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国晚期乳腺癌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16
乳腺癌寡转移的局部治疗进展

・182・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9年6月第13卷第3期Chin J Breast Dis(Electronic Edition),June2019,Vol.13,No.3・综述.乳腺癌寡转移的局部治疗进展竺美珍俞洋杨红健【摘要】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经过综合治疗后,有近30%患者会发生远处转移,转移性乳腺癌治疗棘手,预后差。
如果远处转移灶的数目和大小都较局限,且处于低负荷肿瘤转移状态,不具备全身广泛转移的潜能,可能通过局部治疗达到完全缓解的转移病灶称为寡转移。
对这部分寡转移的乳腺癌患者,治疗方式与全身广泛转移者不同,手术或放射治疗等局部治疗可能达到完全缓解。
笔者就乳腺癌寡转移及常见寡转移器官的局部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乳腺肿瘤;肿瘤转移;外科手术;放射疗法【中图法分类号】R737.9【文献标志码】A乳腺癌是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位列中国城市女性肿瘤的首位,病死率位列第2位⑴。
少部分患者在首诊时即合并有全身远处转移,而接受综合治疗后的可手术乳腺癌患者,也有近30%会发生远处转移⑵。
晚期乳腺癌的治疗以系统治疗为主,主要治疗目标是改善生活质量,尽可能延长生存期。
但近10年来对乳腺癌远处转移灶的手术治疗有上升趋势,而且在寡转移患者中,手术完整切除能延长DFS I3]o2016年中国晚期乳腺癌临床诊疗专家共识对骨、脑、肝、胸膜转移灶提出了局部治疗方案⑷。
NCCN指南也提出乳腺癌骨、脑、脑膜、胸膜等局限性转移灶适用手术、放射治疗或局部化疗⑼。
欧洲肿瘤内科协会(European Society for Medical Oncology,ESMO)有96%的专家认为乳腺癌寡转移患者可实现完全缓解和长期生存⑷。
虽然这些指南对晚期乳腺癌的局部治疗提出了指导意见,但局部治疗的指征及策略仍未达成共识。
乳腺癌寡转移预后如何,选择何种治疗模式值得深入探讨。
笔者就乳腺癌寡转移及常见寡转移器官的局部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为乳腺癌寡转移的临床治疗提供思路。
中国乳腺癌诊治指南

中国乳腺癌诊治指南一、引言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且发病率逐年上升。
在中国,乳腺癌的发病率也呈现出上升趋势,这使得乳腺癌的诊治变得尤为重要。
为了提高乳腺癌的诊治水平,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中国乳腺癌诊治指南应运而生。
本指南旨在规范乳腺癌的诊治流程,提高医生的诊断和治疗能力,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二、指南内容1、早期筛查:本指南强调早期筛查的重要性,建议40岁以上的女性应定期进行乳腺检查,包括乳腺B超、X线摄影等。
对于高危人群,如家族中有乳腺癌病史、长期雌激素治疗等,应提前开始筛查。
2、诊断:指南详细描述了乳腺癌的诊断流程,包括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等方面。
同时,强调了医生应提高诊断准确率,避免漏诊和误诊。
3、治疗:本指南提供了乳腺癌的治疗方案,包括手术治疗、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和靶向治疗等。
指南强调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4、随访:指南规定了乳腺癌患者的随访计划,包括定期检查项目、检查间隔时间等。
随访的主要目的是及时发现复发和转移,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三、指南的意义本指南的制定和实施具有以下意义:1、提高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避免漏诊和误诊;2、为医生提供规范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3、降低乳腺癌的复发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4、有利于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提高医疗效率。
