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科学 作业

合集下载

食品科学-习题集(含答案)

食品科学-习题集(含答案)

《食品科学》课程习题集一、单选题1.国际上采用的标准商业冻藏温度是()。

A、-10℃B、-5℃C、-18℃D、-30℃2.罐头净重是指()。

A、罐头食品总重B、容器的重量C、罐头食品总重-容器的重量D、罐头固体食品的重量3.干制后对食品水分的要求是()。

A、10~15%B、3~5%C、0.5%D、20%4.泡沫干燥的产品的特点具有()。

A、价格低B、速溶C、产品发泡D、密度高5.中国食品工业产值占世界食品工业产值的比例是()。

A、3%B、10%C、15%D、30%6.罐头排气最常用的排气方法是()。

A、加热排气B、热罐装C、蒸汽喷射D、真空排气7. D值与细菌带菌量()。

A、无关B、有关C、带菌量多D值大D、带菌量多D值小8.食盐的防腐作用有()。

A、脱水B、降低水分活度C、生理毒害D、以上全部9.苯甲酸和山梨酸均属于()。

A、酸性防腐剂B、碱性防腐剂C、中性防腐剂D、低剂量防腐剂10.食品辐照用的辐照源主要采用()。

A、钴60B、铀235C、X射线D、以上全部11.超高温瞬时杀菌技术适用于()。

A、固态食品B、液态食品C、半固态食品D、以上全部12.流化床冻结适用于()。

A、颗粒形食品B、条装食品C、片状食品D、以上全部13.食品干制过程的核心问题是()。

A、湿热转移B、水分转移C、品质变化D、水分梯度14. 2004年我国食品工业总产值为()。

A、1000亿元左右B、6000亿元左右C、10000亿元左右D、16000亿元左右15.食品科学依托的基础学科主要是()。

A、生物学科B、化学学科C、工程学科D、以上全部16.喷雾干燥的喷雾系统生产上主要有()。

A、压力喷雾B、气流喷雾C、离心喷雾D、以上全部17.液氮喷淋冻结在冻结速度上属于()。

A、缓慢冻结B、快速冻结C、中速冻结D、以上全部18.金属罐圆罐编号按()。

A、外径外高B、外径内高C、内径外高D、内径内高19.食品盐渍和糖渍在保藏原理上属于()。

食品科学实验报告

食品科学实验报告

食品科学实验报告实验目的:研究不同加热温度对马铃薯块状膨化食品中色泽、质地和口感的影响。

实验材料:- 马铃薯- 食用油- 盐- 调料实验步骤:1. 准备食材:将马铃薯剥皮、切成大小均匀的块状,并清洗干净。

2. 食材处理:将马铃薯块放入沸水中焯水2分钟,捞出后冷却。

3. 烹饪过程:将马铃薯块放入不同温度的食用油中炸制,设定炸制温度为180℃、200℃和220℃,每个温度下炸制时间均为3分钟。

4. 实验对照组:将未经烹饪处理的马铃薯块作为对照组。

5. 实验样品准备:分别将炸制温度为180℃、200℃和220℃的马铃薯块样品取出沥油,加入适量盐和调料均匀搅拌。

6. 实验结果观察:观察和记录不同温度下马铃薯块样品的色泽、质地和口感,并进行口感评价。

实验结果:1. 色泽观察:- 180℃:马铃薯块呈现金黄色,较均匀的色泽。

- 200℃:马铃薯块呈现深黄色,颜色较深。

- 220℃:马铃薯块呈现深褐色,颜色较深。

2. 质地观察:- 180℃:马铃薯块质地酥脆,口感松软。

- 200℃:马铃薯块质地较硬,口感稍显粗糙。

- 220℃:马铃薯块质地较硬,口感较硬。

3. 口感评价:- 180℃:马铃薯块口感酥脆,香气十足。

- 200℃:马铃薯块口感较硬,少许焦味。

- 220℃:马铃薯块口感较硬,有明显焦味。

实验结论:通过对炸制温度不同的马铃薯块样品进行观察和评价,得出以下结论:1. 马铃薯块在180℃的加热温度下,色泽较为均匀,质地酥脆,口感较佳。

2. 马铃薯块在200℃和220℃的加热温度下,色泽较深,质地较硬,口感略有差异,其中220℃的马铃薯块口感较差,有焦味。

实验启示:1. 马铃薯块的加热温度对其色泽、质地和口感有较大影响,适宜的加热温度能够制作出酥脆、口感佳的马铃薯块。

2. 过高的加热温度容易导致马铃薯块外层处于过熟或糊化状态,影响其口感和风味。

3. 实验结果可以为马铃薯块的烹饪过程提供参考,根据需求调整加热温度,以获得最佳的食用体验。

食品科学作业帮助

食品科学作业帮助

