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人体形态学实验15–
人体形态学教材实验报告

通过本次实验,使学生掌握人体形态学的基本知识,了解人体各个器官的形态结构及其功能,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验内容1. 人体骨骼系统(1)观察人体骨骼标本,了解人体骨骼的组成和分布。
(2)学习骨骼的分类和命名方法,掌握骨骼的主要功能。
(3)观察脊柱、骨盆等骨骼的形态特征,了解其生理意义。
2. 人体肌肉系统(1)观察人体肌肉标本,了解人体肌肉的组成和分布。
(2)学习肌肉的分类和命名方法,掌握肌肉的主要功能。
(3)观察骨骼肌的形态结构,了解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原理。
3. 人体消化系统(1)观察消化系统器官标本,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学习消化系统器官的解剖结构,了解消化和吸收过程。
(3)观察消化系统器官的生理特点,了解其生理功能。
4. 人体呼吸系统(1)观察呼吸系统器官标本,了解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学习呼吸系统器官的解剖结构,了解呼吸过程。
(3)观察呼吸系统器官的生理特点,了解其生理功能。
5. 人体循环系统(1)观察循环系统器官标本,了解循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学习循环系统器官的解剖结构,了解血液循环过程。
(3)观察循环系统器官的生理特点,了解其生理功能。
1. 观察骨骼系统(1)观察脊柱、骨盆等骨骼的形态特征,了解其生理意义。
(2)观察骨骼肌的形态结构,了解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原理。
2. 观察消化系统(1)观察消化系统器官标本,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观察消化系统器官的解剖结构,了解消化和吸收过程。
3. 观察呼吸系统(1)观察呼吸系统器官标本,了解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观察呼吸系统器官的解剖结构,了解呼吸过程。
4. 观察循环系统(1)观察循环系统器官标本,了解循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观察循环系统器官的解剖结构,了解血液循环过程。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骨骼系统(1)脊柱具有支持、保护和运动功能。
(2)骨盆具有支持、保护和生殖功能。
(3)骨骼肌具有收缩和舒张功能。
【课件-正常人体形态学实验】_骨与骨连结标本测验

标本测验2
标本测验3
标本测验4
பைடு நூலகம்
标本测验5
标本测验6
标本测验7
标本测验8
标本测验9
标本测验10
标本测验11
标本测验12
标本测验13
标本测验14
标本测验15
标本测验16
标本测验17
标本测验18
标本测验19
标本测验20
标本测验21
标本测验22
标本测验23
37. 破裂孔 38. 卵园孔 39. 筛骨垂直板 40. 视神经管 41. 颈动脉管 42. 翼点 43. 内耳门 44. 眶上孔 45. 颈静脉孔 46. 下颌窝 47. 腭大孔 48. 冠突 49. 上矢状窦沟 50. 垂体窝
标本测验46
标本测验47
标本测验48
标本测验49
标本测验50
1. 横突孔 2. 齿突凹 3. 横突肋凹 4. 耳状面 5. 胸骨角 6. 后纵韧带 7. 月状面 8. 坐骨大切迹 9. 耻骨梳 10. 股骨大转子 11. 股骨内侧髁 12. 外踝 13. 骶棘韧带 14. 股骨头韧带 15. 半月板 16. 肩峰 17. 喙突 18. 关节盂
19. 肱骨大结节 20. 桡神经沟 21. 肱骨小头 22. 肱骨滑车 23. 鹰嘴窝 24. 尺骨茎突 25. 桡骨头 26. 桡骨粗隆 27. 桡骨茎突 28. 桡骨关节凹 29. 盂唇 30. 桡骨环状韧带 31. 髋臼唇 32. 滑车切迹 33. 枕骨大孔 34. 鸡冠 35. 下颌孔 36. 蝶鞍
