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比热容》内能(第1课时比热容)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课件PPT第13章 第3节 比热容(第1课时)

返回目录
第十三章
内能
7.(2018·眉山改编)某同学从下表提供的信息中,得出以下几
个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
物质 c/[J·(kg·℃)-1] 物质 c/[J·(kg·℃)-1]
水 4.2×103 干泥土 约 0.84×103
酒精 2.4×103
铜
0.39×103
冰 2.1×103
铝
0.88×103
返回目录
第十三章
内能
5.下列各种情况下比热容会发生变化的是( B )
A.一杯水倒去变成 45 ℃的水
返回目录
第十三章
内能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物体的温度越高,比热容越大 B.物体的质量越大,比热容越小 C.物质的比热容跟物体的质量、温度变化以及物体吸收热量 的多少都无关 D.物体吸收的热量越多,比热容越大
间接反映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
返回目录
第十三章
内能
3.某小组在“比较两种物质在太阳照射下升温快慢”的活动
中,经过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应控制两种物质的 质质量量 和初
温相等,确保这两种物质的受热面积相同且正对阳光,这样做是
为了让两种物质在相同的时间内 吸吸收收的的热热量量 相同。若采用正
确的方法进行探究,半小时后,甲物质的温度升高了 5℃,乙物质
知识点 1: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 1.如图所示,用两个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盛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质量 和温度都相同的水和煤油同时通电加热。在这两个烧杯中各用一支温度计测量液
体的温度的变化,加热一段时间会看到插在煤油中的温度计示数上升得较快。若
要使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需要给 水水 加热的时间长;这说明升高相同的 温度, 水水 (选填“水”或“煤油”)吸收的热量较多。为了了解其他物质是否
[初中物理]比热容+课件+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初中物理]比热容+课件+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https://img.taocdn.com/s3/m/6649f1f5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d6.png)
B.甲的比热容比乙的比热容小
C.甲、乙的温度都降低1 ℃,乙比甲放出的热量多
D.乙、丙的温度都降低1 ℃,它们放出的热量相等
8.将某种固态物质放入加热功率恒定的装置中,将其加热至沸腾,其
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物质的说法不正确的
是( D )
A.该物质是晶体
B.在ab段内能增加
C.在cd段仍需要吸收热量
35
加热时间
图象,如图丙所示.实验中,通过比较__________来间接反映沙子和水
所吸收的热量.
沙子
(3)分析图象可知,对于质量相等的沙子和水,升温较快的是______;
水
水
若使两者升高相同的温度,则____吸收的热量较多.由此可见____的比
热容较大.
(4)小明通过以上实验发现的规律在生活中有许多应用,试举出一例.
一会儿,当水温升高了1 ℃时,水吸收的热量为__________J.[c
8.4×103
水=
4.2×103 J/(kg·℃)]
2.
今年除夕夜,小明一家人“围炉煮茶”,闻着茶香畅聊来
扩散
年美好生活.“闻着茶香”是______现象;一杯茶喝了一半后,茶水的
不变
比热容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壶中500
(2)若不考虑热量损失,热水放出的热量全部被牛奶吸收,妈妈至少要
用多少千克52 ℃的热水?(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解:若不考虑热量损失,热水放出的热量Q放=Q吸=1.25×104 J
4
1.25×10
放
热水的质量m水=
=
≈0.3
3
水 (水 -) 4.2×10 /(·℃)×(52 ℃-42 ℃)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3.3比热容(第一课时)

九年级全一册配人教版
第十三章 内能
第3节 比热容(第一课时)
不同 不同 比热容
c
J/(kg·℃) 焦每千克摄氏度 4.2×103 J/(kg·℃) 小
温度计 停表(计时器)天平
天平 温度计
温度计示数的变化情况
• 4.讨论交流。 • (1)本实验中,采用 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相同时间 的 方法来保证水和食用油吸收相同的热量;通过比较 加热时间的长短 来比较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 • (2)分析实验数据发现: • a.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吸收相同的热量,水升高的 小 温度 (选填“大”或“小”); • b.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 多 热量 (选填“多”或“少”)。
提示: 加热器具多数用比热容较小的金属 制成。 如:平时炒菜用的铁锅。
Q c mt
• ●阅读课本P12“小资料”的内容,了解一些常见物质的 比热容,并回答下列问题。 4.2×103 J/(kg·℃) • 3.(1)水的比热容是 , 它表示 1 kg水温度升高1 ℃吸收的热量为4.2×103 J 。 • (2)水的比热容较大,所以在质量相同、吸收或放出 热量相同的情况下,水的温度变化较 小(选填“大”或 “小”),对调节周围环境的温度有很好的作用。
