心怀悲悯,第四次科考,柳永得中后被放了个屯田外郎,故后人又称他柳屯田。
然而,因他做官清廉,体恤百姓,以致死后竟然无钱安葬。
最后,是那些与他相知多年所谓风尘中的女子,含着泪,唱着哀婉的丧歌,筹钱将他掩埋。
或许,正是因了这种性情才成就了他在词坛的事业。
设若换上另一种人生际遇,换上一种另类的性情,就断然不会给后人留下如此众多脍炙人口的佳作。
二柳永的羁旅行役词音律谐婉,平易轻约,更善情景之融,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我们来看他的《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首词同样写在他漂泊异乡的日子。
早春,草色如烟,残阳斜照。
柳郎满腹惆怅,独上高楼。
可是又有谁能领会他此时的心境呢!他的心中,满盛如烟的春愁。
这愁,是“偶失龙头望”,“未遂风云便”,是“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是“凝泪眼、杳杳神路。
断鸿声远长天暮。
”是“岂知聚散难期,翻成雨恨云愁。
”既然人生失意如斯,我何不张狂一回开心一些呢!于是柳永“对酒当歌”了,酩酊大醉了,可是,我即便大醉又有何妨呢!然而这强笑的欢颜又能保持多久?酒醒了,依然是满怀的落寞,依然是满腹的惆怅!可是,即使“衣带渐宽”却无怨无悔,他甘愿“为伊消得人憔悴”。
为谁?是为朝思暮想的恋人,还是为心中不灭的信念?或许兼而有之。
再来看这首传颂千古的《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念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顒望,误几会,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这是一首久传不衰被世人评价甚高的佳作,可以说,只要提到羁旅行役词就自然会提起《八声甘州》。
作者通过状写浪迹天涯之苦,表达了强烈的思乡之情,是柳永此类词作中艺术成就最高的一首,就连大文豪苏轼也盛赞其中佳句“不减唐人高处”。
柳永历经多年的科场失意,心灰意冷,又为生计所迫四处辗转,像漂泊的浮萍孤独无依。
在那个“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年代,他定是受到许多的冷遇。
尽管有“偎红依翠”一时的欢愉,但独处时,空虚寂寞往往如潮来袭。
他一次次地安慰着自己:功名算什么,我虽然做不了大官,但是我不委屈自己的人格,潇洒地活着,做自己的白衣卿相不也很好吗?然而,在那个“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盅粟”的年代,男儿要想建功立业就必须通过科考这个唯一的方式,可这条路却是那么渺茫……年复一年的漂泊让他一次次想起故乡,想起阔别多年的亲人。
又是一年秋风起,雁南飞,万物凋零。
日光惨淡的黄昏偏又下起潇潇冷雨。
秋风苦雨中,他不知有几许落寞,几许忧戚。
雨终于隐退,他踽踽而行,无意中走到郊外寂寥的楼台,于是不禁拾级而上。
他对着故乡的方向深情眺望,然而关山万重,除了满目萧条的秋意,就只剩亘古的长江水,寂寞如常地流向远方……故乡的面目可曾变样?家中的亲人可否安好?这些年来的漂泊实在找不出像样的理由。
故乡的亲人啊你是否也在和我一样翘首远望?只是,你应该在掐算着我的归期,而我呢,却像这阴冷的绵绵秋雨,为何有如此多剪不断,理还乱的愁绪呢……还有一首《雨霖铃》,也被人们广为传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冷冷清秋,寒蝉在忧伤地鸣唱。
于送别的长亭,马上就要与心爱的人儿分手了。
尽管恋人预备了饯行的酒宴,可这般情景,我哪里有心情去喝呢。
面对满目萧杀的秋景,想起黯淡的前程,不禁黯然神伤。
这一去,我也不知有没有明天,即便有,酒醒后也不知身在何方。
爱人啊,我们何日才会重逢?可以说,在柳永的羁旅行役词中,状写怀乡、怀人的情愫占了很大份量的笔墨。
在漂泊的苦旅中,惟有漫步词中,才能让身处冷漠世界里的心灵得到些许的温暖。
在他的笔下,经常出现关河津渡、城郭村落、农女渔人、商旅往来等诸多乡野社会的风情画面,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背景,很大程度上拓展了词的表现范围。
