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讲评

合集下载

(最新整理)2017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题含答案解析

(最新整理)2017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题含答案解析

2017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题含答案解析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题含答案解析)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题含答案解析的全部内容。

期末测试(时间:120分钟 总分:120分)题号一二三总分合分人复分人得分一、积累与运用(30分)1.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及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B)(3分)A.中伤(zhōng) 澄澈(chéng)掺和(he)绵廷(yán)B.缥缈(piāo)陛下(bì) 显耀(yào) 愚蠢(yú)C.忙碌(lǜ)辍行(zhuì)充沛(pèi) 梳理(shū)D.放肄(sì) 苛刻(kē)凸起(tū)笨拙(zhuó)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D)(3分)A.这一幕还令人记忆犹新,其教训值得吸取。

B.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C.《中国新声代》的学员个个才华出众,对歌曲的精彩演绎令人回味无穷。

D.“消法”修正案将网络消费者有权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退货等条款纳入其中,市民们对此纷纷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解析:“随声附和”的意思是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形容没主见。

贬义词,用在这里不恰当。

)3.下列各项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B)(3分)A.“好吧。

"他说,“我相信你能行!”B.我国南海蕴藏着丰富的海洋动力资源,如潮汐能、波能等……C.给成功者一个微笑,那是赞赏;给失败者一个微笑,那是鼓励.D.在挫折和磨难面前,你是做畏缩逃避的懦夫,还是做奋起搏击的勇士?(解析:B.“等”和“……”不能同时使用,删掉其一.)4.下列句子中,没有病句的一项是(B)(3分)A.随着粤剧表演及广彩制作等活动引入课堂,让更多学生受到了广府传统文化的熏陶。

2017年四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质量分析及体会

2017年四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质量分析及体会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四年级语文期末测试质量分析永安小学杨飞一、试题分析这次四年级的语文试题分四部分,第一部分,基础乐园。

第二部分是知识回顾。

第三部分语言实践。

第四部分阅读。

第五部分习作。

命题的形式多样,并体现了新颖性和灵活性。

能够照顾大多数学生,题目容量适中,难度不大,无怪题偏题。

它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大多数题型都是课文中或平时训练中所接触过的,为学生应知应会的,如:看拼音写词语、把诗句补充完整、选词填空、按要求写句子、把诗句补充完整等。

二、卷面分析第一部分前五道题是检测学生对本册课本中汉语拼音的拼读能力和字词的掌握运用情况。

第二部分检测学生古诗句的积累情况。

第三部分检测学生语言的实践能力。

第四部分,阅读,这主要是考查学生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及课外阅读的积累。

第五部分,第五部分,习作主要是考查学生围绕中心写具体。

三、失分情况及存在的问题1、按要求填空失分较多。

主要表现在积累少、记得不牢靠,加上写错别字扣分。

2、实践内容丢分严重。

3、按课文内容填空,出错较多,一是课文没背熟,二是写错别字,这很不应该。

4、阅读题比较复杂,虽然平时训练过,但学生答的仍然比较差。

5、作文的主要问题是内容写不具体,篇幅较短。

四、存在的问题1、学生语文基础知识不扎实。

2、教学方法不够灵活。

3、学生平时书写不过关,不重视积累优美词句,不注意观察,习作要求不明确,没仔细读题目的要求,作文无话可说,主要是教师平时要求不严格,指导不到位。

,语言表达不清晰,语句不够通顺,有明显的语病。

4、阅读不认真,盲目乱作不认真的思考,阅读形式单一,只注重课内训练,课外阅读由于训练较少,达不到本年级段阅读的基本要求。

5、教师对课改理念渗透不够。

对教科版理解、钻研不够。

五、努力方向及措施1、加强写字教学,严格要求,扎实训练坚持不懈,要让学生把字写正确、工整和规范,让学生写字水平争取上一个新的台阶。

2、继续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训练,为了学生的今后发展,必须夯实基础。

2017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分析

2017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分析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初三语文试卷分析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第1题,古诗文默写。

全对的很少。

出错原因,字写不对,比如燕然未勒归无计里,燕,少一横。

还有的同学对课文把握不准确,诸葛亮出山前的志趣,答成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2.生字注音和根据拼音写汉字。