• 新知二比热容 • ●阅读课本P11~12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 1.比热容的定义: 一定质量 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 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 质量 和升高 温度 的 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比热容用符 号 c 表 示 , 单 位 是 J/(kg·℃) , 表 达 式
是 。 • 2.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 性质 ,每种物质都有 自己的 比热容 。 不同的物质,比热容一般 不同 。
答: ①一般情况下,固体物质的比热容较液体小, 固体物质中金属类物质的比热容更小; ②不同状态的同种物质比热容不同,如水与冰 的比热容不同; ③比热容与物质种类和状态有关。 (答案合理即可)
新人教9年级上册物理第1课时 比热容的概念及理解(教案)

新人教9年级上册物理第3节比热容第1课时比热容【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2.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2.通过上网查阅《气候与热污染》的相关资料,了解利用比热容解释海边与沙漠昼夜温差问题,并了解一下“热岛效应”.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教学难点】应用水的比热容大的知识来解释自然现象、解决实际问题.【教具准备】铁架台、电炉子(或酒精灯)、石棉网、火柴、干沙子、水、煤油、天平、温度计、手表、大烧杯、大试管、玻璃棒等.【教学课时】1.5课时【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课时所学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中央电视台一天的天气预报的录相片段,播放前提醒学生特别注意观察我国各省内城市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看看能不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学生思考、讨论,发表各自的看法.师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内陆的昼夜温差比沿海地区大呢”?大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后,你就会明白.好,下面我们开始探究吧.【进行新课】知识点1 认识比热容1.探究水吸收的热量跟哪些因素有关教师提出问题:咱们同学当中有谁帮助妈妈烧过水?烧水时,水吸收的热量的多少跟哪些因素有关?有怎样的关系?请用你的生活经验来支持你的观点.(这种设置问题的方法,比直接提问水吸收的热量与水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是什么关系,更具开放性,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学生回忆并思考,发表各自建议:①水多些时,加热时间要长些;水少些时,加热时间要短些.②加热时间长时,温度升高多些;加热时间短时,温度升高低些……教师引导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对回答不完善的地方可补充完善、分析归纳、得出结论.板书:(1)水吸收的热量与水的质量有关,水的质量越大吸收热量越多.(2)水吸收的热量与水温升高多少有关,水温升高越多吸收热量越多.2.探究物体吸收的热量与物质种类有关——比热容师是不是只要物体的质量相等、升高的温度相同,它们吸收的热量就相等呢?或者说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是否还跟其他因素有关?学生猜想: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还可能与物质的种类有关.教师引导学生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1)引导学生选择器材:教师为同学们提供了水、食用油或沙子三种物质,同学们可任意选择.(2)引导学生拟定方案:怎样确定水和食用油(或沙子)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学生经过讨论认为: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确定.教师强调:必须保证热源相同且较稳定.(运用“转换法”把比较吸热多少转换为比较加热时间长短,更易于操作)(3)让学生合作交流、设计方案.教师加入学生的小组讨论之中,了解学生的思路,适时点拨.各小组学生派代表表述自己的设计思路.教师收集、整理,点评引导,择优确定比较合理的设计方案,让学生实验.方案一:用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如沙和水),让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加热时间.(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注意使两个装置的热源相同且较稳定.)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方案二:用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给它们加热相同时间,比较温度升高的多少(实验装置上图同样适用).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在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教师适时提出学生设计、交流时容易忽略的问题,如:a.