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血平对多巴胺所致 PC12 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影响
利血平片说明书

利血平片说明书高血压患者也许听说过利血平片,但不一定知道利血平片说明书是什么。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利血平片说明书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用!利血平片说明书【药品名称】通用名称:利血平片商品名称:利血平片英文名称:Reserpine Tablets【主要成份】本品主要成份为:利血平。
【性状】本品为加有着色剂的淡黄色片或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白色或淡黄褐色。
【适应症/功能主治】高血压(不推荐为一线用药)。
【规格型号】0.25mg*100s【用法用量】口服,初始剂量0.1-0.25mg/次,每日1次,经过7-14天的剂量调整期,以最小有效剂量确定维持量;极量不超过一次0.5mg/次。
利血平常与噻嗪类利尿药合用以降低剂量,减少不良反应。
儿童每日按体重0.005-0.02mg/kg或体表面积0.15-0.6mg/m2给药,分1-2次口服。
【不良反应】1.大量口服容易出现的不良反应有不良反应有过度镇静、注意力不集中、抑郁可致自杀,且可出现于停药之后数月反应迟钝;嗜睡、晕厥、偏执性焦虑、失眠、多梦、梦呓、头痛、神经紧张、帕金森氏症(停药后可逆转)、倦怠、乏力、阳痿、性欲减退、排尿困难、乳房充血、非产褥期泌乳。
2.较少见的有柏油样黑色大便、呕血、腹部痉挛;心绞痛、心律失常、室性期前收缩、心动过缓、支气管痉挛、手指强硬颤动。
3.偶见体液潴留、水肿和充血性心力衰竭;血栓性血细胞减少型紫癜、前列腺术后出血过多;鼻衄、鼻充血、对寒冷敏感;骚痒、皮疹、皮肤潮红;体重增加、肌肉疼痛;瞳孔缩小、视神经萎缩、色素层炎、耳聋、青光眼、视物模糊,肌肉疼痛,鼻衄、对寒冷敏感。
4.不良反应持久出现时需加注意,以腹泻、眩晕(体位性低血压)、口干、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唾液分泌增加,高剂量时胃酸分泌增加,鼻塞较多见;下肢水肿较少见。
5.停药后仍可以出现的中枢或心血管反应有眩晕、倦怠、晕倒、阳痿、性欲减退、心动过缓、乏力、精神抑郁、注意力不集中、神经紧张、焦虑、多梦、梦呓或清晨失眠。
利血平的副作用

利血平的副作用引言利血平是一种常用的药物,主要用于降低高血压和心绞痛发作的风险。
虽然利血平在治疗高血压方面非常有效,但它也具有一系列的副作用。
本文将探讨利血平的副作用,并提供一些关于如何减轻这些副作用的建议。
1. 副作用1.1. 神经系统副作用利血平可能会引起一些神经系统方面的副作用,包括:•头晕和眩晕•头痛•震颤或颤抖•神经衰弱•失眠这些副作用可能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影响行走和集中注意力。
1.2. 消化系统副作用利血平还可能导致一些消化系统方面的副作用,如:•恶心和呕吐•腹部不适或疼痛•胃灼热感•胃酸过多这些副作用可能会使患者食欲不振,导致营养不良或体重下降。
1.3. 血液系统副作用在少数情况下,利血平可能会引发一些血液系统方面的副作用,包括:•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贫血这些副作用可能会导致免疫力下降,增加感染的风险。
1.4. 其他副作用除了上述副作用外,利血平还可能引发其他一些不常见的副作用,例如:•乏力和疲劳•肌肉和关节疼痛•性功能障碍这些副作用可能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情绪。
2. 减轻利血平的副作用尽管利血平可能导致副作用,但患者可以采取一些预防措施或采取措施减轻这些副作用。
2.1. 慢慢调整剂量为了减轻利血平引起的副作用,患者应该按照医生的指导逐渐增加或减少药物的剂量。
突然停止使用或突然加大剂量可能会加剧副作用。
2.2. 饮食调整有些患者可能会发现某些食物会加重利血平的副作用。
因此,患者可以尝试避免或减少摄入这些食物,以减轻副作用的发生。
2.3. 注意休息和运动利血平可能会导致乏力和疲劳,因此患者需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此外,适量的运动有助于维持身体健康,增强免疫力。
2.4. 食用健康饮食一个健康的饮食对于减轻利血平副作用非常重要。
患者应该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水果、蔬菜和全谷物,同时要限制盐和脂肪的摄入。
2.5. 定期监测副作用利血平使用过程中,患者应该定期进行血压监测,以及其他相关检查,以确保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的控制。
aβ致pc12细胞的损伤效应与多奈哌齐的神经保护作用