错的最多的是戏谑和虬须。

3.句子排序,得分率较高。

4、名著题《水浒传》关于林冲和鲁智深的情节。

失分在于鲁智深因为一身好的纹绣得名花和尚。

林冲搭配沧州道的原因,说不具体,只答出受人陷害。

英雄们上梁山的原因答得不错。

基本不失分。

第二部分阅读(一)、诗歌:本次试卷考查的诗歌为《雁门太守行》,共考查两道试题,难度不大,学生失分较少。

(二)文言文:本次考查文言文《孟子》中“孟子之平陆”一篇,阅读难度较大,多数学生失分的原因是没有读懂文章内容,对文章不理解。

7、解释加点字一题中,只有“谓…….曰”解释的较好,其他均有失误;8、“之”字用法的考查,答题效果较好。

9、翻译语句题失分较多。

10、文段理解后回答问题,失分较多,多数学生未能读懂题,所以不能回答出采分点。

(三)说明文阅读《基因组测序:全面了解胡萝卜》11.分析说明方法及作用。

半数以上同学能准确分析,少部分同学不会用说明文的术语分析作用,一律用“生动形象”来写。

12.分析胡萝卜基因组测序研究所取得的成果的价值。

大多数同学要点不全,能答对一半以上。

13.选择题较简单,正确率很高。

(四)议论文阅读《孝乃德之本》14.“孝”的体现,在原文中有答案,答题全面即可得全分,部分同学要点不全。

15.分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部分学生不会用议论文的术语分析,导致失分。

16.分析文中划横线的问题。

失分的原因还是要点不全。

17.结合实际谈谈子女怎样对父母尽孝。

学生答得很好。

(五)记叙文阅读《我在第三棵树下等你》。

18.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意。

大多数概括太过啰嗦导致失分。

19-20.赏析句子和词语。

学生分析得较好。

此方面训练较为到位。

2017-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语文考试质量分析

2017-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语文考试质量分析

2017-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语文考试质量分析文秘 2017-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语文考试质量分析本次期末语文考试主要是考查学生对高一语文必修1、必修2的知识积累与运用。

本次考试我所教授的高一(1)班考试人数:60人;及格:18人;最高分:70分,最低分:38分;平均分:55.97分。

高一(2)班考试人数:60人;及格:19人;最高分:73分;最低分:44分;平均分:56.43分。

本次试卷第一题为基础知识积累题,共10分。

这道题都是课文注解中出现的知识点。

很多学生还是粗心大意,觉得课下注释不重要,很简单。

但是在做题时他们运用排除法排除掉两个错误答案后开始模糊知识点,无从下手做出正确判断。

因此,学习语文一定要养成自学习惯,在课前预习时认真做好预习,上课过程中做好课堂笔记。

第二题是文言文阅读和诗歌鉴赏,共20分。

学生在复习时没有做到有重点,归类的识记,只是机械性的整段句子翻译,导致翻译时没有把关键字词翻译出来。

也因此把送分题变成了丢分题。

诗歌鉴赏中答题冗杂,“简要概括”却不“简”。

导致答题一大堆,没一点是关键。

第三题是名句默写题和名著考查题。

共10分。

这道题其实是送分题,可是两个班在这道题上却丢分最多。

究其原因还是学生对背诵不重视。

没有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没有吸取半期考试教训,依然是先问什么时候检查背诵才被动的去应付差事,或者抱侥幸心理,老师不会抽到自己,而一次次放任自己。

再有就是只会张口背书不会识记加延伸的背诵。

第四题现代文阅读题,共12分。

这篇是课内,我还曾用这篇上过公开课,但是学生还是没有掌握好审题方法。

其实题目答案还是有踪可循的。

丢分的原因是学生审题不明,答题自然不清。

学生在平日练习中没有及时总结归纳答题模式,练习只是停留在对答案,做完就了事,根本没按老师要求做练习。

导致答题没有抓住重点回答。

第五题文学与运用,共8分。

这道题与平日积累紧密联系。

但往往遇到这类题时学生没有积累拓展利用平日的读书笔记里的内容,只是简单照搬仿句,因此,分值很低。

2017年上学期四年级语文期末试卷分析

2017年上学期四年级语文期末试卷分析

XX年上学期四年级语文期末试卷分析时间过得很快,一晃期末考试已经结束了,在这几天的时间里,我相信每一位老师和我一样经过了一次次深刻的思考,我们都在精心的做着试卷分析这项工作。

为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扬长避短,现将试卷做以全面分析。

一、班级分析:本班共有18人。

最高分94分,最低分308分。

二、本次书面试卷的特点:本次卷命题体现新标中新理念的原则,除考察学生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外,还增加了一些开放性、实践性的考查,注重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本试卷的命题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重积累:作为语文学科而言,积累非常重要,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对汉字构字规律有了较明确的了解,掌握了几种基本的汉字方法。