你们怎样获得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或沙子)?b.你们怎样使食用油(或沙子)内、外温度达到一致?c.你们采用的热源是否稳定,怎样改进更好?(4)学生根据交流情况,适当修正自己的方案.教师提醒实验时要注意的问题:①为节省实验时间,每小组所采用的两种不同物质的质量要适当的少一些,若是选用热水做热源的小组可用暖瓶里初温较高的热水;②如果两种物质的初温不相等,可通过加热的方式调整一下.(5)学生选取自己方案中所需的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收集数据.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实验中出现的困难及时给予帮助、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6)分析与论证:各小组根据实验收集的数据分析归纳,进行交流,得出结论.根据实验数据学生不难得出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种类有关的结论.师为了表示不同的物质,质量相同时,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热量的多少,物理学中引进物理量——比热容.注意:要在相同条件下比较,即必须让质量相同,温度升高度数也相同,故质量都取单位质量(1kg),温度都取升高1℃,比较起来最为方便.(让学生类比密度的定义方法,用比值定义法给比热容下定义)板书:(1)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或降低)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或降低)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用符号c 表示.(2)单位: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J/(kg·℃).3.比热容是物质的属性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2页《小资料》并思考,可以发现有什么规律?学生分析、讨论回答: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不同;水与冰的比热容不同;水的比热容最大;泥土比水的比热容要小……板书:比热容是反映物质自身性质的物理量(即是物质的属性),物质种类不同,比热容一般不同.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我们已经知道哪些物理量可以反映物质的自身性质,它们有什么特点?生:密度,密度不随物质的质量、体积的多少而改变,也不随位置变化而改变.师既然比热容是物质的属性,那么,它同样也具有与密度相似的性质.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与物质的质量、体积多少无关(特别提醒,它还与温度变化无关).那么请大家思考:把一盆水倒掉三分之一,比热容有无变化?把这盆水由20℃加热到100℃,比热容有无变化?生:(齐声回答)不变.课堂演练完成本课时对应课堂练习.知识点2 水的比热容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由之前探究煤油(或沙子)和水的吸热能力的实验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生1:由表一数据可知水的吸热能力(或比热容)比煤油(或沙子)强,要让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则需对水加热久一些.生2:由表二数据可知加热相同时间时,水的温度变化慢些,煤油(或沙子)温度上升得快些.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下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2页的《小资料》和P13页的《想想议议》,说说在生活、生产中如何应用水的比热容.生思考、分析、发表看法:因为水的比热容与其他的液体相比要大得多,这样水在降低相同温度时,放出的热量多些.生活中汽车用水作为冷却剂.春天,农民伯伯育秧苗,每到傍晚往田间灌水,防止秧苗在夜间被冻坏;而白天放出秧田里的水,便于晒田,促进秧苗生长.师真棒!大家分析得很对,请大家课后阅读教材P12~P13页的最下面两段文字,思考为什么内陆地区的温差比沿海地区的大.课堂演练完成本课时对应课堂练习.【课堂交流、小结与延展】师同学们,我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理解了比热容的概念,学会了利用比热容知识解释一些自然现象,还明白了比热容与我们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你们还有哪些收获呢?请相互交流、讨论.生1:通过学习,我明白了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不同,水的吸热本领最强.生2:通过学习,我们明白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种类、质量和升高的温度有关.生3:表示不同物质的吸热或放热能力用比热容这个物理量.比热容是反映物质自身性质的物理量,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容,它与温度、质量、体积都没有关系.生4:在生产、生活中,为什么经常用水作为取暖剂(或冷却剂),原因是水的比热容最大,在质量相当,变化相同的温度时,水与其他物质相比,水吸收热量多;换句话说,降低相同的温度时,水放出的热量要多些.生5:质量相当的沙子和海水,接收太阳光的照射吸收的热量相同时,由于沙子的比热容大约只有水的1/4,因此,沙子升高的温度大约是水升高温度的4倍.所以,炎热的夏天,我们赤脚走在海滩上,感觉沙子热烫热烫的,而海水却是凉凉的,就是这个道理.