缩略语ADABPCI2CNSSPNFTLDHNMDAAPPsAPPBACEPSAITUNELPS02‘’OHPBSPCDBSAFCM缩略语表英文全称Alzheimer’sDiseaseAmyloid13proteinRatPheochromocytomaCentralNerveSystemSenilePlaqueneurofibritarytangleLactatedehydrogenaseN-·methyl·-D-·aspartate0amyloidprecursorproteinSolubleNH2一terminalectodomainofAPPD—siteAPP-cleavingenzymepresenilinApoptoticindexterminal-deoxynucleotidyltransferasemediatednickendlabelingPhosphatidylserinephosphatebuffersalineprogrammedcelldeathbovineserumalbuminflowcytometry中文全称阿尔茨海默病B淀粉样蛋白大鼠嗜铬神经瘤细胞中枢神经系统老年斑神经纤维缠结乳酸脱氢酶N.甲基.D.天冬氨酸淀粉样前体蛋白可溶性多肽B位点剪切酶早老素凋亡指数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磷脂酰丝氨酸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磷酸盐缓冲液程序性细胞死亡牛血清白蛋白流式细胞仪PKCAKPI3·-(4,5--DimethylRhiazol·.2-·yI)-25-diphenyltetrasoliumBromideproteinkinaseCabsorio,}enceKanitzproteaseinhibitorAIApopototicindex2噻唑蓝蛋白激酶C吸光度Kanitz蛋白酶抑制物凋亡指数第四军医大学硕士学位论文AB致PCI2细胞的损伤效应与多奈哌齐的神经保护作用硕士研究生:李珂导师:万琪教授(主任医师)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内科,西安710032中文摘要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是发生于老年人群的一种原发性退行性脑病,大于65岁人群的发病率为5%一10%,其确切病因迄今不明。
尼莫地平对H2O2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尼莫地平对H2O2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李辉然【期刊名称】《中国比较医学杂志》【年(卷),期】2017(027)004【摘要】目的探讨尼莫地平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 PC12细胞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200 μmol/L H2O2),尼莫地平低、中、高浓度组(1、10、100 μmol/L尼莫地平+200 μmol/L H2O2).MTT法检测各组细胞活力,Hoechst染色各组细胞凋亡情况,比色法检测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caspase 3),caspase 9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与丙二醛(MDA)含量,western blot分析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及p53蛋白.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中细胞活力下降,细胞凋亡率提高,caspase 3及caspase 9提高,SOD活性降低,MDA含量降低,Bcl-2表达量下降,Bax及p53表达量上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尼莫地平低、中、高浓度组细胞活力提高,细胞凋亡率降低,caspase 3及caspase 9活性降低,SOD活性提高,MDA含量提高,Bcl-2蛋白表达量提高,Bax及p53表达量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尼莫地平可通过调控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从而抑制H2O2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Obejective To explore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nimodipine on PC12 cell apoptosis induced by hydrogen peroxide (H2O2).Methods The cells were randomiz ed into five