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市残疾人生活现状调查报告

滕州市残疾人生活现状调查报告
滕州市残疾人生活现状调查报告

滕州市残疾人生活现状调查报告

一、调查的必要性

从第一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到现在,已经有18年之久。18年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迅速,长沙人口的数量、结构、分布和人民生活、工作状况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与此同时,残疾人的数量、结构、地区分布、致残原因及康复、就业、教育、婚姻、家庭状况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有的方面变化很大。第一次抽样调查的数据和资料已经不能反映变化了的现实,这给实际工作带来很大困难,有时需要组织专题调查,有时不得不依据第一次抽样调查的数据并参照有关统计资料,对残疾人某些方面的数据进行推测。这种情况,不利于滕州市有关残疾人和残疾人事业的计划、政策的制定、实施、评估,也不利于残疾人事业发展。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出发展残疾人事业。为使新时期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建立在科学的、符合实际的基础之上,经过慎重研究,我们认为进行一次滕州市残疾人抽样调查是必要的。

1、有利于残疾人小康目标、措施的制定。中央要求,贯彻十六大精神,要联系本部门、本地区的实际,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奋斗目标、形成发展思路、制定发展措施。有关残疾人状况的数据是国情基础数据的组成部分,关系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残疾人事业长远发展。通过滕州市残疾人抽样调查,摸清滕州市残疾人的现实状况,研究分析总结变化特征和变动规律,将为制定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及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确定残疾人小康指标和措施提供可靠的依据。

2、有利于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的法规、政策的制定完善。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目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国家有关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社会保险方面的政策、法规将陆续制定、调整。残疾人作为特殊困难的社会群体,其基本需求和合法权益应予关注和保障。适时进行残疾人抽样调查,掌握残疾人的实际生活状况和基本需求,将为有关政策、法规的制定、完善提供具有针对性和说服力依据。

3、有利于残疾评定工作的标准化、制度化。目前,滕州市有关部门涉及残疾、伤残评定标准和待遇的规定多达十几个,评定的方法和程序也不统一。这次滕州市残疾人抽样调查,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及亚太经社会的要求,采用《国际

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标准,制定新的、规范的残疾评定体系。采用这个体系所包括的框架、标准和方法,可以准确地把握滕州市现时残疾人的情况。

4、有利于展示滕州市的良好的城市形象。滕州市残联、民政局、各基层社区联合行动,切实为滕州市的残疾人办实事。每个社区均有卫生院,可以方便快捷地为需要帮助的残疾人提供求助。每年为残疾人提供免费的体检,实时掌握他们的身体状况,并且每个月为精神残疾的人免费发药。一系列的实际行动有力的证明滕州市的残疾人工作,走在了全国的前列。这次残疾人抽样调查行动本身和调查结果将有力地表明,一个更加开放和蓬勃发展的长沙在保障和发展残疾人人权方面所做出的努力以及取得的成就,展示长沙人权保障的真实性、公平性和广泛性。

5、发现滕州市在残疾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近来年,由于各方的努力,滕州市的残疾人工作取得了许多进步,但残疾人是社会的一个特殊团体,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的问题和许多社会问题交织在一起,极其复杂。所以,残疾人的工作要想取得更大的进步,必须对残疾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准确地把握。这次残疾人抽样调查的目的是发现滕州市残疾人在生活、教育、就业等等方面中,存在哪些严峻的问题。

二、获取数据

1、确定调查社区及了解其基本情况。经过反复比较,我们确定滕州市开福区通泰街街道西园社区和开福区通泰街街道寿星街社区两个社区作为调查对象。我们与两个社区的负责人取得联系后,拿到了两个社区的基本情况。西园社区面积0.12平方公里,由20个居民小组组成,现有1883户,常住人口4853人,其中残疾人55人,男28人,女27人,肢残25人,精神残疾6人,视力残疾8人,智力残疾11人,听力残疾5人,有劳动能力者15人(其中有单位的9人),无劳动能力的有40人,现就业15人,享受低保的有35户,其中残疾人44人。寿星街社区残疾人31人,男18人,女13人,肢残13人,精神残疾5人,视力残疾6人,智力残疾4人,听力残疾3人,有劳动能力者10人(其中有单位的5人),无劳动能力的有21人,现就业5人,享受低保的残疾人有23人。

2、确定调查方向及制作调查表。经过讨论,我们一致认为应该从三个方面调查残疾人的生活现状。第一个方面是残疾人的自身情况,包括性别、年龄、婚

否、残疾类别和残疾程度;第二个方面是残疾人的家庭情况,包括家庭人口数量、家庭人均收入、接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均居住面积和就业方式。第三个方面是残疾人自己生活感受以及社会对他们的态度,包括七个选择题。现附上调查表。

3、实地调查。2007年1月12日上年8点,李立清教授及调查员韩田田、杨柳、孟涛和邓昌虎到达开福区通泰街社区办公室。调查分两组进行,李教授、韩田田和孟涛在西园社区调查,杨柳和邓昌虎在寿星街社区调查。调查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然后由社区工作人员带领调查员入户调查。调查持续到下午5点,共发出调查问卷35份,实际回收35份,回收有效问卷30份。西园社区的残疾人总数为55人,被调查人17人,调查率为30.9%,寿星街社区的残疾人总数为31人,被调查人为13人,调查率为41.9%,符合抽样抽查的样本要求。调查过程需要说明以下几点。一是问卷填写方式为调查员问,被调查人答,再由调查员填写。二是严重的智力残疾被调查人,由其监护人代为回答。

三、数据整理

为了数据整理的方便,我们把选择题中的五个档次选择分别用1、2、3、4、5替代。1对应“很不好”档次,2对应“不好”档次,3对应“一般”档次,4对应“较好”档次,5对应“很好“档次。

姓名性别年龄婚否学历残疾

类型总居住面积(m2)家庭

人口

欧阳建男54 否小学肢残80 2

刘泽安男46 是初中智残28 2

王智敏男51 是小学视残30 3

蔡淑兰女74 是无肢残88 3

罗英姿女32 是高中精残44 4

戴筱成男52 是初中肢残30 3

周健男42 否初中肢残37 2 杨罗云男53 是小学精残30 3 李权民男61 否高中视残25 1 沈全周男48 是高中肢残12 2 杨冬麟男51 是小学肢残39 3 杨健女55 否无智残0 1

方石明男33 否无智残56 5 沈淑华女74 是无肢残60 2 李凤珠女63 是高中聋哑50 2 张品川男65 是小学聋哑50 2 杨德意男48 是高中肢残36 3 屈力强男50 是初中肢残71 3 王利君女43 是初中智残54 3 王晓燕女45 是小学智残35 3 崔罗珍女57 是小学精残35 2 于美华女63 是小学精残35 2 唐刘男24 否无肢残45 2

陈介安男43 否无精残20 1 蒋振权男43 否初中肢残20 1 曾克斌男38 否初中肢残40 3 徐树农女45 否初中肢残50 2 吴建华女66 是无视残19 2

李云富男69 是无视残19 2

李平力男48 是无听残15 3

续表1:

姓名家庭收入(元/月)食物支出额(元/月)医疗支出额(元/月)辅助

器材是否

低保是否

就业

欧阳建300 300 0 否是否

刘泽安1000 700 40 否是是

王智敏700 700 0 否是是

蔡淑兰650 850 100 否是否

罗英姿1100 1100 20 否是否

戴筱成880 880 0 否否是

周健700 1000 200 否是否

杨罗云500 700 100 否是否

李权民850 400 0 否否否

沈全周1500 1500 1500 否是是

杨冬麟760 500 500 否是是

杨健260 260 0 否是否

方石明1280 1280 0 否否否

沈淑华600 600 0 否是否

李凤珠1200 500 0 否是是

张品川1200 500 0 否是是

杨德意530 500 300 否是是

屈力强1530 1520 0 否是是

王利君330 330 4000 否是否

王晓燕800 800 0 否是是

崔罗珍440 400 0 否是否

于美华400 400 120 否是否

唐刘600 600 0 否是否

陈介安176 276 276 否是否

蒋振权220 200 0 否是否

曾克斌1070 600 0 否是否

徐树农320 400 0 否是否

吴建华440 440 0 否是否

李云富440 440 0 否是否

李平力1000 600 400 否是否

续表2:

姓名是否入医疗医保是否入养

老保险离医院距离(米)社会温暖指数个人幸福指数欧阳建否否50 3 1

刘泽安是是70 3 1 王智敏是是100 4 4 蔡淑兰否否300 4 4 罗英姿否否200 4 3 戴筱成否否100 4 1 周健否否200 4 2 杨罗云否否60 4 3 李权民是是200 4 4 沈全周否否120 4 2 杨冬麟否否350 4 1 杨健否否50 4 2

