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彩缤纷的高中生物学实验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一至必修五生物实验积累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一至必修五生物实验积累实验一:观察植物细胞结构实验目的: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了解其组织构成。
实验步骤:1. 取一片鲜叶片,放在载玻片上。
2. 在叶片上滴加一滴碘酒溶液。
3. 用取物钳将另一片载玻片放在碘酒溶液上,将溶液蒸发至干燥。
4. 在显微镜下观察载玻片。
实验结果:可以观察到植物细胞的主要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叶绿体和细胞核。
实验二: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实验目的:了解光合作用发生的条件及其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实验步骤:1. 取两个绿色植物苗。
2. 将一个苗放置在室内光照充足的地方,另一个苗放置在黑暗中。
3. 接种一段时间后,观察两个苗的生长情况并记录。
实验结果: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植物苗能正常生长,而在黑暗中则生长受限。
这说明光合作用对植物生长至关重要。
实验三:测试酶的活性实验目的:测定不同温度条件下酶的活性变化。
实验步骤:1. 准备苹果汁和淀粉溶液。
2. 将一部分苹果汁和一定量的淀粉溶液混合。
3. 将混合液分别置于不同温度下反应一段时间。
4. 加入判断酶活性的试剂,观察颜色变化并记录。
实验结果: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逐渐增强,但超过一定温度后酶活性会下降。
这说明温度对酶的活性有一定影响。
实验四:观察动植物细胞的异同实验目的:观察动植物细胞的异同,了解它们的结构特点。
实验步骤:1. 取一片洋葱鳞叶和一片薄片组织,放在载玻片上。
2. 滴加一滴甲苯溶液,将溶液蒸发至干燥。
3. 在显微镜下观察载玻片。
实验结果:动植物细胞的共同点是都包含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而不同之处在于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叶绿体,而动物细胞则没有。
实验五:观察细菌培养实验目的:观察细菌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实验步骤:1. 准备好培养基和细菌液。
2. 将细菌液分别接种在不同培养基上。
3. 每天观察并记录细菌的生长情况。
实验结果:细菌在不同培养基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情况不同。
这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细菌生长的适宜条件。
高中生物实验大全

高中生物实验大全实验三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实验原理: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实验步骤:1.准备样本:从洋葱、鱼鳞、人口腔等样本中取得细胞。
2.制作干片:将样本切成薄片,用干片夹将其固定。
3.染色:用甲苯染色或碘酒染色,使细胞更加清晰可见。
4.观察:将干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观察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实验四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实验原理: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
实验步骤:1.准备样本:从植物叶片或动物肌肉中取得细胞。
2.制作干片:将样本切成薄片,用干片夹将其固定。
3.染色:用碘酒染色,使线粒体和叶绿体更加清晰可见。
4.观察:将干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实验五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实验原理:通过模拟实验探究不同溶液对膜的透性的影响。
实验步骤:1.准备材料:葡萄糖、淀粉、蒸馏水、试管、漏斗、滤纸、膜。
2.制作实验装置:将试管中部用膜隔开,分别装入葡萄糖和淀粉溶液,用漏斗和滤纸将膜固定在试管中部。
3.观察:观察不同溶液对膜的透性的影响,如是否通过膜进入另一侧的溶液。
实验六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原理:通过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在高渗溶液和低渗溶液中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
实验步骤:1.准备材料:洋葱片、高渗溶液(如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低渗溶液(如蒸馏水)。
2.观察:将洋葱片放入高渗溶液中,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的过程;然后将洋葱片放入低渗溶液中,观察细胞质壁复原的过程。
实验七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实验原理:通过探究不同因素对酶活性的影响,了解酶的特性和作用。