groups: normal group,model group (200 μmol/LH2O2),nimodipine low-,medium-and high-dose groups (1,10,100 μmol/L nimodipne+200 μmol/L H2O2).Cell viability was measured by MTT assay.Cell apoptosis was assessed by Hoechst staining.The activity of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 3 (caspase 3),caspase 9 and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the level of malonic aldehyde (MDA) were measured by colorimetry.The expression of B-cell lymphoma-2 (Bcl-2),Bcl-2 associated X protein (Bax) and p53 were detected by western blot.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normal group,the cell apoptosis rate,the activity of caspase 3 and caspase 9,the MDA level,and the expression of Bax and p53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the cell viability,SOD activity,and expression of Bcl-2 were decreased in the model group (P<0.01).Compared with the model group,the cell apoptosis rate,the activity of caspase 3 and caspase 9,the level of MDA,and the expression of Bax were decreased;and the cell viability,SOD activity,and the expression of Bcl-2 were increased in the nimodipine low-,medium-and high-dose groups (P<0.01).Conclusions Nimodipine suppresses cell apoptosis induced by H2O2 in PC12cells,which may be related to regulation of expression of cell apoptosis-related proteins.【总页数】6页(P14-19)【作者】李辉然【作者单位】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山东临沂 27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3【相关文献】1.生地黄水煎剂对H2O2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研究 [J], 陆韵薇;于顾然;符布清2.川芎嗪对H2O2诱导PC12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研究 [J], 温旭敏;魏涛;白利萍;贾瑞亚3.蒺藜总皂苷对H2O2诱导PC12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J], 姜恩平;李红;纪影实;杨世杰4.酰化4-羟基查耳酮对H2O2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的抗氧化保护作用及初步机制 [J], 王亚男;梁广;沈莱莱;王占坤;周嘉蓓;程婵婵;胡琼琼;方鹏程;仇佩虹;吴建章5.银杏叶标准提取物对H2O2诱导PC12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J], 宋勇;周生奎;崔桂云;沈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五味子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五味子药理作用研究进展郭冷秋,张鹏,许光辉(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哈尔滨150040)Guolengqiu@摘要:通过查阅近年来有关资料,对五味子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五味子;药理作用;综述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Turcz.)Baill或华中五味子S.Sphenanchera Rehd.etWils.的干燥成熟果实。