食品科学作业帮助食品科学是一门关于食品的研究学科,旨在探讨食物的组成、制备、加工、保存和营养价值等方面的科学问题。

对于学习者来说,作业在巩固知识、拓宽视野、培养思考能力等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针对食品科学作业提供一些建议和帮助,以期对学习者更好地完成作业任务起到辅助作用。

一、作业理解及分析在开始解答一道食品科学作业之前,首先应该对作业要求进行认真理解和分析。

通读作业题目,明确要求的主旨和目标。

例如,如果作业要求是分析某一种生鲜食材的保存方法,那么你需要明确食材的特点和存储条件,并根据相关知识提出合理的建议。

二、搜集相关资料在解答食品科学作业时,需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搜集相关资料。

可以通过图书馆、学术期刊、电子数据库等途径获取可靠的信息。

了解相关理论知识、研究成果和案例分析,以便在作业中提供更有说服力的论据。

同时,也可以通过请教教师、与同学交流等途径获取更多关于作业的信息。

三、合理组织结构完成一篇食品科学作业时,良好的结构是必不可少的。

可以按照问题的重点和顺序来合理地组织作业的结构。

可以采用引言、正文和结论的结构安排,或者采用其他适合具体问题的结构形式。

保持逻辑清晰,条理严密,使文章的思路和问题回答得以贯彻始终。

四、准确表达观点写作过程中,准确表达观点是非常重要的。

在回答问题时,要简明扼要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解,用准确的语言描述清晰的解决方法和策略。

避免使用模糊、含糊不清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以免引起歧义。

同时,可以通过提供实例、数据和理论依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增强论述的可信度。

五、注意语言的规范和准确性在撰写食品科学作业时,语言的规范和准确性是必不可少的。

避免使用口语化的表达、错别字、语法错误等,以免影响文章的质量。

应尽量使用学术语言来表达食品科学的专业概念和理论,使文章内容更具权威性和可读性。

六、参考文献的引用在撰写食品科学作业时,必须注重参考文献的引用。

引用参考文献可以增加文章内容的可信度,并显示作者对于相关研究的关注和参与。

(完整版)作业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作业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1、名词解释食品化学:是一门研究食品的组成、特性及其产生的化学变化的科学。

主要涉及细菌学、化学、生物化学、生理化学、植物学、动物学、分子生物学和工程学的综合性学科。

食品科学:食品体系的化学、结构、营养、毒理、微生物和感官性质以及食品体系在处理、转化、制作和保藏中发生变化这两方面科学知识的综合。

2、食品变质的原因有哪些?1 褐变:酶促、非酶促;2 脂类:水解、氧化;3 蛋白质:变性、交联、水解;4 糖类:水解、多糖合成、酶解;5 色素:降解、变色3、试述食品中主要的化学变化对食品品质安全性的影响?食品中主要的化学变化是酶促褐变、非酶促褐变、脂类水解、脂类氧化、蛋白质变性、蛋白质交联、蛋白质水解、低聚糖褐多糖的水解、多糖的合成、糖酵解和天然色素的降解等,这些反应的发生降导致食品品质的改变或损坏食品的安全性。

4、食品化学的研究方法有何特色?食品化学的研究方法区别于一般化学的研究方法,是把食品的化学组成、理化性质及变化的研究同食品的品质或安全性变化研究联系起来。

因此,从实验设计开始,食品化学的研究就带有揭示食品品质或安全性变化的目的,并且把实际的食品体系和主要食品加工工艺条件作为实验设计的重要依据。

由于食品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体系,再食品的配制、加工和储藏过程中将发生许多复杂的变化,因此为了给分析和综合提供一个清晰的背景,通常采用一个简化的,模拟的食品体系来进行实验,再将所得的实验结果应用于真实的食品体系。