生6:为了保护大自然,为了保护我们人类的生存环境,防止热污染,我们要提倡低碳生活,树立节能环保意识.同学们,行动起来吧!……【教师结束语】同学们,我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收获了不少知识.我们知道了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不同,知道了物质吸热的多少取决于物质的种类、质量和变化的温度.而且明白了水的比热容较其他物质的比热容大,这点在生产、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自然界中不同地区的气候变化与这有着很大的关系.大家深深体会到,物理是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一门学科.只要大家平时多关注生活、留心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勤于思考,就会轻松地学好物理.好,谢谢大家!课后作业完成本课时对应课后练习.1.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方法让学生体会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在设计此课时,从市民极为关心的天气预报入手,引入新课;紧接着让学生联系他们极为熟悉的烧水现象,探究出影响物体吸收热量多少的两个因素;最后又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自然界的一些现象,这些会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无处不蕴含着物理知识,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2.纵观本节课的设计,不难发现每个环节都是从提出问题入手展开教学的,这一个个精心设计的问题,组成一个步步攀升的台阶,引领学生走向科学知识的殿堂.3.在不违背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对教材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如问题的提出方式,探究方案的设计等等.这些设计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为帮助学生理解比热容的概念,努力使本节的教学活动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帮助学生构建“物理在身边”的理念,从而顺利突破教学难点.在推导热量计算公式时,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具体数据到归纳计算公式,这样学生容易理解和记住.利用水的比热容大来冷却或取暖(1)水冷系统的应用人们很早就开始用水来冷却发热的机器,在电脑CPU散热中可以利用散热片与CPU核心接触,使CPU产生的热量通过热传导的方式传输到散热片上,然后利用风扇将散发到空气中的热量带走.但水的比热容远远大于空气,因此可以用水代替空气作为散热介质,通过水泵将内能增加的水带走,组成水冷系统.这样CPU产生的热量传输到水中后水的温度不会明显上升,散热性能优于上述直接利用空气和风扇的系统.热机(例如汽车的发动机,发电厂的发电机等)的冷却系统用水作为冷却剂,也是利用了水的比热容大这一特性.(2)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水稻是喜温作物,在每年三四月份育苗的时候,为了防止霜冻,农民普遍采用“浅水勤灌”的方法,即傍晚在秧田里灌一些水过夜,第二天太阳升起的时候,再把秧田中的水放掉.根据水的比热容大的特性,在夜晚降温时,使秧苗的温度变化不大,对秧苗起了保温作用.(3)热水取暖冬季供热用的散热器、暖水袋.。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比热容》精品课件

3、在烈日当空的海边玩耍,你会发现沙子烫脚, 而海水却是凉凉的。这是为什么? 因为沙子的比热容比水的比热容小,在吸收相同热 量时,与水相同质量的沙子的温度会上升更高,所 以在烈日当空的海边,沙子烫脚而海水却是凉的。。
4、质量为2kg的某种物质温度从20℃升高到40℃时, 吸收的热量是1.88×104J,该物质的比热容是多少?
从上表中你可发现什么规律?
1、水的比热最大。 2、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时比热值不同。
比热容: 3.水的比热是4.2×103焦/(千克·℃)。
表示1千克水温度升高1摄氏度需要吸收 4.2×103焦的热量。 4. 比热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不同物质的比热一般
不同。
5.比热容反映了物质的吸热本领,比热越大,不 容易升温,也不容易降温。
关 于
度的热水给你捂手,你会选择哪一个?为什么?
热 2、如果有两个相同大小的热水袋,其中一个倒入 水 袋 80℃的热水另一个倒入 40℃的温水,你会选择哪一个?
的 为什么?
话 题
3、热水袋里装的是水,如果换成温度、质量和水一样
思 的其它物质,比如煤油、酒精、或者是沙,取暖效果一
考 样吗?
物质吸收(或放出)热量的 多少,除了与物质的质量和 温度变化有关外,还可能与 什么有关?
可能与物质的 种类有关。
探究活动 水和煤油谁的吸热能力强 让我们认识电加热器
探究活动 水和煤油谁的吸热能力强 根据猜想设计实验
方案一:取等质量的水和煤油,加热相同的时间 (吸收相等的热量)后,比较温度的变化。
方案二:取等质量的水和煤油,使其升高相同的 温度,比较加热的时间(吸收热量的多少)。
实验一
如果加热前后温度的变化量用Δt表示,则 Q吸=cmΔt Q放=cmΔt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13章第3节第1课时 比热容

【利用比热容的知识解释一些现象】
因为海水与沙子受光照的时间完全相同,所以它们吸收 的热量相同,但是海水的比热比沙子的比热容大,所以海水 升温比沙子慢;没有日照时,海水降温比沙子慢。
同样的日照条件,海水的温度和沙滩不一样。白天,海 水凉,沙滩烫脚。傍晚,沙滩凉了下来,海水却还暖暖的, 这是为什么呢?
