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生平简介课堂
唐代诗人白居易人物生平简介

唐代诗人白居易人物生平简介白居易是中唐时期影响极大的大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唐代诗人白居易人物生平简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人物简介白居易(772---846年),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
与李白、杜甫、元稹,世人称“盛唐四大家”。
唐朝,华州下邽人,祖籍山西太原,后迁下邽(今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下邽镇)。
白居易的祖父在河南巩县当县令,和当时邻居新郑县令是好友,见新郑山清水秀,就举家搬到新郑,唐代宗大历七年正月二十日(2月28日)白居易出生于新郑县(今河南省新郑)东郭宅。
白居易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与元稹合称“元白”。
白居易出生不久,河南一带便发生了战事。
蒲镇李正已割据河南十余州,战火烧的民不聊生。
白居易两岁时,任巩县令的祖父卒于长安,不久祖母又病故。
白居易的父亲白季庚先由宋州司户参军授徐州彭城县令(780年)一年后又升任徐州别驾,为躲避战乱他把家居送往宿州符篱安居。
白居易得以在符篱(济南徽符篱集)度过童年时光。
白居易和并称“苻篱五子”的苻篱人刘翕习、张仲远、章美退、贾握中、贾元犀,一同泛舟陴湖游流沟寺,登五武里山,诗酒盘桓,称盛会焉。
后为躲避中原战乱转移到江南。
迁居住于武宗会昌六年。
是另一文学家白行简的兄长。
白居易自幼聪颖,读书十分刻苦,读的口都生了疮,手都磨出了茧,年纪轻轻头发就白了。
他的诗不仅在中国有巨大影响,在日本和朝鲜也有很大影响。
他还与元稹共同发起了“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晚年长期居住在洛阳香山,故号称“香山居士”。
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十四日(9月8日),白居易去世于洛阳,葬于洛阳香山,享年75岁。
他去世后,唐宣宗李忱写诗悼念他说:“啜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二能唱《琵琶》篇。
白居易生平介绍及各个时期主要诗词作品详述课件

汇报人: 日期:
contents
目录
• 白居易生平概述 • 早期诗词作品 • 中期诗词作品 • 晚期诗词作品
01 白居易生平概述
出生及家庭背景
出生年月
白居易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 年),卒于唐武宗会昌六年(846
年)。
籍贯及家庭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 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后迁居 下邽(今陕西渭南)。
04 晚期诗词作品
《暮江吟》
诗意深远
此诗以暮江为背景,表现了作者 对人生的深沉思考和对自然的赞 美,诗意深远,充满哲理。
意象丰富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如 “残阳铺水”、“半江瑟瑟半江 红”,描绘了暮江的美丽和宁静 。
《赋得暮雨送李胄》
情感真挚
这首诗是白居易为送别好友李胄而作,诗中表达出对友人的 深深眷恋和不舍,情感真挚动人。
《暮江吟》
通过对江边暮色的描绘, 表现了作者孤独、无奈的 心境,展现了其诗歌中独 特的审美情趣。
03 中期诗词作品
《琵琶行》
总结词
音乐之美,人生之哀
详细描述
这首诗以琵琶声为引子,通过描述琵琶弹奏的美妙旋律,表达了作者对音乐的 热爱。同时,诗中借助琵琶女的身世遭遇,抒发了对人生无常、红颜易老的哀 叹,反映了作者对时代的不满和对人生的无奈。
《钱塘湖春行》
总结词
春意盎然,自然之美
详细描述
这首诗以春天为背景,通过描绘钱塘湖周边的美景,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诗中运用生动的描绘手法,将湖水、柳树、黄莺等元素呈现在读者眼前,表达了 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春天的向往。
其他中期作品选读
要点一
总结词
《白居易简介》课件(33张PPT)

古文运动
• 唐宋古文运动是指唐代中叶及北宋时期 以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 运动。因同时涉及文 学的思想内容,所以 兼有思想运动和社会运动的性质。 “古文” 这一概念由韩愈最先提出。 他把六朝以来 讲求声律及辞藻、 排偶的骈文视为俗下文 字,认为自己的散文继承了先秦两汉文章 的传统,所以称“古文”。韩愈提倡古文, 目的在于恢复古代的儒学道统,将改革文 风与复兴儒学变为相辅相成的运动。在提 倡古文时,进一步强调要以文明道。除唐 代的韩愈、 柳宗元外,宋代的欧阳修、王 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人也是 其中的代表性人物。
◆ “乐 府” 与 “新 乐 府”
用新题写时事 主要是写实:现实主义
关注社会、针砭时弊 平易浅切、自然流畅
◆ “新 乐 府” 主 要 理 论 主 张
新乐府运动
新乐府的特点有三:
