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药理学英文名词解释
药理学名词解释

药理学名词解释第1章绪论药物(drug)是指用以预防。
诊断及治疗疾病的物质。
药理学(pharmacology)是一门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制的学科。
药物效应动力学(pharmacodynamic)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规律。
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研究药物在体内的过程,即机体对药物处理的规律。
护用药理学(pharmacologyinnuring)第2章药物效应动力学作用(action)指药物与机体组织细胞间的初始作用效应(effect)是指药物的初始作用所引起的机体组织器官在功能和形态上的变化,是机体对药物反应的表现。
治疗作用(therapeuticaction)符合用药目的,能够防治疾病,有利患者康复的药理作用对因治疗(etiologicaltreatment)用药目的在于消除原发疾病因子,彻底治愈疾病的治疗对症治疗(ymptomatictreatment)用药目的在于改善症状,挽救患者生命的治疗不良反应(adverereaction)凡是不符合用药目的并给患者带来不适甚至痛苦的反应称为药物不良反应。
包括:副反应、毒性反应、变态反应、后遗效应、停药反应、特异质反应等。
副作用(idereaction)药物所固有的,在治疗量时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药理效应。
后遗效应(reidualeffect)停药后血药浓度降到阈浓度以下时所残存的生物效应。
停药反应(withdrawalreaction)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或症状加剧。
量效关系(doeeffectrelationhip)在一定范围内,药理效应随剂量增加而增大。
阈剂量(threholddoe)刚刚能引起药效的剂量。
又称最小有效剂量。
治疗量(therapeuticdoe)大于阈剂量能产生治疗效果而又不引起毒性反应的剂量。
又称有效量或常用量。
极量(ma某imaldoe)介于治疗量和最小中毒量之间的剂量,能引起最大效应而不至于中毒,又称最大治疗量。
药理学名词解释(含英文)

1.药物(drug)是指能够影响机体(包括病原体)功能和(或)细胞代活动,用于疾病的治疗、预防和诊断,以及计划生育等方面的化学物质。
1.Drugs are chemicals that alter the function of living systems by interactionsat the molecular level and can be used to prevent, diagnose and treat disease.2.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 ADR)是指上市的合格药品在常规用法、用量情况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并给患者带来痛苦或危害的反应。
3.副作用(side effect)是由于药物作用选择性低,作用围广,在治疗剂量引起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作用。
4.毒性反应(toxic effect)是由于用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
5.后遗效应(residual effect)是指在停药后,血浆药物浓度下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
6.变态反应(allergic reaction)是药物引起的免疫反应,反应性质与药物原有效应无关,其临床表现包括免疫反应的各种类型。
致敏原可以是药物本身或药物代产物,亦可能是制剂中的杂质或辅剂。
7.继发反应(secondary reaction)是继发于药物治疗作用之后的不良反应。
8.停药反应(withdrawal reaction)是指患者长期应用某种药物,突然停药后发生病情恶化的现象。
9.特异质反应(idiosyncrasy reaction)是指少数患者由于遗传因素对某些药物的反应性发生了变化。
特异质反应表现为对药物的反应特别敏感,或出现与在常人不同性质的反应。
10.依赖性(dependence)是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所造成的一种状态,表现出强迫要求连续或定期使用该药的行为或其他反应,其目的是感受药物的精神效应,或避免由于停药造成身体不适应。
药理学(名词解释)

药理学(名词解释)1.药物(drug):是指可以改变或查明机体的生理功能及病理状态,可用以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物质。
2.药理学(pharmacology):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含病原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学科。
3.药物效应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又称药效学(PD),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
阐明药物防治疾病的规律。
4.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又称药动学(PK),研究机体对药物的作用,包括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排泄过程以及药物效应与血药浓度随时间消长规律的科学。
5.离子障(ion trapping):分子状态(非解离型)药物疏水而亲脂,易通过细胞膜;离子状态药物极性高。
不易通过细胞膜的脂质层,这种现象称为离子障。
6.吸收(absorption):药物自用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7.分布(distribution):药物吸收后从血循环到达机体各个部位和组织的过程。