比热容是反映物质自身性质的物理量(即是物质的属 性),物质种类不同,比热容一般不同.
【比热容的实质】 (1)反映了物质吸热放热的本领;
比热容越大,吸热或放热本领越强
(2)物质对冷热反应的灵敏程度; 比热容越小,对冷热反应越灵敏
【水的比热容比较大的应用】
“水的比热容大”这一特点在人们
的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样的日照情况下,为什么沙子和海水升高的 温度不同呢?是因为沙子和水是不同的物质么?
做一做 用不同物质比一比吧! 看看不同种类的物质,吸收热量的性质是否相
同。
实验准备
实验目的: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情况。 实验器材: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玻璃杯、温度计、 ____水__、__食__用__油__、__钟__表_____。 实验方法:不同物质,在质量相等时,升高温度相 同,比较加热时间的长短。
4、热量的计算可以用公式Q = _c_m__Δ_t_表示.物体吸收的 热量可以用公式Q吸 = ___cm__(t_-_t0_)_表示;物体放出的 热 量可以用公式Q放 = __c_m_(_t_0-_t)__表示.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在新疆地区,流传着这样的说法:“早穿皮袄 午披纱,夜围火炉吃西瓜。”为什么新疆有这样奇 异的景象?
实验步骤: 1.将100 g的食用油和水分别装入两个同样的玻 璃杯中。
2.用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以相同的方式 加热,并使用同规格的温度计分别测量温 度,记下食用油和水的温度每升高10 ℃、 20 ℃、30 ℃所需要的时间,将记录的数 据填入表中。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13.3比热容教案

教案: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13.3比热容一、教学内容1. 比热容的概念:介绍比热容的定义,即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2. 比热容的计算公式:Q=cmΔt,其中Q表示吸收或放出的热量,c表示比热容,m表示质量,Δt表示温度变化。
3. 比热容的特性:描述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物体质量、温度变化、吸收或放出热量无关。
4. 比热容的应用:介绍比热容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热水袋、汽车发动机冷却液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比热容的概念,掌握比热容的计算公式。
2. 能够运用比热容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比热容的概念和计算公式的理解,以及比热容的应用。
2. 教学重点:比热容的概念和计算公式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实验器材(包括热水袋、汽车发动机冷却液等)。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尺子、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热水袋和汽车发动机冷却液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两种物品与比热容的关系。
2. 讲解比热容的概念和计算公式:讲解比热容的定义,即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给出比热容的计算公式Q=cmΔt,并解释各参数的含义。
3. 演示实验:进行比热容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如热水袋的热量传递等。
4. 练习题:布置一些有关比热容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比热容:定义: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计算公式:Q=cmΔt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一块质量为2kg的铜,从20℃升高到100℃所吸收的热量。
答案:Q=cmΔt=2kg×0.39×(100℃20℃)=50.4J2. 题目:一辆汽车的发动机冷却液的比热容为3.6×10^3J/(kg·℃),质量为50kg,升高温度为50℃,求发动机冷却液所吸收的热量。
(新)物理人教版九年级《第1课时 比热容》公开课(课件)

课堂小结
探究物 质吸热 能力
比 热 容
比热容
1.实验过程
2.实验结论: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 热量不同。
1.物理意义:表示物质吸热能力的物理量 2.定义: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 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 3.单位:焦耳每千克摄氏度,符号是J/(kg·℃)
4.特性: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用字母c表示
连入电路
的接线柱 接入电路的阻值 灯的亮度变
变化
化
A、D
AP、变小
变亮
A、C
AP、变小
变亮
B、D
BP、变大
变暗
B、C