方石明否否200 3 3 沈淑华否否300 4 3 李凤珠是是300 4 4 张品川是是300 4 4 杨德意否否500 3 2 屈力强否否700 3 2 王利君否否300 4 2 王晓燕否否500 3 3 崔罗珍否否400 2 1 于美华否否500 3 3 唐刘否否100 2 2

陈介安否否200 3 3

蒋振权否否50 2 2

曾克斌否否50 3 2

徐树农否否100 1 2

吴建华否否100 2 3

李云富否否100 2 3

李平力否否200 2 3

注:有些残疾人的家庭收入要小于家庭支出,这种情况的确存在,其中的缺口由残疾人的亲戚朋友或者街道社区补贴。[/size]

四、数据分析

1、残疾人数据的基本分析。总被调查人30人,男19人,女11人,男残疾人比例63.3%,女残疾人比例36.7%。

2、残疾人年龄构成。被调查人最高年龄者74岁,最小年龄者24岁,年龄差是50岁,平均是54岁。如下表所示,20-30岁年龄段频率是0.03,30-40岁年龄段频率是0.10,40-50岁年龄段频率是0.33,50-60岁年龄段频率是0.27,60岁以上频率是0.27,其中40-50岁年龄段残疾人比重最在,40岁以上的残疾人比重超过0.84。由于可见,滕州市残疾人趋向老龄化。

年龄频数累积频数频率累积频率

20-30 1 1 0.03 0.03

30-40 3 4 0.10 0.13

40-50 10 14 0.33 0.47

50-60 8 22 0.27 0.73

60以上8 30 0.27 1.00

3、残疾人的婚姻状况。所有被调查的残疾人皆已经达到了适婚年龄,30个残疾人中,20个人已婚,10个人未婚,其中已婚者中大多数是残疾人夫妇。已婚残疾人比重是66.67%,未婚残疾人比重是33.33%。由此推断,滕州市残疾人的已婚率远远低于正常人的结婚率。

4、残疾人接受教育程度。接受调查的30个残疾人中,没有文化者9人,占30%;小学文化者8人,占26.67%;中学文化者8人,占26.67%;高中文化者5人,占16.67%,没有大学以上文化程度者。2000年全国15岁以上人口文化程度比例构成是无文化者占6.7%,小学文化程度占35.7%,小学文化程度占34%,高中文化程度占11.1%,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3.4%。通过数据对比,可以看出2006滕州市残疾人的文化程度比例构成还远远没有达到2000年全国的平均水平。

5、残疾人类型比例构成。被调查的30名残疾人中,肢体残疾者13人,占43.3%;智力残疾者5人,占16.67%;视力残疾者4人,占13.33%;精神残疾者5人,占16.67%,语言残疾者2人,占6.67%;听力残疾者1人,占3.33%。从中我们发现,肢体残疾人的比例要高出其他残疾类型许多,而肢体残疾的造成,很大一部分是后天的原因。由此我们大胆推测,滕州市的预防后天肢体残疾工作做得不尽人意。

6、残疾人家庭生活基本情况。30个被调查者的家庭总居住面积是1153平方米,30个被调查者的家庭总人口为72人。由此计算,平均每户的居住面积是38.43平方米,平均每人的居住面积是16.03平方米。2003年滕州市人均居住面积是22平方米。残疾人除了在居住条件上比正常人要差外,人均居住面积也比滕州市民少了近6平方米。30个被调查者的总的月家庭收入是21776元,平均每户家庭收入是725.87元,平均每人月收入302元。2005年滕州市户平均可支配收入11021元,人均月收入1300元,最低月工资600元。残疾人的收入刚刚达到最低工作的一半。仅有的300多一点的收入,他们只能用于基本生活开支,能够用于康复治疗的钱也微乎其微了,30个调查者中没有一个人拥有残疾人辅助器材。

7、残疾人社会保障基本情况。30个被调查者中,27人有低保,低保率达到90%;5人有医疗保险,比例达到16.67%;5人有养老保险,比例达到16.67%;10人就业,就业率达到33.33%。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只有有正式工作单位的残疾人,才享有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没有正式单位而就业的残疾人,大多数是社区为他们安排的一些简易工作。另外,我们还了解到残疾人的家里离社区医院的平均距离为233米。根据常理推断,一旦残疾人需要特殊求助时,社区医院可以为其提供及时的帮助。

8、残疾人的个人幸福指数和社会温暖指数不相一致。这个两个指标依据被调查者的主观感受得到,带有主观性。通过统计,得

出残疾人的个人幸福指数平均值是2.5,即残疾人的个人幸福主观感受处于较差和一般之间,残疾人的社会温暖指数是3.2,即残疾人主观认为周围的人对他的温暖程度处于一般和较好之间。残疾人的个人幸福指数小于社会温暖指数,说明滕州市民对残疾人的态度友善,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残疾人的个人不幸感觉。

9、残疾人家庭的恩格尔系数。国际上常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我们用残疾人的家庭月总收入和月食品支出额两个指标来计算恩格尔系数,结果分别为1.00、1.43、1.40、0.47、1.00、0.66、1.00、1.00、1.00、0.42、0.42、0.94、0.99、1.00、1.00、0.91、1.00、1.00、1.57、0.91、0.56、1.25、1.00、1.00、0.60。对这些数据进行分组处理:组别频数累积频数频率累积频率

0.4-0.5 4 4 0.13 0.13

0.5-0.59 1 5 0.03 0.16

0.59以上25 30 0.84 1.00

恩格尔系数在0.4到0.5之间的占13%,即13%的人达到了小康水平,他们是有工作或是有退休工资小部分残疾人;恩格尔系数在0.5到0.59之间的占3%,即仅有16%的残疾达到了温饱水平;剩下的84%的残疾人,恩格尔系数在.059以上,处于贫困状态。

10、残疾人个人幸福指数与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构建模型如下,Y=a1X1+a2X2+a3X3+a4X4+a5X5+E 1

其中,Y代表个人幸福指数,X1代表年龄,X2代表家庭总居住面积,X3代表家庭人口,X4代表家庭收入,X5代表家庭食物支出额,E代表其它影响因素。用计量经济学软件Eviews进行处理,结果如下

Sample: 1 30

Included observations: 30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X1 0.033985 0.016233 2.093542 0.0470

X2 -0.002986 0.010037 -0.297528 0.7686

X3 0.192262 0.269196 0.714209 0.4820

X4 0.000772 0.000753 1.025195 0.3155

X5 -0.000578 0.000902 -0.640427 0.5280

C 0.224102 1.094386 0.204774 0.8395

R-squared 0.203738 Mean dependent var 2.500000

Adjusted R-squared 0.037850 S.D. dependent var 0.973795

S.E. of regression 0.955188 Akaike info criterion 2.923039

Sum squared resid 21.89720 Schwarz criterion 3.203278

Log likelihood -37.84558 F-statistic 1.228167

Durbin-Watson stat 0.489172 Prob(F-statistic) 0.326651

(1)从上表中,可以得到模型的具体形式:

Y=0.034X1-0.003X2+0.192X3+0.001X4-0.001X5+0.224 2

从○2式可以得出,变量X1、X2、X3、X4、X5的系数分别为0.034、-0.003、0.192、0.001和-0.001,那么年龄与个人幸福指数成正比,年龄每变化1个单位,个人幸福指数变化0.034个单位;家庭居住面积与个人幸福指数成反比,家庭居住面积每增加一个单位个人幸福指数反而下降0.003个单位;家庭人口与个人幸福指数成正比,家庭人口每增加一个单位,个人幸福指数就会增加0.192个单位;家庭收入与个人幸福指数成正比,家庭人口每增加一个单位,个人幸福指数增加0.001个单位;食物支出额与个人幸福指数成反比,食物支出额每增加一个单位,个人幸福指数反击减少0.001个单位。根据常理推断,发现居住面积应该与个人幸福指数成正比,而模型得出的答案正好相反。

(2)对模型进行拟合优度检验。上表中的结果表明,回归模型Y=0.034X1-0.003X2+0.192X3+0.001X4-0.001X5+0.224与样本观测值的拟合优度为0.204,说明只有20.4%的个人幸福指数变化可以由五个变量所解释,拟合优度很差。

(3)对回归模型进行参数统计显著性检验。给定显著性水平为0.05,查t分布表得到T0.025(24)=2.06

而︳Ta1∣=2.09>2.06

︳Ta2∣=0.28<2.06

︳Ta3∣=0.71<2.06

︳Ta4∣=1.03<2.06

︳Ta5∣=0.64<2.06

︳Tc ∣=1.09<2.06

由于只有a1在统计上显著,其它变量在统计上不显著,所以认为模型的设置是失败的。

为此,对模型进行修正,把变量家庭居住面积归入其它影响因素,用恩格尔系数代替家庭收入和食物总支出两个变量。重新设定的模型如下

Y=a1X1+a2X2+a3X3+E 3

其中,Y代表个人幸福指数,X1代表年龄,X2代表家庭人口,X3代表恩格尔系数,E代表其它影响因素。用计量经济学软件Eviews进行处理,结果如下

Sample: 1 30

Included observations: 30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X1 0.033819 0.015386 2.198061 0.0370

