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优秀教案)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3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3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3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几种常见的岩石的特点和分类。

掌握识别几种常见的岩石的方法。

理解岩石的形成过程和岩石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总结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使用仪器和工具进行实验和观察的能力。

培养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身边事物的关注和认知。

培养学生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1.名词解释:岩石:由矿物质构成的固态地壳物质。

标本:用于检视、研究和展示的岩石样品。

矿物:自然界中固态的无机物质。

2.基础知识:岩石的分类:(1)火成岩:由火山喷发时喷出的熔化物质凝固而成。

例如,花岗岩、玄武岩等。

(2)变质岩:在高温和高压环境下,原有的岩石经历变化而形成的。

例如,片麻岩、大理岩等。

(3)沉积岩:由沉积物质在水中沉积后形成。

例如,砂岩、石灰岩等。

3.识别方法:(1)观察颜色和质地。

(2)使用显微镜观察矿物颗粒的形状和结构。

(3)进行酸碱偏振光实验。

4.岩石的形成过程和地理环境:火成岩:由于地壳上的岩浆冷却凝固而形成。

变质岩:在高温高压环境下形成。

沉积岩:由于沉积物在水中沉积后形成。

地理环境对岩石的形成和类型有重要影响。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1)通过观察一个岩石标本,引起学生对岩石的兴趣。

(2)提问:你在生活中见过哪些岩石?它们的特点有什么不同?2.操作与实验(15分钟)(1)每个小组分配一份岩石标本和显微镜。

(2)学生观察并描述岩石标本的颜色和质地。

(3)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岩石标本中的矿物颗粒,并记录下来。

3.知识讲解与巩固(20分钟)(1)教师讲解火成岩、变质岩和沉积岩的特点和形成过程,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类型岩石之间的区别。

(2)教师出示不同类型的岩石图片,让学生通过比较观察并归类。

4.小组合作(15分钟)(1)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岩石,使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进行深入研究。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案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案
课堂上,我注意到有些学生对岩石的形成过程感到困惑,这成为了他们理解的难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这部分内容的讲解,运用更多直观的教学手段,如动画、实物模型等,帮助他们突破这一难点。
此外,学生在描述岩石特征时,术语使用不够准确,这说明我在教学中对专业术语的讲解和训练还不够。在接下来的课程中,我将加强对学生观察和描述岩石特征的指导,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岩石的分类:掌握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的基本概念及其特点,这是本节课的核心知识,教师需通过实例讲解、图表展示等方法,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各类岩石的形成过程及特点。
-常见岩石的识别:学会识别花岗岩、砂岩、板岩、大理石等常见岩石,并能描述其特征。教师应提供岩石标本,指导学生观察、分析,以便在实际生活中能够辨别和应用。
在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较为内向,不太愿意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为了鼓励这部分学生,我将在以后的课堂中更加关注他们的表现,多给予肯定和鼓励,让他们在讨论中找到自信,更好地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来。
同时,我也注意到学生在讨论岩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时,能够联系到环保和资源节约等方面,这表明他们具备了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引导学生关注岩石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资源节约意识。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岩石的分类、常见岩石的特征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岩石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岩石的分类和特征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实例,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新知识。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分组讨论和实践活动中,学生们积极参与,互相交流,展现出了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小学科学精品教案:《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学设计3

小学科学精品教案:《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学设计3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选自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岩石与土壤》单元的第二课,属于“地球与宇宙”领域。

结合课标,本单元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有:地球上有大气、水、生物、土壤和岩石;地球是人类的生存家园。

本课的任务是:观察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的标本,认识常见岩石的表面特征。

在第一课中学生了解了研究岩石和土壤的意义。

从这节课开始,学生将对岩石和土壤进行更为细致、科学的观察研究。

作为认识岩石的第一课,本课将指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几种常见的岩石——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的特征。

不仅要观察岩石的颜色、形状等外部特征,还要像科学家那样对岩石的多方面特征进行细致观察,以便对岩石的特征有更加全面的认知。

聚焦板块,通过岩石种类繁多,聚焦到研究岩石的特征。

探索板块,主要有三个部分:1.用眼睛和放大镜初步观察三种岩石的外部特征;2.学习科学家的方法,借助其他工具对岩石进行更细致的观察;3.选择恰当的词汇记录和描述,对几种常见岩石的特征形成比较完整的认识,便于汇报交流。

