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音乐
音乐欣赏中国古代十大名曲

战前:号角声 战鼓声 战中:全曲中心高潮
战终: 悲壮 胜利
平沙落雁
又名《雁落平沙》或《平沙》,作者不详。问世以后, 广为流传,并有多种版本,是传谱最多的琴曲之一。 对于 曲情的理解,有描写秋天景物的;有寓鹄鸿之志的;也有 发出世事险恶,不如雁性感慨的。音调基调静美,静中有 动,旋律起伏,绵延不断。 《古音正宗》中说此曲:“盖 取其秋高气爽,风静沙平,云程万里,天际飞鸣。借鸿鸪 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也”
嵇康:一曲广陵散,弦断有谁弹
胡笳十八拍
蔡文姬的故事
全曲共十八段,音乐的对比与 发展层次分明,前十来拍主要倾述作 者身在胡地时对故乡的思恋;后一层 次则抒发出作者惜别稚子的隐痛与悲 怨。此曲全段都离不开一个“凄”字, 被改编成管子独奏,用管子演奏时那 种凄切哀婉的声音直直的透入人心,
高则苍悠凄楚,低则深沉哀怨。
阳春白雪
相传为春秋时期的晋国师 旷或齐国刘涓子所作。 《阳 春》和《白雪》是两首器乐 曲,《神奇秘谱》在解题中 说:“《阳春》取万物知春, 和风淡荡之意;《白雪》取 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 它以清新流畅的旋律、活泼 轻快的节奏,生动表现了冬 去春来,大地复苏,万物向 荣,生机勃勃的初春景象。
汉宫秋月
中 国 古 代 十 大 名 曲
中国十大古典名曲
《高山流水》 《梅花三弄》 《春江花月夜》 《汉宫秋月》 《阳春白雪》 《渔樵问答》 《胡笳十八拍》 《广陵散》 《平沙落雁》 《十面埋伏》
中国古代十大名曲介绍

中国古代十大名曲介绍中国古代十大名曲分别是高山流水、广陵散、平沙落雁、梅花三弄、十面埋伏、夕阳箫鼓、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汉宫秋月和阳春白雪。
高山流水最早见于《列子·汤问》,传说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流水,钟子期便能领会其意。
后人为纪念这一对知音,便将此曲命名为“高山流水”。
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是中国古代一首大型琴曲,中国音乐史上非常著名的古琴曲。
据《神奇秘谱》记载,此曲最早出现于东汉末年。
平沙落雁又名《雁落平沙》,是一首中国古琴名曲,有多种流派传谱,现存曲谱为七十余种。
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梅花曲》、《玉妃引》,是古琴曲中最受欢迎的十大名曲之一。
此曲借物咏怀,通过梅花的洁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征,来赞颂具有高尚情操的人。
十面埋伏是传统琵琶曲之一,也是中国十大古曲之一。
这首曲子描绘了楚汉争霸的最后一战——垓下之战,琵琶通过演奏模拟出紧张激烈的角逐画面。
夕阳箫鼓是一首琵琶文曲,又名《浔阳琵琶》《浔阳夜月》《浔阳春晓》。
此曲通过虚无缥缈的琴音,再现了夕阳箫鼓的动听音韵和江南水乡的纯美画景。
渔樵问答是一首中国古琴曲,此曲在历代传谱中,有30多种版本,最有影响的包括今虞山派的李玉仙演奏谱及吴韬的演奏谱等。
胡笳十八拍又名《胡笳五拍》,是一首大曲,唐人根据汉乐府古题写的作品。
它也是中国古代十大名曲之一。
全曲为十八段,自第一拍至第十八拍,一章为一拍。
汉宫秋月是一首中国古典民乐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十大名曲之一。
