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江苏卷文言文祖讳汝霖-字词校对
江苏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江苏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2016年江苏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人人都希望自己____________,却很少有人能沉静下来用心对待生活。
其实生活很____________,你是不是诚心待它,它一眼就能分辨出来。
你越____________,越想得到,距离目标就越远;你努力振作,默默耕耘,惊喜往往就会悄然而至。
A.与众不同机敏焦躁B.与众不同敏锐浮躁C.标新立异机敏浮躁D.标新立异敏锐焦躁2.下列熟语中, 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3分)A.人为刀俎,我为鱼肉B.人皆可以为尧舜C.化干戈为玉帛D.情人眼里出西施3.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A.“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往事历历,所有的记忆都在时光里发酵,散发出别样的味道。
B.“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正是这种难言的孤独,使他洗去人生的喧闹,去寻找无言的山水、远逝的古人。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青葱少年总是信心满满,跃跃欲试,渴望在未来的岁月中大显身手。
D.“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初春的细雨渐渐沥沥,撩拨了无数文人墨客心中关于江南的绵绵情思。
4.某同学从自己所写的文章里选出一下三组,为每组文章拟一标题,编成集子。
所拟标题与各组文章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第一组:《看见<看见>》《书虫诞生记》《对话苏东坡》《家有书窝》第二组:《同桌的你》《伴我同行》《奔跑吧,兄弟》《没有麦田的守望者》第三组:《感悟青春》《我的“离经叛道”的话》《扪心自问》《当我发呆时我在想些什么》A.读书万卷寸草春晖我思我在B.悦读生活寸草春晖指点江山C.悦读生活那些花儿我思我在D.读书万卷那些花儿指点江山5.文化宫为评书、古琴、尾曲、木偶戏四个文艺演出专场各准备了一副对联,对联与演出专场对应恰当的一项是(3分)①假笑啼中真面目新笙歌里古衣冠②疑雨疑云颇多关节绘声绘影巧合连环③白雪阳春传雅曲高山流水觅知音④开幕几疑非傀儡舞台虽小有机关A.①古琴②评书③昆曲④木偶戏B.①昆曲②评书③古琴④木偶戏C.①古琴②木偶戏③昆曲④评书D.①昆曲②木偶戏③古琴④评书二、文言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2016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完整版-包括附加题)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I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人人都希望自己____________,却很少有人能沉静下来用心对待生活。
其实生活很____________,你是不是诚心待它,它一眼就能分辨出来。
你越____________,越想得到,距离目标就越远;你努力振作,默默耕耘,惊喜往往就会悄然而至。
A.与众不同机敏焦躁B.与众不同敏锐浮躁C.标新立异机敏浮躁D.标新立异敏锐焦躁2.下列熟语中, 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3分)A.人为刀俎,我为鱼肉B.人皆可以为尧舜C.化干戈为玉帛D.情人眼里出西施3.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A.“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往事历历,所有的记忆都在时光里发酵,散发出别样的味道。
B.“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正是这种难言的孤独,使他洗去人生的喧闹,去寻找无言的山水,远逝的古人。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青葱少年总是信心满满,跃跃欲试,渴望在未来的岁月中大显身手。
D.“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初春的细雨渐渐沥沥,撩拨了无数文人墨客心中关于江南的绵绵情思。
4.某同学从自己所写的文章里选出一下三组,为每组文章拟一标题,编成集子。
所拟标题与各组文章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第一组:《看见<看见>》《书虫诞生记》《对话苏东坡》《家有书窝》第二组:《同桌的你》《伴我同行》《奔跑吧,兄弟》《没有麦田的守望者》第三组:《感悟青春》《我的“离经叛道”的话》《扪心自问》《当我发呆时我在想些什么》A.读书万卷寸草春晖我思我在B.悦读生活寸草春晖指点江山C.悦读生活那些花儿我思我在D.读书万卷那些花儿指点江山5.文化宫为评书、古琴、昆曲、木偶戏四个文艺演出专场各准备了一副对联,对联与演出专场对应恰当的一项是(3分)①假笑啼中真面目新笙歌里古衣冠②疑雨疑云颇多关节绘声绘影巧合连环③白雪阳春传雅曲高山流水觅知音④开幕几疑非傀儡舞台虽小有机关A.①古琴②评书③昆曲④木偶戏B.①昆曲②评书③古琴④木偶戏C.①古琴②木偶戏③昆曲④评书D.①昆曲②木偶戏③古琴④评书二、文言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2016年江苏卷文言文:张岱《家传》详注详解

点,表示删除。文不加点,是说文思敏捷, 写成的文章连一个字也不必改动】。文洁惊 喜,击节曰:“子文当名世,何止科名?阳 和子其【大概】不死矣!”
