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报告造假典型案例分析
审计案例绿大地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1
绿大地公司简介及目前进展 首发上市分析 造假的手段分析 绿大地造假案给注册会计师行业带来的反思
一、绿大地公司简介及目前进展—公司简介 2
云南绿大地生物科技股份始建于1996年,2001年完 成股份制改造,2007年12月21日,公开发行股票并在 深圳证券交易所的中小板挂牌上市,成为A股唯一一个 园林行业的上市公司。公司的主营业务为绿化工程设计 及施工,绿化苗木种植及销售。注册资本15,108.71万 元人民币。拥有自主苗木生产基地2.9万余亩,是国内 领先的特色苗木生产企业。
但是,通过银行对账单你就能发现,这只是500万 的一个循环。绿大地打给A,A打还给绿大地,绿大地 再打给B,B还给绿大地,再一次转给A。
三、造假的手段分析—频繁更换事务所
21
1.相关资料
三、造假的手段分析—频繁更换事务所
22
2.分析
(1)可能购买审计意见。绿大地自2007年末上市至今 ,3年时间就更换了3家审计机构、3任财务总监,而且 每次都是发生在年报披露前夕。在2008年之前,深圳 市鹏城会计师事务所与绿大地合作时间长达7年。加之 审计费用在短暂的一年间增长近一倍,更为引人怀疑的 是变更事务所的原因不尽合理。由于上市公司内部治理 结构失效,上市公司审计的委托人是上市公司的经营管 理人员,审计机构明显处于被动的地位。
二、首发上市分析
13
—律师事务所责任
法律意见书和律师工作报告是发行人向中国证 监会申请公开发行证券的必备文件。律师应对发行 人是否符合股票发行上市条件,发行人的行为是否 违法、违规,招股说明书及其摘要引用的法律意见 书和律师工作报告的内容是否适当,明确发表总体 结论性意见。绿大地所聘请的律师事务所为四川天 澄门律师事务所。法律意见书更多成为了一种形式, 却并未真正落实在律师事务所的行动中。
关于审计的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某公司(以下简称“该公司”)成立于1990年,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和销售业务。
近年来,该公司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同时也面临着财务造假、虚增利润的嫌疑。
为揭露该公司财务造假行为,审计部门对该公司进行了全面审计。
二、审计发现1. 虚增收入:审计部门发现,该公司在2018年至2020年期间,通过虚构销售合同、提前确认收入等手段,虚增收入10亿元。
2. 虚增资产:审计部门发现,该公司在2018年至2020年期间,通过虚构资产购置、提前确认资产等手段,虚增资产5亿元。
3. 虚增利润:审计部门发现,该公司在2018年至2020年期间,通过虚增收入和资产,虚增利润3亿元。
4. 隐瞒关联交易:审计部门发现,该公司与关联方存在大量关联交易,但未按规定披露,涉嫌隐瞒关联交易。
5. 财务报表披露不真实:审计部门发现,该公司财务报表存在多处错误,如报表项目分类错误、报表数据不一致等。
三、法律责任分析1. 违反《公司法》相关规定:根据《公司法》第一百八十一条规定,公司应当依法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如实披露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该公司虚增收入、资产和利润,隐瞒关联交易,违反了《公司法》的相关规定。
2. 违反《证券法》相关规定:根据《证券法》第六十三条规定,上市公司应当依法披露公司财务会计报告。
该公司作为上市公司,未按规定披露财务报表,违反了《证券法》的相关规定。
3. 违反《审计法》相关规定:根据《审计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审计机关应当依法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审计。
该公司存在财务造假行为,违反了《审计法》的相关规定。
4. 违反《刑法》相关规定:根据《刑法》第一百六十一条规定,公司、企业通过虚假陈述、隐瞒重要事实等手段,骗取国家税款,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该公司通过虚增收入、资产和利润,涉嫌构成骗取国家税款罪。
