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法玻璃池窑毕业设计(理工类)
日产 400 吨浮法玻璃熔窑熔池玻璃液的数值分析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093 班级学生:题目:日产400吨浮法玻璃熔窑熔池玻璃液的数值分析毕业设计(论文)从2014 年 2 月25 日起到 2014 年 6 月 10 日学生:签名:_________指导老师:签名:_________课题的意义及培养目标:本课题以一座日产600吨浮法全氧燃烧玻璃熔窑作为分析对象在理论研究基础上,利用计算机F L U E NT流体分析软件对玻璃熔窑玻璃液的温度场和速度场进行数值分析,以便建立数学模型,改进玻璃熔窑的设计。
锻炼学生利用计算流体力学的原理分析玻璃工业热工设备的能力,提高学生工程实际应用水平。
设计(论文)所需收集的原始数据与资料:1国内外有关全氧燃烧玻璃熔窑的书籍、期刊与文献;2F L U E NT流体软件建立数值分析的方法;课题的主要任务(需附有技术指标分析):1、查阅有关采用全氧燃烧玻璃熔窑方面的中外文献资料15篇以上,其中外文2篇以上;根据论文题目写出开题报告,翻译一篇有3000汉字的相关课题外文资料;2、利用F L U E NT软件对日产600吨浮法全氧燃烧玻璃熔窑玻璃液的温度场和速度场进行数值分析;I 日产400 吨浮法玻璃熔窑熔池玻璃液的数值分析摘要在玻璃熔制过程中利用纯氧代替空气与燃料进行燃烧称之为玻璃熔窑的全氧燃烧技术。
全氧燃烧不但使燃料充分燃烧,而且减少了烟气排放和N O X生成,实现了玻璃行业的节能减排。
本文介绍了全氧燃烧玻璃熔窑玻璃熔化及玻璃液的流动所常用的数学模型阐述了国内国内外玻璃熔窑用数学模拟方法研究的发展概括。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为日产400t 的天然气全氧玻璃熔窑,结合全氧燃烧玻璃熔窑理论以及国内外对全氧燃烧玻璃熔窑数值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玻璃液的流动建立的新的模型。
所选用的模型包括玻璃液的层流流动,辐射传热DO 模型,重力影响因素。
对于玻璃液的流动,进行了一系列的假设和简化,以方便问题的处理。
550t-d浮法玻璃熔窖工艺设计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

题目 550t/d浮法玻璃熔窑工艺设计摘要本设计简要介绍了玻璃原料的组成及配料过程,并对玻璃窑炉各部分耐火材料及主要设备进行了选择,根据上述原则对日产550吨的浮法玻璃熔窑工厂的窑炉工艺进行了初步设计。
本设计讨论了玻璃池炉工艺设计,对窑炉各部分工艺计算、设备选型及探索研究。
玻璃熔窑工厂的关键设备之一是熔窑,根据最新的文献资料对工艺中涉及到的生产设备进行了设备选型。
工艺计算中进行了熔化部、冷却部、投料池、卡脖、蓄热室的尺寸及烟囱的截面的设计,重点计算和选择了横火焰窑。
根据计算结果绘制了横火焰窑的三视图。
关键词玻璃窑炉;设计尺寸;设备选型摘要…………………………………………………………………………………错误!未定义书签。
目录一、绪论 (1)二、玻璃的化学成分及原料 (1)2.1 浮法玻璃化学成分设计的一般原则 (1)2.2 配料流程 (2)三、玻璃池窑各部及主要设备 (2)3.1加料口 (3)3.1.1窑池的基本尺寸 (4)3.2熔化部 (4)3.3冷却部 (7)3.3.1冷却部的作用与基本尺寸 (7)3.3.2冷却部的结构 (7)3.4分隔装置 (8)3.4.1气体空间分隔设备 (8)3.4.2玻璃液分隔设备 (9)3.5 格字体的结构特性及排列方式 (10)3.6 烟道系统设计 (12)3.6.1 烟道的基本结构 (12)3.6.2 烟道的布置 (12)3.6.3 烟道的基本结构 (12)四、窑炉各部工艺计算 (12)4.1 熔化部尺寸 (13)4.2冷却部尺寸 (14)4.3投料池尺寸 (14)4.4卡脖尺寸 (14)4.5小炉蓄热室尺寸 (15)4.6烟道截面积设计 (16)五、熔窑部位的耐火材料的选择 (18)5.1熔化部材料的选择 (18)5.2卡脖 (18)5.3冷却部 (18)5.4蓄热室 (19)5.5小炉 (19)六、熔窑热修 (20)6.1日常维修 (20)6.1.1日常巡回检查 (20)6.1.2日常维护 (20)6.2热修补 (20)6.3熔窑热修 (20)七、事故应急处理 (21)7.1停电 (21)7.2停水 (21)7.3停油(燃料) (21)7.4漏玻璃液 (22)7.5冷却装置漏水 (22)结论 (23)参考文献 (24)致谢 (25)一、绪论至公元前二百年。
11-第三章3.1浮法玻璃池窑分析

(1)烧发生炉煤气的小炉:由空气、煤 气通道、舌头、预燃室、喷出口和闸板 组成。
(2)烧重油、天然气小炉:
比煤气小炉简单,其使用油喷嘴, 无煤气通道、舌头、预燃室。 天然气结构与然油小炉相同。
3.1.3 余热回收部分(作用、类型、 工作原理、结构)
拉边机堆机法:适应于生产7-12mm的厚玻璃 (堆积温度940-750℃)
挡边坝堆积法:12-25mm的厚玻璃
2 浮法玻璃成形工艺因素 玻璃的粘度、表面张力和自身的重力
定型
抛光
摊平
关键:摊平过程 玻璃液的平整化 条件
¤ 适于平整化的均匀的温度场:1065-996 ℃ , 对应粘度范围为103.7-104.2PaS。
☯ 连通式:玻璃池窑一侧的蓄热室 连通在一起,并且炉条弦下面的烟道 也相互联通。
☯ 分隔式结构型式:以每一个小炉
为单元对应于分为若干个独立的室,
其下面的烟道也个自独立。
特点
(5)蓄热室的结构
小炉 支烟道
顶碹、炉条碹、格子体、蓄热室墙、钢 结构等组成。
顶碹 格子体 炉条碹
接池窑 钢结构
支烟道
(池窑横剖图)
二者力相等,形成自然厚度,大约7mm。
温度/℃
室温 1000
密度/(g/cm2)
玻璃
锡
2.5
7.3
2.3
6.5
• 薄玻璃的成型过程 低温拉薄法 徐冷拉薄法#
摊平区 徐冷区 成型区(拉薄区) 冷却区
要点
拉边机所处玻璃带的温度 拉边机转速 拉边机头压入玻璃带的深度 玻璃带前进方向所成的角度