X2 0.190048 0.206000 0.922566 0.3647

X3 -0.133958 0.626662 -0.213764 0.8324

C 0.439776 1.284152 0.342465 0.7348

R-squared 0.165474 Mean dependent var 2.500000

Adjusted R-squared 0.069182 S.D. dependent var 0.973795

S.E. of regression 0.939506 Akaike info criterion 2.836641

Sum squared resid 22.94947 Schwarz criterion 3.023467

Log likelihood -38.54962 F-statistic 1.718469

Durbin-Watson stat 0.471574 Prob(F-statistic) 0.187770

(1)从上表中,可以得到模型的具体形式:

Y=0.034X1+0.190X2-0.134X3+0.440 4

从○4式可以得出,变量X1、X2、X3的系数分别为0.034、0.190和-0.134,那么年龄与个人幸福指数成正比,年龄每变化1个单位,个人幸福指数变化0.034个单位;家庭人口与个人幸福指数成正比,家庭人口每增加一个单位,个人幸福指数就会增加0.190个单位;恩格尔系数与个人幸福指数成正比,恩格尔系数每增加一个单位,个人幸福指数反击减少0.134个单位。通过对比发现,模型结果得到改善。

(2)对模型进行拟合优度检验。上表中的结果表明,回归模型Y=0.034X1+0.190X2-0.134X3+0.440与样本观测值的拟合优度为0.165,说明只有16.5%的个人幸福指数变化可以由五个变量所解释,拟合优度很差。

(3)对回归模型进行参数统计显著性检验。给定显著性水平为0.05,查t分布表得到T0.025(24)=2.06

而︳Ta1∣=2.20>2.06

︳Ta2∣=0.92<2.06

︳Ta3∣=0.21<2.06

︳Tc ∣=0.34<2.06

由于只有a1在统计上显著,其它变量在统计上不显著,所以认为模型的设置仍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

虽然两个模型的结果都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但也还能说明一定的问题。影响残疾人个人幸福感觉的主要因素是年龄、家庭人口及恩格尔系数。

五、政策建议

1、切实搞好滕州市残疾人的就业工作。第一要在全市树立科学的残疾人就业观。充分认识保障就业对于残疾人、对于社会、对于残疾人事业的意义,正确认识残疾人就业的需要和能力,理解给予残疾人就业以特殊保护和补偿的必要性。第二要建立残疾人就业的责任体系,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各级政府要加强对残疾人就业工作领导,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要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分工协作,形成良好的工作机制。残疾人就业工作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要做到统筹安排,同步组织,同步实施。基层政府,特别是街道和乡镇,在残疾人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特别重要,要结合各自的财力和实际,努力增加就业岗位,提高残疾人的社会保障水平。加强领导,形成合力,促进残疾人就业工作的协调实施。第三要提高就业服务水平。随着就业工作的深化、细化,就业服务的科学化、专业化、信息化就显得更加重要。如何评定残疾人的劳动能力等技术问题已成为落实有关政策的前提条件。当前,特别要做好残疾人就业信息工作,这是合理制定政策、科学进行决策的基础。要建立残疾人数据库,建立健全关于残疾人培训、就业、保障、救助的信息管理系统,改进残疾人管理的工作手段,不断提高办事效率和工作质量。第四要营造残疾人就业的良好环境。要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定期举办各类大型宣传活动,向广大人民和残疾人宣传残疾人就业和社会保障,提高政策的透明度,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营造关心、爱护残疾人的良好的社会氛围。弘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要积极开展助医、助学等活动。第五要赋予残联就业服务机构相对应的行政职能。在调查中各级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普遍反应缺乏必要的行政手段。残疾人就业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由残联就业服务机构这样一个社会团体来做有很大的困难,存在权利、义务不对等的问题。要把这项工作做好、理顺,必须赋予残联就业服务机构相对应的行政职能,统一管理残疾人就业。第七要提高残疾人素质和就业能力。残疾人自身素质低是造成就业困难的内在主要原因,从长远看,提高残疾人就业水平要靠不断提高就业能力。加强残疾人教育和培训,重视其职业发展,不断提高残疾人的就业能力。

2、增强残疾人的自我保护法律意识。我们的问卷设计了一个关于残疾人对《残疾人保障法》的了解程度的题目,调查的结果出乎人的意料,仅有一小部分人知道这部法律,了解者更少了。我国十分重视以法律手段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全国各个省市都制定了有关残疾人的法

律,其中半数左右是保障残疾人权益的专门法律。内容包括:充分参与,反对歧视,改善环境,保障残疾人教育、康复和平等就业的机会,实行特别扶助,支持残疾人组织的建设等。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20000个由政府主要领导人主持的国家残疾人工作协调机构,协调残疾人工作规划、计划、法规的制定与实施。改革开放以来,滕州市政府积极参与这类法律的制定工作,并以行动做出响应,扎扎实实为保障残疾人权益做事情,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宣传、实施残疾人保障法,发展残疾人事业,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不是哪一个部门、团体能够独自完成的,必须在滕州市党委、人大、政府的领导下,立法、司法、执法等各部门及各级残联通力合作。努力使残疾人保障方面的法律深入残疾人心中,让残疾人学会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重视残疾人教育。经过数据显示,滕州市残疾人的受教育程度平均为5.4年,远低于正常人的受教育水平,使他们在择业工作方面更加处在劣势。滕州市政府及各界应大力发展残疾人教育,构建合理的盲校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素质教育强调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要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各方面的潜能。现有的盲校课程体系指导思想偏低,着眼于“补偿”.而对盲生的全面发展没有提出更高的要求。素质教育的实施主要还是通过课内活动来进行。因此,构建科学的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是必由之路。(1)、对基础课程教材进行改写或重编,使之更适应盲校素质发展的要求。如语文教材增加反映残疾人生活的内容,数学教材增加珠心算的内容,英语课突出听力、会话等。(2)、增设社会活动课、劳动实践课等突出训练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的课程,增设运动补偿(体操、律动)课,训练学生动作的灵活性与协调性,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3)、编写统一的盲校体育、定向行走、生活、手工、视力康复等课程教材,使这些课程能科学化、正常化开展。

4、根据不同年龄段的盲生的心理和智力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美育、作曲、象(围)棋、文学(音乐)欣赏等课程,兴趣小组活动制度化、正常化。提高残疾人的综合素质,使其更好地融入到现代社会。

4、做好残疾人社会保障工作。滕州市只有有正式工作的残疾人才有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享受医保和养老保险的残疾人比例很低,并且残疾人也没有全部享受低保。所以,滕州市在残疾人社会保障工作方面需要加大投入力度。首先,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保障制度规范化。要针对残疾人的社会保障问题制定出具体的可操作的实施细则和社会保障的具体条例,使残疾人社会保障工作落实到实处,在保障对象和标准上,要把残疾人作为特殊对象予以重点保障,适当提高标准。同时,将残疾人社会保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推行覆盖全社会的以养老、失业、医疗保险为重点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城乡收入困难残疾人社会救助基金、残疾人就业保障基金等社会保障体系。其次,实施“再保障工程”,实现社会救助经常化。将贫困残疾人纳入社会救助范围,实行医疗、教育和住房等救助,切实解决贫困残疾人医疗难、就学难。对丧失劳动能力的重度残疾人,加大救助力度,拓宽救助渠道,实行全覆盖。实行医疗保险的农村,应将残疾人优先纳入,并享受优惠照顾。各级各类学校要为低保对象残疾人子女就学开辟“绿色通道”,实行“两免一补”,“捐资助学、减免杂费、减免书本费”等措施,在完善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的基础上,确保不让残疾学生因经济困难而辍学。各地要积极实施的残疾人草危房改造安居工程,在符合政策规定的前提下,对居住草危房且无劳动能力、无资金来源的特困残疾人户,其住房由政府包建。再次,广开筹资渠道,实现资金来源多元化。一方面,政府要把残疾人事业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根据残疾人事业的需求和财力的可能,逐步加大投入力度。另一方面,为了弥补目前社会保障金投入严重不足问题,建议采取以下办法解决:一是做好三条保障线的相互衔接,保证下岗失业残疾人员基本生活费、失业保障金和低保补助款按时足额地发放,并做到“以人定钱”。二是进一步加大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力度,在做到“保工资、保重点、保稳定”的前提下,预算超收财力有结余的部分主要用于补充社会保障资金,并使每年财政预算安排的社保补助支出规模有所增加,并及时拔付。三是制定和完善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的优惠政策,鼓励

