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道路设计说明
DL-01道路工程设计说明

道路工程设计说明鹿厂镇沿河村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会理县,本项目道路工程主要为原有老路加铺混凝土面层,对原有老路的平纵线形进行拟合,使行车更加平顺。
本项目共2.219公里。
本次设计内容包含道路工程中加铺路面结构层及路基的填筑整形,局部地段增设挡墙及排水构造。
一、设计依据:1、本项目设计合同。
2、该片区地形图。
3、其他相关基础资料。
二、采用规范(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2)《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DB 53/ T2002—2014(3)《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4)《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 33-2012);(5)《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G/T D32-2012);(6)《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7)《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8)《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9)《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D81-2006);(10)《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12)《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文件编制办法》(交公路发(2007)358号)(1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1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14)《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2011);(15)《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16)《公路勘察细则》(JTG/TC10-2007);(17)《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三、主要技术标准1、道路等级:农村公路小交通量2、设计行车速度:15km/h;3、道路横坡度:车行道2%。
4、标准轴载:BZZ-100KN。
5、路面类型:水泥混凝土路面6、交通量等级:轻交通7、路面临界状态设计年限:交通量饱和8年;水泥砼路面8年四、实施范围道路K (K0+000-K2+219.557)。
01交通工程设计说明

交通工程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设计中执行的主要标准及依据如下:《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路面标线涂料》JTT280-2004二、设计技术标准1、道路等级:城市主干道Ⅱ级。
2、设计车速:40km/h.3、设计风速:按贵州省大部分地区50年一遇取25m/s.4、车道划分:3m(人)+0.75m(路缘带)+3.75m(车)+3.75m(车)+3.75m(车)+0.5m(路缘带)+5m(绿)+0.5m(路缘带)+ 3.75m(车)+3.75m(车)+3.75m(车)+0.75m(路缘带)+2.5m(绿)+4.5m(人)=40m三、交通标志设计1、设置原则✧标志的类型包括警告、禁令、指示、指路和辅助标志。
✧路段开口处设置停车让行和禁止左转弯标志。
✧交叉口前均设置指路标志。
✧路段行人过街处设置人行横道标志和注意行人标志。
✧全路段设置限制速度标志和禁止停车标志。
2、标志版面设计要求✧警告、禁令、指示及辅助标志的尺寸均应根据道路的等级并按照规范要求的相应指标进行设计。
✧指路标志板面字高40cm,版面内容均采用汉字和拼音对照。
✧标志的外边框和衬底边的尺寸,所有标志的图案、文字、背景等颜色按照《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以及相关规范、规定执行。
3、标志结构设计及材料要求✧本设计标志支撑方式有单柱式、悬臂式、附着式。
✧标志板采用满足《公路交通标志板》(JT/T297-2004)要求的LF2-M铝合金板材料,标志板厚度采用3.0mm。
✧支撑件(包括立柱及横梁)采用无缝或电焊钢管。
均采用热镀锌处理,镀锌量为600g/㎡。
✧连接件包括滑槽、抱箍和螺栓。
滑槽采用与标志版材料一致的型铝;标志底板与滑槽铆接连接;抱箍采用钢板制作,通过螺栓与滑槽连接。
钢构件采用热镀锌处理,镀锌量为350g/㎡。
✧反光材料采用反光膜,大型标志板面采用一级反光膜,小型标志板面采用二级反光膜。
图集L06J002(01道路、广场、停车场)

道路、广场、停车场说明
一、适用范围
1、道路适用于工矿内一般道路、居住区内机动车道路、居住区内次要道路、公园内道路、城市人行道。
2、广场适用于城市广场、居住区内健身休闲广场、运动场。
3、停车场适用于工矿内停车场、公共停车场、居住区停车场.
二、设计依据
1、《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CJJ37-90
2、《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GB 50180—93(2002版)
3、《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JGJ50-2001
4、《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 GBJ 97-87
5、
三、设计、施工要点
1、对所有材料的质量要求、施工要求及构造要求除注明外均应遵守国家及地方现行有关规范及规程。
2、工矿内道路、居住区内机动车道路按300~600辆/日车及汽车载重量综合考虑。
3、居住区次要道路、公园内道路、城市人行道按行人及非机动车通行设计.
