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散文集》读后感
老舍散文精选读后感

老舍散文精选读后感在繁忙的生活中,寻得一本好书,如同在沙漠中发现一泓清泉,让人感到无比的欣喜与满足。
最近,我有幸读到了老舍先生的散文精选,仿佛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洗礼,让我对生活、对人性有了更深的感悟。
老舍先生的散文,就像是一位亲切的老友在与你促膝长谈。
他的文字质朴无华,却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和独特的韵味。
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没有刻意的雕琢修饰,有的只是那份真实与纯粹,让读者能够轻易地走进他的世界,感受他的喜怒哀乐。
在《一些印象》中,老舍先生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济南的山水风光。
他笔下的济南,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宁静而美丽。
那山、那水、那城,仿佛都有了生命,在与读者对话。
他写道:“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这样生动形象的描写,让人仿佛身临其境,能够真切地感受到济南冬天的温暖与宁静。
通过老舍先生的文字,我看到了他对济南这座城市深深的热爱,这种热爱并非是那种激情澎湃的高呼,而是在字里行间中自然流露的真情实感,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北京的春节》则为我们展现了一幅老北京春节的热闹景象。
从腊月初八的熬腊八粥、泡腊八蒜,到腊月二十三的过小年、吃糖瓜,再到除夕的守岁、吃团圆饭,以及正月初一的拜年、逛庙会,每一个细节都被老舍先生描绘得栩栩如生。
读着这篇散文,我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充满浓浓年味的老北京。
在那个物质并不丰富的年代,人们对于春节的期待和喜悦却是如此的真挚和热烈。
孩子们盼着新衣、美食和压岁钱,大人们忙着筹备年货、走亲访友,整个城市都沉浸在欢乐祥和的氛围中。
老舍先生通过对传统节日的描写,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节日的欢乐,更让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传承。
而在《我的母亲》中,老舍先生深情地回忆了自己的母亲。
他的母亲是一位勤劳、善良、坚强的女性,在艰苦的生活中独自撑起了一个家。
老舍先生写道:“母亲生在农家,所以勤俭诚实,身体也好。
老舍的抬头见喜读后感

病了数日,本来写了几篇一半的文章都没了心思,却不小心把一直舍不得看完的老舍散文集《抬头见喜》看完了。
这本书我刻意地留在我独居的小屋里,以防无聊时为自己增加些乐趣。
去小屋不多,自然书也看得很慢。
可是有它吊着胃口就足够了——它是我精神的寄托,心灵的安慰。
如今看完了,写篇读后感,自己回味,也荐于友人。
或许你会问,老舍先生的大作不该在读书时就早已拜读过了吗?为何这把年纪才来读书?说来惭愧,我童年也好,青年也好,都是名符其实的“快乐人生”,除了爱看小人书外,真没咋正儿八经地读过书。
又即便读过几本名著,也不知怎的,都是些简缩版、青少年版,以致徒记了名字,不记得内容。
就连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骆驼祥子》、《正红旗下》、《我这一辈子》、《猫城记》、《老张的哲学》、《离婚》以及《牛天赐传》都是这几年闲赋在家才重新补看的。
列出来是推荐给朋友们看,顺序是由厚到薄,可自行选择阅读。
想我父母说我小时候脑子不开窍,大概也是因为读书少的缘故吧。
学识浅薄,贻笑大方。
写,也不过自娱自乐罢了。
若能给朋友们消磨些时间,带去些精神食粮,于我善莫大焉。
言归正传,说说这本书。
老舍先生的文字里总透着一股幽默劲,让你觉得可笑又深感满是那么回事。
