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选择题精选答案及解析

高考生物选择题精选答案及解析
高考生物选择题精选答案及解析

2019年高考生物选择题精选答案及解析

1 题型特点

选择题是由题干和备选项两部分构成的,题干多数采用文字表述,备选项也多以文字、数字的形式进行表达。近年来,新的高考模式大大加强了对能力方面的考查。因此,在选择题的题干和备选项的表述方式上,也就出现了不少新的形式,如图表式、图形式和曲线式等。在近几年的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中,选择题都属于单项选择,按4选1作答。题干往往是一句问话或者一个不完全的陈述句(或者其它图式),有4个备选项。备选项可以是4个单一的,也可以是给定条件下的4个组合,组合方式可以是多种形式的。

选择判断型试题着重考查考生在再认水平上的分析、判断能力,同时又考查考生在智力品质方面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在求解选择题的过程中,首先是建立在对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的正确理解基础上,通过认真分析题干,找出;推敲4个备选项的含义及其与题干之间的关系,作出正确的判断,进行准确无误地答题。常用的解题方法有排除法(即逐项甄别、淘汰、筛选)和直选法(即立足对试题所考查内容的熟练程度,一目了然)等。此外,依靠直觉意识求解得分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解题技巧。因为直觉是人们头脑中的想象、猜测和洞察力等非逻辑思维的一种功能,也是灵感思维所需要的。相信直觉,可以明显地减少解题过程中因犹豫不决、琢磨不定而出现的丢分。

在多年的高考复习教学中,笔者通过对不同层次的测试过程和结果分析表明,对中等水平的考生来说,在具备一定基本功的基础上,靠

直觉意识得分显得十分重要。

2 例题解析

【例题1】(1991年高考生物全国题第10题)下图表示用云母片(具不透水性)插入燕麦胚芽鞘的尖端部分,从不同方向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是

A.甲向右弯、乙不弯曲、丙不弯曲

B.甲向左弯、乙向右弯、丙不弯曲

C.甲向左弯、乙不弯曲、丙向左弯

D.甲不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右弯

【解析】高中生物学课本着重以温特的燕麦实验研究为依据,概述了植物生长素理论的基本要点:生长素主要在植物体内的叶原基、嫩叶和发育中的种子中产生,其分布也大多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主要是从植物形态学的上端向下端运输;在单侧光刺激下,植物表现出向光性运动等。

该题以上述知识点为基础,通过设计新的情景实验,考查考生应用所学过的基础知识,能否灵活分析各种实验条件,分辨相应的实验结果。这种能力要求在近几年的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中,得到了升华和发展,如2019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题25(2),仍然是同一个素材,则改成考查考生评价实验方案,并进一步完善实验设计的能力。分析该题的三种实验处理可以得知:甲图表示胚芽鞘尖端被云母片纵向插入,分离成互不相通的两部分,当右侧照光时,由于不透水性的云母片的阻挡,生长素在尖端下部的向光侧和背光侧不会出现分布

不均的情况,所以甲不会向光弯曲。

乙图表示胚芽鞘尖端下端被云母片横截为互不相通的上下两部分,左侧照光使尖端产生的生长素不能向下运输,尖端下部得不到生长素,所以乙的生长受阻,也就谈不上向左弯曲。

丙图表示胚芽鞘尖下端右侧被云母片横截了一半,从顶部照光,这样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不会从右侧向下运输,只能从左侧向下运输,致使尖端下部左侧生长素分布比右侧多,因此左侧生长快使胚芽鞘向右侧弯曲生长。

【答案】D

【例题2】(2019年高考理科综合津晋题第1题)植物叶片从幼到老的整个生命活动过程中

A. 有机物输出也输入,矿质元素只输入

B. 有机物只输出,矿质元素只输入

C. 有机物只输出,矿质元素输入也输出

D. 有机物与矿质元素都既输入,又输出

【解析】抓住叶片从幼到老的关键语句,明确在叶片生长的全过程中,组成叶片的所有物质(括各种有机物和矿质元素以及水)在不断地自我更新,既有物质输入,又有物质输出。然后逐项分析4个选项。在植物生活过程中,钾、氮、镁、磷等矿质元素具有再度利用(从老叶转移到幼叶)的特点,因此矿质元素可输入也可输出,这样A项和B项便被排除。

植物体内的有机物主要有蛋白质、糖类、脂类、酶类以及植物激素

等。在幼叶时期,就叶片生活所需要的糖类等有机物来说,既有该幼叶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也有邻近的成熟叶片输送来的;对种子萌发形成幼苗时期,幼叶所需的有机物还有来自子叶或胚乳所储存的;而开花结实期,叶片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要不断输送到正在形成的种子和果实中储存;植物激素在叶片内也有一个转移的问题。因此,C 项也是不正确的叙述。

【答案】D

【例题3】(2019年高考理科综合浙江题第4题)假如水稻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稻瘟病(R)对易感稻瘟病(r)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用一个纯合易感病的的矮秆品种(抗倒伏)与一个纯合抗病高秆品种(易倒伏)杂交,F2代中出现既抗病又抗倒伏的类型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

A. DdRR,1/16

B. DdRr,1/16

C. ddRR,1/16和ddRr,1/8

D. DDrr,1/16和DdRR,1/8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孟德尔定律的理解和应用,其具体内容涉及到杂交、自交、基因型、表现型、纯合子、杂合子等遗传学术语和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由于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是发生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且基因传递给子代的性状表现又是通过发育的过程来实现的,因此本题还考查了对减数分裂的特征以及遗传现象与生殖发育之间因果关系的认识。同时,本题还突出了对考生推理、判断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的考查。由于该题研究的两对性状是独立遗传的,根据孟德尔的遗传定律,

可直接用分离律求解。即先把两对相对性状(高秆和矮秆、抗稻瘟病和易感稻瘟病)拆开进行逐对分析,再恰当地加以组合。

其解题的简要思路是:根据题中给出的相对性状的显隐关系和亲代的表现型,可确定亲代的基因型为DDRR和ddrr;由亲代杂交得到F1,基因型为DdRr;将F1自交得F2。因抗病是显性性状,基因型可以是纯合子(RR),也可以是杂合子(Rr);矮秆(抗倒伏)是隐性性状,基因型一定是纯合子(dd)。在F2中,RR出现的比例为1/4,Rr出现的比例为1/2;dd出现的比例为1/4。故本题所求的既抗病又抗倒伏类型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ddRR, 1/16(1/4dd1/4RR);

ddRr,1/8(1/4dd1/2Rr)。

【答案】C

【例题4】(2019年高考理科综合全国题第5题)自然界生物种内及种间关系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下述观点不正确的是

A. 林鸽群较大时被苍鹰捕食的几率降低

B. 鲈鱼有时捕食鲈鱼的幼鱼,这有利于鲈鱼种的维持

C. 自然界中的猴群经过争斗建立了优劣等级制度,并依次占据资源,这对种的保持是有利的

D. 自然界中物种间捕食对一个种有利,但会使另一个消失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关系的各种类型的认识。生物在种内关系上,既有种内互助,又有种内斗争。种内互助的现象在营群体生活的动物中比较明显,集群生活有利于它们获取食物,也有利于它们防御敌害。但是,同种个体又由于食物、

栖息地、寻找配偶或其它生活条件的限制,而会发生种内斗争。种内斗争的结果,使得强壮的个体保留下来,从而维持了物种的延续。生物在种间关系上,也有互助型(如互利共生)和斗争型(如寄生、竞争、捕食等)两大类型。在捕食关系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猎物)的相互关系是生态系统长期进化过程形成的一种最为常见的复杂关系,它们是相互适应的,从而使得具捕食关系的两个物种能够长期保留下来。如果捕食者将猎物全部捕食掉,则捕食者自己也将会饿死。

在本题所给出的4个选项中,B和C选项分别属于种内斗争和种内互助,A选项是捕食关系的正确叙述,D选项则是捕食关系的错误叙述。

【答案】D

【例题5】(2019年高考生物广东题第4题)在制备蛇毒抗毒素血清时,须将灭毒的蛇毒液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这一免疫反应和所用的蛇毒分别是