四、结论中国乳腺癌诊治指南是中国医学界在乳腺癌诊治方面的权威指南,对于提高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指南的推广和应用将有助于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我们也呼吁广大女性朋友积极参与到乳腺癌的筛查中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中国乳腺癌诊治指南一、引言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且发病率逐年上升。
在中国,乳腺癌的发病率也呈现出上升趋势,这使得乳腺癌的诊治变得尤为重要。
为了提高乳腺癌的诊治水平,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中国乳腺癌诊治指南应运而生。
最新:CDK46抑制剂治疗激素受体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阴性晚期乳腺癌的临床应用共识(完整版)

最新:CDK4/6抑制剂治疗激素受体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阴性晚期乳腺癌的临床应用共识(完整版)摘要CDK4/6抑制剂为激素受体(HR)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管理模式带来革新。
全球上市的CDK4/6抑制剂包括哌柏西利、Ribociclib和阿贝西利。
对于HR阳性HER-2阴性局部晚期和转移性乳腺癌,CDK4/6抑制剂联合芳香化酶抑制剂或氟维司群一线或二线及以上治疗均可大幅度降低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不良反应可控。
鉴于CDK4/6抑制剂联合内分泌治疗在中国的临床应用刚开始起步,国家肿瘤质控中心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和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制定了CDK4/6抑制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系统性介绍CDK4/6抑制剂的药理学特征、用药监测以及不良事件管理等,以期加深临床肿瘤医师对CDK4/6抑制剂药物的认知,推进临床决策的精准性,达到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最终目标。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治疗方法的不断革新很大程度改善了患者的总体生存和预后。
约70%的乳腺癌患者为激素受体(hormone receptor,HR)阳性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阴性。
自首个CDK4/6抑制剂哌柏西利于2015年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批准,CDK4/6抑制剂分子靶向药物的应用改变了HR阳性HER-2阴性晚期乳腺癌的临床治疗模式,患者生存也获得突破性改善。
2018年美国临床实践中接受CDK4/6抑制剂+内分泌一线治疗的患者比例已达到48.7%,但在中国CDK4/6抑制剂联合内分泌治疗临床应用相对滞后,为了加深临床医师对此类药物的认知,国家肿瘤质控中心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和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制定了CDK4/6抑制剂临床专家诊疗共识,介绍此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临床获益和不良反应特征,指导临床使用及疗效的监测并管理相关不良反应。
中国已上市靶向药物使用特点

【一文囊括】中国已上市靶向药物使用特点写在前面靶向药物目前主要分为两类:大分子单抗类药物和小分子靶向药物,如激酶抑制剂。
小分子靶向药物主要集中在蛋白酪氨酸激酶剂,蛋白酶和其他种类。
蛋白酪氨酸激酶分为受体酪氨酸激酶以及非受体酪氨酸激酶。
受体酪氨酸激酶主要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血管内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VEGFR)家族,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受体(PDGFR)家族以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家族。
非受体酪氨酸激酶主要有10大家族,其中明确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的是四个家族:ABL家族,JAK家族,SRC家族以及FAK家族。
