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诗词

合集下载

诗词中的物理知识

诗词中的物理知识

诗词中的物理知识
诗词文化的魅力不仅在于它语言美,意境美,哲理美,它还融入了物理美。

物理美的诗句欣赏。

1.“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拉弯的弓箭发生弹性形变具有弹性势能,离弦的箭是运动的,具有动能,所以是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2.“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望庐山瀑布》水从高处落下应具有动能和势能,故瀑布飞流直下的瀑布蕴藏着机械能。

3.“遥知不是雪,为何暗香来。


——王安石《梅花》“暗香来”“花气袭人”都是扩散现象(分子的热运动)
4.“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


——陆游《村居山喜》“花气袭人”是因“骤暖”花朵分泌的芳香油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加快的结果,说明温度影响分子运动的激烈程度。

5.“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白居易《暮江吟》露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为露水的结果。

6.“月落乌啼霜满天”
——张继《枫桥夜泊》霜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气体)因温度下降凝华为霜(固体)的结果。

7.“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郦道元《三峡》说明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要发生反射现象,当反射回的声音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就可以听到回声。

8.“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高骈《山亭夏日》“浓阴”是光在沿直线传播的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形成的无光区域——蕴含的物理知识是“光沿直线传播”。

“倒影”则是光反射时的成像现象,并且所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蕴含的物理知识是“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

蕴含物理知识的古诗词并说明内容

蕴含物理知识的古诗词并说明内容

蕴含物理知识的古诗词并说明内容“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物理知识解析。

1. 光的散射与颜色。

- 在“日照香炉生紫烟”这句诗中,蕴含着光的散射知识。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产生紫色的烟雾。

这是因为太阳光包含多种颜色的光,当阳光穿过大气中的微小颗粒(如香炉峰附近的水汽、灰尘等)时,由于这些颗粒的尺度与光的波长相近,不同颜色的光发生散射的程度不同。

紫色光的波长较短,散射相对较强,所以在一定的角度下,我们能看到紫色的烟雾效果。

就像我们有时候在清晨或傍晚看到天空呈现出绚丽的色彩一样,都是光散射在捣鬼。

2. 重力与势能转化为动能。

-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句诗体现了重力的作用以及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的过程。

瀑布从高处落下,是因为受到地球重力的吸引。

瀑布在高处时,具有较大的重力势能,随着水的下落,高度降低,重力势能减小,而速度越来越快,动能增大。

就好像一个球从高处滚下来,越滚越快一样。

水的重力势能不断地转化为动能,所以才会有“飞流直下”这种壮观的景象。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物理知识解析。

1. 热学中的凝华现象。

- 在“月落乌啼霜满天”这句诗里,提到了霜。

霜的形成是一种凝华现象。

夜晚气温很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固态的霜。

就像我们把冰棍从冰箱里拿出来,一会儿冰棍周围就会有一层白霜,那是因为冰棍周围的水蒸气遇冷变成了小冰晶。

而这里的霜满天并不是说天上到处都是霜,而是一种夸张的说法,形容夜晚寒冷,霜很多的感觉。

2. 声音的传播。

- “夜半钟声到客船”这句诗涉及声音的传播知识。

寒山寺的钟声能够传播到客船上,是因为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声音就像一个调皮的小信使,从寒山寺出发,通过空气这个媒介,一路跑到客船上,被诗人听到。

而且在夜晚,周围环境比较安静,声音传播过程中的干扰较少,所以诗人能够清晰地听到远处传来的钟声。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古诗词中的物理

古诗词中的物理

古诗词中的物理你知道吗?物理知识其实无处不在。

对于古诗,我们并不陌生,其中蕴含着许多物理知识。

1.白云生镜里,明月落阶前。

平面镜成像。

2.岸上蹄踏蹄,水中嘴对嘴。

平面镜成像。

3.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声音的传播。

4.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在枫桥听到钟声,而不是鼓声,这是由音色决定的。

5.峰多巧障目,江远欲浮天。

光沿直线传播。

6. 漠漠轻阴晚自开,青天白日映楼台。

光的反射。

7.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前一句涉及平面镜成像知识,后一句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8.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光沿直线传播。

9.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0.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山走来迎”是以船为参照物,而“山不动,是船行”是以岸为参照物。

11.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里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12.“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13.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露的形成——液化。

14.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霜的形成——凝华。

15.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扩散现象。

16.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平面镜成像。

17.群峰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

光的反射。

18.人面桃花相映红。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他反射的光决定的。

19.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0.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里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光沿直线传播。

22.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光沿直线传播。

2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24.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声音的反射。

25.绿树浓荫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光沿直线传播。

26.船到江心抛锚迟,悬崖勒马早已晚。

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27.宝钗好耀首,明镜可鉴形。

光的反射和平面镜成像。

28.池水映明月,潭清疑水浅。

中国古诗词中蕴含物理知识的句子

中国古诗词中蕴含物理知识的句子

中国古诗词中蕴含物理知识的句子中国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反映了古人的思想、情感和审美观,还蕴含了丰富的物理知识。