引导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向慈善机构捐赠。四是对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及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政策应大力推行,扩大其覆盖面,加大征收力度,尽快实现100%到位。最后,开展就业援助,实现就业保障法制化。就业是最好的社会保障,首先要综合运用行政、经济和法律等手段,通过集中就业、分散就业和个体就业三种渠道,大力扶持残疾人就业。重点依法全面推行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积极开展社区残疾人就业,使残疾人就地就近得到充分就业。其次抓好残疾人职业技术培训,提高残疾人就业素质。要根据当地劳动力市场和用人单位的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采取多种形式,对残疾人进行定向职业技术培训。同时,要及时预测就业市场需求,着眼高级技术人才的培训,提高残疾人就业的竞争力。第三进一步完善残疾人就业法规,有关部门要定期、不定期地对各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残疾职工的工资、保险、福利等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切实维护残疾职工的权益。

5、积极开展社区残疾人活动,丰富残疾人生活。各个社区设立了残疾人宣传专栏2个,专门宣传有关残疾人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优惠政策;宣传社区残疾人的先进事迹;宣传普及残疾预防、康复知识。社区残协充分利用社区资源,经常组织残疾人开展文体活动,培养残疾人的文体爱好。社区残疾人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积极组建社区残疾人歌唱队等各种文化娱乐小分队,每天活跃在社区并定期进行节目排练,社区残疾人参加各种类型文化娱乐活动,社区今年组织的各项文明创建活动在《潇湘晨报》、《长沙晚报》、新闻频道等省内多家媒体争相报道;社区加大康复服务体系的建设,建立和完善集康复、培训、简单劳动融为一体的基层康复网络。

残疾人的励志故事

残疾人的励志故事 1、张海迪轮椅上的梦 张海迪被誉为身残志坚的一代楷模,自学成才的著名作家,出版了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绝顶》、《天长地久》,散文集《鸿雁快快飞》、《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我的德国笔记》等,翻译了《莫多克——一头大象的真实故事》、《丽贝卡在新学校》等外文著作。她现任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 她用顽强的意志粉碎了医生对她生命长度的预言,她用用心的态度努力过好每一天,不断拓展生命的宽度。在上世纪80年代,她坚韧不拔的精神,让全国年轻人看到了奋斗的力量,鼓舞了一大批中国青年。她就是被誉为“八十年代新雷锋”和“当代保尔”的张海迪。 即使翅膀断了心也要飞翔 张海迪,1955年9月出生于济南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她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快乐而活泼,成天蹦蹦跳跳跑来跑去,似小燕子般到处飞翔。可惜,蹦蹦跳跳的时光是那样短暂。1960年一个明朗的早晨,玩具室里刚上完一节“课”,她和小同伴们嘻笑着朝门外跑去,忽然跌倒了。从此,双腿丧失了知觉,张海迪也丧失了关于腿的记忆。 张海迪当年不明白自我患的是脊髓血管瘤,病情反复发作,十分难治。五年中,她做了3次大手术,脊椎板被摘去6块,最后高位截瘫。这样,原先天真活泼的张海迪,只能整天卧在床上。当年,医生们一致认为,像这种高位截瘫病人,一般很难活过27岁。 看着伙伴们高高兴兴地背着书包上学校,最后有一天,张海迪按捺不住心中的渴望,对妈妈说:“妈妈,我要上学!”但是因为自我的生活不能自理,所有的学校都不接收。 病魔是无情的,每当病痛折磨她时,坚强的张海迪没有流泪,疼得实在厉害时,为了分散注意力,她就猛揪自我的头发,打算用一种疼痛来代替另外一种疼痛。渐渐地,她揪下来的头发,都能编成一条辫子了! 对张海迪来说,家是一所特殊的学校。在这个特殊的学校里,聪明、好学的张海迪学拼音,学查字典,学一个又一个生字。她趴在床上,用胳膊支撑着身体抄书,学完了一本又一本小学课本,没有人催问,没有人检查督促,更没有考试和考试中的竞争,全靠着自学。努力是加倍的,成功的喜悦也是加倍的。于是,她的学习自觉性、学习乐趣与生活的意志,还有思维潜力,便随着知识一齐增长起来了。透过非同寻常的努力,她还练素描、学写生、临摹名画、学会了识简谱和五线谱,并能用手风琴、琵琶、吉他等乐器弹奏歌曲。

老年人生活现状的调查报告

老年人生活现状的调查报告 为弘扬社会责任,体验农村生活,提高个人素质,更好的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展现当代大学生的良好风貌,我们赴新乡延津县魏邱乡“450行动计划”科技支农服务团就朱寨村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现状进行了了解,并结合当地实际探究了一条适合当地的农村养老模式。 1、身体健康。血压是身体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医疗组成员利用随身携带的电子血压计为村民进行了免费测量。在几天的测血压活动中,他们共测量了238人(其中有复测者)。统计数据显示,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高血压比率不断攀升,依次为12.6%(≤50岁)、16.3%(50--60岁)、23.8%(60--70岁)、 54.8%(≥70岁)。由此可见,高血压在老年人群中是易高发的。当然血压高低受时间、季节、运动、温度、环境、精神等因素的影响,所以我们尽力确保测量数据的科学性,可靠性。但从这一数据分析中,也能反映一定的问题。此外,通过走访发现中老年人群中还存在着其他一些慢性病,如颈椎病,腰间盘突出,风湿类风湿等,这些疾病都是影响老年人身体健康不容忽视的问题。当然,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大多数老年人的身体还是健康的,人的寿命大约在75--80岁(该村有一93岁高龄的老人),但以上所反应的问题仍要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2、心理健康

老年人的心理问题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外部环境,随着现代社会生活频率的加快和部分地区社会尊老养老风气的退化,一些人见到老年人不会主动打招呼,视而不见,这对老年人心理笼罩了阴影使之产生了社会不再尊重老年人的想法,加之自己认为老了无用的心理,更加重了其心理负担,使其生活相对比较封闭,缺乏与外界交流,这一点尤其表现在80岁以上的身上。二是来之于家庭内部,老人与子女关系不融洽,子女外出武功缺少对老人的关心,子女忙于事务对老人关怀不够入微等都使老人谢了产生失落感。同时,年轻一代对老年人行为不理解也极易对老年人的心理造成创伤,相对应,老年人对年轻人的行为也存在困惑。 3、饮食健康 通过走访发现,村民尤其是老年人的饮食并不科学,这对老年人的健康或多或少的产生一些影响。对于农村人来说,他们吃的蔬菜大多是自己种的。虽然食品安全上有保证,但基本上是种啥吃啥,而不注重食物的广泛搭配。肉制品由于物价上涨,物源减少,农民对其望而却步,加之农民生活较为俭朴,经常改善生活的相对较少。据调查分析,一月改善一次的约占50%,每周一次的约为25%,约14%的人平时很少或根本不改善生活,食品搭配缺乏多样化,很难保证营养的供应。水果方面,村民平时水果的摄入量比较少,有3.4%的人天天吃,经常吃的占34.4%,偶尔吃的占24.1%,37.9%的人一般不吃,经常补充水果在农村尚未真正实

残疾

二、残疾评定 (一)基本概念 残疾:因外伤、疾病、发育缺陷或精神因素造成明显的身心功能障碍,以致不同程度地丧失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一种状态。广义的残疾包括残损、残障在内,成为人体身心功能障碍的总称。 残疾人:指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使的部分或全部失去以正常方式从事个人或社会生活能力的人。如盲人、聋哑人、肢体残疾、精神残疾等。 (二)致残的因素 残疾的预防: 世界卫生组织(WHO)按照残疾的性质、程度和影响,将残疾分为残损(组织器官缺损)、失能(个体能力障碍)和残障(社会能力障碍)(ICIDH)等三个不同的发展层次。

1.残损(病损),是指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人的心理、生理和解剖结构的损害,是器官水平上的残疾。这是残疾发生、发展过程的第一步,它可以进一步发展成为失能,也可以直接导致残障。但值得指出的是,残损可以是永久的,也可以是暂时的,即日趋严重和日渐好转的机遇是并存的。 2失能(残疾),是指由于残损使能力受限或缺乏,以至于人不能按正常的方式和范围进行活动,是个体水平上的残疾。其核心是能力,特别是自理生活或(和)就业能力的减弱或丧失,以至于独立生活发生困难。这是残疾发生、发展的第二步,如不采取积极的措施,它就可以继续发展成为残障。 3残障(残废),是指由于残损或失能而导致个人参与正常社会生活活动的障碍,是社会水平的残疾。这是残疾发生、发展的不良结局,其特征是残疾人的行为和所处的地位与他自己或其所处的群体的期望之间不协调。因此残障是残损和失能的社会表现,它反映个体由于残损或失能而在文化、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各种后果。为了加强对残疾发生、发展的理解,举例说明残损、失能和残障的概念:如一名建筑工人,在外墙作业时不慎从脚手架上摔下,经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认定为工伤。这时,工伤导致了该名工人胸椎(T10)的骨折,同时,由于胸椎的骨折和移位,造成了胸髓横断胜的损伤,我们将这一阶段称之为残损(器官和组织的