甲午正月朔【初一】,即入南都,读书 (于)鸡鸣山,昼夜不辍【停】,病目眚【1. 眼睛生翳:目~昏花。2.过错:“不以一~ 掩大德。”】,下帏静坐者三月。友人以经 书题相商,入耳文立就,后有言及者,辄塞 耳不敢听。【有人拿经书里的考题来互相讨 论,题目一传入耳中,文章马上就形成了, 后来再有谈到考题的,他就堵住耳朵不敢听 了】入闱,日未午,即完牍,牍落一老教谕 房。其所取牍,上大主考九我李公【李廷机 (1541 年—1616 年),号九我,泉州浮桥 人。少贫励学,1570 年举顺天乡试解元, 万历十一年会元、榜眼,累官礼部沿书兼东
注:(1)张元汴,号阳和,谥文恭;张汝 霖的父亲,张岱的曾祖父。(2)藨蓘: 耕耘
对大父邑邑【邑,通“悒"。忧郁不乐貌】 不乐,盖文洁中【受到、遭到,引申为听到】 忌者言,言大父近开酒肆,不事文墨久矣, 故见大父辄欷歔【1.叹气 2.抽咽】。是日将 别,顾【回头】大父曰:“汝则已矣,还教 子读书,以期不坠先业。” 【你就算了, 回去后教育儿子读书,希望不要毁掉先人的 事业。已,结束。还,回去,不能译为“还 是,还要”。期,期望,希望。坠,毁坏, 坏掉,影响,破坏。】大父泣曰:“侄命蹇 【1.跛,行走困难:蹇足。蹇步。2.迟钝, 不顺利:时乖命蹇,才高运蹇。3.傲慢。4. 穷困。5.驽马,亦指驴】,特【只】耕而【却】 不获耳,藨蓘【biāo gǔn 耕耘和培育】尚 不敢不勤。”文洁曰:“有是乎?吾且面试 子。”乃拈 “六十而耳顺”题,大父走笔 成,文不加点【古人为文时在错字旁加一圆
意,多了一些不实的成份;二是因为张岱极 有个性,不屑于参加科举考试,不习八股文, 或许他欲借此故事来表达他对科举考试的 看法,也未可知。】
2016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绝密★启用前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择其他答案标号,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3.第I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人人都希望自己____________,却很少有人能沉静下来用心对待生活。
其实生活很____________,你是不是诚心待它,它一眼就能分辨出来。
你越____________,越想得到,距离目标就越远;你努力振作,默默耕耘,惊喜往往就会悄然而至。
A.与众不同机敏焦躁B.与众不同敏锐浮躁C.标新立异机敏浮躁D.标新立异敏锐焦躁2.下列熟语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3分)A.人为刀俎,我为鱼肉B.人皆可以为尧舜C.化干戈为玉帛D.情人眼里出西施3.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A.“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往事历历,所有的记忆都在时光里发酵,散发出别样的味道。
B.“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正是这种难言的孤独,使他洗去人生的喧闹,去寻找无言的山水,远逝的古人。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青葱少年总是信心满满,跃跃欲试,渴望在未来的岁月中大显身手。
D.“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初春的细雨渐渐沥沥,撩拨了无数文人墨客心中关于江南的绵绵情思。
4.某同学从自己所写的文章里选出一下三组,为每组文章拟一标题,编成集子。