可是这种研究方法由于使研究的对象对于简单化,由此得到的结果有时很难解释真实的食品体系中的情况。

5、简述食品化学的学科特点。

CD以化学为基础,融生理学、动物学、植物学、营养学、生物化学、细胞学、医药学、毒理学、微生物学、食品加工工艺学、食品贮藏学等诸多学科为一体;是一门交叉性、综合性学科;C2 从分子水平研究食品物质、食品物质的化学变化及食品加工、储藏技术,其认识和说明问题最为深刻;C3 研究过程需要最先进的科学理论和技术,研究起点高;C4 既有强烈的理论和基础研究色彩,也有浓厚的应用和开发背景;C5 是食品科学的一门基础性、支柱学科。

食品科学导论练习题库(附参考答案)

食品科学导论练习题库(附参考答案)

食品科学导论练习题库(附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50题,每题1分,共50分)1、维生素D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品中,其中主要以()。

A、肉类B、蛋类C、海产鱼肝D、乳类正确答案:C2、微生物在固体平板上生长的集团称A、混浊B、菌落C、菌膜D、菌苔正确答案:B3、下列食品添加剂中属于安全防腐剂的是()。

A、苯甲酸钠B、山梨酸C、亚硝酸钠D、苯甲酸正确答案:B4、常用化学防腐剂().A、BHAB、TBHQC、山梨酸钾D、异抗坏血酸正确答案:C5、果蔬中有收敛性涩味且对制品风味具有重要作用的物质是()。

A、有机酸B、糖苷C、氨基酸D、单宁正确答案:D6、空气对流干燥过程中,下列因素中既影响恒率干燥阶段的速率,也影响降率干燥阶段速率的是()。

A、温度B、大气压力C、相对湿度D、空气流速正确答案:A7、反映食品一般性污染状况的微生物指标是()。

A、霉菌数B、大肠菌群C、菌落总数D、酵母菌数正确答案:C8、下述()可作为机体利用的直接能源。

A、脂肪B、维生素C、蛋白质D、糖类正确答案:D9、以下哪一项不属于粮谷类食物的特征。

()A、以蛋白质为主要营养成分。

B、常食不厌、供应充足。

C、成本较低、便于流通。

D、可以转化为动物性食品。

正确答案:A10、下列食物中,脂肪含量最多的是()A、鸭肉B、核桃C、鱼肉D、猪肉正确答案:B11、下述碳水化合物中,能被机体消化、吸收、利用的是()。

A、果胶B、阿拉伯胶C、纤维素D、淀粉正确答案:D12、容易导致龋齿的糖类是()。

A、山梨醇B、葡萄糖C、麦芽糖D、蔗糖正确答案:D13、防止冻肉脂肪酸败的重要因素之一是()。

A、控制微生物B、控制湿度C、控制风速D、控制温度正确答案:D14、果蔬中有机酸的含量通常以果实中含量最多的一种有机酸来表示,如葡萄以酒石酸表示,柑橘以何种有机酸表示?()A、苹果酸B、草酸C、柠檬酸D、琥珀酸正确答案:C15、大脑没有能量储备,必须依靠血液中()来供能。

食品安全学作业

食品安全学作业

食品安全学作业:
作业一:
1. 食品安全性的定义以及食品安全性的影响因素?
2. 简述我国食品安全现状?
3. 环境污染的定义以及环境污染物主要分类?
作业二:
1、什么是农药残留、兽药残留?
2、介绍五种主要的农药残留,并简单的介绍其特点,每种农药残留介绍两种常用的农药?
3、请列举4种重要的有毒元素,并简单的介绍其引起的主要病症?
4、什么是食品放射性污染?并简单的列举几种主要的放射性污染物?并介绍放射性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作业三:
1、怎样通过化学检验法检查蛋白质类食品发生腐败变质?
2、请列举6种食品中的致病菌?请列举6种食品中的真菌毒素?请列举5种食品中常见的寄生虫?
3、请介绍一下食物中亚硝酸盐的主要来源?
4、食物中毒的分类以及流行特点?
作业四:
1、简单介绍PCR技术原理以及PCR检测食品安全技术的主要流程?
2、简单介绍酶联免疫分析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酶联免疫反应的常见类型?
3、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原则是什么?
4、对不同受试物选择毒性试验的原则?
作业五:
1、介绍风险分析的框架主要包括哪几部分?并对每一部分进行解释说明?
2、介绍风险评估的主要过程(可以以流程图的形式表现)?并对每一个过程进行解释说明?
3、介绍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组成?
作业六:
1、阐述食品GMP的目的和意义以及食品GMP的主要内容?
2、HACCP体系的基本原理?
3、SSOP卫生标准操作程序?
4、ISO9000系列标准?
5、简述HACCP、ISO9000、GMP、SSOP间的关系?。