蛋白酶和其他种类主要包括:mTOR抑制剂,蛋白酶体抑制剂以及其他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靶向药物。
(一)非小细胞肺癌(NSCLC)吉非替尼英文名:Gefitinib商品名:易瑞沙(Iressa)主要靶点:EGFR批准的适应症:EGFR敏感突变(19del或L858R)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
推荐对所有患者的肿瘤组织进行EGFR突变检测,如果肿瘤组织标本不可评估,则可使用血液(血浆)标本中获取的循环肿瘤DNA(ctDNA)用于EGFR突变检测。
用法用量:本品的成人推荐剂量为250 mg/次,1日1次,口服,空腹或与食物同服。
如果有吞咽困难,可将片剂分散于半杯饮用水中(非碳酸饮料),不得使用其他液体。
将片剂丢入水中,无需压碎,搅拌至完全分散(约需10分钟),即刻饮下药液。
以半杯水冲洗杯子,饮下。
也可通过鼻-胃管给予该药液。
常见不良反应:皮疹、皮肤瘙痒、腹泻和甲沟炎等。
临床试验代表(中国人群研究):IPASS研究注意事项:与阿司匹林联合服用会减轻皮疹反应,若患者需同时使用华法林,则需频繁监测INR水平。
厄洛替尼英文名:Erlotinib商品名:特罗凯(Tarceva)主要靶点:EGFR,PDGFR,c-Kit批准的适应症:EGFR敏感突变(19del或L858R)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乳腺癌临床诊疗专家共识

滨的临床研究证明,与单用卡培他滨相比,拉帕替尼联合卡 疗。但需换用其他联合化疗方案。(2)拉帕替尼联合卡培他 病进展的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可继续使用曲妥珠单抗治 疾病进展时间¨1。因此,对于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后疾 疾病进展后继续使用曲妥珠单抗的患者仍能取得更长的无 单用卡培他滨组和卡培他滨联合曲妥珠单抗组,结果显示, 疾病进展转移性Her-2阳性乳腺癌的疗效,将患者随机分为 26/BIG03-05随机临床试验中,为观察曲妥珠单抗治疗 GBG 曲妥珠单抗较停止使用曲妥珠单抗的治疗疗效更好。在 显示,使用曲妥珠单抗一线治疗后出现疾病进展,继续使用 生长;而停止曲妥珠单抗治疗,肿瘤生长加快。Hermine研究 续应用曲妥珠单抗抑制Her-2表达,有助于控制乳腺癌细胞 现疾病进展时,并不一定需要停药。临床前的研究显示,持 妥珠单抗有着不同的作用机制,患者曾经治疗有效而其后出 毒药物治疗,出现疾病进展则需要更换治疗方案。但由于曲 续使用曲妥珠单抗,更换其他化疗药物。如果使用传统细胞 2.曲妥珠单抗治疗后出现疾病进展的治疗策略:(1)继 剂治疗。 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可以采用曲妥珠单抗联合芳香化酶抑制 那曲唑单药"1。因此,对于Her-2和激素受体阳性的绝经后 无进展生存期、临床获益率和至疾病进展时间均显著优于阿 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均阳性的晚期乳腺癌,患者的 结果显示,曲妥珠单抗联合阿那曲唑一线治疗Her-2、雌激素 瑞滨、铂类、卡培他滨、吉西他滨等其他化疗药物∞J。有研究 疗失败的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曲妥珠单抗可以联合长春 TAX或DOC,可以作为首选的一线治疗方案。对于紫杉类治 于蒽环类化疗失败的Her-2阳性乳腺癌,曲妥珠单抗联合 杉类药物一线治疗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的地位。因此,对 (DOC)的两项Ⅲ期临床研究结果,奠定了曲妥珠单抗联合紫 (TAX)以及Marty等”1应用曲妥珠单抗联合多西紫杉醇 物联合效果更好。Simon等H’应用曲妥珠单抗联合紫杉醇 的疗效,但更多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曲妥珠单抗与化疗药 曲妥珠单抗单药治疗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有一定 大程度的获益。 及既往(新)辅助治疗的用药情况,选择治疗方案,使患者最 首选含曲妥珠单抗为基础的治疗.根据患者激素受体状况以 1.治疗总则:对于Her-2阳性晚期复发转移性乳腺癌, 二、Her-2阳性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原则 通信作者:江泽飞,Email:jiangzefei@medmail.eom.c.n 院肿瘤医院内科(徐兵河) (江泽飞);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邵志敏);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单位:100071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乳腺肿瘤科 DOI:10.3760/cma.j.issn.0253-3766.2010.02.018 疫组化或FISH。 