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拉特旗基本情况
达拉特旗盐碱地改良调查报告

达拉特旗盐碱地改良调查报告作者:李平牛燕冰杜占春李文连任艳张俊梅白志刚来源:《现代农业·汉文版》 2019年第4期李平牛燕冰杜占春李文连任艳张俊梅白志刚(达拉特旗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内蒙古树林召 014300)1 基本情况1.1 盐碱地总体概况达拉特旗总土地面积约为8241.07 km2,全旗现有耕地面积225.3万亩,其中盐碱化耕地面积约56.7万亩,占全旗耕地总面积的25.2%,盐碱化耕地中,轻度盐碱化的耕地33.47万亩,主要种植玉米、向日葵、水稻、糜子、马铃薯等农作物;中度盐碱化的耕地12.39万亩,主要种植玉米、向日葵、水稻;重度盐碱化的耕地10.84万亩,少量种植向日葵。
未利用盐碱地4.8万亩。
全旗管辖9个苏木、镇,盐碱地主要分布在沿河8个苏木镇沿黄河一带的耕地,其中吉格斯太镇6.1万亩,王爱召镇18.2万亩,树林召镇9.6万亩,昭君镇11.8万亩,恩格贝镇1.35万亩,中和西镇1.51万亩,展旦召苏木6.51万亩,白泥井镇1.63万亩。
目前,轻度和中度盐碱化耕地在耕作利用,重度盐碱化耕地阶段性撂荒,形成不稳定耕地。
据调查,轻度和中度盐碱化耕地产量低于非盐碱化耕地10%~30%。
根据第二次土壤普查分类系统,经规范合并后,达拉特旗耕地土壤分5个土类、13个亚类、29个土属、86个土种。
耕地主要土壤类型是栗钙土、风沙土、潮土、盐土、沼泽土。
盐土是可溶性盐积累到各种作物都不能生长的土壤,这种土壤不经过改造是不能作为农业利用的。
盐土的形成是受自然和人为因素所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干旱的气候和不良的水文地质条件。
盐土在达拉特旗主要分布于黄河冲积平原地带,与盐化潮土插花分布于中和西镇、展旦召苏木、树林召镇、王爱召镇和吉格斯太镇,面积为46.2万亩,占全旗总面积的3.74%;其中耕地20.4万亩,占全旗耕地面积的9.07%。
盐土所处的地形部位多为排水不良的洼地,地下水位较高,水矿化度也较高,一般为2~10g/L,化学类型多为镁钠质的氯化物水、钠质硫酸盐、重碳酸盐型水,多数情况下都含有一定数量的苏打,在干旱季节,地表经常潮湿或具有明显的盐霜、盐积皮、盐积及蓬松层。
达拉特旗概况

【地形地貌】达拉特旗地处黄河冲积平原南部,鄂尔多斯高原北部,地势南高北低,呈阶梯状,南部为低山丘陵沟壑区,海拔在1 300~1 500米之间,约占总面积的28%;中部为库布其沙漠区,海拔在1 100~l 300米之间,约占总面积的48%,北部为黄河南岸冲积平原区,海拔在l 000~1 100米之间,约占总面积的23%。
【气候】达拉特旗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区,总的气候特征为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温和短促,春季干旱少雨多风,秋季凉爽,四季温差大,日照充足,无霜期较短。
气温:年平均气温平原区低于丘陵区,东北区低于西部区,一般为6℃。
1月平均气温为-13.4℃。
极端最低气温-34.5℃(1971年1月22日),7月气温最高,平均为22.8℃。
极端最高气温40.2℃(1975年7月16 日)。
生长期:年平均气温0℃以上持续时期为239.2天,5℃以上的持续时期为205.5天,年日照时平均3 138.7小时。
全年太阳总幅射量为142.8千卡/平方厘米,无霜期年平均159.8天。
降水量:年平均降水311.75毫米,年极端最低降水量141.9毫米(1980),年极端最高降水量为526毫米(1964年)。
【水文】达拉特旗北靠黄河,主要水系由黄河和10条季节性河川构成。
黄河过境全长178.5公里,年平均径流量为247亿立方米。
季节性河川由西向东依次为毛布拉格孔兑、布日嘎斯太沟、黑赖沟、西柳沟、罕台川、壕庆河、哈什拉川、母花沟、东柳沟、呼斯太河。
这些河流均为黄河一级支流,发源地均在鄂尔多斯台地北麓,总流域面积为5 663万平方公里。
内流河共有12条,全部集中于蓿亥图乡,均为时令河流,发源于丘陵区,终点为库布其沙漠,大部分为干沟。
10条季节性河川年平均总径流量15 686.1万立方米,河网密度为0.0089公里/平方公里。