前者习称“北五味子”,主产于东北,后者习称“南五味子”,主产于西南及长江流域以南各省。
五味子味酸、甘,性温,归肺、心、肾经。
具有敛肺滋肾、生津敛汗、涩精止泻、宁心安神的功效。
用于久嗽虚喘、梦遗滑精、遗尿尿频、久泻不止、自汗、盗汗、津伤口渴、短气脉虚、内热消渴、心悸失眠等症,临床应用广泛。
我国七十年代临床用五味子治疗慢性肝炎,取得较好疗效。
目前对五味子药理作用研究较多,为五味子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现将五味子药理作用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1.1镇静五味子乙醇提取液、北五味子水提取物均可使小鼠自主活动明显减少[1],并可增强中枢安定药氯丙嗪及利血平对自主活动的抑制作用,对抗中枢兴奋药苯丙胺对自主活动的兴奋作用。
五味子醇甲为五味子仁乙醇提取物中主要有效成分之一。
五味子醇甲抑制小鼠由电刺激或长期单居引起的激怒行为,对大鼠回避性条件反射及二级条件反射有选择性抑制作用,大剂量使大鼠产生木僵,该木僵可被脑室注射DA所对抗[2]。
五味子醇甲可使大鼠纹状体及下丘脑多巴胺含量明显增加,提示五味子醇甲的中枢抑制作用可能与多巴胺系统有一定联系。
1.2催眠五味子超微粉水煎液、五味子水煎液、北五味子水提取物及其有效成分五味子甲素、丙素、醇乙等均可增加阈下睡眠剂量戊巴比妥钠致小鼠睡眠只数,延长阈上睡眠剂量戊巴比妥钠致小鼠睡眠时间[1]。
其中乙素及酯乙对小鼠的睡眠时间有先延长后缩短的双相性影响。
五味子挥发油能明显缩短戊巴比妥钠引起的小鼠睡眠时间,但与中枢兴奋药戊四唑及士的宁无协同作用。
利血平的副作用

利血平的副作用利血平是一种降压药物,主要用于治疗高血压,能够通过扩张血管和减少心脏负荷来降低血压。
利血平作为一种处方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可以发挥最佳的治疗效果。
然而,利血平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些副作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1.低血压:利血平通过扩张血管来降低血压,但有时会引起血压降得过低,导致头晕、乏力、虚弱等症状。
在开始使用利血平时,患者可能会感到头晕或晕厥,这通常是因为药物使血压过低而导致的。
如果出现严重的低血压症状,例如昏厥或胸闷,应立即停止使用药物并就医。
2.水肿:利血平可以减少血管的收缩,但有时会导致水分在身体中潴留,引起水肿。
尤其是在初次使用药物时,患者可能会发现手部、脚部或脸部出现明显的水肿症状。
如果水肿症状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应及时向医生报告并寻求进一步的治疗建议。
3.心律失常:利血平有时会引发心律失常,例如心悸、心动过速或心跳不规律等。
一般情况下,这些心律失常不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但如果症状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需要立即就医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和治疗。
4.消化不良:部分患者在使用利血平时可能会出现消化不良症状,如恶心、呕吐、腹胀或腹泻。
这些消化不良症状通常是暂时性的,会在药物开始起效后逐渐减轻或消失。
但如果消化不良症状持续时间长且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应向医生咨询并寻求相应的处理方法。
5.其他:其他可能的副作用还包括头痛、疲劳、失眠、情绪低落等。
这些副作用在使用利血平期间可能会出现,但大多数患者能够逐渐适应药物并减轻症状的程度。
如果副作用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应及时向医生报告,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调整或更换药物。
总之,利血平是一种有效的降压药物,能够对高血压进行有效的调节和治疗。
然而,在使用利血平期间也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和副作用。
因此,在使用利血平之前,应咨询医生了解药物的适应症、剂量和可能的副作用,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的用药。
L-dopa诱导PC12细胞凋亡及Ca2+浓度、pH值变化的实验研究