“有理不在声高”,用有趣的语言讲道理估计是讲道理的最高境界。
简单举几个例子,来感受一下老舍先生的幽默吧。
不会邀请去家中做客,更不会留宿——他们的房子可真是太小了,寸土寸金。
而我的这位香港朋友,不仅请我们吃饭,还把他姐的一套空房借给我们住,让我们都很感动,从而友谊经历二十多年而不衰败。
老舍散文读后感8篇

老舍散文读后感8篇,不爱就不看了,跳过几页,这是一种十分不好的学习方法,随着时代的变化,这种方法便渐渐不用了,我们越来越爱读书了。
趵突泉是美的,老舍眼里它也是美的,但有些悲,让人感到悲。
不知为何他的文章多是悲,少欢。
使人不解,但又让人知前时的事,让人心欢。
趵突泉,水突突冒。
水,淡淡,红墙白瓦倒映水中,好像地上有的,水里也会有。
一片落叶,水动了,一圈圈水波,随着目光泉在突出,但老舍笔下,只喜欢它流出的小溪。
但随着走,发现了,我也明白了,人类对自然的破坏,趵突泉就是范例,再清的水,再绿的树,只要,人们打起小地摊,那美,就不复存在了。
地上有了杂物,无言可说,能干什么?虽乱,但久立四望,天下第一泉,又不得不赞叹天然的美。
《趵突泉的欣赏》让我感到了祖国的美丽,感到当时社会的可恶,甚至把我带入那些陈年旧事的意境之中,不知不觉中,触到了一颗湿润的心。
兴许,老舍当时,也为祖国而叹息,想让祖国走向光明吧不然,他为何为国而悲呢?人世间当年有众坏人打扮入党,让他写出《鬼与狐》。
随页飞,大明湖也乃济南一绝,美丽动人,山上佛寺,湖光映高山、白云。
济南主要是水,大明湖和趵突泉都是美丽的,是济南一绝,都是美的。
但是,老舍能看出真正的美丑,丑是丑,美是美,从不胡说。
从美中看丑,丑中看美,但一定都是爱国的。
无论是什么,大明湖很美,但它发现了水泥沙石,田地让美失去原色,美不在美了。
唉叹气,人们心中的大明湖,在哪儿呢?大明湖之春,不在了,不在了老舍笔下的散文,太凄太凄,心中不仅有悲了,无可奈何,谁?老舍说心悲叹息。
老舍散文读后感4书似一盏明灯,照亮人生前进的道路;书又似一座小桥,连通了心与灵的两岸;书更似一叶帆,推进着一艘优扬的小船不断前进。
趵突泉是美的,老舍眼里它也是美的,但有些悲,让人感到悲。
不知为何他的文章多是悲,少欢。
使人不解,但又让人知前时的事,让人心欢。
趵突泉,水突突冒。
水,淡淡,红墙白瓦倒映水中,好像地上有的,水里也会有。
老舍先生作品读后感10篇

老舍先生作品读后感老舍先生作品读后感10篇老舍先生作品读后感1我从小就爱看许多著名现代作家写的文章,尤其是大家熟悉的巴金、冰心、老舍等作家,他们写的文章或作品,我是百读不厌。
我们课本的第一篇课文,名字就叫《养花》,是老舍先生写的,我对它非常欣赏,因为老舍用非常朴素、简练的话语,记叙了自己养花的经历以及养花的乐趣。
“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这看似很普通的话语,却说明了劳动是人生活的根本,养花需付出劳动,才会有收获,你们说对吗?在平时的工作中,老舍先生也运用了劳逸结合的方法,使自己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得到适当的调节。
这正告诉了我们平时学习的时候,可以写一会就到室外去晒晒阳光,看看绿色,开阔视野,有益身心。
当然,养花也会得到许多知识。
比如说:有的话喜阴,就别放在太阳底下,有的喜干,就别多浇水。
我们在干自己喜欢的事情时,总会或多或少地积累一些知识,多得些知识绝不是坏事。
这篇课文抒发了老舍先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情感。
我想,我们也要像老舍先生那样,把自己的爱好当做生活中的一种乐趣,精心的照管它们。
你的生活会因此丰富多彩,自身也会感到充实、幸福。
老舍先生作品读后感2老舍先生是著名的作家,他的第一篇长篇小说是《老张的哲学》,最有名的是《四代同堂》、《骆驼祥子》。
现在来说说他写的一篇散文——《母鸡》吧!《母鸡》主要写了,作者一开始讨厌母鸡,然后又喜欢母鸡。
作者讨厌母鸡的原因是:母鸡从前院嘎嘎到后院,又由后院嘎嘎到前院——母鸡喜欢随便乱叫。
母鸡不反抗公鸡,却欺侮鸭子——它欺软怕硬。
母鸡每下了一个蛋,都想要全世界知道它这点成绩——爱炫耀。
作者喜欢母鸡的原因是:每当有鸟飞来或是有东西响了一下,它会鸡雏躲到它的身边来——负责。