【自然资源】达拉特旗已探明的燃料矿有褐煤、泥炭、油汽苗(油气岩),非金属有石英砂、大理石、石灰石,化工原料芒硝,冶金辅助材料有白粉球、耐火土、瓷土等十多种矿产。
鄂尔多斯各区县基本情况介绍

鄂尔多斯各区县基本情况介绍:一、东胜区:位于鄂尔多斯市中东部,总面积2 200平方公里,辖6个镇、6个街道办事处。
2009年,常住人口达到44.4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1.29万人,城镇化率93.0%。
年末全区户籍人口25.31万人,增长1.9%。
其中,男性人口12.71万人,女性人口12.60万人;非农业人口17.41万人,农业人口7.9万人。
东胜区经济发展水平位居自治区前列,实力雄厚,势头强劲,与首府呼和浩特、钢城包头构成内蒙古经济发展的“金三角”,经济实力始终保持在自治区101个旗县(区)前列。
近年来,东胜区经济总量实现了较快增长。
据初步核算,2009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亿元大关,达到507.4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0.5%。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 达到117454元,比上年增加了22097元。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10亿元,增长0.1% ;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00.47亿元,增长14.5% ;第三产业增加值304.83亿元,增长24.7%。
一、二、三产业比为0.4:39.5:60.1,产业结构比例更加合理。
财政收入突破百亿大关。
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103.74亿元,同比增长39.2%。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长。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426元,增长12.4%。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7943元,增长9.7%。
城乡居民消费水平进一步提高。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达到21014元,同比增长10.2%。
固定资产投资增势迅猛。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00.53亿元,比上年增长75.1%。
二、达拉特旗达拉特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黄河南岸,北与包头市隔河相望,是鄂尔多斯市的北大门。
全旗总面积8200平方公里,辖8个苏木镇,总人口34万。
男性184121人,女性160014人,人口密度40.7人/平方公里。
有蒙、藏、满、回、壮、达斡尔等14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2872人,占全旗总人口的3.86%。
达拉特旗-历史版本 -互动百科

杨家圪堵、二柜子、四柜子、黑土崖、南红桥、新民堡、石拉塔、新建、新和、西社、郭留营子、小淖、大淖、王爱召、东坝、渠口、东山、张连营子、兴丰、庆义合、西山、生成永、园子圪卜23个村委会。
乌兰乡:辖 新圪旦、新华、新胜、乌兰、蒲圪卜、北海、柳子圪旦7个村委会。
昭君坟乡:辖
四村、白泥窑子、候家圪堵、谭盖木都、斯尔凯湾、沙壕、沙圪堵、南葫芦头、五龙常、色气、羊场、刘大圪堵、二罗圪堵、大阔帘、城拐、和胜、二沟湾、河畔18个村委会。
简介
美丽富饶的达拉特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黄河南岸,鄂尔多斯高原
达拉特旗
北端。地处“呼--包--鄂”“金三角”腹地。南临东胜煤田和准格尔煤田,北与世界稀土之都包头隔河相望。全旗总面积8200平方公里,辖8个苏木镇,总
人口34万,人口密度40.7人/平方千米。有蒙
部牧地。达延汗统一蒙古后,为鄂尔多斯万户之一鄂托克地,后由卫达尔玛统辖。清顺治六年为鄂尔多斯左翼后旗,清末设达拉特旗。
