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术期管理应急预案与处理程序
围手术期管理应急预案八篇

围手术期管理应急预案八篇第1篇:围手术期应急预案围手术期应急预案术中预案:(一)手术室火灾应急预案【应急预案】1.医护人员要保持清醒头脑,冷静面对。
如火灾发生在白天,听从护士长指挥,如发生在夜间,值班护士应负责,有组织、有秩序地将病人转移至安全区域,并立即上报。
2.火灾初起时火势较小,用灭火器,自来水等灭火工具在第一时间扑火。
3.当火势难以控制时,应让病人及时撤离火场,同时上报院有关部门并拨打119。
4.报警时要清晰说清火灾发生的准确地点及具体情况,使消防员迅速有备而来。
5.根据手术病人情况,迅速封闭切口,麻醉科医师迅速接好各种抢救设备如氧气袋,呼吸机,检测仪等。
由术者和洗手护士,巡回护士共同将病人从走廊安全门通道有秩序的撤离。
6.若大火已封锁出口时,应退守房间,用敷料,被子等物堵塞门缝,并泼水降温,等待消防队员前来营救。
干粉灭火器的使用:拉下铅封拉环→打开喷嘴→一手持喷管,另一手下压手柄→对准火源喷洒干粉灭火壁式消火栓的使用:打开或打碎玻璃门→按下消火栓报警按钮→接上水袋,接水枪→拉至火源处,两人把持水枪,一人开启水阀门→放水灭火(二)手术室停电或突然停电的应急预案【应急预案】1.通知停电后,立即做好停电准备,备好应急灯、手电、蜡烛等;如有抢救患者使用动力电器时,需找替代的方法。
2.白天突然停电,立即查找停电原因并上报院有关部门解决,同时注意病人安全,配合麻醉师做好人工呼吸,准备应急灯并协调好各方面的工作。
3.夜间手术突然停电,所有人员不得慌张,禁止来回穿梭走动,避免相互碰撞。
4.洗手护士应保护好切口,避免感染。
5.记录停电过程及时间,以及手术进展和病人情况。
(三)术中护理缺陷的应急预案【应急预案】1.洗手护士发现器械缺失、缝针脱落时应立即报告手术者,暂停手术,协助在术野内查找。
2.巡回护士台下仔细寻找,包含手术床周围、脚底、污桶及房间的各个角落。
3.如未找到,报告护士长通知放射科即刻拍片,确认未在术野内遵医嘱关闭切口。
围手术期应急预案

围手术期应急预案第1篇:围手术期应急预案围手术期应急预案术中预案:(一)手术室火灾应急预案【应急预案】1.医护人员要保持清醒头脑,冷静面对。
如火灾发生在白天,听从护士长指挥,如发生在夜间,值班护士应负责,有组织、有秩序地将病人转移至安全区域,并立即上报。
2.火灾初起时火势较小,用灭火器,自来水等灭火工具在第一时间扑火。
3.当火势难以控制时,应让病人及时撤离火场,同时上报院有关部门并拨打119。
4.报警时要清晰说清火灾发生的准确地点及具体情况,使消防员迅速有备而来。
5.根据手术病人情况,迅速封闭切口,麻醉科医师迅速接好各种抢救设备如氧气袋,呼吸机,检测仪等。
由术者和洗手护士,巡回护士共同将病人从走廊安全门通道有秩序的撤离。
6.若大火已封锁出口时,应退守房间,用敷料,被子等物堵塞门缝,并泼水降温,等待消防队员前来营救。
干粉灭火器的使用:拉下铅封拉环→打开喷嘴→一手持喷管,另一手下压手柄→对准火源喷洒干粉灭火壁式消火栓的使用:打开或打碎玻璃门→按下消火栓报警按钮→接上水袋,接水枪→拉至火源处,两人把持水枪,一人开启水阀门→放水灭火(二)手术室停电或突然停电的应急预案【应急预案】1.通知停电后,立即做好停电准备,备好应急灯、手电、蜡烛等;如有抢救患者使用动力电器时,需找替代的方法。
2.白天突然停电,立即查找停电原因并上报院有关部门解决,同时注意病人安全,配合麻醉师做好人工呼吸,准备应急灯并协调好各方面的工作。
3.夜间手术突然停电,所有人员不得慌张,禁止来回穿梭走动,避免相互碰撞。
4.洗手护士应保护好切口,避免感染。
5.记录停电过程及时间,以及手术进展和病人情况。
(三)术中护理缺陷的应急预案【应急预案】1.洗手护士发现器械缺失、缝针脱落时应立即报告手术者,暂停手术,协助在术野内查找。
2.巡回护士台下仔细寻找,包括手术床周围、脚底、污桶及房间的各个角落。
3.如未找到,报告护士长通知放射科即刻拍片,确认未在术野内遵医嘱关闭切口。