A. 特异性免疫、抗原

B. 特异性免疫、抗体

C. 非特异性免疫、抗原

D. 非特异性免疫、抗体

【解析】免疫作为一个重要的知识考点,近年在各种类型的高考试题中都紧密结合与人体健康有关的知识而设问,如2019年高考理科综合津晋题第5题、2019年高考理科综合津晋题第5题以及2019年高考理科综合津晋题第5题等。

本题着重考查免疫的基本概念。当病原体或异物侵入机体时,免疫系统发生一系列反应,产生一种抵抗该异物的特殊蛋白质抗体,而引

起免疫反应产生抗体的物质称为抗原。免疫可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或动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种天然防御功能,它包括机体的第一道防线(由皮肤、黏膜组成)和第二道防线(由机体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白细胞等吞噬细胞组成)。而特异性免疫则是机体内的最后一道防线,它是指后天生活中受到外来病原体等物质刺激时,产生抵抗该物质的抗体,从而获得防御功能。题中已明确交代,将灭毒的蛇毒液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蛇毒就是抗原;蛇毒对于家兔是过去从没有接触过的外源性物质,因此这种免疫反应属于特异性免疫。

【答案】A

3 专项训练

1) 若对离体的心肌细胞施用某种毒素,可使心肌细胞对Ca2+吸收量明显减少,而对K+、C6H12O6吸收则不受影响。这种毒素的作用是?

A. 抑制呼吸酶的活性

B. 抑制Ca2+载体的活动?

C. 改变了细胞膜的结构

D. 改变了细胞膜两侧的Ca2+浓度

2) 下面是种子萌发并长成幼苗的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代谢变化曲线图。其中哪一组是正确的?

A.1和2

B.3和4

C.1、2和3

D.1、3和4

3) 下面有关人体代谢生理的叙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 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终产物都有CO2 和H2O

B. 在唾液的形成和分泌过程中,都要消耗ATP

C. 剧烈运动刚结束时进行血液检查,可测得血液pH明显增大

D. 在严寒的冬季,人体血液中的甲状腺素含量比夏季相对高一些

4) 烧伤病人由于严重脱水,使血钾升高,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此时血液中

A. 抗利尿激素浓度增加,醛固酮浓度减少

B. 抗利尿激素浓度减少,醛固酮浓度增加

C. 抗利尿激素浓度增加,醛固酮浓度增加

D. 抗利尿激素浓度减少,醛固酮浓度减少

5) 对植物细胞进行下列哪一项实验处理后,细胞仍维持生活状态?

A. 将切取的洋葱根尖放入HCl的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中解离

B. 将撕取的洋葱表皮置入蔗糖的质量浓度为0.5g/mL的溶液中

C. 将新鲜的黑藻小叶放在载玻片的水滴中,盖上盖玻片

D. 将新鲜的绿色叶片放入盛有丙酮的研钵中进行迅速充分的研磨

6) 可望在临床医学上有重要药用价值的生物导弹是指

A. 经细胞融合得到的杂交瘤细胞

B. 经筛选培养出的单克隆抗体

C. 能产生特定抗体的B淋巴细胞

D. 连接有抗癌药物的单克隆抗体

7) 植物生长素具有促进果实发育的作用。下图表示某种植物4枚雌蕊的子房生长发育的曲线,其中甲、乙两枚雌蕊已经受粉,丙、丁两枚雌蕊没有受粉,但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分析图中曲线的

变化,哪一枚雌蕊的子房可发育成无籽果实?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8) 科学家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将二倍体胡萝卜韧皮部的一些细胞进行离体培养,最终发育成一株完整的新植株(见右图)。关于这一科学事实,下列哪一项叙述是错误的?

A. 培育成的新植株是单倍体植株

B. 这种生殖方式属于无性生殖

C. 细胞数目的增多是通过有丝分裂

D. 证明了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9) 下面关于遗传和变异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 在一个双链DNA分子中,已知A=T、G=C,则=1

B.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都可能发生

C. 基因型为Yyrr和YyRr的两株植物杂交,其后代可出现2种新的基因型

D. 在不发生基因突变情况下,双亲表现型正常,可生出患红绿色盲的女儿

10) 对一个受到轻度农药污染的湖泊调查,测得该湖泊内具有食物链关系的甲、乙、丙、丁4个生物种群所同化的总能量,

1 题型特点

选择题是由题干和备选项两部分构成的,题干多数采用文字表述,

备选项也多以文字、数字的形式进行表达。近年来,新的高考模式大大加强了对能力方面的考查。因此,在选择题的题干和备选项的表述方式上,也就出现了不少新的形式,如图表式、图形式和曲线式等。在近几年的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中,选择题都属于单项选择,按4选1作答。题干往往是一句问话或者一个不完全的陈述句(或者其它图式),有4个备选项。备选项可以是4个单一的,也可以是给定条件下的4个组合,组合方式可以是多种形式的。

选择判断型试题着重考查考生在再认水平上的分析、判断能力,同时又考查考生在智力品质方面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在求解选择题的过程中,首先是建立在对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的正确理解基础上,通过认真分析题干,找出;推敲4个备选项的含义及其与题干之间的关系,作出正确的判断,进行准确无误地答题。常用的解题方法有排除法(即逐项甄别、淘汰、筛选)和直选法(即立足对试题所考查内容的熟练程度,一目了然)等。此外,依靠直觉意识求解得分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解题技巧。因为直觉是人们头脑中的想象、猜测和洞察力等非逻辑思维的一种功能,也是灵感思维所需要的。相信直觉,可以明显地减少解题过程中因犹豫不决、琢磨不定而出现的丢分。

在多年的高考复习教学中,笔者通过对不同层次的测试过程和结果分析表明,对中等水平的考生来说,在具备一定基本功的基础上,靠直觉意识得分显得十分重要。

2 例题解析

【例题1】(1991年高考生物全国题第10题)下图表示用云母片(具

不透水性)插入燕麦胚芽鞘的尖端部分,从不同方向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是

A.甲向右弯、乙不弯曲、丙不弯曲

B.甲向左弯、乙向右弯、丙不弯曲

C.甲向左弯、乙不弯曲、丙向左弯

D.甲不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右弯

【解析】高中生物学课本着重以温特的燕麦实验研究为依据,概述了植物生长素理论的基本要点:生长素主要在植物体内的叶原基、嫩叶和发育中的种子中产生,其分布也大多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主要是从植物形态学的上端向下端运输;在单侧光刺激下,植物表现出向光性运动等。

该题以上述知识点为基础,通过设计新的情景实验,考查考生应用所学过的基础知识,能否灵活分析各种实验条件,分辨相应的实验结果。这种能力要求在近几年的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中,得到了升华和发展,如2019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题25(2),仍然是同一个素材,则改成考查考生评价实验方案,并进一步完善实验设计的能力。分析该题的三种实验处理可以得知:甲图表示胚芽鞘尖端被云母片纵向插入,分离成互不相通的两部分,当右侧照光时,由于不透水性的云母片的阻挡,生长素在尖端下部的向光侧和背光侧不会出现分布不均的情况,所以甲不会向光弯曲。

乙图表示胚芽鞘尖端下端被云母片横截为互不相通的上下两部分,左侧照光使尖端产生的生长素不能向下运输,尖端下部得不到生长

素,所以乙的生长受阻,也就谈不上向左弯曲。

丙图表示胚芽鞘尖下端右侧被云母片横截了一半,从顶部照光,这样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不会从右侧向下运输,只能从左侧向下运输,致使尖端下部左侧生长素分布比右侧多,因此左侧生长快使胚芽鞘向右侧弯曲生长。

【答案】D

【例题2】(2019年高考理科综合津晋题第1题)植物叶片从幼到老的整个生命活动过程中

A. 有机物输出也输入,矿质元素只输入

B. 有机物只输出,矿质元素只输入

C. 有机物只输出,矿质元素输入也输出

D. 有机物与矿质元素都既输入,又输出

【解析】抓住叶片从幼到老的关键语句,明确在叶片生长的全过程中,组成叶片的所有物质(括各种有机物和矿质元素以及水)在不断地自我更新,既有物质输入,又有物质输出。然后逐项分析4个选项。在植物生活过程中,钾、氮、镁、磷等矿质元素具有再度利用(从老叶转移到幼叶)的特点,因此矿质元素可输入也可输出,这样A项和B项便被排除。

