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7年高考文综历史复习知识

合集下载

(新课标全国Ⅲ卷)2017年高考 文综历史 详解- 7页

(新课标全国Ⅲ卷)2017年高考 文综历史 详解- 7页

2017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3·文综历史(试题解析·实战模拟·复习指导·课案附件)24.图4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必修3、1(考点所属教材范围,下同)图4A.文字的频繁使用B.书写材料的不同C.各国变法的实施D.“书同文”的推行解题:(做题过程模拟与思路引领,下同)A.文字源于人类社会生活实践,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不断演进,由繁到简。

与该选项的关联性强,但是,又觉得有点过于表象化,把握不是很大,那就保留下来,继续看后面的选项。

B.书写材料跟文字的简化与否,没有必然的关联性。

可考虑排除。

C.据教材中提及的战国时期几次改革看,都没有文字改革方面的内容。

错误的可能性极大,多半排除。

D.“书同文”即统一文字,始自秦朝。

有违事实,果断排除。

最后,对比下来,还是A没有明显错误,可以确定了。

备注:正确项的描述比较表象化,需要在细心、周密的思考后,能果断排除其它项。

25.《史记》记载,西汉时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

这反映了当时——必修2A.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解题:A.“义利观”中,“义”是某种特定的伦理规范,道德原则,“利”是物质利益。

一般情况下,对利益的追求,是人们努力的重要动力。

可见,至少利益观是不会有根本改变的。

错误,排除。

B.首先题中无此意;再者,所列行业,还包括农牧业和采矿业。

错误多,排除。

C.该项描述与背景知识倒是吻合,没有知识上的错误;题意看,各行业都有努力致富者,这确实跟当时经济的整体形势是有关联的。

不敢确定,但也不能轻易排除,还需要看清楚最后一项来确定。

D.题中“倾郡”、“倾县”之类的,是指富裕程度,指财力,而非权力。

2017年高三历史总复习知识点

2017年高三历史总复习知识点

2017年高三历史总复习知识点(一):春秋战国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1、春秋战国的社会经济(1)农业:①生产力水平:战国时铁农具普遍使用,进入“铁器时代”、生产力显著提高。

②技术:牛耕的推广,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

③水利灌溉:桔槔普遍用来灌溉农田。

著名水利工程:“春秋:芍陂(楚);战国:都江堰(秦)、郑国渠(秦)。

(2)手工业:①冶铸业:铸铁柔化技术,早欧洲二千年以上;莲鹤方壶是春秋中期的珍品;金银错技术和雕铸艺术的发展,使青铜器皿更为精致美观。

②制漆业:战国的夹纻技术;③煮盐业及酿酒业发达(春秋战国时,人们已能用曲造酒,是我国古代酿造技术的重要发明)。

④《考工记》:战国时手工业专著(齐国官营),记述了齐国官营手工业各个工种的设计规范和制造工艺。

不但在我国工程技术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在当时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

(3)商业、城市和交通:①中原市场商品繁多;②都城大多成为商业中心,如临淄、邯郸、大梁、郢。

2、春秋战国的社会变革——改革和变法(1)春秋时期的改革——齐:管仲“相地而衰征”(根据土地多少和田质好坏征收赋税)。

鲁国:“初税亩”( 公元前594年,鲁国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由国家按照田亩的实有数目收税)。

实质:逐步承认土地私有。

(2)战国时期的改革——①魏:李悝变法;②楚:吴起变法;(3)秦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开始变法。

在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变法中,商鞅变法是一场比较彻底的地主阶级政治改革。

A、变法的历史背景:(战国ZYB煤焦油泵时期封建制的确立) B、变法的主要内容:“令民为什伍”,实行连坐法;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和军功,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燔诗书而明法令”;统一度量衡;废井田,开阡陌、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度;废分封,建立县制。

C、目的:建立封建地主阶级专政。

D、历史作用:经过变法,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加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制度。

