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香港金融危机

合集下载

1997年成功抗击亚洲金融危机 中国展现大国风范

1997年成功抗击亚洲金融危机 中国展现大国风范

1997年成功抗击亚洲金融危机:中国展现大国风范 2009年09月08日16:40 新华网索罗斯【前言】1997年夏,亚洲爆发了罕见的金融危机。

在素有“金融强盗”之称的美国金融投机商索罗斯等一帮国际炒家的持续猛攻之下,自泰国始,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的汇市和股市一路狂泻,一蹶不振。

在东南亚得手后,索罗斯决定移师香港。

香港庆祝回归的喜庆气氛尚未消散,亚洲金融风暴便已黑云压城。

在请示中央政府后,特区政府果断决策,入市干预。

经过几轮“肉搏战”,国际炒家弹尽粮绝,落荒而逃。

香港取得最终胜利,保住了几十年的发展成果。

而为了帮助亚洲国家摆脱金融危机,中国履行了自己的诺言不对人民币实行贬值,并通过国际机构和双边援助来支持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充分展现了负责任的大国风范。

【导读】曾荫权:直面金融风暴压力巨大哭过两三次人民币坚持不贬值中国树立起负责任大国形象索罗斯操盘手透露制造亚洲金融危机全过程索罗斯其人:业余哲学家喜欢为别人花钱泰铢贬值点燃导火索金融危机从泰国蔓延到全亚洲在20世纪90年代的繁荣时期,亚洲被世界上公认为新千年的一个巨大的新兴市场。

当时的泰国,和许多亚洲国家一样,开始从海外银行和金融机构中借入大量的中短期外资贷款,外债曾高达790亿美元。

在一片表面繁荣之下,泰国修建起许多空无一人而锃光发亮的办公大楼,韩国建立起了年产5百万辆小汽车的生产能力,这是当时韩国国内汽车市场容量的10倍。

1997年,泰国经济疲弱、出口下降、汇率偏高并维持与美元的固定汇率,给国际投机资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捕猎机会。

由美国“金融大鳄”索罗斯主导的量子基金乘势进军泰国,开始大量卖空泰铢,以迫使泰国放弃维持已久的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

泰国政府不甘示弱,不惜血本以强硬手段进行对抗,在短短几天内耗资100多亿美元吸纳泰铢,但却徒劳无益。

泰国政府不当的干预手段反而被金融大鳄们利用,他们不断散布谣言,说泰国政府束手无策,一时间泰国金融市场被搅得一潭浑水、阴云翻滚。

97年亚洲经济危机

97年亚洲经济危机

97年亚洲经济危机济南大学泉城学院经济10Q2钟健学号:2010300229497年亚洲经济危机1997年6月,一场金融危机在亚洲爆发。

一、原因:1、经济持续过热,经济泡沫膨胀2、国际金融市场游资冲击。

目前全球范围内大约有7万亿美元的流动国际资本,国际炒家发现在哪个国家或地区有利可图,马上会通过炒作冲击该货币,以在短期内获取暴利。

3、亚洲国家外汇政策不当。

为吸引外资,一方面保持固定汇率,一方面又扩大贸易自由化,给国际炒家提供了可乘之机。

4、为了维持固定汇率制,这些国家长期动用外汇储备来弥补逆差,导致外债的增加。

5、外债结构不合理。

在中期、短期债务较多的情况下,一旦外资流出超过外资流入,而本国的外汇储备又不足以弥补其不足,这个国家的货币贬值便是不可避免的了。

二、过程:1、1993年,国际投资家索罗斯认为马来西亚货币林吉特被低估,决定拿林吉特作为突破口。

马来西亚政府随即加强了对本国资本市场的控制,马来西亚因此免遭劫难。

2、东南亚各国经济过热的迹象更加突出。

各国中央银行不断提高银行利率降低通货膨胀率。

提供了很多投机的机会。

银行业本身大肆借入外币,炒作外币,加入投机者的行列,各国银行短期外债巨增。

其中,问题以泰国最为严重。

当时泰国在东南亚各国金融市场的自由化程度最高,秦铢紧盯美元,资本进出自由,泰国经济的"泡沫"最多。

同时,泰国银行业的海外借款95%属于不到一年的短期借款。

3、1997年6月下旬,索罗斯筹集了庞大的资金,向泰铢发起了猛烈进攻,秦铢狂跌不止,交易商疯狂卖出泰铢。

泰国政府动用3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和150亿美元的国际贷款企图力挽狂澜。

但这区区450亿美元的资金相对于无量级的国际游资来说,犹如杯水车薪,无济于事。

泰国政府无力与索罗斯抗衡,改变了维系13年之久的货币联系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