L-dopa诱导PC12细胞凋亡及Ca2+浓度、pH值变化的实验研究丁素菊;郑惠民;韩燕【期刊名称】《中国老年学杂志》【年(卷),期】2001(021)003【摘要】目的研究L-dopa对PC12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及诱导机制,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以PC12细胞为多巴胺神经元的细胞模型,利用DNA凝胶电泳结合图像分析仪、流式细胞术及共焦镜等技术检测不同浓度L-dopa所致的凋亡率以及Ca2+浓度、pH值的改变。
结果 50、100、150 μmol/L处理组凋亡率分别为12.4%、24.4%、37.2%,与片断化DNA比例基本一致;150μM L-dopa处理后,细胞内Ca2+浓度升高,pH值下降。
结论L-dopa可以诱导PC12细胞凋亡,呈明显量效关系,提示L-dopa可能会通过这条途径损害DA神经元,导致疗效减退,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胞浆Ca2+浓度升高或胞浆酸化介导细胞凋亡。
【总页数】3页(P219-221)【作者】丁素菊;郑惠民;韩燕【作者单位】第一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神经内科,;第一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神经内科,;第一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神经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相关文献】1.L-dopa诱导PC12细胞凋亡及Ca2+浓度、pH值变化的实验研究 [J], 韩燕;王洛伟;杨玉庆;陈沛源;金可国;宫业友;孙明云2.氯胺酮对荷包牡丹碱诱导PC12细胞内Ca2+浓度波动方式的影响 [J], 金小高;罗爱林;张广雄;王金韬;李亚文3.应用Ca2+荧光探针fluo-3和fluo-4测定H2O2诱导的A549细胞凋亡过程中的[Ca2+]i变化 [J], 张四洋;李春艳;高建;邱雪杉;崔泽实4.L-dopa诱导PC12细胞凋亡及Bcl-2、Bax表达的改变 [J], 韩燕;陈俊抛;田时雨;王洛伟;刘辉;高曲文;江毓钊5.L-dopa诱导PC12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实验研究 [J], 韩燕;陈俊抛;田时雨;王洛伟;陆小红;陈继术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氯胺酮对谷氨酸损伤PC12细胞株多巴胺释放的影响

氯胺酮对谷氨酸损伤PC12细胞株多巴胺释放的影响
江伟;王莉;金正均;杭燕南
【期刊名称】《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年(卷),期】2005(025)010
【摘要】目的观察氯胺酮持续存在对谷氨酸损伤前、后的神经元样PC12细胞株释放多巴胺的影响.方法制备谷氨酸损伤前、后的神经元样PC12细胞株模型,采用HPLC技术检测加氯胺酮前、后细胞释放的多巴胺的变化.结果氯胺酮无论是单独与细胞孵育,或者与谷氨酸共同处理,均能够抑制细胞释放多巴胺,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氯胺酮持续存在对PC12细胞多巴胺的释放产生抑制作用.
【总页数】3页(P1034-1036)
【作者】江伟;王莉;金正均;杭燕南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第六人民医院麻醉科,上海,200233;上海交通大学第六人民医院麻醉科,上海,200233;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仁济医院麻醉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14.24
【相关文献】
1.氯胺酮、咪达唑仑对谷氨酸致神经元样PC12细胞损伤的影响 [J], 胡倩;王莉;江伟
2.6-羟基多巴胺诱导的PC12细胞的凋亡和谷氨酸的释放不依赖蛋白激酶C [J],
李皓;丁建花;胡刚
3.Ⅰ组亲代谢型谷氨酸受体配基不影响6-羟基多巴胺诱导的PC12细胞死亡及谷氨酸的释放 [J], 李皓;丁建花;胡刚
4.氯胺酮对谷氨酸诱导的神经元样PC12细胞c-fos mRNA 表达的影响 [J], 胡倩;王莉;江伟
5.氯胺酮对谷氨酸所致神经性PC12细胞株损伤的保护作用 [J], 王莉;江伟;杭燕南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卷 第2期医学研究生学报Vol.15 No.2 2002年4月Journal of Medical Postgraduates Apr.2002・论 著・利血平对多巴胺所致PC12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影响方 刚, 凌立君, 侯亚义, 韩晓冬(南京大学医学院免疫微生物学教研室,江苏南京210093)摘要: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黑质多巴胺神经元的死亡机制。