围手术期重点环节管理应急预案与处理程序

围手术期重点环节管理应急预案与处理程序围手术期重点环节管理是指在手术期间对患者进行全面、系统的护理管理,旨在确保手术过程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然而,尽管进行了详细的预备工作和严格的管理,但仍然无法完全避免术中发生意外事故或突发状况。
因此,制定应急预案和处理程序对于及时应对突发情况和减少患者伤害至关重要。
下面将从预案编制、应急预案与处理程序的内容以及实施与改进等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预案编制是应急预案与处理程序的基础。
医疗机构应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共同参与,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应急预案。
预案编制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识别风险和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通过对手术环节的分析,识别潜在的风险和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
例如,术前检查不完善可能导致手术中出现药物过敏等不良反应。
2.制定应急预案目标和原则:明确应急预案的目标和原则,例如及时发现、迅速处置和减少患者伤害。
3.设定应急处理程序和流程:根据识别出的风险和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理程序和流程。
例如,术中出现过敏反应时,及时停止用药,迅速给予抗过敏治疗。
4.划定应急预案实施的责任和权限:明确各个岗位和人员在应急情况下的责任和权限,保证应急预案的顺利实施。
例如,术中发生突发情况时,麻醉医师有权决定是否暂停手术。
其次,应急预案与处理程序应包括以下内容:1.应急预案的组织与管理:指明协调人员和机构内部的管理机构,明确应急预案的管理框架和责任分工。
2.事件报告和登记:明确应急事件的报告要求和流程,确保信息的及时准确传达。
例如,术中发生不良事件时,手术医师应立即报告给主管护士。
3.应急资源调度与支持:明确应急资源调度的机制和流程,保证在应急情况下能够获得及时的技术、设备和人员支持。
4.应急处置程序和措施:明确应急情况下的具体处置程序和措施,例如突发心脏骤停时的基本生命支持流程和心肺复苏措施。
最后,应急预案与处理程序的实施与改进也是重要的环节。
一方面,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针对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提高医务人员对应急情况的应对能力。
围手术期工作流程及应急预案

围手术期工作流程及应急预案手术是医疗机构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而手术期工作流程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有助于提高手术安全、减少手术风险。
同时,制定应急预案也是确保手术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下面将详细介绍围手术期工作流程及应急预案。
一、围手术期工作流程1.术前准备:在患者安排手术前,应进行详细的术前评估,包括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结果、实验室检验结果等,并将这些信息整合到患者的手术计划中。
对于高危患者,还应进行专科医生的会诊,确保手术前的准备工作充分。
2.手术安全核查:在患者入手术室前,手术室护士应进行手术安全核查,确认患者的身份、手术部位、手术项目等信息,并与患者、家属、术者等进行核实。