四、案例分析本案中,某公司通过虚构销售合同、提前确认收入等手段,虚增收入、资产和利润,涉嫌财务造假。
审计案例分析

审计案例分析一、利用一条龙虚构原始凭证操纵收入[案例1]黎明股份1999年1月在沪交所上市交易。
为了粉饰经营业绩,黎明股份1999虚增资产8996万元、虚增负债1956 万元、虚增所有者权益7413万元、虚增主营业务收入1.5亿元、虚增利润总额8679万元。
其中虚增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两项分别占该公司对外披露数字的37%和166%。
经过调查组审定核实,发现黎明股份90%以上的交易或事项的造假都是系列造出假购销合同、假货物入库单、假出库单,假保管账,假成本计算单等原始凭证,然后假账真做地进行账务处理,并编制报表。
其主要手段:1.对开增值税发票,虚增收入和利润。
比如,该公司所属的毛纺织厂通过与11户企业对开增值税发票,虚增主营业务业务收入1.07亿元,虚转成本7812万元,虚增利润2902万元,虚增存货2961万元,巧妙地利用增值税抵扣制度,对开增值税发票,既达到了虚增收入的目的,又不增加税负2.虚开产品销售发票,虚增收入和利润。
该公司所属的营销中心,1999年6月和12月份,虚拟了两个基本点销售对象即沈阳红尊公司、宜昌盛泰服饰公司,虚开不能作进项抵扣的小规模企业增值税发票,虚增主营业务收入2269万元、主营业务成本1124万元以及管理费用105万元,虚增利润1039万元,相应的虚增应收账款1748万元。
3.利用有关出口货物优惠政策,虚增收入。
即利用出口货物企业可以自制销售发票的条件,虚拟外销业务。
例如,该公司所属的进出口公司1999年6月藉此虚拟主营业务收入582万元、主营业务成本519万元、虚增利润63万元,相应虚开应收账款582万元,虚减存货519万元。
4.人为扩大企业销售业务的核算范围,虚增收入。
例如该进出口公司擅自将其本应在“委托发出材料”科目核算的对外委加工服装业务,通过与被委托方对开发票的形式,进行销售核算,虚增销售收入888万元。
[讨论和分析]1.黎明股份一条龙虚构收入手段对审计的挑战?黎明股份一条龙虚构收入特点具有均衡性、完整性、多样性和隐蔽性等,如果注册会计师对黎明股份年度会计报表审计建立在客户诚信、环境合理为前提的基础上,仅仅执行常规的审计程序,是很难发现黎明股份的会计舞弊。
财务审计不正当案例分析及法律对策

财务审计不正当案例分析及法律对策一、案例分析在财务审计领域,不正当行为的案例时有发生。
下面将介绍两个典型案例,深入分析其中的问题和原因。
1. AAA公司财务审计案例AAA公司是一家知名的上市公司,其财务审计涉及到大量的利润和资产。
然而,在审计过程中,发现该公司存在以下问题:首先,AAA公司在财务报表中虚报收入,通过夸大业务额度,使公司在市场上的声誉和价值得以提升。
这种操作让公司的财务状况看起来非常健康,吸引了许多投资者的关注。
其次,AAA公司存在着虚增成本的问题。
为了降低纳税额度,该公司将一些并非真实发生的费用计入成本,从而人为地减少了公司的应交税款。
最后,AAA公司还存在财务数据造假的情况。
公司高层人员通过篡改财务数据,掩盖了实际的财务状况,使公司在审计过程中逃避了一些重要的财务责任。
2. BBB公司财务审计案例BBB公司是一家小型企业,财务审计同样揭示了一些不正当行为:首先,BBB公司的资金流动存在问题。
公司高层人员通过信贷诈骗和违规操作,将大量资金转移到他们个人的银行账户上,从而导致公司经营困难。
其次,BBB公司存在虚构交易的情况。
为了增加公司的收入和市值,该公司人为地与其他公司进行交易,并产生虚拟的销售额。
通过这种方式,他们误导了投资者和第三方机构对公司的评估。
最后,BBB公司还存在着编造账目以掩盖盈亏的问题。
为了在财务报表上展现良好的业绩,该公司会编造一些假账目,以掩盖实际的亏损情况。
二、不正当行为产生的原因财务审计领域的不正当行为有其发生的原因。
主要原因如下:1. 利益驱动:不正当行为往往出于个人或组织的利益追求。
例如,公司为了提高股价、获得更多的投资或减少税负,会进行虚假财务报告。
2. 控制系统薄弱:缺乏完善的财务管理和内控制度也是不正当行为产生的原因。
在控制系统薄弱的情况下,财务审计很容易被操纵和绕过。
3. 缺乏监管: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和法律监督,会给不正当行为提供可乘之机。