研讨板块,则是在观察的基础上,交流三种岩石的特征。

并将这节课学习的知识与技能迁移到未知名岩石上,去解决未知的问题。

拓展板块,旨在引导学生从对岩石外部观察转向对其内部的观察,为研究岩石的组成做铺垫。

二、学情分析为了了解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笔者对一个班45名学生进行了访谈前测,结果如下:1.岩石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路边、公园、小区、山上、校园,到处可见岩石,但是对于随手可得的岩石,88%的孩子很少甚至没有停下来仔细观察。

2.对于提供的三块岩石,33.3%的学生能够认出花岗岩,大理岩和砂岩一些孩子能叫出名字,但是无法将岩石和名称相对应。

说明学生对岩石很不了解。

3.关于岩石特征的描述,大部分学生会通过感官观察到岩石的硬度、粗糙程度、颜色。

个别学生观察到岩石表面的颗粒,一些颗粒有反光。

(1)关于硬度:学生认为用手按不进去,在地上砸不碎,因此岩石都很硬。

小学科学43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案)

小学科学43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案)

小学科学43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案)教案:小学科学43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一、教学目标1.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包括火山岩、花岗岩、石灰石和砂岩。

2. 能够通过观察和比较,区分不同岩石的特征。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归纳能力,培养学生对周围环境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二、教学准备1. 五花八门的岩石样本:火山岩、花岗岩、石灰石和砂岩。

2. 放大镜。

3. 小黑板和粉笔。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约5分钟)进入课堂后,教师可以取出一个火山岩样本,向学生描述岩石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探究(约30分钟)a) 火山岩(约10分钟)带领学生仔细观察火山岩样本。

然后向学生介绍火山岩的特征,如颗粒较大,呈现暗黑色,表面略带凹凸不平等。

引导学生根据观察结果进行总结,并绘制图示。

鼓励学生就火山岩的产生原因进行猜想。

b) 花岗岩(约10分钟)重复步骤2a的探究过程,带领学生观察花岗岩样本,并介绍花岗岩的特征,如颗粒较大,呈现花纹状,坚硬耐磨。

学生进行总结和绘制图示,并提出关于花岗岩的问题和猜想。

c) 石灰石(约5分钟)同样的探究过程,带领学生观察石灰石样本,并介绍石灰石的特征,如质地较软,可以用指甲轻松刮下白粉。

学生进行总结和绘制图示,并提出关于石灰石的问题和猜想。

d) 砂岩(约5分钟)重复探究过程,带领学生观察砂岩样本,并介绍砂岩的特征,如颗粒细小,可以看到沙粒。

学生总结和绘制图示,并提出关于砂岩的问题和猜想。

3. 归纳(约10分钟)基于观察和探究的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将所观察到的特征和特点进行归纳总结。

学生可以在小黑板上绘制表格,比较不同岩石的特征,包括颗粒大小、颜色、硬度等。

4. 拓展(约10分钟)介绍更多常见的岩石,如煤炭、大理石等,并简要描述它们的特征和用途。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更多关于岩石的知识。

5. 总结(约5分钟)教师帮助学生总结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并强调岩石对于我们生活的重要性和用途。

四、板书设计小黑板上用表格形式列出不同岩石的特征,如下所示:岩石类型颗粒大小颜色硬度火山岩花岗岩石灰石砂岩五、课后延伸1. 学生可以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岩石,制作一份小册子,介绍岩石的产地、特征及用途。

教科版科学四下4.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下4.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下4.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三种常见的岩石:沉积岩、火成岩和变质岩。

通过学习,学生能理解各种岩石的形成过程和特点,从而提高他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有关地球的知识,对地球的构造和地质变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岩石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分不清各种岩石的特点和形成过程。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和区分这三种岩石。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识别三种常见的岩石,了解它们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观察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热爱自然,保护环境,增强他们对地球科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能识别三种常见的岩石,了解它们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难点:学生能通过观察和实验,理解岩石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观察法:学生通过观察岩石标本,了解岩石的特点。

3.实验法:学生通过实验,亲身体验岩石的变化过程。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岩石标本:沉积岩、火成岩和变质岩各一份。

2.准备实验材料:显微镜、岩石切片等。

3.准备教学课件:有关岩石的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展示三种常见的岩石标本,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种岩石,用显微镜观察岩石切片,记录观察到的特点。

4.巩固(10分钟)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教师总结各种岩石的特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学生通过实验,亲身体验岩石的变化过程,进一步理解岩石的形成特点。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他们对岩石的认识。