植物体内的有机物主要有蛋白质、糖类、脂类、酶类以及植物激素等。在幼叶时期,就叶片生活所需要的糖类等有机物来说,既有该幼叶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也有邻近的成熟叶片输送来的;对种子萌发形成幼苗时期,幼叶所需的有机物还有来自子叶或胚乳所储存的;而

开花结实期,叶片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要不断输送到正在形成的种子和果实中储存;植物激素在叶片内也有一个转移的问题。因此,C 项也是不正确的叙述。

【答案】D

【例题3】(2019年高考理科综合浙江题第4题)假如水稻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稻瘟病(R)对易感稻瘟病(r)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用一个纯合易感病的的矮秆品种(抗倒伏)与一个纯合抗病高秆品种(易倒伏)杂交,F2代中出现既抗病又抗倒伏的类型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

A. DdRR,1/16

B. DdRr,1/16

C. ddRR,1/16和ddRr,1/8

D. DDrr,1/16和DdRR,1/8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孟德尔定律的理解和应用,其具体内容涉及到杂交、自交、基因型、表现型、纯合子、杂合子等遗传学术语和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由于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是发生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且基因传递给子代的性状表现又是通过发育的过程来实现的,因此本题还考查了对减数分裂的特征以及遗传现象与生殖发育之间因果关系的认识。同时,本题还突出了对考生推理、判断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的考查。由于该题研究的两对性状是独立遗传的,根据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可直接用分离律求解。即先把两对相对性状(高秆和矮秆、抗稻瘟病和易感稻瘟病)拆开进行逐对分析,再恰当地加以组合。

其解题的简要思路是:根据题中给出的相对性状的显隐关系和亲代

的表现型,可确定亲代的基因型为DDRR和ddrr;由亲代杂交得到F1,基因型为DdRr;将F1自交得F2。因抗病是显性性状,基因型可以是纯合子(RR),也可以是杂合子(Rr);矮秆(抗倒伏)是隐性性状,基因型一定是纯合子(dd)。在F2中,RR出现的比例为1/4,Rr出现的比例为1/2;dd出现的比例为1/4。故本题所求的既抗病又抗倒伏类型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ddRR, 1/16(1/4dd1/4RR);

ddRr,1/8(1/4dd1/2Rr)。

【答案】C

【例题4】(2019年高考理科综合全国题第5题)自然界生物种内及种间关系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下述观点不正确的是

A. 林鸽群较大时被苍鹰捕食的几率降低

B. 鲈鱼有时捕食鲈鱼的幼鱼,这有利于鲈鱼种的维持

C. 自然界中的猴群经过争斗建立了优劣等级制度,并依次占据资源,这对种的保持是有利的

D. 自然界中物种间捕食对一个种有利,但会使另一个消失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关系的各种类型的认识。生物在种内关系上,既有种内互助,又有种内斗争。种内互助的现象在营群体生活的动物中比较明显,集群生活有利于它们获取食物,也有利于它们防御敌害。但是,同种个体又由于食物、栖息地、寻找配偶或其它生活条件的限制,而会发生种内斗争。种内斗争的结果,使得强壮的个体保留下来,从而维持了物种的延续。生物在种间关系上,也有互助型(如互利共生)和斗争型(如寄生、竞争、

捕食等)两大类型。在捕食关系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猎物)的相互关系是生态系统长期进化过程形成的一种最为常见的复杂关系,它们是相互适应的,从而使得具捕食关系的两个物种能够长期保留下来。如果捕食者将猎物全部捕食掉,则捕食者自己也将会饿死。

在本题所给出的4个选项中,B和C选项分别属于种内斗争和种内互助,A选项是捕食关系的正确叙述,D选项则是捕食关系的错误叙述。

【答案】D

【例题5】(2019年高考生物广东题第4题)在制备蛇毒抗毒素血清时,须将灭毒的蛇毒液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这一免疫反应和所用的蛇毒分别是

A. 特异性免疫、抗原

B. 特异性免疫、抗体

C. 非特异性免疫、抗原

D. 非特异性免疫、抗体

【解析】免疫作为一个重要的知识考点,近年在各种类型的高考试题中都紧密结合与人体健康有关的知识而设问,如2019年高考理科综合津晋题第5题、2019年高考理科综合津晋题第5题以及2019年高考理科综合津晋题第5题等。

本题着重考查免疫的基本概念。当病原体或异物侵入机体时,免疫系统发生一系列反应,产生一种抵抗该异物的特殊蛋白质抗体,而引起免疫反应产生抗体的物质称为抗原。免疫可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或动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种天然防御功能,它包括机体的第一道防线(由皮肤、黏膜组成)

和第二道防线(由机体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白细胞等吞噬细胞组成)。而特异性免疫则是机体内的最后一道防线,它是指后天生活中受到外来病原体等物质刺激时,产生抵抗该物质的抗体,从而获得防御功能。题中已明确交代,将灭毒的蛇毒液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蛇毒就是抗原;蛇毒对于家兔是过去从没有接触过的外源性物质,因此这种免疫反应属于特异性免疫。

【答案】A

3 专项训练

1) 若对离体的心肌细胞施用某种毒素,可使心肌细胞对Ca2+吸收量明显减少,而对K+、C6H12O6吸收则不受影响。这种毒素的作用是?

A. 抑制呼吸酶的活性

B. 抑制Ca2+载体的活动?

C. 改变了细胞膜的结构

D. 改变了细胞膜两侧的Ca2+浓度

2) 下面是种子萌发并长成幼苗的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代谢变化曲线图。其中哪一组是正确的?

A.1和2

B.3和4

C.1、2和3

D.1、3和4

3) 下面有关人体代谢生理的叙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 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终产物都有CO2 和H2O

B. 在唾液的形成和分泌过程中,都要消耗ATP

C. 剧烈运动刚结束时进行血液检查,可测得血液pH明显增大

D. 在严寒的冬季,人体血液中的甲状腺素含量比夏季相对高一些

4) 烧伤病人由于严重脱水,使血钾升高,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此时血液中

A. 抗利尿激素浓度增加,醛固酮浓度减少

B. 抗利尿激素浓度减少,醛固酮浓度增加

C. 抗利尿激素浓度增加,醛固酮浓度增加

D. 抗利尿激素浓度减少,醛固酮浓度减少

5) 对植物细胞进行下列哪一项实验处理后,细胞仍维持生活状态?

A. 将切取的洋葱根尖放入HCl的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中解离

B. 将撕取的洋葱表皮置入蔗糖的质量浓度为0.5g/mL的溶液中

C. 将新鲜的黑藻小叶放在载玻片的水滴中,盖上盖玻片

D. 将新鲜的绿色叶片放入盛有丙酮的研钵中进行迅速充分的研磨

6) 可望在临床医学上有重要药用价值的生物导弹是指

A. 经细胞融合得到的杂交瘤细胞

B. 经筛选培养出的单克隆抗体

C. 能产生特定抗体的B淋巴细胞

D. 连接有抗癌药物的单克隆抗体

7) 植物生长素具有促进果实发育的作用。下图表示某种植物4枚雌蕊的子房生长发育的曲线,其中甲、乙两枚雌蕊已经受粉,丙、丁两枚雌蕊没有受粉,但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分析图中曲线的变化,哪一枚雌蕊的子房可发育成无籽果实?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8) 科学家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将二倍体胡萝卜韧皮部的一些细胞进行离体培养,最终发育成一株完整的新植株(见右图)。关于这一科学事实,下列哪一项叙述是错误的?