监管机构应该对财务审计进行更严格的监管,以遏制不正当行为的发生。
财务报告审计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公司(以下简称“该公司”)成立于2008年,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与销售业务。
近年来,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的蓬勃发展,该公司业务规模不断扩大,市场份额逐年上升。
然而,在2019年,该公司因涉嫌财务造假被监管部门查处,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案例将分析该公司财务报告审计过程中的问题,探讨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应如何提高审计质量。
二、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1. 收入确认存在虚假审计师在审查该公司2019年财务报告时,发现其收入确认存在虚假行为。
具体表现为:(1)虚构销售合同。
该公司在2019年初,虚构了多份销售合同,并在合同中填写了虚假的销售金额和收款日期。
这些合同在财务报表中被确认为收入。
(2)提前确认收入。
该公司在2019年,将部分未实际完成的销售项目提前确认为收入,导致收入虚增。
2. 资产减值存在低估审计师在审查该公司2019年财务报告时,发现其资产减值存在低估现象。
具体表现为:(1)应收账款减值准备计提不足。
该公司在2019年,对部分应收账款的减值准备计提不足,导致资产减值损失低估。
(2)存货跌价准备计提不足。
该公司在2019年,对部分存货的跌价准备计提不足,导致资产减值损失低估。
3. 成本费用存在虚列审计师在审查该公司2019年财务报告时,发现其成本费用存在虚列现象。
具体表现为:(1)虚构成本费用。
该公司在2019年,虚构了多项成本费用,如装修费、广告费等,并在财务报表中予以确认。
(2)过度计提折旧。
该公司在2019年,对部分固定资产过度计提折旧,导致成本费用虚增。
三、审计案例分析1. 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对收入确认的审查不够严谨。
审计师在审查该公司收入确认时,未能发现虚构销售合同和提前确认收入的行为。
(2)对资产减值的审查不够全面。
审计师在审查该公司资产减值时,未能发现应收账款和存货减值准备计提不足的问题。
(3)对成本费用的审查不够细致。
审计师在审查该公司成本费用时,未能发现虚构成本费用和过度计提折旧的问题。
康得新财务审计案例分析

2.虚增营业利润
第一,通过关联方虚构销售业务,虚构大量应收账款, 2012年后不予披露。
(1)海外交易
2008—2011年康得新与 关联企业KangDeXin Europe 交易金额
销售收 年份 入(万
元)
应收账款 (万元)
2008 2060
2009 3150
798
2010 6326 2879
2011 9007 6117
康得新财务审计案例分析
目录
一、公司简介 二、康得新财务造假行为分析 三、审计失败的原因 四、防范审计失败的对策
一.公司简介
康得新复合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8月,材 料高科技企业的龙头企业。
主营业务:公司三大核心主营业务 分别为:新材料( 以预 涂材料和光电材料为核心)、智能显示(以SR、3D、大屏触 控为核心)、碳纤维。
3、实施充分的关联方审计程序
(1)制定完善的关联方交易审计程序。为了识别 与评估控股股东舞弊风险,要提前了解被审计单位 股权结构和往来业务;
(2)注册会计师应保持应有的职业怀疑。审慎地 针对已经识别的风险,判断是否应采取更为细致的 实质性程序。
4、严格控制审计质量
(1)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审计项目组成员的安排 直接影响审计业务的质量,确保参加审计的人员具 备足够的专业胜任能力,可以完成审计工作。
四.防范审计失败的对策
1、进行初步审计风险评估 (1)充分了解客户,综合客观判断; (2)客观审视自身业务能力,避免专业水平能 力不足。
2、实施更加细致的审计程序
(1)充分运用分析程序。检查各项数据之间的勾稽关系, 判断财务数据是否真实;
