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是人体尿液形成的示意图
初二生物尿的形成和排出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生物尿的形成和排出试题答案及解析1.当尿中发现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时,肾脏发生病变的部位是A.肾小囊B.收集管C.肾小管D.肾小球【答案】D【解析】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肾小球病变,通透性增强;肾小管病变,重吸收能力下降。
所以如果尿中发现了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肾脏发生病变的部位不是肾小囊,故A错;不是收集管,故B错;不是肾小管,因为肾小管不能重吸收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故C错;肾小球病变后,原来不能滤过的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能滤过到肾小囊腔中成为了原尿的成分,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尿液的形成过程,意在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的识记能力、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
2.观察下图肾单位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肾单位的结构包括图中的()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2)图中标号为③末端的液体与标号为②内的液体相比较,前者不含(3)人体每天形成的原尿大约有150升,而实际排出的尿液只有1.5升,这是由于图中标号③,即所起到的重吸收作用(4)若在某病人的尿检单中,发现了较多的蛋白质和红细胞,则发生病变的结构在图中的标号为()A.①B.②C.③D.①②③【答案】(1)D (2)葡萄糖(3)肾小管(4)A【解析】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构成,肾小球是由入球小动脉(连结肾动脉)和出球小动脉组成。
当血液由肾动脉流经入球小动脉,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但血液中的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除外,血液经过肾小球的滤过的液体到肾小囊腔中形成了原尿,这一过程称为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原尿流到肾小管,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的无机盐重吸收回到血液中,剩余的部分形成终尿,排出体外,这一过程称为肾小管的重吸收。
通过以上分析,图中的①是肾小球、②是肾小囊、③是肾小管,A表示肾小球的滤过作用,B表示肾小管的重吸收。
(1)肾单位的结构包括图中的①是肾小球、②是肾小囊、③是肾小管,选项D符合题意;(2)图中标号为③末端的液体与标号为②内的液体相比较,前者不含葡萄糖,因为原尿流到肾小管的重吸收,全部的葡萄糖吸收进入到了血液中,正常情况下尿液中没有葡萄糖;(3)人体每天形成的原尿大约有150升,而实际排出的尿液只有1.5升,这是由于图中标号③,即肾小管所起到的重吸收作用;(4)若在某病人的尿检单中,发现了较多的蛋白质和红细胞,则发生病变的结构在图中的标号为①,即肾小球,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部位发生病变,通透性增大,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滤过到肾小囊腔中,肾小管不能重吸收回血液中,这样尿液中与正常人相比,多出的成分应是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易错图表题精编(包含答案)

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易错图表题精编一.选择题(共30小题)1.人体形成尿液的器官是()A.B.C.D.2.如图是尿的形成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A处两种管道的管壁都很薄B.经过A处后,血液中葡萄糖量减少C.经过A处后,血液颜色发生变化D.与②中液体相比,③中液体尿素浓度较高3.如图为尿液的形成示意图,其中①~⑧代表相关结构或物质,a、b代表生理过程。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③④⑥构成了肾单位B.a、b分别代表滤过作用和重吸收作用C.正常情况下,⑦中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D.若⑧中检测到有葡萄糖,可能是图中⑤出现了异常4.如图为人体内尿液形成过程示意图。
图中①、③表示的结构和生理作用分别是()A.静脉、过滤作用B.动脉、过滤作用C.静脉、重吸收作用D.动脉、重吸收作用5.下表为某一正常人体内四种液体的成分对比表,“+”表示含有此类成分,“一”表示缺少此类成分。
