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真题集

中国文化概论真题集
中国文化概论真题集

201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

1.文化交流是一个

A.双向互动的过程

B.不平等的过程

C.反向逆动的过程

D.单向反动的过程

2.司马迁:“沃野千里,人民好稼穑,殖五谷,有先王之遗风”。说的是

A.山西地区

B.河东地区

C.关中地区

D.江南地区

3.在血缘家庭中,进行权力传递和财产继承的中心是

A.嫡庶

B.血统

C.男性

D.女性

4.明代大医学家李时珍的伟大著作是

A.《黄帝内经》

B.《本草纲目》

C.《千金药方》

D.《神农百草经》

5.惟见于中国的传统医学理论是

A.腑脏学说

B.针灸学说

C.经脉学说

D.本草学说

6.造纸术的发明者传说是东汉时期的

A.毕昇

B.韩信

C.蒙恬

D.蔡伦

7.从夏朝初期一直到周人建国之前,历史的显著特征是

A.族群的代兴

B.家庭的代兴

C.诸侯国的代兴

D.部落的代兴

8.早期法家的代表人物之一是

A.韩非子

B.惠施

C.管仲

D.公孙龙

9.人类存在和文化创造的先决条件是

A.气象环境

B.地理环境

C.社会环境

D.人文环境

10.隋唐以后,中央机构三省六部制中的六部隶属于

A.尚书省

B.中书省

C.门下省

D.元外省

11.中国地势的主要特征是

A.东高西低

B.中高东低

C.西高东低

D.北高东低

12.《史记》记载,周武王伐纣时,“不期而会”的诸侯有

A.二百诸侯

B.三百诸侯

C.五百诸侯

D.八百诸侯

13.宋代文学的代表样式是

A.赋

B.诗

C.词

D.戏剧

14.夏朝开始了族群相处的一种新的关系模式,那就是

A.和睦相处

B.战争征服

C.遣使游说

D.离间取胜

15.朝庭采用杨炎的建议,颁布实施“两税法”的是

A.商朝

B.周朝

C.汉朝

D.唐朝

16.因黄河中上游地区森林砍伐、牧场被开垦成耕地,自然植被破坏严重,黄河下游改道、迁徙成为常态。这种现象始于

A.公元5世纪

B.公元8世纪

C.公元10世纪

D.公元12世纪

17.作为家庭伦理的核心,家训族规首倡的是

A.善良

B.孝悌

C.节俭

D.修身

18.儒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是

A.圣贤

B.隐士

C.君子

D.忠臣

19.提出“天人之分”观点的是

A.孔子

B.鬼谷子

C.孟子

D.荀子

20.“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大丈夫写照,典出于

A.《论语》

B.《大学》

C.《孟子》

D.《中庸》

21.中国传统建筑在结构上的最大特点是

A.以木结构为王

B.以砖结构为王

C.以瓦结构为王

D.以土结构为王

22.中国最早的儿童识字教材是

A.《仓颉篇》

B.《史籀篇》

C.《千字文》

D.《三字经》

23.中国政府很早就有防灾思想。在《农政全书》中提出“荒政”思想的是

A.董仲舒

B.徐光启

C.贾思勰

D.陈敷

24.魏晋最重要的学术现象是

A.诗学

B.哲学

C.经学

D.玄学

25.佛教正式传人中国,是在

A.先秦时期

B.西汉时期

C.东汉时期

D.唐代

26.《四库全书》完成于

A.唐代

B.宋代

C.明代

D.清代

27.在著述中将楚地分为西楚、东楚、南楚的是

A.司马迁

B.荀子

C.司马光

D.董仲舒

28.中国古代文学传统的根基是

A.屈原文学

B.汉代文学

C.唐代文学

D.宋代文学

29.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初具体系的封建法典是

A.《吕刑》

B.《刑书》

C.《法经》

D.《秦律》

30.号称“一菜一格,百菜百格”的是

A.闽菜

B.湘菜

C.粤菜

D.川菜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1.中国素称“礼仪之邦”,从社会文化角度看

A.礼是沟通天人的仪式

B.礼是贵族等级的标志

C.礼是乡里庶族的规范

D.礼是立身处世的准则

E.礼是制定法律的依据

32.气候与灾荒疾病情况有直接关系。灾荒主要指

A.旱

B.涝

C.蝗

D.风

E.雹

33.用现代地理学的观点观察中国地理的自然特征,可以将广大的中国领土划分为

A.东部季风区

B.西北干旱区

C.东南湿润区

D.北部低寒区

E.青藏高寒区

34.大量农耕经验被我国历代的农书记载下来了,形成了一个农书文献系统。其中比较主要的有

A.《四民月令》

B.《齐民要术》

C.《农书》

D.《农政全书》

E.《天工开物》

35.中国的三大悼亡节是指

A.清明节

B.端午节

C.中元节

D.重阳节

E.十月朔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6.血缘九族制

37.行业组织

38.致用精神

39.对偶

40.重农主义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41.理解广义文化应把握的要点。

42.秦汉以后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的主要特点。

43.简述汉初小农的黄金时代。

44.历代农书提出的主要农业经营思想与生产知识。

45.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给中国文化及其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

46.传统识字读物的主要特点。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7.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主要文化特色。

48.为什么说在18世纪趋向高潮的中西交流中,西方世界受惠更大?

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北方农业的农耕文化是

A.稻作型 B.麦黍型 C.菽稷型。 D.稻谷型

2.“三纲五常”伦理思想的提出者是

A.孔子 B.孟子 C.苟子 D.董仲舒

3.我国最早讨论言意关系的历史文献是

A.《诗经》 B.《周易》 C.《尚书》 D.《大学》

4.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汇最主要的有

A.一次 B.二次 C.三次 D.四次

5.就汉字构造形体的依据来说,汉字是一种

A.表音文字 B.拼音文字 C.表形文字 D.表意文字

6.沟通南北的大运河体系形成的时期是

A.秦汉时期 B.魏晋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

7.中国专制王权严密控制人身的最重要措施是

A.什伍里甲制度 B.三公九卿制 C.户籍管理制度 D.连坐制度

8.《说文解字》的作者是

A.王阳明 B.许慎 C.钟嵘 D.朱熹

9.中国传统农业生产文化的基础是

A.手工业经济 B.农耕自然经济 C.市商贸易 D.佃农经济

10.以下选项中,不属于《诗经》组成部分的是

A.诗 B.风 C.雅 D.颂

11.“汉语共同语”在明清时期被称为

A.官话 B.国语 C.通语 D.雅语

12.中国化最彻底的佛学宗派是

A.天台宗 B.华严宗 C.净土宗 D.禅宗

13.文化学研究的基础单位是

A.文化思潮 B.文化现象 C.文化政策 D.文化事项

14.历来有“天下形势”之说的地区是

A.山东 B.山西 C.陕西 D.河南

15.后期法家的集大成者是

A.管仲 B.韩非子 C.吴起 D.商鞅

16.为中国封建官僚体制提供人才资源保障的是

A.察举制 B.世家制 C.科举制 D.选举制

17.夏是我国第一代王朝,历时近

A.二百年 B.三百年 C.五百年 D.六百年

18.中国古典舞蹈发展的顶峰时期是

A.周朝 B.秦朝 C.唐朝 D.元朝

19.曾受汉语极大影响的所谓“域外方言”不包括

A.朝鲜语 B. 日本语 C.蒙古语 D.越南语

20.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核心是

A.道家思想 B. 儒家思想 C.佛家思想 D.宋明理学

21.中国的农耕知识有自己的“书库”,即历代方志。它兴起于

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明代

22.中国古代文明国家最早兴起的地域是

A.长江中下游 B.黄河中下游 C.东北平原 D.珠江三角洲

23.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初具体系的封建法典是

A.《汤刑》 B.《九刑》 C.《吕刑》 D.《法经》

24.中国古代药学又称为

A.“汉方”之学 B.“本草”之学 C.“四诊”之学 D.“调理”之学25.中国建筑在布局上的显著特点是

A.坐北朝南 B.一门一殿 C.围合布局 D.左右对称

26.有历史记载的从事汉字规范工作的第一人是

A.周宣王 B.许慎 C.仓颉 D.墨子

27.于公元7世纪推动“大化革新”,全面唐化的国家是

A.朝鲜 B.越南 C. 日本 D.新加坡

28.儒家文化源于

A.齐鲁 B.三晋 C.南楚 D.川陕

29.隋唐创立的政治制度是

A.三省六部制 B.分封制 C.行省制度 D.六部制

30.中国素称“礼仪之邦”,其礼制的精神核心是

A.礼仪 B.礼法 C.礼节 D.礼义

二、多项选择题:

31.中国领属的海疆包括

A.东海 B.南海 C.黄海

D.红海 E.渤海

32.中国传统历法的基本元素是

A.日 B.月 C.年

D.气 E.朔

33.佛教基本教义的“四谛法”是指

A.苦 B.集 C.灭

D.道 E.善

34.马克思曾指出:在欧洲,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伟大发明是

A.债券 B.火药 C.罗盘(指南针)

D.印刷术 E.股票

35.下列选项中属于文化产品的是

A.音乐 B.美术 C.雕塑

D.道德 E.思想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l0分。

36.农政文化

37.祖先崇拜

38.避讳

39.文化

40. 君主专制制度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41.简述中国家法族规的礼俗规范功能。

42.简述农耕灌溉对中国传统农业生产文化的作用。

43.简述岁时节日礼仪对民众生活的伦理规范的意义。

44.简要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中诗、乐、舞三位一体的文化特征。

45. 简述西周分封制的特点与意义。

46.简述宗法制的特点。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l0分,共20分。

47.论述唐朝开国的文化背景与影响。

48.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特征?