1950年5月1日, 旗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达拉特旗辖4个镇、18个乡、1个苏木:
树林召镇、白泥井镇、大树湾镇、解放滩镇、展旦召苏木、吉格斯太乡、德胜泰乡、榆林子乡、新民堡乡、王爱召乡、树林召乡、昭君坟乡、四村乡、乌兰乡、中和西乡、蓿亥图乡、呼斯梁乡、高头窑乡、青达门乡、耳字壕乡、盐店乡、敖包梁乡、马场壕乡。
展旦召苏木 新的展旦召苏木由原青达门乡、原解放滩镇、原展旦召苏木合并而成。位于达拉特旗中部,南靠东胜,北与包头市隔河相望,东西分别与树林召镇、昭君镇毗邻。总面积1126.14平方千米,总人口29970人。辖27个嘎查(村),211个生产合作社。
达拉特旗-历史沿革
达拉特旗
保险调研报告范文4篇

保险调研报告范文 4 篇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党的各项惠民政策的出台,达拉特旗在不断实现经济大发展的同时,各项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也取得了明显进展。
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框架已初步形成,但从总体上,社会保障的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突出表现在社会保障覆盖面窄,体系不健全,社会保障的发展滞后已制约了经济发展,也影响着社会和谐。
一、基本情况达拉特旗现有总人口35 万,符合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人数为172524 人(其中,农牧民159728 人,城镇无业居民12796 人,75 周岁以上13836人,(农牧民13229、城镇无业居民607人)男60 周岁、女55 周岁已到龄人员41972 人,男25-59 周岁、女25-54 周岁116716人)截止10 月底全旗共有55499人参加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其中农牧民53267人,城镇居民2232人,75 岁以上有7282人,到龄31907 人,不到龄14078人,收缴养老保险金159512413元二、实行市级统筹为顺应时事的要求,鄂尔多斯市于xxx 年初,率先在伊旗、准旗启动了农牧民养老保险工程试点工作,试点初期考虑到此项工作涉及面广,参保对象居住分散、数据处理量大、及时性要求强的特点,为避免将来数据反复录入核对,试点地区不仅设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下属的苏木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均增设了专管员,同时还一步到位全部配备了计算机及专用养老保险信息管理系统,且与旗社保局实现联网管理,网络化的管理不仅方便了参保农牧民就地实时业务办理,也便于旗社保局的工作指导和管理,实现了旗乡两级双层管理一步到位,使全旗的农牧民养老保险工作从启动时就步入了规范化轨道。
试点工作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当地农牧民非常满意,参保热情越来越高,其他各旗区也纷纷酝酿,值此,经过反复论证,市政府果断决策,xxxx 年xx 月,鄂尔多斯市政府人民出台了《鄂尔多斯市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暂行办法》、《鄂尔多斯市农牧民养老保险暂行办法》和《鄂尔多斯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施细则》,至此,从制度上我市将社保范围扩大到了城乡所有人群,这标志着我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程正式启动。
关于达拉特旗农田耕作基本情况的入户调查报告

关于达拉特旗农田耕作基本情况的入户调查报告达拉特旗位于鄂尔多斯北部的黄河南岸,与包头市隔河而立,东西南分别与准格尔旗、东胜区和杭锦旗接壤。
东西长133公里,南北宽66公里,总面积约8200平方公里。