这首曲子表现了古代宫女哀婉幽怨的情绪,深刻地表达了离愁别绪和对故国的思念之情。
阳春白雪又名《阳春古曲》,是古典名曲,相传这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师旷或齐国的刘涓子所作。
现存琴谱中的《阳春》和《白雪》是两首器乐曲,《阳春》取万物知春和大地萌动之意,《白雪》取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
十首古风乐曲

十首古风乐曲以下是10首著名的古风乐曲:1.《红昭愿》:《红昭愿》是一首充满中国古典音乐元素的乐曲,它以笛子和古筝为主要乐器,融合了现代音乐元素,给人以美妙的听觉享受。
2.《牵丝戏》:《牵丝戏》是一首以京剧元素为基础创作的古风乐曲,它以京胡为主要乐器,同时融合了其他中国传统乐器,充满了中国传统戏曲的韵味。
3.《霜雪千年》:《霜雪千年》是一首以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的诗歌为灵感创作的乐曲,它以笛子、古筝和二胡为主要乐器,旋律优美,情感深沉。
4.《棠梨煎雪》:《棠梨煎雪》是一首以中国古代宫廷生活为背景创作的古风乐曲,它以琵琶、二胡和编钟为主要乐器,充满了古代宫廷的华丽气息。
5.《是风动》:《是风动》是一首充满禅意的古风乐曲,它以琴、箫和磬为主要乐器,旋律悠扬,意境深远。
6.《霜降》:《霜降》是一首以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霜降为灵感创作的古风乐曲,它以笛子、古筝和打击乐为主要乐器,描绘出了一幅秋天的画卷。
7.《庐州月》:《庐州月》是一首以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的诗歌为灵感创作的古风乐曲,它以笛子、二胡和编钟为主要乐器,旋律优美,情感深沉。
8.《琴师》:《琴师》是一首以中国古代宫廷琴师为背景创作的古风乐曲,它以古琴、琵琶和编钟为主要乐器,充满了古代宫廷的华丽气息。
9.《百鬼夜行》:《百鬼夜行》是一首以中国古代志怪小说《百鬼夜行》为灵感创作的古风乐曲,它以笛子、箫和打击乐为主要乐器,描绘出了一幅夜晚的神秘画卷。
10.《九歌·云中君》:《九歌·云中君》是一首以中国古代楚辞《九歌》中的云中君为背景创作的古风乐曲,它以古筝、二胡和编钟为主要乐器,充满了古代楚国的浪漫气息。
这些古风乐曲各具特色,融合了中国传统乐器与现代音乐元素,将古代的情感与故事展现得淋漓尽致。
希望您喜欢这些推荐。
100首中国古典音乐,收藏!

春江花⽉夜陈悦 - 中国民乐⼤师纯独奏鉴赏全集:筒箫平湖秋⽉传奇乐坊 - 传奇乐坊萧演奏曲梅花三弄传奇乐坊 - 传奇乐坊萧演奏曲妆台秋思传奇乐坊 - 传奇乐坊萧演奏曲碧涧流泉戴树红 - 箫吟神品⼆胡,即⼆弦胡琴,始于唐朝,⼜称“奚琴”,是传统的拉弦乐器,⼆胡⾳⾊柔和浑厚,富有草原风味。
可⽤于独奏、合奏或伴奏。
⼆泉映⽉阿炳 - 百年纪念专辑赛马周维 - ⼆胡关⼭⽉民族乐团 - 春到沂河柳琴演奏专辑悠悠故乡情民族乐团 - 春到沂河柳琴演奏专辑望春风葛杨/陈冬 - 梦之园·柳琴与萧笛枉凝眉葛杨/陈冬 - 梦之园·柳琴与萧笛扬琴扬琴是明朝末期由波斯传⼊的乐器,在中国已经流传和演化了四百多年了,最初是为曲艺伴奏,并形成多种流派。
适于演奏快速的乐曲,最适合表现轻快、活泼的情绪和欢快、喜悦的感情。
离骚刘⾉ - 扬琴昭君怨刘⾉ - 扬琴将军令刘⾉ - 扬琴凤凰于飞张雪 - 扬琴⼤浪淘沙张雪 - 扬琴唢呐唢呐是中国民族吹管乐器的⼀种,也是中国各地⼴泛流传的民间乐器。
唢呐发⾳⾼亢、嘹亮,过去多在民间的吹歌会、秧歌会、⿎乐班和地⽅曲艺、戏曲的伴奏中应⽤。
百鸟朝凤鄢磊 - 唢呐抬花轿鄢磊 - 唢呐喜迎春鄢磊 - 唢呐喜开镰鄢磊 - 唢呐篱笆墙的影⼦周东朝 - ⾦唢呐流⾏调埙埙属于吹奏鸣响乐器,⾳⾊朴拙抱素独为天籁,早在新⽯器时代的红⼭⽂化时期,埙的演奏就很盛⾏,⼀直延续⾄今。