8.代谢(metabolism):药物在体内多种药物代谢酶作用下,化学结构发生改变的过程。
9.排泄(excretion):是药物从体内排出体外的过程。
10.首过消除(first pass elimination):也称首过代谢(first pass metabolism)或首过效应(first pass effect),指药物经过肠黏膜及肝脏是被部分灭活,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的现象。
11.再分布(redistribution):药物从一种组织向另一种组织转移的过程。
12.肠肝循环(enterohepatic cycle):某些药物在肝与葡萄糖等结合,随胆汁排入小肠后被水解,游离的药物可被重吸收,这称为肠肝循环。
13.一级消除动力学(first-order elimination kinetics):指血中药物消除率与血药浓度成正比,即单位时间内血药浓度降低按某一恒定比重进行消除,所以又叫恒比消除。
药理学名词解释大全

药理学名词解释大全1. 药理学(Pharmacology):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机制和药理效应的科学。
2. 药物(Drug):可通过口服、注射、外用等途径作用于生物体的物质,能改变生理或病理状态。
3. 药效学(Pharmacodynamics):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机制及其所产生的效应的学科。
4. 药代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的学科。
5. 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指药物经口或其他非静脉给药途径后,在生物体内被吸收的比例。
6. 抗生素(Antibiotic):一类可以抑制或杀死细菌的药物。
7. 耐药性(Drug Resistance):指细菌、病毒等生物对药物的抵抗能力。
8. 毒理学(Toxicology):研究药物和其他化学物质对生物体的毒性及其发生机制的学科。
9. 激动剂(Agonist):一种能够结合到受体并引起生物体产生反应的药物。
10. 拮抗剂(Antagonist):一种能够与受体结合,但不引起生物体产生反应的药物。
11. 副作用(Side Effect):药物除了期望的治疗效果外,还会引起其他的不良效应。
12. 受体(Receptor):生物体体内一种特异性分子,能与药物结合,传递或阻断特定的信号。
13. 作用靶点(Target):药物在生物体内所作用的分子或结构。
14. 治疗指数(Therapeutic Index):一种衡量药物安全性的指标,即药物的治疗剂量与产生毒性副作用的剂量之比。
15. 组织亲和力(Tissue Affinity):药物在体内特定组织中的浓度和细胞内的作用效果。
16. 细胞毒性(Cytotoxicity):药物对体内细胞的有害作用。
17. 缓释剂(Sustained-Release Agent):一种控制药物在体内释放速率的物质。
18. 单剂毒性(LD50):指在短时间内,将试验动物的毒物剂量为体重的平均值,能在一半的试验动物中引起死亡的剂量。
药理学的英语名词解释大全

药理学的英语名词解释大全Pharmacology Glossary: A Comprehensive Guide to English Terminology in PharmacologyIntroduction:Pharmacology, a branch of medicine and biology,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the discovery, development, and safe use of drugs. As a field that involves the study of how drugs interact with living organisms, pharmacology employs a wide range of specialized terms. In this article, we present a comprehensive glossary of English terminology in pharmacology, aiming to enhance understanding and facilitate communication within the field.1. Pharmacokinetics:Pharmacokinetics refers to the study of how drugs are absorbed, distributed, metabolized, and eliminated by the body. It encompasses processes such as drug absorption into the bloodstream, tissue distribution, transformation via metabolic pathways, and excretion.2. Pharmacodynamics:Pharmacodynamics relates to the study of the biochemical and physiological effects of drugs on the body. It examine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drugs and their target receptors, enzymes, or cellular signaling pathways, leading to therapeutic or toxic effects.3. Bioavailability:Bioavailability refers to the proportion of a drug that reaches the systemic circulation after administration, and thereby has an active effect. It is influenced by factors such as drug formulation, dosage form, route of administration, and first-pass metabolism.4. Half-life:The half-life of a drug is the time