(2)严格执行细节测试。严格控制函的发出和收取。对 于未回函的款项要及时执行替代测试。
审计企业造假案例分析报告

审计企业造假案例分析报告引言审计作为一种对企业财务和经营状况的独立评估,对于提供对外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企业的动机和目的的不同,有些企业可能会采取不正当手段来操纵和伪造财务报表,以达到欺诈投资者、获得不当利益的目的。
本报告将针对一宗企业造假案例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的应对措施。
案例背景某上市公司A在2018年和2019年连续两年发布的年度财务报表中,披露了与实际经营情况严重不符的虚假数据。
据调查,公司A的管理层与外部审计师共同合谋,采取了一系列手段来夸大公司的收入和利润,伪造资产和负债的金额。
这些造假行为使得投资者的判断失误,可能导致了巨额的投资损失。
造假手段和后果造假手段公司A采取的造假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收入虚增:公司A通过做出虚假销售合同和收入确认,夸大了收入的实际金额。
他们与供应商合谋,通过做出虚假交易来增加销售额。
2. 费用隐瞒:公司A故意隐瞒了一部分费用,例如未计入的税费、员工薪资等,以增加净利润的表现。
3. 资产负债虚构:公司A夸大了公司的资产和负债金额,增加了公司的净资产规模,以提高股东权益,吸引投资者。
后果造假行为给公司A的投资者和整个市场带来了严重后果:1. 投资者损失:投资者根据虚假数据作出的投资决策错误,导致产生巨额的投资损失。
2. 市场信心受损:公司A的造假行为波及整个市场,投资者对其他公司的财务报表也质疑起来,市场信心受到严重打击。
3. 法律风险增加:公司A和相关人员的造假行为涉嫌违法,他们可能面临严重的法律后果,例如监管机构的罚款和企业破产。
应对措施为了避免企业造假行为的发生,需要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1. 加强内部控制: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例如尽可能实施业务分离,确保不同岗位的职责互相制约,避免内部合谋和共谋。
2. 提高审计质量:外部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应加强关键数据的复核和核实,利用数据分析和风险评估工具识别潜在的错误与风险,并提出相应意见或建议。
案例分析欣泰电气IPO造假

案例分析欣泰电气IPO造假(一)案例介绍丹东欣泰电气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欣泰电气”)是辽宁欣泰有限公司旗下的一个子公司,基本业务是制造、加工和销售各类电抗器、电容器等多种变压器设备。
于2011年3月,欣泰电气第一次申请上市,可是并没有受到监管机构允许。
欣泰电气按照审核建议对辽宁省欣泰的部分经营资产进行收购吞并,但于是同时,收购后欣泰电气的经营收入并未上升,反而降低了。
另外,辽宁欣泰控股股东也受到不同程度的亏损,这对欣泰电气的经营业绩产生了十分严重的巨大影响。
所以,欣泰电气最后仍不能上市。
在2011年11月,向证监会欣泰电气再次提出上市申请。
欣泰电气公司于2014年1月27日上市。
欣泰电气的主要产品上市成功后产量大幅增加,但主要原材料消耗量有所下降,与生产经营的总原则完全不符。
除此之外,欣泰电气表现十分普通,主营业务收入呈现下降的趋势,每一年所欠债务也日益上升。
因此,上市后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欣泰电气。
欣泰电气除了采取欺诈手段骗取证监会的同意,还在募集资金上动了手脚,并没有进行如实的汇报,同时对资金募集的进度也并未表明清楚,财务报告中更是有多处造假,针对欣泰电气的一系列违法违规行为,辽宁省相关部门终是于2015年6月11日对其下达管制通知。
有关部门对欣泰电气下达管制通知后不久,证监会也于2015年7月14日再次涉入调查该企业。
随着证监会的调查发现欣泰电气有多种违法犯罪行为,并于2016年8月向公安部门报案审查,在审查结果出来后,欣泰电气的相关股票于2016年9月2日停止上市。