标本测验24
标本测验25
标本测验26
标本测验27
标本测验28
标本测验29
标本测验30
标本测验31
人体形态实训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人体形态实训实验旨在通过对人体形态结构的系统观察和测量,加深对人体解剖学、人体工程学等知识的理解,掌握人体形态测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提高对人体形态结构的认识和分析能力。
二、实验时间2023年x月x日三、实验地点河南省某高校解剖实验室四、实验对象20名身体健康、年龄在18-25岁之间的志愿者五、实验仪器1. 人体测量尺2. 身高坐高计3. 直角规4. 量角器5. 拉力计6. 肌肉厚度测量仪7. 人体脂肪测量仪六、实验内容1. 人体基本形态测量- 身高:测量站立时头顶至地面的垂直距离。
- 肩宽:测量两肩峰外侧缘的距离。
- 臂长:测量肩峰至手腕的距离。
- 胸围:测量胸廓最大横径。
- 腰围:测量腰部最细处的水平周长。
- 臀围:测量臀部最宽处的水平周长。
- 股围:测量大腿根部最宽处的水平周长。
- 膝围:测量膝关节处最宽处的水平周长。
- 足长:测量足跟至最长脚趾尖的距离。
2. 人体肌肉形态测量- 肌肉厚度:测量不同部位肌肉的厚度,如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股四头肌等。
- 肌肉力量:测量不同部位肌肉的力量,如握力、背力、腿力等。
3. 人体脂肪含量测量- 使用人体脂肪测量仪测量全身脂肪含量。
4. 人体形态分析- 根据测量数据,分析个体差异,如体型、肌肉发达程度、脂肪分布等。
七、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检查实验仪器是否完好,确保实验安全。
2. 实验对象准备:实验对象需脱掉外套,保持身体清洁。
3. 人体基本形态测量:按照测量方法,逐一测量人体各部位尺寸。
4. 人体肌肉形态测量:按照测量方法,逐一测量人体各部位肌肉厚度和力量。
5. 人体脂肪含量测量:按照仪器使用说明书,进行全身脂肪含量测量。
6. 数据整理与分析:将测量数据整理成表格,进行统计分析。
7. 实验报告撰写: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
八、实验结果1. 人体基本形态测量结果- 平均身高:165.2cm- 平均肩宽:40.3cm- 平均臂长:70.5cm- 平均胸围:85.2cm- 平均腰围:73.8cm- 平均臀围:90.5cm- 平均股围:55.2cm- 平均膝围:43.7cm- 平均足长:25.2cm2. 人体肌肉形态测量结果- 肱二头肌厚度:4.2cm- 肱三头肌厚度:3.8cm- 股四头肌厚度:5.2cm3. 人体脂肪含量测量结果- 全身脂肪含量:25%4. 人体形态分析- 本组实验对象中,体型以正常体型为主,肌肉发达程度中等,脂肪分布较为均匀。
人体部位观察实验

人体部位观察实验人体是一个复杂而神奇的生物机体,由许多不同的部位组成。
为了更好地了解人体构造和功能,观察实验是一种有效且简单的方法。
通过观察人体不同部位的特征和运动,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人体的结构和功能。
下面将以头部、肢体和五官为例,进行人体部位观察实验。
一、头部观察实验头部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它包括头颅、面部和头发等。
在观察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仔细观察头部的不同特征。
1. 头颅:首先,观察头颅的整体形状和大小。
注意观察颅骨的特征,如额骨、颧骨和颞骨等。
还可以通过触摸确认头部的硬度和平滑度。
2. 面部:然后,观察面部的不同特征。
注意观察眼睛、鼻子和嘴巴等五官的形状和位置。
此外,还可以观察面部肌肉的活动,如眉毛的皱起和嘴角的上扬等。
3. 头发:最后,观察头发的颜色、长度和质地等。
可以观察头发的生长方向和脱落情况,以及头皮的状态。
二、肢体观察实验肢体是人体的运动器官,包括上肢和下肢。
