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经典实验(精选.)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实验大全

高中生物实验大全

高中生物实验大全实验三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实验原理: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实验步骤:1.准备样本:从洋葱、鱼鳞、人口腔等样本中取得细胞。

2.制作干片:将样本切成薄片,用干片夹将其固定。

3.染色:用甲苯染色或碘酒染色,使细胞更加清晰可见。

4.观察:将干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观察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实验四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实验原理: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

实验步骤:1.准备样本:从植物叶片或动物肌肉中取得细胞。

2.制作干片:将样本切成薄片,用干片夹将其固定。

3.染色:用碘酒染色,使线粒体和叶绿体更加清晰可见。

4.观察:将干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实验五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实验原理:通过模拟实验探究不同溶液对膜的透性的影响。

实验步骤:1.准备材料:葡萄糖、淀粉、蒸馏水、试管、漏斗、滤纸、膜。

2.制作实验装置:将试管中部用膜隔开,分别装入葡萄糖和淀粉溶液,用漏斗和滤纸将膜固定在试管中部。

3.观察:观察不同溶液对膜的透性的影响,如是否通过膜进入另一侧的溶液。

实验六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原理:通过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在高渗溶液和低渗溶液中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

实验步骤:1.准备材料:洋葱片、高渗溶液(如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低渗溶液(如蒸馏水)。

2.观察:将洋葱片放入高渗溶液中,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的过程;然后将洋葱片放入低渗溶液中,观察细胞质壁复原的过程。

实验七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实验原理:通过探究不同因素对酶活性的影响,了解酶的特性和作用。

实验步骤:1.准备材料:淀粉酶、淀粉溶液、酶试剂、试管、恒温水浴。

2.制作实验装置:将淀粉酶、淀粉溶液和不同因素(如温度、pH值、酶浓度等)混合在试管中,放入恒温水浴中反应一定时间。

3.观察:观察不同因素对酶活性的影响,如酶活性的增加或减弱。

实验八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原理:通过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了解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高中生物实验大全(已整理好A4)

高中生物实验大全(已整理好A4)

高中生物实验大全(已整理好A4)高中生物实验大全一、显微镜使用实验实验现象: 用显微镜观察物体实验原理: 显微镜是一种将非常小的物体放大的仪器。

显微镜有两个镜片,分别为目镜和物镜,通过调节物镜和目镜的距离,使物体放大到合适的大小,然后使用目镜观察被放大的物体。

实验步骤:1. 将玻片架放置在显微镜的台面上。

2. 在玻片中央滴上一滴水,放置一个薄片样品。

3. 载物台向上移动,调整物镜到低倍的位置,然后向下调整物镜直至薄片样品完全清晰。

4. 调整目镜直至临界,然后调节焦距使样品清晰。

实验结果: 观察样品的细节和结构,放大图像可以更清晰地看到物体的细节。

二、酵母菌发酵实验实验现象: 研究酵母菌在不同条件下发酵的现象实验原理: 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核生物,有能力进行葡萄糖发酵。

在缺氧条件下,酵母菌用糖和其他有机物代谢产生乙醇和二氧化碳。

实验步骤:1. 在三个试管中各加入10毫升葡萄糖溶液。

2. 在试管A中加入三颗酵母菌,用氧气可吸入的材料封闭。

3. 在试管B中加入三颗酵母菌,用气密盖封闭。

4. 在试管C中加入三颗酵母菌,放置于通风处。

5. 将三个试管放置在恒温箱中约4小时。

6. 将试管A和B转移至活塞式气密容器,将CO2产生的肮脏和温室气体排放到显微镜后方。

实验结果: 检验酵母菌在不同条件下发酵的能力。

三、肌肉力量实验实验现象: 研究肌肉在不同负重条件下力量的表现。

实验原理: 肌肉收缩与神经刺激有关,当肌肉收到刺激时,细胞壁内的物质会释放并与肌肉中的肌动蛋白结合。

当肌动蛋白结合添加腺苷酸三磷酸(ATP)时,肌肉开始收缩,造成力量。

实验步骤:1. 使用标量的加权设置增加肌肉负重,并找到最大负重。

2. 要求被试者做几次肌肉收缩的动作,每次动作持续5秒钟,以测试肌肉在不同负重条件下的力量。

3. 记录每次测定的数据。

实验结果: 比较不同负重条件下被试者的肌肉力量。

较大的负重意味着肌肉展示更强的力量。

四、洋葱表皮细胞实验实验现象: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结构实验原理: 洋葱表皮细胞是一种单细胞植物,其中包含核,细胞膜,细胞壁和细胞质。

