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职业性噪声聋

合集下载

职业性噪声聋的发生与预防

职业性噪声聋的发生与预防

职业性噪声聋的发生与预防职业性噪声聋是一种由于长期暴露于高强度噪声环境而引起的聋病。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现代化程度的提高,职业性噪声聋的发生率逐年上升,给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本文将从职业性噪声聋的发生原因、危害以及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职业性噪声聋的发生原因职业性噪声聋主要是由于工作环境中高强度噪声的长期暴露导致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职业性噪声聋的发生原因:1.工作环境中的噪声源:许多工作环境中存在噪声源,如工厂的机器设备、建筑工地的施工声音、交通工具的噪音等。

这些噪声源在工作过程中会持续不断地产生高强度噪声,长期暴露于这些噪声中容易导致聋病的发生。

2.噪声频率和强度:职业性噪声聋的发生与噪声频率和强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噪声频率越高,对听觉系统的损害越大;噪声强度越高,对听觉系统的损害越严重。

因此,频率高、强度大的噪声对职业人群的听力健康造成的风险更高。

3.暴露时间和累积噪声能量:长时间的暴露于高强度噪声环境中会导致耳蜗内的毛细胞受损,进而引发职业性噪声聋。

噪声的暴露时间越长,受噪声损害的风险越高;噪声的累积能量越大,对听觉系统的损害越严重。

4.个体差异:不同个体的听力抵抗力存在一定差异,有些人在相同的噪声环境下容易受到噪声的损害,而另一些人却相对不受影响。

这与个体的遗传、生理和心理因素有关。

二、职业性噪声聋的危害职业性噪声聋对劳动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都会造成严重的危害。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噪声聋危害:1.听力受损:职业性噪声聋最主要的危害就是对听力系统的直接损害。

长期暴露于高强度噪声环境中,耳蜗内的毛细胞会受到损伤,导致听力下降、听觉门槛提高,甚至出现严重的听力损失。

2.语言障碍:职业性噪声聋会影响劳动者的语言交流能力。

由于听力下降,劳动者在与他人交流时会困难重重,不仅对工作造成困扰,还会影响人际关系。

3.工作效率下降:职业性噪声聋对劳动者的专注力、注意力、反应速度等认知能力造成了影响,劳动者在噪声环境下工作往往会分散注意力,导致工作效率下降。

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

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

纯音听阈 语音水平听阈 频率特音辨别能力和沟通困难。 确定听力受损的具体范围。
职业性噪声聋的预防措施
个体防护
佩戴适当的耳塞或耳罩以减少噪 声暴露。
工作场所安全
采取降噪措施和工程调整,防止 噪声产生。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饮食、充足睡眠和适度 锻炼,增强抵抗力。
职业性噪声聋的影响因素
职业性噪声聋的发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噪声强度、暴露时间、个体 容易受损性等。
职业性噪声聋的诊断方法
面试
了解个体的工作环境、工作时间和暴露情况。
问卷调查
评估个体的听力问题和职业噪声暴露情况。
听力测试
通过纯音测听和语音水平测试评估听力损失。
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的评估指标
结论
职业性噪声聋的诊断标准对于职工健康保护至关重要,通过评估和预防措施, 可以减少职业性噪声聋的发生和程度。
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
职业性噪声聋是由长期暴露于高噪声环境中而引起的听力丧失。职业性噪声 聋诊断标准的制定对于职工健康保护和工作场所管理至关重要。
噪声聋的定义
噪声聋是一种因长期暴露于高强度噪声环境而导致的听力损失,通常发生在 工作场所。
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的重要 性
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的制定有助于确定职业性噪声聋的存在和程度,为预 防和治疗提供依据,并促进职业健康和职工福利。

职业性噪声聋伤残等级与劳动能力丧失程度评定

职业性噪声聋伤残等级与劳动能力丧失程度评定

职业性噪声聋伤残等级与劳动能力丧失程度评定职业性噪声聋伤的定义职业性噪声聋伤是指因长期暴露于噪声环境下而导致的一种聋盲程度不同的职业疾病。

职业性噪声聋伤是一种严重的职业疾病,长期暴露在噪声环境下的工作者很容易出现这种疾病。

职业性噪声聋伤的残疾等级职业性噪声聋伤可以分为四个等级: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等级越高,残疾程度越严重。

