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性噪声聋及预防

合集下载

职业性噪声聋的发生与预防

职业性噪声聋的发生与预防

职业性噪声聋的发生与预防职业性噪声聋是一种由于长期暴露于高强度噪声环境而引起的聋病。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现代化程度的提高,职业性噪声聋的发生率逐年上升,给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本文将从职业性噪声聋的发生原因、危害以及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职业性噪声聋的发生原因职业性噪声聋主要是由于工作环境中高强度噪声的长期暴露导致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职业性噪声聋的发生原因:1.工作环境中的噪声源:许多工作环境中存在噪声源,如工厂的机器设备、建筑工地的施工声音、交通工具的噪音等。

这些噪声源在工作过程中会持续不断地产生高强度噪声,长期暴露于这些噪声中容易导致聋病的发生。

2.噪声频率和强度:职业性噪声聋的发生与噪声频率和强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噪声频率越高,对听觉系统的损害越大;噪声强度越高,对听觉系统的损害越严重。

因此,频率高、强度大的噪声对职业人群的听力健康造成的风险更高。

3.暴露时间和累积噪声能量:长时间的暴露于高强度噪声环境中会导致耳蜗内的毛细胞受损,进而引发职业性噪声聋。

噪声的暴露时间越长,受噪声损害的风险越高;噪声的累积能量越大,对听觉系统的损害越严重。

4.个体差异:不同个体的听力抵抗力存在一定差异,有些人在相同的噪声环境下容易受到噪声的损害,而另一些人却相对不受影响。

这与个体的遗传、生理和心理因素有关。

二、职业性噪声聋的危害职业性噪声聋对劳动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都会造成严重的危害。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噪声聋危害:1.听力受损:职业性噪声聋最主要的危害就是对听力系统的直接损害。

长期暴露于高强度噪声环境中,耳蜗内的毛细胞会受到损伤,导致听力下降、听觉门槛提高,甚至出现严重的听力损失。

2.语言障碍:职业性噪声聋会影响劳动者的语言交流能力。

由于听力下降,劳动者在与他人交流时会困难重重,不仅对工作造成困扰,还会影响人际关系。

3.工作效率下降:职业性噪声聋对劳动者的专注力、注意力、反应速度等认知能力造成了影响,劳动者在噪声环境下工作往往会分散注意力,导致工作效率下降。

职业性噪声聋防护指南

职业性噪声聋防护指南

概述噪声这种听力危害常易被忽视。

因噪声引起的听觉敏感度下降、听阈升高、听觉功能障碍甚至听力丧失,总称为听力损失。

听力损失分为两类:暂时性听力损失和永久性听力损失。

发生噪声性耳聋后,最早出现的症状是耳鸣,常为高音调耳鸣,另一症状就是渐进性听力下降,可伴有眩晕、头痛等症状。

因工作环境产生强噪声对听力的影响并不小,那么职业性噪声聋怎么增强防护?一起来看看下面的内容吧。

职业性噪声聋怎么防护?1 第一:减少接触时间。

如在隔音室里设置工间休息或减少工人每日、每周暴露在噪声中的时间,降低发病率;在可能条件下,工人在噪声车间工作一段时间后,可轮流到环境较安静的车间工作,轮换工种亦可降低听力损害;或适当组织工间休息,做工间操等。

2 第二:耳部隔音。

接触噪声的工作人员应配戴护耳器。

一般在80dB噪声环境长期工作即应配用简便耳塞;90dB以上时,必须使用防护工具。

简便者可用棉花塞紧外耳道口,再涂抹凡士林,其隔音值可达30dB。

3 第三:个人护耳器可以分为耳塞、耳罩和隔声帽3种。

耳罩和隔声帽不仅可以消除声波空气传导,而且可以消除噪声经颅骨的传导,有防震的`作用。

耳罩在降音效能和舒适性上都较耳塞为佳,但其体积较大,不太方便,而且因已戴用其他防护面罩而无法使用,耳罩与耳塞联合应用,可增加防护效能。

护耳器不但可以延迟、减低噪声,还可以防止噪声性聋;并能减轻耳鸣、减少耳痛,提高痛觉阈。

使用护耳器前应进行耳镜及听力学检查,用后要保持干净。

注意事项任何超过85dB的噪声都是损害性的。

噪声性耳聋没有较好的治疗方法和预期的治疗效果,因此,对于长期从事噪声作业的接触人员,作业场所的防护措施和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