• 厚玻璃的成型方法
¤ 大约在1050℃时玻璃的摊平时间为72s
浮法玻璃池窑课程设计

浮法玻璃池窑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浮法玻璃池窑的基本原理和结构,掌握其生产工艺流程;2. 掌握浮法玻璃池窑中熔化、澄清、均化、冷却等关键环节的技术要求;3. 了解浮法玻璃池窑在生产过程中对原料、能源、设备等方面的要求。
技能目标:1. 能够分析浮法玻璃池窑的运行参数,评估其性能和优化方向;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浮法玻璃池窑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3. 能够运用技术资料和工具,对浮法玻璃池窑进行初步设计和计算。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浮法玻璃池窑技术的兴趣,激发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认识到浮法玻璃池窑在生产过程中应关注节能减排;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使其在项目实践中学会沟通、协作和共同进步。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技术实践课,结合理论教学和实际操作,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初三学生,具有一定物理、化学基础知识,对新技术和新工艺具有好奇心,动手能力强。
教学要求:结合浮法玻璃池窑的实际生产过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和项目实践,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1. 浮法玻璃池窑原理与结构- 熔化原理与过程- 澄清、均化、冷却技术- 池窑结构与关键设备2. 生产工艺流程- 原料制备- 熔化、澄清、均化、冷却工艺参数- 玻璃成型与切割3. 技术要求与优化- 熔化、澄清、均化、冷却环节的技术要求- 生产过程中常见问题分析- 性能评估与优化方向4. 设计与计算- 浮法玻璃池窑初步设计方法- 熔化、澄清、均化、冷却系统计算- 节能减排措施5. 实践操作- 案例分析- 模拟操作- 项目实践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相关章节进行组织,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
在教学过程中,按照以下进度安排教学内容:第一周:浮法玻璃池窑原理与结构第二周:生产工艺流程第三周:技术要求与优化第四周:设计与计算第五周:实践操作(案例分析、模拟操作、项目实践)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玻璃熔窑设计

目录前言 (1)第一章浮法玻璃工艺方案的选择与论证 (3)1.1平板玻璃工艺方案 (3)1.1.1有曹垂直引上法 (3)1.1.2垂直引上法 (3)1.1.3压延玻璃 (3)1.1.4 水平拉制法 (3)1.2浮法玻璃工艺及其产品的优点 (4)1.3浮法玻璃生产工艺流成图见图1.1 (5)图1.1 (5)第二章设计说明 (6)2.1设计依据 (6)2.2工厂设计原则 (7)第三章玻璃的化学成分及原料 (8)3.1浮法玻璃化学成分设计的一般原则 (8)3.2配料流程 (9)3.3其它辅助原料 (10)第四章配料计算 (12)4.1于配料计算相关的参数 (12)4.2浮法平板玻璃配料计算 (12)4.2.1设计依据 (12)4.2.2配料的工艺参数; (13)4.2.3计算步骤; (13)4.3平板玻璃形成过程的耗热量的计算 (15)第五章熔窑工段主要设备 (20)5.1浮法玻璃熔窑各部 (20)5.2熔窑主要结构见表5.1 (21)5.3熔窑主要尺寸 (21)5.4熔窑部位的耐火材料的选择 (24)5.4.1熔化部材料的选择见表5.3 (24)5.4.2卡脖见表5.4 (25)5.4.3冷却部表5.5 (25)5.4.4蓄热室见表5.6 (25)5.4.5小炉见表5.7 (26)5.5玻璃熔窑用隔热材料及其效果见表5.8 (26)第六章熔窑的设备选型 (28)6.1倾斜式皮带输送机 (28)6.2毯式投料机 (28)6.3熔窑助燃风机 (28)6.4池壁用冷却风机 (29)6.5碹碴离心风机4-72NO.16C (29)6.6L吊墙离心风机9-26NO11.2D (29)6.7搅拌机 (29)6.8燃油喷枪 (29)6.9压缩空气罐C-3型 (29)第七章玻璃的形成及锡槽 (30)第八章玻璃的退火及成品的装箱 (32)第九章除尘脱硫工艺 (33)9.1除尘工艺 (33)9.2烟气脱硫除尘 (33)第十章技术经济评价 (34)10.1厂区劳动定员见表10.1 (34)10.2产品设计成本编制 (35)参考文献 (38)致谢 (39)摘要设计介绍了一套规模为900t/d浮法玻璃生产线的工艺流程,在设计过程中,原料方面,对工艺流程中的配料进行了计算;熔化工段方面,参照国内外的资料和经验,对窑的各部位的尺寸、热量平衡和设备选型进行了计算;分析了环境保护重要性及环保措施参考实习工厂资料,在运用相关工艺布局的基础下,绘制了料仓、熔窑、锡槽、成品库为主的厂区平面图,具体对熔窑的结构进行了全面的了解,绘制了熔窑的平面图和剖面图,还有卡脖结构图,整个设计参照目前浮法玻璃生产的主要设计思路,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进行全自动化生产,反映了目前浮法生的较高水平。
浮法玻璃炉窑蓄热室格子体设计

神雾500t/d浮法玻璃炉窑蓄热室格子体设计(一)一、基本参数及蓄热室结构1.基本参数:●生产能力:P=500t / d;●燃料:热值为Q=1400kcal / Nm3的发生炉煤气;●单耗:r=1600 kcal / kg;●空气过剩系数:α=1.1;●换向周期:f=20分钟;●高温段格孔尺寸:150×150mm。