通过观察肢体的特征和运动,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体的活动能力和协调性。
1. 上肢:观察上肢的形状和大小。
注意观察手指的长度、灵活性和力量等。
还可以观察手掌的纹路和皮肤的柔软度。
2. 下肢:然后,观察下肢的特征。
注意观察脚趾的数量和排列方式,以及足弓的形状。
还可以观察脚底的皮肤的厚度和纹理等。
3. 运动观察:此外,可以观察肢体的一些基本运动,如抓握、拇指对掌和跳跃等。
通过观察肢体的运动,我们可以了解肌肉的协调和力量的发挥。
三、五官观察实验五官是人体感知和交流的主要工具,包括眼睛、耳朵、鼻子、嘴巴和舌头等。
通过观察五官的特征和功能,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体的感官能力和交流能力。
1. 眼睛:观察眼睛的形状和大小,注意观察瞳孔的大小和反应等。
还可以观察眼睑的运动和眼球的活动范围。
2. 耳朵:然后,观察耳朵的特征。
注意观察耳廓、耳孔和耳垂等。
可以通过触摸确认耳朵的柔软度和灵敏度。
3. 鼻子:接着,观察鼻子的形状和大小。
注意观察鼻孔的开合和鼻翼的扩张等。
10比较形态学实验消化腺的比较形态学——【比较人体形态学 精品讲义】

急性重型肝炎
亚急性重型肝炎--基本病变要点
• 肉眼形态 • 肝脏体积缩小,被膜皱缩。 • 表面和切面呈黄绿色。 • 病程长者应见到大小不等结节。多数散在灰黄色颗粒, 粟粒至绿豆大,境界清楚,微向表面凸起。
/Organ/Search?q=%E8%82%9 D%E7%82%8E
比较形态学实验 –消化腺的比较形态学
彭慧琴 浙江大学医学院 penghuiqin501@ (教学楼B409 88208341)
1
作业
• 大体(病变描写) • 亚急性重型肝炎(125)* • 门脉性肝硬化(126)* • 肝癌伴肝硬化(131)*
• 镜检切片(病变图并描述病变要点) • 门脉性肝硬变(49)* • 肝硬化伴肝细胞肝癌*(76)
• 假小叶内的肝细胞可有变性,坏死及增生的肝细胞。中 央静脉常缺如,偏位或两个以上。
• 可见再生的肝细胞结节:肝细胞排列紊乱,肝细胞体积 大,胞浆丰富,略呈嗜碱性,核大深染,可有双核。
• 包绕假小叶的纤维间隔宽窄一致,内有少量淋巴细 胞和单核细胞浸润。
门脉性肝硬化
坏死后性肝硬化
• 肉眼形态
• 肝体积缩小,质地变硬,以左叶为甚。 与门脉性肝硬化不同之处在于肝脏变形 明显,结节大小悬殊,最大结节直径可 达5~6cm,切面纤维结缔组织间隔宽, 且厚薄不均。
胆汁性肝硬化
• 肉眼形态
• 肝体积增大,黄绿色,表面平滑或细颗粒状,切面结节常不明显。
• /Organ/Search?q=%E8%82%9D%E7%A1%A C%E5%8C%96
原发性肝癌
• 肉眼形态
• 1)肝脏体积显著增大。 • 2)肝内可见大小不等灰白色结节,无包膜,分为巨块型、结节型和弥
现象。 • ③ 残留的肝细胞不见再生现象。 • ④ 小叶内及汇管区常有以淋巴细胞、巨噬细胞为主的炎细胞浸润。
比较人体形态学—2——【比较人体形态学 精品讲义】

细胞水肿 脂肪变
玻璃样变
大体标本
组织切片
肝细胞水肿(5) 肝脂肪变(6)
肾小管上皮水肿(9) 示教:肝细胞气球样变性(46)
肝细胞脂肪变性(10)*
虎斑心(7) (注意:与脂肪心(8)区别)
胸膜纤维板玻璃样变(9) 示教:肾小球及肾小动脉玻璃 样变性(43)
胸膜增厚及玻璃样变(10)
粘液样变 纤维腺瘤粘液样变性(11)
萎缩
• 概念 • 发育正常的器官或组织,由于其实质细胞体积变小或数目 减少致体积缩小。
• 分类 • 生理性萎缩 • 病理性萎缩 • 营养不良性萎缩-------脑萎缩 • 废用性萎缩----------骨折后肢体 • 去神经性萎缩----------麻风肢体 • 压迫性萎缩----------肾盂积水 • 内分泌性萎缩------- 腺垂体肿瘤所致肾上腺萎缩
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
• 病变主要分布于皮质区的近曲小管,近曲小管增 粗,上皮细胞肿大并突向管腔,致管腔狭窄而不 规则。 • 高倍镜下可观察到肾近曲小管的胞浆内充满大量 红染、粗大、均匀分布、边界不太清晰的颗粒。 胞核改变不明显。
肾皮质迷路 肾小体:血管球、肾小囊; ① 近端小管曲部 ② 远端小管曲部
• 间叶组织化生
• 骨与软骨化生…..