有关欣泰电气股票暂停上市的公告发布后,该公司也正式开始受到行政责任的相关处罚,其违法犯罪行为严重违反了《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规则》,因此于2016年9月6日停止上市,一年的审查过后,深圳证券交易所决定彻底停止欣泰电气的股票交易。
(二)涉案注册会计师事务所违法事实及行政责任1.涉案注册会计师事务所违法事实分析针对欣泰电气涉嫌欺诈的审计案件,需要对该企业签约注册会计师事务所进行调查,通过下表欣泰电气各年审计师名单我们可以得知,自2013年到2015年欣泰电气任用了两个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它们分别是北京兴华和华普天健会计师事务所(以下简称“华普天健”),对于2013年和2014年的审计一直是交由北京天华处理,审计事务所的更换是2015年完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审计报告造假典型案例
分析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案例一—从虚假的企业所得税入手
某会计师事务所[2010]第*号审计报告:被审计单位A公司,成立于1999年,系民营企业,主营从事锯条、钢砂钢丸及其他钢制品生产。
审计会计年度:2009年。
审计报告类型:标准无保留意见。
(一)检查思路
经审阅审计报告及工作底稿,发现以下疑点:
1.审计收费异常。
2009年底A公司资产总额5.07亿元,审计收费3.5万元,但同等规模的审计项目收费1万元左右。
A公司2009年底短期银行贷款
2.29亿元,该审计报告主要用于银行贷款需要。
2.审计底稿异常。
一是审计底稿有修改痕迹。
底稿记录银行保证金账户存款余额240万元,但该数字有明显修改痕迹,审计人员未取得银行对账单,也未对银行保证金账户发函询证。
二是经审计的财务报表数与审计底稿数不符。
财务报表显示主营业务成本
3.18亿元,但审计底稿中审定数3.72亿元,底稿中除罗列成本发生总额外,未执行任何审计程序;财务报表显示固定资产8186.19万元,与审计底稿所附固定资产明细表原值7238.27万元不符,存在明显差别。
3.企业所得税异常。
经审计的财务报表显示企业所得税915.25万元,但审计底稿中A公司四个季度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显示所得税合计数仅为63.94万元,在主营业务收入不便的情况下,经审计的利润总额和所得税分别增加了5675.42万元和851.31万元,增幅达1331.42%不符合企业实际核算方法:
4.重要会计科目审计程序简单甚至未审计。
经审计的财务报表显示存货期末余额1.21亿元,占资产总额23.86%,审计底稿中仅取得了企业期末存货盘点表和几张记账凭证,未履行存货监盘审计程序,抽盘了两个品种存货,也只有数量,没有金额。
此外,经审计的财务报表显示期末资本公积4749.93万元、盈余公积2371.16万元、未分配利润1.75亿元,审计底稿中仅有未分配利润审定表,没有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审计底稿。
(二)违规事实
通过努力,检查组取得A公司会计资料。
据财务人员介绍,为了获取银行贷款需要,A公司编制虚假财务报表并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审计报告,允以较高的审计费用,花钱购买审计报告。
经检查,经审计的财务报表数与企业实际账面数存在重大差异,虚减业务成本5462.72万元,虚增利润5463.17万元,虚增所得税851.31万元,虚增资产1.75亿元,虚减负债6291.50万元。
检查人员从A公司获取同一会计年度的另一份审计报告,该审计报告是工商年检用的,审计收费仅0.6万元。
启示
(一)构建企业财务报表单一来源制度迫在眉睫,从源头上杜绝编制多套财务报表的问题。
(二)完善审计业务报备制度
(三)会计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选取样本是关键
面对众多的审计报告,行政监督检查不能仅仅停留在“审计程序是否到位、审计证据是否充分”上,更要注重检查样本时,可重点关注:收费异常的审计报告、隐瞒收入的审计报告、特定用途的审计报告、半年度或跨年度的审计报告、被投诉的审计报告。
(四)建立有偿举报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