核查过程中还需关注患者的过敏史、病例记录、特殊器械的准备情况等内容。
3.麻醉准备:手术前麻醉医师应对患者进行麻醉评估,了解患者的麻醉史、麻醉风险等,并确定适当的麻醉方法。
此外,麻醉医师还需与术者进行交流,沟通手术的特殊要求,以确保手术器械和麻醉方法的协调配合。
4.手术操作:术者与器械护士、手术室护士协作,进行手术操作。
在手术过程中,需要注意手术部位的清洁,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手术室护士需要按照手术室操作规程,严格控制手术器械的使用和消毒过程,确保手术的安全。
5.手术结束:手术结束后,术者与手术室护士一起对手术器械进行核对,确认手术刀具和棉签等物品数量的准确性,避免留置在患者体内。
接下来,术者和手术室护士共同完成手术采集相关标本、登记手术过程中的问题或特殊情况,并记录在手术记录中。
最后进行手术室清洁、准备下一台手术。
二、围手术期应急预案1.手术突发情况:如果手术中突发情况,如出现大出血、脏器损伤等,首先要立即通知麻醉医师,停止给药,加强输液管理,进行抢救措施。
同时,要及时通知相关科室和抢救团队,做好危重病患者的转运和抢救准备。
2.麻醉意外:3.交叉感染控制:如果手术过程中有交叉感染风险,如手术切口污染、术者带病操作等,应配备感染控制专家或专科医生参与围手术期管理,加强手术室的洁净操作,明确消毒措施,并及时进行感染监测和控制措施。
围手术期重点环节管理应急预案与处理程序

一、围手术期重点环节管理应急预案与处理程序应急预案:1.按医嘱作好术前准备,如:备皮、导尿、灌肠、术前用药等,根据患者病情及个人情况,进行术前健康指导,并做好记录。
2.术前物品准备:根据日常手术开展的种类,准备手术用物、设备、药品等,并保证其随时处于安全适用状态。
3.严格查对手术病人身份,认真填写《手术病人交接记录单》4.正确安置病人手术体位,防止压疮和神经损伤;正确使用约束带,防止患者坠床或坠车。
5.手术结束后,与病房护士认真进行交接,准确填写《手术病人交接记录单》。
运送途中注意安全、携带抢救用物、药物,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保证各种管道通畅固定。
6.体位:腰麻-去枕平卧6h,全麻-清醒后即可给予合适体位。
7.定时测量并记录T、P、R、;观察伤口有无出血、渗血、渗液、敷料脱落及感染征象;妥善固定各种引流管,保持引流通畅,严密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色、质、量等;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8.局麻或小手术患者-麻醉反应消失后即可视情况给予合理饮食;消化道手术:一般术后3天禁食,待肛门排气拔除胃管后,给予少量饮水,第2日给予流质。
9.鼓励病人深呼吸,协助翻身、拍背、咳嗽、排痰,预防肺部并发症。
10.鼓励早期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利于伤口愈合及防止压疮和下肢深静脉血栓;促进肠蠕动,防止腹胀和肠粘连;防止尿潴留的发生。
11.遵医嘱用药、输血、换药等。
12.积极开展手术患者术后康复训练指导,做好相关护理记录,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处理程序:1.发生手术患者、手术部位错误,立即停止手术,配合医生处置患者,将危害减少到最小。
2.患者发生坠床跌倒,气管插管、各种引流管脱落等不良事件,立即配合医生处置患者,将危害减少到最小,并报告护士长、护理部。
3.发生用药、输血反应立即报告医生,积极配合医生处理,按有关程序对药物及输液器进行封存,报告科主任、护士长、护理部、药剂科等。
4.发现术后大量出血,立即加快输液、输血;同时通知医生,必要时行手术止血。
5.围术期管理应急预案与处理程序

围术期管理应急预案与处理程序1、正确评估患者是否存在增加手术危险性或恢复不利的异常因素,包括可能影响整个病情的潜在因素,如心、肺、肝、肾、内分泌血液、免疫系统的功能及营养、心理状态等。
