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水《凤栖梧》阅读练习及答案
江西省九江市泽泉中学2021年高一语文测试题含解析

江西省九江市泽泉中学2021年高一语文测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6~19题。
宋词人物乔雨一烟水迷离的秦淮河只能出现在梦里了,没有哪只红袖能拭去你流淌的清泪。
只有在夜静人空的庭院深处才敢吐出你那声重重的叹息。
从此,懂词和不懂词的人,都明白了那一江春水里流淌着的是什么。
可你还是无奈地走了,在一个本该是轻罗小扇扑流萤的七夕之夜,在一个本该是丝弦弄音,听那首《霓裳羽衣曲》的七夕之夜,被迫放下了你放不下的书画词曲,喝下了那杯为你预备良久的鸩酒。
有多少帝王的玉砌雕栏都在历史的风雨中灰飞烟灭,而你在笙鹤瑶天般的吟哦中,在用才情创造的终极里找到了真正的永恒。
二在那种冷落凄清的季节里,所有的人都会渴望一种相逢。
思念在分手后开始生长,长成伫立岸边的棵棵杨柳,盼望着青衫上酒渍斑斑的你,乘一叶扁舟从暮霭沉沉的烟波中驶来,轻诉千种风情。
那晓风残月依旧醉着,你可曾记得执手相看的泪眼,离别里是谁与你浅斟低唱吗?早知道凡有井水的地方就有人吟唱你的词,可不曾想到,自从你把士大夫的精雕细刻变成了一种流行之后,你笔下的那句“衣带渐宽终不悔”竟成为铭刻古今的爱情誓言。
三那杯你一饮而尽的黄藤酒,谁尝了谁都说是苦的。
默默看着你的那双眼睛依旧流泪,而你的心却如春雨淅沥般地滴血。
渴望相逢又怕相逢,不敢再看那泪光涟涟的眸子。
浸满了泪痕的那条鲛绡依然湿着,而你错莫交织的心情,都写进了一首叫《钗头凤》的词里。
春风又绿宫墙柳,可那双让你魂牵梦萦的红酥手,竟永远地弃你而去,再也不能与你琴瑟相对诗词相和了。
绿蘸寺桥下水波映着你的身影永远孤单,那只飞起了的惊鸿不再回转。
而沈园那座墙壁上的斑斑墨迹已在你心中慢慢地结成了一片永远抚不去的伤痕。
四走近你的词,每每会使人感到剑气逼人,未曾打开剑匣便已隐隐听到那龙吟般的铮铮剑鸣。
那把“吴钩”呢?曾被你无数次在醉后的深夜里挑灯看过的,看那青冷的剑身在昏暗的灯火下闪烁着幽幽的光。
《凤栖梧》阅读原文及答案

《凤栖梧》阅读原文及答案
凤栖梧
贺铸
为问宛溪桥畔柳。
拂水倡条?,几赠行人手。
一样叶眉偏解皱,白绵飞尽因谁瘦。
今日离亭还对酒。
唱断青青②,好去休回首。
美荫向人疏似旧,何须更待秋风后。
倡条:柳枝青青:借指“杨柳曲”。
8.与王维的“客舍青青柳色新”一句相比,这首词的上阕在写柳方面,有什么不同特点?请简要分析。
(5分)
9.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6分)
试题答案:
8. 王维的“客舍青青柳色新”一句,手法简单,只是从视觉上写出雨后柳树的青青和清新之色;本词上阕在写柳时,则手法多样,表现在:①正面描写柳树的动态。
“拂水倡条”,正面直接描写出柳枝随风拂水,轻柔多姿的状态。
②用典。
“几赠行人手”,暗用了“古人离别赠柳”的'典故,点明离别之事。
③比喻。
“叶”如“眉”,“柳絮”如“白绵”,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柳叶和柳絮的颜色和形态。
④拟人。
把柳树人格化,“偏解皱”写出柳叶通人情。
“因谁瘦”写出柳絮飘飞后枝干清瘦的形态。
9. 表达了离别的悲伤,对友人的劝勉和安慰,离别后的思念和惆怅。
离别之时,如眉柳叶,因离情皱起,柳絮飘飞,柳树因离情而清瘦,离人对酒长歌,悲伤欲绝,深刻道出离别的伤痛;“好去休回首”一句则满含对友人的劝慰;末尾两句写离别之后,浓郁、茂盛的柳树,在词人眼中稀疏如前,悲伤之中隐着深深的思念。
王庭筠《凤栖梧》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金词,完成下面小题。
凤栖梧王庭筠衰柳疏疏苔满地。
十二阑干,故国三千里。
南去北来人老矣。
短亭依旧残阳里。
紫蟹黄柑真解事。
似倩西风、劝我归欤未。
王粲登临①寥落际。
雁飞不断天连水。
[注]①登临:指王粲的《登楼赋》,王粲投靠刘表却不被重用,流寓荆州十余年,后登麦城城楼,写下这篇名作。
16.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与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上片首句写“衰柳”“苔满地”,词人面对此等萧瑟冷落的景色,不禁想起三千里外的故国。
“三千里”极言家乡之遥,其中寓有较浓重的哀愁情绪。
B. 古代路边,五里设一短亭,十里设一长亭,供行人休憩,也是践送亲友之所。
“短亭依旧残阳里”中的“依旧”一语,暗示词人正在回故国的三千里路上。
C. 下片“紫蟹黄柑真解事”属于借景抒情,与晋代张翰见秋风起,思纯羹鲈脍而辞官归里的典故有异曲同工之妙,增加了诗歌的内涵。
D. 本词运用的艺术手法是寓情于景、以景衬情,上片以写景起,以写景结,下片结语更是一副寥廓悠远的秋水雁飞图,将词人的情感表达得深沉绵渺,悠悠不尽。
17. 本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5分)16. A试题分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
本题选择A 项,B项,“暗示词人正在回故国的三千里路上”错,由下片“劝我归欤未”可知,此时词人并未归去,“依旧”应是暗示词人仍在羁旅之中。