所拟标题与各组文章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第一组:《看见<看见>》《书虫诞生记》《对话苏东坡》《家有书窝》第二组:《同桌的你》《伴我同行》《奔跑吧,兄弟》《没有麦田的守望者》第三组:《感悟青春》《我的“离经叛道”的话》《扪心自问》《当我发呆时我在想些什么》A.读书万卷寸草春晖我思我在B.悦读生活寸草春晖指点江山C.悦读生活那些花儿我思我在D.读书万卷那些花儿指点江山5.文化宫为评书、古琴、昆曲、木偶戏四个文艺演出专场各准备了一副对联,对联与演出专场对应恰当的一项是(3分)①假笑啼中真面目新笙歌里古衣冠②疑雨疑云颇多关节绘声绘影巧合连环③白雪阳春传雅曲高山流水觅知音④开幕几疑非傀儡舞台虽小有机关A.①古琴②评书③昆曲④木偶戏B.①昆曲②评书③古琴④木偶戏C.①古琴②木偶戏③昆曲④评书D.①昆曲②木偶戏③古琴④评书二、文言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三 文言文阅读 3.3 准确翻译 虚实并重,文艺畅通课件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黄贞父断案时遇 到难题,无法解决”错误,由原文“爰书例应属我……吾将以困张 广昌”可知,黄贞父是故意拿断案为难张汝霖。
答案:D
[金题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汝则已矣,还教子读书,以期不坠先业。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友人以经书题相商,入耳文立就,后有言及者,辄塞耳不敢 听。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病:生病。
答案:B
[金题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汝霖早年虽博览群书,但在科举方面并不顺利,直至他
父亲去世都没有考取功名。 B.邓文洁公听信别人的传言,认为张汝霖已难以造就,后通
过当面测试才改变了看法。 C.张汝霖参加科考时差点因老教谕的昏聩而名落孙山,幸赖
主考官的慧眼才榜上有名。 D.黄贞父断案时遇到难题,无法解决,张汝霖下笔千言,精
祖父哭着说:“侄儿命运不顺,只是耕种而没有收获而已,耕 耘还是不敢不勤勉的。”邓文洁说:“有这事吗?我姑且当面考考 你。”于是邓文洁出了“六十而耳顺”的题目,祖父提笔写成,文 不加点。邓文洁又惊又喜,击节赞赏道:“你的文章应当闻名于世, 哪里只是获得功名呢?张阳和的儿子大概会永垂不朽了!”
甲午年正月初一,(祖父张汝霖)就到了南都,在鸡鸣山读书, 日夜不停,患了眼疾,放下帷慢静坐了三个月。朋友用经书中的考 题彼此商量,(考题)一传入他耳中文章马上就形成了,后来再有谈 到(考题)的,他就堵住耳朵不敢听了。他进入考场,还未到午时, 就答完了考卷,考卷落在一个老教谕的房中。老教谕所选取的考卷 上呈大主考李九我,李九我骂所选取的考卷不好,让他再次呈上(别 的考卷),呈上的考卷又不好,又呈上(别的考卷),上呈了四五次, 房中的考卷将上呈完了,老教谕因恼怒而哭泣。
江苏卷古诗文阅读试题详注

江苏卷古诗文阅读试题详注1、【原文】祖讳汝霖,号雨若。
幼好古学,博览群书。
少不肯临池学书,字丑拙,试有司,辄不利。
遂输粟入太学,淹蹇二十年。
文恭捐馆,家难渐至。
大父读书龙光楼,辍其梯,轴辕传食,不下楼者三年。
【语译】我的祖父名叫(张)汝霖,号雨若。
他小时候喜欢古代学问,读了很多书。
但是他不肯刻苦练习写字,写的字很难看,参加考试时,主管的官员评价都不高。
(家里)就给官府捐钱财,把他送入太学,在长达二十年的时间里困窘坎坷。
我的曾祖父去世之后,家里接连不断地遭遇重大的不幸。
祖父在龙光楼上读书,撤除了楼梯,用辘轳传送饭食,三年没有下楼。
【注释】①讳,掩饰。
古人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对皇帝、长辈、贤人不敢直呼其名。
写文章必须提到时,在名字前加一“讳”字。
②临池,指刻苦练习写字。
古书上记载过很多临池学书,把池水染成黑色的故事。
③输粟,古人为让孩子入学或获得功名,给官府捐钱财粮食。
④太学,明朝人对国立最高学府国子监的俗称。
那时捐钱买个太学生的名额身分而实际上并不去太学学习的情况很普遍,从下文看,作者的祖父,就是属于这种情况。
⑤淹蹇,困窘艰难,坎坷不如意。
⑥文恭,从下文看,是作者曾祖父(祖父之父)的名讳或谥号。
⑦捐馆,抛弃了居住的馆舍,死亡的婉称。
⑧轴辕,用作升降的轮轴。
2、【原文】江西邓文洁公至越,吊文恭,文恭墓木已拱,攀条泫然,悲咽而去。
大父送之邮亭,文洁对大父邑邑不乐。