《食物中主要成分的作用及检验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牛津上海版五四学制》

《食物中主要成分的作用及检验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牛津上海版五四学制》

《食物中主要成分的作用及检验》作业设计方案一、作业目标与背景本次作业旨在帮助同砚们深入理解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同时掌握基本的食品检测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提升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验技能,强化对生物学和化学知识的理解。

二、作业内容与任务1. **理论进修**:- 阅读教材章节,了解食物的主要成分(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的作用。

- 钻研各成分在人体代谢过程中的功能,并讨论其对健康的影响。

2. **实验部分**:- 设计并完成一项关于食品成分检验的小实验,例如检测面包中的淀粉含量、酸奶中的乳酸菌数量等。

- 应用标准试剂和仪器,记录并分析实验结果。

3. **报告撰写**:- 编写一份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标、步骤、观察结果、数据分析和结论部分,以及对食物成分作用的个人理解。

三、作业形式与要求1. **文献综述**:摘录至少5篇相关钻研文章,总结并比较不同食物成分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形成一份文献综述。

2. **实验报告**:需附带详细的实验步骤、数据记录表,以及实验结果的解读和讨论。

3. **创新思考**:鼓励同砚们提出自己的创新观点,如食物成分与特定疾病的关联性探讨,或提出改进现有检验方法的建议。

4. **团队合作**:鼓励以小组形式进行,每个组员卖力一个部分,共同完成整个作业。

四、作业时间安排- 第一周:阅读教材和参考资料,完成理论进修。

- 第二周:设计并进行实验,收集数据。

- 第三周:整理实验报告,撰写论文初稿。

- 第四周:小组讨论、修改和完善,提交最终作业。

五、评估与反馈- 作业将根据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实验数据的准确性、报告的逻辑性和创新性进行评分。

- 教师将在批改过程中提供及时反馈,帮助学生改进。

六、注意事项- 作业需独立完成,不得抄袭,尊重知识产权。

- 实验过程中务必恪守实验室安全规定,确保自身和他人安全。

通过这个作业方案,我们期望学生们能从理论到实践,全面理解食物成分的重要性,同时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实验技能。

六年级科学实践作业

六年级科学实践作业

姓名:
我们所吃的米饭、花生以及瘦肉中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是什么?请你来验证一下:
实验材料:
碘酒、米饭、滴管、白纸、酒精灯、碟子、花生、瘦肉等。

我的方案:
1、
2、
3、
我的发现:
1、加入碘酒后,米饭变成。

2、在白纸上挤压花生后,会在纸上留下。

3、将瘦肉在火上灼烧后,会闻到一股的气味。

实验结论:
通过实验证明,大米中含有;花生内含有;瘦肉内含有。

姓名:
你跟你的家人或亲朋好友在野外玩耍的时候,你发现池塘里面的水非常的脏,你很想通过一些方法将它清理干净,小明同学是这样来做呢?那么,你会这样操作吗?
2、上面是液体的实验装置。

3、过滤装置操作要求做到一、二、三,玻璃棒倾斜的角度大约为。

4、为了过滤更多的液体,仪器○2里的液体要滤纸的边缘。

5、通过实验发现,用过滤的方法能除去于水的细小杂质,使水变清。

姓名:
上面一幅图展现了成语“水滴石穿”,那么,看到这幅图以后你想到了哪些有关科学的知识呢?
实验名称:
实验器材:
实验方案:
实验结论:
姓名:
请你用所学科学知识告诉家长用洗衣粉洗衣服的时候,怎样可以使洗衣粉溶解的更快?
我的猜想:
我的方案:
1、
2、
3、
观察到的现象:
我的结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食品科学的概念及四个科学发展里程碑的精髓是什么?答:⑴概念:食品科学是将基础科学和工程学的理论用于研究食品基本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性质以及食品加工原理的一门学科。