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文化属于

A.地域文化 B.民族村文化 C.华夏文化 D.国别文化

2.在中医“四诊”技术中,最主要的是

A.望 B.闻 C.问 D.切

3.“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段文字出自

A.《礼记·中庸》 B.《论语·雍也》 C.《说苑·指武》 D.《周礼》

4.不同的民族有自己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文化,划分民族的标志之一是

A.文化的趋同与特色 B.文化的差异与特色

C.文化的地域特色 D. 文化的民族特色

5.在整个中华文化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满族文化 B. 朝鲜族文化 C.汉族文化 D.蒙古族文化

6.秦汉时款,为防止匈奴进犯,边关要塞广种的树木是

A.杨树 B.柳树 C.松树 D.榆树

7.京杭大运河走向衰落的时期是

A.明朝前期 B.明朝后期 C.清朝前期 D.清朝后期

8.宋代首都东京汴梁指的是

A.开封 B.扬州 C.西安 D.洛阳

9.相对于世界通行的西方公历,中国还在使用传统的

A.回历 B.藏历 C.阳历 D.阴阳合历

10.传统中国最典型的家族制度是

A.五服 B. 九族 C.三代 D.六亲

Ll. 在人文范围内的服饰标志中,汉族服饰中的龙凤图案属于

A.职业标志 B.政治标志 C.信仰标志 D.礼仪标志

12.中国传统封建社会男尊女卑,家族体系的重心是

A.血缘关系 B.姻缘关系 C.阶级关系 D.性别关系

13.我国使用货币始于

A.商周时期 B.秦汉时期 C.唐宋时期 D.元明时期

i4.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公开选拔人才的诏令出自

A.秦始皇 B.周文王 C.商纣王 D.汉高祖

15。道教的主要经典为

A.《易经》 B.《道德经》 C.《法华经》 D.《涅絮经》

16.夏朝的文化崇尚

A.文 B.武 C.忠 D.义

17.中国古代文学的传统根基是

A.诸子文学 B.屈原文学 C.汉乐府诗歌 D.《诗经》

18.从夏朝初期直到周人建国之前,历史的显著特征是

A. 族群的代兴 B.家庭的代兴

C.诸侯国的代兴 D.部落的代兴

19.汉代把它称为“泰一”,尊奉为“天神最高贵者”的是

A.北极星 B.金星 C.冥王星 D.天王星

20.秦代的“书同文”就是把各国原有的文字统一为

A.小篆 B.大篆 C. 隶书 D.楷书

21.汉字观念中,文字神赐说的一个典型代表是

A.“仓颉造字说” B.“黄帝奉天说” C.修辞神授说 D.“河图洛书说”22.儒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是

A.圣贤 B.隐士 C.君子 D.忠臣

23. 盂子“仁政”学说的内容之一是

A. 因材施教 B.仁者爱人

C. 制民之产 D.己所不欲,勿施予人

24.“札”在中国古代有着丰富内容,当其指具体的礼节仪式时,称之为

A.礼仪 B.礼制 C.礼貌 D.礼让

25。在不随舜史时期,标志人类创造力的水平,也是生产力发展标志之一的是

A.绘画 B. 文具 C. 农具 D.文字

26.我国的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就是中国领土,它是在:、

A.我国的渤海 B.我国的黄海 C.我国的东海 D.我国的南海

27.中外文化的第二次大交汇开端于

A.14世纪末 B.15世纪束 C.16世纪末 D. l7世纪末

28.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家人鸡鸣丽起,“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这种民俗活动说的是 A.端午节 B.中秋节 C.春节 D.清明节

29.宋代出现了以广阔的社会生活为描写对象的风俗画,典型代表为

A.顾恺之的《女史箴图》 B. 吴道子的《天王送子图》

C.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D.阎立本的《步辇图》

30.先秦两汉时期,把“斥卤不毛”之地变成“塞北江南”的是

A.宁夏的引黄灌区 B.新疆伊犁地区

C.呼伦贝尔草原 D.青海湖牧区

二、多顼选择题:

31.中国科技发展的几个高潮期是

A.春秋战国时期 B.两汉时期 C.魏晋南北朝时期

D.唐宋之际 E.明清之际

32.中国传统农业生产文化的范畴包括大农业概念,即

A.农业 B.牧业 C.林业

D。渔业 E.手工业

33.唐代科举考试的两个主要科目是

A.明法科 B.孝廉科 C.进士科

D.明经科 E. 秀才科

34.孔子认为,《诗经》的社会作用有

A.可以兴 B.可以观 C.可以察

D.可以群 E.可以怨

35. 中国传统戏曲中,角色划分为四大基本行,即

A. 生 B.旦 C.净

D.丑 E.花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l0分。

36.府兵制

37.墨家学派

38.察举

39.学思结合

40.“中体西用论”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41.简述中国古代“礼”的内涵。

42.简述我国民族商业的文化特点。

43.简述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农政文化。

44.简述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45.简述国画的艺术特点。

46. 简述中国语言禁忌中进行避讳的主要方式。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l0分,共20分o

47. 语言文字的文化特征。

48.中国传统语文教育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201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

1.当一种现象以同样的形式反复出现时,其中就含有规律性,成为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民族或地域)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这些现象称为

A.文化现象B.文化内涵C.文化事象D.文化思潮

2.历史上,青藏高原地区曾居住过

A.古巴人和鲜卑人B.古巴人和羌人C.鲜卑人和吐蕃D.吐蕃和羌人

3.中国古代家族伦理的核心是

A.修身B.勤业C.孝悌D.尊师

4.《诗经》编成于

A.春秋时期B.战国时期C.汉朝D.唐朝

5.中国资本主义的经济萌芽产生于

A.元代末期B.明代中叶C.清朝中叶D.民国初年

6.在中国古代教育程序的八个步骤中,最终阶段是

A.“正心” B.“修身” C.“乎天下” D.“治国”

7.中国民族语文政策的基本点是

A.坚持语文独立B.坚持语文互助

C.坚持语文平等D.坚持语文分类

8.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是隋唐确立的

A.孝廉制度B.九品中正制C.科举制度D.官吏选拔制度

9.在诗歌题材上,律诗盛行于

A.唐朝B.宋朝C.元朝D.清朝

10.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五帝的谱系是

A.黄帝、鲧、高辛、尧、舜

B.黄帝、颛顼、高辛、尧、舜

C.黄帝、仓颉、高辛、尧、舜

D.黄帝、高辛、尧、舜、蚩尤

11.中国铁器的普遍使用始于

A.新时期时代

B.商周时期

C.春秋战国时期

D.秦汉时期

12.唐代以后科举制的主要形式是

A.民间推选制

B.官员举荐制

C.面向社会的公开考试

D.门阀世族世袭制

13.在中国哲学中,占有主导地位的是

A.人定胜天的观念

B.物竞天择的观念

C.天人之分的观念

D.天人合一的观念

14.现今能见到的最早的中国汉字是

A.岩壁文

B.石鼓文

C.青铜文

D.甲骨文

15.注重人的心态部分,专指人类的精神创造的是

A.广义文化

B.狭义文化

C.民族文化

D.国别文化

16.古代识字课本《百家姓》出现于

A.唐代初年

B.北宋初年

C.明代初年

D.清代中期

17.中国农业生产文化的主体内容是

A.水利开发

B.农具应用

C.农业政策

D.农耕灌溉

18.完整的宗法制出现在

A.商代

B.周代

C.汉代

D.晋代

19.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原则是

A.“无常”

B.“中席”

C.“诚信”

D.“忠君”

20.就文字的表意方式来说,汉字属于

A.表意文字

B.表音文字

C.表情文字

D.表征文字

21.提出“行先知后”说的是

A.王夫之

B.王阳明

C.朱熹

D.程颐

22.1553年(明嘉靖三十年)以暴晒贡物为名,赖占了澳门的是

A.荷兰人

B.法国人

C.英国人

D.葡萄牙人

23.性善论出自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庄子

24.传统汉族男子的成年礼叫

A.加冠

B.及笄

C.大功

D.及衰

25.语言崇拜源于

A.文学B.艺术C.巫术D.医术

26.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是

A.实现共产主义B.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C.实现社会主义D.实现中国经济伟大腾飞

27.武丁以后,在所有的神灵中,殷人祈祷的主要对象是

A.太阳神B.祖先神C.土地神D.河神

28.“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这段话出自A.康有为B.孙中山C.梁启超D.鲁迅

29.提出“约定俗成”理论的是

A.苟子B.孔子C.朱熹D.程颐

30.骈体文是汉以后产生的一种文体,全盛时代在

A.南北朝B.隋朝C.唐朝D.宋朝

二、多项选择题:

31.物质文化遗产包括

A古遗址B.壁画C.文献

D.历史文化名城E.传统戏曲

32.中国传统市商贸易活动的模式主要有

A.市B.墟C.集

D.会E.场

33.天神祭祀包括

A.天帝祭祀B.山川祭祀C.日月星辰祭祀

D.气象神祭祀E.社稷祭祀

34.我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有A.木刻B.篆刻C.珠算

D.皮影戏 E.藏戏

35.文字作为记录语言的工具,其产生条件是

A.人类社会制度的形成B.人类语言的产生C.人类具备制造工具的能力D.人类物质条件的改善E.人类思维方式的进步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6.文化遗产

37.语言崇拜

38.“五常”

39.民族

40.九品中正制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o

41.简述周公赋予农耕活动的政治含义。

42.简述礼的调和作用在传统社会的主要体现。

43.简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44.简述语言与民族的关系。

45.简述中国古代学术主流思想的发展。

46.简述王安石对科举制度的改革及其影响。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7.以中国古代社会和希腊古代社会为例,论述血缘关系在居民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与表现形态的差异。48.试析“天人合一”观念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201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