17年高考历史必背考点总结

17年高考历史必背考点总结

[键入文字]
17 年高考历史必背考点总结
17 年高考迫在眉睫,考生都在努力的复习当中,在冲刺阶段应该如何复习呢?快来看看高考历史必背考点吧~
戊戌变法
一.背景
1.社会危机严重
①民族危机(直接原因):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加深
②统治危机:财政危机激化政治危机
2.社会基础:19 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包括经济基础与阶级基础)
3.思想基础:19 世纪60 年代早期维新思想产生及90 年代康梁维新思想的进一步传播和维新派同顽固势力的论战
4.组织基础:强学会、保国会等资产阶级政治团体的形成
二.变法过程:
第一阶段:康、梁等维新思想的传播19C 末(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
第二阶段:维新派宣传维新思想的活动(1895 年公车上书—揭开变法序幕;论战、创办报纸、设立学会、学堂、施纲)
第三阶段:百日维新(高潮1898)
三.变法的内容(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
政治方面: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经济方面: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兴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改革财政,编制预算决算
文化教育方面:设立中小学堂,京师大学堂;准许设报馆,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
1。

年高考历史必考考点汇总

年高考历史必考考点汇总

2017年高考历史必考考点汇总2017年高考历史必考考点汇总距离2017年高考还要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最后的阶段不知道考生们做好了前往高考战场的准备了没有,高考文综考试是一大关,涉及到三个科目,哪一科目失分都是大忌,为了让考生们能够在文综考试中多得分,得高分,特在下文给大家整理了2017年高考历史必考考点汇总,仅供大家参考,同时也预祝各位考生在高考中都取得自己理想的成绩!1、归纳分析洋务运动的各类内容(军工、民工、海防、人材)和作用。

洋务运动的目的,失败原因。

2、记忆洋务派开办的军民企业名称,行业,地理位置。

民资企业的名称,行业,地理位置。

3、辨证的分析扶清灭洋的两面性,反映的历史背景和农民的阶级性。

(该口号说明了农民的哪三个分不清:清政府和中国的关系;帝国主义入侵和其先进文明的关系;帝国主义和清政府的关系。

)4、如何理解中国民族资本先天不足和后天畸形?(民族资本企业的特点:资金,技术,分布,行业;与帝封的关系。

)5、归纳早期无产阶级的特点和成因。

(早于资产阶级产生;分布集中,组织性强;与农民阶级天然联盟;革命性强。

)6、清政府那些举措顺应了19世纪中期世界的经济和政治发展趋势?结果如何7、《马关条约》的内容、特点和危害。

甲午战争对中,朝,日,远东局势的影响。

8、归纳维新派为戊戌变法所做的思想准备,政治准备,组织准备。

百日维新的内容和意义。

9、维新变法的历史背景。

维新派的首要目的。

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和成因。

维新派与光绪帝的关系。

戊戌变法的三重意义。

(思想意义;政治意义;爱国意义。

)10、义和团运动中农民阶级革命性和落后性的体现。

义和团运动的功绩。

11、比较开明派,洋务派,早期维新派,维新派,革命派在对待西学,洋人侵略,清政府,人民群众等问题上的态度。

12、比较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

(起义原因,纲领,组织性,与宗教关系,军事活动方式,对待西方的态度,斗争矛头和斗争结果。

斗争作用:都沉重打击中外反动势力;都迫使列强改变侵华方式;都促使中外勾结。

2017高考历史知识点

2017高考历史知识点

2017高考历史知识点【2017高考历史知识点】历史是一门广阔而深远的学科,它记录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演变。

对于参加2017高考的学生来说,掌握历史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为大家总结2017高考历史知识点,帮助大家备考。

一、中国古代史知识点1. 夏、商、西周等朝代的特点和重要事件,如夏朝的尧、舜时代、殷商的商汤、武丁时代,西周的周公旦、周武王和周文王。

2. 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国家和历史事件,如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孔子、老子等思想家。

