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十二郎文》教学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祭十二郎文》教学设计

主备人:张荣辅备人:张沛季虹李群司磊李华张玉娟朱晓娟

设计思路

本文是一篇情文并茂的祭文,应抓住一个“情”字,梳理层次脉络,强调预习的基础上,反复诵读,加深理解,从而学会在叙事中抒情。

教材分析

《祭十二郎文》被古人称为“祭文中千年绝调”,读懂课文,排除语言障碍,了解课文融抒情于叙事的特点,把握文章边泣边诉的语言形式,体会作者悲哀痛切的思想情感,是学习的重点。本文篇幅较长,叙事较为纷繁,行文中多有文意的转折,是学习的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识课文,积累掌握一些重点文言实词,辨析文言虚词对表达感情的作用。

2.理解课文破骈为散和边泣边诉的语言形式。

3.了解课文融抒情于叙事的特点。

4.掌握相关的文学常识。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诵读文言文的能力,能较好的理解、翻译课文。

2.分析作者叙事陈情是怎样逐层深入的,注意体会作者以情动人的文笔。

3.培养对古代散文名篇的鉴赏能力;指导学生体味其用词的精练、准确和生动形象,并把握本文在记叙中抒情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珍惜生命,关爱亲人。

2.指导学生饱含感情的诵读文章,培养学生感受悲剧美学魅力的能力和习惯,体会至情至性的

人情美,和作者创造这种美的方法。

教学重点

1、鉴赏韩愈散文的叙事中抒情的特点;学习本文破骈文散,不拘常格,自由抒情的语言。

2、了解文言虚词(邪、也、乎、矣等)在抒情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

本课主要是以情动人,要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体会祭文中悲伤凄婉的感情基调。

课前准备

自读课文,落实字词,完成预学案。

教学策略与手段

1.加强预习,反复诵读,斟酌文字,帮助学生消化理解并作积累。

2.抓住贯注全文的一个“情”字,疏理文章层次、脉络,以简驭繁。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情境引导,激发欲望

在《陈情表》中,我们读过宋代学者赵与时在《宾退录》中的一段话:“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可见《祭十二郎文》是一篇令人感动祭文。

二、组内合作,自学讨论

相关的文学常识、背景

【小组1:作者】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著名文学家。他生活在中唐时期,在文学方面影响很大,他的主要贡献是与柳宗元一起倡导了“古文运动”,主张恢复先秦,两汉的优秀散文传统,摒弃南北朝以来矫揉造作的骈体文,他主张文章要有充实内容,学习古文应“顺其意而不顺其辞”,“惟陈言之务去”,力求“文从字顺”,这些主张是进步的积极的,并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宋代欧阳修、“三苏”父子、曾巩、王安石,明清两代归有光、唐顺之、方苞、姚鼐等许多著名散文家都是继承了韩柳的文学传统或受其明显的影响,在各自的散文创作中取得辉煌成就。

韩愈在散文创作中,实践了他的文学主张。写了大量的政论、赠序、杂说、祭文、墓志铭,他的议论文很少引经据典地说教,而是以形象化的语言、生动的比喻和鲜明的对比手法,写得很有说服力,《师说》是典型一例;记叙文也十分生动,写入、记事状物都很感人。

【小组2:背景】韩愈三岁时就死了父亲,由兄嫂抚养长大。长兄韩会无子,次兄韩介有子韩老成,在族中同辈排行十二,故称十二郎。按封建社会的规矩,十二郎过继给韩会为子,因此韩愈与十二郎自幼相守,历经患难“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感情深厚,虽为叔侄,却情同手足。成年后,韩愈仕途不顺,二十五岁方登进士第,后做官又触犯权贵,触怒唐宪宗,多次遭贬,因四处漂泊而很少与十二郎见面。后唐穆宗继位,韩愈官运好转,叔侄二人能够相聚之时,突然传来十二郎病亡的噩耗,使韩愈悲痛欲绝,也勾起他辛酸的回忆,于是写下这篇祭文。

【小组3:释题】作为祭文,因为其内容和形式都容易公式化,所以为后人传诵的不多。但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却不拘格式,写得情真意切,生动感人,为后人传诵。祭文一般是在祭奠时宣读的,故其开头、结尾都有一个表示祭享的格式。韩愈的《祭十二郎文》被后人认为是“千古绝调”,欧阳修的《祭尹师鲁文》、袁枚的《祭妹文》也很有名。

