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宏观经济政策
合集下载
宏观经济学5宏观经济政策PPT

7
二、财政政策的工具
▪ 政府支出——包括: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 ▪ 政府收入——主要是税收,包括:所得税、财
产税和流转税等。 ▪ 公债
8
▪ 财政政策的运用 ▪ “逆经济风向行事”的原则:
总需求不足→经济萧条→失业
扩张性 财政政策
增加政府支出 减少税 收
增加 总需求
总需求过度→经济繁荣→通货膨胀
LM曲线斜率的大小与k成正比;与h成反比。
22
凯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况
r
财 政
IS2
LM
政
策
IS1
的
效
果
E1
E2
与 挤
挤出效应
0
Y1 Y2 Y3
Y18
财政政策的效果与挤出效应(2)
r
IS2
LM
IS1
E2
r2
E1 r1
IS曲线的斜率越大 ,投资对利率变动的反应 越不敏感,挤出效应就越 小,即财政政策的效果就 越大。反之,则效果就越 小。
0
Y1 Y2 Y3
Y19
IS曲线的斜率
r=
+ e + G0-T0 d
-
1-(1-t) d
r
IS2
LM
LM曲线的斜率越
IS1
大,货币需求1对收入变
r2
E2
动的反应越敏感,或货
E1 r1
币需求2对利率变动的反 应越不敏感,挤出效应 就越大,即财政政策的
效果就越小。反之,则
效果就越大。
0
Y1 Y2 Y3
Y21
LM曲线的斜率
r=
- M0
h
+
k h
Y
斜率
二、财政政策的工具
▪ 政府支出——包括: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 ▪ 政府收入——主要是税收,包括:所得税、财
产税和流转税等。 ▪ 公债
8
▪ 财政政策的运用 ▪ “逆经济风向行事”的原则:
总需求不足→经济萧条→失业
扩张性 财政政策
增加政府支出 减少税 收
增加 总需求
总需求过度→经济繁荣→通货膨胀
LM曲线斜率的大小与k成正比;与h成反比。
22
凯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况
r
财 政
IS2
LM
政
策
IS1
的
效
果
E1
E2
与 挤
挤出效应
0
Y1 Y2 Y3
Y18
财政政策的效果与挤出效应(2)
r
IS2
LM
IS1
E2
r2
E1 r1
IS曲线的斜率越大 ,投资对利率变动的反应 越不敏感,挤出效应就越 小,即财政政策的效果就 越大。反之,则效果就越 小。
0
Y1 Y2 Y3
Y19
IS曲线的斜率
r=
+ e + G0-T0 d
-
1-(1-t) d
r
IS2
LM
LM曲线的斜率越
IS1
大,货币需求1对收入变
r2
E2
动的反应越敏感,或货
E1 r1
币需求2对利率变动的反 应越不敏感,挤出效应 就越大,即财政政策的
效果就越小。反之,则
效果就越大。
0
Y1 Y2 Y3
Y21
LM曲线的斜率
r=
- M0
h
+
k h
Y
斜率
《宏观经济政策》PPT课件

价格指数有消费物价指数CPI、批发物价指数PPI和国内生 产总值折算指数三种。
价格稳定不是指每种商品的价格固定不变,也不是价格总水 平保持不变,而是指价格指数相对稳定,不出现较严重的通 货膨胀和紧缩。
10
(3)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 是指一定时期内经济的持续均衡增长,即在一定 时期内经济社会所生产的人均产量或者人均收入的增长。 有时用一定时期内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来衡量。
济复苏不确定性等因素影响,预计我国外贸增长速度将有明显回落。根据 预测,2011年我国进口和出口增长率分别为24.4%和20.6%,增速比上年分 别下降14.3和10.7个百分点,全年外贸顺差为1670亿美元,比2010年进一 步减少 。
2011年我国GDP增长速度为9.6%左右,增速比上年回落0.7个百分点。 13
(5)四大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
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之间的矛盾 经济增长与物价稳定之间的矛盾 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
实现政策目标注意的几个方面
(1)各种政策手段相互配合,协调一致; (2)不能追求单一目标,应综合考虑; (3)政策本身的协调和对时机的把握程度。
14
2、宏观经济政策种类
(1)需求管理
需求管理 是通过调节总需求来达到一定政策目标的宏 观经济政策工具。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国际收支出现失衡,通过汇 率的变动,会对国内经济形成冲击,从而影响该国国 内就业水平、价格水平和经济增长。
12
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经 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城镇新增就 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国际收支状况继续改 善。