目前有效而又易行的方法是:一方面设法降低噪声;另一方面应加强接触噪声人员的个体防护。

噪声性听力损伤的自身防护范文

噪声性听力损伤的自身防护范文

噪声性听力损伤的自身防护范文噪声性听力损伤是一种常见的职业病,其发病率逐年增长,给个体健康和社会经济带来很大的负担。

为了保护自己的听力,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自身防护措施。

本文将从职业环境、个人行为和法律法规三个方面,详细介绍噪声性听力损伤的自身防护方法。

一、职业环境方面的自身防护1.企业应该采取合理的工程控制措施,减少噪声的产生和传播。

如:改善设备的设计、改变工艺流程、选择低噪声设备等。

2.企业应该采取有效的技术控制措施,减少噪声对工人的暴露。

如:设置隔音设备、安装吸音材料、降低机器运转速度等。

3.企业应该完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加强对职工的培训和防护指导,推行定期体检制度,监测职业噪声暴露水平,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损害发生。

4.个体要选择正规的、有资质的企业工作,了解并遵守相关的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积极参加岗前和在岗职业健康知识培训,学习和掌握自我防护技能。

二、个人行为方面的自身防护1.穿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如耳塞、耳罩等,减少噪声对听力的影响。

2.减少或避免接触噪声环境,尽量远离噪声源。

3.控制音量,在使用耳机时尽量调低音量,避免长时间高音量的听力刺激。

4.规律生活,保持良好的睡眠和饮食习惯,增强身体免疫力,降低噪声对身体的损害。

5.定期进行听力检查,及早发现和治疗听力问题,预防和减轻噪声性听力损伤。

6.避免暴露于其他有害环境,如有毒化学物质、高温等,这些因素可能会损害听力系统。

三、法律法规方面的自身防护1.政府应加强对噪声污染的监管,完善法律法规,制定相关政策,提高噪声排放标准,并加大对违法企业的处罚力度。

2.个体可以通过向有关部门投诉噪声污染问题,提高社会对噪声问题的关注和重视,推动相关政府部门更加重视治理工作。

3.个体可以通过加入职工工会等组织,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争取更好的工作环境和保护措施。

4.加强公众教育,普及噪声对听力的危害,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共同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024年职业性噪声聋的防治知识

2024年职业性噪声聋的防治知识

2024年职业性噪声聋的防治知识引言:职业性噪声聋是一种由长期暴露于高强度噪声下引起的听力损害。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化的发展,噪声污染问题愈发突出,职业性噪声聋的发病率也逐年增加。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们不断探索和研究职业性噪声聋的防治方法,以保护劳动者的听力健康。

本文将详细介绍____年相关的职业性噪声聋防治知识。

一、认识职业性噪声聋1. 定义和病因职业性噪声聋是由于长期接触于噪声环境中,导致听力器官受损而引起的聋病。

其主要病因是工作岗位所产生的高强度噪声,如机械设备噪声、施工现场噪声等。

2. 症状和诊断职业性噪声聋的主要症状是逐渐听力下降,其他常见症状还包括耳鸣、听觉感受减弱、语言理解困难等。

诊断职业性噪声聋主要依靠听力测试和详细的工作史询问。

二、职业性噪声聋的防治方法1. 职业卫生管理雇主应建立完善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对工作场所的噪声进行控制和管理。

包括优化工作环境设计、选择低噪声设备、密封隔音等。

此外,雇主还应对工人进行职业卫生知识培训,提高其对噪声危害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2. 个体防护对于长期接触高强度噪声的劳动者,使用个体防护装备是必不可少的。

例如,戴上防噪耳塞或防噪耳罩可以减轻噪声对听力的伤害,尽量阻隔噪声的入耳。

此外,还应注意佩戴合适的防护装备,以确保听力健康。

3. 健康管理企业应建立健康管理系统,定期对从事噪声作业的员工进行听力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职业性噪声聋的早期症状。

同时,员工也应积极参与健康监测,定期接受听力检查,及时采取防护措施。

4. 职业康复对于已经患有职业性噪声聋的员工,应提供职业康复服务,帮助他们适应工作和生活环境的变化,提高生活质量。

康复服务包括康复咨询、听力康复训练、辅助听力器使用等。

5. 引导公众政府和媒体应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公众重视职业性噪声聋的防治,提高社会对问题的认识和关注。

通过开展公益广告、举办职业卫生知识讲座等活动,增强公众的防护意识和能力。

什么是职业性噪声聋

什么是职业性噪声聋

什么是职业性噪声聋
职业性噪声聋是指人们在工作过程中长期接触生产性噪声而发生的一种进行性感音性听觉障碍。

职业性噪声聋患者与其接触噪声的时间、强度特别是噪声作业工龄有极大的关系。

由于生产性机械产生的噪声均为连续稳太性,因而对听力的损伤是一种慢性渐进式的。

一般在一到两年的接噪时间内不会有耳聋的情况。

(我国《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GBZ49-2007》规定是三年)职业性噪声聋症状轻的,脱离工作环境再加对症治疗是可以康复的。