•一级: 聋哑残废,听力损失在70分贝以上,丧失前语和交流能力•二级: 重度耳聋,听力损失在50~70分贝之间,无法正常听取和交流•三级: 中度耳聋,听力损失在40~50分贝之间,听力较差,不能从事需要严格听力要求的工作•四级: 轻度耳聋,听力损失在25~40分贝之间,影响正常的交流和工作能力评定职业性噪声聋伤残疾等级的标准评定职业性噪声聋伤残疾等级主要是根据听力损失与说话、听力行为和语言能力的评估,根据聋哑程度、语言能力等,参照相应国家和地区的规定确定职业性噪声聋伤残疾等级。

评估职业性噪声聋伤时,需要了解工作环境、工作年限、工作时长以及职业病防护情况等因素。

职业性噪声聋伤对劳动能力的影响职业性噪声聋伤会使受损听力范围内的信息处理能力下降,从而影响语言、听力等多种能力,在工作中出现部分或全部劳动能力丧失,大大影响从事某些行业或职业的工作者的生活、工作能力和社会地位。

劳动能力丧失程度的评定劳动能力评定是指根据人体功能障碍的程度、疾病和伤残的状态等因素,在一定的条件下,决定个体从事某种工种或职业的最高限度。

劳动能力评定采用相信的评估方法,需要充分的、客观、科学的评估方法。

劳动能力丧失程度的评定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个体的身体状况•工作的性质、工作环境,特别是噪声等有害因素•个体的年龄、教育和职业经历•患者的社会情况以及其他影响职业生涯的因素结论职业性噪声聋伤是一种严重的职业病,严重影响患者的听力和生活质量。

评估职业性噪声聋伤残疾等级和劳动能力丧失程度非常重要,可以有效保障工作者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

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和处理原则

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和处理原则

GB16152-1996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Diagnostic criteria and principles of management of occupational noise-induced hearing loss自 1996-9-1 起执行职业性噪声聋是人们在工作过程中,由于长期接触噪声而发生的一种进行性的感音性听觉损伤。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职业性噪声聋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适用于接触职业噪声所致的各种程度听力下降的诊断及处理。

2 引用标准GB4854 校准纯音听力计用的标准零级GB7341 听力计GB7582 声学耳科正常人的气导听阈与年龄和性别的关系GB7583 声学纯音气导听阈测定听力保护用3 诊断原则根据明确的职业噪声接触史,有自觉的听力损失或耳鸣的症状,纯音测听为感音性聋,结合动态观察现场卫生学调查,并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听力损失,即可诊断。

4 诊断及分级标准4.1 正常:按附录A的A1章在N1、N2区即各频率听力损失均≤25dB。

4.2 观察对象:按附录A的A1章听力损失分Ⅰ~Ⅴ级。

a.Ⅰ级:N1+Ab.Ⅱ级:N1+B或D+Ac.Ⅲ级:N1+C或D+Bd.Ⅳ级:D+Ce.Ⅴ级:E+B或E+C4.3 任一耳听力损失达Ⅴ级者,按附录A的A2章计算双耳平均听阈,评定听力损伤及噪声聋。

4.4 如不具备条件,凡高频(3000,4000,6000Hz)任一频率听力下降≥30dB,可按附录A的A2章直接计算双耳平均听阈,评定听力损伤及噪声聋。

a.轻度听力损伤 26~40dBb.中度听力损伤 41~55dBc.重度听力损伤 56~70dBd.噪声聋 71~90dB5 治疗原则5.1 观察对象、听力损伤及噪声聋者,应加强个人听力防护。

其他症状者可进行对症治疗。

5.2 对重度听力损伤及噪声聋者,应配戴助听器。

6 劳动能力鉴定6.1 对观察对象和轻度听力损伤者,应加强防护措施,一般不需要调离噪声作业环境。

轻松看懂职业病噪声聋保障健康权益

轻松看懂职业病噪声聋保障健康权益

轻松看懂职业病噪声聋保障健康权益发布时间:2021-04-15T07:24:59.395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20年第8期作者:刘洪[导读] 职业性噪声聋是指人们在工作过程中长期接触生产性噪声而发生的一种进行性感音性听觉障碍。

职业性噪声聋的诊断依据为GBZ 49—2014《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本文从七个方面对《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进行分析,希望通过本文的讲述,读者可以看懂纯音测听的听力图,学会自己计算听力损失,知晓噪声聋等级。

刘洪会理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615100职业性噪声聋是指人们在工作过程中长期接触生产性噪声而发生的一种进行性感音性听觉障碍。