1.文化等同于“总体的人类社会遗产”。这一定义出自

A《苏联大百科全书》B.《大不列颠百科全书》

C.《辞海》D.《中国大百科全书》

2.越是早期,人类文化的创造越是受制于

A心理条件B.地理条件C.人文条件D.气候条件

3.新石器时代结束于距今

A一万年左右B.五千年左右C.四千年左右D.三千年左右

4.堪称20世纪考古学最伟大发现的是

A甲骨文和青铜器的发掘出土B.甲骨文和陶器的发掘出土

C.甲骨文和唐三彩的发掘出土D.甲骨文和漆器的发掘出土

5.在秦国变法,提出“驱农归战,利出一孔”政策的是

A.李斯B.商鞅C.吕不韦D.苟子

6.“永嘉之乱”发生于

A汉初B.东晋C.西晋D.唐初

7.汉族的迁移是因边地民族的内侵。内侵的民族一般有所谓

A“十六国”之说B.匈奴之说C.北胡之说D.“五胡”之说8.曾因佞佛而四次出家的皇帝是

A.汉武帝B.梁武帝C.唐高宗D.孝文帝

9.讲述历史及人世间故事的“说话”从中唐以后就兴旺起来,记录“说话”的文章叫A.话本B.剧本C.小说D.文本

10.“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梦溪笔谈》问世于

A汉初B.唐初C.北宋D.南宋

11.元朝特别重用国际商人,被任命为扬州官员的是

A.汤若望B.马可·波罗C.利玛窦D.李约瑟

12.我国针灸学第一部专著《针灸甲乙经》的作者是

A黄浦谧B.华佗C.孙思邈D.李时珍

13.北京市珐琅厂研制的“普天同庆”大瓶成为

A.香港回归的国家庆典礼品B.澳门回归的国家庆典礼品

C.新中国建国五十周年的庆典礼品D.新中国建国六十周年的庆典礼品14.《解文说字》的作者是

A许慎B.董仲舒C.欧阳修D.钟嵘

15.在宗法制度下,礼俗的重点在于

A尊老爱幼B服务尊长C.敬畏祖先D.人人平等

16.将孝道视为“天之经,地之义”的是

A《山海经》B.《三字经》C.《孝经》D.《大学》

17.在宋代,提出“知先行后”主张的是

A.王安石B.苏轼C.程颐D.欧阳修

18.春节到来之前,人们贴门神、灶马、桃符、钟馗。这种习俗来自A佛教B.道教C.萨满原始信仰D.基督教

19.要达到“存天理,灭人欲”目的的是

A.墨子学说B.宋明理学C.禅宗D.道家学说

20.据《说文解字·叙》说,周时的启蒙教育是以

A.《五经》为先的B.《大学》为先的

C.《六书》为先的D.《三字经》为先的

21.中国的乐器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据统计,《诗经》中所提及的乐器有A.18种B.25种C.29种D.30种

22.《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

A.顾恺之B.张择端C.石涛D.吴道子

2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一诗句出自

A.杜牧的诗B.陶渊明的诗C.柳宗元的诗D.杜甫的诗24.红山文化发源于

A长江下游B.长江上游C.东北辽河流域D.黄河中下游25.孔子是山东人,但他在读《诗经》、《尚书》时使用的是

A.方言B.书面语C.雅言D.文言

26.“书同文”是历史上第一次由中央政府领导的正字运动。它发生在

A.西周B.秦代C.汉代D.隋朝

27.古希腊人称中国为“赛利斯”。其意译为

A.“瓷器之国” B.“产丝之国” C.“青铜之国” D.“黄金之国”28.《儒林外史》的作者是

A.吴敬梓B.蒲松龄C.洪畀D.孔尚任

29.北方的贸易场所通常称为

A场B.集C.会D.墟

30.南方各民族大多采用的民居建筑结构是

A.半穴式B.井干式C.石室D.干栏式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l0分)

31.我国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项目有A.昆曲B.古琴艺术c.珠算

D.中医针灸E.京剧

32.汉代已有“四诊”的中医诊断技术。它们分别是

A望B.闻C.诊

D.问E.切

33.属于儒家的重要典籍有

A.《论语》B.《孟子》 C.《大学》

D.《中庸》E.《商君书》

34.魏晋时期尚玄学玄理,在文化方面的一个重要结果是A.山水画的兴起B.宫廷诗的兴起C.山水诗的兴起D.花鸟画的兴起E.人物画的兴起

35.古人认为“君子有三畏”。它们是指

A.畏天命B.畏大人C.畏小人

D.畏权贵E.畏圣人之言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6.文化事象

37.针灸学说

38.“洗三”

39.五礼

40.祖先崇拜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41.简述刘禹锡关于“天人交胜”的主要观点。

42.简述明朝初年由政府领导的植树造林运动。

43.简述古人的旅行禁忌。

44.简述古代婚礼中的“周公六礼”。

45.简述中国古代“知行合一”说的特点。

46.简述指南针的发明及意义。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l0分.共20分)

47.科举制对中国文化的负面影响主要有哪些?

48.为什么说广阔的地域为中国历史的发展提供了可资回旋的舞台?

201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锯小题l分,共30分)

1.主张“道法自然”的古代先贤是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荀子

2.分为春秋、战国前后两期的朝代是

A.西周

B.东周

C.东汉

D.东晋

3.宋仁宗时期,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是

A.蔡伦

B.鲁班

C.李耳

D.毕昇

4.《本草纲目》的作者是

A.王叔和

B.陶弘景

C.李时珍

D.孙思邈

5.古代“西南夷”杂居的地区是

A.青藏高原

B.云贵高原

C.黄土高原

D.内蒙古高原

6.宗法制度下,周代社会的基本单位是

A.宗族

B.家庭

C.村落

D.合作组

7.不属于古代婚制“周公六礼”的是

A.纳采

B.问名

C.加冠

D.亲迎

8.“天人合一”的思想起源于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9.就商贸方式而言,钱庄、银号属于

A.行商经营

B.坐商经营

C.农商兼营

D.工商兼营

10.在中国,“仁、义、礼、智、信”被称为

A.五德

B.五伦

C.五常

D.五礼

11.提出教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步骤的经典著作是

A.《论语》

B.《中庸》

C.《大学》

D.《易经》

12.屈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

A.《九歌》

B.《天问》

C.《离骚》

D.《阳春》

13.中国古代建筑在结构上的最大特点是

A.以石结构为主

B.以砖结构为主

C.以木结构为主

D.以土结构为主

14.作为一种艺术观念,最早体现在《诗经》中的是

A.诗情画意

B.诗言志

C.乐以教化

D.文以载道

15.有历史记载的从事汉字规范的第一人是

A.蔡伦

B.毕昇

C.张衡

D.仓额

16.对联的演变来源于

A.古代的诗歌

B.古代的“桃符”

C.古代的巫术

D.古代的赋

17.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是

A.老子

B.庄子

C.孔子

D.孟子

18.在汉代,大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是

A.汉武帝

B.汉景帝

C.汉文帝

D.汉元帝

19.魏晋时期最重要的学术现象是

A.儒学的兴起

B.黄老之学的兴起

C.玄学的兴起

D.墨家学说的兴起

20.在宋代,已经成为“天下瓷都”的是

A.洛阳

B.景德镇

C.开封

D.扬州

21.“安史之乱”发生于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清朝

22.中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个农业盛世是在

A.西周以后

B.秦代以后

C.汉代以后

D.唐代以后

23.中国家族伦理的核心是

A.忠孝

B.修身

C.孝悌

D.友善

24.在历史上享有“佛画之祖”的大画家是

A.吴道子

B.顾悟之

C.张萱

D.曹不兴

25.“文以载道”这一艺术命题的提出者是

A.周敦颐

B.王安石

C.苏轼

D.欧阳修

26.中国传统的生产生活文化形成于中国长期的

A.农业社会中

B.文明社会中

C.工业社会中

D.原始社会中

27.我们现在能见到的最早的汉字是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

28.向中国广泛传播西方科技、文化、自然科学、古典哲学、美术最有影响和贡献的是

A.郎世宁

B.利玛窦

C.汤若望

D.孟至德

29.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佛、道的融合造就了新儒学,即

A.宋明理学

B.阴阳五行学

C.魏晋玄学

D.禅宗心性学

30.先秦时期,曾修建过长城的三国是

A.秦、赵、齐

B.秦、赵、燕

C.赵、燕、楚

D.秦、赵、楚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l0分)

31.中国文化又称为

A.中华文化

B.炎黄文化

C.华夏文化

D.大汉文化

E.中原文化

32.属于清朝时期的文学作品有

A.《儒林外史》

B.《红楼梦》

C.《长生殿》

D.《西游记》

E.《聊斋志异》

33.新石器时代的三大文明成就是

A.农业的出现

B.陶器的制造

C.狩猎

D.石器的磨制和钻孔

E.釆集

34.对“知行”观提出过重要观点的先贤有

A.孔子

B.荀子

C.朱熹

D.王阳明

E.王羲之

35.我国被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的有

A.泰山

B.黄山

C.武夷山

D.长白山

E.峨眉山和乐山大佛风景名胜区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6.文化政策

37.物质文化遗产

38.对偶

39.社日

40.科举制

四、简答题 (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41.汉语的主要特点。

42.中国传统农业生产文化的基本特征。

43.我国古代利用自然、改造环境方面的成就与教训。

44.简述“十恶”的内容。

45.简述中国古代教育的总体目标。

46.简述儒家、道家、墨家的主要思想。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l0分,共20分)

47.中国古代教育的教学思想主要有哪些?你怎样理解?