3. 秦汉时期的统一中国和兵马俑,大秦帝国的特点和秦始皇统一六国。

4. 三国时代的群雄割据和蜀、魏、吴的典型人物和重要事件。

5. 隋唐时期的疆域扩展和文化繁荣,如贞观之治和唐太宗的武德政策。

6. 五代至北宋时期的辽、夏、南唐等政权和文化的兴盛。

7. 宋金战争和辽金、南宋的特点和重要人物,如岳飞、宋江等。

8. 元朝的建立和元代政权的特点,蒙古帝国对中国的影响。

9. 明朝的建立和明代政权的特点,如永乐大典、郑和下西洋等事件。

10. 清朝的建立和清代政权的特点,如康乾盛世和与西方列强的交往。

二、中国近代史知识点1. 鸦片战争和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遭受外侵和列强入侵的背景。

2.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成立,宣统帝退位。

3. 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中国知识分子的觉醒。

4. 北洋政府的统治和各种政治派系的斗争,如军阀混战的时期。

5.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中国工人运动的兴起。

6. 第二次国共合作和抗日战争,如长城抗战等重要战役。

7. 中国解放战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如解放军的长征和四渡赤水等事件。

8. 建国初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和长征胜利。

9. 文化大革命和周恩来时期的中国外交政策。

10. 改革开放和中国经济体制的转型,如邓小平的理论和实践。

三、世界近现代史知识点1. 法国大革命和欧洲近现代历史的开端。

2. 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的兴起,如英国的工业革命和美国的独立战争。

3.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如凡尔登战役和诺曼底登陆等重要战役。

2017高考知识点文科

2017高考知识点文科

2017高考知识点文科2017年高考来临之际,文科考生们要重点关注一些知识点,以便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本文将对2017年高考文科知识要点进行详细介绍。

一、历史2017年高考历史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中国古代历史- 历史时期的划分与人物- 重要朝代及其政治、经济、文化特征2. 世界古代史- 两河流域文明和埃及文明- 希腊罗马古代文明3. 近代中国史- 辛亥革命及其影响-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建国后的社会主义建设4. 现代世界史- 二战及其后果- 冷战与后冷战时期的世界格局二、地理2017年高考地理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人口与城市- 人口变化与人口问题- 城市化进程与城市发展2. 生产与经济- 农业与农村发展- 工业与城市发展- 区域发展与一带一路倡议3. 自然资源与环境- 能源资源与环境保护- 水资源与水问题- 土地资源与土地利用4. 地理综合知识- 地理信息技术- 旅游与地理三、政治2017年高考政治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宪法与政治制度- 宪法基本原则- 政治权利与义务2. 国家机关- 行政机关- 立法机关- 司法机关3. 政治文化与思想道德-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与思想4. 政治与社会- 政治参与与政治活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四、经济学2017年高考经济学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基础经济知识- 经济学的性质与基本经济问题- 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2. 经济体制-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与发展- 世界主要经济体制的演变3. 国民经济核算- 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核算- 经济增长与经济波动4. 供求关系与市场均衡- 供求关系的定律- 市场均衡与价格决定五、文学2017年高考文学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古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名著及其特点- 古代文学流派与创作方法2. 现代文学- 世界文学名著及其特点- 现代文学流派与创作方法3. 文学理论与批评- 文学批评方法与流派- 文学理论发展与变革4. 文学常识- 著名作家及其作品- 文学常识与实践六、哲学2017年高考哲学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哲学基本问题与人生观- 哲学的定义与基本问题- 人生观的形成与发展2. 哲学流派与思想家- 中国古代哲学与西方哲学的发展- 著名哲学家及其思想3. 科学哲学与唯物辩证法- 科学哲学的基本原理-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4. 人文主义与社会主义- 人文主义思想的价值与意义- 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与实践以上就是2017年高考文科知识点的主要内容,请考生们明确重点,加强复习,相信你们的努力定会取得优异的成绩!加油!。

2017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整理

2017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整理

2017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一)1.①1840年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的签订,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③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④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①《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有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②《天津条约》开放10处,其中属于今天广东省的有潮州(后改为汕头)③《北京条约》开放天津。

④《马关条约》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

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最先行改革的两个省份是安徽和四川。

最先实行开放的两个省份是广东和福建。

4.①1980年建立四大经济特区分别是_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注意:被誉为“一夜崛起的城市”?属于广东省的?)②1988年建立海南经济特区。

③1990年开放上海浦东,成为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5.①近代生活习俗发生变化最大的是上海。