价格稳定不是指每种商品的价格固定不变,也不是价格总水 平保持不变,而是指价格指数相对稳定,不出现较严重的通 货膨胀和紧缩。
10
(3)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 是指一定时期内经济的持续均衡增长,即在一定 时期内经济社会所生产的人均产量或者人均收入的增长。 有时用一定时期内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来衡量。
济复苏不确定性等因素影响,预计我国外贸增长速度将有明显回落。根据 预测,2011年我国进口和出口增长率分别为24.4%和20.6%,增速比上年分 别下降14.3和10.7个百分点,全年外贸顺差为1670亿美元,比2010年进一 步减少 。
2011年我国GDP增长速度为9.6%左右,增速比上年回落0.7个百分点。 13
(5)四大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
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之间的矛盾 经济增长与物价稳定之间的矛盾 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
实现政策目标注意的几个方面
(1)各种政策手段相互配合,协调一致; (2)不能追求单一目标,应综合考虑; (3)政策本身的协调和对时机的把握程度。
14
2、宏观经济政策种类
(1)需求管理
需求管理 是通过调节总需求来达到一定政策目标的宏 观经济政策工具。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国际收支出现失衡,通过汇 率的变动,会对国内经济形成冲击,从而影响该国国 内就业水平、价格水平和经济增长。
12
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经 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城镇新增就 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国际收支状况继续改 善。
05宏观经济政策

微观经济单位的自主性不能因政府的干预而削弱。 微观经济单位越有自主权,就越有活力;微观经 济单位越有活力,市场机制发挥的作用就越大, 政府的干预就越有效。
10
2)用好“手”理论
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政府“看得见的手”必须服从市场 机制的“看不见的手”。政府的作用对市场机制起补充 作用。
“看得见的手”只有顺应“看不见的手”运行的规律才 能驾驭市场。
13
第三阶段,1985年后,经济理论界开始形成了 这样的认识,即应该是市场能干的让市场干, 市场干不了的才需要政府干,即政府是补充的 观点。现在一种现代的观念即市场干不了的政 府也不一定干,因为政府可能比市场干得更糟 糕。市场不完美,但是政府干起来可能更不完 美。
这样的观点至现在没有真正深入人心,更没有 变成各级政府制定政策的主导思想。
6
2.
1)财政政策: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 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2)货币政策:货币当局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调节货币供 给量来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上述政策的实质是:通过影响利率、消费和投资,进而影 响总需求,使就业和国民收入得到调节。
此外,广义的宏观经济政策还包括: 3)产业政策 4)收入分配政策 5)人力资本政策 6)外汇管理政策等。
20
②公债
公债:是政府对公众的债务。当税收不足以弥补政府支出 时发行的。灵活、有偿、自居原则(公共信用制度)可根 据政府需要随时发行。税收:固定、无偿、强制。
内债:具有再分配性质,不视为负担。 外债:构成真实负担、若推迟外债归还会大大影响政府信
誉,且使用要更为谨慎。 按债务主体不同,可分为国债(中央政府)、地方债。国
素都得到利用,没有闲置和浪费。物价稳定不是价格静 止不动,略微上升和下降都属于物价稳定。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之间的矛盾,就要求政策制定者或 者确定重点政策目标,或者对这些政策目标进行协调。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确定既要考虑国内外的政治、经济 现状与未来发展,又要考虑社会的承受力或可接受程度 。
10
2)用好“手”理论
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政府“看得见的手”必须服从市场 机制的“看不见的手”。政府的作用对市场机制起补充 作用。
“看得见的手”只有顺应“看不见的手”运行的规律才 能驾驭市场。
13
第三阶段,1985年后,经济理论界开始形成了 这样的认识,即应该是市场能干的让市场干, 市场干不了的才需要政府干,即政府是补充的 观点。现在一种现代的观念即市场干不了的政 府也不一定干,因为政府可能比市场干得更糟 糕。市场不完美,但是政府干起来可能更不完 美。
这样的观点至现在没有真正深入人心,更没有 变成各级政府制定政策的主导思想。
6
2.