通过对古诗词中蕴含物理知识的句子的整理和解析,我们可以发现古人在感悟自然、探索科学时所具备的智慧和理解能力。

以下是一些经典的古诗词名句,它们或直接表达了物理现象,或间接体现了物理知识。

1.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是唐代诗人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的句子,直接借景抒怀,但也提到了月亮的照明作用。

从物理角度上讲,月亮并没有自己的光源,而是反射了太阳光。

因此,明月照亮了大地,给人带来温暖和安慰。

2.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这是唐代诗人王维的《登鹳雀楼》中的名句。

它通过对大自然的描绘,表达了人类对山水景色的喜爱。

然而,从物理角度上讲,这句诗也暗示了声波传播的特性。

因为在人迹罕至的山林中,由于没有人的踪迹和声音,鸟儿飞过的声音就会显得更为清晰和响亮。

3.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这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的名句。

它描绘了黄河上游的壮美景色,但也直接涉及到物理学中的地理概念。

"仞"是一个古代长度单位,相当于6.72米,这句诗中的"万仞山"形象地反映了高山的陡峭和壮观。

4.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这是明代文学家文征明的《寄韩秋爽》中的句子,通过描绘月光照亮深林的情景,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之处。

从物理学的角度上看,月光并不会因为进入深林而受阻碍,而是透过树叶的间隙照射到地面上,照亮了人们的前进道路。

5.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这是元代文学家白朴的《千字文》中的句子,揭示了宇宙中物质的守恒定律。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的原理,能量在转化、传递和消耗过程中,总是不会凭空减少或增加。

因此,这句诗也表达了古人对宇宙和自然规律的一种理解。

6.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这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登高》中的名句。

虽然这句诗主要描述了古人在山顶俯瞰景色时的感受,但从物理角度上讲,它也涉及了物质的可变性。

中国古诗词中蕴含物理知识的句子

中国古诗词中蕴含物理知识的句子

中国古诗词中蕴含物理知识的句子
1、光学
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光的反射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光的反射
群峰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光的反射
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

──光的折射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光的折射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光的直线传播
峰多巧障日,江远欲浮天。

──光的直线传播
坐井观天,所见甚小。

──光的直线传播
2、声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

──声音的音色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声音的传播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声音的传播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声音的传播、音色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声音的回声
长啸一声,山鸣谷应。

──声音的回声
3、力学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见长江滚滚来。

——水的势能和动能的转换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水的势能和动能的转换4、热学
渊冰厚三尺,素雪覆千里。

——凝固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凝固雾里山疑失,雷鸣雨未休。

——液化
白露暧秋色,月明清漏中。

——液化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液化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凝华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融化。

物理古诗词荟萃及物理知识

物理古诗词荟萃及物理知识

物理古诗词荟萃及物理知识1.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

这诗句里可藏着运动的相对性呢!就好比你坐在飞驰的车上看路边的树,树不就相对于你往后跑嘛!例子:你想想,你站在岸边看对面的山,可不就是山相对于你在运动嘛!2.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哇塞,这来自《望庐山瀑布》的诗句多壮观呀!这里面就有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的知识呀!就像瀑布的水从高处落下,速度越来越快。

例子:你看那瀑布,水从那么高的地方冲下来,力量多大呀!3.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嘿嘿,《江城子·密州出猎》里的这句好霸气呀!这里有弹性势能呢!拉满弓的时候,弓就储存了弹性势能。

例子:你拉过弹弓吧,把皮筋拉得紧紧的,松手后石子就飞出去啦,这就是弹性势能的作用呀!4.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这句,蕴含着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道理呀,就像物理世界里各种现象的更替。

例子:你看旧的东西淘汰了,新的东西又不断出现,不就是这样嘛!5.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在《枫桥夜泊》里呀,这里面有光的知识呢!月亮发光让我们能看见呀。

例子:晚上要是没有月光,那得多黑呀,不就什么都看不清啦!6.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的这句多有道理呀!这和视角有关系呢!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呀。

例子:你站在平地上和站在山顶上,看到的范围能一样吗?7.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哇,《使至塞上》里这句画面感好强呀!这里也有光学知识呢!光沿直线传播呀。

例子:你想想,那烟直直往上飘,不就是因为光直着走嘛!8.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题西林壁》告诉我们观察角度不同看到的就不一样呢,就像物理里研究问题的角度也有很多。

例子:你从这个角度看是这样,换个角度看又不一样啦,物理里不也是这样嘛!9.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暮江吟》里这句呀,有物态变化的知识呢,露水的形成就是气态变液态呀。

古诗文中与物理有关的诗句

古诗文中与物理有关的诗句

古诗文中与物理有关的诗句1.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鹿柴》王维为什么没有见到人,却能听到人的声音呢?原来是声音通过空气传来的。