C项,“借景抒情”错,“紫蟹黄柑真解事”一句,词人没有直接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而是把它寄寓在某一物上,应属于“移情于物”。
D项,“本词运用的艺术手法是寓情于物、以景衬情”表述不准确,除了情景相生,此词最重要的手法是用典,使词意更加蕴藉、含蓄。
17. ①写离开故国三千里之远,西风劝归,表达了思念家乡、不能归去的悲痛之情。
②写自己南去北来,人已老去,表达了羁旅漂泊、年华逝去的悲伤之情。
③借用王粲登楼作赋的典故,以王粲自况,表达了自己仕途失意、怀才不遇的悲苦之情。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语文试题(人教版新高考新教材)练案31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含答案解析

练案31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一、对点练1.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的题目。
【双调】水仙子渡瓜洲赵善庆渚莲花脱锦衣收,风蓼青雕红穗秋,堤柳绿减长条瘦。
系行人来去愁,别离情今古悠悠。
南徐城下,西津渡口,北固山头。
这首曲子的前三句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一剪梅中秋无月辛弃疾忆对中秋丹桂丛。
花在杯中,月在杯中。
今宵楼上一尊同。
云湿纱窗,雨湿纱窗。
浑欲乘风问化工。
路也难通,信也难通。
满堂惟有烛花红。
杯且从容,歌且从容。
上片景物描写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词句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少年行令狐楚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
未收天子河湟地①,不拟回头望故乡。
注①河湟地:湟水流域及其与黄河合流一带地区,这里是指被吐蕃统治者所侵占的河西、陇右之地。
本诗采用了什么样的抒情方式?请简要分析。
4.(2023·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湖上晚归林逋卧枕船舷归思清,望中浑恐是蓬瀛。
桥横水木已秋色,寺倚云峰正晚晴。
翠羽湿飞如见避,红蕖香袅似相迎。
依稀渐近诛茅地①,鸡犬林萝隐隐声。
注①诛茅地:诗中指人的居所。
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这一观点在本诗中是如何得到印证的?请简要分析。
5.(2022·新高考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别李白寻阳五溪水,沿洄直入巫山里。
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自称美。
送君别有八月秋,飒飒芦花复益愁。
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
本诗是如何表现离愁别绪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二、强化练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姜楚公画角鹰歌杜甫楚公画鹰鹰戴角,杀气森森到幽朔。
观者贪愁掣臂飞,画师不是无心学。
此鹰写真在左绵①,却嗟真骨遂虚传。
梁间燕雀休惊怕,亦未抟空上九天。
注①左绵:地名,代指绵州。
杜甫此诗写于此。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不是律诗,而是一首古体诗,不求对仗,押韵灵活,形式更加自由。
【诗词阅读及答案】李商隐《柳》阅读答案及赏析

【诗词阅读及答案】李商隐《柳》阅读答案及赏析柳【唐朝】李商隐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①。
多么愿意来到秋日,伴着夕阳和知了。
【注释】① 心碎的一天:指有鲜花的春天。
【译文】春天,纤细低垂的柳枝随风飘扬。
在快乐花园里,学者和女人就像云朵。
在舞会上,红色的裙子飘浮,绿色的袖子飘扬。
绿色的柳枝似乎和舞者一起跳舞。
既然秋天已经很深了,为什么你(刘)愿意等到秋天!在我面前,只有夕阳照在柳枝上,秋蝉依附在树上呻吟。
【阅读训练及答案】(1)整首诗都是关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天)(2)首句中一个____字,形象地表现春柳的婀娜多姿,同时,又把柳枝与热闹的舞宴结合起来。
本来是东风吹得柳枝飘动,诗中却用一个___字,说柳枝在追逐东风,变被动为主动,写出柳枝的蓬勃生气。
(一支接一支地跳舞)(3)本来是____,______,诗中却用两个带字,反说柳枝带着它们,此与第一句中的逐字一样,又使柳枝由被动变为主动。
(夕阳照柳枝,秋蝉在柳枝上啁啾)(4)用现代散文的语言表达如何肯到清秋日一句的含义。
(既然秋天如此郁闷,你(刘)为什么要来秋天!)(5)后两句中,虚字运用得很精妙。
第三句如何、____连用,感叹语气更加强烈,结尾句已带、_____,更是层层推进。
