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地理必修第一册人教版(新教材)】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课件(29张PPT)

(2)图中有几个界面 ?在界面附近,地震 波的速度发生了突然 的变化,这说明了什 么问题?
• 2.地震波 • (1)定义 • 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
振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波叫地震 波。 • (2)分类:横波、纵波
• (3)特点: • 横波:传播速度慢,只可以通过固体传播
氧 、 硅 、 铝 、 铁 、 钙 、主 要 由 含 铁 、 镁 的 硅
钠、钾、镁等,硅酸 酸盐类矿物组成,由 极高温度和高压状态
盐类矿物在地壳中分 上而下铁、镁的含量 下的铁和镍
布最广
逐渐增加
厚度不均;地壳上层 为硅铝层,不连续分 布;下层为硅镁层, 连续分布
上地幔的上部存在软 流层,是岩浆的主要 发源地之一。上地幔 顶部与地壳合称岩石 圈
导入新课
观察鸡蛋的蛋壳、 蛋清、蛋黄。
•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 地球的内部结构,无法直接观察。 • 科学家主要通过对地震波的研究来了
解地球的内部结构。
• 1.划分依据 • 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
•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 1.地震波
(1)图中有几种地震 波?它们的传播速度 随深度发生什么变化 ?
读地球圈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3)全球的地壳厚度 是不均匀的,大陆地壳 较厚, 高原和高山地
区的地壳更厚;大洋地 壳较薄,各大洋地壳的 平均厚度也不相同。
(1)地球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是_大气圈,连续而不规则
的圈层是 水圈 ,其范围渗透到其他圈层之中的是生物圈。 (2)大气圈包围着地球,它的主要成分是 氧 和 氮 ;水 圈的中底的部水、处水于不圈间的断全的部循和环岩运石动_圈之的中上;生部物。圈这占些有圈层大之气间相圈 互 联系、相互 制约 ,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人教版(2019)高一地理 必修第一册 1.4 地球的圈层结构(43张PPT)

岩石圈的结构如图: 岩石圈位于_软__流 ___层__以上,包括 M__地__壳____、N__上__地__幔__顶部, 主要由___岩__石___组成。 ③地核:由____铁____、___镍_____等金属组成。外核呈__熔__融____ 状态,其运动形成了地球的___磁__场___;内核是密度极大的__固__体____ 金属球,压力极大。
解析:第(1)题,地壳是地球表面以下、莫霍界面以上的固体外壳。 由图中看①层和②层属于地壳。第(2)题,地下将近 2 900 千米处,纵 波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这个深度被称为古登堡界面。
答案:(1)D (2)C
读“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 1~3 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2.各圈层的组成和作用
圈层
组成
地理意义
调节地球的温度,提供生
大气圈
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主要 成分是氮气和__氧__气____
物生存所必需的 ___氧__气___,形成复杂的天
气,与人类息息相关
水圈
体 陆地地,表主上和冰体的近川是河地、_流表_海地_、的_洋下_湖_各水 _泊种_等,、形还沼态包泽水括、参 转 生与 换 存地 , 和表 是 发物 人 展质 类 所迁 和 不移 其 可和 他 或能 生 缺量 物 的
【知识体系构建】
[思维拓展]
地震发生后,陆地上的人们先感觉到上下颠簸,然后感觉到左 右摇晃;而在海洋中航行的人们只能感觉到上下颠簸。
形象记忆法: 1.地球内部圈层类似于鸡蛋壳(地壳)、鸡蛋清(地幔)、鸡蛋黄 (地核) 2.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界面
口诀法记忆地壳的厚度 大陆厚,大洋薄;高山厚,平原薄;海岭厚,海沟薄;高处厚, 低处薄。
1.4+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 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一章 第四节
在凡尔纳的科幻小说《地心游记》中, 主人公可以再地下旅行,甚至穿过地心。但 就当前实际的科技水平来说,人类还无法实 现地心漫游。目前最深的钻井,深度为12千 米,仅仅接触地球的表皮。
✓ 那么人类是通过怎样的方式认识地球的内部结构呢? ✓ 地球的内部结构又是怎样的呢?