4、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

受此影响,菲律宾比索、印度尼西亚盾、马来西亚林吉特相继成为国际炒家的攻击对象。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危机从泰国开始,20世纪90年代,虽然泰国经济发展很快,但其中有很大隐忧,金融市场亦出现了虚假繁荣,加之其金融监管、汇率政策都存在严重问题,这才给了国际金融炒家乘虚而入的机会。

1997年1月份,以乔治·索罗斯为首的国际投机商开始对觊觎已久的东南亚金融市场发动攻击,开始抛售泰铢,买进美元。

泰铢直线下跌。

其目的很明确:搅乱东南亚金融市场,以图混水摸鱼,狠捞一笔。

而东南亚一些国家房地产、外汇储备、金融市场管理的混乱与失控,给投机者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

1997年5月份,国际货币投机商开始大举沽售泰铢,兑美元汇率大幅下跌。

1997年7月2日,泰国央行被迫宣布实行浮动汇率制,放弃长达13年之久的泰铢与美元挂钩的汇率制。

当天,泰铢重挫20%。

1997年7月29日,泰国央行行长宣布辞职1997年8月5日,泰央行关闭42家金融机构。

邻国新加坡元兑美元的汇率也是持续下跌。

1997年10月20日,国际炒家开始移驾国际金融中心香港,香港股市开始下跌。

10月21日,香港恒生指数下跌765点,22日则继续了这一势头,下跌了1200点。

23日,对于港元前景的担忧使香港银行同业拆借利率节节上扬,21日仅为7%左右的隔夜拆息一度暴涨300倍。

在这种市场气氛下,港股更连续第四次受挫,下跌达10%。

第二阶段:1997年11月24日,韩元暴跌。

投资者疯狂抛售韩元抢购美元,汇价跌至1139:1,股市从8月初跌破600点心理大关以来,创出488点的新低。

外汇储备由1997年初的335亿美元降至1997年10月底的305亿美元,与此同时其外债总额达到1000亿美元。

其中短期外债650亿美元,到年底应付外债本息200亿美元。

韩国的对外信用已经荡然无存。

一场金融危机终于成为现实。

第三阶段:1998年初,印尼金融风暴开始1998年2月16日,印度盾同美元比价跌破10000:1,至此新元,马币,泰铢,菲律宾比索同样开始下跌。

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1997香港金融保卫战

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1997香港金融保卫战
1. 发展中国家在进行金融改革的过程中,必须高度警 惕泡沫经济的发生。 2. 实行开放的发展中国家必须高度警惕国际游资 (hot money)的袭击,参与国际一体化过程必须循序渐进, 不可操之过急。 3. 必须正确协调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各种宏观经济政策 的运用。 4. 各国应加强对跨国资本流动的监管,尤其要加强对 短期资本流动的监管。短期投机性资本的异常流动有 可能成为金融危机的导火索。
12
对冲基金的投机策略