1)财政政策: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 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2)货币政策:货币当局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调节货币供 给量来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上述政策的实质是:通过影响利率、消费和投资,进而影 响总需求,使就业和国民收入得到调节。
此外,广义的宏观经济政策还包括: 3)产业政策 4)收入分配政策 5)人力资本政策 6)外汇管理政策等。
20
②公债
公债:是政府对公众的债务。当税收不足以弥补政府支出 时发行的。灵活、有偿、自居原则(公共信用制度)可根 据政府需要随时发行。税收:固定、无偿、强制。
内债:具有再分配性质,不视为负担。 外债:构成真实负担、若推迟外债归还会大大影响政府信
誉,且使用要更为谨慎。 按债务主体不同,可分为国债(中央政府)、地方债。国
素都得到利用,没有闲置和浪费。物价稳定不是价格静 止不动,略微上升和下降都属于物价稳定。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之间的矛盾,就要求政策制定者或 者确定重点政策目标,或者对这些政策目标进行协调。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确定既要考虑国内外的政治、经济 现状与未来发展,又要考虑社会的承受力或可接受程度 。
宏观经济学第五章宏观经济政策

摩擦失业
自愿失业
非自愿失业
失业的类型
凯恩斯认为,如果失业仅限于摩擦失业和自愿失业,就达到了充分就业状态。
01
货币主义提出,自然失业率是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条件下,让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作用时,总需求和总供给处于均衡状态的失业率。
02
一般认为,一个国家存在 4%—6% 的失业率是正常的。
1
2
3
功能财政与财政预算平衡思想
3、财政政策的局限性
挤出效应
财政政策效果 财政政策乘数 影响挤出效应大小的因素
000 0 0 0
图5-3 政府支出的挤出效应 图5-4 扩张性货币政策抵消挤出效应
政策背景
政策目标
政策手段(工具)
政策要素的逻辑体系
经济政策是指政府为了增进社会经济福利而制定的解决经济问题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它是政府为了达到一定经济目的的有意识干预。
经济政策可以分为两类: 行政计划类型,通过行政命令手段予以执行; 市场调控类型,通过市场机制来干预经济,以达到政策目标。
1
2
经济政策
4
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即d的大小,d大,挤出效应大。
3
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即h大小,h大,挤出效应小;
4、影响挤出效应大小的因素
02
01
03
04
05
货币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的内容
货币政策的效果
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货币政策乘数
三、货币政策及其效果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其宏观经济管理目标所采用的调控货币供应量或信用量的各种措施的总称。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充分就业 物价稳定 经济持续均衡增长 国际收支平衡 财政政策; (2)货币政策; 人力资源政策;(4)社会保障制度; 对外经济政策 西方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
第5章宏观经济政策PPT课件

向中央银行出售债券→实际上是增加货币供给
☞古典主义认为,财政政策除非得到货币供给的相应配
合,否则不会对国民收入和就业产生任何影响。这就是
为什么古典主义认为政府的任务是解决国防、社会治安、
保证合同履行等问题的原因。
1
第1页/共60页
☞ 凯恩斯主义 消费函数、货币需求、工资刚性三个方面的
差异决定了政策主张的差异。 20年代以后,尤其是50年代与60年代上半
☞ 以上四个因素,主要是h和d。 凯恩斯陷阱,政府支出的“挤出效应”为零
,财政政策的效果极大,货币政策失效。
17
第17页/共60页
二、财政政策效果的图式分析
财政政策扩张或收缩的强弱通常用既定斜率IS 曲线在横轴上移动的距离的大小来衡量。
(-)IS曲线的斜率 既定LM线: IS曲线越平缓,财政政策的效果越小; IS曲线越陡直,财政政策的效果越大。
8
4.194304
83.222784
….
……
…...