⑵四个科学发展里程碑的精髓:①第一个里程碑——火的使用考古学研究,二千万年以前,拉玛猿(人类祖先)和现代类人猿(大猩猩、黑猩猩等)脑量没有多大差别。

自从原始人群懂得利用自然火种,人类开始食用熟食,有害微生物被杀死,食品卫生得到了提高,营养状况得到了极大地改善,人类脑量增加很快,据测大猩猩的脑量为415毫升,北京人的脑量为1059毫升,现代人的脑量为1345毫升,脑量的增加伴随着智能的提高,人类抗击自然灾害的能力也随之提高,使猿人的体质逐渐完成了向智人体质的转变。

火的使用是人类能源革命的开端,从而把人同野兽区分开,它对人类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是食品科技史上第一个里程碑。

②第二个里程碑——陶器的使用。

最早的陶器已有近万年了,它的出现意味着“烹饪”的开始,陶罐可以搬到任何地方去烧煮,也可以用作各种饮食、汲水和储盛的器皿,增加了烹饪的灵活性。

有了陶罐,先民的食物范围得到了扩大,熟食品种增多,美味佳肴成为可能。

早在五千年以前,人类就已炊烟袅袅,鼎香四溢了。

③第三个里程碑——罐藏食品1804年,阿佩尔的玻璃瓶罐头问世了,这就是现代罐头的雏形。

1806年,世界上第一批罐头送上了法国战舰,经实地考察,得到了理想的结果。

1812年建设了世界上第一家罐头厂——阿佩尔之家。

1862年法国科学家巴斯德发明了“巴氏杀菌法”,不仅对罐头加工,而且对整个食品加工业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它的诞生标志着食品工业进入了科学化时代。

罐头工业的大力发展始于十九世纪中叶,二十世纪以后,由于采用了新的科学技术,使罐头工业逐步实现了现代化。

罐藏食品在食品加工业中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是食品科技史上第三个里程碑。

④第四个里程碑——现代营养学人必须从外界摄取食物,食物在体内经过消化、吸收、代谢以满足人自身生理需要,其整个生物学过程称为营养。

人类在漫长的生活实践中,对营养的认识逐步从感性经验上升到理性认识。

十八世纪中叶,随着化学元素的发现,物质守恒的论述和新陈代谢概念的形成,现代营养学初露萌芽。

十九世纪以来,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提出,食品科学家们开始注重各种食物的主要成分及这些成分在人体内的平衡问题。

许多国家提出了各社会人群膳食营养供给量,并制定出各类食物营养成分表。

二十世纪初,产生了具有比较完整理论体系的现在营养学。

现代营养学揭示了人类包含的本质,它成为当代食品科学的理论基础和食品加工业的指导思想,是食品科技史上第四个里程碑。

2.陈述你所了解的八大菜系?答:⑴鲁菜宋以后鲁菜就成为“北食”的代表。

明、清两代,鲁菜已成宫廷御膳主体,对京、津、东北各地的影响较大,现今的鲁菜是由济南和胶东两地的地方菜演化而成的。

鲁菜以清香、鲜嫩、味纯而著名,十分讲究清汤和奶汤的调制,清汤色清而鲜,奶汤色白而醇。

济南菜擅长爆、烧、炸、炒,其著名品种有“糖醋黄河鲤鱼”、“九转大肠”、“汤爆双脆”、“烧海螺”、“烧蛎蝗”、“烤大虾”、“清汤燕窝”等。

胶东菜以烹制各种海鲜而驰名,口味以鲜为主,偏重清淡,其著名品种有“干蒸加吉鱼”、“油爆海螺”等。

建国后,创新名菜的品种有“扒原壳鲍鱼”、“奶汤核桃肉”、“白汁瓤鱼”、“麻粉肘子”等。

⑵川菜在秦末汉初就初具规模。

唐宋时发展迅速,明清已富有名气,现今川菜馆遍布世界。

正宗川菜以四川成都、重庆两地的菜肴为代表。

重视选料,讲究规格,分色配菜主次分明,鲜艳协调。

其特点是酸、甜、麻、辣香、油重、味浓,注重调味,离不开三椒(即辣椒、胡椒、花椒)和鲜姜,以辣、酸、麻脍炙人口,为其他地方菜所少有,形成川菜的独特风味,享有“一菜一味,百菜百味”的美誉。