认识常见岩石的教案(通用8篇)

认识常见岩石的教案(通用8篇)

认识常见岩石的教案认识常见岩石的教案(通用8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认识常见岩石的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认识常见岩石的教案篇1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会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常见的岩石,并能在观察实验中发现岩石的一些特征;2、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观察结果,能够用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实验等探索性活动。

科学知识:知道常见岩石在颜色、结构、软硬等方面的不同和遇酸反应中的不同特征;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意识到岩石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欣赏自然界岩石的美丽。

教学重点:知道常见岩石在颜色、结构、软硬和遇酸反应的特征。

教学难点:会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常见岩石,并能在观察实验中发现岩石的特征。

教学准备:分组用的岩石标号标本;放大镜、钉子、纸巾、记录单;滴瓶、滴管、稀盐酸;课件。

教学过程:一、初步了解岩石。

(一)了解岩石分布1.谈话: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一些图片。

[ CAI出示:自然状态下各种岩石图片]提问:这些图片上都有什么?(石头)说明:对了,是各种各样的石头,我们把这些石头称之为岩石。

2.提问:在自然界里,哪些地方可以看到岩石?(山上,水中,泥沙、土壤下)通过人们的研究,现在我们知道:[CAI出示(文字结论并有音频同步):岩石组成地球的外壳,有些岩石裸露在空气中,更多的岩石被水、泥沙或土壤所覆盖。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常见的岩石[板书课题](二)辨认岩石1.谈话:要研究岩石,首先必须要学会辨认一些物体是不是岩石。

老师这里收集了一些:[CAI出示:花岗岩、瓷砖块、红砖块、水泥块、砂岩、玻璃块、页岩、石灰岩、大理岩实物图及名称]。

2.提问:看看它们是不是都是岩石?(不是,瓷砖块、红砖块、水泥块、玻璃块不是)为什么说它们不是?(因为它们不是天然形成的。

)3.小结:很好,岩石一定是天然形成的。

二、研究岩石特征(一)讨论操作方法谈话:接下来我们将要逐一认识屏幕上剩下的这些岩石,为了便于称呼,老师事先做了1~5的编号,而且给每组分发的岩石种类和相应编号都一样。

第二节《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案

第二节《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案
4.强化区域认知与评价:使学生能够结合本地区岩石分布情况,进行区域认知和评价,提升对地理环境的理解和尊重。
5.增进人地协调发展观念:通过学习岩石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引导学生关注人地关系,增强人地协调发展的观念。
本节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具备新时代教育要求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4)人地协调发展观念的树立:学生可能对人地关系、资源保护等方面缺乏深刻认识。
-难点解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引导学生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观念,关注生态环境保护。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针对教学难点和重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确保学生能够透彻理解本节课的核心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不同的石头和岩石?”比如,我们常见的河边的鹅卵石、建筑用的花岗岩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岩石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岩石的基本概念。岩石是由矿物质组成,是构成地壳的重要物质。岩石的种类繁多,包括沉积岩、火成岩和变质岩等。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建筑、雕塑、地质勘探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不同类型的岩石在建筑中的实际应用,以及如何根据岩石的特性选择合适的石材。
3.岩石与生活的联系:探讨岩石在建筑、雕塑、工艺品等领域的应用,以及岩石资源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4.岩石的观察与描述:学会使用放大镜、地质锤等工具,观察岩石的形态特征,并进行简要描述。

(完整版)《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学设计

(完整版)《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学设计

(完整版)《认识⼏种常见的岩⽯》教学设计《认识⼏种常见的岩⽯》教学设计⼀、本课时所属单元教学内容概述及本课时在单元中的位置;(⼀)本单元内容概述:本课属于教科版四年级下册“地球与宇宙”单元。