2.蓄热室结构高低温两段格子体结构,煤气和助燃空气独立预热。
流过格子体的烟气、助燃空气和煤气温度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二、高温段蓄热室热平衡计算(一)高温段蓄热室气体温度及其热容量(二)全窑基础数据计算1.单位煤气所需理论空气量L0=(0.85Q / 1000)+Δ=(0.85×1400 / 1000)+0.03=1.22(Nm3 / Nm3)2.单位煤气所需实际空气量L a=α·L0=1.1×1.22=1.342(Nm3 / Nm3)3.全窑单位时间(秒)耗热量R s=(P×1000×r)÷(24×3600)=(500×1000×1600)÷(24×3600)=9260(kcal/ s)4.单位时间(秒)煤气消耗量MQ=R s / Q=9260 / 1400=6.614(Nm3 / s)5.单位时间(秒)实际助燃空气消耗量KQ a=L a·MQ=1.342×6.614=8.876(Nm3 / s)6.单位时间(秒)产生的烟气量YQ=[L a +0.98-(0.13×Q/1000)]·MQ=[1.342 +0.98-(0.13×1400/1000)]×6.614=14.154(Nm3 / s)(三)空气蓄热室与煤气蓄热室的烟气分配1.单位时间(秒)空气预热所需热量Q KQ=KQ a·(C KQ1350·1350℃-C KQ500·500℃)=8.876×(0.355×1350-0.326×500)=8.876×(479.25-163)=2807(kcal / s)2.单位时间(秒)煤气预热所需热量Q MQ=MQ·(C MQ1350·1350℃-C MQ500·500℃)=6.614×(0.361×1350-0.330×500)=6.614×(487.35-165)=2132(kcal / s)3.单位时间(秒)空气、煤气预热所需热量之和Q q=Q KQ+Q MQ=2807+2132=4939(kcal / s)4.单位时间(秒)空气蓄热室所需要的烟气量Y KQ=Q KQ / Q q·YQ=2807/4939×14.154=8.044(Nm3 / s)――――――――――――――――――――57%5.单位时间(秒)煤气蓄热室所需要的烟气量Y MQ=Q MQ / Q q·YQ=2132/4939×14.154=6.110(Nm3 / s)――――――――――――――――――――43%(四)高温段空气蓄热室热平衡1.单位时间(秒)烟气带入热量Q J1=Y KQ·C YQ1450·t YJ=8.044×0.391×1450=4560(kcal / s)――――――――――――――――――――100%2.单位时间(秒)烟气带出热量Q C1=Y KQ·C YQ600·t YC=8.044×0.358×600=1728(kcal / s)――――――――――――――――――――37.89%3.单位时间(秒)空气预热所需热量Q KQ=2807(kcal / s)――――――――――――――――――61.56%4.单位时间(秒)空气蓄热室结构散热Q KQSR=Q J1-Q C1-Q KQ=4560-1728-2807=25(kcal / s)――――――――――――――――――――0.55%(五)高温段煤气蓄热室热平衡1.单位时间(秒)烟气带入热量Q J2=Y MQ·C YQ1450·t YJ=6.110×0.391×1450=3464(kcal / s)――――――――――――――――――――100%2.单位时间(秒)烟气带出热量Q C2=Y MQ·C YQ600·t YC=6.110×0.358×600=1312(kcal / s)――――――――――――――――――――37.87%3.单位时间(秒)煤气预热所需热量Q MQ=2132(kcal / s)――――――――――――――――――61.55%4.单位时间(秒)煤气蓄热室结构散热Q MQSR=Q J2-Q C2-Q MQ=3464-1312-2132=20(kcal / s)――――――――――――――――――――0.58%(六)整个高温段蓄热室热平衡1.单位时间(秒)烟气带入总热量Q J=Q J1+Q J2=4560+3464=8024(kcal / s)――――――――――――――――――――100%2.单位时间(秒)烟气带出总热量Q C=Q C1+Q C2=1728+1312=3040(kcal / s)――――――――――――――――――――37.89%3.单位时间(秒)空气、煤气预热所需总热量Q q=Q KQ+Q MQ=2807+2132=4939(kcal / s)――――――――――――――――――――61.55%4.单位时间(秒)空气、煤气蓄热室结构总散热Q ZSR=Q KQSR+Q MQSR=25+20=45(kcal / s)――――――――――――――――――――0.56%三、低温段蓄热室热平衡计算(一)低温段蓄热室气体温度及其热容量(二)低温段空气蓄热室热平衡1.单位时间(秒)烟气带入热量Q J1=Y KQ·C YQ600·t YJ=8.044×0.358×600=1728(kcal / s)――――――――――――――――――――100%2.单位时间(秒)烟气带出热量Q C1=Y KQ·C YQ200·t YC=8.044×0.337×150=407(kcal / s)――――――――――――――――――――23.55%3.单位时间(秒)空气预热所需热量Q KQ=KQ a·(C KQ500·500℃-C KQ50·50℃)=8.876×(0.326×500-0.316×50)=8.876×(163-15.8)=1306(kcal / s)――――――――――――――――――75.58%4.单位时间(秒)空气蓄热室结构散热Q KQSR=Q J1-Q C1-Q KQ=1728-407-1306=15(kcal / s)――――――――――――――――――――0.87%(三)低温段煤气蓄热室热平衡1.单位时间(秒)烟气带入热量Q J2=Y MQ·C YQ600·t YJ=6.110×0.358×600=1312(kcal / s)――――――――――――――――――――100%2.