烹调方法擅长于烤、烧、干煸、蒸。

川菜善于综合用味,收汁较浓,在咸、甜、麻、辣、酸五味基础上,加上各种调料,相互配合,形成各种复合味,如家常味、咸鲜味、鱼香味、荔枝味怪味等二十三种。

代表菜肴的品种有“大煮干丝”、“黄焖鳗”、“怪味鸡块”、“麻婆豆腐”等。

⑶粤菜西汉时就有粤菜的记载,南宋时受御厨随往羊城的影响,明清发展迅速,20世纪随对外通商,吸取西餐的某些特长,粤菜也推向世界,仅美国纽约就有粤菜馆数千家。

粤菜是以广州、潮州、东江三地的菜为代表而形成的。

菜的原料较广,花色繁多,形态新颖,善于变化,讲究鲜、嫩、爽、滑,一般夏秋力求清淡,冬春偏重浓醇。

调味有所谓五滋(香、松、臭、肥、浓)、六味(酸、甜、苦、咸、辣、鲜)之别。

其烹调擅长煎、炸、烩、炖、煸等,菜肴色彩浓重,滑而不腻。

尤以烹制蛇、狸、猫、狗、猴、鼠等野生动物而负盛名,著名的菜肴品种有“三蛇龙虎凤大会”、“五蛇羹”、“盐焗鸡”、“蚝油牛肉”、“烤乳猪”、“干煎大虾碌”和“冬瓜盅”等。

⑷闽菜起源于福建省闽候县。

它以福州、泉州、厦门等地的菜肴为代表发展起来的。

其特点是色调美观,滋味清鲜而著称。

烹调方法擅长于炒、溜、煎、煨,尤以“糟”最具特色。

由于福建地处东南沿海,盛产多种海鲜,如海鳗、蛏子、鱿鱼、黄鱼、海参等,因此,多以海鲜为原料烹制各式菜肴,别具风味。

著名菜肴品种有“佛跳墙”、“醉糟鸡”、“酸辣烂鱿鱼”、“烧片糟鸡”、“太极明虾”、“清蒸加吉鱼”、“荔枝肉”等。

⑸苏菜起始于南北朝时期,唐宋以后,与浙菜竞修秀,成为“南食”两大台柱之一。

江苏菜是由苏州、扬州、南京、镇江四大菜为代表而构成的。

其特点是浓中带淡,鲜香酥烂,原汁原汤浓而不腻,口味平和,咸中带甜。

其烹调技艺擅长于炖、焖、烧、煨、炒而著称。

烹调时用料严谨,注重配色,讲究造型,四季有别。

苏州菜口味偏甜,配色和谐;扬州菜清淡适口,主料突出,刀工精细,醇厚入味;南京、镇江菜口味和醇,玲珑细巧,尤以鸭制的菜肴负有盛名。

著名的菜肴品种有“清汤火方”、“鸭包鱼翅”、“松鼠桂鱼”、“西瓜鸡”、“盐水鸭”等。

⑹浙菜以杭州、宁波、绍兴、温州等地的菜肴为代表发展而成的。

其特点是清、香、脆、嫩、爽、鲜。

浙江盛产鱼虾,又是著名的风景旅游胜地,湖山清秀,山光水色,淡雅宜人,故其菜如景,不少名菜,来自民间,制作精细,变化较多。

烹调技法擅长于炒、炸、烩、溜、蒸、烧。

久负盛名的菜肴有“西湖醋鱼”、“生爆蟮片”、“东坡肉”、“龙井虾仁”、“干炸响铃”、“叫化童鸡”、“清汤鱼圆”、“干菜焖肉”、“大汤黄鱼”、“爆墨鱼卷”、“锦绣鱼丝”等。