盖文洁中忌者言,言大父逆开酒肆,不事文墨久矣,故见大父觐歇顶。
【语译】江西的邓文洁先生,(是我曾祖父的朋友),来到绍兴,到墓旁凭吊,墓旁的树已经有一把粗了。
他拉着树枝,眼泪泫然而下,内心悲痛,啜泣着离开了。
祖父把他送到驿馆,他看着祖父,表情郁郁不乐。
原来他听信了嫉恨我祖父的人的话,认为他天天酒店一开门就进去喝酒,很长时间不读书不写文章了,所以已经显现了歇顶。
【注释】①越,今浙江绍兴。
张岱祖籍绍兴。
②拱,一把粗。
古人把两手的姆指和食指张开到最大,合围以测树的周长,一拱的长度约一尺。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三年真题 大聚焦)2.1.4文言文中句子的翻译 新人教版

文言文中句子的翻译三年真题·大聚焦一、(2016·江苏卷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题。
祖讳汝霖,号雨若。
幼好古学,博览群书。
少不肯临池学书,字丑拙,试有司,辄不利。
遂输粟入太学,淹蹇二十年。
文恭①捐馆,家难渐至。
大父读书龙光楼,辍其梯,轴轳传食,不下楼者三年。
江西邓文洁公至越,吊文恭,文恭墓木已拱,攀条泫然,悲咽而去。
大父送之邮亭,文洁对大父邑邑不乐,盖文洁中忌者言,言大父近开酒肆,不事文墨久矣,故见大父辄欷歔。
是日将别,顾大父曰:“汝则已矣,还教子读书,以期不坠先业。
”大父泣曰:“侄命蹇,特耕而不获耳,藨尚不敢不勤。
”文洁曰:“有是乎?吾且面试子。
”乃拈“六十而耳顺”题,大父走笔成,文不加点。
文洁惊喜,击节曰:“子文当名世,何止科名?阳和子其不死矣!”甲午正月朔,即入南都,读书鸡鸣山,昼夜不辍,病目眚,下帏静坐者三月。
友人以经书题相商,入耳文立就,后有言及者,辄塞耳不敢听。
入闱,日未午,即完牍,牍落一老教谕房。
其所取牍,上大主考九我李公,詈不佳,令再上,上之不佳,又上,至四至五,房牍且尽矣,教谕忿恚而泣。
公简其牍少七卷,问教谕,教谕曰:“七卷大不通,留作笑资耳。
”公曰:“亟取若笑资来!”公一见,抚掌称大妙,洗卷更置丹铅。
《易经》以大父拟元,龚三益次之,其余悉置高等。
(选自张岱《家传》,有删节) 【注】①文恭:张元汴,号阳和,谥文恭;张汝霖的父亲,张岱的曾祖父。
②藨蓘:耕耘。
1.汝则已矣,还教子读书,以期不坠先业。
(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这个句子共三小句,第一小句是判断句,重点词是“已”,意为“停止、完了”,可意译为“算了”。
第二、三两句是个目的复句,“以”即为表目的的连词,可译为“来,用来”;“教子”即“教育你的孩子”;“坠”即“毁害、损害”等意。
2016年高考语文江苏卷(含详细答案)

语文试卷 第1页(共10页)语文试卷 第2页(共10页)绝密★启用前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本试卷共10页,包括选择题(第1题~第7题,共7题)、非选择题(第8题~第20题,共13题)两部分。
本卷满分为160分。
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考生注意:1. 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2. 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3. 作答选择题(第1题~第7题),必须用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人人都希望自己____________,却很少有人能沉静下来用心对待生活。
其实生活很____________,你是不是诚心待它,它一眼就能分辨出来。
你越____________,越想得到,距离目标就越远;你努力振作,默默耕耘,惊喜往往就会悄然而至。