2.重运用:学生学习词语要联系上下文来理解,通过对词语所在句子的理解,依靠语言环境提供的信息来认知词语,体会词语的意思。

3.重发展:试卷留给学生阅读思考的空间。

如外阅读题、语言实践展示台、习作。

这种发散型的题目既能考核出学生语言发展能力同时也开发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看拼音写词语。

此题中个别字出错率很高。

这也看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局限于本或本单元生字的归整,而忽略了跨单元的生字归整。

2、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不同的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读音也不相同,这里出现了四组多音字,平时也全部训练过,当仍有一部分学生出现错误,说明老师在平时训练时缺少反复性的练习。

3、形近字组词。

正确率很高,极少部分学生有错别字现象。

4、精挑细选。

(给“白”字选择恰当的解释)同一个字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有不同的意思,在这一题中学生的错误率很高,这就要求有一定的“语感”。

、把词语补充完整。

卷子上出现的词语都是平时经常训练的,平时老师习惯性的是听写词语,而不是把词语补全,所以学生容易出现一时想不起来的情况。

所以老师在平时训练的时候要注意灵活性与全面性的统一。

6、按要求写句子。

考察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因为平时我比较注重学生这一方面的训练,所以我们班这一题做的还可以。

17-18学年上期期末语文试卷分析

17-18学年上期期末语文试卷分析

建设路第二小学2017—2018学年上学期四年级语文试卷分析一、试卷整体评价从四年级的语文试卷中不难看出这份试卷的命题还是紧扣新课标精神,拓宽语文教学领域,打通课内外学习语文的渠道,检查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能力及课外阅读能力。

整份试卷体现了“三重”,即重基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重能力(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积累运用能力),重创新(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二、取得的主要成绩1、基础知识掌握比较扎实,大多数学生第二大题读拼音写汉字,第三大题补充词语,再选词填空,第五大题的日积月累出错较少,说明老师们平时的教学中对语文的字词句基础训练还是很重视的。

2、大多数学生第六大题排列句子顺序做得比较好,说明学生掌握了运用时间顺序来表述的方法,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好。

3、习作完成地比较好,因为此次习作是任何内容都可以写,跟我们本学期的八篇大作文紧密结合,绝大多数学生能够读懂习作要求并认真工整地完成,达到有一定的顺序,语言优美,结构完整,表达具体,事例典型的要求。

三、答题错误形式及原因第一题,先看清要求,再认真听老师朗读听力材料,然后完成题目。

针对本题,不仅考察孩子的注意力,还考察孩子对短文的一个理解程度,从卷面可以看出,出错较多的如第1小题,不认真分析短文就出现选A的多,如第3小题,应该是从短文中听到答案,部分孩子不认真读题,将此题理解为解释“一举两得”的意思,因此失分。

第二题是基础题,考察学生看拼音写汉字,大部分孩子字体工整,书写规范,得分率较高。

但对于基础不够扎实的孩子,此题的错误在“融洽”的“洽”字,孩子们错写成“恰”,其次是“纪律”的“律”字,双人旁错写成单人旁,还有“稳步”的“稳”,“空隙”的“隙”错误率较多。

第三题:先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再选词填空(只填序号)本题考察学生“读读写写”中的四字词语,首先要把四字词语书写正确,再次还要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四字词语。

绝大部分学生字体工整,书写规范准确,正确率高。

2017年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分析

2017年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分析

2017年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分析1、试卷特点:试题以教材为载体,立足基础、适当增加难度、增大容量、体现出灵活性、综合性。

侧重考查学生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经过必要的字、词、句、段的理解和体会,去理解、去感受、去运用。

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本试卷评价导向功能的作用很明显。

尤其是看拼音,写汉字,紧扣课文,出自生字表和课文当中的词语;以及连线部分,更是紧扣教材。

2、学生答题优点:整体来看,基础知识学生掌握的还算比较扎实,书写方面整体上比较的规范工整,填写生字和句子部分,大部分学生都能写对,有个别的学生掌握的不理想,学生的正确率挺高。

另外,考风很正,没有抄别人的情况发生。

3、存在问题:从整体来看,书写还不够认真,平时没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课外知识和阅读部分失分较多,理解能力有待于提升,作文部分有待于提高,内容简单而思路有点乱。