肿瘤标本,但更提倡用复发病灶再活检,检测方法可以用免 了争取治疗机会,建议进行Her-2的重新检测,可以用原发 认为有可能为Her-2阳性,或者复发转移患者治疗过程中为 如果患者病情发展不符合Her-2阴性患者的特点,临床 果比值为1.8—2.2,则应该结合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判断。 则可判断为Her.2阳性;如果比值<1.8则为Her-2阴性;如 验室进行的FISH检测中,如果Her-2与CEPl7的比值>2.2 Her-2阳性判断也可以通过FISH进行检测。在合格实 性。 组化检测显示Her-2(+)或Her-2(一),则判断为Her-2阴 示Her-2(++),应该再进行FISH检测加以明确。如果免疫 (+++),可以直接判断为Her-2阳性;如果免疫组化检测显 荧光杂交法(FISH)阳性。如果免疫组化检测显示Her-2 Her-2阳性的定义可以是标准免疫组化(+++)或原位 阳性乳腺癌。 药物的预测指标旧1。靶向Her-2药物治疗的适应证是Her-2 Her-2是乳腺癌重要的预后指标,同时也是靶向Her-2 一、Her-2的检测和结果判定¨刮 研究结果讨论后。达成以下共识。 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专家组成员根据现有国内外 向治疗药物的疗效,减少治疗盲目性,使更多的患者获益,中 检测手段,准确地评估患者预后,更大程度地发挥Her-2靶 验也在我国部分医院进行。为了更好地推广Her-2的规范 欧美国家获得批准,尽管目前在中国尚未上市,但其临床试 的重大突破。2007年,拉帕替尼治疗晚期乳腺癌的适应证在 患者的预后,影响了乳腺癌的诊治模式,是乳腺癌药物治疗 克隆抗体——曲妥珠单抗的问世,改变了Her-2阳性乳腺癌 药物治疗效果的预测指标。第一个靶向Her-2的人源化单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是乳腺癌明确的预后指标和 大程度杀死肿瘤细胞,而对正常细胞杀伤较小的治疗模式。 少或不表达的特定基因或基因的表达产物作为治疗靶点,最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是利用肿瘤细胞表达而正常细胞很 neoplasms;Therapy words】Her-2;Breast 【Subject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乳腺肿瘤;治疗 【主题词】 江泽飞邵志敏徐兵河 生堡旦主瘤盘盍垫!Q生2旦筮丝鲞筮2期£!也』Q婴!!,旦尘型!型!Q!!,y丛:丝:盟!:2 ·盍垫!Q笙!旦筮≥!鲞筮2翅g!垫』塑型:坠墅业垫!!,!尘:丝:塑!:呈
2020版:中国乳腺癌个案管理模式专家共识(全文)

2020版:中国乳腺癌个案管理模式专家共识(全文)乳腺癌是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列为一种慢性病[1,2]。
乳腺癌治疗是一种个体化、综合性的治疗[3],因其治疗方式复杂及病程漫长,患者在带病及康复过程中会面临种种困难。
因此,迫切需要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乳腺癌患者个体化全程管理模式,而个案管理模式(CMM)正好能满足此需求。
目前个案管理在各个领域广泛应用,其中在临床领域中主要适用于一些病程较长、治疗复杂、医疗成本较高的临床病例,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腹膜透析、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精神疾病、老年性痴呆、肿瘤等患者,多项研究表明个案管理在临床应用中取得良好的效果[4,5,6,7,8,9]。
其中有研究表明,个案管理模式在乳腺癌患者中也取得一定的效果,包括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减轻症状困扰、改善生活质量等[10,11,12]。
然而,乳腺癌个案管理模式在我国起步较晚,在国内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存在个案管理模式构建缺乏系统化;个案管理工作流程缺乏标准化;个案管理师培养缺乏规范化;成效评价指标不完善等问题[13]。
因此,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于2019年3月成立了国内首个乳腺癌个案管理师分会,组织来自北京、长春、广州、长沙等地区具有个案管理照顾经验的医疗及护理专家,通过复习文献、参考既往相关疾病诊治专家共识,同时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编写了中国乳腺癌个案管理模式专家共识,期望为国内乳腺癌个案管理师工作的进一步推进提供研究证据和经验。