A. 培育成的新植株是单倍体植株

B. 这种生殖方式属于无性生殖

C. 细胞数目的增多是通过有丝分裂

D. 证明了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9) 下面关于遗传和变异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 在一个双链DNA分子中,已知A=T、G=C,则=1

B.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都可能发生

C. 基因型为Yyrr和YyRr的两株植物杂交,其后代可出现2种新的基因型

D. 在不发生基因突变情况下,双亲表现型正常,可生出患红绿色盲的女儿

高考生物选择题综合专项练习及答案

1.细胞生长是细胞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经过一系列变化,转变成自身组成物质的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动物细胞吸收营养物质全部来自组织液 B. 生长素可促进也可抑制植物细胞生长 C. 细胞生长可通过胞吐增加细胞膜面积 D. 细胞生长导致细胞相对表面积减小 2.线粒体在合成ATP时,下列哪个条件不需要() A. 基质中含有O2 B. 基质中含有ADP C. 基质中含有 NADPH D. 基质中含有丙酮酸 3.下列有关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所有酶分子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模板是mRNA B.酶分子在高温环境中失活的主要原因是肽键断裂 C.酶分子通过提高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起催化作用 D.与无机催化剂相比,一种酶能催化的反应种类更少 4.Graves疾病是最常见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疾病。其原因是机体产生某种抗体(TSAb)作用于甲状腺细胞膜上的促甲状腺激素(TSH)受体,效果与TSH相同。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患者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升高 B. 产生TSAb的细胞能识别TSH受体 C. 患者血液中TS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含量减少 D. 患者的体温高于正常人,且情绪易激动 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储存于其体内增重的有机物中 B. 能量传递效率总是随着食物链的增加而减少 C. 太阳能只有通过生产者才能输入到生态系统中 D. 如果停止对一个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这个生态系统会立即消亡 6.下列选项中的比例不符合1∶3的是() A.酵母菌在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时消耗等量葡萄糖所释放出的CO2体积比 B.在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的情况下,AaBb与AaBB杂交后代中具有隐性性状的个体与不具隐性性状的个体之比 C.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减数分裂后形成的卵细胞与极体数目之比 D.白化病患者的正常双亲,再生下的正常孩子中纯合体与杂合体概率之比

2014浙江高考真题生物(含解析)

2014浙江高考真题生物(含解析)

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浙江卷 理综综合能力测试(生物部分)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叙述,正确的 是(超出北京考纲) A.被细胞胞吞的一定是固体物质 B.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属于易化扩散 C.通过载体蛋白的物质转运属于主动转运 D.胞吐过程一定会产生分泌泡与质膜的融 合 2.下图表示施用IAA(吲哚乙酸)对某种植物 主根长度及侧根数的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 是 A.促进侧根数量增加的IAA溶液,会抑制主根的伸长 B.施用IAA对诱导侧根的作用表现为低

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 D.植食动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一年四季的环境容纳量以冬季最大 3.某哺乳动物体细胞在培养中能够分裂,在培养过程中将适量的3H-TdR(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和某促进细胞分裂的药物加入到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可观察和测量到 A.G1期变短,该期有大量3H-TdR进入细胞核 B.S期变长,该期有DNA复制和核糖体的增生 C.G2期变短,该期细胞核中有组蛋白D.M期相对较短,该期细胞的核膜始终完整 4.除草剂敏感型的大豆经辐射获得抗性突变 体,且敏感基因与抗性基因是一对等位基 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突变体若为1条染色体的片段缺失所致,则该抗性基因一定为隐性基因

B.突变体若为1对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的片段缺失所致,则再经诱变可恢复为敏感型C.突变体若为基因突变所致,则再经诱变不可能恢复为敏感型 D.抗性基因若为敏感基因中的单个碱基对替换所致,则该抗性基因一定不能编码肽链

二、非选择题 30.(14分)某种细胞分裂素对植物光合作用和生长的影响如下表所示: 细胞分 裂素浓度(g·L-1)叶绿 素含 量 (m g chl· g FW- 1) 光合 速率 (μm olCO 2 · m-2·s -1) 希尔反 应活力 (μmol DCIP Red· mg chl·h -1) 叶片 氮含 量 (% ) 生物 量 (g·pl ant-1) 0 1.58 6.52 13.55 1.83 17.65 0.5 1.82 7.82 25.66 1.94 22.95 1.0 2.34 8.64 32.26 1.98 27.44 2.0 2.15 8.15 27.54 1.96 2 3.56 注:①chl—叶绿素;FW—鲜重;DCIP Red —还原型DCIP;plant—植株。 ②希尔反应活力测定的基本原理:将叶 绿体加入DCIP(二氯酚靛酚)溶液并 照光,水在光照下被分解,产生氧气等, 而溶液中的DCIP被还原并发生颜色变

2020届高考生物选择题综合专项训练20

2020届高考生物选择题综合专项训练20 1.生物表现一定的生命特征,与它们的结构以及分子组成密不可分。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叶绿素、血红蛋白中含有N的一定是血红蛋白 B. 绿藻、黑藻、颤藻中没有叶绿体的一定是颤藻 C. 发菜和菠菜细胞内DNA均为链状的双螺旋结构 D. 核糖体、质粒、酶中没有核糖参与组成的一定是酶 2.肌糖原和肌动蛋白是人体肌肉细胞的两种大分子物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肌糖原的单体是葡萄糖,肌动蛋白的单体是氨基酸 B. 肌糖原和肌动蛋白的合成都需要ATP水解供能 C. 肌糖原和肌动蛋白在肌肉细胞内合成场所不同 D. 肌糖原和肌动蛋白的合成都需要以RNA为模板 3.豌豆细胞有氧呼吸产生的[H]与氧气最终在细胞色素氧化酶的作用下生成水,该过程伴随H+顺浓度梯度跨膜运输(如图所示),产生的能量 促使ATP合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色素氧化酶分布在线粒体内膜上 B. 产生的能量大部分转移到ATP中 C. H+的这种跨膜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 D. 类囊体膜上可能发生类似H+跨膜运输过程 4.下列有关实验分析正确的是() A. 用 35S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保温时间过长所致 B. 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不可用斐林试剂对产物进行检测 C. 重铬酸钾在酸性条件下与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 D. 分离叶绿体色素实验中,色素带的宽度反映了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的大小 5.某二倍体高等动物(2n=6)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下图 是其体内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的某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 是() A. 形成该细胞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B. 该细胞含有3个染色体组,12条染色单体,12个DNA

高考生物选择题训练

考前冲刺(六)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生物共同进化实例的是 A.猎豹捕食斑马 B.某种长有细长花矩的兰花和生有细长口器专门为它授粉的蛾 C.草原上狼的灭绝造成鹿的数量激增 D.光合生物出现后,为好氧型生物的出现创造条件 2.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种群基因库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 B.隔离阻止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C.不同的物种之间必然存在着生殖隔离 D.对所有物种来说,地理隔离必然导致生殖隔离 3.某种病菌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内后,机体可以对该细胞产生免疫反应,其中有A.浆细胞接触靶细胞,抗体导致靶细胞裂解 B.浆细胞接触病原菌,抗体导致病原菌裂解 C.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 D.效应T细胞接触病原菌,导致病原菌裂解 4.下列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A.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B.葡萄糖脱氢分解产生丙酮酸 C.免疫细胞产生免疫活性物质D.突触小泡的形成过程 5.关于B细胞和T细胞两种免疫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通过直接产生抗体和效应T细胞,进而发挥免疫作用 B.分别通过产生抗体和淋巴因子杀死病原体而发挥免疫作用 C.都是红骨髓产生的,但T细胞需迁移到胸腺发育成熟 D.产生的记忆细胞在第二次免疫中可直接产生抗体,发挥免疫作用 6.下列关于反射弧和兴奋传导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神经受刺激的部位膜外先变为正电位,接着又恢复负电位,形成电信号在神经纤维上传导 B.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都能使效应器产生反应 C.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决定于神经递质的存在、释放和作用的部位 D.经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既能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特定情况下也能直接激活肌肉和腺体 7.在光裸的岩石上演替出森林的过程中,不会发生 A.有机物越丰富,土壤的透气性越差B.地衣使土壤中有机物增多 C.灌木容易得到阳光而取代草本植物D.微生物随有机物增加而增加 8.比较泰山和西伯利亚泰梅尔半岛冰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泰山与泰梅尔半岛冰原的群落物种组成明显不同 B.泰梅尔半岛冰原冰土中的小动物类群丰富度较低 C.泰山和泰梅尔半岛冰原的群落与各自的气候环境相适应,不再发生演替 D.泰山生态系统比泰梅尔半岛冰原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高 9.农场中种植着粮食作物、果树,饲养着家禽、家畜等。下列中不属于运用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原理来提高农畜产品产量的措施是 A.延长家禽的光照时间,提高产蛋率 B.农作物的适时灌溉,家禽、家畜的定时饲喂 C.人工控制作物光周期,达到早熟、高产的目的 D.施放过量的性引诱剂,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 10.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碳在生态系统中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循环 B.猫头鹰和黄鼬都捕食田鼠,猫头鹰和黄鼬有竞争关系 C.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使大气中SO2过多,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之一 D.植物枝叶腐烂后其中的矿质元素归还到土壤中,属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范畴11.下列各项中,不可能造成组织水肿的是 A.患有肾小球肾炎,蛋白质随尿液排出体外 B.摄入蛋白质不足,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下降 C.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肾小管重吸收水分过多,导致组织水肿 D.药物或食品过敏,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血浆蛋白渗出 12.某种群产生了一个突变基因M,其基因频率在种群中的变化如下图所 示,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 .在此环境中的这种突变不利于种群的生存