噪声作业工龄较长听力损伤严重的治愈比较困难,极个别病例可以留下终生残疾。

预防职业性噪声聋措施:
1、控制噪声源。

可以选用低噪音的生产设备和改进生产工艺,或者改变噪音源的运动方式(如用阻尼、隔振等措施降低固体发声体的振动)。

2、阻断噪声传播
如采用吸音、隔音、音屏障、隔振等措施,控制噪音的传播。

3、采取个人防护措施
如佩带护耳器。

护耳器主要包括耳塞与耳罩。

目前在国外较为流行使用的是一种慢回弹泡沫塑料耳塞。

这种耳塞具有隔声值高、佩带舒适简便等。

接触噪声作业的工人,每年一次包括听力检查在内的职业健康检查尤为重要,发现听力异常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应及时调离噪声作业。

同时,患有噪声聋的患者应及早脱离噪声环境,注意合理安排饮食和休息。

由于耳鸣引起的睡眠不好,可加用镇静药物。

对于噪声引起的情绪低落、焦虑等情绪变化,应鼓励安慰患者。

职业性噪声聋临床症状、诊断标准及预防3

职业性噪声聋临床症状、诊断标准及预防3

职业性噪声聋临床症状、诊断标准及预防●职业性噪声聋的定义指劳动者在工作场所中,由于长期接触噪声而发生的一种渐进性的感音性听觉损害。

噪声聋的临床症状噪声聋的基本症状是耳鸣、听力下降、头痛或头晕等。

耳鸣是噪声聋的早期症状之一,耳鸣多为双侧性、高声调、间歇性。

接触高噪声的主要表现为早期双耳的高频听力损伤,主观上不易感觉出来,随着接触噪声时间的延长,常在几年后表现出对低声谈话的语频声音听觉减弱,之后逐渐对普通话的听觉也降低。

除听力损伤外,噪声对其他系统,如神经、心血管、生殖、消化等系统也可产生影响。

对神经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失眠、多梦、乏力、记忆力减退等;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可引起:血压增高、心率加快、心电图改变等;对消化系统产生影响表现为食欲下降;此外,还可有引起甲状腺功能亢进及女性周期紊乱、经期不准或痛经,增加孕妇的自然流产率等影响。

●诊断标准相关解读(GBZ49-2014)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的更迭1996—《职业性听力损伤及耳聋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6152-1996)2002—《职业性听力损伤诊断标准》(GBZ49-2002)2007—《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GBZ49-2007)2014—《职业性噪声聋的诊断》(GBZ49-2014)《职业性噪声聋的诊断》GBZ49-2014代替《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GBZ49-2007,主要技术变化如下1、取消了观察对象;2、将4000Hz听阈值纳入诊断分级指标中,进行加权计算;3、将双耳高频(3000Hz、4000Hz、6000Hz)平均听阈≥40dB列为诊断职业性噪声聋的前提条件。

●诊断原则根据连续3年以上职业性噪声作业史,出现渐进性听力下降、耳鸣等症状,纯音测听为感音神经性聋,结合职业健康监护资料和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进行综合分析,排除其他原因所致听觉损害,方可诊断。

●诊断分级1 / 3。

2024年职业性噪声聋的防治知识(三篇)

2024年职业性噪声聋的防治知识(三篇)

2024年职业性噪声聋的防治知识1、什么是职业性噪声聋?职业性噪声聋系劳动者在工作场所中,由于长期接触噪声而发生的一种渐进性的感音性听觉损害。

2、职业性噪声聋的预防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控制和消除噪声源,同时采取吸声、消声、隔声和隔振等措施,控制噪声的传播和反射。