48.举例说明语言崇拜的表现,并做简要评述。

201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

1.以文字典籍为媒体的是

A.上层文化

B.中层文化

C.底层文化

D.市民文化

2.直指人心、开发自性的“顿悟”说,属于佛教宗派中的

A.天台宗

B.禅宗

C.华严宗

D.净土宗

3.中国的翻译文学首先是

A.道教文学

B.儒家文学

C.佛教文学

D.基督教文学

4.秦汉以前大量居住在成都平原的是

A.羌族人

B.古巴人

C.氐人

D.汉族人

5.“天下”观念变得十分清晰的朝代是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6.代表着古代人对地域的不同自然区域认识的是

A.《尚书?禹贡》

B.《尚书?尧典》

C.《尚书?皋陶谟》

D.《尚书?洪范》

7.考古发现,黄河流域的原始居巢的样式是

A.干栏式

B.半地穴式

C.角楼式

D.洞穴式

8.在中国传统行业组织中,纺织匠行的祖师是

A.唐明皇

B.黄道婆

C.老君李耳

D.鲁班

9.在住宅格局中,最有中国特色的地方是

A.正房

B.灶房

C.厢房

D.庭院

10.在对中国烹饪的地方差异概括中,描述正确的是

A.“南甜、北咸、东酸、西辣”

B.“南酸、北辣、东甜、西咸”

C.“南甜、北咸、东辣、西酸”

D.“南酸、北辣、东甜、西咸”

11.在中国饮食文化中,红白喜事属于

A.仪式饮食

B.阶层饮食

C.馈赠饮食

D.节日饮食

12.《史记》中“迁徙往来无常处”说的是

A.颛顼

B.帝喾

C.高辛

D.黄帝

13.在现代中国56个民族中,除汉族外,有自己语言文字的民族有

A.23 个

B.24 个

C.25 个

D.26 个

14.人们平时所说的“筷子文化”、“扇子文化”等等,指的是所指称事物的

A.文化产品

B.文化内涵

C.文化现象

D.文化事象

15.中国开始“家天下”历史的朝代是

A.商朝

B.秦朝

C.夏朝

D.周朝

16.现存第一部完整记录二十四节气名称的历史文献是

A.《韩非子》

B.《抱朴子》

C.《淮南子》

D.《补农书》

17.周人极端重视的是

A.渔业

B.手工业

C.制陶业

D.农业

18.隋唐以后,中央机构二省六部制中的二省指的是

A.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B.中书省、元外省、门下省

C.门下省、尚书省、元外省

D.元外省、中书省、尚书省

19.“明君如身,臣如手;君若号,臣如响”形象地描述了君王与官僚关系,此话出自先秦法家

A.韩非子

B.申不害

C.李斯

D.商鞅

20.古代调节乡社关系的重要节日是

A.社日

B.端午

C.重阳

D.腊日

2L曹魏时期建立的较“察举”严格的选官制度是

A.九品中正制

B.世卿世禄制

C.征辟制

D.科举制

22.先秦儒家的创始人与杰出代表是

A.老子

B.庄子

C.孟子

D.孔子

23.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学取得独尊地位的时间是

A.汉武帝时期

B.光武帝时期

C.汉景帝时期

D.汉文帝时期

24.提出“知先行后”主张的是

A.荀子

B.孔子

C.朱熹

D.程颐

25.唐代科举考试前,士子带着自己平时所做的诗文投献给名公巨卿,这种诗文被称为

A.温卷

B.行卷

C.公卷

D.帙卷

26.首先将“言行一致”作为道德修养问题加以说明的是

A.老子

B.庄子

C.孔子

D.孟子

27.下列表述中不属于广义文化的是

A.是与人类及人类的创造活动相联系的,是以人为中心的概念。

B.是一个历史概念,它涵盖人类历史的全过程,是一个传承发展的综合概念。

C.外延涵盖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的全部。

D.关注的不仅是全人类的普遍共性,而且更注重不同民族、阶层、集团人文精神的特点。

28.语言是文化的

A.媒介

B.基础

C.代码

D.象征

29.对联演变于古代的

A.卜辞

B.桃符

C.诗歌

D.经文

30.古人先名而后字,因此取字往往遵循的原则是

A.“先名后字”

B.“先字后名”

C.“名字相应”

D. “避名立字”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1.从社会文化角度看,礼是

A.沟通天人的仪式

B.贵族等级的标志

C.乡里庶族的规范

D.立身处世的准则

E.立法的内容

32.北宋的理学代表人物是

A.周敦颐

B.陆象山

C.张载

D.程颖

E.程顾

33.中国古代艺术的致用精神产生了一系列的艺术命题,例如

A.意境

B.诗言志

C.神韵

D.文以载道

E.乐以教化

34.中国古代教育的教学思想包括

A.因材施教

B.启发诱导

C.学思结合

D.竞争择优

E.创新思维

35.主要的汉字造字方法有

A.形声

B.表意

C.象形

D.指事

E.会意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6.儒户

37.家族共同体

38.制度文化

39.“三纲”

40.语系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41.简述理解狭义文化定义的三个要点。

42.简述应如何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43.简述我国历代农书提出的主要农业经营思想与生产知识。

44.列举“四书五经”的具体名目。

45.简述在儒家思想中“圣贤”的内涵。

46.简述汉语的特点。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7.论述中国古代法律制度文化特色的主要表现。

48.综述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及其在人类文化史上的伟大意义。

2015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锯小题l分,共30分)

1.以中华文化为源头、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文化就是

A. 中国传统文化

B. 中离古代文化 C.中国文化传统 D. 中国民族文化

2.人类存在和文化创造的先决条件是

A.气候环境 B.地理环境 C. 社会环境 D.地域环境

3.中国的生产经济文化的基础是

A. 农耕自然经济 B.工业文明经济 C. 商业发达经济 D.科技服务经济

4. 专制时代控制人身自由的最基层的组织形式是

A. 什五里甲制度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人口户籍登录管理制度

5. 类比思维中的“观物比德”是

A. 人与物的类比

B. 物与情的类比

C. 景与情的类比 D.人与情的类比

6. 语言文字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

A.载体 B. 核心 C. 条件 D.基础

7.最早提出“名实”问题的是

A.荀子 B.墨子 C. 孟子 D.孔子

8.在诗歌题材上,“曲”盛行于

A. 唐朝 B.宋朝 C. 元朝 D.清朝

9.贯穿于新石器时代的重要的手工业是

A.陶器 B. 青铜器 C. 打制石器 D. 磨制石器

10. 中华民族生产文化的主体内容是

A.商品交换 B. 农耕灌溉 C.科技创新 D. 工业生产

11. 在西周的社会政治秩序中,成为首要的政治原则的是

A 尊贤 B.尊上 C.亲亲 D. 上慈下孝

12. 中国古代整体思维是一种

A. 客观思维

B. 直观思维 C.感官思维 D. 综合思维13.在现代中国56个民族中,除汉族外,有自己语言文字的民族有

A. 23个

B. 24个

C. 25个 D.26个

14. 人们平时所说的“筷子文化”、“扇子文化”等等,指的是所指称事物的

A文化产品 B.文化内涵 C.文化现象 D. 文化事象

15. 中国开始“家天下”历史的朝代是

A.商朝 B.秦朝 C.夏朝 D. 周朝

16. 现存第一部完整记录二十四节气名称的历史文献是

A.《韩非子》

B.《抱朴子》

C.《淮南子》 D.《补农书》

17. 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公开选拔人才的诏令出自

A. 秦始皇

B. 周文王

C. 商纣王

D. 汉高祖18.“天入合一”的观念起源于

A.西周时期 B. 秦汉时期 C.唐宋时期 D.元明时期19. 现今世界上最古老、最有严密系统的表意文字是

A.吉埃及文字 B.汉字 C.楔形文字 D.苏美尔文字20.学术界经常与英语“culture”对译的是

A. 文学

B. 文化

C. 教化 D.教养21.夏朝开始了族群相处的一种新的关系模式,那就是

A.和睦相处 B. 战争征服 C. 遣使游说 D. 离间取胜22.中国传统农业文化事象都相关于

A.水利灌溉 B. 农业技术 C. 农业政策 D. 岁时节令23.宋代文学的主流是

A. 诗词创作 B.古文创作 C. 小说创作 D. 乐府诗创作

24. 提出“知先行后”主张的是

A.荀子 B. 孔子 C.朱熹 D. 程颐25.语言崇拜源于

A. 文学

B. 艺术 C.巫术 D.医术26.我国使用货币始于

A. 商周时期

B. 秦汉时期

C. 唐宋时期 D.元明时期

27. 武丁以后,在所有的神灵中,殷人祈祷的主要对象是

A. 太阳神

B. 祖先神

C. 土地神 D.河神28.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沟通中西交通,开辟了著名的

A.“丝绸之路” B.“西域之路” C.“瓷器之路” D. “西域走廊”29.儒家的思想核心是

A.礼 B. 孝 C.仁 D.义

30.京杭大运河开通的时间是在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l0分)

31.下列选项中属于狭义文化定义适用范围的有

A.人类文化学 B.民族文化学

C.文化哲学 D. 国别文化学

E.女性文化学

32. 中国科技发展的几个高潮时期是

A.春秋战国时期 B.魏晋南北朝时期

C.唐宋之际 D.两汉时期

E.明清之际

33. 中国古代社会流传着大量的家训族规,内容涉及到

A.个人行为 B.家庭事务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

中 国 文 化 概 论 (习题) ————张令牌 中国文化概 论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1.郡县帝最终得以确立时在位的皇帝是(B )