两个市场同时进行: 把拆借的港元兑换成美元 外国资金从股票市场撤出 逃离香港 港元汇率贬值 股指期货 沽空获益
同业拆借市场借入资金
外汇期货沽空获益 抛售股票 沽空股指期货
股票价格下跌
“一虚一实”两条战线
1.“虚”的一条战线,即港元金融战役的战略佯攻 (1)利用日元疲软大肆散播人民币要贬值的谣言,动 摇投资者对港元的信心; (2)对港币进行表面的进攻
第四次,港府正面与国家炒家交锋,赢得了香 港保卫战的胜利。
1 “舆论准备”阶段 2
前期对抗
3 “一虚一实”两条战线 4 港元金融战役的决战阶段
10
舆论准备
1.华尔街对冲基金“战无不胜”。
2.经济制度、宏观制度存在的问题
3.中国香港特区必然成为国际炒家的 “提款机”。
11
前期对抗
在前三次的交锋中,国际炒家先在拆借市场 上借入港币,兑换美元,抛售港币,迫使香港政府 拉高利率,利率上升引起股票市场下跌。 同时引起衍生市场上恒生指数下跌,恒指期 货价格下跌加速股票市场下跌;外国投资者对香港 经济和港币信心锐减,纷纷抛出港股换回美元,使 港币面临新一轮贬值压力„„
85炒家抛售港币港府动用近230亿储备接盘86市场因信心不稳定以7254点收市全天跌去212点813港股跌至6660点创5年半以来新低814香港特区政府利用外汇基金高调介入当日港股劲升564点收市报722469点820港府利用日元回稳的条件刺激恒指上升260点直逼7900点825港府提高银行隔夜拆息率迫使炒家付出高额代价827受俄罗斯金融危机影响全球股市下跌香港股市面临严峻考验港府一天注入近200亿港元恒生指数上升88点82828日是期货结算期限港府顶住了空前的抛售压力闭市时恒生指数为7829点较8月13日上扬了1169点增幅达1755香港政府获胜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及中国政府应对策略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及中国政府应对策略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及中国政府应对策略【前言】1997年夏,亚洲爆发了罕见的金融危机。

在素有“金融强盗”之称的美国金融投机商索罗斯等一帮国际炒家的持续猛攻之下,自泰国始,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的汇市和股市一路狂泻,一蹶不振。

在东南亚得手后,索罗斯决定移师香港。

香港庆祝回归的喜庆气氛尚未消散,亚洲金融风暴便已黑云压城。

在请示中央政府后,特区政府果断决策,入市干预。

经过几轮“肉搏战”,国际炒家弹尽粮绝,落荒而逃。

香港取得最终胜利,保住了几十年的发展成果。

而为了帮助亚洲国家摆脱金融危机,中国履行了自己的诺言不对人民币实行贬值,并通过国际机构和双边援助来支持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充分展现了负责任的大国风范。

【危机来袭】在20世纪90年代的繁荣时期,亚洲被世界上公认为新千年的一个巨大的新兴市场。

当时的泰国,和许多亚洲国家一样,开始从海外银行和金融机构中借入大量的中短期外资贷款,外债曾高达790亿美元。

在一片表面繁荣之下,泰国修建起许多空无一人而锃光发亮的办公大楼,韩国建立起了年产5百万辆小汽车的生产能力,这是当时韩国国内汽车市场容量的10倍。

1997年,泰国经济疲弱、出口下降、汇率偏高并维持与美元的固定汇率,给国际投机资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捕猎机会。

由美国“金融大鳄”索罗斯主导的量子基金乘势进军泰国,开始大量卖空泰铢,以迫使泰国放弃维持已久的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

泰国政府不甘示弱,不惜血本以强硬手段进行对抗,在短短几天内耗资100多亿美元吸纳泰铢,但却徒劳无益。

1997年7月2日,苟延残喘的泰铢终于崩溃。

泰国宣布实行泰铢浮动汇率制。

当天,泰铢兑换美元的汇率即一路狂跌18%,外汇及其他金融市场一片混乱,泰国金融危机的正式爆发。

挤垮了银行56家,泰铢贬值60%,股票市场狂泻70%,泰国人民的资产大为缩水。

泰国金融危机像瘟疫一样传染到东南亚各国,在泰铢急剧贬值的影响下,菲律宾比索、印度尼西亚盾、马来西亚林吉特相继成为国际炒家们的攻击对象。

1997年香港金融风暴始末

1997年香港金融风暴始末

1997年香港金融风暴始末1997年10月,香港庆祝回归的喜庆气氛尚未消散,亚洲金融风暴便黑云压城。

以美国对冲基金为首的国际金融“大鳄”袭击香港,恒生指数从16000多点狂泻至6000点,股市濒临“崩盘”!金融、地产、贸易、旅游四大支柱产业都遭重创,香港整体经济甚至出现了多年未有的负增长!黑色星期一1997年1月,索罗斯开始对觊觎已久的东南亚金融市场发动攻击。