单位时间(秒)烟气带出热量Q C2=Y MQ·C YQ150·t YC=6.110×0.337×150=309(kcal / s)――――――――――――――――――――23.55%3.单位时间(秒)煤气预热所需热量Q MQ=MQ·(C MQ500·500℃-C MQ50·50℃)=6.614×(0.330×500-0.317×50)=6.614×(165-15.85)=986(kcal / s)――――――――――――――――――――75.15%4.单位时间(秒)煤气蓄热室结构散热Q MQSR=Q J2-Q C2-Q MQ=1312-309-986=17(kcal / s)――――――――――――――――――――1.30%(四)整个低温段蓄热室热平衡1.单位时间(秒)烟气带入总热量Q J=Q J1+Q J2=1728+1312=3040(kcal / s)――――――――――――――――――――100%2.单位时间(秒)烟气带出总热量Q C=Q C1+Q C2=407+309=716(kcal / s)――――――――――――――――――――23.55%3.单位时间(秒)空气、煤气预热所需总热量Q q=Q KQ+Q MQ=1306+986=2292(kcal / s)――――――――――――――――――――75.39%4.单位时间(秒)空气、煤气蓄热室结构总散热Q ZSR=Q KQSR+Q MQSR=15+17=32(kcal / s)――――――――――――――――――――1.06%四、全窑蓄热室热平衡1.单位时间(秒)烟气带入总热量Q J=8024(kcal / s)――――――――――――――――――――100%2.单位时间(秒)烟气带出总热量Q C=716(kcal / s)――――――――――――――――――――8.92%3.单位时间(秒)空气、煤气预热所需总热量Q q=4939+2292=7231(kcal / s)―――――――――――――90.12%4.单位时间(秒)空气、煤气蓄热室结构总散热Q ZSR=45+32=77(kcal / s)―――――――――――――――0.96%五、高温段蓄热室格子体设计(一)高温段空气蓄热室格子体1.采用以碱性砖为主的筒型砖格子体,格子体参数如下:(1)格孔尺寸:d g=150mm×150mm(2)筒型砖格子体壁厚:δ=30mm(3)格孔当量直径:d e=156mm(4)格孔断面积:A d=0.022m2(5)格子体单位体积换热面积(平均值)/比表面积:A gk=17.4m2 / m3(6)格子体单位体积砖体积:V gk=0.32m3 / m3(7)单位助燃空气单位时间(秒)所需要的格子体换热面积:A kk=800m2 / Nm3·s 2.助燃空气耗量:KQ a=8.876Nm3 / s3.每侧所需要的格子体换热面积:A g=KQ a·A kk=8.876×800=7101m24.每侧所需要的格子体体积:V g=A g/A gk=7101÷17.4=408m35.初步设格子体高度、长度尺寸:H=8m,L=18m6.求得格子体宽度:B=V g/(H·L)=408 /(8×18)=2.83(m)7.蓄热室每侧腔道数(小炉数):n=78.腔道纵向尺寸:小炉中心线间距-分隔墙厚=3.1-0.462=2.638(m)9.蓄热室纵向腔道总长:2.638m×7=18.466m10.腔道纵向格孔数:n1=1411.腔道横向格孔数:n2=1612.每侧腔道格孔总流通面积:0.022×14×16×7=34.5m213.格子体中空气标态流速:8.876÷34.5=0.257Nm / s14.格子体中烟气标态流速:8.044÷34.5=0.233Nm / s15.单侧蓄热室格子体总体积为:V t=[n1×(0.15+δ)]×[16×7×(0.15+δ)]×H=(14×0.18)×(16×7×0.18)×8=406.42m316.单侧蓄热室格子体总换热面积为:A=V t·A gk=406.42×17.4=7072(m2)17.单侧蓄热室格子体格子砖的总体积为:V=V t·V gk=406.42×0.32=130.05m3G gz=130.05×2.8=364.15t(二)高温段煤气蓄热室格子体1.采用以碱性砖为主的筒型砖格子体,格子体参数如下:(1)格孔尺寸:d g=150mm×150mm(2)筒型砖格子体壁厚:δ=30mm(3)格孔当量直径:d e=156mm(4)格孔断面积:A d=0.022m2(5)格子体单位体积换热面积(平均值)/比表面积:A gk=17.4m2 / m3(6)格子体单位体积砖体积:V gk=0.32m3 / m3(7)单位煤气单位时间(秒)所需要的格子体换热面积:A kk=800m2 / Nm3·s 2.煤气耗量:MQ=6.614Nm3 / s3.每侧所需要的格子体换热面积:A g=MQ·A kk=6.614×800=5291m24.每侧所需要的格子体体积:V g=A g/A gk=5291÷17.4=304m35.初步设格子体高度、长度尺寸:H=6m,L=18m6.求得格子体宽度:B=V g/(H·L)=304 /(6×18)=2.81(m)7.蓄热室每侧腔道数(小炉数):n=78.腔道纵向尺寸:小炉中心线间距-分隔墙厚=3.1-0.462=2.638(m)9.蓄热室纵向腔道总长:2.638m×7=18.466m10.腔道纵向格孔数:n1=1411.腔道横向格孔数:n2=1412.每侧腔道格孔总流通面积:0.022×14×14×7=30.2m213.格子体中煤气标态流速:6.614÷30.2=0.219Nm / s14.格子体中烟气标态流速:6.110÷30.2=0.202Nm / s15.单侧蓄热室格子体总体积为:V t=[n1×(0.15+δ)]×[14×7×(0.15+δ)]×H=(14×0.18)×(14×7×0.18)×6=266.72m316.单侧蓄热室格子体总换热面积为:A=V t·A gk=266.72×17.4=4641(m2)17.单侧蓄热室格子体格子砖的总体积为:V=V t·V gk=266.72×0.32=85.35m3G gz=85.35×3.4=290.19t(三)整个高温段蓄热室格子体数据汇总1.