秋江夜泊张维良 - 中国埙萧名曲⼤全(下)追梦华语群星 - 追梦埙寒江残雪王次恒 - 中国埙萧名曲⼤全(下)灵⾕群星 - 埙·天外之⾳平沙落雁张维良 - 中国埙萧名曲⼤全(下)苏武牧⽺王次恒 - 中国埙萧名曲⼤全(上)霓裳曲王次恒 - 中国乐器名曲⼤全-埙箫乐篇墨⾬吴苏芯 - 墨⾊埙迹⽟慧群星 - 埙·天外之⾳墨念吴苏芯 - 墨⾊埙迹念残群星 - 埙·天外之⾳三弦三弦,⼜称“弦⼦”,中国传统弹拨乐器,其他少数民族也有类似三弦的乐器。
盘点十大古曲

盘点十大古曲十大古曲是指中国传统音乐中最为经典的十首曲目,它们流传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这些古曲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精髓的代表之一。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盘点一下这十大古曲。
1.《广陵散》《广陵散》是中国古代琴曲中的代表作品之一,由东汉时期的名琴师吕奇所创。
它以其独特的音乐韵律和优美动听的旋律,成为了中国古典音乐中不可或缺的经典之一。
2.《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是唐代画家张择端所绘制的卷轴绘画作品,也是中国传统音乐中最著名的器乐曲之一。
它通过音乐来再现了宋朝时期繁华热闹、人物众多、生活场景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场景。
3.《二泉映月》《二泉映月》是由二胡演奏家阿炳所创作的一首二胡独奏曲,它以其清新脱俗的旋律和深情浪漫的情感表达,成为了中国传统音乐中最具代表性的古曲之一。
4.《梅花三弄》《梅花三弄》是由明代琴师杨洪基所创作的一首琴曲,它以其简约明快的音乐风格和清新淡雅的旋律,成为了中国古典音乐中不可或缺的代表作品之一。
5.《阳关三叠》《阳关三叠》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诗歌《登鹳雀楼》中提到的一首琴曲。
它以其优美动听、富有抒情气息的旋律和深邃含蓄、意境丰富的表现手法,成为了中国传统音乐中最为经典和优美的古曲之一。
6.《十面埋伏》《十面埋伏》是中国民间艺术中最具代表性、最为流行的民歌之一。
它以其悠扬动听、节奏明快、旋律优美、抒情深沉等特点,成为了广大群众喜闻乐见、广为传唱的经典之作。
7.《百鸟朝凤》《百鸟朝凤》是中国传统音乐中最具代表性的器乐曲之一,它以其独特的音乐结构和优美动听的旋律,成为了中国古典音乐中不可或缺的经典之一。
8.《大漠谣》《大漠谣》是中国古代民歌中最著名、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它以其深情浪漫、抒情激昂、节奏明快等特点,成为了广大群众喜闻乐见、广为传唱的经典之作。
9.《长恨歌》《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中国传统音乐中最具代表性的声乐曲目之一。
中国古典音乐

乐种
燕乐
中乐单音性
燕乐
燕乐是中国隋唐至宋代宫廷宴饮时供娱乐欣赏的艺术性很强的歌舞音乐,又称宴乐。
