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物理教学中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议中学物理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议中学物理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有创新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以传授知识为主,学生缺乏实践和探究的机会,导致他们的创新能力得不到有效的锻炼。
教师在设计课程时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和探究,让他们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实验现象来掌握物理知识,培养自己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
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引入一些有趣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设计并进行实验,从而激发他们对物理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有创新的评价机制。
传统的教学评价往往只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忽视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评价机制的改革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项目报告等多种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评价,在实践中提高,从而促使学生形成探索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有创新的教师团队。
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和榜样,他们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
教师团队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教学理念,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以此为学生树立榜样,引导学生培养创新能力。
教师也可以通过参加教学研讨会、学术交流等方式,与同行进行教学经验交流和分享,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提升对学生的教学效果。
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有创新的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是教学活动的重要支撑,对于中学物理教学来说,创新的教学资源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和更丰富的学习资源,从而为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提供有力的支持。
教师可以通过收集和整理丰富的实验、教学案例、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资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入一些新颖的教学设备和工具,例如虚拟实验室、物理仪器等,为学生提供更直观、更富有趣味性的学习体验,从而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学物理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教学评价机制,建设创新教师团队,整合创新教学资源,以此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初中物理教学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至关重要。
创新能力是现代社会人才所必备的一项基本素养,是指学生具备自主思考、独立探究、自主创新的能力。
物理教学可以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探究未知领域,创新出自己的物理实验或理论,为未来技术革新和国际竞争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人才。
一、创新思维的培养初中物理教学应该注重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首先,老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好奇心,引导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用物理知识去解答问题。
其次,老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的思维定向和思维方式。
要引导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综合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
最后,老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实践实验,让学生自由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从而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二、课堂教学的创新培养在物理教学中,老师应该运用多种策略和教学方法,注重课堂教学的精彩和新颖。
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提高课堂氛围,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有力支持。
1. 多媒体教学法。
在物理教学中,老师可以结合多媒体教材和多媒体展示方式,让学生在感官上获得充分的体验,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习兴趣,同时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知识结构。
2. 微课教学法。
针对复杂和难以理解的物理知识,老师可以通过微课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解释和演示,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快速掌握知识点,提高效率和精度。
3. 合作学习法。
物理知识涉及面广,知识量大,老师可以采取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和合作探究,在合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共同创新。
三、实践教学培养除了课堂教学的创新培养外,实践教学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不可缺少的部分。
实践教学可以提供学生创新的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得以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实践过程中渐渐掌握创新的技术和方法。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在物理学科中,创新能力培养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主动探索问题、提出新的见解,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下面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师角色三个方面来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是教师单向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
而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来说,学生需要具备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实践实验的能力。
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问题导向教学、案例式教学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的角色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中也非常关键。
教师要成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在教学中起到指导学生学习、激发学生创新的作用。
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提问、探索和实践。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注重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运用和教师角色的发挥。
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学生才能逐渐培养出创新的思维方式,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浅谈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有助于他们在学科竞赛中取得好成绩,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那么,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传统的物理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应试技巧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教师应该尝试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例如案例分析、问题解决等,让学生参与到问题的探究和解决过程中,激发他们的思考和创造力。
物理教学应注重实践操作。
实践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实验和操作,学生可以亲自动手解决问题,培养实践操作和科学研究的能力。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基于实物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
物理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创新往往需要多个人的合作和交流。
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实践,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互相交流和启发,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
物理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他们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空间,引导他们制定学习计划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也应提供一些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材料和资源,帮助他们进行自主学习和创新实践。
物理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物理知识的学习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重要的是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师应该注重物理知识与实际问题的结合,让学生通过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
教师应注重改变教学方式、注重实践操作、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注重实践应用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帮助学生提高创新能力,为他们终身学习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一、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观察是学生认识事物的开始,只有通过观察,学生才能获得大量独特的信息,从而形成对事物的认识。
以观察为基础,学生可以进行实验,通过实验观察事物的变化,从而探索事物的规律和原理。