0
100
最初存款 20
存款总额 = ----------------- = -------- = 100
法定准备率 20%
31
第31页/共60页
三、货币政策及其工具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包括: (一)公开市场操作 中央银行通过在国债市场上公开买卖国债, 来调节货币供给量。 当要放松银根刺激经济时,央行可买进政府 债券以增加货币供给;当需要遏止通货膨胀防 止经济过热时,可进行反向操作。 如买进债券,增加货币量,利率下降; 如卖出债券,减少货币量,利率上升。
32
第32页/共60页
(二)再贴现率 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贷款时的利率。 再贴现率的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 再贴现率是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贷款的成本; 再贴现率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公告牌和晴 雨表。
宏观经济学政策PPT资料69页

长期公债。长期公债是期限为5年以上的公债券。 3.罚没等收入 [打击走私、腐败以及其他违法活动的
收入]
(二)财政支出。政府支出为各级政府支出的总和, 包括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
政府支出的项目主要有:防务和安全支出、社 会福利支出、公债利息、公共卫生和保健、职业 训练和教育、环境保护、公路和住宅、农业、空 间研究等。
充分就业预算
背景:不能简单地将预算盈余或赤字的变动作为 判断政策是紧缩性或扩张性的标准。
指政府预算在充分就业国民收入(潜在国民收入) 水平上所产生的政府预算盈余。
四、赤字财政与公债
凯恩斯的政策主张是针对经济萧条和 失业提出来的。在经济萧条时,增加政府 支出而不能增加甚至减少税收,政府必然 出现财政赤字。
等)。 3) 农产品保护价格。
三、功能财政与预算平衡
[Functional Finance and Balanced Budget]
从传统财政到功能财政
传统财政没有调节经济的功能,其主要 原则是:量入为出,节约开支和收支平衡。
凯恩斯主义认为,国家财政应当具有调 节经济的功能,要使这一功能得以充分发挥 就必须放弃传统财政的旧信条。
——运用政府支出和税收来调节总 需求以达到实现充分就业或物价稳 定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财政政策的运用
“逆经济风向行事”的原则:
总需求不足→经济萧条→失 业
扩张性 财政政策
增加政府支出 减少税 收
增加 总需求
总需求过度→经济繁荣→通货膨胀
紧缩性 财政政策
减少政府支出 增加税 收
减少 总需求
需求管理[Demand Management] ——通过调节总需求来达到一定政策目标
的宏观经济政策工具,包括财政政策与货 币政策。就是通过对总需求的调节,实现 总需求等于总供给,达到既无失业又无通 货膨胀的目标。
收入]
(二)财政支出。政府支出为各级政府支出的总和, 包括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
政府支出的项目主要有:防务和安全支出、社 会福利支出、公债利息、公共卫生和保健、职业 训练和教育、环境保护、公路和住宅、农业、空 间研究等。
充分就业预算
背景:不能简单地将预算盈余或赤字的变动作为 判断政策是紧缩性或扩张性的标准。
指政府预算在充分就业国民收入(潜在国民收入) 水平上所产生的政府预算盈余。
四、赤字财政与公债
凯恩斯的政策主张是针对经济萧条和 失业提出来的。在经济萧条时,增加政府 支出而不能增加甚至减少税收,政府必然 出现财政赤字。
等)。 3) 农产品保护价格。
三、功能财政与预算平衡
[Functional Finance and Balanced Budget]
从传统财政到功能财政
传统财政没有调节经济的功能,其主要 原则是:量入为出,节约开支和收支平衡。
凯恩斯主义认为,国家财政应当具有调 节经济的功能,要使这一功能得以充分发挥 就必须放弃传统财政的旧信条。
——运用政府支出和税收来调节总 需求以达到实现充分就业或物价稳 定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财政政策的运用
“逆经济风向行事”的原则:
总需求不足→经济萧条→失 业
扩张性 财政政策
增加政府支出 减少税 收
增加 总需求
总需求过度→经济繁荣→通货膨胀
紧缩性 财政政策
减少政府支出 增加税 收
减少 总需求
需求管理[Demand Management] ——通过调节总需求来达到一定政策目标
的宏观经济政策工具,包括财政政策与货 币政策。就是通过对总需求的调节,实现 总需求等于总供给,达到既无失业又无通 货膨胀的目标。
宏观经济学第5章宏观经济政策ppt课件

Macroeconomics
7
二、物价稳定
物价稳定是指价格总水平的稳定。一 般采用价格指数来表示价格水平的变 化。价格稳定也不是指每种商品价格 的固定不变,也不是指价格总水平的 固定不变,而且指价格指数的相对稳 定。
Macroeconomics
8
物价稳定也不是通货膨胀率为零,因为这 种通货膨胀率为零要付出较高失业的代价 ,也是不现实的。物价稳定是维持一个低 而稳定的通货膨胀率,这种通货膨胀率能 为社会所接受,对经济也不会产生不利的 影响。一般而言,当经济中存在轻微的通 货膨胀时,是基本正常的经济现象,也就 实现了物价稳定。
Macroeconomics
11
四、国际收支平衡
国际收支平衡是指一国净出口与净资本 ,进出相等而形成的平衡。一国的国际收 支状况不仅反映了这个国家的对外经济交 往情况,还反映出该国经济的稳定程度。
Macroeconomics
12