品德与社会《走进残疾人》

品德与社会《走进残疾人》教学设计 凌家镇中心学校:廖正鸿学情分析: 小学生对残疾人理解应是聋哑人、盲人、四肢不健全的人等等,在他们生活的环境里因为没有残疾人,做为农村生活的孩子们生活空间也很小、交际能力也很有限,所以对残疾人的认识只是可怜、好奇、还有害怕的心理。不能体会残疾人生活的困难,对待残疾人不够尊重,有的甚至瞧不起残疾人。为些,在课前我收集了大量关于残疾人的故事,希望让学生理解残疾人既有坚强的一面,也有脆弱的一面。更好的了解残疾人的心理,从而建立起帮助残疾人的意识。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学心围绕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沟通和理解展开。范围由家庭、学校拓展了社会生活领域。包括邻里和不同群体的人。《走进残疾人》一课是通过模拟、体验活动,培养学生对老年人和残疾人的尊重和爱心,并在更大的范围,关注不同环境下生活的自己的同龄人,懂得珍惜美好生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残疾人生活中的一些特殊需要。 过程与方法:体验残疾人在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情感与态度:增进对于残疾人尊重、友爱的情感。 教学重点:

体验产生理解,体验产生情感,体验残疾人的活动。 教学难点: 增进对于残疾人尊重、友爱的情感。 教学准备: 模拟活动所需要的简单材料:如蒙眼的深色布、拐杖、简单的手语说明等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身边,生活着许多残疾人,椐统计,我国目前有6000万残疾人。那么,现在请大家想一想,什么样的人是残疾人呢? 生:盲人、聋哑人…… 教师通过用简单的手语和同学们沟通;让学生们闭上眼睛去拿某一个物品的活动,让学生体会残疾人。 教师小结:残疾人就是身体的某个部分有残疾的人。 师:你见过残疾人吗?你认识某个残疾人吗?今天,老师和同学们共同走近残疾人的世界,去看看他们是怎么生活的?引出课题《走近残疾人》 [为了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并贴近学生生活事例的情景模拟,能激发相应的环境气氛,使学生受到情绪上的感染。] 二、亲身体验,感受残疾人

关于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现状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现状调查报告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的生活垃圾在数量上有了明显的增加,种类上也日益增多。要提高农民的生活品质,农村的垃圾治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为积极引导农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生活习惯,对农村垃圾实施无害化处理,各地大都在积极探索农村垃圾处理运作的新模式,农村垃圾处理方式正在由过去的随意排放向无害化处理转变。本文针对农村基层开展调研,探寻一条普遍适用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对本县农村垃圾现状、垃圾处理方式等进行了调查,掌握了当前农村垃圾的实际情况,并在调查基础上进行了深入分析,对农村垃圾的处理提出了可行性的具体措施。 一、调查对象 此次调查的对象主要针对自然村的村组干部及村民,向他们发放了调查问卷并对其中的重点问题组织座谈会,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二、调查方法 此次调查从全县24个乡镇共选取80个自然村作为调查对象。采取发放调查问卷、实地走访和专家访谈的方法,以面对面交流的形式收集调查问卷的答案,实地深入调查目前农村垃圾处理现状和方式,发现优点和存在的问题,与专业领域的专家进行交流,对现状、原因、和解决措施进行深层沟通、探讨。 三、调查内容 (一)垃圾的来源及分类

农村地域广阔,人口居住比较分散,各乡镇的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等状况存在着差异,农村垃圾的种类和数量相差较大。我们对抽样的自然村进行了实地调查,按照农村垃圾的来源,主要分为四类: 1.生活垃圾。生活垃圾是指农村居民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 固体废物,在农村垃圾中所占比重居于首位,约占75%,农村生活垃圾的主要成分是厨余垃圾、废织物、废塑料、废纸、陶瓷玻璃碎片、废电池、废电器元件以及其他废旧的生活用品等。 2.农业生产垃圾。农业生产垃圾是指在整个农业生产过程中被丢弃的固体废物,主要包括农作物秸秆、残留的花和果实、畜禽粪便以及生产残留的地膜和棚膜等。 3.建筑垃圾。建筑垃圾主要包括农户建房、水利工程、企业建筑等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残余废料。 4.产业垃圾。产业垃圾主要指工业、农林业、畜牧业及医疗卫生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这些废弃物常带有一定的毒性,能够破坏整个人居环境并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其中很多产业垃圾应划入危险废物类别中进行安全处理,但从目前来看,产业垃圾在农村垃圾中所占比例较小。 (二)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 本次调查向全县24个乡镇抽样80个自然村发放调查问卷共计500份,收回486份,有效问卷486份。其中,年龄分布为:13岁以下占2%;13-20岁占18%;20-40岁占45%;40-60岁占31%;60岁

残疾人知识重点

1.什么是残疾人? 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 残疾人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和其他残疾。 2. 2006年全国各类残疾人的总数为8296万人,占全国总人口比例为6.34%。 3.我国残疾人事业的宗旨是什么? 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和精神环境,保障残疾人以平等的权利、均等的机会,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即“平等·参与·共享”。 4.什么是现代文明社会残疾人观? 现代文明社会残疾人观,就是用现代文明社会的文明、进步、科学的观念,正确认识残疾人和残疾人问题,从而建立一整套关于残疾人和残疾人问题的价值观念和根本观点,其核心是“平等·参与·共享”。 5.我国残疾人事业包括哪些工作领域? 我国残疾人事业的工作领域主要包括:残疾人康复、教育、劳动就业、扶贫、社会保障、文化体育、环境建设、社区残疾人工作、组织建设、维权、政策理论研究和残疾预防等。 6.我国残疾人事业理论体系的核心和基本内容是什么? 我国残疾人事业理论体系以人道主义为核心,以现代文明社会残

疾人观为基本内容。人道主义,就是讲人道,以人为本,尊重人的权利、尊严和价值,追求社会公平正义,倡导人人怀有一份爱心,尊老爱幼,扶弱济困,为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服务。现代文明社会残疾人观,就是用现代文明社会的文明、进步、科学的观念,正确认识残疾人和残疾人问题,从而建立一整套关于残疾人和残疾人问题的价值观念和根本观点,其核心是“平等·参与·共享”。人道主义和现代文明社会残疾人观结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了我国残疾人事业的理论体系。 7.为什么要给予残疾人特别扶助? 造成残疾人问题的根本原因不是残疾本身,而是外界环境的障碍,解决残疾人问题、保障残疾人的平等权利有赖于国家和社会的行动。目前,我国对残疾人的特别扶助主要包括法律保障、政策扶持、社会扶助和无障碍环境等。对残疾人的特别扶助措施,是为了减少和消除由于社会补偿条件不足而给残疾人造成的事实上的不平等,并不妨碍和影响其他社会成员实现自己的权利,因而不应视为是对其他人的歧视或不公正,恰恰相反,它体现了社会公正,促进了社会和谐,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具体体现。 8.为什么要进行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 为掌握新的实际情况,为国家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有关残疾人的政策法规提供可靠的依据,因此,开展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是十分必要的。 9.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及其地方组织的性质、职能是什么?