一是用新题。建安以来的作家们歌写时事,多因袭古 题,往往内容受限制,且文题不协。白居易以新题 写时事,故又名“新题乐府”。
﹠ 贞元16年(800年),以“十七人中最少年”的出众才华和第 四名的成绩考取进士,后又与元稹同时考中“书判拔萃科”。步 入仕途。
﹠ 元和元年(806年),复应制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入选, 被授周至县尉(期间写作《长恨歌》),不久,召回长安。
﹠ 元和三年(808年),任左拾遗,积极有为。
﹠ 元和十年(815年),贬为江州司马(816年于愤懑感慨中作 《琵琶行》)。
新乐府运动
乐府(音乐机构) 乐府精神: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大儒诚信教育资源
新乐府运动
◆ “新 乐 府” 名 称 的 确 立
新乐府运动是贞元、元和年间特定时代条件下的产物。李绅 首先写了《新题乐府》20首。元稹作《和李校书新题乐府》12首。 后白居易又写成《新乐府》50首,正式标举“新乐府”的名称。
白居易的简介及生平事迹概括

白居易的简介及生平事迹概括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诗人、文学家,他的诗歌被称为“白体诗”,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文化特色。
他的诗歌内容广泛,情感深刻,反映了社会生活、人生哲理、爱情亲情等各个方面的主题。
下面是白居易的简介及生平事迹概述,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帮助。
白居易的简介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朝大诗人。
他于772年出生在陕西渭南,他的父亲是官员,家世显赫。
白居易的家境优越,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年轻时候就展现了出色的才华。
在他18岁的时候,就因才华横溢而被选为进士,开始了他的仕途之路。
白居易的生平事迹概括1.担任官员早年间,他担任过一些地方官职,终于有机会进入皇宫为官。
他在官位上表现出色,得到了唐玄宗的赏识,多次升迁。
但是,他在唐朝官僚体制中,不同于大部分的官员,他更注重生活情趣和文学创作,所以,他在仕途上并没有长久的发展。
之后,他辞官回家,过起了自由舒适的生活,全心投入中国古代文化的研究与诗歌创作。
2.文学成就白居易擅写散文、诗歌,是唐代最出色的文学家之一。
他的诗歌写作风格清新自然,具有鲜明的个性、自然、真实、细致入微、给人以启示,以及含义深远等特点。
他的代表作品有《琵琶行》、《长恨歌》、《千秋岁》、《赋得古原草送别》、《汉江临泛》等。
3.感情生活白居易对于女性有着浓厚的兴趣,不仅写了很多诗歌来赞美女性,也经历了几段作者身边女性人物的痴情之感。
比如他曾经迷恋过的敬史女(《敬史篇》),程氏三女儿(《长恨歌》),还有被写入《琵琶行》中的女琵琶师等等。
4.晚年生活白居易虽然曾经是唐朝高官显爵,但他对世俗的功名利禄充满了失望和厌恶。
后来,他开始了更加随心所欲的写作生涯,创作了更多的诗歌和散文,并通过这些作品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越来越多地关注人生道理和人类命运,写作更多关于人生、世态悲欢和天地事物的诗歌。
他在他的后期创作中,尤其是在晚年,顿悟了很多道理和真谛,成为“道家诗派”的代表先驱,为后来的一些类似思想的诗人树立了学者和导师的形象。
诗人白居易的简介和生平事迹

诗人白居易的简介和生平事迹白居易(772年-846年),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
别号鸿都老人,自号香山居士。
白居易是唐代最多产的诗人之一,其诗风清新豪放,体现了唐代诗歌的高度艺术成就,被誉为“举世之诗”。
他的诗歌不仅广泛涉及社会现实,也充满了个性魅力和丰富的幽默感,深受人们喜爱。
然而,白居易生活中也经历了不少波折,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他的生平事迹。
白居易出生于中国山西省太原市之北史鸿生家,自幼聪明好学,家境殷实。
8岁时随叔祖父读书,9岁进入太原府学读书,13岁读《诗经》,对此产生浓厚兴趣。
后来,白居易到长安考中进士,被授予偏迹官职,成为当时唐朝的一名官员。
白居易在唐朝官场上以他的才华和直言不讳的性格著名。
他曾多次上书独裁宰相李林甫,要求他改正错误政策,保护百姓的利益。
白居易也因为这种不畏权贵的精神而受到了许多人的支持和尊敬。
除了在官场上表现出色外,白居易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涉及政治、军事、生活、爱情、自然等方面,包含了各种文化底蕴和文化形态。
白居易的诗歌不仅正面描绘社会现实,也有幽默调侃和讽刺,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当时人们的文学欣赏需要。
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是《琵琶行》。
这首诗是描写唐代一个名叫王昌龄的官员与一名西域女子之间的爱情故事,通过琵琶的音乐描绘了两个相爱的人的情感与内心感受。
该诗歌不仅情感真挚,而且词藻华丽,表达了作者丰富的艺术才华。
然而,尽管白居易在官场上和文学创作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他也经历了一些不幸的事情。
唐朝末年,安史之乱爆发,白居易因为反对叛军而被流放到边远地区充军,生活十分艰苦。