⑺湘菜以湘江流域、洞庭湖区和湘西山区的菜肴为代表发展而成的。

其特点是用料广泛,油重色浓,多以辣椒、熏腊为原料,口味注重香鲜、酸辣、软嫩。

烹调方法擅长腊、熏、煨、蒸、炖、炸、炒。

其著名菜肴品种有“腊味合蒸”、“东安子鸡”、“麻辣子鸡”、“红煨鱼翅”、“汤泡肚”、“冰糖湘莲”、“金钱鱼”等。

⑻徽菜以沿江、沿淮、徽洲三地区的地方菜为代表构成的。

其特点是选料朴实,讲究火功,重油重色,味道醇厚,保持原汁原味。

徽菜以烹制山野海味而闻名,早在南宋时,“沙地马蹄鳖,雪中牛尾狐”,就是那时的著名菜肴了。

其烹调方法擅长于烧、焖、炖。

著名的菜肴品种有“符离集烧鸡”、“火腿炖甲鱼”、“腌鲜桂鱼”、“火腿炖鞭笋”、“雪冬烧山鸡”、“红烧果子狸”、“奶汁肥王鱼”、“毛峰熏鲥鱼”等。

3.食品工业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发展潜力?答:⑴食品工业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食品工业的发展历史悠久。

近代食品工业的产生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的阿佩尔在1810年提出用排气、密封和杀菌的基本方法来保存食品的“食品贮藏法”。

随着该方法的提出,世界上第一个罐头厂于1829年建成。

1872年美国发明了喷雾式奶粉生产工艺,乳制品的生产于1885年正式成为工业生产的一部分。

18世纪,工业革命在英国发生,食品工业中科学技术的应用随即产生了,出现了以蒸汽机为动力的面粉厂,这就是近代利用机械进行加工的食品工业。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现代食品工业发展迅速,食品加工的范围和深度不断扩展,利用的科学技术也越来越先进。

食品消费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求,其在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食品工业的发展为各国所重视,且成为许多国家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之一。

①. 食品工业的国际化。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从国外的雀巢,可口可乐等品牌的引入及其在国内的畅销说明食品工业正在实现国际化。

我国的食品产业也正在走进世界,与国际接轨。

例如,我国的双汇集团,四川的榨菜等已经实现国际化生产销售。

食品工业的国际化直接让全世界的人民受益,在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②. 食品工业顺应时代发展。

首先,人类的需求推动食品工业的进步。

人口组成的改变、配料的供应。

能源的利用和价格、国家的政治支持、人民对营养和健康的要求、食品安全方面的科学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都促进了食品工业的发展。

食品工业的发展反过来又丰富了人们的饮食,保证了人民的健康和营养。

其次,新技术革命促进食品工业的发展。

食品配料的改变、食品加工新方法、包装新方法和烹调技术的改进都能促进食品工业的发展。

③. 食品工业与工业化体系的关联。

食品带动工业和相关行业的发展。

例如,包装业、种植业、养殖业、转基因等。

这些相关的行业都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④. 从食品工业在工业经济中的地位来看。

新中国建立初期,食品工业产值占中国工业总产值比重高达24.1%,是中国第一大工业。

然而,随着中国工业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近年来由于电子及通讯设备等制造业快速发展,食品工业在工业中的地位已退居第二,在工业经济中的比重下降到8%左右。

即便如此,与建国初期相比,食品工业产值增长了100多倍,食品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仍然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⑤. 从食品工业增长速度来看。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食品工业年均增长率达13.2%,这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做出了重大贡献。

特别是“十五”期间,食品工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总产值年增长率接近18%。

⑥. 从提供就业岗位来看。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现是农业国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

食品工业不仅与人民生活质量、健康水平密切相关,而且是消费品工业中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较多的一个工业门类。

食品工业与农业紧密相连,食品工业在选址上往往接近原材料产地,因此食品工业的发展带动了农村劳动力就业和农村地区发展。

同时,对发展中国家来说,食品工业的发展是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的重要出路,食品工业的发展也反过来支持农业的发展,通过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民收入,并逐步实现城市化。

总之,食品工业在社会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⑵. 食品工业的发展潜力:随着全球经济日益融合,中国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及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中国食品工业将迎来重要的发展机遇期。

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的食品工业将主要解决居民吃好的问题.食品消费己经由量的追求转向对质的追求,向着质量、营养、方便、安全的目标转变,食品消费结构变化加剧,对食品制成品的需求迅速上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