本单元围绕地壳由各种岩⽯组成,地球内部有炽热的岩浆,地球表⾯和地球内部都在不断运动和变化着展开。

本单元内容包括:1.各种各样的岩⽯。

岩⽯是各种各样的,在颜⾊、花纹、颗粒⼤⼩、⼿感等⽅⾯有各⾃的特点。

岩⽯可以按不同的特点分成不同的类别。

2.认识⼏种常见的岩⽯。

有的岩⽯是地球表⾯物质沉积胶结形成的,如砂岩、页岩、砾岩。

在岩⽯中保留的古代⽣物的遗体或遗迹,叫化⽯。

地球由地核、地幔、地壳构成。

地球内部有炽热的岩浆,⽕⼭喷发时,岩桨会从⽕⼭⼝流出来。

3.岩⽯的组成。

花岗岩由⽯英、长⽯和云母三种矿物组成。

岩⽯都是由⼀种或⼏种矿物组成的。

不同矿物有不同的特征。

4.观察、描述矿物(⼀、⼆)物体有不同的光泽,如⾦属光泽、玻璃光泽、蜡烛光泽、丝绸光泽等。

矿物也有不同的光泽。

物体有不同的软硬,矿物也有不同的软硬。

不同的矿物有不同的条痕。

(⼆)本课在本单元的位置本课是本单元的第⼆课时,指导学⽣认识⼏种常见的岩⽯⼀页岩、砂岩、花岗岩、⽯灰岩、⼤理岩的特征。

在观察上,不再只停留在颜⾊、光滑还是粗糙、是否透明等这些常见的物质属性⽅⾯,⽽是要进⼀步从岩⽯的结构、构造等⽅⾯进⾏观察。

⼆、学情分析:我校地处中卫市城乡结合部,四年级共有5个班,每班⼈数在60⼈左右。

学⽣经过⼀年的科学课学习,已经有基本的科学分析能⼒、观察能⼒、探究能⼒、推测能⼒,学会了基本的搜集、整理⽅法和简单的实验操作⽅法。

多数学⽣对科学课有着浓厚的兴趣,有探索科学的热情和积极性。

在科学课教学中,最⼤的问题就是由于学⽣⼈数多,给实验操作带来了很多负⾯的影响,如分组实验:分成每组10⼈,每班在6组,这样,每组⼈数多实验过程中有些学⽣有依赖思想难免偷懒,不能主动参与实验;如果分成6⼈⼀组,这需要开10组实验,给教师实验指导、组织调控课堂带来很多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初步认识页岩、砂岩、花岗岩、大理岩、石灰岩、砾岩等几种常见的显著特
征;
2、不同种类的岩石在结构和构造上有不同的特征;
过程目标:
1、观察、描述、记录几种常见岩石的颜色、结构、构造;
2、根据岩石的特征对照有关资料识别岩石;
3、根据需要对岩石进行观察、比较、及查阅相关资料;
情感目标:
1、认识到认真细致的观察、比较、记录和描述的重要。

2、通过说说猜猜的组织形式,培养学生科学交流的质疑意识和互动有效性。

重点:观察、记录几种岩石的特征
难点:根据岩石的特征对照资料识别岩石
分组实验:页岩、砂岩、花岗岩、石灰岩、大理岩、砾岩、镊子、滴管、稀盐酸、放大镜、每组用于清洗滴稀盐酸的岩石的水杯一只、毛巾一块。

演示实验:岩石标本、滴管、稀盐酸、相关课件、执教班级学生照片三张
课前游戏:
师:我们先来玩一个说说猜猜的游戏,老师描述出我们班一个同学的特征,大家猜猜他是是谁。

师:我们班有一位同学,黑头发、一双眼睛、一对鼻孔、一张嘴巴、二只耳朵,喜欢运动,它是谁?
师:是啊!只有描述出这位同学区别于其他同学的,最好是独一无二的明显特征,才容易猜得出来。

师:哪位同学能够超过老师,描述出一位同学的明显特征,注意绝对不能使用缺陷性描述,那样会伤害同学的自尊心。

生:相互描述
师:同学们描述让老师来猜,我能猜出来,你们就成功了!有谁来试试。

生:描述。

师:看似简单的说说猜猜,看来也不是很容易,首先我们得认识他,再是描述的同学要准确清晰的抓住明显的特征来描述。

(我们四()的同学真够厉害的,你们的绝招是什么?
生:平时观察得仔细,又能准确地抓住明显的特征来描述。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2分)
师:(出示一块东坡肉大理岩的图片)认识它吗?
生:是岩石(板书:岩石)。

师:今天我们要说说猜猜的主角不是这块岩石,(出示:几种常见的岩石)而是几种常见的岩石,要说说猜猜这些岩石之前,首先得认识它们。

(板书: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
二、观察岩石实验(8分)
(一)实验观察指导
师:认识岩石就必须有科学的观察方法,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观察方法?
生:阐述科学的观察方法。