taken for its concentration in the body to decrease by half. It is an important parameter to determine the duration of action and dosing frequency of drugs. Drugs with a shorter half-life may require more frequent dosing to maintain therapeutic levels.5. Toxicity:Toxicity refers to the potential harmful effects of drugs on the body. It can range from mild and reversible side effects to severe organ damage or life-threatening conditions. Understanding the toxicity profile of drugs is essential for evaluating their safety and establishing appropriate dosage regimens.6. Efficacy:Efficacy describes the extent to which a drug produces the desired therapeutic effect. It represents the maximum achievable effect of a drug and is typically evaluated through clinical trials. Efficacy is distinct from potency, which refers to the dose required to produce a given effect.7. Drug interactions:Drug interactions occur when the effects of one drug are altered by the simultaneous presence of another drug, food, or substance. Interactions can result in enhanced or diminished therapeutic effects, adverse reactions, or changes in drug metabolism. It is crucial to assess and manage potential interactions during drug therapy.8. Pharmacogenetics:Pharmacogenetics investigates the influence of genetic variations on an individual's response to drugs. By studying genetic markers, researchers can better understand inter-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drug efficacy and toxicity. This field aims to guide personalized medicine by tailoring drug selection and dosage to an individual's genetic profile.9. Placebo effect:The placebo effect refers to the phenomenon where a patient experiences a perceived therapeutic benefit from an inactive substance or treatment. This effect underscores the importance of controlling for placebo responses in clinical trials when evaluating drug efficacy.10. Adverse drug reactions:Adverse drug reactions are undesired and harmful effects caused by drug administration. They can range from mild allergic reactions to severe conditions, including anaphylaxis or organ failure. Pharmacovigilance aims to identify, prevent, and manage adverse drug reactions to ensure patient safety.Conclusion:This comprehensive glossary provides a glimpse into the intricacies of pharmacology and its associated English terminology. By familiarizing themselves with these terms,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and researchers can enhance their communication and understanding of pharmacological concepts. As pharmacology continues to evolve, staying updated with the field's terminology becomes essential for driving advancements in drug discovery, development, and therapy.。
药理学名词解释(含英文)

药理学名词解释第一篇总论第一章绪言1. 药物(drug)用于治疗、预防、诊断疾病的化学物质。
2. 药理学(pharmacology)研究药物与机体or病原体相互作用的规律和原理的一门学科。
3. 药效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阐明药物防治疾病的规律。