2、遵医嘱为患者实施术前用药,及时完成手术前的各项准备、生命体征监测和必须的检查。
3、按围术期护理常规落实各项护理措施,确保各主要器官功能4(1尽快处理伤口。
(2途径补充热量、提高机体抵抗力。
(3电解质失调者,术尽可能将心率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必要时放置临时起搏器。
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后6个月内不宜择期手术;6个月以上无心绞痛发作者,可在良好的监护下施行手术。
④心力衰竭患者在心力衰竭控制3-4周后在施行手术。
(5、)呼吸功能衰竭者①术前2周停止吸烟。
②伴有阻塞性肺功能不全的患者遵医嘱行雾化吸入治疗,改善通气功能,增加肺活量。
③哮喘患者遵医嘱用药,减轻支气管粘膜水肿。
④痰液粘稠患者遵医嘱给于雾化吸入或使用抗生素,必要时指导患者体位引流,促使脓性分泌物排出。
⑤急性呼吸系统感染患者若为择期手术,应治疗痊愈后再行手术;若为急症手术,遵医嘱应用抗生素治疗。
(6身状况。
①术前做好各项肾功能检查,了解患者术前肾功能情况。
②轻、中度肾功损害者可经过适当的内科处理;重度损害者需遵医嘱行透析治疗,最大限度地改善肾功能。
(8)糖尿病患者①糖尿病患者易发生感染,术前应积极控制血糖及相关并发症。
②注意缩短术前禁食时间,避免发生酮症酸中毒。
③禁食期间定时测量血糖。
(9)妊娠患者:妊娠患者外科疾病需手术治疗时,须将外科疾病对母体及胎儿的影响放在首位。
①术前尽可能全面检查各系统、器官功能,特别是心、肾、肝、肺等功能,若发现异常、术前尽量纠正。
②需禁食时,从静脉补充营养,以保证胎儿的正常发育。
567,清点无误后方可缝合体腔或手术切手术途中不得换人。
10、手术取下的标本,按照《手术标本管理制度》相关要求由洗手护士与手术者核对后按照“手术标本处理流程规范”进行处置。
围手术期重点环节管理应急预案与处理程序

围手术期重点环节管理应急预案与处理程序第一篇:围手术期重点环节管理应急预案与处理程序一、围手术期重点环节管理应急预案与处理程序应急预案:1.按医嘱作好术前准备,如:备皮、导尿、灌肠、术前用药等,根据患者病情及个人情况,进行术前健康指导,并做好记录。
2.术前物品准备:根据日常手术开展的种类,准备手术用物、设备、药品等,并保证其随时处于安全适用状态。
3.严格查对手术病人身份,认真填写《手术病人交接记录单》4.正确安置病人手术体位,防止压疮和神经损伤;正确使用约束带,防止患者坠床或坠车。
5.手术结束后,与病房护士认真进行交接,准确填写《手术病人交接记录单》。
运送途中注意安全、携带抢救用物、药物,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保证各种管道通畅固定。
6.体位:腰麻-去枕平卧6h,全麻-清醒后即可给予合适体位。
7.定时测量并记录T、P、R、BP;观察伤口有无出血、渗血、渗液、敷料脱落及感染征象;妥善固定各种引流管,保持引流通畅,严密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色、质、量等;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8.局麻或小手术患者-麻醉反应消失后即可视情况给予合理饮食;消化道手术:一般术后3天禁食,待肛门排气拔除胃管后,给予少量饮水,第2日给予流质。
9.鼓励病人深呼吸,协助翻身、拍背、咳嗽、排痰,预防肺部并发症。
10.鼓励早期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利于伤口愈合及防止压疮和下肢深静脉血栓;促进肠蠕动,防止腹胀和肠粘连;防止尿潴留的发生。
11.遵医嘱用药、输血、换药等。
12.积极开展手术患者术后康复训练指导,做好相关护理记录,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处理程序:1.发生手术患者、手术部位错误,立即停止手术,配合医生处置患者,将危害减少到最小。