方法:用M TT法及流式细胞仪检测和观察囊泡单胺类转运体(VMA T)抑制剂利血平对多巴胺所致的毒性作用和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影响。
结果:利血平(1000 nmol/L)作用于大鼠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96h,对细胞无毒性效应;多巴胺(0.4mmol/L)作用于PC12细胞48h 即出现毒性效应;利血平(1000nmol/L)与多巴胺能够明显增强多巴胺(0.4mmol/L)的毒性效应(P<0.01),二者的协同毒性效应还具有时间依赖性。
当多巴胺浓度(0.2mmol/L)较低时,协同毒性效应在药物作用96h才显现出来。
同时毒性效应主要是通过诱导细胞程序性死亡来实现的。
结论:VMA T功能下降加重或触发多巴胺的内源性毒性,诱导多巴胺神经元的程序性死亡,可能参与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利血平; 多巴胺; PC12细胞中图分类号: R742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28199(2002)022*******ΞThe effect of reserpine on dopamine2induced apoptosis in PC12cellsFAN G G ang,L IN G Li2jun,HOU Ya2yi,HAN Xiao2dong(Department of Immunomicrobiology,Medical School of Nanjing University,Nanjing210093,Jiangsu,China)Abstract: Objectives:To study the mechanism of dopaminergic neuronal death in substantia nigra of Parkinson disease. Met hods:The effects of reserpine on dopamine2induced cytotoxicity and apoptosis in PC12cells were detected by M TT assay and flow cytometry. Results:Reserpine(1000nmol/ L)itself had no direct poisonous effect on PC12cells,but it increased dopamine2induced cytotoxicity and apoptosis in PC12cells.These effects were dopamine concentration2related,and were also depen2 dent on the drug exposure time. Conclusions:Inhibition of VMA T induced apoptosis in PC12 cells,which may involved in the dopaminergic neuronal death of Parkinson disease.K ey w ords: Parkinson disease; Reserpine; Dopamine; PC12cells0 引 言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是常见的锥体外系进行性变性疾病,其发病原因和机制尚未明了。
近年来,作为脑内神经递质多巴胺的“自动氧化”对多巴胺神经元的内源性毒性作用日益受到重视1。
神经元内的囊泡单胺类转运体(VMA T)能把胞质中多余的多巴胺转运至囊泡内,实现“隔室效应”,以保护神经细胞。
VMA T功能下降是否会加重或触发多巴胺的细胞毒性?PC12细胞为大鼠嗜铬细胞瘤细胞,内含保护性囊泡,广泛应用于神经递质的药理研究2。
本研究采用VMA T抑制剂利血平3,观察其对多巴胺细胞毒性作用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PC12细胞购自中科院上海细胞所。
细胞培养于DM EM(美国Sigma)培养液中,内含10%新生小牛血清。
多巴胺和利血平为国产注射液,用全DM EM培养液稀释至一定浓度后使用。
程序性死亡检测试剂盒为深圳晶美公司产品。
・91・Ξ收稿日期: 2001209226作者简介: 方 刚(19602),男,江苏南通人,副教授,医学硕士,从事肿瘤免疫生物学专业。
112 方法1.211 M TT法检测药物对PC12细胞的毒性作用 接种PC12细胞于96孔培养板中培养,细胞接种浓度为3×103个/孔。
当细胞进入对数生长期时,换成含不同浓度多巴胺和利血平的培养液,每个浓度及对照孔设3个复孔。
在37℃、5%CO2孵箱中培养48或96h。
每孔加5mg/ml的M TT液50μl, 37℃避光作用4h,弃去孔内液,每孔加DMSO液150μl,充分溶解后于D G3022A型酶联免疫检测仪570nm处测吸收值。
实验对照为不含药物的全DM EM液培养的相应细胞。
实验孔细胞生存率按公式:(实验孔的吸收值/对照孔的吸收值)×100%计算。
对照孔细胞生存率为100%。