(肯来了,又把它带来了)(6)诗人通过荣枯变化的秋柳想表达什么?(感觉很晚,对自己的生活经历感叹不已。
)7试析曾逐东风拂舞筵中逐字的精妙之处。
(4分)试着分析这首诗中对比的表达。
(4分)9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参考答案(7)答:逐字写柳枝追逐春风,运用拟人手法,变被动为主动,写出了柳条的蓬勃生机。
(8)答:前两句写的是春天的柳树追逐东风,在五彩缤纷的春日和熙熙攘攘的月游园里的舞会上与舞者共舞;最后两句写的是秋天的柳树、秋天的夕阳和秋天蝉鸣的哀思。
多么沮丧和凄凉啊。
春天柳树的繁盛反映了秋天柳树的衰败,也表达了作者对秋天柳树的哀悼。
凤栖梧的阅读答案

凤栖梧的阅读答案凤栖梧的阅读答案「篇一」《凤栖梧》阅读题及答案《凤栖梧》是宋代词人柳永的作品。
此词上片写登高望远所引起的无尽离愁,以迷离的景物描写渲染出凄楚悲凉的气氛;下片写主人公为消释离愁决意痛饮狂歌,但强颜为欢终觉无味,最后以健笔写柔情,自誓甘愿为思念伊人而日渐消瘦憔悴。
凤栖梧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①,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杷疏狂图一醉②,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注]①危楼:高楼。
②图:考虑、打算。
《凤栖梧》阅读答案3、作者为了抒发春愁之情,他描写了哪些景物?细风、草色、烟光、残照——黄昏春望图4.作者观景的立足点在哪里?有何特点?伫倚危楼——极目远眺5.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把“景”和“情”联系起来的呢?春愁、凄美、伤感——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6.面对孤寂无奈,作者想用什么来排解心中相思的痛苦?结果如何?“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结果:借酒消愁愁更愁(“强乐还无味”)7.“春愁”令人如此痛苦难熬,作者后悔了吗?词中哪些句子说明了这个问题?不后悔“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8思考探究一:柳句源自《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柳句与原句在表达上有什么异同?同:都表达了相思之苦,写相思使人消瘦异:原句写恩爱夫妻间相思,柳句写情人间相思;原句只写想瘦了人,柳句则说想瘦了也不后悔9思考探究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坚贞执著、矢志不移的精神结合现实,这两句还可以表达什么?例:对理想、学业、事业等的执著追求和坚定信念译文我伫立在高楼上,细细春风迎面吹来,极目远望,不尽的愁思,黯黯然弥漫天际。
夕阳斜照,草色蒙蒙,谁能理解我默默凭倚栏杆的心意?本想尽情放纵喝个一醉方休。
当在歌声中举起酒杯时,才感到勉强求乐反而毫无兴味。
我日渐消瘦也不觉得懊悔,为了你我情愿一身憔悴。
《凤栖梧》鉴赏这是一首怀人之作。
2020-2021备战中考语文专题《诗歌鉴赏》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
南湖早春①唐代白居易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②,平铺新绿水蘋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③黄鹂语未成。
不道④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⑤减心情。
(注)①本诗白居易遭到贬谪后在江州时所留下的作品。
②发:开花。
③舌涩:指言语不流利。
涩,形容叫声艰涩,尚不连惯婉转。
④不道:不是说。
⑤衰病:衰老。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前六句描写南湖早春景象,最后两句主要是直接抒发作者对南湖早春景象的喜爱。
B.颔联“乱点”将杏花随意开放、随处点染的神态活画出来。
“乱”并非杂乱、零乱,而是自然、随意,诗人写西湖春景时亦说“乱花渐欲迷人眼”(《钱塘湖春行》),异曲同工,都从“乱”中见出天然情趣,毫无人工的矫揉。
C.第四句中“平”字作用有二:一是描述水蘋的整齐,其次它与“铺”字合用,有平展、阔大无边的意思,令人想见湖面的阔远与水蘋的茂盛。
D.颈联“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抓住最具生命活力的动物来写,白雁因为身上雨水未干,翅膀变得沉重,不得不低空飞行;同样由于雨水的淋浇,黄鹂的舌头也颇有些生涩不听使唤之感。
(2)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鉴赏这首诗。
【答案】(1)A(2)以乐景写哀情。
诗前六句描写南湖早春,春雨初晴,阳光返照,山杏吐艳,水蘋争绿,白雁低飞,黄鹂语涩的景象。
渲染了清新明丽、生趣盎然的氛围。
末两句突然一转,抒发仕途不顺的忧闷心情,以乐衬哀,造成反差强烈的艺术效果。