学习目标
9
位置二:地表以下约2900km处(古登堡界面)。
6
横波消失,纵波速度明显减慢
3
0
深度/km
学习目标
新知讲学
课堂总结
在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附近,地震波的波速发生突然变化,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速度 Km/s
15
12
说明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上
9
下的物质性质发生了变化,由此可
6
将地球内部划分出若干个圈层。
因为纵波传播速度快,可在固、液、气三态物质中传播,而横 波只能在固态中传播。
学习目标
新知讲学
课堂总结
(一)划分依据——地震波
根据这一原理,人们发现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两个位置波速变化非常明显!
速度
像这种波速突然发生改变的面称之为不连续面。
Km/s
15
位置一:地表以下平均33km处(莫霍界面)。
12
横波纵波速度明显增加
学习目标
新知讲学
课堂总结
地球外部圈层主要特点: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学习目标
地球的圈层 结构
新知讲学
课堂总结
地球的内部 圈层结构
划分依据 地球的内部圈层
岩石圈
地球的外部 圈层结构
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相互联系、 相互制约
岩石圈 软流层
岩石部 分熔融,一 般认为是岩 浆发源地, 影响着板块 运动。
人教(2019)必修一 1.4 地球的圈层结构 说课讲稿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说课1、说课标本节课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属于选择性必修1“自然地理基础”的内容,其相对应的课程标准是“1.2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
宏观上了解地球的结构,进而了解自然环境的组成根据现代自然地理学的研究,这也是根本要求。
自然环境就是指地球表层系统,它是由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交叉而成的。
“运用示意图”进行说明是对学生的要求。
“示意图”并不一定指向某张确定的示意图,也可以是学生用绘制示意图的方式表达对地球圈层结构的理解。
2、说教材教材分析:本节课教学内容选自2019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通过对第一单元前三节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和掌握了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掌握了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能够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
本节课属于自然地理的基本原理范畴,是学生学习和将来走上社会必备的地理基础知识,旨在认识地球的圈层结构,为后面学习打下理论基础。
本节教材内容由两个目标来完成。
第一目标地球的内部圈层,目前人类对起研究主要来自对地震波的研究,地震波和地球的内部圈层特点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第二目标,地球的外部圈层与人类关系密切,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这里简单介绍了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的范围组成和总体特点,从物质形态,空间分布相互关系等方面认识地球的外部圈层,通过本节学习让学生初步建立地理环境的整体概念。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a)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地震波及其分类;b)根据地球内部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分析地球内部圈层的结构的划分;c)掌握地壳地幔地核的基本特征(界限、厚度、物理现状和物质组成等);d)了解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的基本特征;(2)过程与方法:a)通过情景教学,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引入地震波,结合多媒体图画说明其分类、特点;b)初步学会读地球内部的地震波与地球内部圈层构造图,了解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c)运用比较法比较内部和外部的特点,培养综合思维;d)动手画图总结概括个圈层,锻炼地理实践操作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a)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及地球外部的各个圈层之间相互联系,认识事物是存在普遍联系的;b)通过地震波的应用认识到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c)通过探索地球内部物质培养科学的探索精神,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和正确的宇宙观,激发同学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及责任感,地球系统观念的形成。