示教:胃粘膜的肠上皮化生(肠化)
细胞和组织的可逆性损伤(变性)
• 掌握细胞水肿、脂肪变的好发器官及形态学特征, 并了解它们的发生原因和原理。
• 掌握玻璃样变、了解淀粉样变、黏液样变与钙化 的类型、病变特点、发生部位及出现意义。
细胞和组织的可逆性损伤(变性)--实习内容
细胞水肿
• 常见于缺氧、感染、中毒时心、肝、肾等器官的实质细胞。
• 肉眼形态 • 水肿的组织、器官体积有不同程度增大; • 颜色苍白、浑浊、无光泽; • 被膜紧张。
人体形态学调研报告

人体形态学调研报告人体形态学是研究人体形状、大小、比例和组织结构的科学。
它对人体的外观特征进行分类和测量,并通过统计数据和综合分析来研究人体的变化和发展规律。
本报告主要通过调查和分析的方式对人体形态学进行研究。
一、调查方法和样本选择我们使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来收集数据。
我们在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和不同地区选择了一定数量的调研对象,以确保样本的代表性。
我们采用了随机抽样的方式,以减少误差,并保证数据具有可靠性和准确性。
二、人体形态特征的分类和测量根据人体的外观特征,我们将人体形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和测量:1.身高:我们测量了调研对象的身高,并对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和不同地区的身高进行了比较。
结果显示,男性的身高普遍高于女性,而且年龄越小身高越矮。
2.体重:我们测量了调研对象的体重,并通过BMI(Body Mass Index)指数来评估体重是否合理。
结果显示,过重和肥胖的人群比例高于理想体重的人群。
3.体型:我们根据身高和体重的比例,将体型分为正常、偏瘦、偏胖和肥胖几个类别。
结果显示,偏胖和肥胖的人群比例明显增加,而偏瘦的人群比例减少。
三、人体形态发展的规律通过对调研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人体形态发展的规律:1.性别差异:男女在身高和体重上存在显著差异,男性的身高普遍高于女性,而女性的体重普遍低于男性。
2.年龄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身高逐渐增加,但在达到一定年龄后开始缓慢下降。
而体重在青少年时期呈上升趋势,成年后开始稳定。
3.地区差异:不同地区的人体形态有一定的差异。
一般来说,南方地区的人体较为瘦长,而北方地区的人体较为健壮。
四、人体形态的影响因素人体形态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的综合结果,包括遗传、营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通过与调研对象的访谈和调查,我们了解到以下几个因素对人体形态的影响比较大:1.遗传因素:人体形态的一部分特征是由基因决定的,例如身高、体型和肤色等。
因此,遗传因素对人体形态的影响比较大。
人体成形分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人体成形的基本原理和过程;2. 掌握人体各部位成形的特点;3. 分析人体各部位成形的影响因素;4. 为人体美学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内容1. 人体头部成形分析(1)实验方法:观察人体头部各部位比例关系,分析头部成形特点;(2)实验结果:头部成形具有以下特点:五官分布均匀,头颅比例适中,脸型协调。
2. 人体躯干成形分析(1)实验方法:观察人体躯干各部位比例关系,分析躯干成形特点;(2)实验结果:躯干成形具有以下特点:身高与肩宽、腰围比例协调,胸部、腰部、臀部线条流畅。