后来,他被恢复原职,回到了长安。
但因被太原保守派的“告密”,他被贬为澧州司房参军,一时失去政治上的影响力。
此后,白居易过着沉闷而平淡的生活,直到去世。
总之,白居易是唐代文学和政治领域的重要人物。
他作为文学家为后世留下了许多传世佳作,同时也是为历史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他的才华、直言不讳的性格、反对权力者的精神,都令人佩服。
诗人白居易的简介资料

诗人白居易的简介资料白居易,唐朝著名诗人、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曾任尚书左丞、右卫大将军、户部尚书等职务,为唐代文坛上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其诗歌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深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以下是诗人白居易的简介资料。
一、生平简介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河南福州浮山(今福建福州市闽侯县)人。
他的祖父是唐朝开元年间的宰相白居易,父亲是当时的贺州刺史。
白居易从小聪明好学,对文学特别感兴趣。
他曾经在礼部上任职,后来调任秦州尉,又在安禄山之乱中受到牵连,于是干脆辞官离开政治舞台,专心致力于创作。
白居易曾经游历各地,多次经历风雨坎坷。
他的一生写了很多诗歌和文章,文学作品传世至今,成为我们了解唐代文学的重要资料之一。
他的文学风格清新、生动,充满了人情味和现实意义,被后人称为“白乐天风”。
二、创作特点白居易擅长写家居生活、民间风情、议论时政、叙述历史等,其诗歌在表现人物形象和情感方面较为细腻。
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简练,情感真挚深刻,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
其中以《长恨歌》和《琵琶行》最为著名。
《长恨歌》描写了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的感情纠葛,通过对贵妃的形象描绘和感情渲染,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思考和追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琵琶行》是白居易的另一首著名诗歌,也是古代文学史上脍炙人口的杰作之一。
它通过对琵琶女的描绘,反映了唐代广大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和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
三、影响和价值白居易在唐代文学史上的地位非常重要,他的诗歌不仅受到了当时的高度认可,也在后世得到了广泛传颂。
诗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等都被人们传唱和引用,成为了经典名句。
同时,他的诗作和思想也影响了现代文学的发展,尤其是新诗运动和风雅文化的兴盛。
作为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政治家,白居易的一生经历了风雨沧桑,也对当时的政治和文学环境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文学作品卓越的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仍然对我们现代人有着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唐代白居易的简介资料

唐代白居易的简介资料白居易(772年-846年),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诗人,字乐天,号醉吟先生。
他的作品数量庞大,涉及多个领域,成为了唐代文艺复兴的代表之一。
他的生平事迹和作品被后人誉为“白氏风华”和“乐天派”。
一、家族背景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家族——白氏的后代。
其祖先白墀为汉朝太尉,白万为唐朝太务卿。
白居易的祖父白嘉祐是万年(今江西省贵溪市)知县,曾两次代理江西巡抚。
父亲白重大为卫尉少卿,官至翰林学士。
二、政治生涯白居易年轻时曾任唐朝的礼部郎中、太子洗马、太子左庶子等职,为唐德宗时期的重臣。
其后曾入仕于太和、开成、弘道、大中等时期的朝廷,并担任过刑部、吏部、礼部等职。
但因为与宦官李诵没法相处,出任过江南东道、福建东道巡抚时不得不自请辞职。
三、文学成就白居易擅长诗、文、词、赋多种文体,曾被誉为“同夜月华人”,成为唐代文坛的一朵亮丽的奇葩。
他的诗风慷慨豪放,自由不羁,嬉笑怒骂,切中时弊,赢得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喜爱和追捧。
《长恨歌》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也是唐代五大长恨题材诗之一。
白居易的文学成就不仅仅体现在诗歌上,他的散文亦是无可挑剔的。
他善于写散文随笔,以嬉笑怒骂的手法,表现出社会现实中不同阶层的生活状况和人生境遇,较多地从中反映人民群众的生活,塑造了很多丰富的人物形象。