每当母鸡发现了一个食物,它会把食物让给鸡雏吃,自己却消瘦了——慈爱。
它教鸡雏们啄食、掘地、用土洗澡,它趴下时鸡雏们就啄它的头,它也没抱怨——辛苦。
要是夜间有什么动静,它会立刻叫起来,让人起来看看是不是有了黄鼠狼——勇敢,有责任心。
老舍散文集读后感五篇

老舍散文集读后感五篇【篇一:老舍散文集读后感】书似一盏明灯,照亮人生前进的道路;书又似一座小桥,连通了心与灵的两岸;书更似一叶帆,推进着一艘优扬的小船不断前进。
趵突泉是美的,老舍眼里它也是美的,但有些悲,让人感到悲。
不知为何他的文章多是悲,少欢。
使人不解,但又让人知前时的事,让人心欢。
趵突泉,水突突冒。
水,淡淡,红墙白瓦倒映水中,好像地上有的,水里也会有。
一片落叶,水动了,一圈圈水波,随着目光泉在突出,但老舍笔下,只喜欢它流出的小溪。
但随着走,发现了,我也明白了,人类对自然的破坏,趵突泉就是范例,再清的水,再绿的树,只要,人们打起小地摊,那美,就不复存在了。
地上有了杂物,无言可说,能干什么?虽乱,但久立望,天下第一泉,又不得不赞叹天然的美。
《趵突泉的欣赏》让我感到了祖国的美丽,感到当时社会的可恶,甚至把我带入那些陈年旧事的意境之中,不知不觉中,触到了一颗湿润的心。
兴许,老舍当时,也为祖国而叹息,想让祖国走向光明吧!不然,他为何为国而悲呢?随页飞,大明湖也乃济南一绝,美丽动人,山上佛寺,湖光映高山、白云。
济南主要是水,大明湖和趵突泉都是美丽的,是济南一绝,都是美的。
但是,老舍能看出真正的美丑,丑是丑,美是美,从不胡说。
从美中看丑,丑中看美,但一定都是爱国的。
无论是什么,大明湖很美,但它发现了水泥沙石,田地让美失去原色,美不在美了。
最近,我有幸拜读了老舍的散文集,这部散文集乃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巨人的思想与艺术的结晶。
读完之后,老舍那深邃的思想就像余香一样久久萦绕在身旁。
老舍的散文平实,优美,有着浓郁的北京味道。
老舍先生生在北京,长在北京,学习,恋爱,结婚甚至连他告别人世都在北京。
所以,北京的自然景观,地理环境,传统习俗都是他散文创作的源泉。
而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我们,在日复一日的生活,学习的过程中,逐渐的忽视了对生活的观察,总结,写出来的文章或枯燥无味,或辞藻华丽却了无内涵,或过分亢长,或词语匮乏,满腹的感情不知如何表达。
老舍散文可爱的成都读后感

老舍散文可爱的成都读后感《可爱的成都》这篇文章首先以对成都的第一印象展开,作者描述了自己第一次来到成都时所感受到的那种宁静与悠闲。
在作者眼中,成都是一个充满了古典韵味和文化底蕴的城市,老街巷弄间的传统建筑和民俗风情让他感受到了古老与现代的碰撞,以及东方和西方文化的交融。
在老舍看来,成都的独特之处在于其民风淳朴,人们生活在这里仿佛是在一幅意境深远的水墨画中。
随着文章的发展,老舍开始讲述了成都的美食文化,他对成都的小吃和特色菜肴赞不绝口。
在老舍看来,成都的美食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它不仅体现了成都人对美食的热爱和追求,更展现了一种独特的人文风景。
老舍赞美了成都的各种小吃,比如火锅、兔头、担担面等,这些美食无不令他回味无穷,感叹成都的人文底蕴和历史渊源。
除了美食以外,老舍还对成都的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赞不绝口。
他在文中描绘了成都的景点和名胜,比如武侯祠、宽窄巷子、青羊宫等,这些地方无不体现了成都的古韵和现代气息。
老舍认为,成都的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相辅相成,它们共同构成了一幅城市画卷,吸引着无数游客和文人骚客来此感受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通过《可爱的成都》,我们可以看到老舍对这座城市的深情厚爱,以及他对成都人文风情和美食文化的倾心赞美。
成都这座城市在老舍笔下变得更加动人,更加有趣,让人不禁想要再次深入了解这座独特的城市。
老舍以其独特的笔触和独特的视角描绘了成都的美丽风景和迷人风土人情,让我们更加向往这座城市,也更加期待了解更多有关成都的故事和传说。