宋人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说:“先王之乐为雅乐,前世新声为清乐,合胡部为燕乐。”隋唐燕乐继承了乐 府音乐的成就,是汉族俗乐与西域俗乐相融合而成的宫廷新音乐。它在隋、唐几位嗜好音乐的皇帝的推动下,得 到了很大发展。隋炀帝有专业乐工3万人。当时把大型的宫廷乐队按照所奏乐曲的来源分为九部乐,即清乐(汉族 传统音乐)、西凉(今甘肃)乐、龟兹(今新疆库车)乐、天竺(印度)乐、康国(即康居,今新疆北部及中亚) 乐、疏勒乐、安国(中亚)乐、高丽乐、礼毕(最后所奏,一说即文康乐)。唐玄宗时宫廷中乐工多至数万,设5 所教坊加以管理,并设别教院教练宫廷音乐创作人员。唐初改九部乐为十部乐,包括:燕乐(杂用中外音乐)、 清商伎(传统音乐)、西凉伎、天竺伎、高丽伎、龟兹伎、安国伎、疏勒伎、康国伎、高昌(在今新疆)伎。到 唐玄宗时,又根据表演形式将十部乐改为坐部伎、立部伎两大类。坐部伎在室内坐奏,人数较少,音响清雅细腻, 要求乐师有较高的技艺;立部伎在室外立奏,人数较多,常有很喧闹的合奏,有时还加入百戏等。
道家的思想也影响中国音乐的生成和发展。“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因此在“律学”上 有了“五度相生律”。时至魏晋,中国的美学思想有了一个突破,一反道家那种清静无为,否定五音、五色的思 想,以山水诗、画取代玄言诗。但也并非全然背叛,而是反对自然主义地描绘,要求“神明降之”,要“神似”。 于是有了“宫、商、角、徵、羽”五音。
中乐起源
中乐起源
中国音乐起于何时?中华民族音乐的启蒙时期,早于华夏族的始祖神轩辕黄帝两千余年。距今六千七百年至 七千余年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可能已经可以烧制陶埙,挖制骨哨。这些原始的乐器无可置疑地告诉人们,当时 的人类已经具备对乐音的审美能力。
中国古典音乐流派分类系列

中国古典音乐流派分类系列中国古典音乐是源远流长的艺术形式之一,有着丰富多样的流派。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中国古典音乐的分类进行介绍,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文化瑰宝。
一、丝竹乐派丝竹乐派是中国古典音乐中最为传统的一派,主要以丝弦和竹管乐器演奏。
其中,丝弦乐器包括古筝、琵琶等,竹管乐器则包括笛子、双簧管等。
丝竹乐派的特点是音色柔和、高雅,曲调优美,并注重表达情感。
二、京剧音乐京剧音乐是中国古典音乐中最具象征性的一派,与戏曲文化紧密结合。
它以梆子和京胡为主要乐器,配以锣鼓和小提琴等伴奏。
京剧音乐以其高亢激昂的表达方式著名,能够生动地展现角色的情绪和内心世界。
三、宫廷音乐宫廷音乐是中国古典音乐中最具权威性的一派,源自于古代宫廷乐府。
它以龙笛和宫管为主要乐器,具有庄重、肃穆的特点。
宫廷音乐被认为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体现了皇家威严,又展示了乐音的细腻之处。
四、民间音乐民间音乐是中国古典音乐中最为广泛的一派,它涵盖了各个地区、各个民族的音乐风格。
民间音乐的乐器种类多样,包括二胡、唢呐、锣鼓等。
民间音乐充满了朴实、欢快的氛围,通常用于庆祝节日或民间活动。
五、广府音乐广府音乐是中国古典音乐中独特的一派,起源于广东地区。
它以琵琶、扬琴、二胡等乐器为主,既继承了传统乐曲的特点,又融入了琵琶曲和小调的元素。
广府音乐通常以单弦独奏和合奏的形式呈现,节奏明快、情感丰富。
六、河洛音乐河洛音乐是中国古典音乐中富有民族特色的一派,主要流行于河南和山西地区。
它以柳琴、梆子、鼓等乐器组合演奏,曲调独特、婉转。
河洛音乐多表达农民生活和山川河流的主题,让人们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
七、云南音乐云南音乐是中国古典音乐中充满异域特色的一派,流行于云南地区。
它以芦笙、三弦等乐器为主,旋律独特、节奏明快。
云南音乐融入了彝族、傣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音乐元素,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