BP、变大
变暗
A、B
AB、不变
不变
C、D
CD、不变
不变
接入电路中 的示意图
接入电路中 的符号
※ 滑动变阻器的使用: (1)串联在电路中,接线是一上一下。 (2)使用前应将滑片放在变阻器阻值最大位置。 (3)使用前要了解铭牌,铭牌上标有变阻器的最大 电阻值和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
数据记录表格(方案二)
物质的种类
水
食用油或(沙子)
升高的温度(℃)
加热的时间(min)
分析现象:
等质量的水和食用油,吸收相同的热量(加热相同的时间),水温度变化 小,食用油温度变化大。 由本次实验可以看出,水和食用油吸收热量的差异,是由它们的种类决定的。
点击播 放视频
探究不同物质吸热能力
比热容
数据记录表格(方案一)
物质的种类
水
食用油或(沙子)
升高的温度(℃)
加热的时间(min)
分析现象:
等质量的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温度,水比食用油吸收热量多(水需要的 加热时间更长)。 由本次实验可以看出,水和食用油吸收热量的差异,是由它们的种类决定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2 kg 的水温度升高 50 ℃,吸收的热量是 4.2×105 J
2.(对应例 2)[2016·云南玉溪一模]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了质 量相同的两种液体,用同一热源分别加热,液体温度与加热时间关
系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知( A )
A.甲液体的比热容大于乙液体的比热容 B.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 C.加热时间相同,甲液体吸收的热量大于乙液体吸收的热量 D.加热时间相同,甲液体温度升高比乙液体温度升高得多
【点悟】本题考查控制变量法的运用、搅拌器的作用、比较吸热能力的方法, 为热学中的重要实验。
类型之三 利用比热容解释自然现象及生活中的问题 [2016·湖南邵阳]烈日炎炎的夏季,白天海滩上的沙子热得烫脚,海水却很
凉爽;傍晚,沙子很快凉了,但海水却仍然暖暖的。同样的日照条件下,沙子和海
水的温度不一样的原因是( C )
(2)温度计的分度值是 1 ℃,此时的温度是 39 ℃。 (3)实验中,是通过比较加热时间来间接反映沙子和水吸收热量的多少。 (4)分析图象可知,对于质量相等的沙子和水,吸收相等热量,升温较快的是沙 子;若使两者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加热时间较长,说明吸收的热量较多;由此可见 水的比热容较大。
正确的是( D )
几种物质的比热容/[J·(kg·℃)-1]
水
4.2×103 水银
0.14×103
酒精
2.4×103 沙石 约 0.92×103
煤油
2.1×103
铝
0.88×103
冰
2.1×103
铜
0.39×103
A.液体的比热容一定比固体的比热容大
B.同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后,比热容不变
C.由于水的比热容大,白天海水的温度比沙滩高
A.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只和物质的种类有关 B.同种物质质量越大,比热容就越大 C.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所以比较适合作冷却剂 D.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时其比热容一般不变
【解析】 比热容与物质的种类、状态有关,故 A 错误;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 属性,与物体质量的大小没有关系,故 B 错误;水的比热容较大,和其他物质比较, 降低相同温度吸收的热量多,所以汽车散热器常用水作为冷却剂,故 C 正确;比热 容与物质的种类、状态有关,种类不同,状态不同,比热容一般不同,故 D 错误。 选 C。
3.(对应例 3)[2017·湖北宜昌]下列事例中不是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特性的是
( A)
A.夏天在地上洒水会感到凉快 B.北方楼房内的“暖气”用水作为介质 C.海边昼夜温差变化比沙漠中小 D.生物体内水的比例高,有助于调节自身的温度
分课 层时 作 业
1.(对应例 3)[2016·四川遂宁模拟]沿海地区昼夜温差较小,而内陆嘉峪关地区的 昼夜温差较大,甚至出现“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现象,这主要是
A.一杯水倒去一半 B.水凝结成冰 C.一块铁加工成铁屑 D.15 ℃的水变成 45 ℃的水
4.(对应例 2)质量相同的 A、B 两种液体分别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同时加热,
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从图中分析的结果是( A )
A.液体 A 的比热容小 B.液体 B 的比热容小 C.两种液体比热容相等 D.无法比较
5.(对应例 2)[2016·四川成都]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对质量相等的 A 和 B 两种 液体加热(不计热量损失),如图是 A 和 B 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A )
A.A 的比热容与 B 的比热容之比为 2∶1 B.A 的比热容与 B 的比热容之比为 2∶3 C.都加热 t 时间,B 吸收的热量比 A 吸收的热量多 D.A 和 B 升高相同的温度,B 吸收的热量较多