高中生物经典实验汇总

高中生物经典实验汇总

高中生物经典实验汇总1、细胞学说建立----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

2、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英国科学家虎克。

3、(细胞学说的修正)“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德国学者魏尔肖。

4、利用离心方法分离细胞组分----克劳德。

5、发现溶酶体----德迪夫。

6、膜是由脂质组成的----欧文顿。

7、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桑格和尼克森。

8、成功的将构成水通道的蛋白质分离出来----美国阿格雷。

9、测得钾离子通道的立体结构----美国麦金农。

10、证明脲酶是蛋白质----美国萨姆纳。

11、发现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功能----美国切赫和奥特曼。

12、发现叶绿素集中在叶绿体中----德国萨克斯。

13、利用水绵和好氧细菌实验得出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恩格尔曼。

14、植物能够更新空气----英国普里斯特利。

15、植物体只有在阳光下才能更新空气----荷兰英格豪斯。

16、植物体在进行光合作用时,将光能转化化学能----德国梅耶。

17、证明光合作用产物为淀粉----德国萨克斯。

18、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来自于水----鲁宾和卡门。

19、用小球藻做实验,用14C标记14CO2,探明CO2中的C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C的途径----美国卡尔文。

20、孟德尔利用假说---演绎法揭示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21、给孟德尔的“遗传因子”一词起名为“基因”,并提出表现型和基因型概念----丹麦生物学家约翰逊。

22、理论上预测,卵细胞和精子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魏斯曼。

23、基因在染色体上-----萨顿的假说。

24、利用红眼和白眼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方法:类比推理)----美国生物学家摩尔根。

25、第一个提出色盲的人----道尔顿。

26、利用肺炎双球菌进行实验S型菌中存在“转化因子”将R型转化为S型----1928年格里菲思。

27、利用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第一个证明DNA是遗传物质---1944年艾弗里。

高中生物实验大全

高中生物实验大全

高中生物实验大全1.花色素提取实验材料:多色鲜花、酒精、水、激光笔、小玻璃瓶、竹签步骤:1)将鲜花的花瓣切碎并放入小玻璃瓶中。

2)加入足够的酒精覆盖花瓣,并用竹签搅拌,使花色素溶解。

3)用激光笔照射溶液,观察颜色的变化。

不同颜色的花瓣会在激光照射下显示出不同的荧光颜色。

2.酵母发酵实验材料:干酵母、糖、水、气球、漏斗、瓶子步骤:1)将瓶子底部用漏斗固定住,并在漏斗中放入干酵母。

2)在瓶子中加入适量的糖和水,将漏斗取下,迅速用气球密封瓶口。

3)观察瓶子中的气球膨胀情况,随着时间的推移,酵母会分解糖并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导致气球膨胀。

3.光合作用实验材料:小苗、苏打水、透明塑料袋、橡皮筋步骤:1)将小苗栽种在透明塑料袋内,并用橡皮筋密封袋口。

2)往塑料袋中注入适量的苏打水。

3)将袋子放在阳光下观察,数小时后会出现水蒸气凝结在袋内的现象。

这是因为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被苏打水吸收,使袋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导致水蒸气凝结。

4.进化实验材料:细菌培养皿、琼脂、棉签、温度控制设备步骤:1)在多个细菌培养皿上涂抹不同的抗生素,如青霉素、红霉素等。

2)将细菌培养皿放入不同的温度环境中,如高温、低温等。

3)观察不同环境下细菌的生长情况,通过比较发现一些细菌对某些抗生素或特定温度更耐受,说明细菌在进化中适应了不同的环境。

5.鸟类适应实验材料:鸟类标本、竹签、彩色羽毛步骤:1)选择多种鸟类标本,观察它们的嘴形、爪型和羽毛颜色。

2)将竹签插入不同彩色羽毛中,使其呈现不同颜色。

3)根据观察到的鸟类特征,将竹签上的彩色羽毛插入到标本相应位置。

4)通过调整不同颜色的羽毛,观察鸟类标本的适应性特征,如迷彩效果。

总结:以上是高中生物实验大全,这些实验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实验内容包括花色素提取、酵母发酵、光合作用、进化以及鸟类的适应性等方面,涵盖了生物学的各个分支,有助于学生科学实践和实际应用的能力提升。

(推荐)高中生物实验归纳

(推荐)高中生物实验归纳

(推荐)高中生物实验归纳高中生物实验归纳为题在高中生物课程中,实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它能够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和观察得出结论,提升他们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归纳介绍一些高中生物实验的相关内容。