空气蓄热室单侧格子孔数量:14×16×7=15682.煤气蓄热室单侧格子孔数量:14×14×7=13723.单侧空气蓄热室格子体总换热面积:7072(m2)4.单侧煤气蓄热室格子体总换热面积:4641(m2)5.单侧空气蓄热室格子体总体积:406.42m36.单侧煤气蓄热室格子体总体积:266.72 m37.单侧空气蓄热室格子砖的总重量为:364.15t8.单侧煤气蓄热室格子砖的总重量为:290.19t9.全窑高温段蓄热室格子砖总重量:1308.68t六、低温段蓄热室格子体设计(一)低温段空气蓄热室格子体1.采用以碱性砖为主的筒型砖格子体,格子体参数如下:(1)格孔尺寸:d g=150mm×150mm(2)筒型砖格子体壁厚:δ=30mm(3)格孔当量直径:d e=156mm(4)格孔断面积:A d=0.022m2(5)格子体单位体积换热面积(平均值)/比表面积:A gk=770m2 / m3(6)格子体单位体积砖体积:V gk=0.423m3 / m3(7)单位助燃空气单位时间(秒)所需要的格子体换热面积:A kk=416m2 / Nm3·s 2.助燃空气耗量:KQ a=8.876Nm3 / s3.每侧所需要的格子体换热面积:A g=KQ a·A kk=8.876×416=3692m24.每侧所需要的格子体体积:V g=A g/A gk=3692÷770=4.79m35.初步设格子体高度、长度尺寸:H=8m,L=18m6.求得格子体宽度:B=V g/(H·L)=408 /(8×18)=2.83(m)7.蓄热室每侧腔道数(小炉数):n=78.腔道纵向尺寸:小炉中心线间距-分隔墙厚=3.1-0.462=2.638(m)9.蓄热室纵向腔道总长:2.638m×7=18.466m10.腔道纵向格孔数:n1=1411.腔道横向格孔数:n2=1612.每侧腔道格孔总流通面积:0.022×14×16×7=34.5m213.格子体中空气标态流速:8.876÷34.5=0.257Nm / s14.格子体中烟气标态流速:8.044÷34.5=0.233Nm / s15.单侧蓄热室格子体总体积为:V t=[n1×(0.15+δ)]×[16×7×(0.15+δ)]×H=(14×0.18)×(16×7×0.18)×8=406.42m316.单侧蓄热室格子体总换热面积为:A=V t·A gk=406.42×17.4=7072(m2)17.单侧蓄热室格子体格子砖的总体积为:V=V t·V gk=406.42×0.32=130.05m318.单侧蓄热室格子体格子砖的总重量为:G gz=130.05×2.8=364.15t(二)低温段煤气蓄热室格子体1.采用以碱性砖为主的筒型砖格子体,格子体参数如下:(1)格孔尺寸:d g=150mm×150mm(2)筒型砖格子体壁厚:δ=30mm(3)格孔当量直径:d e=156mm(4)格孔断面积:A d=0.022m2(5)格子体单位体积换热面积(平均值)/比表面积:A gk=17.4m2 / m3(6)格子体单位体积砖体积:V gk=0.32m3 / m3(7)单位煤气单位时间(秒)所需要的格子体换热面积:A kk=800m2 / Nm3·s 2.煤气耗量:MQ=6.614Nm3 / s3.每侧所需要的格子体换热面积:A g=MQ·A kk=6.614×800=5291m24.每侧所需要的格子体体积:V g=A g/A gk=5291÷17.4=304m35.初步设格子体高度、长度尺寸:H=6m,L=18m6.求得格子体宽度:B=V g/(H·L)=304 /(6×18)=2.81(m)7.蓄热室每侧腔道数(小炉数):n=78.腔道纵向尺寸:小炉中心线间距-分隔墙厚=3.1-0.462=2.638(m)9.蓄热室纵向腔道总长:2.638m×7=18.466m10.腔道纵向格孔数:n1=1411.腔道横向格孔数:n2=1412.每侧腔道格孔总流通面积:0.022×14×14×7=30.2m213.格子体中煤气标态流速:6.614÷30.2=0.219Nm / s14.格子体中烟气标态流速:6.110÷30.2=0.202Nm / s15.单侧蓄热室格子体总体积为:V t=[n1×(0.15+δ)]×[14×7×(0.15+δ)]×H=(14×0.18)×(14×7×0.18)×6=266.72m316.单侧蓄热室格子体总换热面积为:A=V t·A gk=266.72×17.4=4641(m2)17.单侧蓄热室格子体格子砖的总体积为:V=V t·V gk=266.72×0.32=85.35m318.单侧蓄热室格子体格子砖的总重量为:G gz=85.35×2.8=238.98t(三)整个低温段蓄热室格子体数据汇总1.空气蓄热室单侧格子孔数量:14×16×7=15682.煤气蓄热室单侧格子孔数量:14×14×7=13723.单侧空气蓄热室格子体总换热面积:7072(m2)4.单侧煤气蓄热室格子体总换热面积:4641(m2)5.单侧空气蓄热室格子体总体积:406.42m36.单侧煤气蓄热室格子体总体积:266.72 m37.单侧空气蓄热室格子砖的总重量为:364.15t8.单侧煤气蓄热室格子砖的总重量为:238.98t9.全窑高温段蓄热室格子砖总重量:1202.26t11。
浮法玻璃熔窑的合理设计(连载一)

浮法玻璃熔窑的合理设计(连载-)唐福恒(北京长城工业炉技术中心北京102208)摘要对浮法玻璃熔窑的熔化率设计,熔化区的长宽比例设计,熔化区、小炉、蓄热室系统的基本热平衡计算,窑体结构散热量与窑体砖结构重量的关系,熔化率与单位能耗指标之间的关系,以及个别浮法玻璃熔窑存在的不达产、多烧的燃料热量随排岀废气跑掉了等问题进行了分析验证。
提岀了浮法玻璃熔窑合理设计的10个要点。