涉及物理知识气体传声。

2.犬吠水声中,挑花带露浓。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李白前句诗水中传来狗的叫声,涉及物理知识是液体传声。

后句诗中“露”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3.更深月色半入家,虫声新透绿窗纱。

——《月夜》刘方平虫声能透过固体窗纱,说明固体传声。

4.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

——《边河》张敬中“冰开”指,涉及物理知识是熔化。

5.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人行绝。

——《洛桥晚望》孟郊水结成冰,由液态变成固态,涉及物理知识凝固。

6.客有归欤叹,凄其霜露浓。

——《望秦川》李欣“欤叹”指“叹息声”,是气体传声。

“霜露”分别是水蒸气凝华和液化形成的。

7.烟销日出不见人,诶乃一声山水绿。

——《鱼翁》柳宗元前句诗“烟销”指“烟雾散去”,它们到哪去了呢?原因是雾露的液态小水滴散了变成气态水蒸气就看不见了。

涉及的物理知识是蒸发。

后句诗摇橹声和渔翁歌声在青山绿水回荡。

是指声音的反射。

8.夕阳依旧时,寒磐满空林。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刘长卿后句诗是寒磐声声传响,在空寂的山林回荡,涉及物理知识是固体传声和声音反射。

9.日出雾露余,青松如膏沐。

——《晨诣超师读禅经》柳宗元前句诗“日出”是以地面为参照物,太阳在升起,涉及物理知识是相对运动。

“露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余”字说明露雾一部分已经蒸发。

后句诗小露映着月光,青松仿佛用油脂沐浴。

涉及物理知识光的反射。

10.天涯霜雪霁寒宵。

——《阁夜》杜甫诗中“霜雪”都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11.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前句诗柴门外传来狗的叫声,涉及物理知识固体、气体传声。

后句诗中“雪”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12.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宿骆氏亭寄怀催雍催衮》李商隐前句诗“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古诗词中的物理知识

古诗词中的物理知识

古诗词中的物理知识古诗词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其中不仅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与思想,还包含着许多深邃的物理知识。

古人虽不如今人有大量的科学知识,但他们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思考,总结出了许多有深刻物理内涵的诗句和词句。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古诗词中的物理知识都有哪些吧。

一、光学知识1.《鹧鸪天》-范仲淹餴餠谁家炊煮熟,茧丝长断碧窗属。

这首词中的“茧丝长断碧窗属”,形象地描绘了阳光穿过窗户时被织物所拦截,形成了交错的光影,这正好是光线的折射和衍射现象。

光线在穿过窗户时,会因为织物的遮挡而形成交错的光影,这正是光学折射的一个典型例子。

2.《渔歌子》-张志和红泥脚,白绒衣,轻舟已过万重山。

莫问旧时人,只有泪千行。

这首词中的“轻舟已过万重山”,形象地描绘了水面的反射现象。

光线在水面上遇到时,会有一部分被反射回去,形成倒影。

这个反射现象正是光学知识中的反射定律。

1.《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中的“独钓寒江雪”,描绘了一位老人在江边寒雪中独自垂钓的情景。

这里涉及到了物体平衡和静力学的知识。

翁钓鱼的船儿不倒,正是因为力的平衡,静力学告诉我们,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受力的合力和合力矩都为零。

翁钓鱼的船儿受到的浮力和重力平衡,才能保持平稳。

2.《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首诗中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形象地表现了火焰的燃烧和气流的传播。

火焰燃烧是由于燃料和氧气之间的化学反应,而气流的传播则是由于气体的物理性质,包括气体的运动和传播。

这正是力学和热力学的知识。

1.《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首诗中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通过对草木生长与凋零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命力。

古人对自然的观察很深入,诗词中的声音描述,也反映了对生命活力的感悟。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而草木生长和凋零也是因为生物体内部的振动与运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那一天,
你在我的参照系里静止。

你透过我的瞳孔衍射,
在视网膜上刻下一组爱里斑。

于是我知道,
事件经历了不可逆过程。

你像太阳一样对我辐射,
虽然你很小心地,
将最强烈的心情藏在了不可见波段。

我恨自己眼睛不够大,
以至于遗憾地丢失了许多高频次波;
又恨自己眼睛不够小,
以至于视网膜上你的样子出现像差。

在这个熵急剧增加的世界里,
我的平均自由程越来越短。

我的生活越发缺少涨落,
而黑夜又是那么的空虚,
我的灵魂独自在闵可夫斯基空间里飘来飘去,飘来飘去……
我向着你飞奔(虽然也担心让你红红的脸颊看上去像紫色),期望在9点50分看到你10点钟的微笑,
然而你却给了我一个的表情。

我无法容忍这种不确定关系,我需要一个决定论。

可是所有的能量,
都像是被投进了黑洞。

我觉得自己就像是薛定谔的猫,在真实和虚无之间简谐振动。

而你就是那只麦克斯韦妖,
顽皮地开关着那扇命运之门。

于是对称性,
破缺了。

自发地,
在这个混沌的世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