这样一来,学生就会激发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各种有趣的实验,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从中总结出一些规律和原理。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他们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物理学习中,学生经常会遇到一些难题和疑惑,这时候,学生就需要学会提出问题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学生自己的思考和努力来解决问题。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进行一些讨论和思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动手分析问题并得出结论。
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鼓励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和实践物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通过实践,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物理学知识,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和实践,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入一些科学实验和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来巩固和拓展所学的物理知识。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科学实验或者科技创新项目,让学生自己设计和完成实验,并总结出一些规律和结论。
通过这样的过程,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同时也能够提高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措施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措施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可以积累丰富的经验,提升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需要采取一些措施,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实验。
下面就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措施进行探讨。
一、提前做好实验准备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教师需要在实验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在教学之初,教师要对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进行充分的了解和研究,做到心中有数。
并提前准备好实验器材和材料,以确保实验可以顺利进行。
在实验课开始前,还可以对实验内容进行简单的介绍,引导学生对实验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让他们主动思考和预测实验可能产生的结果。
二、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
对于简单的实验内容,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主动联想设计实验方案;对于较为复杂的实验,教师可以给予一些启发性的指导,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的目的、方法和结果。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三、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在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鼓励他们勇于探索未知领域。
在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预料之外的情况,这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应对,勇于分析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也可以进行适当的引导,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提倡实验数据的分析和总结在实验结束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
学生可以根据实验的结果,进行合理的推理和分析,并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实验结束后,教师也可以对学生的数据分析和总结进行指导和评价,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创新能力的提升。
五、给学生提供实验拓展的机会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实验技能和方法后,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实验拓展的机会。
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实现主题,提供必要的指导,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实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浅谈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物理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指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新的观点、想法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从物理教学的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实践环节等方面来谈谈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物理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物理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通过亲自动手完成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物理实验设计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通过学生自主设计并完成实验,可以锻炼其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物理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物理学是一门要求学生进行逻辑思考和推理的学科,教师应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和学习任务,促使学生进行思考和推理。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还可以设计有趣的物理问题和实验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思辨能力。
物理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物理学是一门关于自然界各种现象和规律研究的学科,教师可以通过举例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发现物理学中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思考。
在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提供学习资源和学习机会。
可以开展学科竞赛、科研活动等,让学生进行自主创新,展现自己的才能。
物理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在物理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并分配不同的任务让学生经过讨论、协作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物理教学也要注重学生的表达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提出问题、阐述观点、发表见解,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
物理教学中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单纯的知识传授与运用,更需要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思辨能力、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的培养。
浅议中学物理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议中学物理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创新能力培养十分重要。
在现代社会中,创新已经成为一种全球性的核心竞争力,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既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
本文将从物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机制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物理教学内容的创新中学物理教学内容的创新要注重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处理和创新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实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电学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简单的电路,观察电能的传输和转换,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在热学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掌握使用温度计测量不同物体的温度,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这种实践操作和数据处理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物理教学内容的创新还要注重与科技发展的结合。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一些最新的科技成果和应用,通过讨论和研究,让学生了解科技发展现状和趋势,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光学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了解光通信、光储存等最新的科技应用,通过讨论和实验,发现光学的应用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方法的创新中学物理教学方法的创新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的传授和记忆。
而现代教学方法要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发现问题。
在机械力学教学中,可以给学生一个物体的运动图像,要求学生分析物体的运动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这种启发式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评价机制的创新中学物理教学的评价机制也需要创新,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评价机制往往以考试成绩为主要依据,而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更多的考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学物理教学中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本文结合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的实践,探讨了几种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如通过实验教学,创设情境,利用开放性问题,生活中的物理问题,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各种实践活动等方法和途径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实验教学,创设情境,开放性问题,新学习方式,实践活动“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已成为新世纪的时代精神。