3. 人体四肢成形分析(1)实验方法:观察人体四肢各部位比例关系,分析四肢成形特点;(2)实验结果:四肢成形具有以下特点:上肢长度与肩宽、下肢长度与身高比例协调,关节灵活,肌肉线条明显。
4. 人体比例分析(1)实验方法:运用人体比例常数,分析人体各部位比例关系;(2)实验结果:人体比例常数包括:头身比、肩宽与头身比、腰围与头身比等,人体各部位比例关系需遵循这些常数。
三、实验分析1. 人体成形的影响因素(1)遗传因素:人体成形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如身高、体型、五官等;(2)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如营养、锻炼等也会影响人体成形;(3)文化因素: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体成形具有不同的审美标准。
2. 人体成形的美学价值(1)协调性:人体各部位比例协调,给人以和谐之美;(2)均衡性:人体各部位在视觉上保持均衡,给人以稳定之感;(3)线条美:人体线条流畅,富有动感,给人以优美之感。
四、实验结论1. 人体成形具有特定的规律,各部位比例关系需遵循一定的常数;2. 人体成形受到遗传、环境、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3. 人体成形具有美学价值,对人体美学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五、实验建议1. 加强对人体成形规律的研究,为人体美学设计提供更科学的依据;2. 关注人体成形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提高人体美学设计的针对性;3. 结合现代审美观念,创新人体美学设计,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学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病第1周)
1. 肠道病变
(1)髓样肿胀期 眼观 镜检
(发病第1周)
(2)坏死期(发病第2周) 眼观 镜检
(3)溃疡期(发病第3周) 长轴与肠腔平行,不形成肠管狭窄 深达肌层,出血穿孔
眼观 钱币状 镜检
(3)溃疡期(发病第3周) 长轴与肠腔平行,不形成肠管狭窄 深达肌层,出血穿孔
二 伤 寒(typhoid fever)
(一)病因及传染途径 伤寒杆菌属沙门氏菌族 经消化道感染
(二)发病机理
进入消化道后,一般可被胃酸杀灭。
1.伤寒的潜伏期
进入血流,引起菌血症,进而可相继发展为毒血症、败血症。
2.高峰期:
伤寒杆菌再次释放入血,使原已致敏的肠壁强烈的过敏反应,以 至坏死、脱落、形成溃疡。全身单核巨噬细胞增生,中毒症状, 如高热、脾肿大,皮肤玖瑰疹和白细胞减少等。
大体标本观察:
• 1-150,2-150 肠伤寒(髓样肿胀期); • 1-151,2-151 肠伤寒(溃疡期); • 1-152,2-152 细菌性痢疾; • 1-153,2-153 肠阿米巴病; • 1-48,2-48 肝阿米巴“脓肿” ; • 1-154,2-154 血吸虫性肝硬化; • 1-50,2-50 肠血吸虫病;
二)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病变主要累及大肠,特别是乙状结肠和直肠 病变更为严重。
1.急性细菌性痢疾
眼观:
粘膜上皮出现坏死,大量纤维素渗出,后者 与坏死的粘膜组织、中性粒细胞、红细胞 和细菌一起形成假膜及地图状溃疡。
This is an example of pseudomembranous enterocolitis. The mucosal surface of the colon seen here is hyperemic and is partially covered by a yellow-green exudate.