2019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 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37张PPT)

1 2010 3
A( )
A B C D
(2019·
2
C( )
A B C D
)2016 9 27 2
34
(2019·
3
A B C D
)2016 9 27 2
B( )
34
谢 谢 观 看
1.自然界没有风风雨雨,大地就不会春华秋实。2.瀑布跨过险峻陡壁时,才显得格外雄伟壮观。3.诽谤,同时造了无数的罪业,这是嫉妒;自己欢喜4.在茫茫沙漠,唯有前时进的脚步才是希望的象征。5.只会幻想而不行动的 人,永远也体会不到收获果实时的喜悦。6.我们只要每天睁开眼睛,看到自己还活着,就该庆幸自己多么的幸运7.赞叹,同时积累了同样的功德利益,这是随喜。怎么做,完全在于自己。8.盲目的上进,就像在死胡同里打转。 你浪费的人生,原本可以有更多的精彩。9.其他烦心的事,想开点,看开点,再苦再难的日子,熬着熬着也就挨过来了。10.这个世界到处充满着不公平,我们能做的不仅仅是接受,还要试着做一些反抗。11.懦弱的人只会裹 足不前,莽撞的人只能引为烧身,只有真正敢的人才能所向披靡。12.精神健康的人,总是努力地工作及爱人,只要能做到这两件事,其它的事就没有什么困难。13.命,是失败者的借口;运,是成功者的谦词。带着青春的印 记,我们这代人,慢慢的随着时间的流淌,渐渐老去。晚安!14.努力不是为了做给谁看,无论什么结果都能问心无愧;努力是因为你可以不接受命运的框定,靠自己来场漂亮的反击。15.美国人口普查局的“世界人口时钟” 显示,全世界每秒钟有1.8人死亡,一小时就是6,360人,一天就有152,640人死亡。16.当你觉得老天对你不公的时候,别急着红眼,别急着抱怨,因为这样只会削弱你的意志,消磨你的斗志,最后让你变得平庸,一事无成。 17.昨天,再值得留恋,也不会为你的留恋停留;明天,再艰辛,也不会因为你的脆弱而怜悯;优雅之人心如止水,波谰不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做一个优雅从容的人,只有先稳下来,静下心,学会宽容,仁爱,温和。 18.无论你正经历着什么,过得是否开心,世界不会因为你的疲惫,而停下它的脚步。那些你不能释怀的人与事,总有一天会在你念念不忘之中遗忘。无论黑夜多么漫长不堪,黎明始终会如期而至。睡一觉,愿美梦治愈你的 难过。晚安!19.凡事顺其自然,凡事不可强求。人生,错过太多,我们都在重复,所以,我们不必为自己错过的悲哀,而应该为自己拥有的而喜悦。错过了漂亮,你还拥有健康;错过了健康,你还拥有智慧;错过了智慧,你还 拥有善良;错过了财富,你还拥有安逸;错过了安逸,你还拥有自由20.人生,总有乌云密布的低沉的时刻,但也会有蓦然抬头,拨云见日的一天。而最重要的是在低潮时要忍耐得住,不要放弃对光明的追求,永远不要以为走
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2022-2023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外核
内核
归纳: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特点
圈层 厚度(km) 不连续面
特征
地壳
17
上地 幔 地 幔 下地 幔
2800
外核 地 核
内核Βιβλιοθήκη 3470a.由固体岩石组成 b.厚薄不一,大陆厚,海 洋薄
莫霍界面
a.上地幔存在软流层,温度 很高,岩石部分熔融,能缓 慢流动,是岩浆发源地 b. 地壳与上地幔顶部合称岩 石圈
B
A
C
D
活动
1.找出照片中主要事物,如山、云、 山顶积雪、河流、草、树木等。
岩石圈的表层、水圈的全部、大气圈的底部
2.将找出的事物按照大气圈、水圈、 生物圈和岩石圈进行分类。
大气圈:云; 水圈:山顶积雪、湖泊等; 生物圈:草、树木; 岩石圈:山。
3.思考各事物之间的联系。
湖泊附近水源充足,树木茂密;山坡水分条件好, 气温较高,树木和草类较多;山顶气温低,有积雪 分布,体现了四个圈层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 渗透,各圈层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交换和能量 传递,共同构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 环境。
古登堡界面
a.主要由铁、镍组成 b.外核为熔融状态的金属 物质,与地磁场形成有关 c.内核为固态金属球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
The outer sphere structure of the earth.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
大气圈 (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
➢ 物质组成:主要成分是氮气、氧气和悬浮物质 (尘埃和水汽)。
地震波 纵波(P)
横波(S)
纵波
(Primary-Wave)
速度 快 慢
能通过的物质 固体、液体、气体
只能通过固体
1.4 地球的圈层结构(含视频)(教学课件)-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地震波
➢ 速度较慢 ➢ 固体传播
➢ 速度较快 ➢ 固、液、气传播
➢ 地震时,地震波在地面和湖中的传播状态是怎样的? ➢ 地面上的人是先感受到上下颠簸还是左右摇晃?