一、乳腺癌个案管理的定义乳腺癌个案管理是指通过乳腺癌个案管理师,依托多学科团队,充分有效地利用医疗成本及资源,在乳腺癌疾病诊疗及护理过程中采用评估、计划、评价、反馈及实施5个步骤,对患者进行动态的、持续的、个体化、全程化的专业指导与咨询,确保个案接受完整的治疗与照护[14,15]。
二、乳腺癌个案管理师的管理1.乳腺癌个案管理师准入标准为:(1)具有护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资格;(2)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14];(3)从事乳腺肿瘤专科护理工作5年及以上(硕士学位者3年及以上)[8,16];(4)通过规范化肿瘤专科护士培训取得肿瘤专科护士资格[17,18];(5)通过个案管理师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15,16];(6)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责任心,有一定康复、心理、社会学知识,及具有一定的管理、科研、协调能力等[19,20]。
2024版 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晚期乳腺癌治疗更新

2024版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晚期乳腺癌治疗更新2024全国乳腺癌大会暨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乳腺癌(CSCO BC)年会千2024年4月12-13日在北京盛大召开。
万众瞩目的《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2024版》(后简称“《指南》“)于会议期间重磅发布。
本次2024版《指南》更新依旧坚持“基千药物的循证医学证据、兼顾药物可及性和医保因素、结合中国专家意见“原则,对HER2阳性、激素受体阳性、三阴性乳腺癌三大分子分型的早期新辅助、辅助治疗及晚期治疗均进行了全面升级。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2024版》更新亮点:•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德曲妥珠单抗(T-DXd)“取代'恩美曲妥珠单抗T-D M1Y'成为曲妥珠单抗治疗失败后唯一I级推荐的ADC药怓1A),·三阴性晚期乳腺癌:原解救治疗推荐表格调整为解救化疗和解救免疫治疗两个表格,将免疫联合方案进行单独推荐。
•HR阳性晚期乳腺癌:国内已获批CDK4/6抑制剂(CDK4/6i)全部纳入了一线治疗的1级推荐,同时新增“AKT抑制剂(AKTi)+内分泌作为CDK4/6i治疗失败患者的III级治疗推荐。
·新增HER2低表达晚期乳腺癌章节对千HR阳也HER2低表达晚期乳腺癌,“德曲妥珠单抗'作为CDK4/6i经治患者的首选II级推荐方案1A1 对千HR阴性/HER2低表达晚期乳腺癌,—线治疗失败后应首选ADC药物治疗,可以选择德曲妥珠单抗'或'戈沙妥珠单抗'0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持续追求精准治疗,德曲妥珠单抗成曲妥珠单抗失败后首选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治疗仍强调基千既往治疗方案进行精准分层,分为H治疗敏感'、“H治疗失败”、“TKI治疗失败“分别推荐方案,以追求更精准治疗模式。
对千曲妥珠单抗治疗敏感的患者,基千临床需求和产品可及性,在新版《指南》中曲帕双靶推荐新增皮下制剂。
对千曲妥珠单抗治疗耐药的患者,“德曲妥珠单抗(T-DXd),取代'恩美曲妥珠单抗(T-DM1)“成为曲妥珠单抗治疗失败后唯一I级推荐的ADC药物(1A),该项更新基千D EST I NY-Breast03研究中的突破性成果,德曲妥珠单抗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达到前所未有的28.8个月,同时近80%患者实现肿瘤缓解,21%患者实现肿瘤完全缓解。
中国进展期乳腺癌共识指南

中国进展期乳腺癌共识指南近年来,乳腺癌已成为全球范围内高发的女性恶性肿瘤之一。
在中国,每年有大量的女性被诊断为乳腺癌,其中进展期乳腺癌(ABC)患者的比例不在少数。
为了更好地规范和治疗进展期乳腺癌,中国抗癌协会乳腺专业委员会特地制定了《中国进展期乳腺癌共识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本文将详细介绍该《指南》的内容和特点,并针对如何更好地利用该《指南》提出一些建议。