2020年老年人调查报告3篇

2020年老年人调查报告3篇 *目录 .2020年老年人调查报告 .农村空巢家庭老年人状况调查报告 .暑期“三下乡”社会调查报告:对老年人口腔健康状况的分析和思考 对农村老年人生活的调查报告 人口老龄化是一个世界性发展趋势,伴随着人口老龄化,会衍生出老人的生活许多问题。曾经的他们意气风发,岁月是无情的,在他们身上留下岁月的痕迹。他们年迈体弱,敌不住疾病的侵袭。他们体力上的退化及感情上越感孤独,年轻的我们要承担起我们的责任为生养我们的父母及众多的老人付出我们的一片孝心。给予一片阳光,绿树就会成长。我们付出一份关心,他们就会温暖。 (博士教育网) 在今年的暑假中我利用一个星期的时间走访我家周围的老人,倾听他们的故事,畅谈心中的琐事。我想了一些贴近老年人

的问题,进行调查发现一些问题实实在在却我们常常忽视,我们需要思考很多问题。 我调查的老人一般是在接近退休年龄的,有的已经在家享福,有的还依旧没日没夜地奔波忙碌。有的为他们感到幸福,有的心中又泛起层层辛酸。同样的年龄不一样的生活处境。我们正处在一个不断文明进步的社会中,创造一个和谐社会,老年人也是我们社会的一部分,我们的将来。他们养育过我们,为我们创造了今天的理想社会。我们是他们的希望也是他们的依靠,付出一份心,让他们燃起生活的热情。 题目大体包括每月的生活费在多少元左右?有没有觉的经济上有问题?子女都在工作吗?他们大概多长时间回一次家?回来都干一些什么事情?会不会有一些不开心的争吵?他们是怎样处理事情?等。结果发现有经济问题的只有少部分,一般200就够用了。但受调查老人一般都感到比较孤单,孩子们都长大了,有了自己的事业生活家庭,因为工作的关系很少回家,只有逢年过节才有时间回家一次看望父母,带去一声问候,这么小小的一个行为却是众多老人唯一的心愿。更有甚者节假日都很繁忙,过年也很少回家,不知道作为子女的他们是怎样想的,因该不会是厌恶自己的父母,他们也经常寄钱回家来表孝心。这些老人一般没有金钱上的困难,两个或一个老人只能平常以打牌或聊天或看电视来结束每天的生活,贫乏活着。其次是比较不幸的,他们的

农村生活垃圾调查报告

手握环保,为农村生态撑起一片蓝天 ——关于湖北地区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现状的调查 □陈俊霞李亚男( 城市与环境学院1202 班)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村城镇化水平的逐步提高,农村生活水平以及农村 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随之而来的生活垃圾污染开始侵蚀农村,农村生态环境遭 到前所未有的威胁。农村垃圾问题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 展,是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调查表明,大多数农民的环保意识不足,生活 垃圾源头分类不够完善,处置难度大,政府制度不健全,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农村生活垃 圾的处理现状不容乐观。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提出要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完善循环管 理体制,设立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专项资金等方面的对策措施,以促进湖北省农村生态环境 的综合治理和生态村镇建设。 【关键词】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现状治理对策 一、调查背景 随着城市经济迅速发展与城建环保资金投入的逐渐加大,城市垃圾的收集、转运与处 理工作已经取得的很大的进步。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农村生活垃圾问题没有得到足够的 重视,大部分农村地区垃圾处置设施建设几乎处于空白,农村垃圾的处理机制极不完善。“脏、乱、差”的垃圾污染现状普遍存在。生产、生活垃圾随意丢弃。沟边、池塘边、田 边垃圾随便堆放,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不仅占用土地、破坏景观,而且还传播疾病,严 重污染水环境、土壤、和空气以及村民居住环境。严重影响村民的身体健康和饮用水安全。 农村垃圾带来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在导致农村环境污染加重的诸多因素中,生活垃圾排放已成为最主要的的因素。根据 唐丽霞等(2008)对全国26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41个村的调研,农村垃圾已经在农村总的污染源中占53%,成为目前主要环境污染源[1] 。据2009 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在民众对环境状况的满意程度调查中,农村受访者的满意程度普遍低于城市,尤其是在垃 圾处理和饮用水质量等方面[2] 。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经济的发展与农民生活水 平的提高导致大量工业制成品废弃物快速上升。同时也可能是由于传统农业经济向现代农 业经济的转变造成了农村传统垃圾循环模式日益萎缩。对垃圾的自处理能力迅速下降[3] 。在我国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背景下,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显著的提高。

大班社会教案:关爱残疾人

大班社会教案:关爱残疾人 执教者: 活动目标: 1、认识残疾人,了解残疾人的生活。 2、体验残疾人生活的不容易,并愿意帮助他们。 3、产生尊敬、关爱残疾人的情感,。 活动重点:培养关爱残疾人的情感并愿意帮助他们。 活动难点:体验残疾人生活的不容易。 活动准备: 1、课件 2、蒙眼睛的布条、玩具熊等。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老师和小朋友一起跳《幸福拍手歌》 师:小朋友玩的开心吗?可是你们知道吗?在我们身边有些人却享受不到这样的快乐。他们有的看不见鲜花和美景,有的听不到歌声与欢笑,有的无法开口说话,有的行走不方便……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都是些什么人。 二、观看课件,了解什么是残疾人。 提问:他们是些什么人?他们和我们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盲人、聋哑人、四肢不健全、智力有障碍的人都是身体有缺陷的人,我们叫他残疾人。 三、观看课件,了解残疾人的生活。 提问:这些残疾人在生活中都遇到了哪些困难? 小结:这些残疾人,有的靠卖艺为生,有的生活需要别人照顾,他们要生 活四、体验残疾人生活的不容易。 1、请一位幼儿扮盲人上来拿玩具。 请小朋友说说盲孩子走路和拿玩具的样子。 小结:是啊!拿玩具这么容易的事,盲人做起来却那么难,那么的不容易。 2、分两组扮独臂人和无臂人穿衣服穿鞋。 师:失去光明的盲人生活这么不容易,如果失去了手会怎么样呢?现在我们

大家请小朋友先脱下你们的外套,分成两组,一组将一只手背到身后,用另一只手来穿上衣服,另一组用两只手穿。接着再脱下你们的鞋,刚才用一只手穿衣服的用两只手穿鞋,用两只手穿衣服的现在把两只手背到身后穿上鞋。 师:今天有些小朋友为什么穿不上衣服和鞋呢? 小结:拿玩具、穿衣服,穿鞋这么简单的事,对于盲人、和失去手的残疾人来说却是非常的困难,非常的不容易。 五、讨论怎样帮助残疾人。 提问:残疾人这么可怜,他们的生活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我们可以帮助他们做点什么呢? 师:小朋友们想了这么多的办法帮助他们,现在全社会的都在关心帮助残疾人,设计师也为他们设计了许多方便他们生活的用具,让我们大家一起来看看。(3)观看课件,了解残疾人用具。 六、延伸活动: 小朋友你们想不想也来为残疾人设计一件生活用具?请小朋友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尝试设计一种方便残疾人生活的用具画出来。(播放爱的奉献)小朋友,我们今天了解了一些残疾人和他们的生活,知道他们的生活很不容易,从现在起,我们要更加关爱他们,献出自己小小的爱心,只要我们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老年人生活现状的调查报告

老年人生活现状的调查报告 1、身体健康。血压是身体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医疗组成员利用随身携带的电子血压计为村民进行了免费测量。在几天的测血压活动中,他们共测量了238人(其中有复测者)。统计数据显示,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高血压比率不断攀升,依次为12.6%(50岁)、16.3%(5060岁)、23.8%(6070岁)、54.8%(70岁)。由此可见,高血压在老年人群中是易高发的。当然血压高低受时间、季节、运动、温度、环境、精神等因素的影响,所以我们尽力确保测量数据的科学性,可靠性。但从这一数据分析中,也能反映一定的问题。此外,通过走访发现中老年人群中还存在着其他一些慢性病,如颈椎病,腰间盘突出,风湿类风湿等,这些疾病都是影响老年人身体健康不容忽视的问题。当然,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大多数老年人的身体还是健康的,人的寿命大约在7580岁(该村有一93岁高龄的老人),但以上所反应的问题仍要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2、心理健康 老年人的心理问题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外部环境,随着现代社会生活频率的加快和部分地区社会尊老养老风气的退化,一些人见到老年人不会主动打招呼,视而不见,这对老年人心理笼罩了阴影使之产生了社会不再尊重老年人的想法,加之自己认为老了无用的心理,更加重了其心理负担,使其生活相对比

较封闭,缺乏与外界交流,这一点尤其表现在80岁以上的身上。二是来之于家庭内部,老人与子女关系不融洽,子女外出武功缺少对老人的关心,子女忙于事务对老人关怀不够入微等都使老人谢了产生失落感。同时,年轻一代对老年人行为不理解也极易对老年人的心理造成创伤,相对应,老年人对年轻人的行为也存在困惑。 3、饮食健康 通过走访发现,村民尤其是老年人的饮食并不科学,这对老年人的健康或多或少的产生一些影响。对于农村人来说,他们吃的蔬菜大多是自己种的。虽然食品安全上有保证,但基本上是种啥吃啥,而不注重食物的广泛搭配。肉制品由于物价上涨,物源减少,农民对其望而却步,加之农民生活较为俭朴,经常改善生活的相对较少。据调查分析,一月改善一次的约占50%,每周一次的约为25%,约14%的人平时很少或根本不改善生活,食品搭配缺乏多样化,很难保证营养的供应。水果方面,村民平时水果的摄入量比较少,有3.4%的人天天吃,经常吃的占34.4%,偶尔吃的占24.1%,37.9%的人一般不吃,经常补充水果在农村尚未真正实现。另外通过走访发现,村民尤其是老年人平常吃饭盐味过重,这长期以往,易形成高血压,危害身体健康。 4、生活方式 通过走访发现,该村村民的生活方式相对较为科学,但也有一些不科学的习惯充斥其中,影响着人民的身体健康。从睡眠来