实验步骤:1.准备材料:淀粉酶、淀粉溶液、酶试剂、试管、恒温水浴。
2.制作实验装置:将淀粉酶、淀粉溶液和不同因素(如温度、pH值、酶浓度等)混合在试管中,放入恒温水浴中反应一定时间。
3.观察:观察不同因素对酶活性的影响,如酶活性的增加或减弱。
实验八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原理:通过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了解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高中生物实验大全(已整理好A4)

高中生物实验大全(已整理好A4)高中生物实验大全一、显微镜使用实验实验现象: 用显微镜观察物体实验原理: 显微镜是一种将非常小的物体放大的仪器。
显微镜有两个镜片,分别为目镜和物镜,通过调节物镜和目镜的距离,使物体放大到合适的大小,然后使用目镜观察被放大的物体。
实验步骤:1. 将玻片架放置在显微镜的台面上。
2. 在玻片中央滴上一滴水,放置一个薄片样品。
3. 载物台向上移动,调整物镜到低倍的位置,然后向下调整物镜直至薄片样品完全清晰。
4. 调整目镜直至临界,然后调节焦距使样品清晰。
实验结果: 观察样品的细节和结构,放大图像可以更清晰地看到物体的细节。
二、酵母菌发酵实验实验现象: 研究酵母菌在不同条件下发酵的现象实验原理: 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核生物,有能力进行葡萄糖发酵。
在缺氧条件下,酵母菌用糖和其他有机物代谢产生乙醇和二氧化碳。
实验步骤:1. 在三个试管中各加入10毫升葡萄糖溶液。
2. 在试管A中加入三颗酵母菌,用氧气可吸入的材料封闭。
3. 在试管B中加入三颗酵母菌,用气密盖封闭。
4. 在试管C中加入三颗酵母菌,放置于通风处。
5. 将三个试管放置在恒温箱中约4小时。
6. 将试管A和B转移至活塞式气密容器,将CO2产生的肮脏和温室气体排放到显微镜后方。
实验结果: 检验酵母菌在不同条件下发酵的能力。
三、肌肉力量实验实验现象: 研究肌肉在不同负重条件下力量的表现。
实验原理: 肌肉收缩与神经刺激有关,当肌肉收到刺激时,细胞壁内的物质会释放并与肌肉中的肌动蛋白结合。
当肌动蛋白结合添加腺苷酸三磷酸(ATP)时,肌肉开始收缩,造成力量。
实验步骤:1. 使用标量的加权设置增加肌肉负重,并找到最大负重。
2. 要求被试者做几次肌肉收缩的动作,每次动作持续5秒钟,以测试肌肉在不同负重条件下的力量。
3. 记录每次测定的数据。
实验结果: 比较不同负重条件下被试者的肌肉力量。
较大的负重意味着肌肉展示更强的力量。
四、洋葱表皮细胞实验实验现象: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结构实验原理: 洋葱表皮细胞是一种单细胞植物,其中包含核,细胞膜,细胞壁和细胞质。
高中生物实验大全

高中生物实验大全1.花色素提取实验材料:多色鲜花、酒精、水、激光笔、小玻璃瓶、竹签步骤:1)将鲜花的花瓣切碎并放入小玻璃瓶中。
2)加入足够的酒精覆盖花瓣,并用竹签搅拌,使花色素溶解。
3)用激光笔照射溶液,观察颜色的变化。
不同颜色的花瓣会在激光照射下显示出不同的荧光颜色。
2.酵母发酵实验材料:干酵母、糖、水、气球、漏斗、瓶子步骤:1)将瓶子底部用漏斗固定住,并在漏斗中放入干酵母。
2)在瓶子中加入适量的糖和水,将漏斗取下,迅速用气球密封瓶口。
3)观察瓶子中的气球膨胀情况,随着时间的推移,酵母会分解糖并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导致气球膨胀。
3.光合作用实验材料:小苗、苏打水、透明塑料袋、橡皮筋步骤:1)将小苗栽种在透明塑料袋内,并用橡皮筋密封袋口。
2)往塑料袋中注入适量的苏打水。
3)将袋子放在阳光下观察,数小时后会出现水蒸气凝结在袋内的现象。
这是因为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被苏打水吸收,使袋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导致水蒸气凝结。
4.进化实验材料:细菌培养皿、琼脂、棉签、温度控制设备步骤:1)在多个细菌培养皿上涂抹不同的抗生素,如青霉素、红霉素等。
2)将细菌培养皿放入不同的温度环境中,如高温、低温等。
3)观察不同环境下细菌的生长情况,通过比较发现一些细菌对某些抗生素或特定温度更耐受,说明细菌在进化中适应了不同的环境。
5.鸟类适应实验材料:鸟类标本、竹签、彩色羽毛步骤:1)选择多种鸟类标本,观察它们的嘴形、爪型和羽毛颜色。
2)将竹签插入不同彩色羽毛中,使其呈现不同颜色。
3)根据观察到的鸟类特征,将竹签上的彩色羽毛插入到标本相应位置。
4)通过调整不同颜色的羽毛,观察鸟类标本的适应性特征,如迷彩效果。
总结:以上是高中生物实验大全,这些实验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实验内容包括花色素提取、酵母发酵、光合作用、进化以及鸟类的适应性等方面,涵盖了生物学的各个分支,有助于学生科学实践和实际应用的能力提升。
高中生物:显色反应汇总

生物高中:显色反应汇总大千世界,五彩缤纷。
无论生物和化学,一旦说到物质鉴定,总免不了涉及四个大字——显色反应。
然而正因为教科书所涉及的实验众多,哪种物质该用哪种显色试剂?而所对应的又是哪种反应结果?很多学生一旦面对此类题目,立即就一头雾水了。
那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高中新课改生物教材,从深处探究显色反应本质,从而去领会这斑斓的世界。
1.物质鉴定出现的显色反应(1)淀粉的鉴定淀粉是最常见的多糖,由许多葡萄糖分子缩合而成,是植物体内的储能物质,有直链和支链两种。
直链淀粉由a-1,4-糖苷键连接的葡萄糖分子组成,呈线状链;支链淀粉在分支处有a-1,6-糖苷键连接,其直链部分也有a-1,4-糖苷键连接。
一般的淀粉为直链及支链淀粉的混合物。
通常我们说的淀粉遇碘变蓝指的是可溶性直链淀粉的特性,而支链淀粉遇碘呈紫或红紫色。