泰国首当其冲。

同年5月,国际货币投机商开始大举沽售泰铢,7月初泰铢沦陷,金融风暴开始席卷亚洲。

三个月后,金融风暴登陆香港。

10月20日是美国华尔街股市惨剧“黑色星期一”的10周年纪念日。

就在这一天,香港股市开始下跌。

10月21日、22日香港恒生指数连续两天大幅下挫,累积跌幅近1200点,大约是9%,被当地市场人士形容为小股灾;23日,香港恒生指数最低曾落至9766.7点,跌幅高达1871点,恒生指数闭市时报10426.3点,退低1211.5点,下跌了10.4%,有人甚至认为这一天的跌幅可和1987年的黑色星期一相提并论。

香港的上市公司市值在23日一天就损失了4335亿港元,同8月份市值高峰期的43354亿港元比较,减少了15420亿港元,减幅达35%。

与此同时,香港十大富豪估计共损失超过2100亿港元。

恒生指数持续暴泻,跌势之猛、损失之巨,震惊世界。

此时,全球各地股市形成恶性循环式的普遍狂跌,27日,纽约道琼斯指数狂跌近554.26点,是有史以来跌幅最惨的一天,因而导致中途自动停盘一个小时。

东京股市开盘后即狂跌800多点。

28日香港恒生指数狂泻1400多点,跌幅达13.7%,全日最低达8775.88点,以9059.89点收市,下跌点数创历史之最。

特区政府护盘击退国际炒家在这种情况下,特区政府开始了捍卫行动。

一方面通过外汇基金在市场上抛售美元吸纳港元;另一方面宣布加息,最优惠利率由8.75厘提高到9.5厘。

这些措施在汇市取得明显的效果,港元汇价随即反弹到7.5∶1的高位,并且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着比较稳定的局面。

1997亚洲金融危机蔓延时刻表

1997亚洲金融危机蔓延时刻表

龙源期刊网
1997亚洲金融危机蔓延时刻表
作者:
来源:《经济》2017年第16期
1997年7月2日
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

当日,泰铢兑美元的汇率下降了17%,外汇及其他金融市场一片混乱。

在泰铢波动的影响下,菲律宾比索、印度尼西亚盾、马来西亚吉林特相继“沦陷”。

1997年10月
中国台湾地区放弃对新台币汇率的保卫,新台币在一天内贬值3.46%,香港股市和港币因此承受巨大压力。

10月23日,香港恒生指数大跌1211.47点,28日,跌破9000点大关。

1997年11月
货币贬值风暴冲击韩国。

11月17日,韩元兑美元的汇率跌至创纪录的1008:1。

当月21日,韩国政府被迫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申请援助。

1997年下半年
日本大批证券公司和银行相继破产,一场滥觞于泰国的金融风暴演变为亚洲金融危机。

亚洲经济急速发展的景象被打破,一些国家不仅面临经济萧条的困境,还不得不处理混乱的政局。

1997年香港股灾2篇

1997年香港股灾2篇

1997年香港股灾第一篇:1997年香港股灾1997年,香港股灾是中国香港股市历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

这次股灾引发了香港经济的巨大波动,对香港金融市场和相关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股市起因、股市破灭及影响等角度,探讨1997年香港股灾的全貌。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该股灾的起因。

在1997年之前,香港股市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

然而,此时的香港正面临着一个巨大的变数——即将到来的香港主权移交问题。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中国,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特别行政区。