4、具体到题型来看(1)看拼音,写汉字部分,其中有部分学生该题错误较多。

反映出学生平日语文知识积累的太少。

出错原因:拼音掌握的不够准确;用同音字代替的较多;书写不规范,有多笔画的。

(2)我会把汉字和读音用线连起来这些字都是课文中要求我会认的词语,可是有些同学还是认不清,得分不太理想。

(3)形近字填空和我会连比较简单,大部分同学对了。

(4)把词语补充完整有学生“从天而降”的“降”,“随风舞动”的“舞”写不好,说明这方面的知识掌握的不是很牢固。

(5)把句子补充完整,并且加上标点,这道题粗心的孩子很容易把标点符号忘记。

(6)按课文内容填空,内容全部都在书上,但学生掌握不扎实,字写的不准确,有用同音字代替的。

(7)课外知识得分率不高,说明学生掌握的课外知识不多。

(8)课外阅读卷,学生得分率还好。

就是有些粗心的学生没有数好自然段和句子。

(9)看图写话部分,有些学生得分率不高,有话却说不出来,字有些不会写,用拼音代替,答题时间不够,部分学生此题没写完。

4、改进措施:(1)注重语言积累和语言训练,对于基本的字词和要背诵的课文一定要让学生多写,特别对于容易出错的地方,一定要给学生指出来,让他们有所注意。

2017年上语文期末试卷分析

2017年上语文期末试卷分析

2017下期六年级期末质量检测试卷分析六(2)欧阳丽本次试卷体现了新的课程理念,对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进行了全面的考察,涉及的层面和内容很多,知识点也分布到方方面面。

全面地考察了学生所应具备的听、说、读、写、习作等基本语文能力。

现将学生答题情况逐一进行分析。

一、基本情况本次期末考试六年级参加考试人数67人,平均分73.21分,及格59人,优秀22人,纵观整体情况,学生基础知识扎实深厚,积累运用比较充分,习作水平有所提高。

二、试题特点纵观整份试卷,命题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本着“促进学生的发展”的评价功能,旨在考察学生语文素养及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情况,紧扣课程标准,以教材为基本点,学生学习能力培养情况为主要对象,密切联系学生实际与社会生活,关注学生心灵,较好地渗透新课程理念。

试题题型多样、涉及面广、难易适中,体现了新课标、新思想、新理念,是一份科学合理的试题。

三、答题情况分析第一大题“积累与运用”。

基础知识部分学生掌握的很扎实,无论是看拼音写词语,还是选择题,学生都能认真准确地进行作答。

在完成“原文填空”时,有个别学生因理解失误或出现错别字而答错。

“按要求写句子”一题中,要将“内容是否充实,语句是否通顺,是对小学生作文的基本要求”在原句上修改病句,因为学生的粗心,不理解,所以大部分学生不会做这道题。

针对此类情况,以后在多加强修改病句的练习。

第二大题“阅读理解”。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已经成为广大老师的共识。

但从卷面上看,学生的阅读能力参差不齐,主要体现在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上,存在偏差。