(完整版)高考全国卷生物选择题汇总

2013-2018年高考全国卷Ⅱ生物选择题汇总 1.(2013年) 1.关于DNA和RNA的叙述,正确的是() A.DNA有氢键,RNA没有氢键B.一种病毒同时含有DNA和RNA C.原核细胞中既有DNA,也有RNA D.叶绿体、线粒体和核糖体都含有DNA 2.关于叶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叶绿素a和叶绿素b都含有镁元素B.被叶绿素吸收的光可用于光合作用 C.叶绿素a和叶绿素b在红光区的吸收峰值不同 D.植物呈现绿色使由于叶绿素能有效地吸收绿光 3.下列与各生物呼吸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肺炎双球菌无线粒体,但能进行有氧呼吸 B. 与细菌呼吸有关的酶由拟核中的基因编码 C. 破伤风杆菌适宜生活在有氧的环境中 D. 有氧和无氧时,酵母菌呼吸作用的产物不同 4.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B.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细胞和B细胞 C.吞噬细胞和B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D.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 5.在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是() 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②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③肺炎双球转化实验④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⑤DNA的X光衍射实验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⑤ 6.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同一种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B.低温能降低酶活性的原因是其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 C.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度 D.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化学反应的底物 2.(2014年) 1.关于细胞的叙述,错误 ..的是 A.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具有物质运输的作用 B.动物细胞间的黏着性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 C.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可用于细胞内的吸能反应 D.哺乳动物的细胞可以合成蔗糖,也可以合成乳糖 2.同一动物个体的神经细胞与肌细胞在功能上是不同的,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二者所处的细胞周期不同B.二者合成的特定蛋白不同 C.二者所含有的基因组不同D.二者核DNA的复制方式不同 3.关于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 ..的是 A.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 B.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 C.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 D.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 4.将某植物花冠切成大小和形状相同的细条,分为a、b、c、d、e和f组(每组的细条数相等),取上述6组细条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相同时间后测量各组花冠细条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假如蔗糖溶液与花冠细胞之间只有水分交换,则 1 / 6

生物高考试题答案及解析-上海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生物试题(上海生命科学卷) 一、选择题(共6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由细胞形态判断,下列细胞中最可能连续分裂的是 2.如果图1表示纤维素的结构组成方式,那么符合图2所示结构组成方式的是 ①核酸②多肽③淀粉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 3.下列食物营养成分与鉴定试剂及显色反应之间的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A.淀粉:碘液,蓝紫色B.还原糖:班氏试剂,红黄色 C.脂肪:苏丹III染液,橘红色D.蛋白质:双缩脲试剂,黄绿色 4.图3为某细胞结构的电镜照片,与图中箭头所指“小点”结构形成有关的是A.核仁B.中心体C.叶绿体D.溶酶体 5.微生物的种类繁多,下列微生物中属于原核生物的是 ①黏菌②酵母菌⑨蓝细菌④大肠杆菌⑤乳酸杆菌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④⑤ 6.生物体中的某种肽酶可水解肽链末端的肽键,导致 A.蛋白质分解为多肽链B.多肽链分解为若干短肽 C.多肽链分解为氨基酸D.氨基酸分解为氨基和碳链化合物 7.在细胞中,以mRNA作为模板合成生物大分子的过程包括 A.复制和转录B.翻译和转录C.复制和翻译D.翻译和逆转录 8.图4为细胞内染色体状态示意图。这种染色体状态表示已发生 A.染色体易位B.基因重组c.染色体倒位D.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换 9·酶在大规模产业化应用中的核心问题是固定化技术,而酶固定化所依据的基本原理在于酶具有 A.热稳定性B.催化高效性C.催化特异性D.可反复使用性 10.人体内糖类代谢的中间产物可生成 ①乳酸②乙醇③氨基酸④脂肪酸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1·赫尔希(A.Hershey)和蔡斯(M.Chase)于1952年所做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著名实验进一步证实了DNA是遗传物质。这项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是噬菌体 A.侵染大肠杆菌后会裂解宿主细胞B.只将其DNA注入大肠杆菌细胞中 C·DNA可用15N放射性同位素标记D.蛋白质可用32P放射性同位素标记 12.图5为果实生长过程中细胞呼吸变化的示意图。据图分 析,正确的是 A.I阶段,同化作用小于异化作用 B.II阶段,同化作用等于异化作用 C.III阶段,同化作用加剧导致果实变甜 D.IV阶段,异化作用加剧导致果实含水量增加 13·以绵羊红细胞刺激小鼠脾脏B淋巴细胞,再将后者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

2014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选择题专项训练 生物与环境

选择题专项训练生物与环境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与生态系统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寄生生物的存在会影响被寄生生物的生存,从而降低生物多样性 B. 食物链的每一个环节都会产生大量的热量用于生物自身有机物的合成 C. 森林植物分层分布,下层光照较弱,生长于下层的植物定向变异为喜阴植物 D. 生态系统的负反馈调节既发生在生物之间,也发生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 2. 某生态养殖大棚内,水草丛中栖息着螃蟹,水面上有浮床,其间栽培的某种绿叶蔬菜在水面上方,黄瓜藤枝枝蔓蔓。同时大棚里还栽种了一种特殊辣椒,能起到驱虫的作用。下列有关该生态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能量主要来自于绿色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 B. 特殊辣椒的驱虫作用依赖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C. 浮床遮光能抑制浮游藻类的生长繁殖,可防止水华发生 D. 螃蟹、蔬菜、黄瓜组成了生物群落,并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3. 下表是研究人员在三年内对某一生态系统中的四个物种的数量进行多次调查所得的平均结果。据表分析,最可能属于外来物种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4. 群落随着时间推移进行的有规律的变化叫演替。下列关于演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河流堵塞形成沼泽的过程中,原有的生物群落消失了,这是初生演替 B. 正常情况下,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是使物种多样性增加,光能利用率提高 C. 次生演替一般是在生态系统被彻底破坏后的地方开始的,因为环境恶劣,所以要比初生演替经历的时间长 D. 群落演替的不同阶段中,因为乔木高大,能更好地利用阳光,所以一直占有优势 5. 福寿螺属于外来物种,能通过各种渠道蔓延扩散,并啮食水稻等水生植物,造成粮食大幅减产,其生存环境的营养结构如右图所示。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福寿螺属于第二营养级,它急剧增多的原因之一是缺乏天敌 B. 外来入侵物种会破坏当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C. 图中共有4条食物链,占2个营养级的生物有蛇和植食昆虫