4. 药代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药动学,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置的动态变化,特别是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5. 发现新药根据实验药物的来源,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充分了解未知化合物的药理作用及特点。
6. 评价新药经过科学、严格的实验设计,并与已上市的公认的有效药物进行比较,客观评价有效化合物的优劣,从而决定取舍。
7. 一般药理学研究对新药主要药效作用以外的广泛药理作用进行研究。
8. 毒理学(toxicology)研究外源性物质对机体伤害作用的科学。
第二章药效学1. 药物作用(drug action)药物与机体组织间的原发作用。
2. 药物效应(drug effect)药物原发作用所引起的机体器官原有功能的改变。
3. 兴奋(excitation)能使机体生理、生化功能加强的作用。
4. 抑制(inhibition)引起功能活动减弱的作用。
5. 局部作用(local action)药物无需经过吸收、而在用药部位发挥的直接作用。
6. 全身作用(general action)吸收作用、系统作用,药物通过吸收经血液循环而分布到机体有关部位发挥的作用。
7. 治疗作用(therapeutic action)能达到防治效果的作用。
8. 对因治疗(etiological treatment)治本,针对病因治疗。
9. 对症治疗(symptomatic treatment)治标,改善疾病症状,但不能消除病因。
10. 副作用(side effect)副反应,用治疗量的药物后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不适反应。
11. 毒性反应(toxic reaction)用药剂量过大or用药时间过长而引起的不良反应。
史上最全的药理学名词解释

兽医药理学1.Veterinary Pharmacology (兽医药理学):是药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及其原理的科学。
因此,它是合理用药、防治疾病、诊断疾病以及为促进动物生长、提高经济效益提供基本理论的兽医基础科学。
2.Drug (药物):能使机体的生理、生化过程产生有益影响的化学物质。
3.Pharmacokinetics (药物动力学):简称药动学,它是研究药物在动物体内的过程随时间而变化的动态规律。
4.Pharmacodynamics(药效动力学):简称药效学,它是研究药物对动物机体各种生理功能系统的作用及其原理。
5.药物通过膜的机制可以分为被动转运和主动转运。
Passive transport(被动转运):包括简单扩散和滤过。
Simple diffusion(简单扩散):又称为顺流转运,即药物从浓度高的一侧扩散到浓度低的一侧,转运的速度与两侧的浓度差成正比,待两侧浓度相等时达到平衡,扩散暂时停止。
Filtration(滤过):借助于膜两侧流体静压或渗透压的作用,使小分子或离子型的药物通过亲水孔道。
Active transport(主动转运):又称载体转运,其特点是药物逆浓度差和电化学梯度,由低浓度一侧转运到高浓度一侧的逆流转运。
Facilitated diffusion(易化扩散):为载体转运的一种特殊形式,依靠镶嵌于膜上多肽蛋白质的构型变化,不消耗能量,不逆浓度转运。
6.Absorption(吸收):药物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7.First-pass effect(首过效应):胃肠道的消化机能能直接代谢蛋白质等药物,使药物吸收减少,肝脏也代谢由胃肠道吸收,经肝门静脉进入的药物,使药物在血液中浓度下降,疗效降低,与不完全吸收相似。
8.Distribution(分布):药物进入血液循环系统经各种细胞膜屏障向各器官转运的过程。
9.Transformation(转化)或Biotransformation(生物转化):多数药物在体内各种酶的作用下发生结构的变化。
药理学名词解释大全

药理名词解释大全1.药理学(pharmacology)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和作用机制的一门学科。
药理学主要指研究有关使用化学物质治疗疾病时引起机体机能变化机制的学问。
2.药理学的学科任务是要为阐明药物作用机制、改善药物质量、提高药物疗效、开发新药、发现药物新用途并为探索细胞生理生化及病理过程提供实验资料。
3.药理学的方法是实验性的,即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观察药物对机体或其组成部分的作用规律并分析其客观作用原理。
近年来逐渐发展而设立的临床药理学是以临床病人为研究和服务对象的应用科学,其任务是将药理学基本理论转化为临床用药技术,即将药理效应转化为实际疗效,是基础药理学的后继部分。
学习药理学的主要目的是要理解药物有什么作用、作用机制及如何充分发挥其临床疗效,要理论联系实际了解药物在发挥疗效过程中的因果关系。
4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简称药代动学或药动学,主要是定量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规律,并运用数学原理和方法阐述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一门学科。
在创新药物研制过程中,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与药效学研究、毒理学研究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已成为药物临床前研究和临床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包括药物消除动力学一级消除动力学: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量与血浆药物浓度成正比,又叫恒比消除零级消除动力学:单位时间内体内药物按照恒定的量消除,又叫恒量消除6.药物清除半衰期(half life),是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其长短可反映体内药物清除速度。