关键词浮法;玻璃;熔窑;设计中图分类号:TQ1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987(2021)01-0007-14Reasonable Design of Float Glass Melting FurnaceTANG Fuheng(Technology Center ofBeijing Great Wall industrial Furnace,Beijing10220&China) Abstract:Design for melting rate of float glass furnace,length-width ratio design of melting area,the basic heat balance calculation of melting area,pot,regenerator system,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eat loss of kiln body structure and the mass of brick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elting rate and unit energy consumption indicators,as well as the production yield is not up to standard and more fuel is combusted, heat energy ran away with the discharged waste gas,ten key points of reasonable design of float glass melting furnace are put forward.Key Words:float glass,furnace,design1概述1.1近50年国内玻璃熔窑概况在1980年以前,国内玻璃熔窑的基本情况是:熔窑吨位小、最大吨位300t/d(九机窑),最大熔化部池宽只有9m左右,蓄热室格子体高度一般为5~6m;燃料以发生炉煤气为主,单位能耗高,普遍超过2000kcal/kg披霜(1kcal=4.1868 kJ);砌筑玻璃熔窑所用的耐火材料质量差,耐高温、耐冲刷、抗侵蚀性能都比较弱;窑龄短,一般不超过3年。
日产500t浮法玻璃熔窑及锡槽设计八章耐材及第九章主参 ,第十章参考文献,附录.外文翻译

49
洛阳理工学院毕业设计
结论
本次设计主要参考几家实际生产厂家使用的玻璃熔窑及锡槽,对原有优质的 东西进行有原则的,合理的借鉴,参考最新有关玻璃熔窑最新改进结构,最新技 术方面的文章进行参考性, 合理的引进。 主要方面是在熔窑结构中的投料池结构、 小炉口结构、蓄热室内部结构、卡脖结构、冷却部结构、池底结构、胸墙结构、 大碹结构、碹缝结构、锡槽结构及窑体保温结构方面。本次设计的玻璃熔窑还有 待实践的检验,理论上已经合理。在以后的玻璃熔窑的设计中,要从理论方面计 算分析,联系实际厂家实例,参考已有的数据,合理的引用已经成功的优质元素, 设计出符合我国实际、施工可能、操作方便、技术先进、经济实用、节能环保的 现代新型玻璃熔窑。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玻璃熔窑还会更加先进,窑龄更 长。
54
洛阳理工学院毕业设计
外文资料
OUR TRIBUNE WHAT IS THE BEST DESIGN FOR A GLASS FURNACE N. Ya. Suvorov (Kurlov Glass works)
During 195354 there was a discussion in Glass and Ceramics on the design of tank furnace. The discussion was very informative for workers in the glass industry, for it acquainted them with the existing views on this matter, although it was not completed by the presentation of conclusions relating to the courses to be followed in the design of glass furnaces. It must be acknowledged that science has not yet succeeded in making a complete study and systematization of experience gained in the operation of glass furnace and has not yet been able to tell us how to design furnaces that will correspond to the present level of knowledge and technology. What is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 which ,in our opinion ,must form the basis of the design of perfect tank furnaces ,It will be obvious that by a "perfect tank furnace " we mean one that is as efficient as possible in technical and economic respects . The design of a tank furnace must be such that the melted glass passed to the machines in strict sequence .For example, if the capacity of the furnaces is 1000 tons of glass and the machines only after ten days. We consider that the time has come when it should be possible to arrive at a well grounded conclusion concerning the distribution of currents of glass in tank furnaces and to design a furnace