四种液体分别是()成分项目血细胞大分子蛋白质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液体1﹣﹣++﹣+液体2﹣+++++液体3﹣﹣++++液体4++++++A.血液血浆原尿尿液B.尿液血浆原尿血液C.血液原尿血浆尿液D.尿液原尿血浆血液6.取某健康人肾动脉中的血浆、肾小囊中的原尿和膀胱中的尿液进行分析,得到如下数据。
表中能表示尿素含量变化的一行数据是()主要成分血浆(克/100毫升)原尿(克/100毫升)尿液(克/100毫升)水909895A8.000.030.00B0.100.100.00C0.720.72 1.10D0.030.03 1.80 A.A B.B C.C D.D7.如图是肾单位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肾单位由①②③组成B.②中的液体称为尿液C.③具有重吸收作用D.正常情况下,②中的液体不含血细胞8.下表是某健康人的血浆、原尿、尿液的成分及含量(单位:g/100mL),根据数据判断乙物质为()主要成分血浆原尿尿液甲80.030乙0.10.10丙909896丁0.720.72 1.1戊0.030.03 1.8A.尿素B.葡萄糖C.无机盐D.蛋白质9.如图为肾单位结构模式图,图中①和②代表结构,③和④代表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和大分子蛋白质经①过滤到②中B.在健康人体内,肾小球末端和肾小管末端流动着的液体分别是动脉血和尿液C.③和④都含有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D.喝进的部分水随④排出需要经过肾静脉10.体检时通常要做血常规和尿常规检查,下表是某同学体检报告单中血浆和尿液的部分组成成分及含量(克/100毫升),相关分析正确的是()成分葡萄糖尿素无机盐蛋白质血浆0.10.030.727.5尿液0 1.8 1.10.1A.尿液中不含葡萄糖是因为葡萄糖不能透过肾小囊内壁B.尿液中尿素浓度上升是因为大部分水被肾小管重新吸收C.尿液中无机盐浓度上升是因为无机盐不能被肾小管重新吸收D.尿液中含有一定量的蛋白质一定是因为肾小球有炎症11.如图是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
图是人体尿液形成的示意图

图是人体尿液形成的示意图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图是人体尿液形成的示意图(如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尿液的形成包括两个生理过程,图中已标出了肾小管的重吸收,另一个生理过程是肾小球的过滤.(2)尿液中如含有大量的葡萄糖,如不是肾脏的病变,则可能是人体的胰岛素分泌不足造成的.(3)人体在剧烈运动时,代谢废物主要是由骨骼肌产生的,骨骼肌是由多种组织构成的器官.请举例说明[例如:根中有输导组织(成熟区中有导管)]骨骼肌中分布有哪些组织,: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4)胎儿产生的代谢废物由母体帮助排出,这与子宫、脐带、胎盘等结构有关.请把母体、胎儿、子宫、脐带和胎盘的连接顺序补充完整:母体→胎盘→脐带→胎儿.(5)当膀胱中的尿液积累达到一定量时,尿液产生的压力就会刺激膀胱的感受器进而通过神经调节使尿液从膀胱经尿道排出体外,这叫排尿反射.(6)氧气由肺进入小肠的途径是:肺中的氧气→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小肠动脉→小肠.依此方法,画出肾脏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肺的途径:肾脏产生的二氧化碳→→肾静脉→体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考点:;;;;.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尿液的形成,糖尿病的原因,人体的四肢组织,胎儿与母体之间的物质交换通道,排尿反射的感受器的位置,血液循环的途径,分析解答.解答:解:(1)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两部分,肾小体又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尿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的虑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尿酸、尿素、水、无机盐和葡萄糖等物质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当尿液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对人体有用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到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血液里.原尿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和尿酸等就形成了尿液.因此尿液的形成包括两个生理过程,图中已标出了肾小管的重吸收,另一个生理过程是肾小球的过滤作用.(2)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合成糖元和血糖分解的作用就会减弱,结果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而超过正常值,一部分血糖就会随尿排出体外,形成糖尿,糖尿是糖尿病的特征之一.