A. 与众不同 机敏 焦躁 B. 与众不同 敏锐 浮躁 C. 标新立异 机敏 浮躁D. 标新立异 敏锐 焦躁2. 下列熟语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3分)( )A.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B. 人皆可以为尧舜C. 化干戈为玉帛D. 情人眼里出西施3. 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 )A.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往事历历,所有的记忆都在时光里发酵,散发出别样的味道。
B.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正是这种难言的孤独,使他洗去人生的喧闹,去寻找无言的山水、远逝的古人。
C.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青葱少年总是信心满满,跃跃欲试,渴望在未来的岁月中大显身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祖讳【加在已故的君主、尊长的名字前,表示尊敬。
补:①<动>隐瞒。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有事尽可商量,万勿~也。
”②<动>避忌;忌讳。
《战国策?秦策》:“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强大。
”③<名>特指对君主、尊长的名字避开不直称的一种礼节。
韩愈《讳辨》:“汉~武帝,名‘彻’为‘通’。
”④<名>指应避忌的事物。
东方朔《七谏》:“恐犯忌而干~。
”】汝霖,号【号又叫别号、表号。
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雨若。
幼好古学,博览群书。
少不肯临池【学习书法。
补:①<动>从高处向下看。
《滕王阁序》:“飞阁流丹,下~无地。
”②<动>到;靠近。
《陈情表》:“州司~门,急于星火。
”《观沧海》:“东~碣石,以观沧海。
”③<动>面对;对着。
《过秦论》:“据亿丈之城,~不测之渊以为固。
”④<副>将要;快要。
《出师表》:“先帝知臣谨慎,故~崩寄臣以大事也。
”【临池】学习书法。
【临存】地位高的人对下人的问候,看望。
【临命】将死的时候。
【临蓐】将要分娩。
】学书,字丑拙,试有司【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做具体工作。
后泛指官吏。
补:【有间】⒈时间很短;一会儿。
⒉有缝隙。
⒊有仇怨;有矛盾。
司:①<动>主管;掌管。
《教战守策》:“役民之~盗者,授以击刺之术。
”②<名>官署名。
《狱中杂记》:“而十四~正副郎好事者,及书吏、狱官、禁卒,皆利系者之多。
”【又】指负责主管的官吏。
《谏太宗十思疏》:“何必劳神苦思,代百~之职役哉。
”】,辄【总是。
补:①<副>表示多次重复。
“总是”、“往往”的意思。
《五柳先生传》:“或置酒而招之,造次~尽,期在必醉。
”②<副>表示后面的行为是在前一行为之后紧接着发生的,根据文意可译为“马上”、“于是”、“就”。
《促织》:“一鸣~跃去,行且速。
”】不利。
遂输粟【献出粮食。
补:(1)输:①<动>运送;运输。
《阿房宫赋》:“一旦不能有,~来其间。
”②<动>交出;献纳。
《观刈麦》:“家田~税尽,拾此充饥肠。
”③<动>失败。
《群英会蒋干中计》:“昨日~了一陈,挫动锐气。
”【输写】倾吐。
【输心】输诚,表示真心。
【输作】因罪而降职而罚作苦役。
(2)①<名>谷子;小米。
《阿房宫赋》:“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粒。
”②<名>指粮食;谷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兵革非不坚利也,米~非不多也。
”】入太学【古代设立在京城的最高学府。
】,淹蹇二十年。
文恭①捐馆,家难渐至。
大【年长的;排列第一的。
】父读书龙光楼,辍【废除。
补:①<动>停止,中止。
《陈涉世家》:“~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②<动>废止,废除。
《荀子?天论》:“天不为人之恶寒也~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广。