②20世纪初汽车开始出现在上海。

③中国第一部市内电话开通在南京。

④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架设于台湾省。

⑤1833年第一份中文报刊创办于广州。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⑥近代中国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创办于上海。

(《申报》)6.①1931年日军制造了九一八事变,不到半年就侵占了整个东北。

②1932年日军袭击了上海,制造了一二八事变。

③1935年日军为侵占华北,制造了一系列的事变,总称为“华北事变”。

④1937年7月制造了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开端。

⑤1937年8月制造八一三事变,威胁南京。

7.①甲午中日战争,日本制造旅顺大屠杀。

②1928年为阻挠国民政府北伐,制造了“济南惨案”③1937年12月日军制造了南京大屠杀④1941年在河北制造了潘家峪惨案。

⑤在东北成立“731部队”有中国活人作试验。

2017高中文综(政史地)知识点总结

2017高中文综(政史地)知识点总结

高考文综(政史地)知识点总复习一、政治政治+哲学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第一框题:人民民主专政一、国家1、本质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2、根本属性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二、我国的国家性质1、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与特点(1)本质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2)最大特点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三、我国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1、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不仅表现在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而且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2、人民民主的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人民能够自己管理国家第二框题:政治权利和义务四、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1、政治权利和自由(1)选举权与被选举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2)政治自由(3)监督权★ 2、政治性义务(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2)遵守宪法和法律;(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五、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2、坚持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的原则关系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二者不可分离。

权利与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

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

权利的实现要求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要求权利的实现。

3、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第三框题:政治生活六、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1、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基本内容)2、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3、参加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

4、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第一框题:民主选举一、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等选举方式及各自的优点和局限性二、选举方式受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状况的制约1、制约选举方式的因素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2、我国目前的选举方式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三、公民要珍惜自己的选举权1、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重要性(1)选民参加选举的态度和能力,是影响选举效果的重要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2017年高考文综历史复习知识
2017年高考文综历史复习知识(1):科技成就
1.四大发明:
造纸术:①西汉时就发明了纸。

②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③造纸术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指南针:①战国时期发明司南;②北宋时发明了指南针,并运用于航海。

③13世纪传入西欧,
印刷术:①北宋时,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②13世纪中期活字印刷传到朝鲜,以后又从西域传到欧洲。

③欧洲人借鉴中国的印刷术,造出活字印刷机
火药:①唐初发明了火药。

②唐末,火药已用于战争。

③五代和宋朝时,火药广泛应用于多领域。

④14世纪初,火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2.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①造纸术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②火药传入欧洲,推动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骑士阶层开始衰落,还促进了欧洲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 ③指南针的使用,促进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④印刷术的使用,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和社会的进步.
2017年高考文综历史复习知识(2):汉字与书画
1.汉字起源、演变的过程:
①汉字起源可以追溯到六千多年前,原始文字大多是象形字,称为文字图画。

象形字越来越
符号化,形成汉字。

②商朝,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

从那时起,汉字按照甲骨文、金文、篆书(秦朝)、隶书(盛行于汉代)、楷书(盛行于隋唐)的脉络演变。

2.中国书法:
中国书法大致分为两个阶段: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

①楷书始于东汉,特征:楷书笔画详备、结体严整,魏晋时期,楷书特征得到完善。

初唐: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法度森严,清峻刚健"。

盛唐:颜真卿《颜氏家庙碑》,"雄秀独出,一变古法"。

晚唐:柳公权《玄秘塔碑》,遒劲丽健,气质高雅。

②草书起源于汉初,成熟于东晋。

特点:笔画简约,钩连不断,线条流畅,任情纵性。

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盛唐的张旭、怀素等。

③行书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经过东汉至西晋的演变,书体完全成熟。

东晋王羲之
《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

3.中国画
⑴起源:新石器时代萌芽,有彩陶画《颧鱼石斧图》、岩画、壁画、地画。

⑵演变:①夏商周绘画以人物肖像为主,壁画和帛画。

②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人物御龙图》,从萌芽走向成熟。

③秦汉时期,绘画门类丰富,有壁画、帛画等。

《夫妇宴饮图》④魏晋南北朝时期,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画出现,士人画:以顾恺之成就最高,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开创我国古代的绘画理论,强调"以形写神"。