总之,《可爱的成都》这篇文章通过老舍先生独到的观察和敏锐的感受,展现了成都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和魅力。
通过本文,我们更加深入了解了成都这座城市的人文风情和美食文化,也更加向往和期待有机会亲自走进这座城市,感受它的魅力和独特之处。
老舍的笔触如同一支魔术笔,将成都的美丽描绘得栩栩如生,令人留恋不已。
愿我们都有机会去亲自感受这座城市的魅力和迷人之处,体验其独特的人文风情和美食文化,让我们永远怀念和向往这座可爱的成都。
老舍散文《养花》的读后感范文7篇

《养花》的读后感老舍散文《养花》的读后感范文7篇品味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
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老舍散文《养花》的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老舍散文《养花》的读后感范文1“吃得苦中苦,方得甜中甜”读了老舍爷爷的《养花》之后,我深有感触,也更加肯定那句俗语,因为它告诉我们不管做什么事,只有付出艰苦的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我们大概谁都知道美国科学家爱迪生。
他在发明电灯泡时选用了一千多种材料做灯丝,经过无数次的实验,结果没有一种材料适合做灯丝。
当有人问他:“你真的失败了吗?”爱迪生却说:“不,我已经知道有一千种材料不适合做灯丝。
”爱迪生一生,发明无数。
他的发明几乎改变了整个世界,而他之所以成功就在于他坚持不懈地努力。
然而,当今社会有多少想不劳而获的人。
当我们遇到一道难题时,会想:这道题太难了,问别人吧。
当我们想学会一项简单的本领时,会想:太难了,等我长大再学吧。
当我们接受一项任务时,会想;太麻烦了,还是交给别人做吧。
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根本数都数不过来。
不劳动,得到的只是一时的轻松,而失去的却是一次又一次收获成功的机会。
这时,不禁想到我自己。
在我三年级刚接触作文时,我的作文水平一直处于班级的中下等。
为了提高作文水平,爸爸给我买了好几本作文选,每天读一篇,每当我看作文书的时候,就想:唉!这实在是太不好看了明天再看吧!就这样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一点也没有看,作文水平还是那样一点也没有什么长进,所以我的作文一直没有成功。
现在我想告诉所有的人:别再想着不劳而获,去努力奋斗吧,那时你会发现收获的喜悦是世界上最大的乐趣。
老舍散文《养花》的读后感范文2今天我读了著名作家老舍的《养花》一文,因为这是我最喜欢的一篇文章,字里行间充满了老舍先生对养花的乐趣,我读了后受益匪浅。
老舍先生在养花中付出了艰辛和劳动,特别是遇上狂风暴雨,抢救花草弄得腰酸背疼、热汗直流,但他却觉得“这多么有意思呀”,从而悟出了“不劳动,连棵花都养不活”的道理。
老舍散文《养花》读后感(精选11篇)

老舍散文《养花》读后感(精选11篇)老舍散文《养花》读后感(精选11篇)老舍散文《养花》读后感1〈养花〉这篇文章主要通过描写了老舍先生自己的养花实践。
从中体会到养花的乐趣,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
老舍先生因爱花而养花,可却不养珍贵的的花草。
“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句话蕴涵着深刻的哲理:人因劳动而获得成果,不劳动,必将自食其果。
就拿我的学习态度来说吧:以前,我总觉得每天放学的作业很多,好不容易把作业写好了。
想想以后的学习时间还多着呢,不急于一时,先玩了再说。
否则,改天就没有这样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可是到了考试的时候,许多试题总想不出该怎样做,成绩也因此下降。
我也曾经下定决心要好好学习,但过没几天有忘记了对自己许下的诺言。
自从读了老舍先生写的〈养花〉后,我改变了以前的学习态度,成绩也提高了,尝到了成功的硕果。