需要注意:
(1)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重点不是固定 的
(2)各项目标并不总是一致的,也就是 说,政府不总是能同时实现以上所有的目 标。
二是维护全社会稳定,提高全民族素质,外 部社会效应巨大的社会公共事业支出,如社会保 障、科技、教育、卫生、文化、扶贫等方面的支 出。
Macroeconomics
20
三是有利于经济环境和生态环境改善,具有 巨大外部经济效应的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的支出 ,如水利、电力、道路、桥梁、环保、生态等方 面的支出。
Macroeconomics
13
四个经济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
失业与经济增长之间:奥肯定律
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菲利普斯曲线
通货膨胀与国际收支之间:中国流动性 过剩问题
宏观经济学 第五讲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第16章)

1993年~ 今:第四阶段
目标:促进经济增长 依据: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凯恩斯主义“疑似”复兴 典型:克林顿经济学(克林顿1993——2001执政):基 本内容:大幅度减少财政赤字,使衰退的美国经济得以复苏 和发展。增税、减少支出。紧缩性财政政策,但却不乏增加 有效需求的切实举措。
总结
经济学的基本任务是要解释经济事实,为经济 社会出现的重要经济问题提供原因解释和政策 建议。 当一个经济问题取代另一个经济问题成为主要 的经济问题时,相应地一种新的理论就会产生, 一个新的经济学流派就会取代原有的经济学流 派。 所以,西方经济学各流派的出现和发展大体上 都要经过这样的三部曲:新的经济问题——新 的政策建议——新的经济理论(新的流派形成)
四个目标很难完全统一,应据经济形势确定不 同时期的各个目标次序 将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保持在社会能够接受的 范围内,经济要适度增长,国际收支则既无 逆差也无顺差。
(二)政策工具:三个方面
需求管理:管理总需求
1、源: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总需求不足 2、工具: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供给管理:管理总供给
21
相关链接:我国税收体制改革历程 1949年以后:统收统支。 20世纪80年代三步走: 第一步利改税。所有企业上缴的利润改税收。 第二步拔改贷。国企拔款改银行贷款。 第三步统改包。中央与地方财政包干制,中央 定基数,余下由地方支配,多收多支,少收少 支。 1994年分税制: 中央和地方分开征税,一个中央税,一个地方 税,还有一个共享税。
70年代初~1992年:第三阶段
目标:抑制“滞胀” 特征:经济政策自由化与多样化,如货币学派、供给学派并 存 典型:里根经济学(里根1981——1989执政):基本内容 是四大支柱:减税、压缩非国防财政支出、紧缩货币供给以 便降低通货膨胀、放松管制。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货币 政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政的构成
? (1)政府购买 ? (2)转移支付 ? (3)税收
财政政策工具
? (1)变动政府购买支出 ? (2)改变政府转移支付 ? (3)变动税收和公债(与货币政策有关)
财政政策的功能
? 财政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主要具有四种功能: 1.导向功能 财政政策的导向功能就是通过调整物质利益进而对个
? 中央对地方政府的调节,主要依靠税收返还制度和中央政 府支出对地方政府的财政补助形式进行。
? 中央政府财政预算与地方财政预算各自分开,自求平衡。 ? 美国是这种财政分极管理体制的典型代表。
财政政策的定义:
是政府为促进就业水平提高 ,防止通货膨 胀,减轻经济波动 ,实现稳定增长而政府 收入和支出所进行的选择 ,或对政府收入
政府的经济地位
? 政府是经济活动秩序的制定者和维护者。 ? 政府是执行经济活动规则的仲裁者。 ? 政府是经济运行过程的调节者。 ? 政府是经济运行的直接参与者。 ? 政府是经济发展源自社会发展的规划者。财政的构成
? 西方财政的构成分为政府支出和收入: ? (1)政府支出:整个国家中各级政府支出的总和。
IS-LM模型的基本内容及内在联系
货币政策 r
货币供给 货币市场均衡 利率
货币需求
财政政策 投资
物品市场均衡 储蓄
IS-LM模型与财政政策效果
? 从IS-LM模型看,财政政策效果的大小是政府收 支变动(包括变动税率、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等) 使IS曲线移动,从而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
? 在LM曲线不变时, 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大,即 IS曲线越陡峭,则移动 IS曲线时收入变化就越大, 即财政政策效果越大;反之, IS曲线越平坦, IS 曲线移动时收入变化就越小,即财政政策的效果 越小。(如下图)
第五讲 宏观经济政策
本讲主要结合IS-LM模型就宏观经 济政策的效果及政策实践进行分析, 拟让学生了解现实西方国家主要经 济政策及其内容,并能结合我国实
际进行分析