⑤隋唐五代时期是中国绘画的高峰。

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山水画。

初唐阎立本善作人物故事画,代表作《步辇图》。

盛唐吴道子有宗教人物画《送子天王图》,后人称他为"画圣"。

⑥宋代是中国绘画史上的转折点,崇尚写意的文人山水画形成潮流。

商品经济发展,又使风俗画成为当时画坛的最大亮点,代表作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⑦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高,元代王冕《墨梅》、明代徐渭《黄甲图》明清时期,绘画也逐渐平民化、世俗化、实用化。

⑶特点:①注重线条,讲究神似、意境和气韵。

②不求形似,注重个人主观情感的抒发,内
容上透射出中国传统的宇宙观、自然观、人生观。

③表现手法灵活、自由,融诗、书、画、印为一体。

④宫廷画和民间画注重写实,人文画主写意。

2017年高考文综历史复习知识(3):文学成就
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的成就:
1.《诗经》
概况: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重要标志,共305篇。

以四言为主,绝大部分是西周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地位:《诗经》的创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奠定了基础。

2.楚辞——①屈原采用楚国方言,利用民歌的形式,开创了诗歌新体裁──"楚辞"。

②《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表达了对楚国和人民的热爱。

3.汉赋——①两汉时期盛行的一种文学体裁,是在骚体诗的基础上,吸收散文成分形成的。

②特点是
专事铺陈辞藻、文采华丽。

③代表作有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
《上林赋》和东汉张衡的《二京赋》等。

4.唐诗——辉煌的原因:①政治上:国家的统一②经济上:国力的强盛,③文化:南北、中外的文化交流;④开明兼容的政治及文化政策和科举"以诗取士"
唐诗的四阶段:①初唐著名诗人有王勃、陈子昂。

②盛唐是唐诗繁荣的顶峰。

边塞诗以高适、岑参
为代表,山水诗以孟浩然、王维为代表。

成就最高的当属"诗仙"李白、"诗圣"杜甫。

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作有《早发白帝城》、《蜀道难》;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有"三吏"、"三别"。

③中唐白居易的成就最高,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④晚唐诗人杜牧和李商隐。

合称"小李杜"。

5.宋词——繁荣的原因:①两宋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是宋词兴盛的物质基础。

②市民阶层的扩大,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

宋词两流派:①婉约派词人代表是北宋的柳永和两宋之际的李清照,其风格委婉含蓄,细腻感人,内容以咏叹个人身世、写景抒情为主。

②豪放派词人以北宋的苏轼和南宋的辛弃疾为代表,风格豪放激愤,气势雄伟,内容以记事、说理为主,表达内心感慨。

6.元曲:由散曲(元代出现的新体诗)和元杂剧合称而得名。

元曲中许多作品抒发了汉族文人愁闷的情怀,也表达了下层文人对当时社会黑暗的不满。

7.明清小说
繁盛的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

明清小说的特色:①通俗文学蓬勃发展,出现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
瓶梅》。

②浸染着拜金逐利的社会风气。

以"三言""二拍"为代表,第一次把商人作为歌颂的对象加以描写。

③带有批判现实的色彩。

这类小说多采用影射、嘲讽与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以曹雪芹的《红楼梦》和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以及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成就最高,影响最大。

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四、京剧
京剧产生与发展的历程:
形成:①清乾隆年间,徽剧戏班进京演出。

道光年间,汉剧艺人进京,参加徽班的演出,形成"徽
汉合流"的局面。

②以后徽剧和汉剧互相融合,兼收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形成了一个新剧种,后来称为京剧。

发展: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涌现出程长庚、谭鑫培等号称"同光十三绝"的著名艺人。

清朝末年,京剧由北京走向全国各地,成为全国流行的最大剧种。

猜你感兴趣的:
1.2017年高考文综历史复习知识点
2.2017高考历史重点知识点汇总
3.2017年高考文综历史知识点
4.2017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
5.2017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总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