现代社会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特征就是不断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
中学物理教育作为物理学的基础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担负着责无旁贷的使命。
创新教育在于发掘每个学生的潜力,学生的创造力只有通过反复的激发与磨练才能形成,只有通过长期的精心雕琢,才能迸射出灿烂的光彩。
也只有通过我们每位教师善教、乐教,创造性地教学,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成为学生创新的天地、成长的乐园。
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呢?下面结合本人的物理教学实践谈一些看法。
一、通过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是传授知识的漏斗,学生是单纯的、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
这种教学模式把教学过程的双主体活动变成了教师的单向传输、学生被动接受的过程,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开放和自主发展,压抑了学生创造力的充分发挥。
为此若在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去思考。
让学生直接面对一些实际问题,这样,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潜能,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实践和创新能力便得到了提高。
例如,在进行物体的浮沉条件教学时,首先不正面通过物体的受力分析推导物体的浮沉条件,而是先做一个演示实验,引导学生去观察思考,创设一个利于学生发挥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问题情境。
具体做法如:用一小木棒一端配以铁螺母制作一个平均密度稍小于水的“浮沉子”,放入一个装有大半瓶水的矿泉水塑料瓶中,用手在瓶体上一压一放,使“浮沉子”上浮或下沉,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用学过的知识去分析为什么同一个木棒会时而上浮,时而下沉,从而自己探索出物体的浮沉条件。
再如,在进行比热的教学时,首先引导学生思考内陆和沿海昼夜温差的显著不同这个地理现象,通过分析发现内陆和沿海环境中显著不同之处是地表周围含水量不一样,从而导致温差不同这个原因顺利得到比热的概念。
用这种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探索中自己得出结论的方法,既增加了学生的兴趣,又使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得到以提高,教学中可根据情况多加采用。
二、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情况适当多安排一些实验,特别是探索性实验。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实验的方式多种多样,在实验器材和时间允许时,尽可能让学生在课堂或课后亲自动手去做实验。
这样,一方面可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在手脑并用,自己发现知识的情况下,容易接受、掌握知识,还可以从做的过程中摸索到一些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所谓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是很有道理的。
对于课本安排的学生分组实验,应想方设法让学生做,不能用演示实验甚至口头实验替代。
当然,有些实验方法可加以改进。
演示实验由于具有省时、现象明显、成功率高等优点,在教学中可多采用。
在进行演示实验时,应适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甚至让学生上讲台操作。
另外,还应引导学生多动手进行自制教具、设计实验等活动。
例如,在进行音调教学后,可先演示一个用简单的日常用具制作的“乐器”进行演奏的实验,然后让学生课后探索利用生活中各种器具制作简易“乐器”。
学过验电器原理后,让学生尝试用不同材料动手制作验电器,并探究如何制作才能提高验电器的灵敏度。
学习浮力知识后,可引导学生利用浮力知识设计实验测固体和液体密度或利用浮力进行其它物理实验。
有时,做一个实验后,还可引导学生想一想:这一个实验还有哪些做法,用这些器材还可做哪些实验等。
三、利用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引入一些开放性问题,教师先不做任何说明,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答案,不同的学生往往会从不同角度去分析,从而得到不同的解决方案,此时教师应先对每个学生的努力给予肯定和鼓励,然后引导学生逐一分析,指出每个正确做法的优、缺点及错误做法的原由,还可以改变一下题设条件再让学生思考解决,最后还应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一下从这个问题中得到的启示。
这样,不仅解决了问题,还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广阔、深刻、灵活、流畅,从而实践和创新能力得以增强。
利用开放性问题时,教师首先必须将所选择的问题从多方面进行审查,确保问题的针对性、正确性和深刻性,在学生思考解决问题时,不应诱导学生向某方向去,而是引导他们在没有任何束缚的情况下自由想象。
这种方法在复习课中使用最为适宜,因为就所涉及的知识来说,一般的新课都比较少,而复习课则较多,利于展开想象。
例如,在复习热学知识时,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夏天,人呆在暴露在阳光下的一栋简易二层楼房的二楼室内,感觉非常闷热,请你想办法使室温降低一些。
这个问题的答案有多个,应引导学生想出尽可能多的方法,特别是别出心裁、与众不同、异想天开的方法。
当然各种方法有优劣之分,有些还不能实际应用,甚至达不到目的,但能想出这些方法,还是值得赞赏的。
如可能有的学生会谈到将房子开窗或用风扇通风,将房顶及四周贴上反光或隔热材料或植上花草等做法,我们都要充分肯定他善于动脑、想象力丰富的一面,也要分析并指出他想法中行不通的地方。
还可以让学生回家亲自动手付之实践,探索出最适合的方法。
如此以来,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不觉中就有了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进行开放性问题的训练,学生就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觉的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就变被动的接受知识为主动的汲取知识。
四、利用生活中的物理问题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物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是密不可分的。
新课程提出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许多物理原理或规律可以通过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现象归纳总结得到,也可以很方便地应用于实际生活。
如果在物理教学中经常涉及现实生活中的物理问题,不仅可使课堂内容变得丰富多彩,易于接受,而且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实践和创新能力。
例如,进行密度知识教学时,可以联系生活中我们常采用的鉴别物质的方法——比较体积和质量或通过估测物体体积来估测物体质量的方法,自然地引入密度的概念。
而后学习密度知识的应用时,可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解决,如生活中有些小加油点售油是用磅秤称,而大加油站都是以体积计价的,可让学生计算一下两种方法之间的价格关系。
再如,自行车是大众化的交通工具,学生都很熟悉,其中涉及了很多物理原理,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理论分析等方法列举其中涉及的物理原理,并让学生提出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对普通自行车进行改进的意见,以使人们使用更方便。
通过这样的联系实际使学生的知识不再停留在书本上,增强了他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五、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现代教学的含义不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更应教会学生求知。
在接受式学习中,学生得到的是接受的本领,在探求中,不但事物的“真相、性质、规律”等知识可以获取,而且在探求中自然也就学会了求知。
真正的学习是学生主体积极参与的活动,在主体积极参与的过程中,也就获得了亲身体验,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良好心理,激发探索和创新的积极欲望,增强实践和创新能力。
所谓“自主学习”一般是指个体自觉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或能力。
“合作学习”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探索学习”是指教师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
这三种学习方式可有效改变传统学习方式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学习效果差的现状。
使学生不但能掌握知识,还可发展能力。
各种课程综合比较来说,这几种学习方式更加适合物理课程的学习。
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首先必须建立利于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历练、主动探究,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转变的教学方式,因为教学方式决定了学习方式。
六、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或用眼睛看科学。
”在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显得尤为重要。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就是要创设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在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去发现。
通过实践活动进行学习,学生所获得的知识不再是空洞抽象的,而是具体的、生动的、丰富的。
与此同时,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也能得到培养和充分发展。
例如,引导学生利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进行发明创造、小制作、论文写作、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等活动。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方法和途径很多,我们只要根据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努力,灵活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因材施教,就一定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培养出大批实践和创新能力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1] 张行涛、郭东岐:新世纪教师素养,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6月.[2] 许国梁:中学物理教学法,苏州,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5月.[3] 雷洪:新课题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4] 孙宏安:科学课程标准教师读本,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5] 柳友荣:新编心理学,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6] 傅道春:教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5月.[7] 朱兴国:“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03年第10期,34—3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