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丙所示。
(3)实验中,是通过比较 加热时间来间接反映沙子和水吸收的热量。 (4)分析图象可知,对于质量相等的沙子和水,升温较快的是 沙子;若使两者升 高相同的温度,则 水吸收的热量较多,由此可见, 水的比热容较大。
【解析】 (1)为了研究水与沙子的比热容的大小,实验时,要控制水与沙子的 初始温度、质量相等。
水和食用油。关于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是由它的物质种类决定的 B.食用油吸热升温快,说明食用油的吸热能力强 C.加热相同的时间,水升温慢说明水的吸热能力强 D.将食用油和水加热到相同的温度时,它们吸收的热量相同
3.(对应例 1)[2016·四川成都一模]下列各种情况下比热容会发生变化的是( B )
注 意: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性质。不同的物质,比热容一般不同。物 质的比热容是一定的,不随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少、质量、温度的升高或降低 而改变,但与物质状态有关。
应 用: 水的比热容较大,常用水来调节气温、取暖、作冷却剂、散热等。
归课 类时 探作 究业
类型之一 理解比热容
[2017·四川自贡]关于物质的比热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因为( A )
A.海水的比热容大,沙石的比热容小 B.海水的密度小,沙石的密度大 C.海水的内能多,沙石的内能少 D.海水吸收的热量少,沙石吸收的热量多
2.(对应例 2)[2017·广西南宁三模]如图在探究“不同 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时,同学们使用的器材有:相同 规格的电加热器、玻璃杯、温度计、初温和质量都相同的
6.(对应例 2)[2017·福建]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沙子和水的温度变化 与吸热的关系”。操作如下:
(1)在两烧杯中分别装入初温相同且 质量相等的沙子和水。
(2)用相同的酒精灯火焰加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每隔相同的时间记录一次
温度,其中某时刻的温度如图乙所示,其示数为 39℃。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成温度与
【解析】 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比较温度的变化,温度变化 大的吸热能力弱,比热容小。水的比热容大于煤油的比热容,故 A 正确;实验中玻 璃棒的作用是使液体受热均匀,故 B 正确;水和煤油的沸点不同,加热时间也不同, 无法比较比热容的大小,故 C 错误;由于煤油的比热容小,根据 Δt=cQm,质量相同 的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煤油的温度比水的温度升高得大,故 D 正确。选 C。
《比热容》内能(第1课时比 热容)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
超多互动!超多素材!总有你喜欢的。为教学插上翅膀!
知课 识时 管作 理业
比热容
探 究: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与 物质的质、量 物质温度升高的多少、 物质的种类 有关,探究时要运用控制变量法。
定 义: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 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符号是 c,单位是 J/(kg·℃)。
A.沙子的密度比海水的密度大 B.沙子的比热容比海水的比热容大 C.沙子的比热容比海水的比热容小 D.沙子的质量比海水小
【解析】 海水比沙子的比热容大,因此,相同质量的海水和沙子,在吸收相 同的热量时,沙子温度高,海水温度低,故 C 符合题意。
当课 堂时 测作 评业
1.(对应例 1)[2017·四川成都]小明根据下表所提供的数据得出了四个结论,其中
均相同的水和煤油,比较两种液体比热容的大小。多次实验表明:要 让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水需要加热的时间更长。以下关于该实
验的操作及分析错误的是( C )
A.水比煤油的比热容大 B.加热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是为了水和煤油受热均匀 C.实验中同质量的水和煤油,若吸收相同热量后,煤油比水升高的温度大
【点悟】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决定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不同的物质比 热容一般不同,同种物质状态改变,比热容也发生改变。
【规律总结】物质的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与质量、温度、形状无关。 同种物质状态改变,比热容也发生改变。如水凝结成冰,物质状态发生改变,比热 容随之改变。
类型之二 与比热容有关的信息题 [2017·江苏无锡]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先后加热初温、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