对生产场所的噪声还得不到有效的控制或必须在特殊高强度噪声环境下工作时,佩戴符合卫生标准的个人防护用品,这是一项有效的预防措施。

1、耳塞的使用(1)各种耳塞在使用时,要先将耳廓向上提拉,使耳甲腔呈平直状态,然后手持耳塞柄,将耳塞帽体部分轻轻推向外耳道内,并尽可能地使耳塞体与耳甲腔相贴合。

但不要用劲过猛过急或插得太深,以自我感觉适度为止。

(2)戴后感到隔声不良时,可将耳塞稍微缓慢转动,调整到效果最佳位置为止。

如果经反复调整仍然效果不佳时,应考虑改用其他型号、规格的耳塞试用,以选择最佳者定型使用。

(3)佩戴泡沫塑料耳塞时,应将圆柱体搓成锥形体后再塞人耳道,让塞体自行回弹、充满耳道。

(4)佩戴硅橡胶自行成型的耳塞,应分清左右塞,不能卉错;放人耳道时,要将耳塞转动放正位置,使之紧贴耳甲腔内。

2、耳罩的使用(1)使用耳罩时,应先检查罩壳有无裂纹和漏气现象,佩戴时应注意罩壳的方向,顺着耳廓的形状戴好。

(2)将连接弓架放在头顶适当位置,尽量使耳罩软垫圈与周围皮肤相互密合。

如不合适时,应移动耳罩或弓架,调整到合适位置为止。

(3)无论戴用耳罩还是耳塞,均应在进入有噪声车间前戴好,在噪声区不得随意摘下,以免伤害耳膜。

如确需摘下,应在休息时或离开后,到安静处取出耳塞或摘下耳罩。

(4)耳塞或耳罩软垫用后需用肥皂、清水清洗于净,晾干后再收藏备用。

橡胶制品应防热变形,同时撒上滑石粉贮存。

噪声对劳动者听力的影响?当劳动者处在高噪音环境下一段时间后,就有可能使劳动者听觉器官内的毛细胞受伤,而出现了暂时性的听力受损,若能够及时中止暴露在噪音之下,那么听力就可以恢复过来;如果是长时间的暴露,不但毛细胞无法复原,反而会造成永久性的听力损失,因为听力损失的特点之一即是“不可逆”、“不可复原”的过程,一旦发生听力受损目前还没有办法治疗,只有避免继续恶化下去,而无法恢复原来的健康。

职业性噪声聋的发生与预防范文

职业性噪声聋的发生与预防范文

职业性噪声聋的发生与预防范文摘要:职业性噪声聋是一种由长期暴露于高噪声环境下引起的职业病,对从事噪声环境作业的工人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本文将从噪声聋的病因、症状、诊断和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以提高对职业性噪声聋的认识,有效预防和减少相关危害。

关键词:职业性噪声聋;病因;症状;诊断;预防一、引言职业性噪声聋是一种由于长期或大剂量暴露于噪声环境中而导致的耳蜗和听神经功能不可逆转的损害。

在工业化进程快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工作者不得不经受长时间的噪声污染,从而增加了职业性噪声聋的发生风险。

本文将从病因、症状、诊断和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以提高对职业性噪声聋的认识,为工作者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预防措施。

二、职业性噪声聋的病因职业性噪声聋的病因主要与以下几个方面密切相关:1. 噪声:长期暴露于高噪声环境是职业性噪声聋的主要原因。

工业生产中的机器设备、交通运输工具、建筑施工等都会产生高强度噪声,使工人长时间处于噪声环境中。

2. 声音特性和频谱:噪声的声音特性和频谱也是引起职业性噪声聋的因素之一。

高频噪声对人的听觉器官影响更大,且易导致永久性听觉损害。

3. 个体因素:个体的耳蜗和听神经对噪声的耐受能力也会影响职业性噪声聋的发生。

一些人由于遗传和先天因素,其听觉器官对噪声的耐受能力较低,更容易发生职业性噪声聋。

三、职业性噪声聋的症状职业性噪声聋的症状主要表现在听觉和听力方面,其主要特征为听力下降。

1. 早期症状:听力下降是职业性噪声聋的早期症状,主要表现为对高频声音的听觉敏感性下降。

受影响的工作者可能会发现难以听清对方说话的细节和高语音。

2. 中后期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职业性噪声聋的症状会逐渐加重。

工作者可能会遇到更多的听力困难,无法听清低语音,需要增加音量才能听到声音。

3. 晚期症状:在职业性噪声聋的晚期,工作者的听力几乎完全丧失。

他们可能会遇到极大的困难,无法进行正常的交流和听觉感知。

四、职业性噪声聋的诊断职业性噪声聋的诊断一般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进行:1. 面谈和询问:通过与患者的面谈和询问,了解其职业史和接触噪声的情况,初步判断是否存在职业性噪声聋的可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性噪声聋及预防
职业性噪声聋及对人体危害
劳动者在工作场所中,由于长期接触噪声而发生的一种渐进性的感音性听觉损害。

长期工作在高噪声环境下而又没有采取任何有效的防护措施,必将导致职业性噪声聋。

噪声还可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以及生殖机能等产生不良的影响。

出现头晕、头痛、耳鸣、多梦、失眠、心慌、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

如何预防噪声聋
生产性噪声对劳动者听力的损害往往是长期缓慢累积的结果,很容易会被忽视。

由于职业性噪声聋是不可逆的永久性听力损伤,只能预防,无法治愈,所以预防是关键。

采取个人防护措施;如佩带护耳器即耳塞与耳罩
接触噪声作业的工人,每年一次包括听力检查在内的职业健康检查尤为重要,发现听力异常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应及时调离噪声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