这一事件引起了资本市场的不确定性和恐慌情绪,投资者开始担心香港的经济和金融体系是否能够顺利过渡。

其次,股市破灭成为了香港股灾的关键。

1997年开始,随着主权移交临近,许多投机资金开始撤离香港市场。

同时,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也对香港市场造成了严重的冲击。

在此情况下,香港股市迎来了持续的下跌趋势。

除此之外,一些市场操纵和传言也进一步加剧了投资者的恐慌,导致更多的股市抛售。

最终,1997年8月中旬,香港股市彻底崩盘,股价暴跌,市值大幅缩水。

最后,让我们来看一下这次股灾对香港的影响。

香港股灾对香港金融市场和相关行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首先,大量公司的市值遭受重创,投资者蒙受了巨额损失,许多企业陷入了困境。

其次,资本市场信心受到极度打击,投资者对香港股市失去了信任。

这导致了投资者的撤资行为,进一步加剧了金融市场的动荡。

此外,香港的实体经济也受到了严重波及,许多公司纷纷裁员和削减投资,造成了经济活动的萎缩和失业率的增加。

整体而言,1997年香港股灾给香港经济带来了沉重的打击,成为了香港金融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

综上所述,1997年香港股灾是香港股市历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其起因于主权移交和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

股市破灭导致了股价的暴跌和投资者的恐慌情绪进一步加剧。

这次股灾对香港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产生了严重的冲击,使得许多企业陷入困境,投资者遭受巨额损失,信心丧失,经济活动萎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97年 香港金融危机
联系汇率制是一种固定汇率制度,它是将本币与某种特定外币的汇率固 定下来,并严格按照既定兑换比例,使货币发行量随外汇储存量联动货 币制度。
香港于1983年实行的联系汇率制度 发钞银行一律以1美元兑换7.8港元的比价。 通过稳健的外汇基金管理、货币操作及其他适当的措施,维持汇率稳定
应对措施:
香港政府很清楚,炒家们此次主要靠的是从香港银行拆借港币,再 拿到海外市场上抛售。 所以,只要使拆借港元利息提高,就能够轻而易举地断了炒家的粮 草,使炒家们赔了巨额利息,如潮水般退去。
以上数据来自香港金管局年报
炒家们的方法:
1998年5月开始,炒家们设了一个连环计。 第一步,疯狂抛售港元,造成恒生指数暴跌; 第二步,当恒生指数暴跌时,淡仓合约平仓,炒家们带钱离去。
年份
1997年10月 1997年11月 1997年12月 1998年1月 1998年2月 1998年3月 1998年4月 1998年5月 1998年6月 1998年7月 1998年8月
数额
91,786 96,952 93,175 98,167 96,722 96,958 96,120 96,474 96,510 96,007 87,624
香港外汇储备数额
在整个救市行动中 香港政府共动用外汇基金约1180亿港元。 据称,美国国际大炒家索罗斯在香港汇市和股 市的投机炒作中,损失约8亿美元。
至1999年7月,香港股市回升至14000点以上。
谢 谢
1998年,恒生指数已从1997年8月的16000多点跌至6600点。
通常将具有稳定且较高的现 金股利支付的公司股票称为 “蓝筹股”。蓝筹股多指长 期稳定增长的、大型的、传 统工业股及金融股。 应对措施: 1998年8月14日到28日,香港政府通过多家证券公司,通过持有的外汇基 金大手吸纳蓝筹股,从而使恒生指数一路飙升,最后以7829点收市。
8月பைடு நூலகம்日,炒家们一口气便抛出了200亿港元。 应对措施:
恒生指数,是以香港股票市场 中的50家上市股票为成份股 样本,以其发行量为权数的加 权平均股价指数,是反映香港 股市价幅趋势的一种股价指数。
香港政府一反以往的不干预经济政策,由财政储备的外汇基金接过抛售的港 元,并存入银行。连续3日,外汇市场上港元沽盘不断,合计已达350亿港 元,财政储备几乎全数吃进,令炒家们无利可图。
根据货币发行局制度的规定,货币基础的流量和存量都必须得到外汇储 备的十足支持。也就是说,货币基础的任何变动必须与外汇储备的相应 变动一致。
金融风暴影响到香港是在1997年10月
炒家们的方法:
10月21和22日,炒家们在伦敦外汇市场上抛出了价值近60亿美元的 港币,将港元兑美元的汇率压过了7.75的警戒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