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
? 经济政策:是指国家政府为了增进社会福利而制定的解决 经济问题的指导原则和措施。它是政府为了达到一定的经 济目的而对经济活动有意识的干预。
西方税收的主要构成
税收
财产税
课税对象
所得税 流转税
按收入中 被扣除的 比例
累退税 累进税 比例税
个人所得税 公司所得说
西方财政的分级管理
? 财政税收被划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与地方共享税三 种,分别规定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的来源。
? 财政支出也同样被划分为中央政府支出和地方政府支出, 并各自规定了相应的支出范围。
? 政府通过直接建立国有企业或向私人企业参股来生产,提 供公共产品,进行基础设施和高科技的开发,从而成为市 场的一个重要的供给者。
? 政府的经济功能:
1.提供社会公共产品和服务。
2.建立和保持市场竞争制度。 3.直接和间接调节经济运行。 4.收入再分配和社会保障。
5.确立本国经济发展战略、人口 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等任务, 利用政府力量开展与世界各国、 特别是周边国家经济往来,保 护民族工业,增强在国际市场 的竞争力,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充分就业、价格稳定、经济持续均 衡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 西方经济政策可以区别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计划类型,即 通过行政命令予以执行;另一种是市场调控类型,即对市 场机制进行干预并通过该机制的作用来达到政策目标。
市场经济中政府的身份与地位
? 广义的政府等同于国家,包括权力机关、 审判机关。狭义的政府指国家行政机关, 包括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
? 3.控制功能 财政政策的控制功能是指政府通过调节企业和居 民的经济行为,
? 实现对宏观经济的有效控制。如对个人所得征收 超额累进税,可以防止两极分化。 4.稳定功能 财政政策的稳定功能是指国家通过财政政策调节 总支出水平,使货币支出水平恒等于产出水平, 实现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其稳定功能主要体现
政府购买: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 政府转移支付:政府在社会福利保险、贫困和补 助等方面的支出。 ? (2)政府收入:包括税收和公债 ? 税收:西方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预先规 定的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一种手 段。 ? 公债:政府对公众的债务。是政府运用信用形式 筹集资金的特殊形式。
? 现代市场经济中,政府的身份从“保护者” 变为了“管理者”。首先表现为担负起社 会经济管理者的任务。其次,政府逐渐成 为市场经济运行主体之一,直接参与市场 运行过程。第三,政府发挥经济功能的作 用。
政府的身份从“保护者”变为了 “管理者”
? 政府不仅要建立和维护市场竞争制度,确立市场 秩序规则,还要干预调节经济运行过程,保持国 民经济总量和结构的均衡。
和支出所作出的决策。
财政政策的构成要素
?
财政政策一般由三个要素构成: 1.财政政策目标,就是通过财政政策的实施所要达 到的目的或产生的效果,它构成财政政策的核心内容,具 体如经济增长、价格稳定、充分就业、公平分配等。 2.财政政策主体,就是财政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 财政政策主体行为的规范、正确与否,对财政政策的制定 和执行具有决定性作用,并直接影响财政政策效应的好坏、 大小。 3.财政政策工具,就是财政政策主体所选择的用以 达到政策目标的手段和方法。要实现财政政策目标,财政 当局必须有可供操作的工具。财政工具主要包括:变动政 府购买支出、改变政府转移支付、变动税收和公债。
? 政府不仅要调节市场的分配结果,建立社会保障 体系,促进社会进步,保持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 过程的协调,还要利用政府的力量,积极开展对 外经济活动,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增强本国在国 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政府逐渐成为市场经济运行主体 之一
? 政府通过直接向私人企业大量订货、采购而成为一个巨大 的市场需求者。
人和企业经济行为的调节来引导国民经济的运行。
? 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配合国民经济总体政策和各 部门、各行业政策,提出明确的调节目标。第二,财政政 策不仅规定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同时通过利益机 制,引导人们的经济行为。 2.协调功能 财政政策的协调功能是指对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 的某些失衡状态的制约和调节能力,它可以协调地区之间、 行业之间、部门之间、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