达拉特旗地形南高北低,土地总面积的24%为丘陵土石山区,土壤属栗钙土类,矿藏丰富,地势起伏较大;49%为库布其沙带,土壤属沙壤土,宜林宜牧;其余27%为黄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壤属灌淤草甸土类。
达拉特旗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干旱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强烈,蒸发量大。
寒暑多变,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温暖而短暂。
春季干旱少雨且风大沙多,秋季凉爽。
降雨量小而集中,光能丰富,热量充足。
年平均气温6-8℃左右,平均无霜期135-150天,平均降雨量约为300毫米,蒸发量在2100毫米左右,年平均光照时数约为3100小时。
农耕时节有旱、涝、风、冰雹、霜冻等自然灾害,对当地的农牧业有着不同程度的制约。
一调查目的由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地形条件、气候条件和肥沃的土壤,长久以来,达拉特旗的绝大多数居民都以耕地种植和畜牧养殖为生。
新世纪,伴随着科技时代的到来和农牧业科学的普及,当地的农牧业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这种变化体现在农耕的各个阶段,从农民的科学耕作理念,到高新技术在耕作中的推广和应用,再到对土地和土壤的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利用,都有明显的提高。
为了让当地的农民更清楚的了解当地农业的整体情况,知道他们已有的优势和农耕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耕地进行科学合理的经营管理,以达到在保护耕地的前提下科学种植,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最终达到耕地的可持续利用的目的。
本文将结合当地的地形和土地特点,在入户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并提出改善的方法和建议。
二调查内容1 调查对象和时间此次调查的开展时间为2013年7月,对象的选取是以全国土壤调查研究样点的布置为基础进行的。
参与调查的村镇分布在达拉特旗的两个乡镇,包括隶属于树林召的官碾房村、靴铺窑子村和隶属于展旦召苏木的展旦召嘎查和建设村4个村镇,以当地从事耕地种植的农户为调查对象,共有127个农户参与了调查。
鄂尔多斯各区县基本情况介绍

鄂尔多斯各区县基本情况介绍:一、东胜区:位于鄂尔多斯市中东部,总面积2 200平方公里,辖6个镇、6个街道办事处。
2009年,常住人口达到44.4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1.29万人,城镇化率93.0%。
年末全区户籍人口25.31万人,增长1.9%。
其中,男性人口12.71万人,女性人口12.60万人;非农业人口17.41万人,农业人口7.9万人。
东胜区经济发展水平位居自治区前列,实力雄厚,势头强劲,与首府呼和浩特、钢城包头构成内蒙古经济发展的“金三角”,经济实力始终保持在自治区101个旗县(区)前列。
近年来,东胜区经济总量实现了较快增长。
据初步核算,2009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亿元大关,达到507.4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0.5%。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 达到117454元,比上年增加了22097元。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10亿元,增长0.1% ;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00.47亿元,增长14.5% ;第三产业增加值304.83亿元,增长24.7%。
一、二、三产业比为0.4:39.5:60.1,产业结构比例更加合理。
财政收入突破百亿大关。