职业性噪声聋的诊断依据为GBZ 49—2014《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本文从七个方面对《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进行分析,希望通过本文的讲述,读者可以看懂纯音测听的听力图,学会自己计算听力损失,知晓噪声聋等级。

特别说明职业噪声聋的诊断是需要通过专业机构的职业病诊断专家组进行鉴别诊断。

一、关于职业性噪声聋的几个基础概念?(一)听阈:在规定条件下,受试者对测试中给予的多次刺激信号,能察觉一半以上的最小听音强度,也就是指,即最小可听强度(minimal audible level),人耳刚好能听到的最小声音强度,听阈提高则说明听力下降。

(二)骨导与气导声音通过空气经过外耳、中耳传到内耳的过程我们称为气导。

这是正常的听觉途径。

而声波直接经颅骨途径使外淋巴发生相应波动,并激动耳蜗的螺旋器产生听觉的方式我们称为骨导,骨导其实是因为颅骨传声。

如果声导发生障碍,最常见的是鼓膜严重受伤或完全破裂,便须靠骨导来改善听力。

(三)听力损失的分类根据骨气导的关系可以将听力损失分为传导性听力损失、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以及混合性听力损失。

图一为正常听力图,我们用符号”C”表示骨导听力,用符号“O”表示气导体力,可以看出正常听力图骨导曲线与气导曲线走势是基本一致的,气导和骨导曲线均应在25dB以内。

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

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
素进行综合评估。
诊断依据
工作场所噪声监测数据
听力学检查结果
根据工作场所噪声监测数据,确定工作场 所噪声暴露水平,作为诊断的重要依据。
根据听力学检查结果,如纯音听力测试、 声导抗测试等,评估患者的听力损失程度 和部位。
症状观察
影像学检查结果
观察患者的听力下降、耳鸣、耳闷等症状 ,了解患者的主观感受。
听力测试
纯音测听
测试患者对不同频率纯音的听阈,了解患者的听力损失程度和类型。
言语识别率测试
测试患者在噪音环境下对言语的识别能力,了解患者实际听力状况。
诊断评估
01
02
03
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职业史、症状、 体格检查和听力测试结果, 综合评估是否符合职业性 噪声聋的诊断标准。
鉴别诊断
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听力 损失,如中耳炎、耳毒性 药物等。
该规范对噪声作业场所的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做出了规定, 包括监护内容、方法和周期等。
要点二
《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
该规范为企业提供了职工听力保护的具体措施和方法,包 括噪声控制和个体防护等措施。
谢谢观看
培训员工正确使用防护用品
加强员工培训,指导员工正确佩戴和使用耳塞、耳罩等防护用品。
定期更换防护用品
对防护用品进行定期检查和更换,确保其有效性。
定期健康检查
建立健康档案
为员工建立健康档案,记录员工 的听力状况和职业史等信息。
定期进行听力检查
定期进行听力检查,及早发现听 力损伤,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干预
和治疗。
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
目录
• 职业性噪声聋概述 • 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 • 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流程 • 职业性噪声聋预防措施 • 职业性噪声聋治疗与康复 • 职业性噪声聋相关法律法规与标准

职业性噪声聋

职业性噪声聋

职业性噪声聋优讯-中国网 /info 时间: 2009-07-29 责任编辑: 小笨职业性噪声聋是指人们在工作过程中长期接触生产性噪声而发生的一种进行性感音性听觉障碍。

当140分贝以上的强噪音所造成的急性听力损伤,叫作爆震性耳聋。

长期接触高强度噪音(90分贝以上)造成的听力损伤,叫做慢性噪声聋。

病人在临床上可有鼓膜穿孔、内耳出血、耳痛、耳鸣、眩晕、耳聋等、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及内分泌系统等也可出现不同的症状。

& nbsp; 生产性噪声主要分为机械性、空气动力性、电磁性等。

职业性噪声聋症状轻的,脱离工作环境再加对症治疗是可以康复的。

听力损伤严重的治愈比较困难,极个别病例可以留下终生残疾。

【临床诊断要点】一、在工作环境中有长期接触较强(>90分贝)噪声或一次接触强烈噪声(>140分贝)的职业史;二、初期检查听力曲线在3000~6000 Hz处出现一“V”型下陷,患者仅有耳鸣,尚无耳聋,进一步发展,“V”型凹陷增大变宽,听力曲线从低频到高频呈斜坡型下降,多为双侧对称性。