中国进展期乳腺癌共识指南是为了提高进展期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规范临床诊疗行为,促进医疗质量的全面提升而制定的。
该《指南》由国内权威的乳腺肿瘤专家共同讨论和制定,包含了关于进展期乳腺癌的病理学、临床诊断、治疗策略和随访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具有极高的实用性和指导意义。
中国进展期乳腺癌共识指南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它强调了多学科联合诊疗的重要性,要求医生们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从而为患者提供更为全面的诊疗服务;它引进了国外最新的乳腺癌治疗理念和技术,并根据国内实际情况进行了调整和改进,更符合中国患者的实际情况;它注重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倡在治疗过程中尽可能地减少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在《指南》中,专家们针对进展期乳腺癌的各个方面提出了许多推荐意见。
其中包括:(1)对于ABC患者,推荐使用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包括外科、放疗科、化疗科、病理科和医学影像科等;(2)在制定治疗策略时,应该根据患者的病理学特征、临床分期、身体状况和生育需求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3)对于需要接受化疗的患者,推荐使用包括紫杉类药物、曲妥珠单抗、帕博西尼等在内的多种药物联合化疗方案;(4)在放疗方面,推荐使用精准放疗技术和设备,如三维适形放疗、调强放疗等,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不良反应;(5)在内分泌治疗方面,根据患者的ER/PR状态和病情需要,可以选择使用他莫昔芬、来曲唑、依西美坦等内分泌药物进行治疗。
除了指南推荐外,《指南》还为临床实践提供了以下建议:(1)在诊治患者过程中,应注重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充分了解其病情和需求,增强患者的信任感和依从性;(2)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的实际情况和意愿,合理选择治疗手段和药物,尽可能地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3)在放疗和化疗过程中,应注重观察和评估患者的反应和副作用,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药物剂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4)在内分泌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ER/PR状态和病情变化,及时调整药物种类和剂量,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晚期乳腺癌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16徐兵河,江泽飞,胡夕春代表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晚期乳腺癌(ABC)患者在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疗效方面是有其特殊性的,并且目前尚缺乏公认的标准治疗方案,如何帮助患者做出正确的治疗选择,是每一位肿瘤科医师面临的挑战。
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总体中位生存期为2~3年,不同分子亚型的情况有所不同。
对于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抗HER2治疗改变了HER2阳性乳腺癌的自然病程,并显著延长了生存时间;但是对于三阴性晚期乳腺癌患者,其总体预后尚未取得明显改善;另外,对于最常见的激素受体(HR)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近年来新增了多种治疗药物,如氟维司群、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6(CDK4/6)抑制剂等[1,2]。
2016年,在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的倡导下,国内乳腺癌病理和影像诊断、治疗方面的专家对国内外晚期乳腺癌治疗的研究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和讨论,经过反复讨论和多次修改,制订出《中国晚期乳腺癌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16》。