因此其尿液中可能含有葡萄糖.对患糖尿病的人,可以用注射胰岛素制剂来治疗.胰岛素制剂是蛋白质只能注射,不能口服.故尿液中如含有大量的葡萄糖,如不是肾脏的病变,则可能是人体的胰岛素分泌不足造成的.(3)人体在剧烈运动时,代谢废物主要是由骨骼肌产生的,骨骼肌是由多种组织构成的器官.请举例说明[例如:根中有输导组织(成熟区中有导管)]骨骼肌中分布有哪些组织,:上皮组织(肌肉中血管的内壁)、肌肉组织(骨骼肌)、结缔组织(骨骼肌两端的肌腱以及表面的膜)、神经组织(支配骨骼肌的收缩舒张).(4)胎儿产生的代谢废物由母体帮助排出,这与子宫、脐带、胎盘等结构有关.请把母体、胎儿、子宫、脐带和胎盘的连接顺序补充完整:母体→胎盘→脐带→胎儿.(5)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当膀胱中的尿液积累达到一定量时,尿液产生的压力就会刺激膀胱的感受器进而通过神经调节使尿液从膀胱经尿道排出体外,这叫排尿反射.(6)氧气由肺进入小肠的途径是:肺中的氧气→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小肠动脉→小肠.依此方法,肾脏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肺的途径:肾脏产生的二氧化碳→肾静脉→体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故答案为:(1)肾小球的过滤;(2)胰岛素;(3)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4)胎盘→脐带→胎儿;(5)感受器;(6)→肾静脉→体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江苏初二初中生物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

江苏初二初中生物期中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判断题1.在人脑中,具有“生命中枢”之称的是小脑()2.健康的成年人每次献血400-600毫升是不会影响健康的()3.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输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4.血液循环的动力来自于血管()5.当人体受伤出血时,具有止血和凝血作用的主要是红细胞()6.地方性甲状腺肿是由于该地区居民的食物和饮水中缺少钙()7.只要反射弧完整,必然出现条件反射。
()8.排汗也是排泄的一个途径()9.人体主要是通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使之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10.用手掌托住耳郭后边,会感到前方传来的声音变大,这说明耳郭能够产生声波()二、选择题1.在血液循环中,血液成分的变化主要发生在()A.毛细血管B.静脉C.心脏D.动脉2.血红蛋白的特性()A.氧气充足易与氧结合,氧气不足易与氧分离B.氧气充足不易与氧结合,氧气不足也不易与氧分离C.氧气充足易与氧结合,氧气不足不易与氧分离D.氧气充足不易与氧结合,氧气不足易与氧分离3.毛细血管适于物质交换的特点是()A.管壁厚,管内血流速度慢B.管壁薄,管内血流速度快C.管壁薄,管内血流速度慢D.管壁厚,管内血流速度快4.在显微镜下观察血涂片,视野内数量最多的是()A.红细胞B.白细胞C.血小板D.淋巴细胞5.某同学到医院输血后,医生告诉他可能有炎症,请问医生诊断的依据是()A.红细胞数量增多B.白细胞数量增多C.血小板数量增多D.该同学脸色不好6.下图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小鱼尾鳍血液流动的视野,图中标出的细胞是()A.红细胞B.白细胞C.血小板D.吞噬细胞7.A型血病人因失血过多而休克,应该给这个人输血,输入血液的血型是()A.B型B.O型C.AB型D.A型8.在血液循环中,血液成分的变化主要发生在()A.毛细血管B.静脉C.心脏D.动脉9.人体血液中,能够吞噬病菌的是()A.血小板B.血浆蛋白C.红细胞D.白细胞10.有暂时贮存尿液功能的是()A.肾脏B.膀胱C.输尿管D.尿道11.构成肾脏的基本结构是()A.肾小体B.皮质和髓质C.肾小管D.肾单位12.下列关于血液流经肾脏后发生的变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氧气增加了B.养料增加了C.尿素减少了D.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13.下表是某人的血浆、原尿、尿液成分的比较(单位:g/ml)。
初二生物尿的形成和排出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生物尿的形成和排出试题答案及解析1.尿的形成是连续的,而尿的排出是间断的。
其主要原因是()A.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B.肾脏的控制作用C.膀胱的储存作用D.肾单位的泌尿作用【答案】C【解析】肾、输尿管、膀胱、尿道共同组成了人体的泌尿系统.肾中形成的尿液,经过肾盂流入输尿管,再流入膀胱,在膀胱内暂时储存.膀胱内储存了一定的尿液后,膀胱就会绷紧,产生尿意.在大脑的支配下,尿经尿道排出体外.所以尿的形成是连续的,但尿的排出是间歇的。