高三生物选择题练习带解析

高三生物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去年入冬以来,由于受气候等因素影响,我省H7N9疫情呈高发散发态势。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A.可用富含营养物质的培养基培养H7N9,感染H7N9后用干扰素治疗 B.分析所含核酸碱基种类可确定H7N9遗传物质的类型,其遗传物质彻底水解可得到6种物质 C.H7N9结构简单,所以病毒是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中最基本的单位,但不含细胞器 D.H7N9和大肠杆菌的结构不同,入侵机体时只有特异性免疫发挥功能 2.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的 ②细胞干重中C含量达到55.99%,所以说“碳是生命的核心元素“ ③生态系统的成分中,生产者和消费者都是真核生物,分解者都是原核生物 ④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相对越多 ⑤代谢旺盛的细胞的核孔数目较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3.下列有关叙述最合理的是() A.神经递质释放入突触间隙后,以自由扩散的方式到达突触后膜 B.内环境稳态了,机体各项生命活动就一定正常 C.酶都是大分子,总是以胞吞、胞吐的方式进出细胞 D.体积越大的细胞,相对表面积越小,但物质运输速率是不变的 4.用一些能发射荧光的物质共价结合或物理吸附在所要研究分子的某个基团上,利用荧光特性来提供被研究对象的信息,这种技术叫做荧光标记技术。下列研究过程中未使用荧光标记技术的是() A.显示染色体两端的端粒B.显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C.证明细胞膜上蛋白质分子具有流动性D.赫尔希和蔡斯证明噬菌体的蛋白质分子留在细菌的细胞外面5.下图简要表示某种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后发生的生化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X酶存在于致癌的RNA病毒和T2噬菌体中B.X酶可催化RNA分子水解和DNA链的合成C.图中核酸分子水解最多产生5种碱基和5种核苷酸D.图中所示过程所需的模板和原料均来自人体细胞6.下列有关酶与A 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酶和ATP不能在同一个细胞中合成 B.分化细胞中的RNA聚合酶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C.ATP水解供能不能发生在原核细胞膜上 D.ATP合成酶可降低ATP合成需要的活化能 7.如图是某课外活动小组探究PH值对唾液淀粉酶活性影响时绘制的实验结果图(实验中用盐酸创设酸性条件,盐酸能催化淀粉水解)。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在适宜条件下,与盐酸相比,淀粉酶催化作用更显著 B.pH为1时有淀粉水解,则过酸条件下酶没有失活 C.pH为3时酶的活性等于pH为9时酶的活性

(完整)高中生物遗传题精选及其答案

高考生物遗传练习及其答案 1.(20分)填空回答: (1)已知番茄的抗病与感病、红果与黄果、多室与少室这三对相对性状各受一对等位基因的控制,抗病性用A、a表示,果色用B、b表示、室数用D、d表示。 为了确定每对性状的显、隐性,以及它们的遗传是否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现选用表现型为感病红果多室和____________两个纯合亲本进行杂交,如果F1表现抗病红果少室,则可确定每对性状的显、隐性,并可确定以上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将F1自交得到F2,如果F2的表现型有_______种,且它们的比例为____________,则这三对性状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规律。 答案(20分)抗病黄果少室 aaBBdd AAbbDD 8 27:9:9:3:3:3:1 (2)人的耳垢有油性和干性两种,是受单基因(A、a)控制的。有人对某一社共的家庭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表: ①控制该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判断的依据是 . ②一对油耳夫妇生了一个干耳儿子,推测母亲基因型是,这对夫妇生一个油耳女儿概率是 . ③从组合一的数据看,子代性状没有呈典型的孟德尔分离比(3:1),其原因是 。 ④若一对干耳夫妇生了一个左耳是干性的、右耳是油性的男孩,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答案①常从表格数据可判断油耳为显性性状。假设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油耳父亲(X A Y)的女儿(X A X-)不能表现为干耳性状,与第一、二组的调查结果不符,所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②Aa 3/8 ③只有Aa×Aa的后代才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而第一组的双亲基因型可能为AA或Aa。 ④体细胞突变 2.(12分)某地发现一个罕见的家族,家族中有多个成年人身材矮小,身高仅1 . 2 米左

新课标卷生物高考真题解析版

2012年高考理综生物卷答案及解析(新课程word版) 1.同一物种的两类细胞各产生一种分泌蛋白,组成这两种蛋白质的各种氨基酸含量相同,但排列顺序不同,其原因是参与这两种蛋白质合成的()98字 A.tRNA种类不同B.mRNA碱基序列不同 C.核糖体成分不同D.同一密码子所决定的氨基酸不同 【解析】本题以细胞的成分为切入点,综合考查蛋白质的组成、结构、转录、翻译等过程,但比较基础,考生容易得分。在两种蛋白质合成过程中,tRNA种类、核糖体成分、同一密码子所决定的氨基酸均相同。 2.下列关于细胞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86字 A.癌细胞在条件适宜时可以无限增殖 B.癌变前后,细胞的形态结构有明显差别 C.病毒癌基因可整合到宿主基因组诱发癌变 D.原癌基因的主要功能是阻止细胞发生异常增殖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细胞癌变的知识。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而抑癌基因才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3.哺乳动物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74字A.血浆渗透压降低 B.抗利尿激素增加 C.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 D.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水盐平衡的有关知识。哺乳动物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增强、抗利尿激素增加,进而导致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增强。 4.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96字A.这一反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B.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效应器是唾液腺 C.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 D.这一过程中有“电—化学—信号”的转化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反射、条件反射及兴奋产生、传导等知识,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这是条件反射,反射路径是酸梅的形态、颜色等条件刺激物→眼睛上的感光细胞→传入神经→脑干→传出神经→唾液腺。这一过程经历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肯定有“电—化学—信号”的转化。由于条件反射是后天获得的经学习才会的反射,是后天学习、积累“经验”的反射活动。因此,条件反射也是需要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才能完成。 5.取生长状态一致的燕麦胚芽鞘,分为a、b、c、d四组,将a、b两组胚芽鞘尖端下方的一段切除,再从c、d 两组胚芽鞘相同位置分别切除等长的一段,并按图中所示分别接入a、b 两组被切除的位置,得到a′、b′两组胚芽鞘,然后用单侧光照射,发现a′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b′组胚芽鞘无弯曲生长,原因是()218字

备战2019年高考生物 选择题专项训练 第05题

第05题 (2018·新课标I卷)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 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 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 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 【答案】D 【解析】种群的S型增长条件是资源和环境等条件有限,因此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A正确;老鼠的繁殖力强,但是也受到空间大小的限制,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导致个体之间的斗争加剧,因此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种群密度制约,B正确;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密度大的,种内竞争较大,增长量相对较小,密度小的,种内竞争相对较小,增长量相对较大,导致产量最终可能相同,C正确;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种群密度达到最大,个体之间的斗争最强,种群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也越强,D错误。 下列关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A.样方法既可用来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又可用来调查植物的丰富度B.一棵树上不同高度的喜鹊巢,体现出群落存在垂直结构C.果园生态系统养鸡会延长食物链,降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D.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指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循环的过程 【答案】A 【解析】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和丰富度常用样方法,A正确;群落的垂直结构是指群落中的不同生物在垂直方向上分层分布,而不是指同一种生物在不同高度的分布,B错误;果园生态系统养鸡会延长食物链,增加生物的种类,进而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C错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指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循环的过程,D错误。

高三高考生物易错选择题训练及答案

高三高考生物易错选择题训练及答案 1.某学生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见视野中有甲、乙、丙三异物。为判断异物的位置,他先转动目镜,见异物不动,然后转换物镜,三异物仍存在。据此,三异物可能在 A.目镜B.物镜C.反光镜D.装片 2. 当太阳光移动时,蜥蜴的部分肋骨就延长,使身体扁平,与太阳成直角,决定这种特性 的是 A.向光性 B.应激性 C.遗传性 D.适应性 3.关于生物大分子,以下哪一项叙述是不正确的? A.不同生物体的有机大分子类型大体相同 B.组成细菌中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与高等生物的不同 C.碳原子的不同排列方式和长短是生物大分子多样性的基础 D.生物大分子均是由单体小分子脱水缩合而成 4.生物体中能形成多糖的场所是 ①肝脏②骨骼肌③高尔基体④叶绿体⑤线粒体⑥核糖体 A.①②③⑥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 5. 下列哪组物质组成元素一定不同: A.糖元和脂肪 B.氨基酸和蛋白质C.丙酮酸和丙氨酸 D.核苷酸和ATP 6.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主要取决于膜中的哪种成分 A磷脂分子B.核酸C脂肪D蛋白质 7. 核仁增大的情况一般会发生在哪类细胞中: A.分裂的细胞 C.卵原细胞和精原细胞 D.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 9.下列属于植物组织培养的是 A 花粉培育单倍体植株 B 芽发育成枝条 C 根尖分生区发育成成熟区 D 种子发育成植株 10. 右图是一学生绘出的某高等植物的细胞分裂图像。 其中错误的是 A a和b B. c和d C. b和d D e和f 11.孙女从她的祖父那儿得到的染色体条数为 A.23 B.46 C.0~23 D.0~22 12. 处于正常细胞分裂后期的某细胞内含有10个DNA分子。下列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A.该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B.该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C.该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D.产生该细胞的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可能是5条或10条 15.下面是果蝇的一个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不同时期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的数目变化,其中可能发生等位基因分离的时期是 16 16 16 16