7.清除率(clearance,CL),是机体清除器官在单位时间内清除药物的血浆容积,即单位时间内有多少毫升的血浆中所含药物被机体清除。
8.表观分布容积(apparent volume of distribution),是当血浆和组织内药物分布达到平衡后,体内药物按此时的血浆药物浓度在体内分布时所需的体液容积。
9.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即经任何给药途径给予一定剂量的药物后到达全身血液循环内药物的百分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bsorption吸收:是指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adrenaline reversal肾上腺素升压作用的翻转:a受体阻断药酚妥拉明等可取消去氧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可以部分阻断去氧肾上腺素所致升高血压作用,使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翻转为降压作用,称为肾上腺素升压作用的翻转。
Adrenoceptor ag.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一类化学结构与药理作用和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相似的药物,与肾上腺受体结合后激动受体,产生肾上腺素样作用,又称拟肾上腺素药。
adverse reaction不良反应:是指上市的合格药品在常规用法、用量情况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并给患者带来痛苦或危害的反应。
Afterdepol.后除极:一个动作电位中0相除极后发生的除极,其频率较快、振幅较小,频荡性波动,膜电位不稳定,易引起异常冲动。
根据时间分为早后除极和晚后除极。
after effect后效应:指细菌接触抗生素后,当药物消除或浓度降到最低抑菌浓度以下时,细菌的生长在一段时间内仍受持续抑制的效应。
agonist激动药:是指既有亲和力又有内在活性的药物,它能与受体结合并激动受体而产生效应。
分为完全激动药和部分激动药。
allergic reaction变态反应:是药物引起的免疫反应,反应性质与药物原有效应无关,其临床表现包括免疫反应的各种类型。
致敏原可以是药物本身或药物代谢产物,亦可能是制剂中的杂质或辅剂。
antagonist拮抗药:是指具有较强的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拮抗药与受体结合但不能激动受体。
antibacterual spectrum抗菌谱:指抗菌药物的抗菌作用范围。
antibacterual activity抗菌活性:是指抗菌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菌的能力,这是由于各种病原菌或者同一菌种的不同菌株对同一种抗菌药的敏感性不同的关系。
aspirin asthma阿司匹林哮喘:有些哮喘患者服用阿司匹林或某些解热镇痛药后可诱发支气管哮喘,称为“阿司匹林哮喘”。
bacteriostatic drugs抗菌药:是指某种或某一类抗菌药物仅具有抑制病原菌生长繁殖的能力而无杀灭作用。
bactericidal drugs杀菌药:该类抗菌药物不但具有抑制病原菌生长繁殖的能力,而且具有杀灭的作用。
bacterial resistance细菌耐药性:是指病原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下降甚至消失的现象,这种病原菌称为耐药菌,造成抗菌药物对耐药菌感染的临床疗效降低或者无效。
blood-brain barrier,BBB血脑屏障:指由脑毛细血管形成的血浆与脑细胞外液间的屏障以及由脉络膜形成的血浆与脑脊液间的屏障。
bioavailability 生物利用度:是指药物从某制剂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相对数量和速度。
是评价药物制剂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分为绝对生物利用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
chemotherapeutic index, CI化疗指数:是评价包括化学治疗药物在内的所有化学治疗药物有效性与安全性的重要指标,常以LD50/ED50或LD5/ED95,这一比列关系来衡量,这一比例关系称为化疗指数。
化疗指数愈大,表明该化疗药物的治疗效果越好;而对机体的毒性越小,则临床应用价值越高。
chichonic reaction金鸡纳反应:病人使用奎尼丁后,表现为头痛、头晕、耳鸣、腹泻、恶心、视物模糊等症状,称为金鸡纳反应。
cholinergic risk胆碱能危象:抗胆碱酯酶药如新斯的明治疗重症肌无力,因应用过量可使骨骼肌运动终板处有过多乙酰胆碱堆积,导致持久去极化,加重神经肌肉传递功能障碍,使肌无力症状加重,称为胆碱能危象。
competitive antagonist竞争性拮抗药:能与激动药竞争相同受体,但其结合是可逆的,竞争性拮抗药能使激动药的量效曲线平行右移,但最大效应不变。
dawn phenomenon黎明现象:糖尿病患者凌晨3-9时血糖明显升高的现象,是因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用量不足,午夜后升糖激素分泌增加,使血糖升高的现象,呈“高后高”的特征。
delayed afterdep. DAD迟后去极:在细胞内钙超载情况下,发生在动作电位完全或接近完全复极时的一种短暂的振荡性去极。
dependence依赖性:是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所造成的一种状态,表现出强迫要求连续或定期使用该药的行为或其他反应,其目的是感受药物的精神效应,或避免由于停药造成身体不适应。
does-effect relationship效量关系:药理效应的强弱与其剂量大小或浓度高低呈一定关系,称剂量-效应关系。
Drngresistance耐药性:长期应用化疗药物后,病原体对药物产生的耐受性。
drug药物:是指能够影响机体功能和细胞代谢活动,用于疾病的治疗、预防和诊断,以及计划生育等方面的化学物质。
early afterdepolarization早后去极:发生在完全复极之前的后去极,常见于2、3相复极中,因膜电位不稳定而产生的振荡。