《祭十二郎文》是一篇祭文,悼念侄儿,叙述家庭、身世和生活琐事,抒发悲伤情感,写得情真意挚、凄楚动人,很有特色,后人评价很高。祭文通常是祭奠亲友的有固定形式的文辞,也有用以祭神祭物的。韩愈的这篇《祭十二郎文》,却一改过去惯例,不单在形式上用的是散句单行,在内容上也一任情感的激荡,通篇追叙他与十二郎的共同生活和深厚情谊,宣泄十二郎之死所带给他的莫大哀痛。这种对祭文体的创变,适应了作者情感表达的需要,进而也使该文形成了“以情胜”的鲜明艺术特色。

三、班内交流,确定难点

【小组4:字音】

闻汝丧(sàng)及长(zhǎng) 不省(xǐng)知道所怙(hù)兄殁(mò)死省(xǐng)坟

归取其孥(nú) 丞相薨(hōng) 佐戎(róng)徐州汝遽(jù)①匆忙,急;②惊慌

去万乘(shâng)之公相殒(yǔn)其生窆(biǎn)葬时下棺入穴,即下棺入土

汴(biàn):河南开封的别称飨(xiǎng):用酒食款待,泛指请人享受,一说鬼神享用祭品

孥(nú):①儿女。②妻子和儿女嗣(sì):①接续,继承;②子孙,继承人

敛(liàn):同“殓”,给死人穿衣入棺衔(xián):用嘴含,此文为“怀着”。

【小组5:词语】

羞:“羞”通“馐”,美味食物。世:“世”通“逝”,死去。兆:坟地,坟墓。

曷:“曷”通“何”,什么。怙:依靠。戎:军事、军务。尤:怨恨。

果:成为现实,实现。旅:旅居,在外地。诚:假设连词,如果,果真。

其:语气助词,加强反问语气,“难道”。抱:忍受。比:近来。

殒:死亡,这里指损害。吊:抚慰。抑:表选择关系的连词,还是,或者。

【教师小结】整体把握

1、全文大意:第一部分(1-3)写两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先从身世和家世的不幸,写幼时孤苦相依;后叙两人的三别三会,终于不得会合而成永别,使作者悔恨无穷,抱憾终生。

第二部分(4-9)写十二郎之死。先写对十二郎之死的悲痛,再详叙死因和死期。

第三部分(10-12)写对十二郎及其遗孤的吊慰,交代迁葬及教养遗孤等事。

2.感情思路

提问:本文以抒情为主,在文中找出重在抒情的段落,有什么标志性词语。

明确:本文抒情的段落有 2、 5、 10、 11自然段,标志性词语为段首“呜呼”。

提问:本文并非连续抒情,而把难以抑止悲哀融于家常琐事中,这种抒情的特点?

明确:本文感情的抒发是波浪式的。

①作者沉痛之情积蓄已久,所以一提起笔感情便禁不住喷涌而出。父母早亡,“惟兄嫂是依”,“中年死殁南方”“两世一身,形单影只”。如今侄儿这童年的伙伴,“两世”中的“一世”竟又离开人世,这诸多的不幸怎能不叫作者悲从中来?于是便自然引发了作者的第一次抒情。板书:悲情之始

②作者在抒悲惨身世中宣泄感情,后自然转入对三会三别的回忆之中。板书:三会三别

③韩愈与老成不期然中已成永别,想起“少青殁而长者存”,他的悲情又陡然而起。

令读者仿佛看到作者泪流满面地哭诉到:‘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呜呼!其信然矣!”不愿信其真,又无法否定的无可奈何,抒发了自古以来有过至悲至痛感情的人们的共同感受。板书:疑讯之真

④通过感情的再次宣泄之后,文章又转入低沉的叙述。推测侄儿得病的原因,去世的日期,对侄儿后事、家务的安排及吊慰家属等。板书:推测死因.安排后事

⑤作者好像在向死者话家常,但想到侄儿的生、病、死、葬料理不到又陷入了沉痛的自责,悲愤再一次喷涌而出。“彼苍者天,局其有极!”如果说先前之悲还只是悲侄儿之死,而此时已转而为无限的悔恨和对不公平的上天的诅咒了,并且表示了自己“无意于人世”的沉痛心情。板书:痛悔之极

全文悲起悲结,中间穿插了两次叙述.抒悲愤是本文的主题,是茂盛枝叶,而叙述则是文章的框架,是悲情的依托。悲情在回忆中不断加深。这种波浪式的结构使作者的悉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