4、道路、广场、停车场的设计标高见单体工程竖向设计。
5、混凝土道路及垫层应分块捣制,随打随抹平,每块长度不大于
6m,缝宽20~30(也可锯缝,缝宽5,缝深1/3),用建筑密封材料嵌缝。
6、道路路面横向坡度:
人行道、甬路:1%~2%(宜采用单面破)
车行道:1%~2%
7、道路路面纵向坡度按单体工程设计。
8、车行道在地下水较高地区,如地面下1~1。
5m以内,为防止灰土冬季冻胀,灰土垫层宜改为200~300厚级配砂石。
9、块路、普装甬路及人行道宽度应按面层块料整倍数考虑。
四、材料选用要点
1、选用的材料应是经国家认证的检测部门检验合格及现场抽检合格的产品。
2、压实系数由环刀取样测定。
道路设计说明书

道路设计说明书一、背景介绍道路作为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城市的交通流畅和居民的出行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提高道路安全性和舒适性,道路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档旨在为道路设计提供详细而全面的说明。
二、设计目标1. 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确保道路设计能够满足未来一段时间内交通流量的承载能力,并确保车辆之间的安全距离,防止拥堵现象的发生。
2. 提升交通安全性:设计道路时需充分考虑行人和车辆的安全,确定合理的交通流线和交通标志,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
3. 提供良好行车体验:设计道路时要注重道路质量,确保道路平整、没有明显凹凸不平的地方,减少车辆的颠簸感,提高行车的舒适性。
4. 保护环境:设计道路时要注意保护周边自然环境,采取措施减少噪声与污染,确保道路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共生。
三、设计要求1. 道路布局:设计应根据周边建筑、道路网络和交通需求确定合理的道路布局。
确保各个交叉口的设计符合通行规则,避免交通堵塞,提高通行效率。
2. 车道设置:根据交通流量和道路等级要求,合理设置车道数量和宽度,确保车辆的舒适行驶,提高道路运行效率。
3. 车行道与人行道划分:根据道路使用情况和交通需求,合理划分车行道和人行道的宽度,确保行人与车辆的安全通行。
4. 路侧停车位设置:根据周边建筑和居民的停车需求,合理设置路侧停车位的数量和布局,确保停车场所的充足性和通行便利性。
5. 公共交通设施:根据地区公共交通状况,合理设置公交车站等公共交通设施,提高公共交通的使用率,减少私家车出行。
6. 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根据道路设计要求和交通规则,设置合理的交通标志和标线,引导车辆和行人正确通行,降低事故发生的风险。
7. 道路照明:确保道路照明设施的合理设置,提高夜间行车的安全性,减少事故的发生。
四、设计流程1. 背景调研:了解道路设计的背景和需要考虑的因素,如交通流量、周边环境等。
2. 需求分析:根据背景调研结果,确定道路设计的目标和要求。
DL-01道路工程设计说明

道路工程设计说明1概述1.1任务依据委托方:成都高投置业有限公司委托形式:设计合同书委托内容:简阳市芦葭镇综合提升规划工程相关设计工作1.2设计标准道路的设计标准见下表:道路设计标准芦葭镇综合提升规划工程包含5条市政道路,分别是简仁路、文化街、富民街、顺河街、芦葭桥街等。
本工程改造建设内容:破除现状面层加铺,同时新建雨、污、给水,路灯改造,施划标线等。
本工程包括道路工程、排水工程、照明工程及交通工程,共4个专业,本部分为道路专业。
1.4旧路情况简介结合现场调查,简仁路、文化街、富民街路面宽度8~9m,顺河街路面宽度7~8m,芦葭桥街路面5m。
道路均为水泥路面,局部出现裂痕、不规则裂缝、龟裂等病害,且缺乏路灯、交通标志标线等必要设施;无雨、污水排水系统,均直排;电力、通讯管线均架空布置且杂乱无章。
镇区现状2设计依据及相应技术规范2.1设计依据(1)本项目设计合同;(2)本项目地勘报告;(3)现场踏勘资料;(4)南华街、芦新街施工图设计2.2主要技术规范1.《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0-95);2.《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37-2012);3.《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193-2012)4.《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 169-2012)5.《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6.《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7.