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103.74亿元,同比增长39.2%。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长。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426元,增长12.4%。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7943元,增长9.7%。
城乡居民消费水平进一步提高。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达到21014元,同比增长10.2%。
固定资产投资增势迅猛。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00.53亿元,比上年增长75.1%。
二、达拉特旗达拉特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黄河南岸,北与包头市隔河相望,是鄂尔多斯市的北大门。
全旗总面积8200平方公里,辖8个苏木镇,总人口34万。
男性184121人,女性160014人,人口密度40.7人/平方公里。
有蒙、藏、满、回、壮、达斡尔等14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2872人,占全旗总人口的3.86%。
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概况

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概况达旗位于某某自治区西南部,黄某某岸,北与某某市隔河相望,是鄂尔多斯市的北大门。
全旗总面积8200平方公里,辖8个苏木镇,总人口34万。
旗内交通便捷,包〔某某〕神〔神木〕铁路、210国道、109国道与包〔某某〕东〔某某〕高速公路贯穿旗境,旗府所在地树林召镇距某某机场21公里。
境内资源丰富,煤炭、硭硝、石英砂、陶土、天然碱、泥炭等矿产资源品种多、储量大、品位高、易开发。
境内有闻名全国的响沙湾、恩格贝、昭君坟等旅游景区和黄河古渡口、王爱召、秦直道等名胜景点。
二、历史沿革秋战国时期,为胡戎游牧地,秦属九原郡,汉属五原郡,两晋十六国时属朔州,魏为大夏国夏州,隋唐时为丰、胜二州,又为某某郡治所。
宋时置肃州,后入于西夏。
元时属某某州,明时蒙古据之,为达拉特、墨尔根等部牧地,达延汗统一蒙古后,为鄂尔多斯万户之一鄂托克地,后由卫达尔玛统辖。
清顺治六年为鄂尔多斯左翼后旗,清末设达拉特旗。
1950年5月1日,旗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三、政区人口全旗总人口约34万人,男性174121人,女性159014人,人口密度40.7人/平方公里。
有蒙、藏、满、回、壮、达斡尔等14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2872人,占全旗总人口的3.86%。
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大多数的多民族杂居区。
旗政府所在地树林召镇占地34平方公里,城镇常住人口12.4万人。
四、自然环境地形地势全旗地形南高北低,海拔高度由1500米降至1000米。
分三大自然类区,南部属鄂尔多斯台地北端,系丘陵土石山区,土壤属栗钙土类,矿藏丰富,地势起伏较大,水土流失严重镇;中部为库布其沙带,土壤属沙壤土,宜林宜牧,水土流失特别严重,分布有1个苏木、5个村〔嘎查〕、262个村民小组、6724口人;北部为黄河冲积平原,占总面积的27%,地势平坦,土壤属灌淤草甸土类,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和国家农业开发区,分布有12个乡镇、138个村、673个村民小组、258461口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达拉特旗基本情况
2007-11-01
达拉特旗基本情况
一、达拉特旗基本情况
一、自然及区位情况
达拉特旗地处黄河中游南岸、鄂尔多斯高原北端,位于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金三角”经济区中心地带,属环渤海经济圈。