【解析】【详解】(1)A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
“主要是直接抒发作者对南湖早春景象的喜爱”不准确,有喜爱,但主要表达的是遭到贬谪后消沉郁闷的心情。
(2)考查诗歌的抒情方式。
读懂诗句大意的作答的基础。
要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诗前六句描写南湖早春明媚动人的景物,描绘的是多彩多姿、生趣盎然的春天画卷。
末两句突然一转,抒发忧闷心情,造成反差强烈的艺术效果。
诗人正是以南湖早春景色的生机勃勃、明媚可爱,反衬诗人遭贬后的衰病不堪,抒发了诗人面对美景却无心欣赏的消沉郁闷的心情。
柳永《凤栖梧》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凤栖梧[北宋]柳水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①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②终不悔,为伊消得③人憔悴。
【注】①疏狂:狂放不羁。
②衣带渐宽:指人逐渐消瘦,语本《古诗十九首》:“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③消得:胡云翼先生《宋词选》释“消得”为“值得”。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词的首句写登高望远所见之景,自然引出了下面“黯黯生天际”的怀远之情。
B.“黯黯生天际”写词中主人公心系远方恋人,而远方恋人此刻是否也春愁正浓呢?C.“草色烟光”一句描绘了草色青青,日光斜照,烟波浩渺之景,此山此水都令人伤情。
D.主人公登高远跳愁绪更浓,借酒浇愁却“强乐还无味”,真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E.词作上阕运用借景抒情,下阕采用的是叙事抒情,结句则直抒胸臆,三者结合,强化了相思之情的表达。
15.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此三种之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词作和王国维分别借这两句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和分析。
(6分)14.CE(C项,“烟波浩渺,此山此水”理解欠妥,词句中并未写出山和水;E项,下阕还化用古诗词来抒情。
答对一项2分,两项5分。
)15.①词作借这两句诗表现了词中主人公对伊人的一片痴情。
“衣带渐宽终不悔”的“终”字,“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消得”二字,都可以看作词中主人公对爱情始终不渝、至死靡他的决心。
②王国维借用这两句词来说明成大事业、做学问要有锲而不舍、苦苦追求的精神。
(每点3分,共6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凤栖梧
[北宋]柳水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①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②终不悔,为伊消得③人憔悴。
【注】①疏狂:狂放不羁。
②衣带渐宽:指人逐渐消瘦,语本《古诗十九首》:“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③消得:胡云翼先生《宋词选》释“消得”为“值得”。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词的首句写登高望远所见之景,自然引出了下面“黯黯生天际”的怀远
之情。
B.“黯黯生天际”写词中主人公心系远方恋人,而远方恋人此刻是否也春
愁正浓呢?
C.“草色烟光”一句描绘了草色青青,日光斜照,烟波浩渺之景,此山此
水都令人伤情。
D.主人公登高远跳愁绪更浓,借酒浇愁却“强乐还无味”,真是“才下眉
头,却上心头”。
E.词作上阕运用借景抒情,下阕采用的是叙事抒情,结句则直抒胸臆,三
者结合,强化了相思之情的表达。
15.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此三种之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词作和王国维分别借这两句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和分析。
(6分)
14.CE(C项,“烟波浩渺,此山此水”理解欠妥,词句中并未写出山和水;E
项,下阕还化用古诗词来抒情。
答对一项2分,两项5分。
)
15.①词作借这两句诗表现了词中主人公对伊人的一片痴情。
“衣带渐宽终不
悔”的“终”字,“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消得”二字,都可以看作词中主人公对爱情始终不渝、至死靡他的决心。
②王国维借用这两句词来说明成大事业、做学问要有锲而不舍、苦苦追求的精神。
(每点3分,共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