《城镇道路与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1-2008);8.《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G B02-2013);9.《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10. 《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11.《成都市城市道路沥青路面道路结构设计导则》(2011年版);12.《成都市人行道建设技术导则》(2011年版);3沿线气象、水文、地貌、地质特征3. 1气候条件简阳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无霜期长,霜雪少。
LS-01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解读

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1、工程概况及建设条件本项目名称为秀山县余家片区农村人居环境建设项目新建道路工程一期,此次设计共分为两段,即Ⅰ段道路、Ⅱ段道路,均定义为农村公路。
Ⅰ段道路标准路幅宽9.5m,道路全长1578.006m,参照四级公路标准设计,设计速度20Km/h;Ⅱ段道路标准路幅宽4.5m,道路全长364.828m,参照四级公路标准设计,设计速度15Km/h。
结合道路两侧后期土地开发利用,本次道路设计内容包括道路工程、排水(雨)工程、照明工程、交通工程等,共一册。
2、设计依据2.1设计依据◆建设单位与我院签定的设计合同;◆工程区域1:500实测地形图(电子版本);◆业主提供的其他资料。
2.2技术标准、规范◆《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JTG/T B05-2004◆《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公路勘测细则》JTG/T C10-2007◆《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T D33-2012◆《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公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JTG E41-200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51-2009◆《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15◆《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J D62-2012 ◆《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JTG C30-2015◆《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G B04-2010◆《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D81-2006◆《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TG/T D81-2006◆《重庆市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渝文审【2011】25号)◆《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本办法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现行其他相关规范、规程2.3采用的技术标准主要技术指标表:3、设计概要3.1平面设计Ⅰ段道路呈南北走向,起点顺接八号路,起点桩号K0+000(X=49436.005,Y=99735.970),终点桩号K1+578.006(X= 48090.823,Y= 99995.438),路线全长1578.006m。
交通-01 设计说明

1、设计采用的标准、规范、规程及规定(1)《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 5768.1~3-2009)(2)《城市道路交通设计指南》(3)《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D81-2006)(4)《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 D81-2006)(5)《公路交通标志版》(JT/T 279-2004)2、设计原则交通标志以颜色、形状、字符、图形等向道路使用者传递信息用于管理交通的设施;交通标线是施划或安装于道路上的各种线条、箭头、文字、图案及立面标记、实体标记、突起路标和轮廓标等交通设施,向道路使用者传递有关道路交通的规则、警告、指引等信息。