accordingly, so that our basic principle of the strict sequence of the melted glass to the machines can be realized. It is essential to eliminate undesirable currents of glass and the formation of layers differing in composition, i.e.to keep the kinetics of glass within limits set by the specia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绪论1.1 本设计的意义、目的及设计任务浮法玻璃池窑是浮法玻璃生产的重要热工设备,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浮法玻璃的质量等级。
我国许多的池窑工作者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并且吸取国外一些先进的设计理念将之应用到池窑设计当中,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在浮法玻璃池窑的寿命、玻璃质量能耗等技术指标方面与先进的浮法玻璃池窑仍然还有一定的差距。
因此,本设计可以让学生很好的了解浮法玻璃池窑的结构及各部分工作原理,使学生对浮法玻璃池窑生产工艺流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同时,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弄清浮法玻璃池窑工艺制度的设计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运用已学理论知识及其它途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锻炼学生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制图和看图的能力、设计和科研的能力。
本设计要求设计日产600吨平板玻璃工厂浮法玻璃池窑结构。
需要依次进行玻璃成分设计,配料计算、浮法总工艺计算;玻璃工厂储库、堆场及堆棚设计计算;玻璃池窑结构设计计算;绘制池窑结构图及耐火材料排布图;绘制全厂总平面布置图。
1.2 目前国内外浮法玻璃发展状况1、国外浮法玻璃发展状况自1959年2月,英国Pilkington玻璃兄弟有限公司宣布浮法工艺成功以来,浮法玻璃技术得到了迅速推广。
截止2001年末,世界各地区已建成投产的浮法玻璃生产线约280条,其中亚洲约130条,欧洲79条,北美洲56条,南美洲10条,非洲和大洋洲5条,280条浮法线日熔化总能力约为13万吨,年生产能力可达3600万吨以上[1]。
其中,西欧占27%,约894万吨;东欧占5%,约165万吨;北美占23%,约761万吨;中国占30.8%,约1020万吨(2.04亿重量箱);日本占11%,约364万吨;非洲及中东地区占3%,约99万吨[2]。
截至2003年底,全世界已有36个国家和地区(不包括中国内地)建成了140多条浮法玻璃生产线,总产量达到3亿吨左右,并占到平板玻璃总量的80%以上。
截至2010年,世界浮法玻璃生产利用效率已经高达94%,库存约小于6%,其中市场消耗优质浮法玻璃已经超过了10亿重量箱以上。
目前,国外一些大公司掌握了较为先进的玻璃制造技术,可以生产出0.5~25mm之间各种厚度不等的浮法玻璃,其玻璃熔窑拉引规模也在150~1000t/d之间不等。
当今玻璃与玻璃加工业国际市场被五大玻璃公司所垄断,五大公司玻璃生产能力约占世界总量的61%,其中日本旭硝子公司占18%,英国皮尔金顿公司占12%,美国PPG 公司占11%,法国圣哥班公司占11%,美国家迪安公司占9%。
其中,日本旭硝子公司和法国圣哥班集团公司凭借其综合实力已经跻身世界500强,特别是日本旭硝子公司是单靠玻璃生产进入500强的,其拥有37条浮法玻璃生产线,资产达157.8亿美元,年销售额67亿美元。
2、国内浮法玻璃发展状况1981年“中国洛阳浮法”玻璃生产工艺的诞生,使中国玻璃工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
浮法玻璃技术的推广,使一批采用“洛阳浮法”技术的浮法玻璃生产线陆续建成。
截至2003年底,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生产规模最大的平板玻璃生产国,拥有浮法玻璃生产线98条,其中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洛阳浮法”技术的生产线多达80余条,日拉引量为300~700吨,原板厚度1.1~25mm多个品种,总生产能力达到1065万吨/年(2.13亿重量箱/年)。
截至2005年年底,我国浮法玻璃生产线达到了146条,产量达到3.06亿重量箱,占平板玻璃总产量的76.7%[3]。
截至2006年年底,我国已建成浮法玻璃生产线162条,其中全部或主要采用中国浮法技术的生产线达135条,占中国浮法玻璃生产线数量的83%。
2006年平板玻璃总产量达4.54亿重量箱,浮法玻璃占81.87%,其中优质浮法玻璃产量占20%以上[4]。
到2007年,我国浮法玻璃生产行业的生产能力为4.4亿重量箱。
2009年上半年,我国浮法玻璃又新增了8条生产线,3158万重量箱产能,到2009年末,我国日熔化能力500t以上熔窑占浮法玻璃纵容化能力的75.4%,600t以上占54.48%,700t以上占28.83%。
600t以上熔窑占浮法玻璃总熔化能力比重首次超过50%,成为我国浮法玻璃主力窑型。
浮法玻璃生产线规模结构的提高,提高了我国浮法玻璃生产的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了污染物和二氧化碳排放水平。