通过对以上几个中国古典音乐流派的分类介绍,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典音乐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音乐风格知识:中国古典音乐的起源和文化传承

音乐风格知识:中国古典音乐的起源和文化传承中国古典音乐的起源和文化传承中国是一个拥有灿烂文化的国家,其古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
其中,中国古典音乐更是饱含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
本文将从古典音乐的起源、演变以及文化传承等方面介绍中国古典音乐的独特魅力。
一、中国古典音乐起源中国古典音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殷商时期,当时人们用八音、九乐来祭祀神明和庆祝丰收。
据史书记载,殷商时期出现了“八音”:石、帛、钟、磬、竹、丝、匏、箫。
这些乐器后来演变成了我国传统音乐中的乐器。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典音乐进入了一个新时期,音乐的演奏和演唱逐渐分开。
唐代,音乐达到了一个高峰。
当时出现了“乐府”,“乐府”是指传唱于民间的诗歌,常与音乐相配合演唱。
唐代诗人李白和杜甫等人的作品就是其中的经典。
宋代,中国古典音乐再次出现了革新。
当时民间音乐日渐繁盛,进而对宫廷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宋代诗人苏轼、辛弃疾等人的花间词和新体诗更是为此时代的音乐注入了灵魂。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典音乐的又一高峰期,当时出现了很多有名的曲调,例如清音《大漠谣》,明代《广陵散》,还有《高山流水》等。
这些曲子至今还广泛流传,经常被人游谈慢嗅,不断演绎。
二、中国古典音乐的演变中国古典音乐在演变的过程中,一直保持着民族文化的特色,凝聚着人民的历史和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而随着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中国古典音乐也在不断的演变和发展。
中国古典音乐经历了从祭祀的礼乐到宫廷音乐、民间音乐的演变,直到现代化的音乐风格,然而,它一直保持着它的传统特色。
在中国文化的演变过程中,中国古典音乐在尊重传统的同时也不断发展充实。
今天的中国古典音乐不仅受到古典音乐的影响,还受到流行音乐、爵士乐等不同音乐风格的影响。
各种不同的音乐风格和特色相遇碰撞,让中国古典音乐更加丰富多彩。
三、中国古典音乐的文化传承中国古典音乐的文化传承是非常重要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典音乐《阳关三叠》鉴赏
【摘要】音乐能陶冶人的性情,当你真正沉浸在音乐中时,你会忘掉世俗中的一切繁杂的事,尽情的畅游在音乐中。
同时音乐是人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生活中充满着各种各样的音乐节奏,学会欣赏音乐便走出了欣赏美的关键一步,因此学习欣赏音乐是很重要的。
而众多的音乐种类中我却对古典音乐情有独钟,《阳关三叠》便是是一首感人至深的古曲,也是我国古代音乐作品中难得的精品,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传唱,有着旺盛的艺术生命力。