中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分析

Advances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环境保护前沿, 2017, 7(5), 373-379 Published Online October 2017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4b17560483.html,/journal/aep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4b17560483.html,/10.12677/aep.2017.75050 Analysis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Rural Domestic Waste Treatment in China Ying Zhang1, Linnan Zhang1,2*, Wanying Li1, Huiqin Wang1, Yang Wu1, Bing He1 1School of Science, Sheny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henyang Liaoning 2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Received: Sep. 20th, 2017; accepted: Oct. 5th, 2017; published: Oct. 10th, 2017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the output of rural living garbage is increasing day by day. Th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problem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Domestic waste disposal is one of the outstanding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analyzes the technology and status of rural domestic waste in China, and compares the differences of sanitary landfill, incineration and composting processes. At the same time, it expound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China’s future domestic waste disposal methods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to solve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rural domestic waste disposal in China. Keywords Rural Living Garbage, Treatment, Status 中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分析 张颖1,张林楠1,2*,李婉赢1,王辉琴1,武扬1,何冰1 1沈阳工业大学理学院,辽宁沈阳 2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 收稿日期:2017年9月20日;录用日期:2017年10月5日;发布日期:2017年10月10日 摘要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生活垃圾产量与日俱增,由此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生活*通讯作者。

关于孤寡老人的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一剖析

河南理工大学2015年“思想政治理论”社会实践报 告 关于孤寡老人的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 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学院 班级:轨道交通与信号控制13-3班 姓名:朱鹏 调查时间:2015年7月15号——2015年7月28号 调查地点: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马街镇刘家村 调查方式:访谈采访法 指导老师:万长军 评语: ()优秀:论点正确,分析精辟,结构严谨,内容充实,语言优美 ()良好:论点正确,分析合理,结构严谨,内容充实,语言流畅 ()中等:论点正确,结构合理,内容充实,语言通顺 ()及格:论点基本正确,内容安排基本合理,语言通顺 ()不及格:论点错误,内容粗制滥造,语无伦次,或者大量抄袭,不按照要求答题

一、内容摘要: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一至理名言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关心和救助社会弱势群体,使他们能够体会到社会的亲情和温暖,既是社会各界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同时呼吁更多人帮助和关注这一弱势群体,弘扬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发达,偌大一个城市,车水马龙,忙忙碌碌,殊不知,关爱越来越少,尤其是对那些孤寡老人。为此,本着让孤寡老人安享晚年的态度,步入调查工作,希望通过此次的调查能为孤寡老人带来更多的关爱。 二、关键词:孤寡老人、养老院、农村发展关心、救助、和谐社会 三、正文: (一)背景解析:老有所养,老有所终。关心和救助农村孤寡老人这一社会弱势群体,妥善解决他们的生产生活,使他们能够体会到社会的亲情与温暖,既是各级政府部门义不容辞的指责,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二)现状分析:为了准确了解目前我们周围孤寡老人的生活情况,我采访了一些当地孤寡老人和一家养老院。对孤寡老人以及养老院相关工作人员进行采访。通过本次访问,我们主要了解到一下一些信息: (三)具体采访对象: 1、彭福生:刘家村村委会2组,74岁,农民。彭爷爷是本地从小生活在这的。除了对于院里食堂大锅饭的饭菜不太满意之外,他对于敬老院里的生活还是挺满意的,毕竟住在院里受到了国家的帮助。他认为自己住在外面没有子女比在院里苦多了。现在住在院里,弟弟时来探望,生活也挺不错的。只是院里住的大多人都是神志不清或无法沟通,彭爷爷有时难免寂寞。看看电视,觉得无聊,想打打牌,又凑不到一桌,出去院里去茶室坐坐,又懒怠。这样想来,有时确实孤单。因此,那天对于我的到访,彭爷爷显然十分开心,话也特别多,毕竟,能找到聊天的对象也是很难得的。沈伯伯是需要关怀的。 2、朱德昌,朱家堡村委会3组,73岁,退休工人。朱伯伯是2009年进院里的,今年是进院里的第六年。他家里没有什么亲戚,但有一些侄子。他进院里是因为家里的两间平房拆迁,赔款不多,赔款之后又懒怠造新房。这位朱伯伯他

垃圾调研报告

垃圾调研报告 第1篇:垃圾调研报告垃圾调研报告3篇 本文是关于垃圾调研报告3篇,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随着经济迅猛增长和农村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农村生活水平及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随之而来的生活垃圾污染开始侵蚀农村,山清水秀逐渐被污染,妥善处理农村垃圾,净化乡村美好环境,是新时期新农村建设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一)农村生活垃圾的基本概况。 1、池塘、洼地、沟渠成为天然的垃圾填埋场,村内有一定数量的池塘、洼地和沟渠,往往它们的走位变堆放着一堆堆的垃圾,甚至在池塘的水面上还漂浮着一些塑料、纸片、树叶等。这些垃圾是村民每天从家里清扫出来的生活垃圾,垃圾在堆放地日积月累就成了一个个“小山包”,垃圾还是没有得到及时的处理。结果是池塘、洼地和沟渠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2、村舍前后树荫下垃圾随处可见在农村,村民一般会在房前屋后栽种一些树木,可没想到的是,这些本来代表“净’的绿树却成了垃圾场。只要细看,就会发现,树下往往会堆放着许多垃圾,如塑料袋,纸屑,果壳等。当有风的时候,这些垃圾就会”随风起舞”; 3、垃圾随农家肥进入农田虽然近年来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农村的机械化作业在逐渐增多。但传统的耕作方式并没有完全被现代化的生产方式所取代,还有部分村民家里养着者耕牛,同时农户家里一般也会养一些鸡、鸭、猪等禽畜。受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村民不会轻易将禽畜的粪便丢弃,而是沿袭传统的习惯用禽畜的粪便来沤农家肥。一些村民在处理家庭垃圾的时候,为了方便,

便会直接将垃圾丢弃在院子里的沤肥池里,当农家肥、被运往农田的时候,塑料等垃圾便随之一起进入农田。 (二)目前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现状及成因 1、处理方式单一。目前农村生活垃圾主要采用两种方式。一是随意丢弃、放任自流。大部分村民都是将生活垃圾往大街上随地倾倒,毫不考虑自身的影响。二是指定专人把各户生活垃圾收集于村庄附近,等存到一定量时,再运到稍远地方进行简单填埋,即选定场址后,不做任何防护措施,直接进行填埋、生活垃圾主要是随意丢弃、放任自流,没有统一的管理和规划,导致垃圾生活泛滥; 2、村 民对于环保知识的认识不到位。金坪乡主要是以务农为主,收入水平很低,人均年收入2400元左右,加之物价上涨。在这样的条件下,他们更多是考虑如何提高自己的收入,而对环境问题视而不见。农民这种狭隘的观念是由于其自身收入低,且受教育程度不高,对环境保护的意识较淡薄所造成的,许多农民更不会把环境保护和自己的行为联系在一起。正是由于这种认识使得生活垃圾遍及农村的各个角落,殊不知他们的行为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3、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供给不到位。这些提供垃圾处理服务的行政村的基本做法是:在村内根据本村村民居住的集中程度和规模放置垃圾桶, 村民将自家产生的垃圾投放到垃圾桶内, 村内聘用本村村民作为保洁员和垃圾运输员, 保洁员定期清扫村内的主要道路和河流内的垃圾, 垃圾运输员负责将垃圾桶内垃圾清理运至垃圾填埋场;4、农村技术条件的限制。农村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技术,技术水平低下。我国的垃圾处理技术在很多的方面还刚刚起步, 现有技术条件使我国根本没