2.患者发生坠床跌倒,气管插管、各种引流管脱落等不良事件,立即配合医生处置患者,将危害减少到最小,并报告护士长、护理部。
3.发生用药、输血反应立即报告医生,积极配合医生处理,按有关程序对药物及输液器进行封存,报告科主任、护士长、护理部、药剂科等。
5围术期管理应急预案与处理程序

5围术期管理应急预案与处理程序围术期管理应急预案是指在医疗手术或其他操作过程中,出现突发情况时的应急处理程序。
在围术期管理中,医疗人员需要提前制定科学、准确的应急预案,并且将其落实到具体的处理程序中,以应对各种突发情况,确保患者的安全。
以下是围术期管理应急预案与处理程序的范例。
1.预案:(1)统一救护呼叫人员,包括复苏专家、麻醉医师、护士等;(2)配备常用的复苏设备,包括自动电除颤仪、氧气设备等。
2.处理程序:(1)第一时间通知救护组成员,医师到床旁进行复苏;(2)确保患者通气通畅,进行心肺复苏;(3)同时准备自动电除颤仪,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除颤;(4)设计合理的电击次数与间隔时间,根据需要进行药物治疗;(5)确保患者的氧气供应,保持正常血氧饱和度。
1.预案:(1)设立术后大出血报警系统,及时通知相关医护人员;(2)提前准备大出血所需的输血、止血药物及输液设备。
2.处理程序:(1)第一时间通知相关医护人员,同时启动术后大出血报警系统;(2)根据患者的情况,在保证患者通气通畅的情况下,进行迅速、有序的抢救;(3)快速建立静脉通道,并静脉输注血液和止血药物;(4)根据患者的休克情况,及时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5)如情况允许,及早进行手术或介入治疗。
1.预案:(1)准备自主呼吸道梗阻处理工具,如吸引器、喉返、导气管等;(2)设立呼吸道梗阻报警系统。
2.处理程序:(1)第一时间通知相关医护人员,启动呼吸道梗阻报警系统;(2)立即检查患者呼吸道,排除异物或分泌物;(3)如有需要,迅速使用吸引器进行抽吸;(4)如患者仍无法自主呼吸,及时启动人工呼吸,保证氧气供应;(5)如情况危急,应尽快进行气管插管或创开气道。
以上三个应急预案和处理程序只是举例,实际应急预案和处理程序需要根据具体手术和患者情况来制定。
医疗机构需要定期组织演练,提高医务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围术期管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围术期管理应急预案与
处理程序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围术期管理应急预案与处理程序
1、正确评估患者是否存在增加手术危险性或恢复不利的异常因素,包括可能影响整个病情的潜在因素,如心、肺、肝、肾、内分泌血液、免疫系统的功能及营养、心理状态等。
2、遵医嘱为患者实施术前用药,及时完成手术前的各项准备、生命体征监测和必须的检查。
3、按围术期护理常规落实各项护理措施,确保各主要器官功能处于接受手术的最佳状态。
4、术前特殊准备与处理
(1)急证手术者:遵医嘱立即输液治疗,必要时建立2条医师静脉通路,迅速补充血容量,改善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情况,尽快处理伤口。
(2)营养不良患者:术前尽可能改善营养,经口服或静脉输液途径补充热量、蛋白质和维生素,以利于术后组织的修复和创口愈合,提高机体抵抗力。
(3)高血压患者:指导患者合理应用降压药以控制血压。
(4)心脏病患者:伴心脏病患者的患者术前准备应注意:
①长期低盐饮食和服用利尿药物导致患者水、电解质失调者,术前需纠正。
②遵医嘱用药,尽可能将心率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必要时放置临时起搏器。