从产能上看,700t以上36条的能力占28.83%,600~620t的42条能力占25.65%,500~550t的40条能力占20.92%,400~480t的38条能力占16.51%,400t以下26条能力占8.08%[6]。
2010年我国平板玻璃总产量达7.07亿重量箱,约占全球总产量的50%以上。
在建的浮法玻璃生产线中有日熔化能力200t甚至不足200t的熔窑用于生产光伏玻璃或彩色玻璃。
截止2011年,全国共有242条浮法玻璃生产线。
1.3 本设计指导思想本设计要求学生能够贯彻和执行有关的方针政策,积极采用合理可靠的先进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量。
在高温、粉尘、重力等方面,尽量改善操作条件。
在设计中应留有适当的发展余地。
在广泛收集国内外有关详尽资料的基础上,作出合理可靠的、正确的、先进的设计。
第2章配料计算2.1 原料的选择与成分设计2.1.1 原料的选择工业生产用玻璃的原料,根据它们的用量和生产工艺及制品的作用可分为主要原料和辅助原料。
其中,主要原料主要有石英砂、硅砂、砂岩、白云石、硼镁石、菱镁矿、石灰石、长石、叶蜡石、高岭土、纯碱、芒硝等[7]。
但每个玻璃工厂根据自己工厂产品、成本、地域等的不同而选择不用的原料。
本设计选用的原料主要有砂岩、白云石、石灰石、纯碱、芒硝、长石及煤粉。
各原料化学组成见表2-1。
表2-1 原料化学组成单位:%(质量分数)2.1.2 燃料的选择燃料的种类有很多,按状态不同,可以分为气态、液态、固态燃料;按来源不同,可以分为天然燃料和人造燃料;按化学成分不同,可以分为重油、煤气、天然气、煤炭等燃料。
玻璃工厂将会考虑工厂成本、地域、运输、燃料品质等多方面的因素而选择最适合自己工厂的燃料。
本设计选用的燃料为重油,其化学成分见表2-2。
表2-2 重油化学成分单位:%(质量分数)2.1.3 玻璃成分的设计玻璃成分的设计因满足以下要求:(1)玻璃化学组成必须在玻璃形成区内;(2)玻璃性质必须达到要求的指标;(3)玻璃化学组成必须符合环境保护要求;(4)玻璃化学组成设计满足工艺性能要求;(5)原料能大量供应,质量稳定,成本低廉。
综合以上要求,本设计设计的玻璃化学成分见表2-3。
表2-3 玻璃化学成分单位:%(质量分数)2.2配料计算2.2.1 配料的工艺参数选择本次设计选取的配料工艺参数主要有以下一些数据:纯碱挥散率:1.5% 芒硝含率:3.0%碳粉含率:4.2% 玻璃获得率:82.5%碎玻璃掺入量:20% 配合料含水量:4%计算基础:100kg玻璃液计算精度:0.012.2.2 配料计算1、纯碱和芒硝用量计算设芒硝引入量为x kg ,根据芒硝含率得下式:x 0.4147=3.0%14.2⨯得到: x=1.03kg 则由芒硝引入的各氧化物的量见表2-4。
表2-4 芒硝引入的各氧化物的量单位:质量份14.2-0.43==23.77kg 0.5794纯碱用量2、煤粉用量设煤粉用量为x kg ,根据碳粉含率得:x 0.8712=4.2%1.030.9503⨯⨯得 x=0.05kg 3、砂岩与长石用量计算设砂岩用量为x kg ,长石用量为y kg ,则:0.9876x+0.66y=72.6-0.01=72.590.0056x+0.195y=0.9-0.003=0.897得 x=71.81kg y=2.53kg可知由砂岩与长石引入的各氧化物的量见表2-5。
表2-5 由砂岩与长石引入的各氧化物的量 单位:质量份4、白云石与石灰石用量计算设白云石用量为x kg,石灰石用量为y kg,则:0.3157x+0.554y=8.2-0.005-0.10=8.0950.2047x+0.002y=3.6-0.004-0.01=3.586得x=17.47kg y=4.66kg则由白云石与石灰石引入的各氧化物的量见表2-6。
表2-6 由白云石与石灰石引入的各氧化物的量单位:质量份5、校正纯碱用量与挥散量设纯碱用量为x kg,挥散量为y kg,长石引入的K2O也归入纯碱,则:0.5794x=14.2-0.43-0.14-0.21-0.14=13.28得x=22.92kgy=0.01522.92+y得y=0.35kg6、校正砂岩与长石用量设砂岩用量为x kg,长石用量为y kg,则有:0.9876x+0.66y=72.6-0.01-0.12-0.01=72.460.0056x+0.195y=0.9-0.003-0.03=0.867得x=71.78kg y=2.38kg7、原料用量将上述计算结果汇总成原料用量表,最终原料用量结果见表2-7。
表2-7 原料用量单位:质量份8、玻璃获得率的计算100=100%=82.89%120.64⨯玻璃获得率9、换料单的计算已知:碎玻璃掺入量为20%,各种原料含水量见表2-7,配合料含水量为4%,混合机容量为2000kg 干基。
则有如下计算:2000kg 干基中砂岩的干基用量为:[]2000-200020%0.595=952kg ⨯⨯952砂岩的湿基用量==966.5kg1-0.015根据设计要求配合料的含水量为4%,则有:2000-400=1666.67kg1-4%1666.67-1627.10=39.57kg因此,混合时应另加水39.57kg第3章浮法总工艺计算3.1 总工艺计算目的浮法总工艺计算是玻璃工厂生产不可缺少的部分,它关系到玻璃工厂的生产能否持续进行。
为了保证玻璃生产能够持续不断的进行生产,则需要了解玻璃工厂每天、每月、每年各种原料的用量,从而保证玻璃工厂能够储存足够生产的原料。
同时,总工艺计算也关系到储库、堆场及堆棚的设计,储库、堆场及堆棚的大小、形式等的设计需要事先了解工厂各种原料的用量才能进行。
因此,工厂设计就需要玻璃工厂进行总工艺计算,即产量计算。
3.2 浮法总工艺计算1、总工艺计算依据:1)原板宽度:4m2)综合成品率:80%3)碎玻璃损失率:0.5%4)年工作日:340d5)玻璃规格:见表3-1表3-1 玻璃规格6)工厂储存定额:见表3-2表3-2 工厂储存定额7)拉引速度:玻璃拉引速度可由以下公式计算:24Q V B δρ=[8]式中, Q ─玻璃日产量,t/d ;B ─原板宽,m ;δ─玻璃板厚度,m ;ρ─玻璃密度,t/m 3,浮法玻璃密度取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