根据道路线形、交通设施、交通状况、周边路网、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等确定道路的交通组织方案。
根据交通组织方案,结合道路及交通情况,综合考虑、合理布局、信息连续等原则设计交通标志,确保与其它设施相协调,为道路使用者提供准确、清晰、简洁、及时的信息和具有足够的发现、认读和反应时间,引导道路使用者顺利快捷地抵达目的地,促进交通畅通和行车安全。
充分考虑道路使用者是在移动状态下获取信息的特殊性,以及道路使用者构成的多样性和其对标志、标线理解、依赖程度的差异性,所传递信息应当给予道路使用者在动态条件下发现、判读信息及采取行动的时间和前置距离,对于重要的信息应当按一定规律重复出现,应确保信息量不过载、不缺失。
连续设置的纵向和横向交通标线,根据具体情况每隔10~15m设置排水缝;其它标线方向有可能阻水时,沿排水方向设置排水缝;排水缝宽度为2~5cm。
标志的安装根据道路平竖曲线线形和标志的位置调整其与道路中线的水平或俯仰角度:(1)路侧禁令和指示标志为0°~45°,指路和警告标志为0°~10°;(2)路侧标志应尽量减少标志面对驾驶员的眩光。
3、标志类型标志类型有警告标志、禁令标志、限速标志等。
标志的结构有单柱。
4、版面设计标志的颜色、形状、图案、尺寸及反光,必须按标准规定执行。
道路设计说明书0001

道路设计说明书一、工程概况文成路(原西二号路)位于嘉峪关市嘉东工业园区,该道路设计为南北走向,北接创新大道(原北一号路),南接兰新璐,道路沿线与新阳路(原北二号路)、新瑞路(原北三号路)、新鹏路(原北四号路)和创新大道(原北五号路)等道路相交,道路总长度4588.29M,道路红线42M。
目前已修筑完成的路基1298.69M,位于创新大道与新瑞路之间。
20GG年在原路基的基础向南对新瑞路与创业大道之间 1269.92M的路段进行施工图设计,道路标准横断面与原路基断面一致。
该区地势呈西高东低、南高北低的特点,工程沿线地势较平坦,坦然级配沙砾层较好。
二、设计根据(1)嘉峪关市工业园区道路工程建设项目委托书。
(2)嘉峪关市东区城市空间发展规划研究。
(3 )嘉东工业园区规划总平面图。
(4)现有20GG嘉峪关城市坐标1:1000的地图。
三、设计规范(1)《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2)《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GG)(3)《公路沥青路年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GG)(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GG)(5)《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GG)(6)《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TJ50-20GG)(7)《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91)(8)《城市道路绿化规范与设计规范》(CJJ75-97)(9)《道路交通标志与标线》(GB5768-1999)(10)《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GG)四、设计标准1、道路等级:城市二级主干道2、设计行车速度:40km/h3、路面类型:沥青混凝土路面4、路面结构设计使用年限:15a5、抗震设计烈度7度&设计标准轴载:100KN五、工程设计5.1平面设计道路平面设计根据规划总平面设计线路,但考虑到周边的具体情况对道路中心线进行了调整。
5.2纵断面设计道路纵断面设计原则上一规划为依据,并充分考虑沿线道路两侧场地的标高、排水等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路设计说明1、工程概述拟建工程位于广州市海珠区,规划道路宽为26米(人行道5m+车行道16m+人行道5m)。
本工程根据道路规划走向,拆除道路红线内西侧半幅范围内原有构筑物,新建水泥砼路面车行道及人行道。
本工程设计道路宽14m(人行道2m+车行道12m),长约197.903m;桩号为K0+010.000~K0+197.903,单向3车道。
2、设计依据1)工程委托书。