“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
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这句话是写作者养花的经历和乐趣。
我从中感受到:人或事物都经历过风雨的考验,重点是面对困难的态度。
态度不同,结果也就不同。
与其羡慕他人的劳动成果,还不如与别人分享自己的喜悦。
这样,自身也会因此而产生自豪感,付出艰辛劳动之后的欣慰感。
就拿我家的一件事来说吧,在我家的阳台上,也养有几盆话。
以前,我一直以为养花对于人类来说,没有什么,只会增添我们的负担,浪费时间。
但自从读了这篇文章后,使我改变了以前的观念,并且从生活实践中认识到养花为我们所带来的乐趣。
因此,在我的悉心照料下,我家的那几盆花也显得精神多了!〈养花〉的确是一篇好文章,我对这篇文章的感触很深,从中悟出一个道理:结果因劳动的过程而改变,你付出越多,收获也会越多。
老舍散文《养花》读后感2老舍爷爷结合自己养花的实践和体会,谈了养花的乐趣,其中有些地方对我启发很大。
老舍爷爷在文中写他工作的时候,总是写一会儿,就到院子里去,看看这棵,搬搬那盆,然后回到屋里再写一会儿,然后再出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老舍散文集》读后感
作者:刘心雨
来源:《家教世界·V家长》2018年第10期
老舍原名“舒庆春”,他是北京的满族人,他在十九世纪的最后一个初春诞生,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庆春”的意思是庆贺春来,而自己上学后改为“舒舍予”,意思就是“忘我”,舍弃小我,成就大我。
他是中国著名的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骆驼祥子》是老舍生平作品之一,讲述的是二十世纪一位车夫悲惨的命运,这是我看过最触碰人心灵、让人泪落如珠的心酸故事。
《老舍散文集》这本书将我带进了老舍那空前绝后的思想里,天马行空的想象让我浮想联翩,《鬼与狐》的幽默惊悚让我牵肠挂肚,《大明湖之春》的秀丽风光和百花齐放让我回味不绝,《吃莲花的》仿佛让我闻到了炸莲花的香气四溢使我身轻舒畅……
在狐的历史里,女权似乎最高,男狐精就不大听说了。
变成人后,露出的破绽就是尾巴,狐狸终归变成白发老妇,即使是老妇它也长生不死,可人们又舍不得它,因为它的浪漫。
如果鬼是可怕的,那狐是又怕又喜,到最后的结果还不是被张天师的雷手霹个粉碎。
文章写出了老舍对鬼的嘲笑之情,其中没有一点惧怕它的意思,反而和鬼闹出了笑话,似乎对鬼知趣。
他把鬼比作一个人,一个每天都在监视他的人,一个总想找茬的人,一个想把他置于死地的人,而老舍却幽默地化解了鬼对自己的看法。
狐狸虽然是妖怪,可它们却有情感,“世间万物皆有情”,在狐界里,名气最高的非妲己莫属,有些狐舍己救人,舍去自己,保护别人。
狐狸和人一样,有好狐也有坏狐,人有好也有恶。
“北方的春天本来就不长,还被狂风吹得无厘头绪,丁香、桃李与海棠,还有其它什么的花,都被黄风刮得一干二净,天昏地暗,落下的花瓣和风沙卷在一起,我才得知,春不知不觉已经过去了。
北京的大明湖是我最向往的地方,这里的柳树常年婀娜多姿,苍翠欲滴,树下花团锦簇的野花引得游人‘寸步难行’。
”老舍先生也写过《大明湖》这篇文章,但在一二八与商务印书馆一起烧掉了。
题目是《大明湖之春》。
老舍的这篇文章写的与众不同,词用的很少,却写得很活,不像一滩死水,而像一条奔流不止,没有尽头的小溪,活学活用的词语跃然纸上,精彩呈现了老舍当时观赏大明湖的景色,仿佛大明湖在我面前。
文章要真情实感,老舍将最平常的事物编进了自己的散文集,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却引起了他的重视,便将它们变成了自己脑海里至死都不可分割的拼图。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流芳百世的名言出自于杜甫之口,老舍能写出这样的文章无愧于自己的点滴举动,这一点我深深地尊敬,也讓我深深地铭记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