故选:C【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尿的排出,首先明确泌尿系统的组成。
2.尿液与原尿的成分相似,主要差异是尿液中缺少()A.血细胞B.无机盐C.葡萄糖D.大分子蛋白质【答案】C【解析】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1)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2肾小囊腔形成原尿;(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可见原尿的成分有:水、无机盐、尿素和葡萄糖等;而尿液的成分包括水、无机盐、尿素等,与原尿相比不含有葡萄糖,因为葡萄糖被肾小管全部重吸收了.【考点】尿液的形成3.下列流程错误的是()A.外界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内耳→听觉神经→大脑B.外界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大脑C.血液→肾小球→肾小管→肾小囊→尿液D.外界刺激→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答案】C【解析】A、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产生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感觉细胞,再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产生听觉.B、视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C、血液流经肾脏的途径:肾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小球→出球小动脉→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肾静脉。
2022-2023学年浙江九年级上学期科学同步练习3-5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讲义)(解析版)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五节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知识点分析】一.营养物质的利用:1.糖类的代谢:吸收到体内的葡萄糖,一部分直接被组织细胞用以氧化供能,多余的部分会在肝脏或肌肉等组织细胞中合成糖元或在体内转变为脂肪,作为能源物质储备着。
(如图是血糖的转化)2.糖元:是由多个葡萄糖分子结合在一起形成的多糖化合物。
3.血糖:血浆中的葡萄糖,血糖含量通常情况下保持相对稳定,质量分数为0.1%。
4.糖类的代谢终产物:二氧化碳和水。
5.脂肪的代谢终产物:二氧化碳和水。
6.蛋白质的代谢终产物:二氧化碳和水以及含氮废物(比如尿素)。
7.糖类、脂肪、蛋白质之间的转化:8.人体每天都需要大量氧气来氧化分解各种营养物质,以产生足够的能量,维持生命活动:88获得的能量8=8消耗的能量8+8贮存的能量二.泌尿系统:1.排泄:人体将体内所产生的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2.排泄的三种方式:(1)排尿:排出绝大部分代谢终产物包括二氧化碳、尿素、尿酸和多余的水、无机盐;(2)排汗:排出一部分水、少量无机盐、尿素;(3)呼吸: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水分。
【注意】排便的过程属于排异,食物残渣一直在消化道内,属于体外。
3.泌尿系统(1)组成: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
(2)功能:肾脏——形成尿液;输尿管——输送尿液;膀胱——暂时贮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
4.肾脏:肾脏是人体最主要的排泄器官,位于人腰后部脊柱两侧,左右各一个。
每个肾脏由肾实质和肾盂组成。
肾实质由外到内分为皮质和髓质。
肾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肾单位,每个肾大约有100万以上个肾单位。
肾单位主要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其中肾小体是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
5.尿液的形成:肾脏就像一部过滤机,当血液流经肾脏时,通过一个个微小的“过滤器”——肾单位进行工作。
血液流经肾单位,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在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通过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由收集管收集进入肾盂。
图一是肾单位形成尿液的示意图

初一生物期末复习资料1、图一是肾单位形成尿液的示意图,根据图答复以下问题。
(1)写出图中各部分的名称。
1 2 3 4 5 。
〔2〕肾单位包括【】【】【】〔3〕2内的液体是,4内的液体是尿液,两者的主要区别是4内不含。
〔4〕图中1 2 4内的液体是。