地理坐标:东经109°00′—110°45′,北纬40°00′—40°30′。
全旗地形南高北低,海拔高度由1500米降至990米,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分三大自然类区,南部属鄂尔多斯台地北端,占总面积的54%,系丘陵山区,土壤为栗钙土类,地势起伏较大,矿藏丰富;中部为库布其沙漠区,占总面积的19%,土壤属沙壤土,宜林宜牧;北部为黄河冲积平原,占总面积的27%,地势平坦,土壤属灌淤草甸土类,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和国家农业开发区。
全旗总面积8188平方公里,总人口33.1万人,其中非农牧业人口62141人;有蒙、藏、满、回、壮等13个少数民族,共13376人,占全旗总人口的4%。
二、交通情况
全旗交通便捷,包神铁路、210国道及包(头)东(胜)高速公路、德敖运煤复线、乌泊公路、正在建设的高头窑至解放滩运煤专线和德胜西至萨拉齐公路纵贯南北,109国道、羊巴公路横穿东西;包(头)达(旗)快速通道、包头东兴至树林召公路(含黄河大桥、运煤专线)、马场壕到呼斯梁公路、树林召沿黄河铁路、包头至达旗铁路的前期工作正在进行。
全旗公路年设计运量为2150万吨,包神铁路电气化复线改造后,运力提高到1亿吨/年。
旗府所在地树林召镇距包头机场22公里,距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180公里,距市府所在地东胜65公里。
此外,树林召建有火车站和汽车站,有直达北京、常州、西安等地的客车。
三、资源情况
1.煤炭:鄂尔多斯市探明煤炭储量1244亿吨,占全国探明储量的六分之一,远景储量1万亿吨,占全国远景储量的四分之一。
达旗探明煤炭储量100亿吨;毗邻的东胜区、伊旗、准旗均为产煤区,探明储量900亿吨,到2010年规划煤炭产量达到1亿吨左右。
其中,东胜煤田南部精煤区(化工煤基地)原煤属长烟煤,具有低灰、低硫、低磷、挥发性高的优点,发热量4700—7600大卡/公斤,灰份5.0—9.3%,挥发份31—38%,含硫0.3—0.7%。
到2010年总生产能力达到10070万吨,形成鄂尔多斯南部精煤区亿吨级煤炭基地。
东胜煤田北部区(电煤基地)共探明煤炭储量510亿吨,精查、详查、普查获得地质储量180亿吨,占探明储量的35%,煤种属高挥发份、中高发热量的不粘结煤,含灰份10.5—1
2.5%,水份11—13%,硫份1.0—1.1%,挥发份35.5—37.5%。
该煤田主要为达拉特电厂、关碾坊电厂和包头一、二、三电厂等大规模扩建项目提供用煤保障,现有生产能力940万吨,计划到2010年达到3240万吨。
乌兰格尔煤田(电煤基地),为满足新建电厂、周边电厂扩建和煤化工项目对煤炭资源的需求,达旗已着手筹措资金在乌兰格尔煤田浅部区和青达门—高头窑地区约770平方公里井田范围内开展煤田地质勘探工作,储备后续资源。
乌兰格尔浅部区煤田地质勘探取得较大进展,已探明煤层厚度8—14米,地表覆盖层230米左右,预计储量59亿吨,预计发热量4600大卡/公斤左右。
2.芒硝:芒硝矿区位于王爱召镇一带,面积约500平方公里,探明储量68亿吨,远景储量100亿吨,居世界之首,硫酸钠含量大于40%,品位高,质量好,含杂质少。
目前,试采已成功,正进行招商引资工作。
3.石英砂:主要产于白泥井镇,储量大、埋藏浅、易开采、品位高、质量好,耐火度1750℃,透气性850,含矿面积约30 平方公里,探明储量4720万吨,预测储量8000万吨,品位之高为全国同类矿产之首。
石英砂原矿各成份含量:SiO2 95—99.5% ,Fe 2 O 3? 0.099—0.15% ,Al 2 O 3? 0.06 —0.1% ,经洗选SiO 2 含量可达99.9% 以上,是玻璃制造、工业铸造及烧制泡花碱、碳化硅的理想原料,现有采矿企业18家,年生产能力20万吨。
4.天然气:鄂尔多斯市境内天然气探明储量7549 亿立方米,其中乌审气田探明储量966 亿立方米、苏里格气田探明储量5336 亿立方米、大牛地气田探明储量670亿立方米。
苏里格气田和乌审气田是我国最大的整装天然气气田,已被列入世界知名气田之列;大牛地气田也进入国家大中型气田行列。
另外,靖边气田在鄂尔多斯市境内探明储量559 亿立方米、胜利井气田18 亿立方米。
根据长庆气田公司计划,“十五”期间在鄂尔多斯市境内生产能力总规模在70—90 亿立方米之间,占生产能力总规模的64—69% 。