2)广州市城市规划局相关规划设计文件3、技术规范及标准3.1主要技术规范及指引1)《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3)《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2;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5)《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020-2006;6)《城镇道路养护技术规范》CJJ 36-2006;7)《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 50-2001;8)《广州市迎亚运市政道路大中修项目广场及人行道建设管理指引》;9)《广州市市政园林局迎亚运市政道路大中修工程管理指引》;10)《广州市人行道无障碍设施设置细则》;11)《城市道路检查井盖井盖技术规范》DB31/T 324-2004;12)《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及其余相关规范、规程及标准等。
3.2主要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1)《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2)《公路水泥混凝土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4)《混凝土及预制构件质量控制规程》CECS40-92;5)《给排水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4、改造原则及内容1)根据规划红线及规划中心线进行平面线形设计,在路口处与周边路网接顺。
2)根据现状道路地面高程及该区域防洪排涝要求,结合现状进行综合拉坡设计,避免大填大挖;3)原则上路拱横坡单向1.5%(东向西),人行道横坡向内1.0%,施工时按现场实际坡度接顺;4)与相邻地物高差超过0.5米设置挡墙;5、工程设计15.1设计标准项目单位规范值设计值备注道路类别城市次干路计算车速km/h / 20道路宽度米14 半幅路面设计基准期年20 20 水泥砼路面路面设计荷载BZZ-100桥梁设计荷载/路面横坡% 1~2 1.5停车视距米≥ 40 >40高程系统广州城建高程系统坐标系统广州城建坐标系统净空米>4.5 >4.55.2平面设计根据规划局提供的道路规划设计要点进行平面线形设计,在路口处与周边路网接顺。
详见道路平面图。
5.3纵断面设计根据现状道路地面高程及该区域防洪排涝要求,结合现状进行综合拉坡设计,避免大填大挖;交叉口路段一般按照现状与被交道路接顺。
纵坡主要技术参数见下表:纵坡设计参数表计算行车速度40km/h参数规范规定设计选用最大纵坡度(%) 6 2.086竖曲线最小半径(m)凸型600 810.403凹型700 2594.7竖曲线最小长度(m)35 28注:因现场地形限制,部分要素不能完全满足规范要求。
5.4横断面设计横断面形式见下图:本次设计道路路幅宽14m:2.0m(人行道)+12m(车行道)。
道路机动车道路拱横坡设计值为单向1.5%,人行道横坡设计值为1%。
5.5路面设计25.5.1车行道路面结构设计1、车行道采用水泥砼路面结构,总厚度54cm:土路基(整平压实后)+4.5%水泥碎石稳定层15cm +5.5%水泥碎石稳定层15cm+C35水泥混凝土板24cm。
2、主要技术要求:1)C35水泥砼要求弯拉强度标准值不小于4.5Mpa,集料最大粒径不大于31.5mm(碎石),砂的细度模数不小于2.5,水泥用量不小于300kg/m3。
2)5.5%水泥稳定碎石要求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于2.5Mpa,4%水泥稳定碎石层要求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于1.5Mpa。
水泥掺量,根据实验具体确定。
集料公称最大粒径宜为26.5mm或19mm,小于0.075mm的细粒含量不大于5%,小于4.75mm的颗粒含量不宜大于50%。
水泥稳定碎石要求采用机械集中拌和,分层摊铺碾压,每层厚度为15~20cm,压实度不小于98%。
碾压成型后应注意养生,避免曝晒。
水泥稳定类集料级配如下表层位通过下列方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31.5 19.0 9.50 4.75 2.36 0.6 0.075城市快速路、主干道基层100 68~86 38~58 22~32 16~28 8~15 0~3次干道、支路基层100 90~100 60~80 29~49 15~32 6~20 0~55.5.2人行道结构设计7.5.2.1、人行道结构设计人行道铺装总厚度24cm, 由上至下依次为:1、6cm厚彩色环保砖(30×15×6cm)。
强度要求:抗压强度不小于Cc40,抗折强度不小于Cf4.0,防滑等级为R3,相应防滑性能指标BPN≥65。
其各项技术指标应符合其相关行业技术标准。
2、3cm厚M10水泥砂浆座浆。
3、15cm厚5.5%水泥石粉渣15cm(压实度≥96%)。
5、压实土基。
土基抗压回弹模量E0≥30MPa,压实度≥90%(重型标准),土基回弹模量符合有关规范要求。