ED50 半数有效量:能引起50%动物或实验标本产生反应的浓度或剂量。
Elimination药物的消除:药物因分布、代谢、排泄而自血液或机体的清除。
enzyme inducer药酶诱导剂:凡能诱导药酶活性增加或加速药酶合成的药物称为药酶诱导剂, 肝药酶可以受到某些药物的诱导而活性增加,如苯巴比妥。
first order elimination kinetics一级消除动力学:是指血中药物消除速率与血中药物浓度的一次方成正比,即血药浓度高,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量多;血药浓度低,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量少。
first-pass effect首关效应:是指某些药物首次通过肠壁或经门静脉进入肝脏时被其中的酶所代谢致使进入体循环药量减少的一种现象。
half-life,t1/2半衰期:指血浆消除半衰期,是药物在体内分布达到平衡状态后血浆药物浓度降低一半所需的时间,是表述药物在体内消除快慢的重要参数。
Hepo-enteral cir.肝肠循环:由胆汁排入十二指肠的药物有的直接随粪便排出,但较多的药物可由小肠上皮吸收,并经肝脏重新进入全身循环,这种肝脏、胆汁间、小肠的循环称为肝肠循环。
idiosyncrasy reaction特异质反应:是指少数患者由于遗传因素对某些药物的反应性发生了变化。
特异质反应表现为对药物的反应特别敏感,或出现与在常人不同性质的反应。
Ion cha.离子通道:是细胞膜中的跨膜蛋白质分子,对某些离子能选择性通透,是生物电活动的基础。
Loading dose 负荷剂量:为了使血药浓度迅速达到所需要的水平,在常规给药前应用的一次剂量。
maximal effect最大效应:在一定范围内增加药物剂量或浓度,效应强度随之增加。
但当效应增强打最大时,继续增加剂量或浓度,效应不再增强。
这一药理效应的极限称为最大效应,又称效能。
MBC最低杀菌浓度:在体外实验中,药物能够杀灭培养基内细菌生长的最低浓度。
Membrane res.膜反应性:指膜电位水平与其激发的0相最大上升速率之间的关系。
膜电位高,0相上升速率快,动作电位振幅大,传导速度快。
MIC最低抑菌浓度:在体外实验中,药物能够抑制培养基内细菌生长的最低浓度。
minimal effective does最小有效量:或最小有效浓度是指引起效应的最小药量或最低药物浓度,亦称阈剂量或阈浓度。
minimal inhibitory con, MIC最低抑菌浓度:在体外实验中,能抑制培养基内病原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称为最低抑菌浓度。
minimal bactericidal con, MBC最低杀菌浓度:在体外实验中,能够杀灭培养基内细菌或使细菌数减少99.9%的最低药物浓度,称为最低杀菌浓度。
minimum alveolar concentration, MAC最小肺泡药物浓度:是指在一个大气压下,使50%患者或动物对伤害性刺激不再产生体动反应(逃避反射)时呼气末潮气(相当于肺泡气)内麻醉药浓度,单位是Vol %,MAC越小,麻醉药的效价越高。
multidrug resistance多药耐药性:指肿瘤细胞与某一抗肿瘤药物接触后,除对其产生耐药性外,还对其他多种结构不同且作用机制各异的抗肿瘤药物产生耐药性,即所谓的交叉耐药现象。
Nervous tran.神经递质:神经元与下一级神经元或效应器之间通过释放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
on-off phenomenon “开-关”现象:患者服用左旋多巴后突然发生的少动(肌强直性运动不能,即“关”),此现象持续数分钟或数小时后,又突然自动恢复为良好状态,但常伴有PA2:竞争性拮抗药对相应激动药的拮抗作用强度,pA2=-log[A2], [A2]是指在拮抗药这一浓度下,可使激动药在2倍浓度使所产生的效应恰好等于未加入拮抗药时激动药引起的效应。
PAE抗菌后效应:指细菌与抗生素短暂接触,当药物浓度下降低于最低抑菌浓度或消除后,细菌的生长不能恢复正常。
pD2:药物-受体复合物解离常数KD的负对数(-logKD)为pD2,其值与A和R的亲和力成正比。
意义是引起最大效应的一半时(即50%受体被占领时)所需的药物浓度。
Pharmacology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作用规律及原理的科学,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基础。
Pha.mics药物效应动力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原理。
Pha.tics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药物的体内过程及体内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Placebo安慰剂:无药理活性的剂型。
post antibiotic effect, PAE抗生素后效应:指抗生素或抗菌药物作用于细菌一定时间撤药后,血药浓度已低于MIC时,细菌生长繁殖受抑制的作用仍可持续一段时间,此现象称为抗生素后效应。
Potency in.效价强度:用于作用性质相同的药物之间的等效剂量的比较,达到等效时所用药量较小者效价强度大,所用药量较大者效价强度小。
receptor受体:是细胞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对生物活性物质具有识别和结合的能力,并具有介导细胞信号转导功能的蛋白质。
与受体特异性结合的生物活性物质称为配体。
reentrant ex.折返激动reentry:是指一次冲动下传后,又可顺着另一环形通路折回再次兴奋原已兴奋过的心肌,是引起快速型心律失常的重要机制之一。
regulative paralysis调节麻痹:阿托品阻断睫状肌上的M受体,使睫状肌松弛而退向外缘,悬韧带拉紧,晶状体变为扁平,其屈光度降低,故不能将近物清晰地成像于视网膜上,造成视近物模糊不清,只适于看远物,这一作用成为调节麻痹。
regulative spasm调节痉挛:毛果芸香碱激动睫状肌环形纤维上M受体,使睫状肌向虹膜中心方向收缩,悬韧带松弛,晶状体变凸,屈光度增加,使远物不能聚焦成像于视网膜上,因此模糊不清,此时,只适合于视特定近距离的物体,这种作用称为调节痉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