(2)还原糖的鉴定还原性糖:指分子结构中含有还原性基团(游离醛基或a-碳原子上连有羟基的酮基)的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乳糖、半乳糖等。
蔗糖、淀粉、纤维素等则不是。
生物学中,常用能与醛基发生特定颜色的指示剂如斐林试剂、班氏试剂进行鉴定。
实验时,应选择含糖量较高,颜色为白色或近白色的植物组织,以苹果、梨为最好。
①利用斐林试剂:斐林试剂是由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mL的CuSO4溶液配制而成,二者混合后,立即生成淡蓝色的Cu(OH)2沉淀。
Cu(OH)2:在加热条件下与醛基反应,被还原成砖红色的Cu20沉淀,醛基则被氧化为羧基。
此过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浅蓝色一棕色一砖红色(沉淀)。
②利用班氏试剂:班氏试剂由A液(硫酸铜溶液),B液(柠檬酸钠和碳酸溶液)配制而成。
将A溶液倾注入B液中,边加边搅拌,如有沉淀可过滤。
实验原理与斐林试剂相似,所不同的是班氏试剂可长期使用。
实际上,用班氏试剂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比用斐林试剂更简便。
这是因为斐林试剂中的Cu(OH)2是一种沉淀物质,并且为弱氧化剂,如果放置过久,或沉淀过多都不利于反应,因此要现配现用。
高中生物学新课程必修1实验教学设计10: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实验设计:
回答问题。实验思路:取等量的 原则,进行绿叶中色素提取
计
请你设计实验探究研 磨时加入碳酸钙能够
叶片分为甲,乙两组,甲组加入 和分离实验的设计,并能够 碳酸钙,乙组不加碳酸钙,在相 预测实验结果。通过对实验
提高色素提取液中色 同的条件下进行研磨,过滤后比 设计和结果预测的表述,锻
素的浓度,说出实验 较两种绿叶中色素的含量。
据你设计的实验思路 色相差不大,说明研磨时加入碳 从根本上理解碳酸钙防止
进行探究。
酸钙不能提高色素提取液中色 色素被破坏的原理。
思考:加入碳酸钙为 素浓度。
什么能够防止色素被 思考回答。色素分子中含有镁离
破坏?欲获得色素浓 子,在研磨过程中会释放有机
度高的提取液,研磨 酸,而镁离子和有机酸会发生反
时需要注意什么呢? 应,加入碳酸钙可以与有机酸反
根据前面的探究,思考回答。 无色薄膜补充蓝紫光 吸收、传递、转化光能
升华提升。
作业布置 书写实验报告
教学反思
学生通过分组探究不同因素改变能够提高绿叶中色素的浓度,可以解释层析 后滤纸条色素带颜色浅的原因;通过比较花瓣中色素和绿叶中色素性质的不 同,加深对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操作的理解,加入盐酸和氢氧化钠后花瓣色 素提取液颜色的变化让学生从原理上解释了校园呈现万紫千红的原因;学生 能够利用光盘自制分光装置,自主进行实验设计,实施实验方案,交流展示 研究成果,虽然因为装置设计问题未能完美地展示色素的吸收光谱,但是这 些过程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合作探能力,知识迁移的能力。
炼语言表达能力。探究不同
思路、预测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若甲组滤液颜色比乙 操作不同材料中滤液中色
及结论。
组滤液颜色深,说明研磨时加入 素浓度,通过对照总结出提
创新教学情境,打造五彩缤纷的生物课堂

创新教学情境,打造五彩缤纷的生物课堂【摘要】在生物课堂中,创新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打造生物实验课的互动氛围,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
利用科技手段增加趣味性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更加愉快和高效。
周边环境创设与教学内容融合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生物世界的奇妙之处。
通过探索生物多样性的奥秘,学生可以拓展视野,培养对生命的敬畏和热爱。
在这样五彩缤纷的生物课堂中,学生们将不仅仅是知识的接受者,更是生命与自然的探究者和保护者。
通过这种创新教学方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培养他们探索生命奥秘的能力。
【关键词】创新教学情境, 生物课堂, 互动氛围, 科技手段, 周边环境, 多样性, 结论1. 引言1.1 引言生物课堂是学生接触自然科学知识的重要平台,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是每位生物教师都需要思考和关注的问题。
创新教学情境能够为学生呈现一个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使他们更加投入课堂,享受学习过程。
在打造五彩缤纷的生物课堂中,我们可以通过营造生动的互动氛围、利用科技手段增加课堂趣味性、创设周边环境与教学内容融合以及探索生物多样性的奥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创新教学情境来打造一个生动有趣的生物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探索科学的奥秘,收获知识的乐趣。
让我们一起走进五彩缤纷的生物世界,感受科学的魅力,开启探索生命的旅程。
2. 正文2.1 创新教学情境创新教学情境是指通过创新的方式和手段,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在生物课堂中,创新教学情境可以体现在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运用、学生参与的程度等方面。