”【辍学】中途停止上学。
【辍斤】停止使用斧头。
言无知己,不愿轻试其技。
后引申为失去知己。
卢照邻《南阳公集序》:“~之恸,何独庄周?闻笛而悲,宁惟向秀?”】其梯,轴辕【吊车】传食,不下楼者三年。
江西邓文洁公至越,吊【悼念。
补:①<动>对遇有丧事或灾祸的人表示慰问。
《塞翁失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人皆~之。
”《赤壁之战》:“肃请得奉命~表二子。
”【又】悼念、祭奠死者。
《汉书?贾山传》:“死则往~哭之。
”②<动>悲伤;忧虑。
《诗经?匪风》:“顾瞻周道,中心~兮。
”《叔向贺贫》:“将~不暇,何贺之有?。
”③<形>善。
《尚书?多士》:“弗~昊天。
”④<动>安慰;抚慰。
《陈情表》:“茕茕孑立,形影相~。
”⑤<动>提取。
冯梦龙《灌园叟晚逢仙女》:“即于狱中~出秋公。
”⑥<动>通“掉”。
《明湖居听书》:“连一根针~在地下都听得见响。
”⑦<量>旧时钱一千文叫一吊。
】文恭。
文恭墓木已拱,攀條泫然,悲咽而去。
大父送之邮亭,文洁对大父邑邑【通“悒悒”,忧闷不悦的样子。
】不乐,盖【原来是。
补:②<动>遮盖;掩盖。
《孔雀东南飞》:“枝枝相覆~,叶叶相交通。
”《敕勒川》:“天似穹庐,笼~四野。
”③<动>胜过;超过。
《垓下之战》:“力拔山兮气~世。
”《赤壁之战》:“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世,众士仰慕。
”④<副>表下而说的话带推测性,用在句首,相当于“推想”、“大概”。
《游褒禅山记》:“~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⑤<副>大概;大约。
用在句中,表示推测、推断。
《谏太宗十思疏》:“善始者实繁,克终者~寡。
”《与妻书》:“吾之意~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
”⑦<助>用于句首,表示要发表议论。
《答司马谏议书》:“~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
”通“盍”。
①<副>何;怎么。
《庖丁解牛》:“技~至此乎?”②兼词,何不。
《齐桓晋文之事》:“~亦反其本矣。
”】文洁中忌者言,言大父近开酒肆【酒店】,不事【从事,做。
补:①<名>事情。
《兰亭集序》:“及其所之既倦,情随~迁,感慨系之矣。
”②<名>特指战事。
《过秦论》:“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
”③<名>政治事务。
《触龙赵太后》:“赵太后新用~。
”④<动>从事;做。
《答司马谏议书》:“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
”⑤<动>侍奉;服侍。
《廉颇蔺相如列传》:“臣所以去亲戚而~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⑥<量>件;样;种。
郑处诲《明皇杂录》:“献白玉箫管百~。
”】文墨久矣,故见大父辄唏嘘。
是日将别,顾【回头】大父曰:“汝则已矣,还教子读书,以期【期望、要求。
补:【期数】气数;运数。
【期颐】称百岁老人。
百年为生人年数之极,故曰期;此时起居生活待人养护,曰颐。
【期服】为去世的亲属服一年的丧。
【期年】一整年。
】不坠先业。
”大父泣曰:“侄命蹇【困苦,不顺利】,特【只是】耕【耕种】而不获耳,藨蓑②尚不敢不勤。
”文洁曰:“有是乎?吾且面试子。
”乃拈“六十而耳顺”题,大父走笔戎,文不加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褒义】。
文洁惊喜,击节曰:“子文当名世,何止科名?阳和子其不死矣!”甲午正月朔【阴历每月初一。
补:北;北方。
《木兰诗》:“~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即入南都,读书鸡鸣山,书夜不辍,病【动词,生病。
补:①<动>病加重。
《论语?述而》:“子疾~,子路请祷。
”②<名>泛指疾病。
《察今》:“~万变,药亦万变。
”③<名>重病。
《扁鹊见蔡桓公》:“君之~在肌肤。
”⑤<名>弊病;毛病;缺点。