需要强调的是,本共识是供中国范围内应用的诊疗建议,而各个地区可能需要根据现代肿瘤学的基本原则进行必要的调整,即结合晚期疾病的特殊性和每位患者的个体差异予以多学科、个体化的综合治疗。
一、指南总则乳腺癌是严重威胁全世界女性健康的第一大恶性肿瘤,预计2015年中国新发乳腺癌病例达27.2万,死亡约7万余例[3],在每年新发乳腺癌病例中3%~10%的妇女在确诊时即有远处转移。
早期患者中30%~40%可发展为晚期乳腺癌,5年生存率约20%[4]。
ABC是乳腺癌发展的特殊阶段,在治疗选择及疗效方面均不同于乳腺癌的其他阶段。
ABC患者面临着来自疾病本身、心理和经济等多方面的压力。
20世纪末提出的多学科综合治疗理念是肿瘤学领域的重大成就之一。
根据这一理念,医师需要为每个患者提供个体化的医疗措施,同时各学科相关人员的积极合作有助于为患者制订更好的治疗方案。
乳腺病专科的建立是另一重要举措,我国最早的乳腺癌中心成立于20世纪90年代,并在近20年的发展中得以不断完善。
多学科合作和乳腺病专科的成立在乳腺疾病诊疗方面具有里程碑意义,尤其在早期乳腺癌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对于ABC患者的治疗,多学科合作尚显不足,尤其是针对某些特定转移部位(例如骨转移、脑转移)的综合治疗还亟待加强。
本共识中的一部分建议针对不可手术的局部晚期乳腺癌(LABC)和转移性乳腺癌(MBC)或Ⅳ期乳腺癌均适用,而另一些建议则仅适用于MBC。
1、ABC管理复杂,多学科参与非常重要(包括肿瘤科、放疗科、外科、影像科、病理科、妇科、心理肿瘤学家、社会工作者、护士和姑息治疗专家)。
2、患者一旦被诊断为ABC,个性化提供适当的心理关怀、支持治疗和症状相关的干预作为常规。
3、确诊为ABC后,同患者讨论未来的治疗及护理目标,与患者沟通ABC虽然通常很难治愈,但合理的治疗能够显著延长生存时间,部分患者可长期带瘤生存。
谈话时应选择患者易于接受的语言,避免过于专业的术语,同时尊重患者的隐私和文化差异,并尽可能提供文字信息。
4、选择治疗决定时,应平衡生存期和生活质量,考虑患者意愿,尽可能鼓励患者与其亲属一同商讨治疗决定,遵循个体化原则,以满足患者的需求。
5、应注意ABC治疗费用的问题。
因此做出治疗决定时应综合考虑包括经济承受能力、生活质量、预期寿命、患者意愿等多方面因素。
6、患者的主观感受往往反映了症状的严重程度、同时反映治疗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的影响,应准确地收集这些信息并结合其他临床评估方法,鼓励患者记录症状。
以往患者感受常与医生记录不一致,有可能医生未能完全描述患者的疾病体验,如仅简单记录精神恐惧、失落、厌食、恶心、呕吐等症状,患者参与记录症状显得更为重要。
7、关注长期生存者的生活质量,如担心长期治疗的不良反应、恐惧肿瘤复发,化疗导致记忆力下降、睡眠不足,在家庭护理、基础治疗措施、工作需求、社会融入等方面的需求。
二、肿瘤评估原则诊断分期相关检查至少应包括病史、体格检查、血液学检查(如: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肿瘤标志物)和影像学检查。
若准备进行曲妥珠单抗治疗,还应加入心功能检查(如心脏彩超检查)等。
影像学检查部位应包括胸(X线片,必要时行CT)、腹(超声,必要时行CT或MRI)、骨扫描等。
当需要明确是否复发或判断是否为多发病灶时可考虑选择PET-CT[5]。
由于目前缺乏高级别的证据的支持,不推荐PET-CT作为常规检查。
肿瘤标志物是评价治疗反应的辅助指标,尤其在缺少可测量病灶时意义更加重要。
但肿瘤标志物的变化不能作为调整治疗的依据。
有明显头部相关症状或体征的患者应接受头部影像学检查,包括头颅CT或MRI。
无症状的患者,不应常规接受头部影像学检查,包括HER2阳性和三阴性患者,这两类患者脑转移发生率较高,需要更仔细地询问症状和检查体征,一旦怀疑有脑转移可能时,及时考虑接受头部影像学检查。
如果临床上可行,推荐进行转移灶的活检以明确诊断,尤其是在首次诊断转移时。
确诊转移后建议进行至少一次乳腺癌生物学指标的再评估(如HR、HER2和Ki67)。
肿瘤标志物是评价治疗反应的辅助指标,其动态变化能够协助疗效评价,尤其在缺少可测量病灶时意义更加重要。
ABC治疗过程中肿瘤标志物持续上升可能是肿瘤进展的早期表现,应同时结合影像学检查来明确判断,以决定是否需要更改治疗方案;肿瘤标志物的单纯升高不能作为更改治疗方案的依据。
建议动态观察,1~2个月后再次复查。
内分泌治疗(ET)的疗效评价间隔时间应该为2~3个月,化疗的疗效评价间隔时间应该为2-3个周期;对于不同治疗的具体评价间隔还应综合考虑疾病进展速度、转移部位和范围、以及治疗方式来决定。
对于疾病进展迅速的患者,应考虑缩短疗效评价间隔时间。
部分情况下,例如疾病相对惰性、进展缓慢等,可以考虑适当延长评价间隔时间。