创新教学情境可以通过引入生动有趣的教学资源和媒体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利用视频、动画、实验模拟等形式来呈现生物知识,让学生在观看中感受生物的奇妙之处,增加他们的学习乐趣。
创新教学情境还可以通过设计生物实验课的互动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生物知识。
高中生物实验大全

高中生物实验大全
高中生物实验大全是高中生物实验的集合,包含了各种与生物学相关的实验,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能。
这些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知识,培养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
以下是5个高中生物实验的示例:
1.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通过制作植物组织临时装片,使用显微镜观
察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了解有丝分裂的过程和特点。
2.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通过检测生物组织中的不同
化合物,了解生物组织的组成和特性。
3.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实验:通过比较不同条件下酶促反应的速率,了解
温度、pH等对酶活性的影响。
4.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实验:通过制作植物或动物组织的临时装片,使用显
微镜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
5.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实验:通过使用不同浓度的植
物生长调节剂处理扦插枝条,观察其生根情况,了解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
总结:高中生物实验大全是指高中生物实验的集合,包括各种与生物学相关的实验。
这些实验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知识,培养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能,提高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彩缤纷的高中生物学实验
范洁(苏州市工业园区第二高级中学 215000)摘要在生物实验中经常涉及到一些鉴定物质的颜色反应和具有特殊颜色的物质或者结构,学生需要熟记这些知识应对高考中识记类题目。
但是在记忆过程中容易混淆,学生经常张冠李戴,在此特归纳总结,以方便对比分析和记忆。
关键词颜色反应生物实验
识记类题目在高考生物学试题中出现占有一定的比例。
对这类题,考生只需熟记与教材相关内容并能正确表达。
它具有一定的导向性:促使今后中学教学更加注重课堂教学,做好教材规定的所有实验,切实使学生掌握有关实验材料,过程,方法,原理,现象,结果等知识。
在生物实验中经常涉及到一些鉴定性实验,这些实验多要学生记忆一些特定实验条件下出现特定的颜色反应,也是近几年高考命题的常考知识点。
在记忆这些试剂和颜色反应时学生经常张冠李戴,因此我认为在复习时因把它们归纳总结为专题,以方便对比分析和记忆。
鉴定物质或观察对象使用的试剂颜色
还原性糖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
脂肪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橘黄色或红色
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反应
淀粉碘液蓝色
DNA 甲基绿绿色
RNA 吡罗红红色
叶绿体绿色
线粒体健那绿蓝绿色
CO2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酒精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灰绿色
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无水乙醇、层析液橙黄色的胡萝卜素、黄色的叶黄素、蓝绿色的叶绿素a
和黄绿色的叶绿素b
含酚酞的琼脂块NaOH 红色
染色体(质)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溶液紫色或红色
凝胶珠浅,呈白色,说明海藻酸钠的浓度偏低,固定的酵母细
胞数目较少
DNA 二苯胺蓝色
血红蛋白的分离水、甲苯第l层为无色透明的甲苯层;第2层为白色薄层固体,是
脂溶性物质的沉淀层;第3层是红色透明液体,这是血红
蛋白的水溶液层;第4层是其他杂质的暗红色沉淀层。
1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和淀粉
1.1斐林试剂与还原性糖的反应
斐林试剂甲液与乙液等量混匀后,生成浅蓝色的Cu(OH)2沉淀。
Cu(OH)2与还原性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发生反应,由蓝色变成棕褐色,最后生成砖红色Cu2O沉淀。
也可使用班氏试剂与还原糖反应,在沸水浴中生成砖红色沉淀。
1.2脂肪与苏丹染液的反应
脂肪可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也可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
该反应不需要加热,需要使用显微镜观察。
1.3 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的反应