从苏里格气田第二净化厂经达拉特旗至呼和浩特市的长呼天然气管线已建成输气。
5.盐:鄂尔多斯市伊旗、杭锦旗、乌审旗盐资源蕴藏丰富,与陕西省接壤地区约6万平方公里范围内,发现了储量达8万亿吨的高纯度盐资源,距地表2000—3200米之间,厚度最大达到320米,鄂尔多斯市境内厚度最大达到152米。
目前中国盐业总公司等企业正在开发。
6.石灰石:鄂尔多斯市拥有100多亿吨的优质石灰石资源,分布在棋盘井、魏家卯、马栅等地区。
另外巴彦淖尔市、呼和浩特市也有十分丰富的优质石灰石资源,运距在120公里以内。
四、电力情况
达拉特旗规划火电装机2000万千瓦,其中达拉特电厂规划容量1000万千瓦,目前三期6×33万千瓦机组已并网发电,达电四期4×60万千瓦机组首期2台机组已正式开工,已建成198万千瓦装机容量的达拉特电厂所发电力已全部进入蒙西和华北电网,一条50万伏和一条22万伏输变电线路直接向北京供电,一条50万伏输变电线路向东胜、伊旗、乌审旗和乌海市供电,另有两条50万伏输变电线路分别向包头市和准旗永圣裕供电,达拉特电厂成为蒙西电网中主要的支撑电源点。
此外,地区220千伏、110千伏、35千伏输变电网络建成,形成较为完善的电网结构;近期,拟建设火力发电项目投产后,电力可由鄂尔多斯市协助进入华北电网,此外当地用电潜力巨大,预计到2006年可达到80亿千瓦时,到2010年达到150亿千瓦时,电厂对企业进行直供电具有明显而现实的优势。
五、水资源情况
达拉特旗地处黄河“几”字弯内,水资源相当丰富。
全旗的水资源由三部分组成:地下水、地表水和过境黄河水。
1.地下水年可采储量3.15亿立方米,水质好、易开采,开采深度30—70米,单井涌水量50—1000立方米/小时,现状近年平均开采地下水资源1.8亿立方米,主要以农灌为主,地下余水1.35亿立方米。
达旗地下水源补给条件较好,一是178公里过境黄河的侧向补给,境内10条季节性河流补给和南部高原台地较大范围降雨下渗形成有效的地下径流补给;二是8000多平方公里的库布其沙漠降雨下渗可形成有效的地下径流补给。
新民堡和三垧梁工业区可就地开采地下水,也可以在黄河沿岸建设群井汇流区进行供水。
因此,地下水既可作为项目建设初期的生活用水和施工用水,也可用作生产期间的备用水源。
2.地表水年可利用量1.55亿立方米,现状年利用0.058亿立方米,有近1.5亿立方米的余水流入黄河,补充黄河水资源。
为利用好地表水,储备工业后备水源,我旗通过新建水库的方式对上游河川的地面径流进行
拦蓄,目前,规划建设的14座水库已有5座完工并投入使用,其中转龙湾、黑山圪卜、马莲壕、二贵壕、乌兰淖水库的总库容为9020万立方米,年蓄水量2060万立方米,水矿化度小于1.0克/升。
3.黄河水年过境310亿立方米,批准达旗年可用水量1.6亿立方米,现状年用黄河水量0.8亿立方米,余水0.8亿立方米。
达旗大工业用水主要引用黄河水源,近期规划年用量3亿立方米,远期为6亿立方米。
黄河水取水口主要规划在昭君坟渡口、黄河大桥、德胜太浮桥和榆林子浮桥四处。
六、土地情况
达旗地广人少,有大量的荒地(地势平坦开阔)可作为工业项目的建设用地。
该类土地征用费用小,社会矛盾少,自治区可一次性批准用地1050亩,如项目建设用地数量较大,可根据建设规模采取分期报批的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
我市可负责拟选厂址建设用地的征用、拆迁及“五通一平”(通电、通水、通路、通讯、通排污和平整土地)工作;也可由项目业主自行负责建设用地的有关工作,鄂尔多斯市和达拉特旗人民政府不附加任何地方性土地费用,并免收全部地方性有关土地的规费。
七、地质气候条件
历年最高气温40.2度,最低气温零下34.5度,全年平均气温6.5度;最大冻土深度176厘米;年平均降水量307毫米,历年月最大降水量196.5毫米,一次最大降水量123.1毫米;最大风速22.7米/秒,年平均风速2.9米/秒;历年最高气压926.2百帕,最低气压880百帕,平均气压901.7百帕;平均相对湿度58%,最小0%,最高90%多;晴天日数123.3天,阴天56.2天,大风日数17天,有雾天数27.1天,日照时间3119.6小时,无霜期178天,蒸发量2130.5毫米;主导风向为西北风、静风,本地区全年无台风;达旗历年来少地震,仅有两次地震的最高震级为里氏3级左右,地质结构较为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