三柳永在人们的臆想里,多是一个放荡不羁、才华卓然而又凄然孤独的形象。
对于柳词,人们纷纷倾其“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的艺术魅力。
在他所处的时代,以柳永率真的性情注定他得不到当朝权贵的欣赏重用。
他精通填词及音律,按理该脱颖而出,但不料造化弄人让他一生穷困潦倒,长年生活在社会的底层。
柳永喜爱以词曲交友,往往留连于青楼歌馆,与伶工乐妓为伍,属于士大夫阶层最为蔑视的无行文人。
然而他善良的人性,率真的性情,蔑视权贵的品质,还有不羁的风流,却赢得了许多人发自内心的喜爱。
他在宋词这一祖国璀璨的文化遗产中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最大的成就是发展了慢词。
他把过去只有几十字的小令发展到百多字的长调,并且把词从官词中解放出来,大胆引进了市民的俚语,状写下层社会的市民生活。
在此之前,都是欧阳修及晏殊时代的小令一统词坛,在柳永手中,因对民间的新曲调非常熟悉,倚其声填制了大量的慢词。
为宋词的辉煌建立了一块丰碑。
关于柳词,宋朝俞文豹的《吹剑录续》有一段精彩的描写:“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喜讴,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
公为之绝倒。
”可见柳词之婉约,自宋就深入人心。
柳永的羁旅行役词注重吸收乡野俚语,很少用典故和华丽的辞藻,正因如此方会在民间广为传唱:“凡有井水饮处,即能咏柳词。
”清人纪晓岚对柳词推崇备至:“诗当学杜诗,词当学柳词。
”足见柳词在文坛的地位。
柳永的羁旅行役词描写尽致,长于叙染、白描,雅俗兼备。
善于把传统的情景交融的手法运用到慢词中,把羁旅行役之愁苦、孤单黯然的心境、思乡怀人的情愫,以及满腹的惆怅忧愤通过具有画面性的境界表现出来,意与境会,给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染。
人生的坎坷失意,率真的性情,及他的博学多才、洒脱不羁成就了柳永在婉约词坛享誉甚高的地位。
虽然他活着时未能实现“修身、治国、齐天下”的抱负,但他留给后人的词作无疑是一份脍炙人口的精神食粮,尤其是他的羁旅行役词,给人们带来了一份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慰藉。
于其中,我们喧嚣浮躁的心灵定会归于平静。
参考文献:[1]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六)[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点校,1979.[2]叶梦得.避暑录话[M].台湾:台湾商务印书馆,1966.[3]温永峰、薛巨珍.浅谈柳永的政治理想[J].山西: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5 卷(第4期),XX.[4]李民.尚书译注[A].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XX.[5]叶嘉莹.论柳永词[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6]王士祯.花草蒙拾[M](唐圭璋主编.词话丛编.第一册)[Z].北京:中华书局,1986.一柳永,字耆卿,初名三变,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
出身于儒宦世家,父亲柳宜官至工部侍郎。
柳永景佑年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又称柳屯田。
柳永毕生致力于词的创作。
在他之前,宋代词人“镂玉雕琼”、“裁花剪叶”的习气甚浓。
柳永开拓性地发展了慢词,其中描写羁旅行役之愁苦的词作占有相当篇幅,此中名篇有《八声甘州》、《雨霖铃》、《夜半乐》、《蝶恋花》等。
据我看来,柳永在羁旅行役词上建树颇丰,与他坎坷的人生经历是有着紧密关联的。
柳永出身儒宦,幼时即显聪颖,作文、音律精通,加之受过良好的教育,他在青少年时代就崭露头角,少有名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