如果怀疑疾病进展(PD)或出现明显疾病相关症状,应及时采取进一步检查。
在进行影像检查的同时,应详细记录病史和体格检查的情况。
三、ABC治疗基本原则1、治疗选择应考虑HR和HER2状态、既往治疗(疗效、毒性、耐受性等)、无病间期、肿瘤负荷(转移部位和数量)、年龄、一般状态、月经状况、合并症等因素,并应根据患者症状严重程度、是否有快速控制疾病和(或)症状的需求以及患者的社会、经济和心理因素做出调整。
2、当原发灶和转移灶检测结果不一致时,只要有1次HR和(或)HER2阳性,就应推荐相应的内分泌治疗和(或)抗HER2治疗[6]。
3、对高龄患者也应该根据具体病情尽量给予合理、有效的治疗,对于年轻患者应避免过度治疗。
4、对于初治W期乳腺癌患者切除原发病灶是否能够获益尚有争论[7],部分患者可以考虑姑息性手术。
目前证据均来自回顾性研究,存在选择性偏倚,最终结果还有待前瞻性临床试验进一步证实。
5、单个病灶的局部复发晚期乳腺癌应尽可能选择根治性治疗包括乳腺切除术、根治术联合辅助放疗或根治术联合局部加量照射。
如果选择局部手术,应尽可能完全切除复发肿瘤。
不适合手术切除的患者,全身治疗仍应作为主要治疗手段。
在全身治疗的基础上,对于急需缓解症状或解除并发症的患者可采用局部治疗[8]。
四、不可手术的局部晚期,非炎性乳腺癌约20%的乳腺癌在首诊时为LABC。
LABC通常包括可手术的原发性乳腺癌(ⅡB,ⅢA期)和(或)累及皮肤或胸壁和(或)广泛淋巴结受累(ⅢB,ⅢC期)。
本共识仅针对不可手术、尚未扩散至远处的LABC。
1、开始治疗前,应行穿刺活检,获得组织学及生物标志物表达情况(ER、PR、HER2和Ki67),以协助制定治疗方案。
LABC存在高转移风险,开始全身治疗前建议完整评估分期,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胸腹部影像、骨扫描。
可选择行PET-CT(若可行)。
2、全身治疗(非手术或放疗)应为初始治疗。
若全身治疗、甚至放疗后,LABC仍为不可手术,不应行姑息性乳房切除,除非手术可改善总体生活质量。
在大部分情况下推荐多学科综合治疗(全身治疗、手术、放疗)。
化疗优先考虑含蒽环、紫杉类药物的方案。
对于HER2阳性的局部晚期乳腺癌,推荐曲妥珠单抗与紫杉类药物同时使用,可提高病理完全缓解(pCR)率。
与蒽环类药物同时使用并没有提高pCR率,发生心脏毒性的风险增高,推荐蒽环类药物与曲妥珠单抗序贯使用。
对于管腔(Luminal)型的乳腺癌,初始治疗选择化疗或内分泌治疗,取决于肿瘤特征(分级、HR表达水平及HER2状况、肿瘤进展的速度)及患者特征(月经状态、PS体力评分、并发症)及意愿等。
3、不可手术的LABC经过全身治疗多数可转变为可手术乳腺癌,可行保乳手术的比例取决于肿瘤本身和患者特征,对于不能行保乳术和所有的炎性乳腺癌患者,全乳切除加腋窝淋巴结清扫仍然是标准的手术方式[9]。
五、不可手术的局部晚期,炎性乳腺癌1、总体治疗原则与非炎症性局部晚期乳腺癌一致,首选全身治疗。
2、绝大部分情况下建议行乳腺切除术联合腋窝淋巴结清扫。
3、不推荐行即刻乳房重建术。
4、即使在全身治疗获得pCR的情况下,应行局部-区域放疗(胸壁和淋巴结)。
六、ER阳性/HER2阴性晚期乳腺癌治疗1、重要的ABC定义:内脏危象:由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疾病快速进展确认的数个脏器功能异常。
内脏危象并非单纯指存在内脏转移,而指危重的内脏情况需快速有效治疗而控制疾病进展,尤其指进展后就失去化疗机会的情况。
1)原发性内分泌耐药: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2年内出现复发转移,或转移性乳腺癌内分泌治疗6个月内出现疾病进展。
2)继发性内分泌耐药: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2年后出现复发转移,或在完成辅助内分泌治疗12个月内出现复发转移,或一线内分泌治疗异6个月出现进展[10]。
2、治疗原则:对于HR阳性、HER2阴性的MBC,病变局限在乳腺、骨和软组织以及无症状,肿瘤负荷不大的内脏转移患者,可以优先选择内分泌治疗。
但对于内分泌治疗耐药、肿瘤快速进展、内脏广泛转移或症状明显,需要快速减轻肿瘤负荷的患者应该先给予化疗等更有效的治疗[11]。
对于既往内分泌治疗有效的患者(至进展时间[TTP]>6个月),无论患者是否绝经,后续内分泌治疗仍然有可能控制肿瘤,疾病进展后可以换用不同作用机制的其他内分泌药物治疗。
连续三线内分泌治疗无效通常提示内分泌耐药,应该换用细胞毒药物治疗。
在内分泌治疗期间,应每2~3个月评估一次疗效,未进展患者应继续维持治疗。
如肿瘤出现进展,应根据病情决定更换新的内分泌治疗或改用化疗等治疗。
对于不适合内分泌治疗的患者,可先行化疗,在疾病得到有效控制后再给予内分泌维持治疗。
这种治疗策略虽然尚未在随机临床试验进行评价,但在临床实践中被广泛应用。
在晚期一线治疗中,FACT研究比较了氟维司群联合阿那曲唑与阿那曲唑单药治疗的疗效[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