【关键词】欣赏古典音乐阳关三叠
【正文】《阳光三叠》又名《阳关曲》、《谓城曲》,最早见于《浙音释字琴谱》(1491年前),另外还有多种谱本,最流行的是清代张鹤所编《琴学入门》(1864年)的传谱。
原诗已饱含深沉的惜别这情,入曲后又增加了一些词句。
词曲珠联璧合,在唐代广泛流传。
叫“三叠”是因为同一个曲调要反复叠唱三次。
琴歌开始加了一句“清和节当春”作为引句,其余均用王维原诗。
后段是新增的歌词,每叠都不相同。
这首琴歌的音调纯朴而富于激情,特别是后段“遄行,遄行”等处的八度跳进,和“历苦辛”等处都多次反复,情意真切,充分表达出作者对即将远行的友人那种无限关怀的思念之情。
《阳关三叠》是根据唐代诗人王维(字摩诘)《送元二使安西》谱写的一首琴歌。
王维这首诗在唐代就曾以歌曲的形式广为流传,他的诗是为送友人去关外服役而作。
谱入琴曲后又增添了一些词句,加强了惜别的感觉,表达了作者对即将远行的友人无限留恋的诚挚情感。
琴歌开始加了一句“清和节当春”作为引句,其余均用王维原诗。
歌曲结尾处渐慢、渐弱,抒发了一种感叹的情绪。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一千多年前,一位诗人举起酒杯豁达地对他的朋友说,再喝一杯吧,出阳关后,就没有故人了。
语气也许是及恬淡与平和的,嘴角甚至还有浅浅的一抹笑。
他深吸一口气,清新的有些鲜腥的泥土气息,地上是湿润的,柳色稚嫩,但这一切,却都像是一个虚幻的梦,他的朋友,要远去边塞了。
这位诗人就是王摩诘。
苏轼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这幅情景交融的艺术时刻,用古筝等民族乐器凸显出来,使一唱三叹的感情像宣纸上层层铺开的水墨画,晕出些淡淡的色彩,却组成鲜活的人生百态。
下面就具体欣赏一下这部古典名曲:清和节当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霜夜与霜晨。
遄行,遄行,长途越渡关津,惆怅役此身。
历苦辛,历苦辛,历历苦辛宜自珍,宜自珍。
这是第一段。
第一段唱出送别的情景及对友人路途艰辛的深深忧虑。
前面两句默默地写景,默默地叙述事情,却蕴含着一种苍劲的悲伤力量,音乐上的节奏比较舒缓,慢吟清唱,从此以后,你便只能在荒芜酷冷的边塞自饮自酌了。
“遄行,遄行,长途越渡关津,惆怅役此身。
”情感终于第一次爆发,慢点走啊,慢点走啊,好让我再多看几眼你的背影,这一去,何时才能再相见!两个“遄行”都使用了古琴中的最低音,仿佛是咬住牙齿抑制自己要迸发的感情,他想到了什么,是曾经在一起浅酌低唱的情意,携手相游的畅快,还是秉烛夜谈的心灵相通?无论是什么,从此便不再拥有了。
也许,他有些哽咽了,但怕朋友担心而不敢嚎啕,只能用低沉缓慢的语调说,会很辛苦的,很辛苦的,要保重啊,要保重!两个“历苦辛”都用这样的低音唱出,千言万语,在心中翻滚成怒吼的浪涛。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依
依顾恋不忍离,泪滴沾。
感怀,感怀,思君十二时辰。
参商各一垠。
谁相因,谁相因,谁可相因。
日驰神,日驰神。
这是第二段。
第二段用清脆的泛音弹出,引出浓浓的思念之情。
这一段左手的按音集中在前几个徽位上,这样声音略显沙哑低沉,是一种情感爆发后如泣如诉的悲伤,“依依”句用“吟”的指法弹出,琴声缠绵,唱出了万般不舍,万般无奈。
这句琴声时断时续,像人断断续续的声音,眼泪还是没有忍住滴了下来,滚烫的,无声的,淹没在衣服里,像古朴的旋律氤氲在历史潮湿的气息中。
“无复相辅仁”,节奏渐渐恢复正常,是在痛苦地准备承受一种事实,以后,就见不到彼此了。
“感怀,感怀,思君十二时辰”又是情感的爆发,“感怀”同样用低音唱出,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情感了!“思君十二时辰” 音调缓慢悠长,是绵绵的相思和无尽的诉说。