〔5〕尿的形成主要包括的作用和的作用两个联络的过程。
2、图二是心脏构造图,根据图答复以下问题。
〔1〕写出心脏四个腔的名称:A B C D 。
〔2〕心脏壁中最厚的是,在心脏中防止血液倒流的是〔f 和e〕。
(3)在心脏中,和右心室相连的血管是【】和左心室相连的血管是【】。
〔4〕流动脉血的血管是填字母。
〔5〕血液循环分和。
图一图二3、图三是人体消化系统构造示意图,根据图答复以下问题。
〔1〕、写出图中序号表示的名称:1 3 5 6 10 .〔2〕蛋白质最初消化从胃开始,最终在中被分解成,才能吸收。
淀粉最初消化从口腔开始,最终在中分解成葡萄糖。
脂肪最终在小肠中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吃馒头和米饭时,在口腔中咀嚼会有甜味,是因为被分解成麦芽糖。
〔3〕人体最大的消化腺是【】,其分泌的中没有消化酶,有乳化脂肪的作用。
〔4〕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是。
4、图四是人眼球的构造示意图,根据图答复以下问题。
〔1〕眼球最前方的是【】,成白色且坚韧的是,呈褐色的是【】,它可以调节【】的大小。
〔2〕序号2表示它的的作用是光线。
有感光细胞,可以感受光刺激的是【】。
〔3〕近视眼的眼球的或的凸度过大,使远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因此看不清的物体,可以通过配戴适宜的镜加以矫正。
〔4〕形成物像在上,形成视觉在上。
图三图四1、将以下维生素的类型和相关的缺乏症用直线连起来维生素A 脚气病维生素B1 夜盲症维生素C 佝偻病维生素D 坏血病2、将无机盐与相应缺乏症连接起来含钙丰富的食物预防贫血症含铁丰富的食物预防佝偻病含碘丰富的食物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3、将血细胞和其作用连接起来血浆携带氧红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白细胞促进止血,加速血液凝固血小板吞噬病菌4、将消化道和吸收功能联络起来胃根本没有吸收功能食道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大肠吸收水、无机盐和酒精小肠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酒精5、3月12日世界地球日6月15日世界人口日7月11日植树节二氧化硫温室效应二氧化碳酸雨填空题1、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三类:可回收垃圾如废玻璃;不可回收垃圾如剩饭菜;危险有害垃圾如废电池。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第四章代谢与平衡单元检测附答案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第四章代谢与平衡单元检测一、选择题(共15题;共30分)1.人体内器官各有分工,为人体的正常运行发挥着作用。
下列器官自述合理的是()A. B. C. D.2.农民将人排出的尿液收集起来,经处理后浇在菜地里,能加快菜苗的生长。
这主要是因为尿液的成分中含有( )A. 尿素B. 水C. 无机盐D. 葡萄糖3.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分解葡萄糖后的产物是( )A. 二氧化碳和酒精B. 二氧化碳和水C. 二氧化碳和乳酸D. 酒精和水4.取4支洁净的试管,①号和②号试管分别加入2毫升1%淀粉溶液,③号和①号试管分别加入1毫升新鲜唾液淀粉酶溶液(pH约为7)和1毫升蒸馏水,将4支试管放在37℃的水中水浴5分钟。
然后将③号和④号试管中的液体分别倒入①号和②号试管,充分摇匀,再放回37℃的水中水浴5分钟。
往①号和②号试管各滴入1滴碘液,摇匀,观察发现①号试管溶液不变蓝,②号试管溶液变蓝。
这一实验可以说明()A. 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发生了化学反应B. 唾液淀粉酶具有专一性C. 唾液淀粉酶的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D. 唾液淀粉酶的作用需要适宜的pH5.合理均衡的膳食有利于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
日常生活中,应科学安排一日三餐,图中能代表一日三餐中各种食物合理配置比例的是()A. B. C. D.6.医生从某病人的消化道内取出一些内容物,经化验有维生素、水、氨基酸、少量麦芽糖、无机盐、脂肪酸、纤维素。
这些物质最可能是从哪里取出的()A. 口腔B. 胃C. 小肠D. 大肠7.下列曲线中能正确表示淀粉在人体消化道内消化过程的是()A. B. C. D.8.下列曲线表示人体的某项生理过程,相关说法合理的是()A. 若甲中x表示健康人肾单位中葡萄糖含量,则部位①是肾小球B. 若乙中y表示血液中氧气含量,则部位②是肺部毛细血管C. 若丙中z表示肺容积,则ab段曲线表示吸气过程,此时肋间肌和膈肌均收缩D. 若丁表示在消化道内淀粉、蛋白质、脂肪被消化程度,则物质w在部位③中消化成葡萄糖9.流程图可以用来表示连续发生的一系列生理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是人体尿液形成的示意图(如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尿液的形成包括两个生理过程,图中已标出了肾小管的重吸收,另一个生理过程是
肾小球的过滤
.