《原毁》:“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也。
”《训俭示康》:“人亦嗤吾固陋,吾之~也。
”⑥<动>羞辱;伤害。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非独见~,亦以~吾子。
”⑦<动>担忧;忧虑。
《论语?卫灵公》:“君子~无能焉,不~人之不己知也。
”】目眚【眼病】,下帏静坐者三月。
友人以经书题相商,入耳文立就【成功。
补:①<动>接近;靠近;趋向。
《劝学》:“木受绳则直,金~砺则利。
”《赤壁之战》:“邂逅不如意,便还~孤。
”②<动>上;上登。
《信陵君窃符救赵》:“乃谢客~车。
”③<动>就任;就职。
《陈情表》:“臣具以表闻,辞职不~。
”④<动>参加;参与。
《芋老人传》:“知从郡城~童子试归。
”⑤<动>承受;接受。
《殽之战》:“使归~戮于秦。
”⑥<动>择取;效法。
《原君》:“去其不如舜者,~其如舜者。
”⑧<动>看;观赏。
《过故人庄》:“等到重阳日,还来~菊花。
”⑨<介>向;从;跟。
《狱中杂记》:“余尝~老胥而求焉。
”⑩<介>就着;根据。
《芋老人传》:“然~其不忘一芋,固已贤夫并老人而芋视之者。
”⑾<连>即便;即使。
《三国志?蜀书?法正传》:“~复东行,必不倾危矣。
”⑿<副>即,便。
《红楼梦》:“至院外,~有跟贾政的小厮上来抱住。
”】,后有言及者,辄塞耳不敢听。
入闱,日未午,即完牍【古代写字用的狭长的木板。
杨修《答临淄侯笺》:“握~持笔。
”【引】书籍;文书。
】。
牍落一老教谕房。
其所取牍,上大主考九我李公,詈【lì骂;辱骂。
】不佳,令再上,上之不佳,又上,至四至五,房牍且尽已。
教谕忿恚【愤怒,怨恨】而泣,公简其牍少七卷,问教谕,教谕曰:“七卷大不通,留作笑资耳。
”公曰:“亟【急忙,赶快。
补:屡次;每每。
《郑伯克段于鄢》:“爱共叔段,欲立之,~请于武公。
”】取若笑资来!”公一见,抚掌【拍手】称大妙,洗卷更置丹铅。
《易经》以大父拟元,龚三益次之,其余悉置高等。
乙未,成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
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
】,授【被任命】清江令,调【调任】广昌,僚寀【僚属】多名下士。
贞父黄先生善谑弄,易大父为纨绔子。
巡方下疑狱【案件】,令五县会鞫【会同审理】之,贞父语同寅曰:“爰书例应属我,我勿受,诸君亦勿受,吾将以困张广昌。
”大父知其意,勿固辞,走笔数千言,皆引经据典,断案如老吏,贞父歙然【吃惊的样子】张口,称“奇才!奇才!”遂与大父定交,称莫逆【指彼此志同道合,交谊深厚。
】。
满六载,考卓异第一。
(选自张岱《家传》,有删节)【注】①文恭:张元卞,号阳和,谥文恭,张汝霖的父亲,张岱的曾祖父。
②藨蓘:[biāo gǔn]耕耘。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不事文墨久已事:从事B.病目眚病:疲惫C.詈不佳詈:责骂D.令五县会鞠之鞠:审讯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张汝霖早年虽博览群书,但在科举方面并不顺利,直至他父亲去世都没有考取功名。
B.邓文浩公听信别人的传言,认为张汝霖已难以造就,后通过当面测试才改变了看法。
C.张汝霖参加科考时差点因老教谕的昏聩而名落孙山,幸亏主考官的慧眼才榜上有名。
D.黄贞父断案时遇到难题,无法解决,张汝霖下笔千言,精准断案,黄称赞他为奇才。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汉语。
(8分)(1)汝则已矣,还教子读书,以期不坠先业。
(2)友人以经书题相商,入耳文立就,后有言及者,辙塞耳不敢听。
9.根据文中张作霖的科举经历,概括当时科举考试的相关特点。
(4分)【答案】6.B7.D8.(1)你就算了,回去后教育儿子读书,希望能保住先人的事业。
(2)朋友用经书中的考题彼此商量,(考题)一传入他耳中文章马上就形成了,后来再有谈到(考题)的,他就堵住耳朵不敢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