镜下:假膜形成
镜下: 表浅溃疡形成Fra bibliotek 2.中毒型细菌性痢疾
出现中毒性休克或呼吸衰竭,但肠道病变和症状 不明显。多见于2~7岁体质较好的儿童,成人罕见。
3.慢性细菌性痢疾
病程可长达数月或数年。
肠粘膜溃疡形成与组织修复常交替进行,有些粘 膜溃疡愈合,有的尚未完全愈合或又发生新的渍疡。 形成息肉。肠壁不规则增厚、变硬,病变严重者可造 成肠腔狭窄。
变的区别。 5.掌握肺原发综合征、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的
形态特点,结核结节镜下表现的特点。
实验内容
• 镜检切片观察: • No.56 肠伤寒(髓样肿胀期); • No.58 细菌性痢疾; • No.69 肝血吸虫病; • No.55 流行性乙型脑炎; • No.60 化脓性脑膜炎; • No.61 粟粒性肺结核 ; • No.63 干酪性肺炎 。
This is another example of pseudomembranous inflammation, this time in the ileum. A greenish-yellow exudate covers most of the mucosal surface.
Pseudomembranous colitis from C. difficile infection. A, Gross photograph showing plaques of yellow fibrin and inflammatory debris adherent to a reddened colonic mucosa. B, Low-power micrograph showing superficial erosion of the mucosa and an adherent pseudomembrane of fibrin, mucus, and inflammatory debris.
一、 细菌性痢疾
(一)病因与发病机理
痢疾杆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主要有四种,即志贺氏 、福氏、鲍氏和宋氏痢疾杆菌。在我国,福氏和宋氏痢疾 杆菌引起的菌痢较常见。
菌痢病人及带菌者为本病的传染源,通过含菌粪便污 染饮水、食物、用具或手,再经口而传染。苍蝇对本病的 传播起重要媒介作用。
菌痢病人及带菌者为本病的传染源。
1-49,2-49 流行性乙型脑炎 ; 1-46,2-46 化脓性脑膜炎 ; 1-109,2-109 肺原发综合征; 1-110,2-110 全身粟粒性结核病; 1-111,2-111 慢性纤维空洞性肺结核; 1-14,2-14 肺结核球; 1-112,2-112 硅肺伴结核 1-113,2-113 泌尿生殖系统结核病。
比较人体形态学实验15 – 传染病与寄生虫病
毛峥嵘 博士,副教授 浙江大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
maozr@
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肠伤寒和细菌性痢疾的病理形态特点及常 见并发症。
2.掌握肠阿米巴病、阿米巴肝脓肿的病变特点。 3.掌握流行性乙型脑炎和化脓性脑膜炎的病变特
点以及临床病理联系。 4.掌握血吸虫性肝硬变的病变特点及结节性肝硬
伤寒菌引起的炎症属急性增生性炎,病变以巨 噬细胞增生为特点。
巨噬细胞来自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组织细胞和血液中 的单核细胞,有活跃的吞噬能力,胞浆中常有吞噬的 伤寒杆菌。淋巴细胞、红细胞和坏死细胞碎屑,这种 细胞被称为伤寒细胞。伤寒细胞常聚集成团,形成伤 寒肉芽肿(伤寒小结),具有病理诊断意义。
1. 肠道病变
眼观 钱币状 镜检
2.其他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病变
(1)肠系膜淋巴结:回肠下段附近的淋巴结群常 明显肿大。镜检:淋巴窦扩张,其中充满大量吞噬活 跃的巨噬细胞,可见伤寒肉芽肿和灶性坏死形成。
(2)脾脏:肿大,包膜紧张,暗红色,质软,切 面可刮下多量脾髓,脾小体不明显。镜检:有伤寒肉 芽肿和灶性坏死形成。
3. 恢复期:
体内免疫力逐渐增强,血液内和组织中的细菌也逐渐被杀灭,病 变随之愈合而告疾病痊愈,并获得持久的免疫力。
(三)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伤寒病变主要在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突出 表现在肠道淋巴组织、肠系膜淋巴结、肝、脾 和骨髓等处的单核巨噬细胞的增生。同时由于 细菌及其内毒素的作用,全身许多器官也可受 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