课内阅读中,由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较为深入,所以完成情况较好。

课外阅读中,个别学生在答题时出现指代不清的现象,导致答案不够明确,因此而失分。

在以后的阅读课上,我们要重视语言文字的训练,为学生创设语言实践的机会,努力做到读、悟、用、说、写等形式的有机结合第三大题“习作”,本次检测作文写记忆中最难忘的一次流泪,选材的范围比较宽泛,学生有话可说,容易发挥正常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⑴善于发现,勤于思考,调查研究深入细
致。少年时所见的村边的一块很大的石头引发的思
考,30多年后,在《扬子流域之第四纪冰期》一文中 还提到。在太行山东麓发现的一些很像冰川条痕石的 石头,引发了他中国存在第四纪冰川的思考。为了证 实中国存在第四纪冰川,他先后到太行山、大同、庐 山、安徽黄山等地调查研究,历时十几年。
6、B
贵,他所担任的官职,就多年得不到提 升。(得分点:“慕”、“当世”、 “徙”) (2)用实际发生的地震来检验仪器,彼 此完全相符合,真是灵验如神。从古籍 的记载中,还看不到曾有这样的仪器。 (得分点:状语后置、“合契”、 “自”、宾语前置) (3)曾经(有一次)某条龙的机关发 动可是京城并没感到地震,京城学者都 奇怪它没有应验。(得分点:“尝”、 “咸”、“征”)
2017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讲评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1、C(“宴会”应为“许多正式
的晚餐或宴会”) 2、D(作者只说“自己也喜爱粗 茶淡饭、不暴饮暴食”,其他没 有根据)
3、B(“不以为然”错,作者无此
意)
4、A(“雅”是平素,向来之
意。)
5、B(A项,“不行”古义为不去
应荐,今义为不可以;C项,“周 密”古义为四周严密,今义为周 到细致;D项,“方面”古义为方 向,今义为相对的或并列的几个 人或事物中的一部分)
明思想、道德上的欠缺比生理上 的疾病(2分)更可怕,更危险,因 而更需要疗治(1分)。
16、 (6分)三个场景: 在电梯发出超载的警报时,"她"从人
群中主动挤出,等下一趟(2分); "她"主动帮助农民模样的大伯上楼, 可是电梯内不少人只是表情严肃,并 不回应"她"的请求(2分); "她"帮一位姑娘捡起一只玫瑰,被人 关在电梯外,并被有些人称作精神病 人(2分)
7、(1)张衡不趋附当时的那些达官显
8、B、D (A.“从他人起笔”错。首联写的是诗
人自己。诗人认为自己命中做不了大官, 而今躬耕田野,流露出热衷归隐,怡然自 乐的生活情趣。 C.“以乐景衬哀情”错。颈联是说诗人 所居环境草色迷人,风光优美,左邻右舍 无不惊叹、艳羡。表达了对美丽的大自然 的热爱,也流露出对隐居生活的喜爱。 E.“五言古体诗”错。这是一首五言律 诗,属近体诗。
9、⑴对躬耕田野的隐居生活的喜爱。首联诗人认为
自己命中做不了大官,而今躬耕田野;颈联描写园中 优美的风景都流露出热衷归隐,怡然自乐的生活情趣。
⑵对新岁新景(或:新年热闹景象)的热爱。颔联描
写人们载歌载舞欢度春节的热闹景象以及尾联的祝愿 都流露出作者对对新岁新景的热爱
⑶对国泰民安、美好未来的祝愿。颔联描写人们载歌
⑵有强烈的痴迷精神。过于用心于自己的事业
引发了妻子的不满。
⑶敢于挑战传统和权威。提出中国存在第四纪
冰川的看法,就是向外国权威提出的挑战。 (每一点概括1分,分析1分。只要言之有据, 即可酌情给分。)
14、(4分)衬托(2分)出"她"对
生命的热爱以及典雅的气质(2分)。
15、(5分)对比鲜明(2分),表
(2)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3)渺沧海之一粟
羡长江之无穷
(4)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11、B (A项,“直到最终确认它是一块冰
川飘砾”错,原文“认为它可能是一 块冰川飘砾。” C项,引起了一些中外学者注意的原 因是:“此文和几幅冰川现象的照 片”,不光是论文。 D项,原文“1952年8月10日,中国决 定成立地质部,李四光被任命为部 长。”找寻地矿工作在此之前。)
12、⑴提出了中国存在第四纪冰川的
观点,得到了外国科学家的公开承认。 ⑵提出了地质力学理论。 ⑶写作地质科学巨著《地质力学概 论》。 ⑷运用地质力学理论指导了全国石油 地质普查的战略选区工作,对我国东 部油田的发现,做出了重大贡献。 (每一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计6分。 只要言之有据,即可酌情给分)
17、C 18、A
璧—碧;箫—萧
19、D(显要:官职高而权柄大。
显耀:声誉、权势等显赫荣耀。 震慑:震动使害怕。震撼:震 动;摇撼。甄选:审查选定。 甄别:审查辨别优劣、真伪。)
20、B(语序不当,应改为“我们必须
随时发现,并认真克服自己的缺点”)
21、D(A项说自己“将于百忙之
中专程前来致谢”不得体;B项 “责成”一般用于上级要求下级 做某项工作,这里说学生会“责 成”学校领导,不当;C项“指 点”“不吝赐教”不应该从“自 己”嘴里说出。) 的意思)
22、D(“乞骸骨”是请求辞职
23、 (示例) ②机械搬用
不知创新 ③吸收消化 创造新知 (回答本题一是要明确比喻的 本意,二是要仿照①句构成整 齐的句和抒情散文。既然是“身后”,说 明目光具有注视的意味,同时“目光” 包括的内容很多,可指鼓励、期盼, 也可指关心、关爱等,“身后的目 光”既可写自己身后的目光,也可以 以第二、第三者身份写他人身后的 目光,无论选取哪方面的内容,都 需要写出真情实感来。
载舞欢度春节的热闹景象以及尾联的祝愿也都流露出 作者对国泰民安、美好未来的祝愿。
⑷对美丽的大自然的热爱。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描写和
“年年物候新”的祝愿都表现了对美丽的大自然的热 爱 (每一点计2分,概括1分,分析1分。答出任意三点 计6分。只要言之有据,即可酌情给分)
(1)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