/km
速度/km•S-1
0
369
33
1000
横波
2000
深 23900000 度
4000
55105000 66307010
地 壳
12 15
地球的圈层结构
学习目标
1.了解地震波的传播特征及其在划分地球内部圈层方面的应用。 2.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圈层特点。 3.了解地球外部圈层的组成及意义。
观看《冰河世纪4》片段,小松鼠在掉入地球内部的过程中 经历了怎样的变化?你知道地球内、外有哪些圈层结构吗?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我们无法看见地球的内部,那有 什么办法可以知道地球内部的情况呢?
2.地震发生时,当地居民的感觉是
A.左右摇晃
B.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C.上下颠簸
D.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
解析 纵波的传播速度快于横波的传播速度,当纵波传导到地面时,居民感觉到上下颠簸,当横波又传来时,居 民又感觉到左右摇晃。故选D。
谢谢
上地幔 地
幔 下地幔
莫霍界面
地 外核 古登堡界面 核 内核
2900
加快
含铁、镁的 硅酸盐类
上地幔上部存在一 个软流层,可能是 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纵波的传播速
可能呈熔融状态
度突然下降, 以铁、镍为主
呈固态,压力极大
速度(千米/秒)
0
3
6
9
12
15
E
F
1000
【人教版】2019年地理必修一:1.4《地球的圈层结构》ppt课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课标内容
核心素养目标
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
构
1.从地球圈层的角度,认识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
【区域认知】
2.观察、识别、描述与地球圈层有关的一些自然现象。
【地理实
践力】
3.能够运用圈层理论,说明各圈层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过程。
【综合思维】
4.从人地关系的角度,描述地球各圈层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人地协调观】
知识清单一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1.地震波
2
注意横波和纵波波速的变化
(1)分类:图中A 表示横波,B 表示纵波。
(2)特性⎩⎪⎨⎪⎧A 波:传播速度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B 波:传播速度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
(3)波速变化
①在地下平均33千米C 处(指大陆部分)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
②在地下约2 900千米D 处:A 波完全消失,B 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
2.圈层划分
地球的内部圈层类似于鸡蛋壳(地壳)、鸡蛋清(地幔)、鸡蛋黄(地核)(1)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
(2)界面:图中C 为莫霍界面,D 为古登堡界面。
(3)圈层:由内向外E +F 为地核,G 为地幔,H 为地壳。
3.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
知识清单二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
1.大气圈
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的复杂系统,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2.水圈
是地表和近地表的各种形态水体的总称。
3.生物圈
是地球表层生物的总称。
它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地震发生后,陆地上的人们先感觉到上下颠簸,然后感觉到左右摇晃;而在海洋中航行的人们只能感觉到上下颠簸。
3
4
图示法识记地球外部圈层位置
任务清单一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情境探究
[情境] 人们利用地震波——横波(S )和纵波(P )的传播速度及传播过程中发生的显著变化来确定地球内部结构,这种手段同样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活动中,如利用地震波寻找石油。
请小组合作探究:
[探究] 遇到石油时,S 波和
P 波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并在下图中画出S 波和P 波波速的变化。
提示 遇到石油时,S 波完全消失,P 波波速突然下降。
5
素养凝练
1.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划分及特征
以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为界,可以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层。
具体如下所示。
2.地震波的应用
(1)根据地震波在地球介质中传播的规律来研究地球内部的结构、矿产资源和油气资源的分布以及与大型工程建设相关的近地表地层的复杂结构。
(2)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人们通过研究地震波在地下岩石中的传播规律来确定被研究储层的岩性、物性及含气性,从而为油田开发提供决策支持。
(3)工程探测。
在工程实施当中,地质条件复杂、施工环境恶劣、施工工艺不规范、工序不严格等诸多因素,可能导致混凝土结构存在振捣不密实、存有孔洞、出现蜂窝状等问题,从而给隧道、桥梁以及其他土木工程项目中的结构体带来质量隐患。
因此常用地震CT对土木工程进行勘探。
3.地壳与岩石圈的区别与联系
地壳位于莫霍界面以上,是地球表面一层薄薄的、由岩石组成的坚硬的外壳。
岩
石圈不同于地壳,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二者关系如下图所示: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