先向组织液试管中加人双缩脉试剂A液1~2mL,造成一个碱性的反应环境,再加试剂B液3~4滴,注意不能过量,否则在碱性环境中生成Cu(0H):沉淀而遮蔽,影响实验效果。
在碱性溶液(NaOH)中,双缩脲(H2NO-NH-CONH2)能与Cu2+作用,形成紫色或紫红色的络合物。
由于蛋白质分子中含有与双缩脲结构相似的肽键,因此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反应。
此外,蛋白质可以跟许多试剂发生颜色反应,例如在鸡蛋白溶液中滴人浓硝酸,则鸡蛋白溶液呈黄色,这是由于蛋白质(含苯环结构)与浓硝酸发生了颜色反应的缘故。
1.4 淀粉与碘的反应
淀粉溶于水,遇碘后形成碘-淀粉复合物,呈蓝色或蓝黑色。
实验中常用碘液来检验淀粉的存在。
在光合作用发现过程中,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做的实验中发现曝光的那一半叶片用碘蒸气处理后呈深蓝色。
2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甲基绿和吡罗红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
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3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3.1叶绿体
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散布与细胞质中,呈绿色、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
由于叶绿体本身含有色素,所以不用染色,可以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它的形态和分布。
3.2线粒体与健那绿染液的反应
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
4 细胞呼吸产物的鉴定
4.1 CO2与溴麝香草酚蓝的反应
CO2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4.2酒精与重铬酸钾的反应
在酸性的条件下,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与酒精发生反应,变成灰绿色。
5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叶绿体中的色素能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所以用无水乙醇可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扩散得快,溶解度低的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扩散得慢。
这样,几分钟之后,绿叶中的色素就会随着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而分离开来,共形成4条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是橙黄色的胡萝卜素、黄色的叶黄素、蓝绿色的叶绿素a和黄绿色的叶绿素b。
6 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
含酚酞的琼脂块模拟细胞,NaOH模拟细胞吸收的小分子,NaOH遇酚酞变红色来指示扩散深度,模拟探究物质运输效率。
本实验除了可以用NaOH和含酚酞的琼脂来完成外,还可以以淀粉代替酚酞,以碘代替NaOH,或者用浅色果冻代替琼脂,用红墨水代替NaOH。
7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染色质(体)容易被碱性染料如0.01g/mL或0.02g/mL的龙胆紫溶液染成紫色,或被醋酸洋红染成红色。
另外也可以使用改良苯酚品红染液对染色体进行染色。
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细胞内染色体行为变化不同,根据各个时期内染色体的变化情况,识别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哪个时期。
8 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
如果制作的凝胶珠颜色过浅、呈白色,说明海藻酸钠的浓度偏低,固定的酵母细胞数目较少;如果形成的凝胶珠不是圆形或椭圆形,则说明海藻酸钠的浓度偏高,制作失败,需要再作尝试。
9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在沸水浴的条件下,DNA遇二苯胺会被染成蓝色,所以二苯胺可用作鉴定DNA存在的试剂。
10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
血红蛋白因含有血红素而呈现红色。
当血红蛋白与氧结合时,血液中氧含量丰富,呈现红色,这种血叫做动脉血;当血红蛋白与氧分离,血液中含氧量少,呈暗红色,这种血叫静脉血。
红细胞经洗涤后在蒸馏水和甲苯的作用下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将此混合液离心后,可看到试管中的溶液分为4层:
第l层(最上层)为无色透明的甲苯层;
第2层(中上层)为白色薄层固体,是脂溶性物质的沉淀层;
第3层(中下层)是红色透明液体,这是血红蛋白的水溶液层;
第4层(最下层)是其他杂质的暗红色沉淀层。
11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张烽坤,张宝会.生物学新教材中常见“颜色反应”的归纳.生物学教学,2007,32(9):62-63
3 潘爱芹.高中生物教材中的“五颜六色”.中学生物学,2007,23(5):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