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后6个月内不宜择期手术;6个月以上无心绞痛发作者,可在良好的监护下施行手术。
④心力衰竭患者在心力衰竭控制3-4周后在施行手术。
(5、)呼吸功能衰竭者
①术前2周停止吸烟。
②伴有阻塞性肺功能不全的患者遵医嘱行雾化吸入治疗,改善通气功能,增加肺活量。
③哮喘患者遵医嘱用药,减轻支气管粘膜水肿。
④痰液粘稠患者遵医嘱给于雾化吸入或使用抗生素,必要时指导患者体位引流,促使脓性分泌物排出。
⑤急性呼吸系统感染患者若为择期手术,应治疗痊愈后再行手术;若为急症手术,遵医嘱应用抗生素治疗。
⑥重度肺功能不全及并发感染者必须采取积极措施,改善其肺功能,待感染控制后在施行手术。
(6)肝疾病患者:手术创伤和麻醉都将加重肝负荷。
①术前做好各项肝功能检查,了解患者术前肝功能情况。
②肝功能轻度损害者一般不影响手术耐受力;损坏严重或频于失代偿者,手术耐受明显减弱,除急症抢救外,一般不宜手术。
③术前予高糖、高蛋白饮食以改善营养状况。
④遵医嘱治疗,纠正贫血、低血糖症,增加凝血因子等,改善全身状况。
⑤有胸腔积液、腹水者限制钠盐。
遵医嘱用利尿药。
(7)肾疾病患者:麻醉、手术创伤、某些药物等都会加重肾脏负担。
①术前做好各项肾功能检查,了解患者术前肾功能情况。
②轻、中度肾功损害者可经过适当的内科处理;重度损害者需遵医嘱行透析治疗,最大限度地改善肾功能。
(8)糖尿病患者
①糖尿病患者易发生感染,术前应积极控制血糖及相关并发症。
②注意缩短术前禁食时间,避免发生酮症酸中毒。
③禁食期间定时测量血糖。
(9)妊娠患者:妊娠患者外科疾病需手术治疗时,须将外科疾病对母体及胎儿的影响放在首位。
①术前尽可能全面检查各系统、器官功能,特别是心、肾、肝、肺等功能,若发现异常、术前尽量纠正。
②需禁食时,从静脉补充营养,以保证胎儿的正常发育。
③必须进行放射检查时,应加强必要的保护性措施。
④为治疗外科疾病而必须使用药物时,应遵医嘱选择对孕妇、胎儿安全性较高的药物。
(10)使用影响凝血功能药物的患者
①监测凝血功能。
②服用药物治疗的患者应遵医嘱减量或停用。
5、严格执行“手术查对制度”,核实患者身份。
6、执行手卫生规范,落实医院感染控制相关修订与要求。
7、患者送人手术间后,由巡回护士将患者安置于手术床,按要求摆好体位,进行适当约束。
8、洗手护士与巡回护士在手术前,关闭体腔前、关闭体腔后要严格落实“手术物品清点制度”,清点无误后方可缝合体腔或手术切口,并做好记录。
9、手术过程中,洗手护士与巡回护士要坚守岗位,无特殊情况手术途中不得换人。
10、手术取下的标本,按照《手术标本管理制度》相关要求由洗手护士与手术者核对后按照“手术标本处理流程规范”进行处置。
11、手术用药、输血等要严格遵守查对制度和操作规程。
(1)手术中用药时必须遵医嘱由洗手护士和巡回护士核对无误后方可使用。
(2)因抢救用药执行口头医嘱时,必须复述一遍,医师认可无误后方可执行。
(3)使用易过敏的药物时必须查看皮试结果。
(4)使用过的安瓿、药瓶、血袋等放在固定位置,手术结束后方可丢弃或回收。
(5)严格执行“输血查对制度”;术中实施自体血回输时严格执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12、患者坠床控制措施。
(1)接送患者前检查推车有无损坏,车轮是否灵活。
(2)推送患者时使用护栏和安全带,嘱患者不要将手、脚出车边缘,防止进出时碰伤,头部应与推车人在同一端。
(3)神志不清、昏迷、小儿患者2时,进入手术室应有专人看护,并使用约束带以防坠床。
(4)全麻患者清醒前,送术后麻醉恢复室,专人监护,待患者清醒后送人病房。
13、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医疗废弃物管理条例》等要求。
14、术后患者应加强观察,预防或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与不适,尽快恢复心理功能,促进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