A.汉景帝B.汉武帝C.汉高祖D.汉文帝 2.尧舜时期的都城建立在(A ) A.汾河谷地B.河套地区C.江淮地区D.胶东平原 3.京杭大运河走向衰落是在(C ) A.宋朝B.元朝C.清朝后期D.明朝前期 4.唐代被称为世界文化融会场和集散地的是(C ) A.洛阳B.上海C.长安D.开封 5.唐宋以来,中国各地出现了“状元乡”、“秀才县”,主要是由于(A )A.典范人物的影响B.自然环境的影响 C.地理条件的影响D.区域意识的影响 6.据东汉学者郑玄解释,能走牛车的路称为(B ) A.径B.畛C.涂D.道 7.京剧脸谱的不同颜色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表示鲁莽豪爽的是(C)A.红色B.白色C.黑色D.紫色 8.对传统的经史文献进行大量考订、校勘、辑佚、辨伪和注解的是( C ) A.浙东学派B.桐城学派C.乾嘉学派D.扬州学派 9.制成最初的指南针——司南的朝代是( A ) A.战国B.东汉C.北宋D.南宋 10.司马迁把现在徐州以东包括苏州、扬州一带称为( C ) A.南楚B.北楚C.东楚D.北楚 11.避讳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语言禁忌,避讳之风起源于( D ) A.南朝B.秦朝C.唐朝D.周朝 12.旧时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祖师,伶人行的祖师是( A ) A.唐明皇B.秦始皇C.嫘祖D.杨贵妃 13.在中国历史上,农民意识强烈的皇帝当属( C ) A.秦始皇B.汉武帝C.朱元璋D.乾隆 14.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后,剪辫子、穿中山装的服饰标志属于( B )A.阶层标志B.政治标志C.职业标志D.信仰标志 15.在我国庆贺婴儿“满月”礼这天,主持“去胎发”仪式的是( C )A.爷爷B.爸爸C.舅父D.族长 16.全盘西化的提出者是( D ) A.李大钊B.郭沫若C.贺麟D.胡适 17.唐代以后通行的文字字体是( B ) A.行书B.楷书C.隶书D.草书 18.我国古代把地球围绕太阳旋转的轨道称为( A ) A.黄道B.红道C.紫道D.白道 19.现存最早的药学专书是( C ) A.《针灸甲乙经》B.《千金要方》C.《神农本草经》D.《千金翼方》20.元朝把统治下的人民分为四等对待,其中地位最低下的是( D )A.蒙古人B.色目人C.汉人D.南人 21.民间人士对中国烹饪地方差异概括正确的是( A ) A.南甜、北咸、东辣、西酸B.南甜、北咸、东酸、西辣 C.南咸、北甜、东辣、西酸D.南辣、北咸、东甜、西酸 22.宋代文学的代表样式是( B )

中国秘书史课程标准

《中国秘书史》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131105 课程总学时:48 课程学分:3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适用专业:文秘 制定单位:人文学院 制定时间:2014年7月 一、课程总述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文秘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对中国秘书工作文化与传统的基本认识,培养学生的秘书工作的基本素质。该课程先导课程有秘书理论与实务、公共关系学、中外秘书比较、中国文化概论等。 2.课程设计思路 现代秘书必须具备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了解秘书职业在纵横时间上的背景,掌握秘书职业的优良文化传统与发展过程,为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积累基础。这是设置本门课程的理论依据。中国秘书史研究的对象之一是中国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秘书活动与秘书工作变化规律,专业知识较为系统,在教学内容上侧重选取各个时期秘书机构的设置、秘书人员的来源、秘书工作的内容等方面来探讨历代的秘书工作发展变化,探讨中国秘书史的发展规律。本门课程理论性较强,教学过程以理论教学为主,可辅以社会调查、专业考察等形式,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在教学组织与安排上可以以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3.课程目标 课程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了解中国秘书工作的基本脉络和框架,认识历代秘书工作的变迁和规律,从而取其精华,古为今用,开拓学生的视野,启迪思路,为当前的秘书工作服务。同时通过对中国古代秘书工作历史的考察,亦能加深对今天秘书工作重要性的理解和认识,从而培养学生更好的角色和素质意识。 知识目标: (1)掌握我国历代秘书机构的设置、职能、作用、地位及演进过程,历代秘书人员的名谓、来源、选用、素质及传统,历代秘书工作的基本制度。 (2)理解和把握我国秘书工作的萌生及形成理论,历代秘书工作的经验与基本规律。 能力目标: 能运用秘书工作发展的相关规律与理论,分析以往与当前秘书工作。

中国文化概论模拟试卷和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模拟试卷和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1、诗经中提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周人的维新属于()。 [A] 文化维新[B] 经济 维新 [C] 政治 维新 [D] 国防 维新 2、带“女”部首的姓,如“姚”、“姬”等,一般是和()。 [A]官职有关[B]母系氏族有关 [C]居地有关[D] 历史事件有关 3、三国时期最有成就的书法家是()。 [A] 钟繇[B] 张华[C] 陆机[D] 陆云 4、中国传统文化以哪个时期为界,可分为前后两期()。 [A] 魏晋[B] 南北 朝 [C] 唐末[D] 明清

5、小篆来源于 [A]石鼓文[B]金文[C]甲骨 文 [D]隶书 6、下列代表小生产者利益的派别是 [A]道家[B] 儒家[C]墨家[D]法家 7、提出“四诊”、“六经辩证”、“八纲辩证”等原则和方法,阐述了“八法”,奠定了中医临床学基础的是()。 [A] 《黄帝内经》[B] 《神农本草经》 [C] 《伤寒杂病论》[D] 《黄帝明堂经》 8、中国文化与域外文化第一次大规模交流融合发生在()时期。 [A] 秦汉[B] 汉唐 [C] 宋元[D] 明清 9、“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体现了()。 [A] 形象思维[B] 抽象思维[C] 辩证思维[D] 整体思维

10、宋明新儒学具有宗教色彩,是一种儒学化了的()。 [A] 道学[B] 墨家学说 [C] 法家学说[D] 佛学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 3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二至四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多选、少 选、错选均无分。 11、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判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以半封闭的农业自然经济为基础[B] 以尊君事亲为原则 [C] 以儒学为主干[D] 以天人合一为目 标 12、商周时期的文字主要包括()。 [A] 小篆[B] 甲骨 文 [C] 隶书[D] 金文 13、下列属于秦统一中国后实行整齐制度的是()。 [A] 三公[B] 郡县[C] 驰道[D] 繁荣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史上最全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1 一、填空(每空1分,共30分) 1.儒家是中国本土文化的主干,《大学》中的、亲民、止于至善就是三纲领,而格物、正 心、、、、 、被称为八条目,为古人设计了一条人生道路。 2.宗教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佛教在不同的地域与该地区文化结合,形成了不同的民族文化,释加牟尼是在树下悟道的,因而该树为智慧的象征。四谛说是佛家的基本理论,四谛 指、、、、道,是佛家对世界的基本看法以及修养原则。 3.、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张角所创立的,张陵、张衡、张鲁所创立的 是道教的重要源头,金元时期王重阳所创立的风靡中国。 4.中国古代科技曾创造过辉煌,自成系统。《汉书·五行志》中的一段:“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关于的记录。《》是汉代产生的著名数学著作,是南北朝著名的数学家,对推算圆周率作出重要贡献。 5.中国古代历史记载的系统性、完备性举世无双,形成了自成系列的史学巨著。《》是二十四史的开端,它是一部体通史;司马光的《》是一部体通史,与以后的续作形成了正史以外的又一系列;唐代杜佑的《》是体例制史书的第一部;宋代袁枢开创了 体系列。 6.中国学术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同的特点,先秦诸子学产生,东汉、西汉学发达,魏晋风行一时,隋唐佛学达到极盛,宋明开创了儒学的新局面。 7.五行说在春秋战国时期定形,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思维工具,它们之间存在着和等关系。 二、选择题(每空2分,共20分) 1.百家争鸣中对逻辑分析方法及自然科学比较注重的学派是()。 A.儒家 B.兵家 C.道家 D.墨家名家 2.《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被称为“四大奇书”,代表了当时俗文学的最高成就。 A.《金瓶梅》 B.《官场现形记》 C.《红楼梦》 D.《初刻拍案惊奇》 3.我国四大发明中()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 A.造纸 B.印刷术 C.火药 D.指南针 4.目前公认的中国最早的文字是()。 A.仰韶文化的陶文 B.甲骨文 C.金文 D.石鼓文 5.“三武灭佛”之后,()成为中国佛教最为流行的宗派,它充分体现了华夏文化的特征。

中国文化概论课程标准

《中国文化概论》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131024 课程总学时:40 课程学分:2.5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适用专业:文秘 制定单位:人文学院 制定时间:2014年7月 一、课程总述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文秘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是一门兼顾历史的关于中国国别文化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课程。主要让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中国悠久而丰富的文化内容,扩展知识,理清脉络,进一步认识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在此的基础上,引发学生思考中国文化的继承和创新问题,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本课程无先导与后续课程,与古代文学、古代汉语、中国秘书史等课程在内容上有较多关联。 2.课程设计思路 现代秘书必须具备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需要了解与吸收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知识营养,了解秘书工作产生与生产的文化大环境,增强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爱国主义情怀,这是设置本门课程的理论依据。中国传统文化绵延时间长,覆盖面广,理论性强,知识系统性强,在教学过程中以理论教学为主,可辅以社会调查、专业考察等形式,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在教学组织与安排上可以以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3.课程目标 课程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中国悠久而丰富的文化内容,扩展知识,理清脉络,进一步认识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在了解、认识中国文化的基础上,引发学生思考中国文化的继承和创新问题;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大学生对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灿烂文化成就有一个宏观的、明确的把握,从而引发他们关心和思考对中国文化的继承、创新和发展问题以及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问题。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29.下列选项中,属于自然范围内的服饰文化标志的有(ABDE )3-137 A.环境标志 B.等级标志 C.性别标志 D.年龄标志 E.体型标志 30.下列选项中,属精神文化的有(ABCDE )5-213 A.艺术 B.政治 C.道德 D.风俗习惯 E.宗教 26.中国古代改造、利用自然的成就有【CDE 】 A.渔业的布局B.盐业的兴办C.水利的兴修 D.运河的开凿E.土地的开垦 27.据《史记》记载,上古多种族群向黄帝族聚拢的原因包括【AB 】 A.战争B.宗教C.农耕 D.渔猎E.天灾 28.下列选项中属于诞生礼俗的有【ABCDE 】 A.求子礼俗B.催生礼C.洗三 D.满月礼E.周岁礼 29.尊崇自然是中国古代艺术一个重要的审美观念,以下文学作品中属尊崇自然典范之作的有【ABCDE 】 A.陶渊明《归园田居》B.柳宗元“永州八记” C.范仲淹《岳阳楼记》 D.欧阳修《醉翁亭记》E.苏轼《石钟山记》 30.中国历史上曾先后被汉语同化的语言有【ACDE 】 A.北朝的鲜卑语B.隋代的高丽语C.唐代的西夏语 D.辽代的契丹语E.近代的满族语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1.广义文化 答:广义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 32地理环境 答:它是人类存在和文化创造的先决条件。生活在一定地理范围中的人群,必须依赖自然提供给他们的条件.进行他们的文明建构,展开他们的文化历程。故此,文化的总体特征的了解,必须从了解其地理环境开始。 33.制度文化 答:制度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层面,是人们为适应人类生存、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主动创制出来的有组织的规范体系.它既是物质文化的反映形式,又是精神文化的物化形态。 34.楚辞 答:楚辞是战国时期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文人创造的一种新诗体,具有十分浓郁的楚国地方文化色彩。楚辞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从民间集体歌唱过渡到了诗人独立创作的新阶段,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 35.“中体西用论” 答:“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缩略,这是中国近现代洋务派和早期改良派的文化主张与基本理论。主张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为“本”,去吸收西方科技和文化,达到制夷图强、复兴中华的目的。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请以实例说明典范人物对特定地域文化特色的影响。 答:(1)典范人物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可以带出特定地域的文化特色。任何人都有自己的出生地,而且任何人对此都会有所觉知,由此产生乡土意识。