2017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非选择题训练(8)

非选择题训练(1) 满分48分,实战模拟,15分钟拿下高考客观题满分!姓名:________ 班级: ________ 1.(2016·河北省联考)如图表示某植物在不同的光照强度下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吸收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光照强度为b时植物叶肉细胞产生CO2的场所是________,若适当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则短时间内叶肉细胞内C5的含量将________。 (2)光照强度为c时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在该光照强度下植物叶肉细胞(不考虑其他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每小时固定的二氧化碳为________mL,叶绿体释放的氧气的去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光照强度为b时,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相等,叶肉细胞通过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二氧化碳,场所是线粒体基质。二氧化碳在暗反应中与C5结合生成C3,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则会消耗更多的C5,从而使C5的含量降低。(2)光照强度达到c以后,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大,二氧化碳的吸收量不再变化,说明光照强度不是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此时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主要是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二氧化碳的吸收量表示净光合作用速率,而每小时固定的二氧化碳量表示实际光合作用速率,在光照强度为0时,氧气的吸收量为8 mL/h,则二氧化碳的产生量也为8 mL/h,即呼吸作用速率为8 mL/h,故光照强度为c时每小时固定的二氧化碳量为48+8=56(mL)。光照强度为c时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叶绿体释放的氧气一部分进入线粒体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另一部分释放到外界环境中。 答案:(1)线粒体(或线粒体基质) 减少 (2)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56 进入线粒体和释放到外界环境中 2.(2016·江西省模拟考试)某植物的三个基因A、b、d分别控制①、②、③三种酶的合成,在三种酶的催化下可使一种无色物质经一系列转化变为紫色物质。基因A、B、D分别对基因a、b、d为完全显性。假设该生物体内紫色物质的合成必须由无色物质通过下面的途径转化而来(如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以上信息可以看出,基因与生物性状之间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基因型为AaBbDd的两个亲本杂交,出现紫色子代的概率为________。 (3)如果要验证b、d两个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请写出选用的亲本(基因型)及简便的实验方案,并预测后代的性状分离比。____________。 (4)如果A、a,B、b两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为,在没有突变、交叉互换的情况下,对基因型为AaBbDD的个体进行测交实验,后代的表现型及性状分离比为________。

高考生物真题解析

年高考生物真题解析(天津卷)2013一、选择题: 1.下列过程未体现生物膜信息传递功能的是()... A.蔗糖溶液使洋葱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 B.抗原刺激引发记忆细胞增殖分化 C.胰岛素调节靶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 D.传出神经细胞兴奋引起肌肉收缩 参考答案:A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生物膜的信息传递功能 【解题思路】蔗糖溶液能使洋葱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说明了生物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不属于信息传递,故选A。抗原刺激记忆细胞时,与记忆细胞表面的受体蛋白结合,从而使记忆细胞增殖分化;胰岛素作用于靶细胞时也是与靶细胞表面的受体蛋白结合来传递信息;传出神经细胞兴奋时,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神经递质与肌肉细胞的受体蛋白结合来传递信息。故BCD都属于生物膜的信息传递。 2.哺乳动物卵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成熟卵子的过程,只有在促性腺激素和精子的诱导下才能完成。下面为某哺乳动物卵子及早期胚胎的形成过程示意图(N表示染色体组)

)的是(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次级卵母细胞形成的过程需要激素调节 A. 只有在精子的作用下才能形成成熟卵子细胞III B.细胞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相同III、和IV C.II作为受体细胞IV D.培育转基因动物应选择细胞 C参考答案:【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减数分裂、激素调节和基因工程的综合运用【解题思路】雌性激素的作用之一是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13 / 1 的形成,故次级卵母细胞的形成需要雌性激素调节,A正确。哺乳动物卵子形成过程中减数第二次分裂发生在精子和卵子结合过程中,故B正确。图中Ⅱ细胞(初级卵母细胞)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Ⅲ细胞(次级卵母细胞)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又恢复成体细胞染色体数目,而Ⅳ细胞(为受精卵)进行有丝分裂,后期时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为体细胞2倍,故C错误。培育转基因动物时候受体细胞应选择受精卵,故D正确。 3.对下列生命现象及其生物学意义表述正确的是() A.光合作用推动碳循环过程,促进了生物群落中的能量循环 B.细胞分裂使细胞趋向专门化,提高了机体生理功能的效率

高考生物选择题专题分类汇总

高考生物选择题专题 1. 有一种蜘蛛能产生多种毒素,作用于动物细胞膜的离子通道,用以麻痹和杀死猎物。其 中一种毒素是一个由 33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控制该毒素的基因至少包含 204个碱基 B ?控制该毒素的基因在复制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C .该毒素主要是在蜘蛛细胞游离的核糖体上合成 D . ATP 可以为该毒素的合成提供能量 2. 某哺乳动物的基因型是 AaBb ,下图是其体内一个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示意图。 下列叙述 正确的是 A ?该细胞中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 B ?等位基因A 与a 的分离只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C .减数第二次分裂中不可能出现基因型为 AaBB 的细胞 D ?该细胞减数分裂后产生了 2种不同基因型的细胞 3. 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与植物激素有类似化学结构和作用的化合物,葡萄是植物生长调节剂 广泛应用的作物之一。以下叙述不合理 的是 A .葡萄压条时,可通过喷洒适宜浓度生长素促其生根 B ?用适宜浓度的乙烯利喷布或蘸果穗,可使葡萄提前成熟 C ?赤霉素可诱导葡萄无核化,故可诱导葡萄形成无籽果实 D ?萘乙酸在葡萄不同生长时期使用,对植物的调节效果基本相同 4. 下列对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 ?将组织中提取的 DNA 丝状物直接放入二苯胺试剂中,沸水浴后冷却变蓝 B ?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实验时,若菌液浓度太高,培养基上菌落会相互重叠 C . PCR 技术要求反应体系中,要有一种与目的基因互补的 DNA 引物链 D ?植物组织培养时,培养基中的蔗糖用葡萄糖代替后不会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 5. 下图是某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旅鼠的天敌、 植物、旅鼠之间数量变化关系的示意图 中不同阴影的面积表示不同比例尺下的个体数量) 。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A .此生态系统可能存在的食物链为植物 T 旅鼠T 旅鼠的天敌 B ?此生态系统三种生物的种群数量围绕各自的 K 值上下波动 C .在被标记的旅鼠部分被捕食后,用标记重捕法估算的旅鼠种群密度将偏低 D ?数量激增后,旅鼠会出现“自杀”行为,反映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 (图 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博五年

高考生物选择题的基本类型总结

2019年高考生物选择题的基本类型总结 1、判断型选择题。判断型选择题是选择题中最常见的题型,题目中常常以“下列说法或描述正确的、不正确的、合理的、不合理的”等语句作出明确要求。这类题型在选材上,主要侧重于考查课本上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相关知识点的应用。又可分为概念迷惑型、表述绝对型、新词干扰型、直接判断型、分析判断型、实验评价型等。解答这种类型的选择题,最重要的是正确理解生物学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原理的内涵和外延,正确辩析各种生命现象,运用直选法、排除法、推理法等进行综合分析,最终作出正确判断。 2、图表型选择题。图表型选择题常借助题图设置的新情景和提供的新材料来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识图、识表的能力,以及知识迁移能力,获取和整理图表信息的能力等。即主要考查考生判断、推理、分析、综合等多个方面的思维能力。该题型主要包括表格、曲线图、柱型图、实验装置图、生理功能示意图、遗传系谱图等等。解答这种类型的选择题,应认真读图表,仔细观察和比较,找出图表中所给的各种有效信息,并确定各要素在图表中的含义;另外还要仔细分析图表,寻求图表中各要素间的关系并尽量使用生物学术语进行描述,必要时可以进行图表的转换,最终通过剖析图表、运用图表特征和规律来解决具体问题。 3、组合型选择题。组合型选择题一般包括异同组合型、排序组合型和综合比较型等,是由多项选择题演变而来的单项选择题。该题型考查的知识范围较广,而且会设置一些模糊概念、或将因果倒置、以偏