1.2.2 Annexin2FITC双染法检测药物诱发PC12细胞程序性死亡的作用 接种PC12细胞于24孔培养板中培养,细胞接种浓度为1.5×104个/孔。
当细胞进入对数生长期时,换成含不同浓度多巴胺和利血平的培养液,每个浓度及对照孔设3个复孔。
在37℃,5%CO2孵箱中培养48或96h。
胰酶消化收集细胞,细胞经染色后,用流式细胞仪(美国Bec2 ton Dick公司)检测每孔的细胞程序性死亡率。
每孔检测10000个细胞。
1.2.3 统计分析 每组实验重复3次,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用t检验处理。
2 结 果2.1 利血平处理对PC12细胞生存率的影响 利血平为1000nmol/L、500nmol/L、250nmol/L、125 nmol/L四个浓度组作用于PC12细胞,96h后细胞生存率分别为(96.2±9.3)%、(95.8±8.5)%、(98. 1±10.3)%、(95.1±10.1)%,与对照组100%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
2.2 多巴胺处理对PC12细胞生存率的影响 不同浓度的多巴胺作用于PC12细胞48h,多巴胺浓度越大,毒性作用越强(表1)。
表1 多巴胺对PC12细胞生存率的影响Talbe1 E ffects of dopamine on growth rate of PC12cells多巴胺浓度(mmol/L)细胞生存率(%)0.293.4±11.330.443.1±5.8330.631.8±4.7330.89.7±1.933 与对照组100%相比,3P>0.05,33P<0.012.3 多巴胺和利血平联合处理对PC12细胞生存率的影响 利血平(1000nmol/L)和多巴胺(0.2 mmol/L)作用于PC12细胞48h,细胞生存率为(91.8±10.7)%,与多巴胺(0.2mmol/L)单独作用48h后的生存率93.4%比较,差异不显著(P> 0.05);当两组药物作用时间延长至96h,多巴胺和利血平协同作用(两药物浓度同上)所导致的细胞生存率为(65.3±7.0)%,与多巴胺(0.2mmol/L)单独作用96h后的生存率(91.8±9.7)%比较,差异显著(P<0.05)。
利血平(1000nmol/L)和多巴胺(0.4mmol/L)作用于PC12细胞48h,细胞生存率为(18.6±2.1)%,与多巴胺(0.4mmol/L)单独作用48h后的生存率43.1%比较,差异显著(P<0.01)。
多巴胺和利血平对PC12细胞协同毒性作用具有时间和药物浓度依赖性。
2.4 多巴胺或(和)利血平处理物对PC12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影响 药物作用48h诱发PC12细胞程序性死亡的结果见表2。
利血平增强了0.4mmol/L 多巴胺诱发PC12细胞程序性死亡的作用(P< 0.05)。
对0.2mmol/L多巴胺无增强作用。
多巴胺(0.2mmol/L)与利血平(1000nmol/L)共同作用96 h,诱发PC12细胞程序性死亡率为(18.8±2.5)%,与单独多巴胺(0.2mmol/L)作用96h所致的程序性死亡率(4.1±0.6)%比较,差异显著(P<0.01)。
表2 药物作用48h诱发PC12细胞程序性死亡的结果Table2 Results of PC12cells apoptosis induced by drug expo2 sure for48h药物(浓度)程序性死亡(%)对照(0) 2.5±0.4利血平(1000nm ol/L) 2.8±0.53多巴胺(0.2mm ol/L) 3.0±0.53利血平+多巴胺(1000nm ol/L+0.2mm ol/L) 3.1±0.53多巴胺(0.4mm ol/L)51.2±7.833利血平+多巴胺(1000nm ol/L+0.4mm ol/L)76.5±9.733 与对照组比较,3P>0.05; 33P<0.013 讨 论导致帕金森病的原因是多重的,既有遗传因素,又有环境因素4,但帕金森病基本的病理改变是黑质多巴胺神经元的减少。
多巴胺神经元具有合成、分泌多巴胺的功能。
新近的实验证实,多巴胺代谢毒性可使p53高表达,并损伤细胞大分子进而诱发细胞程序性死亡5。
因此,多巴胺神经元倘若在调节多巴胺的合成、贮存、分泌等方面出现功能障碍,其代谢毒性会损伤神经元本身。
单胺类神经元内的分泌囊泡具有贮存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功能。
囊泡膜上的VMA T能将胞质中多余的多巴胺转运至囊泡内6。
先进的成像技术已发现帕金森病患者黑质纹状体的VMA T数量减・11・医学研究生学报 2002年4月 第15卷 少7,8。
VMA T 功能下降,很可能触发或加重多巴胺的内源性毒性作用。
本实验结果表明,利血平(1000nmol/L )单独作用96h 对PC12细胞无毒性作用,多巴胺(0.4mmol/L )单独作用48h 对PC12细胞有毒性作用,这两个浓度的利血平和多巴胺共同作用48h ,则明显地加重了多巴胺的细胞毒性作用(P <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