中国文化概论论述题

一、试论述对待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正确态度。 (1)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指的是以中华文化为源头、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古代文化是从不同角度来指称的。中国古代文化是针对现代文化而言,它是对文化的时代划分;传统文化是对文化的传承而言的,它强调的是文化的本源和沿着这个本源传承下来的全部文化遗产,它不局限于古代,而是迄今为止中华民族经过筛选、淘汰,不断丰富又不断增长的人文精神的总和。 有人把传统文化等同于古代文化,从而认为讲究传统即是复古,甚至认为传统与现代化是不能并存的,或认为要实现现代化必须反传统。这种认识恰恰忽略了现代化进程仍然是传统文化发展的一个部分,~旦否定了传统,现代化与民族特点也就是中国特色就要脱节,与我们追求的目标是不一致的。也有人认为发扬传统就要拒绝引进和借鉴,或认为中国传统与西方文化是截然对立的。这种认识也是片面的。 任何一种民族传统,在各个历史时期,都要受到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引进和吸收其他文化一旦成为现实,也就是说,这些被吸收的外来文化一旦与自身的文化相融合,它便也成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转自环球网校https://www.360docs.net/doc/4b14766590.html, 没有一种文化是纯而又纯的,吸收外来文化是丰富和发展本体文化的正常途径之一。当然,传统文化对外来文化总是有所选择的,不适应本体文化的外来文化完全应当淘汰也必然会被淘汰,但这和拒绝一切外来文化的狭隘民族主义是完全不同的。 (2)文化传统: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国家的文化,既因时因地而异,又有一定的稳固性和延续性,文化传统是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类文化的核心精神。这种核心精神,也是上层文化和底层文化所共有的,尽管彼此的表现形式不完全一致。 例如,中国的诗歌传统是讲求韵律,这一点,不论是民歌还是魏晋、唐宋的文人诗词,以至近现代的白话诗,以不同的形式保持这种传统的,都被认为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又如,中国封建体制形成的等级和特权观念,宗法制形成的血统论,即使在现代社会里,不论是在民间还是在上层,仍会在人们头脑中时而起着作用。文化传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它是在传承中积淀下来的,是历史的产物,又在每一个时代产生与这个时代相适应的形式特点,因此,它带有各时代的普遍特性,又综合了不同时代的多方面的内容。 传统不是一成不变的。文化传统既有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的,也有对社会发展起负面作用的。前者是文化精华,是优秀的传统;后者是糟粕,是不良传统。对文化传统一律否定,采取虚无的态度是不对的;不加分析,采取兼收并蓄的态度也不是正确的态度。 二、试论述中国文化概论课程开设的目的和任务。 (1)使学习者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增长热爱并继承祖国优秀文化遗产、促进文化发展的意识; (2)使学习者正确认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特点,把握中国国情,增强爱国主义的意识; (3)使学习者对中国文化各分科的具体知识有初步的了解,从而运用这些知识来观察社会,认识社会; (4)使学习者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加强自身的文化素养,为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作出积极的努力。 三、论述中国地理的整体特征及其对中国文化走向统一发展的影响? 1、众多的河流像血脉一样,将大陆广大的地区联系在一起。 (1)黄河长江贯穿于中国三大阶梯之中,沟通着中国大陆的东西。 (2)汉水、淮河把这两条大河联系在一起。 (3)长江的支流湘江和赣江与属于珠江水系的漓江、北江同发源于南岭山,秦朝时开凿灵渠,正是把湘江和漓江相沟通。 (4)西江则联系着岭南和云贵。

《中国文化概论》教学大纲2018.4.12

中国文化概论 适用专业: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四年制) 总学时数:36 学分数:3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中国文化概论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这门课的中心任务是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对学生进行民族文化优秀传统、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为今后从事对外汉语教学、传播中华文明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为: 1. 系统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与精神,从总体上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深刻了解民族文化的历史与现状,认识我国的国情。 2. 运用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来分析中国文化的精华与糟粕,对中国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创造性的开发利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3. 以这门课程教学为基础和依托,进一步拓展学生文化素质教学领域的深度与广度,弘扬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 本课程以讲授为主,结合多媒体课件、资料片观摩、课堂讨论等方式开展教学。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第一章简论(1学时) 【目的要求】 概括了解文化和中国文化,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 1. 文化的含义和了解中国文化的必要性。 2. 中国文化的民族特点。可概括为:中国文化突出人文主义精神;中国文化注重和谐与中庸;中国文化富于安土乐天的情趣。 3. 中国文化的内容。 第二章地理状况(2学时) 【目的要求】 1.复习学生已经学过的中国地理常识。

2. 侧重介绍与中国文化有关的地理情况。 【教学内容】 1.黄河、长江与中国文明。 2.中国的历代疆域。中国陆地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秦奠定了我国现有版图的基础,以后有所发展。 3.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沿革。 第三章历史纵横(3学时) 【目的要求】 1.复习学生已经学过的中国历史常识。 2. 侧重介绍与中国文化有关的历史情况。 【教学内容】 1. 中国文化的源头 仰韶文化是母系氏族文化,被称为彩陶文化。龙山文化被称为黑陶文化。 关于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的观点。四大区域说。 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河姆渡文化、红山文化是中国文化的几个代表。 2. 三皇五帝 3. 夏代文明和商周社会 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是夏,中国进入了奴隶制社会。 汤建立商朝。盘庚迁殷,故商朝又称殷商。 西周的青铜器、社会制度。 4. 春秋战国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春秋开始兼并战争。战国形成齐楚韩魏赵燕秦“战国七雄”。 5. 秦汉帝国 6. 魏晋南北朝 7. 隋唐时代 8. 宋元明清 9. 近代历史 第四章姓氏与名、字、号(3学时) 【目的要求】

【9A文】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全套

中国文化概论选择题练习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一个时期某一阶层或某一行业的人群对文化问题所持的态度和看法,或在某一文化事象里所表现的意识形态,称作【C】 A.文化思潮B.文化传统C.文化观念D.文化现象 2.中国广大的东部地区处在季风气候区内,四季分明,降雨量呈明显的季节性,故其灾害性气候也不少,旱灾特重,其次是【C】 A.地质灾害等B.沙尘暴灾害等C.洪涝灾害等D.风灾等 3.从气候变迁的角度讲,南宋中期到元代中期,我国气候进入【D】 A.第一个温暖期B.第二个温暖期C.第三个温暖期D.第四个温暖期 4.分裂与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两大现象,其占主导倾向的追求是【D】 A.和睦B.团结C.和平D.统一 5.旧石器时代的特征是打制石器的使用,当时还没有【D】 A.原始采集业B.原始捕捞业C.原始狩猎业D.农业 6.中国“家天下”的历史开始于【C】 A.三皇时代B.五帝时代C.夏代D.商代 7.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更像学者、牧师,而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更像【D】 A.教师B.官吏C.说客D.辩士 8.中国历史上,南方的水稻生产上升至高居粮食作物产量的全国第一位是在【C】 A.唐朝B.北宋C.南宋D.元朝 9.七巧板运用的原理是古算中的【A】 A.出人相补原理B.等差原理C.中国剩余定理D.秦王暗点兵 10.我国古代医学诊断技术“四诊”指望、闻、问和【D】 A.查B.验C.测D.切 11.我国的造纸术传人欧洲是在【C】 A.公元6世纪B.公元8世纪C.公元12世纪D.公元16世纪 12.中国古代,开创考选官员的制度,而且确立了儒家思想在选官制度中的支配地位的朝代是【B】A.周代B.汉代C.隋代D.唐代 13.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结构具有独特的东方文化特色,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原则与君主专制的政治体制相结合,使得中国政治制度的鲜明特点是【C】 A.选举政治B.世袭政治C.伦理政治D.文官政治 14.完整的宗法制度出现于【C】 A.五帝时期B.夏朝C.周代D.春秋时期 15.君主专制制度之下,古代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是【D】 A.宗族祭祀与祖先崇拜B.军事征伐与发展农业C.祖先崇拜与发展农业D.宗族祭祀与军事征伐 16.中国素称“礼义之邦”,把礼的重要作用说成是“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的经典是【A】A.《左传》B.《周礼》C.《论语》D.《孟子》 17.下列典籍中,运用类比思维最多的是【D】 A.《周礼》B.《庄子》C.《周易》D.《诗经》 18.下列观念中,造成中国文化中追求和谐社会的理想主义倾向的观念是【B】 A.知行合一B.天人合一C.重义轻利D.文以载道 19.倡导道教于鹤鸣山(今四川崇庆境内),因人道须出五斗米,故称“五斗米道”。这位“天师”是【A】A.张道陵B.张角C.张鲁D.张衡 20.唐代有一位诗人贬谪江州后,寄情山水诗酒之间,继而皈依佛教,以“香山居士”自许。这位诗人是【D】 A.王维B.柳宗元C.杜牧D.白居易 21.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不管是哪个历史时期,也不管是官方还是民间,各个阶层所公认的最普遍的道德标准是【A】 A.仁B.义C.礼D.智 22.中国境内的语言可归属于【C】 A.三大语系B.四大语系C.五大语系D.六大语系