概全等等。主要考查考生的分析综合能力、概念辩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解答这种类型的选择题,首先是审题要仔细,充分研究题干的要求;其次是辩析题支,要对题支表述的正确性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看其是否与已知的观点一致,不一致的必须舍去;再次是辩析题干和题支的关系,分析题支是否符合题干的要求,特别是对于那些相似、相近、易于混淆的干扰题支必须进行排查,才能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4、计算型选择题。计算型选择题也是一类比较常见的题型,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有蛋白质、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细胞分裂、DNA、遗传定律、遗传病发病率、基因频率、能量流动、种群密度等等。该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以及知识迁移能力、融会贯通能力等。解答这种类型的选择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熟悉教材中出现的各种公式和数量关系,如种群密度、基因频率、蛋白质中肽键数、蛋白质分子量的计算公式;②学会从平衡的角度分析题目,尤其是相关化学知识的准确运用,如涉及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化学反应式的计算;③学会运用数学统计学原理解答概率问题,如计算遗传概率中常用的加法原理、乘法原理的正确运用。

2017年生物高考试题答案及解析-新课标

2018年高考理综生物卷答案及解读<新课程word版)1.同一物种的两类细胞各产生一种分泌蛋白,组成这两种蛋白质的各种氨基酸含量相同,但排列顺序不同,其原因是参与这两种蛋白质合成的< )98字 A.tRNA种类不同 B.mRNA碱基序列不同 C.核糖体成分不同 D.同一密码子所决定的氨基酸不同 【解读】本题以细胞的成分为切入点,综合考查蛋白质的组成、结构、转录、翻译等过程,但比较基础,考生容易得分。在两种蛋白质合成过程中,tRNA种类、核糖体成分、同一密码子所决定的氨基酸均相同。hQvEoS10kB 2.下列关于细胞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86字A.癌细胞在条件适宜时可以无限增殖 B.癌变前后,细胞的形态结构有明显差别 C.病毒癌基因可整合到宿主基因组诱发癌变 D.原癌基因的主要功能是阻止细胞发生异常增殖 【解读】本题主要考查细胞癌变的知识。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而抑癌基因才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hQvEoS10kB 3.哺乳动物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74字 A.血浆渗透压降低 B.抗利尿激素增加 C.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 D.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 【解读】本题主要考查水盐平衡的有关知识。哺乳动物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增强、抗利尿激素增加,进而导致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增强。hQvEoS10kB 4.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96字 A.这一反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B.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效应器是唾液腺 C.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 D.这一过程中有“电—化学—信号”的转化 【解读】本题主要考查反射、条件反射及兴奋产生、传导等知识,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这是条件反射,反射路径是酸梅的形态、颜色等条件刺激物→眼睛上的感光细胞→传入神经→脑干→传出神经→唾液腺。这一过程经历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肯定有“电—化学—信号”的转化。由于条件反射是后天获得的经学习才

高三生物选择题专项训练含答案

高三选择题专项训练(一)A组参考答案: 选择题:1-5 :C B B A C 6-10:BC C A D A 11-15:B C A D C 一、选择题A组 1研究表明在人体细胞免疫过程中,效应T细胞能够分泌一种称为穿孔素的蛋白质。穿孔素可将被病毒感染的细胞或肿瘤细胞的膜溶解而形成孔洞,导致这些靶细胞裂解死亡。下列与这一免疫过程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效应T细胞识别靶细胞与细胞膜上糖蛋白有关 B.指导穿孔素合成的基因在效应B细胞中也存在 C.效应T细胞分泌穿孔素的过程属于反应阶段 D.效应T细胞分泌穿孔素的过程要依赖膜的流动性 2. A.若a、b、c、d a溶液浓度最低 B.若M表示遗传多样性,a、b、c、d表示四种不同的植物,则在剧烈变化的环境中生存能力最强的是b C.若M表示某生态系统中某条捕食链a、b、c、d四个营养级的能量比例,则c为初级消费者 D.若M表示细胞中的有机物含量,a、b、c、d表示四类有机物,则表示蛋白质的是d A 该种群将朝着Aa增多方向进化 B 该种群没有表现出生物的进化 C 该种群得生活环境有较大变化 D 该种群将较容易发生基因突变 4.20XX年10月7日,本年度诺贝尔自然科学奖最后一个奖项——化学奖揭晓。来自美国、以色列的3位科学家因“对核糖体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而获奖。核糖体中只含两种成分:65%的核糖核酸(RNA)和35%的核蛋白,下列有关核糖核酸和核蛋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RNA能透过半透膜 B. RNA能发生水解反应 C.核酸包括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两大类 D.核蛋白水解后能得到核酸 5.下列有关光合作用光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叶绿素a失去电子即成为强氧化剂,失去的电子将转移给NADP+ B.电能转化的活跃化学能可储存在A TP和NADpH中 C.不同季节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的色素不同,叶子变黄后主要是依赖叶黄素进行转化 D.光照条件下某些叶绿素a能不断丢失和获得电子而形成电子流 6.下列对生物防治的叙述,错误的是(多选) A.引入天敌防治马尾松虫害可能会导致外来物种入侵

高考生物选择题精选答案及解析

2019年高考生物选择题精选答案及解析 1 题型特点 选择题是由题干和备选项两部分构成的,题干多数采用文字表述,备选项也多以文字、数字的形式进行表达。近年来,新的高考模式大大加强了对能力方面的考查。因此,在选择题的题干和备选项的表述方式上,也就出现了不少新的形式,如图表式、图形式和曲线式等。在近几年的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中,选择题都属于单项选择,按4选1作答。题干往往是一句问话或者一个不完全的陈述句(或者其它图式),有4个备选项。备选项可以是4个单一的,也可以是给定条件下的4个组合,组合方式可以是多种形式的。 选择判断型试题着重考查考生在再认水平上的分析、判断能力,同时又考查考生在智力品质方面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在求解选择题的过程中,首先是建立在对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的正确理解基础上,通过认真分析题干,找出;推敲4个备选项的含义及其与题干之间的关系,作出正确的判断,进行准确无误地答题。常用的解题方法有排除法(即逐项甄别、淘汰、筛选)和直选法(即立足对试题所考查内容的熟练程度,一目了然)等。此外,依靠直觉意识求解得分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解题技巧。因为直觉是人们头脑中的想象、猜测和洞察力等非逻辑思维的一种功能,也是灵感思维所需要的。相信直觉,可以明显地减少解题过程中因犹豫不决、琢磨不定而出现的丢分。 在多年的高考复习教学中,笔者通过对不同层次的测试过程和结果分析表明,对中等水平的考生来说,在具备一定基本功的基础上,靠

直觉意识得分显得十分重要。 2 例题解析 【例题1】(1991年高考生物全国题第10题)下图表示用云母片(具不透水性)插入燕麦胚芽鞘的尖端部分,从不同方向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是 A.甲向右弯、乙不弯曲、丙不弯曲 B.甲向左弯、乙向右弯、丙不弯曲 C.甲向左弯、乙不弯曲、丙向左弯 D.甲不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右弯 【解析】高中生物学课本着重以温特的燕麦实验研究为依据,概述了植物生长素理论的基本要点:生长素主要在植物体内的叶原基、嫩叶和发育中的种子中产生,其分布也大多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主要是从植物形态学的上端向下端运输;在单侧光刺激下,植物表现出向光性运动等。 该题以上述知识点为基础,通过设计新的情景实验,考查考生应用所学过的基础知识,能否灵活分析各种实验条件,分辨相应的实验结果。这种能力要求在近几年的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中,得到了升华和发展,如2019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题25(2),仍然是同一个素材,则改成考查考生评价实验方案,并进一步完善实验设计的能力。分析该题的三种实验处理可以得知:甲图表示胚芽鞘尖端被云母片纵向插入,分离成互不相通的两部分,当右侧照光时,由于不透水性的云母片的阻挡,生长素在尖端下部的向光侧和背光侧不会出现分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