一、观察植物细胞1. 浸泡洋葱片实验:将取自洋葱鳞茎的薄片浸泡在醋酸中一段时间后,用显微镜观察洋葱细胞,了解植物细胞的结构特点。

2. 食盐浓度对鲜红小豆芽生长的影响:在不同的食盐浓度下培养豆芽,观察其生长情况,了解渗透压变化对植物细胞的影响。

3. 光合作用的观察:将绿色植物置于不同光照条件下,观察叶片颜色变化和氧气产生情况,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影响因素。

二、动物生理实验1. 青蛙心脏实验:使用解剖青蛙,观察心脏的位置和结构,了解心脏的功能和循环系统。

2. 鸡胚发育观察:孵化鸡蛋并观察胚胎在不同时间点的发育情况,了解胚胎的发育过程和结构变化。

3. 哺乳动物消化系统的模拟:使用各种材料模拟哺乳动物的消化过程,了解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三、遗传实验1. 手法实验:通过对果蝇的交配和它们后代的观察,了解遗传规律和基因的传递方式。

2. DNA提取:从香蕉或其他水果中提取DNA,观察DNA的提取过程和结构,了解DNA的组成和功能。

3. 基因工程实验:通过对细菌的转基因,观察其对抗生素的抵抗能力的变化,了解基因工程的原理和应用。

四、生态实验1. 移除环境中的混杂物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培养植物,观察混杂物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了解环境因素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2. 饵料选择实验:观察不同种类的昆虫对不同饵料的偏好,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构建。

3. 水质污染实验:将水样暴露在不同的污染源下,观察水质变化和水中生物的反应,了解水质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通过上述实验的参与和观察,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科学的理论知识,同时培养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这些实验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还能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高中生物实验大全(已整理好A4)

高中生物实验大全(已整理好A4)

实验高中生物(必修)周华光目录必修一《分子与细胞》实验一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二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实验三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实验四用高倍镜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实验五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实验六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实验七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八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九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实验十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十一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必修二《遗传与进化》实验十二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实验十三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十四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必修三《稳态与环境》实验十五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实验十六模拟尿糖的检测实验十七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十八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十九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实验一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P26)【实验原理】甲基绿使DNA染上绿色,吡罗红使RNA染上红色。

【实验结果】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

【结果分析】真核生物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和叶绿体内也含有少量的DNA;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作业】1、完成实验报告2、完成实验指导丛书相关习题3、预习下一节的教学内容【实验反思】1、该实验效果不理想,估计与染色时间与浓度有关。

2、烘干操作对于绝大部分学生是难关。

实验二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P18)【实验原理】还原糖溶液中加斐林试剂(水浴加热)产生砖红色沉淀,脂肪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苏丹IV染液染成红色)小颗粒,蛋白质溶液中加双缩脲试剂呈现紫色。

【实验过程与结果】1、还原糖的检测还原性糖:有还原性基团(游离醛基或酮基)的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乳糖。

非还原性糖:淀粉、纤维素、蔗糖、糖元。

⑴材料的选取:还原糖含量高,白色或近于白色,如苹果,梨,白萝卜。

⑵试剂:斐林试剂(甲液:0.1g/mL的NaOH溶液,乙液:0.05g/mL的CuSO4溶液),现配现用。

高中生物实验汇总

高中生物实验汇总

高中生物实验汇总引言这份文档旨在汇总高中生物实验的内容和结果。

实验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践操作和观察,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的理论知识,并培养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本文档将总结几个典型的高中生物实验。

实验一:植物的光合作用实验目的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以及光合作用对环境和生物的重要性。

实验步骤1. 将一棵绿叶植物(如豆苗)放置在光照充足的地方,并给予适量的水。

2. 在植物的一片叶片上涂抹一层石蕊试剂(一种测定光合作用的指示剂)。

3. 将植物置于强光下数小时后,观察石蕊试剂的变化。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可以看到涂抹了石蕊试剂的叶片会变成紫黑色,说明光合作用已经进行。

这表明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同时释放出氧气。

实验二:果蝇的遗传实验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果蝇的遗传特征,了解遗传规律和基因的传递方式。

实验步骤1. 选取一对纯合子(纯合子是指基因型中两个等位基因相同的个体)的果蝇。

2. 交配纯合子果蝇,观察子代果蝇的遗传特征。

3. 记录子代果蝇的表现型和基因型,并计算各表型比例和基因型比例。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可以得出不同基因型果蝇的表现型比例和基因型比例。

这说明某些特征的遗传是受到基因的支配和显性-隐性规律的影响。

实验三:细胞的酶活性实验实验目的探究细胞中酶的活性以及酶活性受到温度和pH值等因素的影响。

实验步骤1. 准备若干含有不同pH值的缓冲液,分别为酶液和底物(如淀粉酶和淀粉)制备试管。

2. 将试管置于不同温度下进行反应,反应一定时间后停止反应。

3. 使用显色剂观察试管的颜色变化,颜色越深表示酶活性越高。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在适宜的温度和pH值下,酶的活性最高,颜色变化最显著。