物理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物理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70201 学科门类:理学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中学物理教育教学需求,培养热爱中学教育事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文化素质,掌握物理学科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富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胜任中学物理教学、教学研究和教育管理工作的本科层次、综合性、应用型人才。 二、毕业要求 1.具有正确的政治思想信念,热爱祖国,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教育事业,理解中学教育工作的价值。遵守教育法律法规和教师职业规范,为人师表,具有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 2.具备从事物理学领域工作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具有物理学领域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掌握从事物理研究与教育工作所必需的外语、计算机、互联网等相关知识,了解相关行业的政策、法律、法规,能够将这些知识与技能渗透于物理研究与教育工作中。 3.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描述和分析物理学领域实际问题并进行实验验证,以获得对相应问题的深刻认识并得出有效结论。能通过文献检索与学术写作、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提取、整理、分析和归纳资料,为问题分析过程提供有益参考。 4.具有较为宽阔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素养,具备交叉学科领域的知识基础,形成综合性的知识结构。 5. 具备中学教育教学的基本职业技能,普通话、外语和计算机应用技术达到规定要求;理解和掌握有关中学生成长的规律与特点,具有尊重、理解、保护、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的意识与能力;掌握教与学的知识,熟悉中学物理学科课程标准与教材,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包括教学规划与设计、教学组织与实施、教学评价以及教学反思;具有一定的教育问题意识和教育研究能力。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2014年4月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321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 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秦汉时期,为防止匈奴进犯,在一些边塞处广种 A.杨树B.柳树 C.榆树D.松树 2.敬顺昊天的宗教的现实功用是 A.尧舜禅让B.和合五教 C.绝地天通D.敬授民时 3.311年,刘渊的军队攻陷洛阳,俘虏晋朝皇帝,史称 A.八王之乱B.董卓之乱 C.永嘉之乱D.安史之乱 4.《神灭论》的作者是 A.萧子显B.陶弘景 C.慧琳D.范缜 5.1291年到达泉州的意大利方济各会士名为 A.利玛窦B.鄂多立克 C.马可波罗D.孟德高维诺 6.元朝称汉族读书人为

A.书生B.学士 C.儒士D.儒生 7.徐光启的名作是 A.《本草纲目》B.《天工开物》 C.《农政全书》D.《授时通考》 8.清朝的税制改革为 A.募役法B.初税亩 C.租庸调法D.摊丁人亩 9.乾嘉学派的创始人是 A.黄宗羲B.顾炎武 C.王夫之D.雎景臣 lO.不属于 ...行旅文化的三个组成部分的是 A.交通设施的习俗传承B.运输工具的习俗传承 C.交通行旅行业的习俗传承D.迁徙定居的习俗传承 11.不属于 ...家族共同体的地缘合作的是 A.生产互助 B.生活互助 C.民主自治D.进香朝拜 l2.“闰月”的概念源自 A.回历B.泰历 C.藏历D.阴阳合历 13.造纸术在公元8世纪传到 A.东南亚国家B.中东阿拉伯国家 C.欧洲D.美洲 14.不属于 ...传统社会礼与俗关系的是 A.礼从宜,使从俗B.因俗制礼 C.齐之以礼D.化民成俗 15.不属于 ...《周礼》列入吉礼祭祀的是 A.天神祭祀B.皇族祭祀 C.地祗祭祀D.人鬼祭祀 16.冠礼的年龄一般在 A.16岁B.17岁 C.18岁D.19岁 17.孔子研究的“六经”变成“五经”是因为《乐》的失传.表明失去文化特征中文化的 A.事象B.事类 C.产物D.载体

2018年10月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考前试题和答案00321

2018年10月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考前试题和答案0032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第1题我国发明的指南针用于航海的时间是() A. 战国 B. 唐代 C. 北宋 D. 明代 【正确答案】 C 本题分数1分 第2题在清代南方学术普遍兴盛的局面下,徽州一带尚经术,其中影响最大的典范人物是() A. 戴震 B. 魏源 C. 顾炎武 D. 俞樾 【正确答案】 A 本题分数1分 第3题清朝皇帝亲行开耕礼的文物藏品,现保存在北京的() A. 日坛 B. 月坛 C. 天坛 D. 地坛 【正确答案】 D 本题分数1分 第4题《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 A. 吴道子 B. 米芾 C. 赵孟 D. 张择端

【正确答案】 D 本题分数1分 第5题被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的《梦溪笔谈》的作者是() A. 张衡 B. 沈括 C. 葛洪 D. 王桢 【正确答案】 B 本题分数1分 第6题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出现农耕业萌芽是在() A. 河姆渡文化时期 B. 屈家岭文化时期 C. 仰韶文化时期 D. 龙山文化时期 【正确答案】 C 本题分数1分 第7题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利他观念和公益精神的形成是在() A. 原始公有制时期 B. 家族宗亲制时期 C. 中央集权制时期 D. 奴隶制时期 【正确答案】 A 本题分数1分 第8题东晋以后,佛教涅学的代表人物是() A. 道安 B. 慧远 C. 道生 D. 僧肇

【正确答案】 C 本题分数1分 第9题我国火药的发明最迟是在()。 A. 唐代 B. 北宋 C. 南宋 D. 元代 【正确答案】 A 本题分数1分 第10题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文化正宗是() A. 道家学说 B. 魏晋玄学 C. 宋明理学 D. 阴阳五行说 【正确答案】 C 本题分数1分 第11题在我国治理自然环境方面最早做出不懈努力的人是() A. 唐尧 B. 虞舜 C. 夏禹 D. 商汤 【正确答案】 C 本题分数1分 第12题西晋时期河西走廊一带,在中原地区完全沦入北方边地部族入侵的混乱之际,因地理之便,长期成为中原文化的中心,对保存中原文化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后来人们称这个地区的文化为() A. 敦煌文化 B. 张掖文化

2010年4月 中国文化概论(答案) 试卷

2010年4月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00321中国文化概论 一、单项选择题 1.隋朝大运河西以洛阳为中心,向东分成南北两支,偏向东北的一支称为( A.通济渠 B.永济渠 C.广济河 D.金水河 2.盘庚迁殷后,在河南北部安阳平原建立起政治中心,由此迅速走向强大,达到鼎盛是在A.祖乙时期 B.祖丁时期 C.武乙时期 D.武丁时期 3.辛亥革命以后,新式理发业的商业标志为( A.字号 B.头像 C.灯具 D.广告 4.中国古代皇帝的龙袍,属于服饰的( A.信仰标志 B.阶层标志 C.仪礼标志 D.政治标志 5.据东汉学者郑玄解释,古代十六尺宽的标准路称为( A.径 B.畛 C.涂 D.道 6.“我爱邻居邻爱我,鱼傍水活水傍鱼”的修辞格属于( A.析字 B.回文 C.顶真 D.对偶 7.汉字与姓名有内在联系,如“牛得草”、“马识途”等属于( A.“为长者讳” B.“名字相应” C.“名因姓取” D.“有名省形制字” 8.佛教在中国的繁荣阶段是( A.东汉魏晋时期 B.东晋南北朝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明清时期

9.世界上主要栽培作物中,起源于中国的占(A.5%以上 B.10%以上 C.15%以上 D.20%以上 10.楷书书写单位的基本类型有( A.八种 B.六种 C.七种 D.五种 11.把汉语共同语称为“雅言”是在( A.唐代 B.汉代 C.春秋时代 D.元代 12.在现行少数民族文字中,属于表意文字的是(A.藏文 B.彝文 C.蒙古文 D.锡伯文 13.有文献可考的周代乐器多达( A.50余种 B.60余种 C.70余种 D.80余种 14.《农政全书》的作者是( A.蒲松龄 B.吴敬梓 C.孔尚任 D.徐光启 15.下列属于清代文学作品的是( A.《金瓶梅》 B.《红楼梦》 C.《西游记》 D.《水浒传》 16.历史上,京杭大运河走向衰落是在( A.宋朝初期 B.元朝中期 C.清朝后期 D.明朝前期 17.“八百诸侯不期而会”发生在( A.周武王时期 B.周文王时期 C.汉文帝时期

0321中国文化概论历年真题及答案

全国200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狭义的文化又称() A.国别文化 B.人文文化 C.民族文化 D.历史文化 2.下列选项中,属于文化学研究基础单位的是() A.文化现象 B.文化产品 C.文化思潮 D.文化事象 3.被中国古人称为“表里山河”的地带是() A.青藏高原地带 B.华北平原地带 C.江汉平原地带 D.黄土高原地带 4.古埃及文明发源于() A.两河流域 B.尼罗河 C.底格里斯河 D.幼发拉底河 5.中国古代的林木乱砍滥伐,在北方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统治者太喜 A.大兴水 B.大兴武功 C.大兴土木 D.大兴文治 6.司马迁的《史记》是() A.纪传体通史 B.纪传体断代史 C.国别史 D.典志史 7.从夏代起,中国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从夏初一直到周人建国之前,历史的显著特征是() A.部落的代兴 B.部族的代兴 C.族群的代兴 D.方国的代兴 8.“国之大事,唯祀与戎”一语反映的是() A.三皇五帝时代的史 B.夏朝史实 C.商朝史实 D.西周史实 9.下列各项中,时代、作者、农书名相一致的是() A.唐贾思勰《齐民要术》 B.宋陆龟蒙《耒耜经》 C.元王桢《农政全书 D.明宋应星《天工开物》 10.下列选项中,属于北方麦黍型农耕文化主要标志的是() A.栽培高粱 B.整修田埂 C.使用水车 D.栽培水稻 11.我国古代,金銮殿、寺庙、官府等建筑物在选址时所取的朝向是() A.正东 B.正南 C.东南 D.西南 12.我国西晋时期著名的医学著作《脉经》的作者是() A.王叔和 B.皇甫谧 C.孙思邈 D.李时珍 13.宗法制度瓦解的时期是() A.西周时期 B.春秋时期 C.秦朝 D.汉朝 14.在周代,与宗法制密切相关的制度是() A.三公九卿制 B.井田制 C.察举制 D.分封制 15.秦朝,中央主管兵权的军事长官、协助皇帝处理军务的是() A.太宰 B.丞相 C.太尉 D.御史大夫 16.举行观灯、舞龙、耍狮等礼俗活动的传统节日是()