散文中常常带有通俗易懂的意味,又富有哲理、艺术性、情感和生活气息,因此被称为“白体文”。
白居易还被誉为唐代的“声色犬马派”代表人物,他的词歌中常常描绘女性的容貌和风情,以及男女的表白和爱情纠葛。
其作品以抒发情感为主,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被誉为“白乐天之美”。
四、晚年生活晚年的白居易放弃了官场生涯,南迁洛阳,并与好友杜牧、元稹等人聚居一处,过着诗酒消闲的生活。
晚年的白居易颇为困顿,过着贫穷的生活,但仍然潇洒自如,留下了许多精彩的诗篇和散文作品。
五、遗产价值白居易被尊为唐代文学的代表人物和文化名流,他的文学成就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文化的发展。
白居易的生平简介 课堂ppt

白居易
个人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 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 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1] 是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 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 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 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 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 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 《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 等。
作品原文: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 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 别情。
谢谢观赏!
再会
宝宝们!!
个人作品赏析
主题:题材集中是白居易讽喻诗的艺术特色之一。闲适诗和讽喻
诗是白居易特别看重的两类诗作。白居易的闲适诗在后代有很大 影响,其浅切平易的语言风格、淡泊悠闲的意绪情调,都曾屡屡 为人称道,但相比之下,这些诗中所表现的那种退避政治、知足 保和的“闲适”思想,以及归趋佛老、效法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因与后世文人的心理较为吻合,所以影响更为深远。
人物评价
苏轼曾提出“元轻白俗”的说法,对元白的诗风颇有微词。然而后来 却常以白居易自比,例如“定似香山老居士,世缘终浅道根深。”又 如“予去杭十六年,而复来留二年而去。平生自觉出处老少粗似乐天, 虽才名相远,而安分寡求亦庶几焉。”苏轼对白居易的诗作,也有 “白公晚年诗极高妙。”的评语。 袁宗道以“白苏斋”为斋名,并有《咏怀效白》的诗作 清乾隆皇帝敕编的《唐宋诗醇》对白居易的诗文与为人均给予极高 的评价,认为白居易“实具经世之才”,并认为官员应以白居易的 诗“救烦无若静,补拙莫如勤”作为座右铭。 胡适赞扬以白居易与元稹为领袖的文学革新运动,认为可以达到 以诗歌造成舆论,而有助于改善政治。因为陈独秀与胡适提倡新 文学运动,在提倡白话、不避俗字俗语的风气下,白居易的诗歌 因而很受推崇。包括陈寅恪、刘大杰、钱基博等,都给予白居易 极高的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成就
?官场
? 翰林学士 ? 江州司马 ? 杭州刺史
?文学
?白居易是中唐时期影响极大的大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 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 地位。 ?《琵琶行》与《长恨歌》是白居易写得最成功的作品,其艺术表现上 的突出特点是抒情因素的强化。与此前的叙事诗相比,这两篇作品虽也 用叙述、描写来表现事件,但却把事件简到不能再简,只用一个中心事 件和两三个主要人物来结构全篇。
清乾隆皇帝敕编的《唐宋诗醇》对白居易的诗文与为人均给予极高 的评价,认为白居易“实具经世之才”,并认为官员应以白居易的 诗“救烦无若静,补拙莫如勤”作为座右铭。
胡适赞扬以白居易与元稹为领袖的文学革新运动,认为可以达到 以诗歌造成舆论,而有助于改善政治。因为陈独秀与胡适提倡新 文学运动,在提倡白话、不避俗字俗语的风气下,白居易的诗歌 因而很受推崇。包括陈寅恪、刘大杰、钱基博等,都给予白居易 极高的评价
个人作品赏析
主题:题材集中是白居易讽喻诗的艺术特色之一。闲适诗和讽喻
诗是白居易特别看重的两类诗作。白居易的闲适诗在后代有很大 影响,其浅切平易的语言风格、淡泊悠闲的意绪情调,都曾屡屡 为人称道,但相比之下,这些诗中所表现的那种退避政治、知足 保和的“闲适”思想,以及归趋佛老、效法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因与后世文人的心理较为吻合,所以影响更为深远。
作品原文: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 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 别情。
谢谢观赏!