我们从此天各一方,像参星和商星一样,今后再也没有人陪伴我了,没有人了!这一段曲调同第一段,在反复咏叠,极度抒发了自己寂寞苦闷和无助的心情,你要留下我一个人吗,让我从此形影相吊,茕茕孑立!没有你,我的生活将是怎样的混沌,我的思想将会怎样萎靡不振啊!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芳草遍如茵。
旨酒,旨酒,未饮心先已醇。
载驰骃,载驰骃,何日言旋辚?能酌几多巡!千巡有尽,寸衷难泯,无尽的伤感。
楚天湘水隔远滨,期早托鸿鳞。
尺素申,尺素申,尺素频申如相亲,如相亲。
噫!从今一别,两地相思入梦频,闻雁来宾。
这是第三段。
到该叮嘱你的时候了。
第一句仍是清脆的泛音,“旨酒,旨酒”又是一个高潮。
再喝一杯吧,这酒还没到嘴边心已经醉了,是因为过度伤心而瘫软了,还是身心俱疲而麻木了?马就要这样带你走了啊,你就要这样走了啊,这不是一场梦,而是活生生赤裸裸的现实!你什么时候回来?时间太紧,我有好多好多话想跟你倾诉!四对紧凑的音节重复出现,先低后高,是感情一再地升华。
“穷”字发音悠长而极具变化,缠绵不尽,用这一字仿佛要把全部的感情一次用尽。
“楚天湘水隔远滨”,音调渐渐用“楚天”“湘水”“隔远滨”这三个词组的间歇来定于平缓。
心情平定下来了,罢了罢了,你走吧。
该流的泪也流了,万箭穿心的伤口里血还没有凝固。
事以至此,就多多写信吧。
“尺素申,尺素申,尺素频申如相亲,如相亲。
”节奏音高仍同前两个,但更像是一种喃喃自语,仿佛陷入了自己的幻想世界,想象收到朋友来信时见字如面的喜悦。
最后一句的结束语也是用泛音来弹的,晶莹清透的音节,脆脆地落在琴弦上,是梦中相见后眼角淌着的清泪,一滴,两滴,一直滴到天明。
我听到了大雁的叫声,是不是故人要回来了?“闻雁来宾”最后四个字极其缓慢地唱出,声调由低到高,最后一个音久久不息,萦绕不绝。
似乎触动了历史的颤音,发出了文人骚客亘古不灭的叹息,像一个省略号,永远喘息着。
《阳关三叠》,一唱就是千年,唱干了离人泪,唱醇了践行酒,唱尽了多少世事无常悲欢离合。
在这样闪动着民族智慧和沐浴着古典情操的音乐里,我们的血管变得洁净,思想纤尘不染,我们的心在历史的上空漂浮,漂浮着,此时此刻,我们就是巨人。
历数下来,所有琴歌《阳关三叠》的歌词,原本都是根据王维的诗《送元二使安西》发展变化而来,而当我们从儿时开始学唐代著名诗人这首传唱了上千年的诗的时候,恐怕不能体会离别的伤感,不能体会知己将疏离的痛苦,而这首琴歌在当时也曾经听过,从来也不曾让我们感觉古人的离别情景会触手可及。
星移斗转,岁月流逝,变化、变化、再变化,万象更新,历史已经翻开了二十一世纪的这一页,而千年古曲《阳关三叠》依然焕发着耀眼的光彩,由着琴歌,由着古诗,不断传承。
不管当年我们怎么年少无知,当我们经历着和
古人相似的情感之后,再来倾听这首琴歌的时候,一切似乎都没有什么变化,唯一的变化只是故事的角色改变了,恍惚间耳边是谁在喃喃——“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犹然浮现着的,浮光跃影,都是过往的滚滚红尘。
【结束语】:古典音乐是我们的一种古典文化的体现他是我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传承它,发扬它,以便它更好的发展下去。
音乐鉴赏课程论文
中国古典音乐《阳关三叠》鉴赏
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级:2010020102
姓名:张亚杰
学号:105100140009
指导教师:田甜
节次:星期日上午34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