盲道砖采用中黄色人造花岗岩导盲砖(30×30×5cm),人行道侧石采用C30水泥砼侧石(100×15×30cm),平石采用C30砼平石(100×25×12cm)。
7.5.2.2、主要技术要求a、小半径路口处理:小半径的路口、转弯位,侧平石必须切成梯形进行安装,同样,无障碍通道下沉渐变段的侧石,也应该切出斜角,不得出现大块三角形、扇形的填缝料,较大半径的弯位,可允许不用梯形侧平石,但必须使用25cm长度的侧平石进行安装,以令弯位圆顺。
b、侧平石的接缝要求控制在0.8cm以内,并用Φ6mm光圆钢筋勾出凹缝;同时,平石与侧石间的接缝要求控制在0.5cm以内(尽量紧靠);填、勾缝后要注意把溢出缝周的填缝料抹干净,填缝料不得扩散和污染侧平石。
c、对路口、管线密集、有车辆进入和停车需要或压路机难以碾压施工的人行道,将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改为15cm厚C25砼基层。
5.6路基设计本项目对路基的设计要求如下:5.6.1路基必须密实、均匀、稳定。
路床顶面土基回弹模量不小于30Mpa5.6.2路基边坡填方为1:1.5,挖方边坡为1:1。
35.6.3路基各层采用重型击实试验法求得的最大干密度的压实度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路基压实度填挖类型路面底面以下深度(cm)压实度(%)城市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压实度(%)填方0~30 ≥96 ≥9530~80 ≥96 ≥9580~150 ≥94 ≥94>150 ≥93 ≥92 零填及挖方0~30 ≥96 ≥9530~80 ≥96 ≥955.6.4 路床填料应均匀密实,填料最大粒径应小于100mm.,路床顶面横坡与路拱横坡一致。
填方路堤路基填料不得使用淤泥、沼泽土、有机土、草皮、生活垃圾和含有腐朽物质的土;应优先选用级配较好的砾类土、砂类土等粗粒土作为填料,填料最大粒径应小于150mm。
路基各层填料强度要求见表。
路基填料强度指标项目分类路面底面以下深度填料最小强度(CBR)(%)填料最大粒径(mm)城市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填方路基0~30 8 6 10030~80 5 4 10080~150 4 3 150>150 3 2 150 零填及挖方0~30 8 6 10030~80 5 4 1005.6.5路基表层处理,在清除地表草皮、腐殖土后,应碾压密实,压实度大于85%。
5.6.6路基范围内管道沟槽回填土的压实度不小于上述土质路基压实度的规定。
5.7附属设施5.7.1无障碍通道1)、人行道的各种路口必须设置缘石坡道,缘石坡道应设在人行道的范围内,并应与人行横道相对应;缘石坡道的坡面应平整,且不应光滑。
2)缘石坡道的宽度要与整个路口或者斑马线等宽,对于全路口宽度的缘石坡道,下沉渐变段的侧石应设在直线段的最后一条,从转弯位开始全路口范围都是缘石坡道。
缘石坡道下缘应尽量与路面平齐,最大高差不能超2cm。
3)路口设置坡道的,为防止车辆随意驶入人行道范围,坡道口应设置车止石,车止石要求坚固美观,采用仿花岗岩材质,并配筋。
车止石高度为100cm,柱间距为120cm。
4)盲道应连续顺直,中途不得有电线杆、拉线、树木等障碍物;人行天桥梯道口应设置提示盲道;当盲道进行方向遇到井盖或障碍物时,盲道的设置应采取以下其中一种方式进行处理:a、主干道统一采用装饰井盖安装装饰井,确保盲道顺直。
装饰井应具有防盗功能,4与人行道砖整体协调一致。
b、绕开障碍物接顺盲道。
根据障碍物所占人行道路面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案:c、盲道砖(包括行进盲道及提示盲道)统一采用300×300×50mm的块材,颜色采用中黄色;为突出盲道颜色,与盲道相邻的人行道砖的铺设不宜使用黄色的块材。
5.7.2装饰井人行道上的各种管线井上应使用装饰型井盖,各类装饰井应具有防盗功能。
各管线装饰井应结合现有城市人行道的特点,以与人行道整体协调为原则,在其上面铺设于所在人行道统一协调的人行道砖。
方形井应与人行道平行设置。
6、施工注意事项6.1沿路地下管线复杂,破除旧路、平整场地、路基开挖、路床碾压前,必须调查清楚地下设施的种类、尺寸、位置和埋深,并务必请相关单位派员现场监护和指导施工。
6.2相交支路须随坡随至路边,应保证路边路面排水顺畅。
6.3应做好试验路段工作,落实浅覆土管线的加固碾压、路床压实度、弯沉指标等,如有问题请及时通知设计人商议解决。
6.4施工前应复核已有道路高程及控制点坐标。
对不同单位、不同区段的施工,应注意高程及位置的核对、相互之间的衔接、配合。
6.5部分路段由于埋设排水管道,路基土受到管道回填的影响,施工时须采取相应措施以使路基符合使用要求。
6.6在道路起止点处应做好与原有路面的顺接。
开放交通后应根据具体情况做好初期养护工作。
6.7道路施工应先进行侧平石施工工序,再进行车行道结构施工。
7、主要工程数量表道路工程主要工程数量表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