中国文化概论自考试题集合及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自考试题集合及答案 课程代码:0032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文化”一词中,“文”的本义是() A.文学B.错画 C.文章D.图画 2.价值观、审美观属于() A.文化思潮B.文化产品 C.文化政策D.文化观念 3.在公元前1100年—公元1400年这个寒暖交错期中,西周前期为() A.寒冷期B.干旱期 C.温暖期D.寒暖交错期 4.我国夏、商、周三代“诸侯”众多。这些所谓的“诸侯”实际上都是大大小小的() A.方国首领B.部落族长 C.村落首领D.封国首领 5.在南北朝时期,中国文化的重心已经移到南方,接着才是经济中心的() A.北移B.东移 C.南移D.西移 6.《五帝本纪》载于() A.《史记》B.《汉书》 C.《后汉书》D.《三国志》 7.儒家的思想核心是() A.“义”B.“礼” C.“仁”D.“信” 8.名家又称刑名家,其创始人是春秋时代郑国的() A.子产B.邓析 C.公孙龙D.惠施 9.下列选项中,反映唐代农政思想的文献是() A.《四民月令》B.《齐民要术》 C.《农政全书》D.《开元占经》 10.神话传说认为,桑蚕业起源于() A.神农B.嫘祖 第 1 页

C.伏羲D.后稷 11.下列各项中,对“朔”的解释正确的是() A.日、月经度相同的时刻B.日、月黄道经度相同的时刻 C.日、月黄道纬度相同的时刻D.日、月纬度相同的时刻 12.我国针灸学的第一部专著《针灸甲乙经》的作者是() A.皇甫谧B.王叔和 C.孙思邈D.李时珍 13.下列有关制度文化的正确说法是() A.它是人们创制出来的一种无序化体系 B.它在文化体系中稳定性不强 C.它不具有协调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社会关系的效用 D.它是保障人们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传统力量 14.中国传统政治制度中,将郡县制度推向全国的是() A.西周B.东周 C.秦朝D.汉朝 15.“天下一家,何非君土;中外之财,皆陛下府库”一语反映的是皇帝的()A.行政权B.财经权 C.司法权D.军事权 16.五服制度中最重的丧服是() A.齐衰B.缌麻 C.大功D.斩衰 17.思维模式、哲学观念、宗教信仰等属于() A.物质文化B.生产生活文化 C.精神文化D.制度文化 18.下列文献记载,体现中国传统类比思维模式的是() A.“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B.“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C.“上下与天地同流。” D.“圣人抱一以为天下式。” 19.下列有关“中庸之道”的正确说法是() A.“中庸”是由周公提出来的 B.“中庸”意为“中是可以长久行用的典法” C.“中庸”是中国传统文化所追求的理想人格 D.“中庸之道”是中国古代一种很好的教学原则与方法 第 2 页

中国文化概论试卷+答案

一、名词解释:(回答模式:出处+解释)、 1、文化的大传统+小传统 ?中国文化的大传统:是由私塾、学校、书院的教育形成的。通过一些有财产、有教养的家庭环境的影响和上层社会的通行规则,逐渐建立起来。在古代中国,一个在这样传统中生活的人,从小受家塾的教育,读经典,长大考经典,按照经典的礼仪规则参加社会活动,形成了一个相互认同的阶层。他们的行为、举止、谈吐是他们相互认同的标志,这个传统的延续,是由一代一代的教育(特别是经典学习)来保证。 ?小传统:民众的生活与知识 1.耳濡目染的经验。 2.文化阶层的影响。 3.传统仪式的暗示。 4.乡村生活中很重要的,演戏、说书。 美国人类学家罗伯特·雷德菲尔德提出一对类似于“上智下愚”的概念,叫做“大传统和小传统”。前者指代表着国家与权力的,由城镇的知识阶级所掌控的书写的文化传统(是以都市为中心,社会中少数内省的上层士绅、知识分子所代表的文化);后者则指代表乡村的,由乡民通过口传等方式传承的大众文化传统(指散布在村落中多数非内省的农民所代表的生活文化)。他希望借助于对现实的社会空间的内部划分,来说明社会中同时并存的有两种不同的传统。雷德菲尔德的这一区分很快被学术界所接纳,有时又改称“精英文化与通俗文化”,成为相当流行的文化分析工具 2、克己复礼:儒家指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礼”为西周之礼。“克己复礼”是达到仁德境界的修养方法。 出处:《论语.颜渊》:“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孔子在早年的政治追求中,一直以恢复周礼为己任,并把克己复礼称之为仁。颜渊向孔子询问什么是仁以及如何才能做到仁,孔子作出了这种解释。因此,可以把克己复礼视为孔子早年对人的定义。 ?孔子认为,要恢复社会秩序,使人人各安其位,上下和睦,必须要“克己复礼” 孔子的政治理想,以“周礼”维护社会秩序,使人人各安其位,各司其职,上下和睦的理想没有能够实现。但对于“礼”的重视却一直影响着中国的传统。 “礼”的精神和内在根据在于“仁”孔子把“仁爱”之情,赋予了“礼”,才使礼有了合法性,和道德内涵。 3、鼓盆而歌:表示对生死的乐观态度。也表示丧妻的悲哀。 庄子认为人的生命是由于气之聚;人的死亡是由于气之散;人是由宇宙大道演化而来的,是道 在世间的具体体现形式。人的生命与其他一切生命一样,都只是宇宙演变过程中的一刹之间, 人生与人死也就没有什么差别了。既然生死没有差别,人活着也算不上什么乐事,死亡了也就 没有必要悲哀。因而,最明智的人生态度是顺其自然。也就是说,人一旦出生,你就自然而然 地活着,不要有什么非分之想,也用不着为活在世上而庆幸;如果死去了,你就自然而然的回 归,用不着为离开人生而苦恼,也不要有太多的留恋,庄子认为,如果在思想上能够认识到这 一点,那就是人生的大智大慧;如果在行动上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你的一生就会有永远的快乐,如果你对自己、对他人都这样认为,都这样对待,那你就坦然一生,无忧无虑,并具有了达到 圣人境界的潜质。他这番道理,姑且不论其真实程度。就以他对生死的态度来说,便远在常人 之上。他摆脱了鬼神对于人类生死命运的摆布,只把生死视为一种自然的现象;认为生死的过 程不过是像四时的运行一样。

语文教学专业师范生必读书目

语文教学专业师范生必读书目 日期:2011-12-13 来源:温州大学【关闭窗口】 语文教学专业师范生必读书目 课程改革基础 0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钟启泉、崔允郭、张华主编,华东师大出版社,01年版。 02.《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师范生读本),钟启泉、崔允郭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03.《静悄悄的革命:创造活动、合作、反思的综合学习课》,(日)佐滕学,长春出版社,2003年版。 04.《素质教育在美国》,黄全愈,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班主任工作基础 01.《给教师的建议》,(苏)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02.《育人三部曲》,(苏)苏霍姆林斯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03.《孩子是个哲学家》,(意)皮耶罗·费鲁奇,海南出版社,2002年版。 04.《爱的教育》,(意)亚米契斯,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版。 05.《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策略》,张国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06.《班主任兵法》,万玮,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04年版。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基础 0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下),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02.《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巢宗祺、雷实、陆志平主编,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03.《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王文彦、蔡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04.《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倪文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05.《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倪文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06.《语文教育研究概论》,周庆元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07.《语文教育展望》,倪文锦、欧阳汝颖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08.《语文课程与教学新论》,彭小明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语文教学技能基础 01.《语文教学技能训练》,韩雪屏、王松泉、王相文,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02.《语文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教程》,周庆元、王松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5月出版。 03.《语文教学技能培育教程》,黄麟生, 林润之主编,广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6 月出版。 04.《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技能训练》,徐林祥、张悦群主编,东北师大出版社,1999年11月出版。

中国文化概论测试题

《中国文化概论》测试题 班级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50小题、150个填空、共15分) 1、我国古史传说的三大氏族部落首领是黄帝、和。中华民族是由古代的族 演变而来的。 2、“文化”一词在中国古代的基本含义是,广义文化包 括,狭义文化是指。 3、“天人感应”理论的建立者是,而最先提出“天人合一”这一成语的则是北宋学 者。 4、中国古代哲学在两汉和隋唐的表现形态分别是和。 5、魏晋“玄学”的主要经典是“三玄”,包括、和。 6、痛斥宋儒“存天理灭人欲”是“以理杀人”的清代学者是。 7、《史记》开创了中国史学体例,班固《汉书》开创了中国史学体例。 8、唐以来的学者将《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 9、唐代杜佑编著的开创了我国体史书的先河。 10、我国典志体史书名著“三通”包括、、。 11、刘知几在《史通》中提出的史家“三长”是、、。 12、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是通史,清代章学诚的史学理论名著是。 13、“二十四史”是清代时期颁布的官方史。 14、我国阴历中协调回归年和朔望月的方法是,一般为19年闰。 15、我国古代的记时器有和,一昼夜分为时辰,其中“子时”相当于 现代时间的点钟。 16、我国古代最早的政区是,宋代的二级政区有、和,明代全国划分 为两京省,清初安徽与江苏同为省,苏皖分省是六年。 17、我国最早的文字文,是刻在上的。我国文字以为标志, 划分为古文字与今文字两大阶段。 18、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是,宋徽宗所创立的书体是。 19、秦汉时期图书的制作材料是,唐代图书的装帧形式为式。明代编辑的大 型类书是。 20、宋代最流行的图书装帧形式为装,明代最著名的私家藏书楼是。 21、《四库全书》共七部,其中“内廷四阁”是、、、。 “江南三阁”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