这说明细胞中的酶活性对温度和pH值敏感,合适的环境条件有利于酶的正常活性。

总结以上是几个典型的高中生物实验,通过这些实验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生物学的知识和原理。

高中经典生物实验总结大全

高中经典生物实验总结大全

高中经典生物实验总结大全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生物学概念的建立与规律的形成离不开实验,因此学生需要主动掌握高中生物实验知识点。

下面店铺给大家带来高中经典生物实验,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经典生物实验(一)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一、实验原理用琼脂块模拟细胞。

琼脂块中含有酚酞,与NaOH相遇,呈紫红色,可显示物质(NaOH)在琼脂块中的扩散速度。

方法:用含酚酞的琼脂块模拟细胞。

2、现象:NaOH和酚酞相遇呈紫红色。

二、结论:琼脂块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随着琼脂块的增大而减小;NaOH扩散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随着琼脂块的增大而减小。

实验方法总结1、模型方法。

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模型包括物理模型、数学模型、概念模型等。

⑴以事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这种模型就是物理模型,沃森和克里克制作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就是物理模型。

⑵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

如"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t年后种群数量为Nt=N0 t 。

建立数学模型的步骤:①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

②提出合理的假设。

③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

④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2、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⑴样方法,适用于植物。

①取样的原则:随机取样。

②取样的方法: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样方的大小一般以1m2的正方形为宜。

③计算方法: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

⑵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另外,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如作物植株上的蚜虫、跳蝻)可用样方法;土壤小动物可用捕捉器取样法;趋光性昆虫可用灯光诱捕法。

⑶抽样检测法,适用于微生物(如酵母菌)。

3、同位素标记法。

放射性同位素可用于追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

通过追踪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可以弄清化学反应的详细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物学中科学家经典实验总结
1.施莱登和施旺利用显微镜通过观察动植物细胞从而建立了细胞学说。

(必修一P10)
2.台盼蓝染色实验(必修一P43)
3. 细胞膜的制备(必修一P40)
4.分离各种细胞器(必修一P44)
5.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必修一P48)
6. 欧文顿通过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研究,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同,凡是可
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必修一P65)
7.罗伯特森通过电镜观察提出了生物膜的模型,即生物膜都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

(必修一P68)
8.桑格和尼克森提出了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必修一P69)
9.177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帕拉札尼证明了胃液具有消化作用的实验(必修一P78)
10.酶本质的探究(必修一P81)
11.1771年,普利斯特利通过实验发现植物能更新由于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的空
气。

(必修一P101)
12.1779年,英格豪斯通过实验证明只有在光照条件下,植物体只有绿叶能更新污浊的空气。

(必修一P101)
13.1845年,梅耶根据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指出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起来。

(必修一P101)
14.1864年,萨克斯通过半叶遮光实验(饥饿处理后一半遮光一半曝光)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除氧气外还有淀粉。

(必修一P102)
15.1880年,恩格尔曼证明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的实验。

(必修一P100)
16.1939年,鲁宾和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用18O标记H2O和CO2)进行探究,证明光合作用
产生的氧气来自水。

(必修一P102)
17.卡尔文用同位素标记示踪法(用14C标记CO2)探明了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即卡尔文循环。

(必修一P102)
18.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并利用假说—演绎法提出了遗传学两大定律。

(必修二P2)
19.萨顿用蝗虫细胞作材料,研究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时,通过类比推理法得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

(必修二P27)
20.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必修二P28)
21.格里菲思通过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推测S型细菌中存在着转化因子。

(必修二P43)
22.艾弗里利用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对S型细菌中的物质进行分离提纯分别进行实验)说明转化因子是DNA,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必修二P43)
23.赫尔希和蔡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用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证明DNA是真正的遗传物质。

(必修二P44)
24.克里克和沃森通过构建模型法提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

(必修二P48-49)
25.制作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必修二P50)
26.贝利斯与斯他林提出假设并通过实验发现了小肠黏膜分泌的促胰液素和激素调节。

(必修三P23)
27.达尔文以金丝雀虉草的胚芽鞘为材料,发现单侧光照射能使胚芽鞘的尖端产生某种刺激,当这种刺激传递到下部的伸长区时,会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性弯曲。

(必修三P46)
28.詹森通过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可以通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必修三P47)
29.拜尔在暗处进行的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必修三P47)
30.温特将经过燕麦尖端处理过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生长的是一种化学物质,并把这种物质命名为生长素。

(必修三P47)
最新文件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方便更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