三、排除药物性,感染以及其它引起耳聋的原因。

四、不仅有听力损伤情况,尚伴有头昏、头痛、耳鸣、失眠、多梦等神经系统以及其它系统相应的临床表现。

五、凡高频(3000、4000、6000 Hz)任一频段听力损失>=30dB(A)双耳平均听阈达到以下标准,可诊断为不同程度的噪声聋;1. 轻度:轻微讲话听不清,听力稍下降至26-40dB者;2. 中度:一般声音讲话听不清,听力下降平均达41-55dB者;3. 重度:大声说话听力困难,双耳平均听力下降56-70dB;4. 严重度:大声讲话严重听力困难,双耳平均听力下降至71-90dB;5. 极严重:大声讲话听不见,双耳平均听力下降至91分贝以上。

六、突然耳痛、耳鸣、听力下降、恶心、呕吐、耳道流血、鼓膜穿孔者。

【伤残等级与劳动能力丧失程度评定】一、平时不能用语言与人对话、交流、易怒、烦躁或抑郁、沉闷不语。

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GBZ)

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GBZ)

针对噪声暴露与听力损失之间 的关系,研究方法和手段不断 丰富和完善。
研究成果
职业性噪声聋的发病机制逐渐明确,包括噪声暴露对毛细胞、耳蜗神经元等听力结 构的影响。
针对职业性噪声聋的预防措施和干预手段不断涌现,如采用防噪耳塞、加强工人的 听力保护意识等。
针对职业性噪声聋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探索中,如药物治疗、听力辅助器具等。
针对高噪声岗位,企业应制定详细的岗位操作规 程,规范员工的操作行为,减少噪声暴露。
国际相关标准与规定
国际劳工组织(ILO)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
ILO制定的关于职业性噪声聋的诊断标准,为各国制定相关标准提供了参考。
欧盟职业卫生与安全指令
欧盟发布的关于职业卫生与安全的综合性指令,其中包含了噪声暴露的限制和预防措施。
改善工作环境
优化工作场所布局
01
合理安排工作场所布局,减少噪声传播和干扰。
加强通风和换气
02
保证工作场所空气流通,减少因长时间处于高噪声环境而引起
的身体不适。
提供休息和放松场所
03
在工作场所附近设置休息和放松的场所,让员工在工作间隙有
机会放松身心。
04
职业性噪声聋治疗与康 复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
激素治疗
针对噪声聋的药物治疗主要是针对听力损 伤的病理生理机制,包括改善微循环、营 养神经、细胞赋活及激素类等药物。
激素类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可以减轻内耳 的炎症和水肿,缓解听力损伤。
神经营养药物
其他药物
如维生素B1、B6、B12等,可以营养神经 ,促进听神经修复。
如血管扩张剂、抗氧化剂等,可以改善内 耳微循环,缓解听力损伤。
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可以刺激穴位,调节神 经功能,缓解听力损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职业性噪声聋
职业性噪声聋是指人们在工作过程中长期接触生产性噪声而发生的一种进行性感音性听觉障碍。

职业性噪声聋患者与其接触噪声的时间、强度特别是噪声作业工龄有极大的关系。

由于生产性机械产生的噪声均为连续稳太性,因而对听力的损伤是一种慢性渐进式的。

一般在一到两年的接噪时间内不会有耳聋的情况。

(我国《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GBZ49-2007》规定是三年)职业性噪声聋症状轻的,脱离工作环境再加对症治疗是可以康复的。

噪声作业工龄较长听力损伤严重的治愈比较困难,极个别病例可以留下终生残疾。

预防职业性噪声聋措施:
1、控制噪声源。

可以选用低噪音的生产设备和改进生产工艺,或者改变噪音源的运动方式(如用阻尼、隔振等措施降低固体发声体的振动)。

2、阻断噪声传播
如采用吸音、隔音、音屏障、隔振等措施,控制噪音的传播。

3、采取个人防护措施
如佩带护耳器。

护耳器主要包括耳塞与耳罩。

目前在国外较为流行使用的是一种慢回弹泡沫塑料耳塞。

这种耳塞具有隔声值高、佩带舒适简便等。

接触噪声作业的工人,每年一次包括听力检查在内的职业健康检查尤为重要,发现听力异常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应及时调离噪声作业。

同时,患有噪声聋的患者应及早脱离噪声环境,注意合理安排饮食和休息。

由于耳鸣引起的睡眠不好,可加用镇静药物。

对于噪声引起的情绪低落、焦虑等情绪变化,应鼓励安慰患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