(板书:看、闻、摸、尝、敲击)
师:很多岩石内有一定的毒素,不但不能尝,下课后,还要记得洗手。

看可以看岩石的什么?我们还可以借助什么工具来看?(板书:借助工具:放大镜)
用放大镜可以观察岩石的什么?猜猜看!
生:观察岩石的表面特征。

师:其实,利用放大镜还可以观察岩石的很多显著特点:(出示记录单)同学们也可以看自己手上的记录表。

岩石观察记录表
第实验小组实验员:
组织学生认识观察任务:
师:这就是我们观察的内容和方法,对于这些观察内容和方法,有什么不理解的吗?
生:阅读、思考
师追问:有难以理解的内容吗?
生1:什么叫层理?
师:谁能解释?(教师出示页岩的幻灯片)一层一层的叠加在一起,和同学们的一叠作业本较为相似?
师:还有难以理解的吗?
生2:什么是岩石的松散、紧密?
师:要了解岩石的松散、紧密,那我们先要了解什么是岩石的颗粒?理解吗?生3:岩石上一颗一颗像砂子一样的东西。

师:岩石学家把岩石颗粒分成三级(出示粗粒、中粒、细粒的岩石幻灯片)我们大屏幕上的照片背景是一些芝麻,认识吗?比芝麻粒大的颗粒称为粗粒,比芝麻粒小的到面粉颗粒之间的称为中粒,像这块岩石的颗粒小到肉眼难以辨别的称为细粒。

呆会实验时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相应的芝麻,同学们可以仔细对照。

这些颗粒之间有些组合在一起很紧密,有些组合在一起是松散的。

生4:什么是稀盐酸?
师:有同学听过吗?(教师出示装有稀盐酸的滴瓶)这是今天要研究的新的观察方法。

(板书:滴稀盐酸……)稀盐酸有很强的腐蚀性,沾到我们的皮肤和衣服上都会腐蚀,(学生一脸的害怕)但也不必害怕。

只要操作时小心、谨慎点就没问题:(出示幻灯)出示稀盐酸溶液和滴管。

出示温馨提示:
1、实验时,不能把岩石放在桌上直接滴,要把岩石放在碟子里。

如果不小心
将稀盐酸溶液滴到了手上,请马上到水龙头去用水清洗。

2、(出示滴管)把滴管轻轻地捏一下,稀盐酸就吸上来了,用滴管在每一块
岩石上各滴1-2滴,滴好以后马上把滴管放回滴瓶,仔细观察反应(现象有冒气泡、不冒气泡之别)
3、滴过稀盐酸的岩石要用镊子夹住岩石放在清水中清洗,然后用干毛巾擦干。

师:还有难以理解的吗?
生5:生物痕迹什么意思?
师:猜猜生物痕迹可能是什么呢?
生:生物化石之类的。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留有生物痕迹的岩石是怎样的。

(出示生物化石的幻灯片)这是青蛙留在岩石上的痕迹,这是树叶留在岩石上的痕迹。

生:什么是岩石的气孔?
师:岩石的气孔是指有些岩石中分布有大小不同、分布不均的圆形或椭圆形孔洞称气孔构造。

生6:这么坚硬的岩石怎么会留有气孔呢?
师:对,这是难以理解的,这要涉及到岩石形成的原因,下一课我们要专门研究这个问题,当然你也可以课后就去查阅资料了解其中的原因,可以吗?(课件出示实验要求):在实验前,有这几个建议,大家看看。

A、每组同学拿到材料后,每人先选择一块岩石进行观察,观察前,先把自己选
择的岩石编号填写在记录单上;
B、建议大家在其他的观察活动都结束后,再来做滴盐酸的实验;
C、实验完了后,整理好实验材料。

最后一项岩石种类暂不填写,现在观察活动开始。

记录员不要忘记记录观察结果。

(板书:记录)
(二)学生观察实验(12分)
小组内学生观察实验
师:(音乐声响起)请材料员整理实验材料。

把记录表放在桌子中央。

(三)学生实验汇报(10分)
师:下面进入说说猜猜环节。

老师这里出示的是第九组的观察记录单,请同学们把自己的观察结果和大屏幕上的观察结果对照,猜猜它们分别是几号岩石,并说出猜测理由。

生1:1号岩石。

我根据不冒气泡,岩石颜色是红色的来猜测的。

师:你是根据与稀盐酸的反应以及颗粒颜色这两个显著特征来猜测的是不是。

他猜的对不对?
师:观察1号的同学请举手,(其他组同学)仔细对照自己的观察结果,都一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