(2)尿液中如含有大量的葡萄糖,如不是肾脏的病变,则可能是人体的
胰岛素
分泌不足造成的.
(3)人体在剧烈运动时,代谢废物主要是由骨骼肌产生的,骨骼肌是由多种组织构成的器官.请举例说明[例如:根中有输导组织(成熟区中有导管)]骨骼肌中分布有哪些组织,:
上皮组织
肌肉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
.
(4)胎儿产生的代谢废物由母体帮助排出,这与子宫、脐带、胎盘等结构有关.请把母体、胎儿、子宫、脐带和胎盘的连接顺序补充完整:母体→
胎盘→脐带→胎儿
.
(5)当膀胱中的尿液积累达到一定量时,尿液产生的压力就会刺激膀胱的
感受器
进而通过神经调节使尿液从膀胱经尿道排出体外,这叫排尿反射.
(6)氧气由肺进入小肠的途径是:肺中的氧气→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小肠动脉→小肠.依此方法,画出肾脏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肺的途径:肾脏产生的二氧化碳→
→肾静脉→体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
.
考点:尿液的形成;人体的几种基本组织及功能;血液循环的途径;胰岛素的作用及其内分泌腺分泌异常时的症状;胚胎的发育和营养.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尿液的形成,糖尿病的原因,人体的四肢组织,胎儿与母体之间的物质交换通道,排尿反射的感受器的位置,血液循环的途径,分析解答.
解答:解:(1)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两部分,肾小体又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尿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的虑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尿酸、尿素、水、无机盐和葡萄糖等物质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当尿液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对人体有用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到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血液里.原尿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和尿酸等就形成了尿液.因此尿液的形成包括两个生理
过程,图中已标出了肾小管的重吸收,另一个生理过程是肾小球的过滤作用.
(2)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合成糖元和血糖分解的作用就会减弱,结果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而超过正常值,一部分血糖就会随尿排出体外,形成糖尿,糖尿是糖尿病的特征之一.因此其尿液中可能含有葡萄糖.对患糖尿病的人,可以用注射胰岛素制剂来治疗.胰岛素制剂是蛋白质只能注射,不能口服.故尿液中如含有大量的葡萄糖,如不是肾脏的病变,则可能是人体的胰岛素分泌不足造成的.
(3)人体在剧烈运动时,代谢废物主要是由骨骼肌产生的,骨骼肌是由多种组织构成的器官.请举例说明[例如:根中有输导组织(成熟区中有导管)]骨骼肌中分布有哪些组织,:上皮组织(肌肉中血管的内壁)、肌肉组织(骨骼肌)、结缔组织(骨骼肌两端的肌腱以及表面的膜)、神经组织(支配骨骼肌的收缩舒张).(4)胎儿产生的代谢废物由母体帮助排出,这与子宫、脐带、胎盘等结构有关.请把母体、胎儿、子宫、脐带和胎盘的连接顺序补充完整:母体→胎盘→脐带→胎儿.
(5)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当膀胱中的尿液积累达到一定量时,尿液产生的压力就会刺激膀胱的感受器进而通过神经调节使尿液从膀胱经尿道排出体外,这叫排尿反射.
(6)氧气由肺进入小肠的途径是:肺中的氧气→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小肠动脉→小肠.依此方法,肾脏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肺的途径:肾脏产生的二氧化碳→肾静脉→体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
故答案为:
(1)肾小球的过滤;
(2)胰岛素;
(3)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
(4)胎盘→脐带→胎儿;
(5)感受器;
(6)→肾静脉→体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