再会 宝宝们!!
贬谪江州
815年,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白居易上表主张严缉凶手,被认为是越职 言事。其后白居易又被诽谤:母亲看花而坠井去世,白居易却著有“赏 花”及“新井”诗,有害名教。遂以此为理由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 司马。
接上图!接上图!接上图!重要的事说三遍!!!
任职苏杭
820年冬,转任主客郎中、知制诰。 821年,加朝散大夫,始正式著五品绯 色朝服,(绯色即朱色,为五品以上官员所用的服色)。转上柱国,又转 中书舍人。822年,白居易上书论当时河北的军事,不被采用,于是请求 到外地任职,7月被任命为杭州刺史,10月到任。任内有修筑西湖堤防、 疏浚六井等政绩。824年5月,任太子左庶子分司东都,秋天至洛阳,在洛 阳履道里购宅。825年,被任命为苏州刺史, 5月到任。
晚年生活
835年,被任命为同州刺史,辞不赴任,后改任命为太子少傅分司东都, 封冯翊县侯,仍留在洛阳。 839年10月得风疾。 841年,罢太子少傅,停 俸。842年,以刑部尚书致仕,领取半俸。
洛阳安逝
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十四日(9月8日),白居易去世于洛阳,享 年75岁,赠尚书右仆射,谥号“文”,葬于洛阳香山。
人物生平
出生乱世
唐代宗大历七年( 772年)正月,白居易出生于新郑的一个“世敦儒业”的 中小官僚家庭。白居易出生之后不久,家乡便发生了战争。
仕官生活
806年,白居易罢校书郎。 807年,任进士考官、集贤校理,授翰林学士。 808年任左拾遗,迎取杨虞卿从妹为妻。 810年改任京兆府户部参军,811 年母亲陈氏去世,离职丁忧,归下邽。 814年回长安,授太子左赞善大夫。
温故知新
《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成名作。此诗通过对
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它可以看 成是一曲野草颂,进而是生命的颂歌。诗的前四句侧重表现野草 生命的历时之美,后四句侧重表现其共时之美。全诗章法谨严, 用语自然流畅,对仗工整,写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浑成,是 “赋得体”中的绝唱。人教版小学课本中的古诗《草》选取的是 该诗前四小句。
诗歌理论:白居易的思想,综合儒、佛、道三家,以儒家思想为主导。
创作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作品风格:语言优美、通俗、音调和谐,形象鲜明、政治讽喻。
主要作品:《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赋得古原草送别》《钱塘
湖春行》《暮江吟》《忆江南》《同李十一醉忆元九》《直中书省》《长 相思》《题岳阳楼》《观刈麦》《问刘十九》《买花》《望月有感》《放 言》《池上》《缭,对元白的诗风颇有微词。然而后来 却常以白居易自比,例如“定似香山老居士,世缘终浅道根深。”又 如“予去杭十六年,而复来留二年而去。平生自觉出处老少粗似乐天, 虽才名相远,而安分寡求亦庶几焉。”苏轼对白居易的诗作,也有 “白公晚年诗极高妙。”的评语。
袁宗道以“白苏斋”为斋名,并有《咏怀效白》的诗作
香山居士
白居易
个人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 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 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1] 是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 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 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 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 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 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 《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