关于如何增强残疾人就业能力的几点思考

关于如何增强残疾人就业能力的几点思考 关于如何增强残疾人就业能力的几点思考 残疾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但他们同样有做人的尊严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们同样是财富的创造者,只要根据其身体条件提供就业机会和工作岗位,他们也能创造出与常人一样的社会价值。本文以浙江开元皮革有限公司为例,浅谈如何增强福利企业残疾职工的就业能力。浙江开元皮革有限公司是桐乡境内规模较大的民营福利企业,自二0xx年创办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及各部门的指导帮助下,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二0xx年实现销售收入7.6亿元,创利税2400多万元,生产规模已跨入全国羊皮革生产企业前列,到目前,已安置各类残疾人248名,为促进残疾人就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多次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表彰。开元在残疾职工的管理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遵守相关法规,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作为福利企业,开元从建厂伊始就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对福利企业的相关法律、法规及要求,制定切实有效的管理措施,并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在招用残疾职工方面,开元请市残疾鉴定小组对报名的残疾人逐一进行残疾等级鉴定,对不符合规定的,企业不予录用。凡录用的残疾职工,实行上岗卡上墙公示,接受上能主管部门及公众的监督。开元还针对残疾职工的特点,在公司原有各项管理制度的基础上,特别制定了《残疾职工生产、生活安全管理措施》以及《残疾职工优惠照顾办法》,并为所有残疾职工办理了社会养老保险和工伤医疗保险,从而使残疾职工的权益得到了有效的保障。二、加强岗前培训,全面提高素质。作为福利企业,残疾职工的构成具有特殊性,其身体状况、生活背景及受教育程度也不尽相同。在他们中间,未进企业前,有人从未出过家门,由于身体残疾的缘故,有的人性格孤僻、懦,适应社会的能力较差。开元针对实际情况,制定出详细的培训方案,对所有的残疾职工进行培训,鼓励他们树立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人生观,并全面系统地进行了公司管理理念、安全生产及岗位操作技能的培训,大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工作热情,他们不再自卑、悲观,对人生的态度有了根本的转变,整体素质普遍提高。生产部门根据每个人残疾程度的不同,为其按排了合适的工种,配备了专门的辅助工具,对所有的机械设备全部进行了安全保护措施改造,做到了“有轴必有套、有轮必有罩”,消除了对残疾职工存在的安全隐患。可以说,在开元,每一位残疾职工的工作岗位,都能适合各人的身体条件,都能充分发挥应有的能力,残疾职工从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他们以满腔的热情充分融入到实际工作当中,较好地完成了生产任务。三、健全专门机构,发挥职能作用。为了让残疾职工在开元公司找到家的温馨,同时也便于有效地管理,公司专门成立了残疾人协会,设立了由残疾人担任的残职专干,专人负责“四表一册”的造册和管理。为克服与聋哑职工沟通带来的困难,公司派专人进行了手语培训。每逢“国际残疾人日”和“全国助残日”,公司还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并为残疾职工赠送物品,充分体现出“扶残助残”的人道主义精神。开元从残疾职工的实际生活入手,千方百计地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为肢体残疾职工定购、定做拐杖,经多方联系,为五位下肢截肢者免费装了假肢并对浴室、厕所进行了改造,大大方便了残疾职工的日常生活。为了免除购物给残疾人带来的不便,公司拨出专款开设一处无赢利商店,受到广大残疾职工的普遍赞誉。每当有人生病,公司都派车接送就医,需住院治疗的,公司也派专人陪护,真正使残疾职工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四、丰富文化生活,

中班活动《关爱残疾人》

“人道主义进校园”系列活动 中班活动:关爱残疾人 活动名称:关爱残疾人 活动目标 1、让孩子通过游戏体验残疾人生活中的不便与困难,并学会关注自己周围需要帮助的人。 2、教育幼儿学会尊重、照顾残疾人。激发幼儿的同情心、爱心。 活动准备 PPT课件、眼罩、导盲棍、球、糖、水瓶。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老师和小朋友一起跳《幸福拍手歌》 师:小朋友玩的开心吗可是你们知道吗在我们身边有些人却享受不到这样的快乐。他们有的看不见鲜花和美景,有的听不到歌声与欢笑,有的无法开口说话,有的行走不方便……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和我们有什么不同 二、观看课件,了解什么是残疾人。 提问:他们和我们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盲人、聋哑人、四肢不健全,都是身体有缺陷的人,我们叫他残疾人。因为他们的身体有残缺,所以生活需要别人照顾,他们外出、过马路、坐公交车都需要别人帮助。 三、体验残疾人生活的不容易。 师:失去光明的盲人生活多么不容易,现在老师用一些小活动让小朋友来感受一下盲人的生活。

1、听声音找人。 2、请幼儿扮盲人拿玩具。 请小朋友说说体验盲人走路和拿玩具的感受。 小结:是啊!拿玩具这么容易的事,盲人做起来却那么难,那么的不容易。 师:如果失去了手会怎么样呢现在我们大家体验一下断了手臂的残疾人,请将一只手背到身后。 2、单手拿球 体验一只手拿球,是不是容易拿起来。 3、单手开瓶盖 体验一只手拧开瓶盖,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4、单手、双手剥糖 师:一个幼儿单手剥糖、另一个幼儿双手剥糖,看看谁剥得快。(原来一只手不好剥) 小结:拿玩具、剥糖这么简单的事,对于盲人、和失去手的残疾人来说却是非常的困难,非常的不容易。 活动结束:通过我们的活动,小朋友们想了这么多的办法可以帮助残疾人,现在全社会的都在关心帮助残疾人。

关于城镇老年人生活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城镇老年人生活现状的调查报告 实践主题:关于城镇老年人生活现状的调查报告调查时间:2012 七八月调查地点: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城关社区调查对象:德化城镇60岁以上的老年人调查内容:调查城镇老年人的生活现状,来呼吁更多的人来帮助老年人,关心老年人调查方法:访问,实地调查,观察,查阅资料等调查人:林玉霜 泉州市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趋势,使养老问题日益成为社会所关心的焦点。为了了解城镇老年人的生活现状,对德化城镇的老年人进行了一次走访调查,调查对象为社区内60岁以上的老人,他们中很大一部分是空巢老人。现主要从衣食住行、子女关系、文化生活、医疗服务、精神负担五个方面的内容进行报告。 德化城关属于城镇,比较偏远,住着比较多的老人与小孩。查阅相关资料,出乎意料地发现这里60岁以上的老年人竟然高达20%,其中的空巢老人也高达42%,这一数据远远高于全市的平均水平,我不禁为这样的数据感到震惊和难过。空巢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种:子女在外务工、定居,身边无子女共同生活或虽然与自己生活在同一个社区,但是不和自己住;自然空巢,即没有结婚,或结婚无子,或子女死亡。衣食住行 老人的生活一般都比较节俭。衣着应该是老人们享受得最好的方面了。很多子女都以衣物为寿礼贺礼来送给老人,所以老人的衣着一般都过得去,只是有些老人舍不得穿;吃食方面,记得我采访的一位老奶奶,她忏愧地说别人一天只要两块钱的菜钱,自己每天却要花三块

钱。这是不够一斤青菜的价格啊!听了让人又忏愧又心酸。而跟家庭成员一起住的伙食相对好点,但是很多老人怕浪费,经常都是捡剩菜剩饭吃;居住方面,数据显示,独立居住的占城关老年人的49.7%,其中没有与老伴共同居住的25.2%,其余的与家庭其他成员共同生活。独居的住房设施一般比较简陋,家用电器较少,比如我采访的老人很多都是住在小区最底楼的车库,只有电磁炉,风扇,电视机等,有的甚至没有;出行方面,老人出行主要靠步行,而且不会离家太远,一般在家周边活动,除非要看病或是儿女接送去哪里做客、游玩。 子女关系 老年人有两个或以上的儿女的占了九成,有一半的老人是与子女共同居住。资料显示,老年人中有40.2%表示愿意与子女居住,22.0%表示无所谓,37.8%表示不愿意。不愿意的原因有生活习惯不同,不想给子女添麻烦,少部分是与子女合不来。一起生活的虽然经常会有些小矛盾,但还算融洽;不一起生活的也会经常性地探望,但我记得采访过一位老奶奶,她原本也是跟儿子媳妇共同居住的,但是因为生活习惯,思想方法不同,她和儿子儿媳越来越不合,她只得搬到楼下的车库住,起先自己还能照顾自己,到后面只能靠儿子送的剩菜剩饭。老人边说还边掉眼泪,换做谁看了都心疼。所以很多老人宁愿自己孤独地生活也不和儿女闹得那么僵。我也去过敬老院了解情况,这儿的老人大都是被儿女送进敬老院,而非自愿的。数据显示只有15.2%的老人愿意入住养老机构。这里各方面都挺好,但是他们有很强烈的愿望与外界交流,与儿女说说话,谈谈心。大部分儿女也会经常去看看

农村生活垃圾现状及处理方法

农村生活垃圾现状及处理 方法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我国农村生活垃圾现状及处理方法 一、我国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现状 1、数量庞大,成分日趋复杂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民收入的不断增加农民消费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工业产品在农民的生活中日益增多,生活垃圾成分和含量也在趋向城市化。与此同时,农村生活垃圾的产生量也逐年增加。据调查,农村平均每天每人生活垃圾量为千克,全国农村一年的生活垃圾量接近3亿吨。农村生活垃圾的构成主要受农民生活水平、能源结构以及季节变化的影响。 2、随意倾倒,难以收集处理 农民村民居住分散,绝大部分农村地区没有专门的垃圾收集、运输、填埋及处理系统。农村生活垃圾几乎都是在田问村头、道路两旁等随地丢弃[1]。长此以往,道路两旁成了没有覆土的垃圾填埋场,自然低洼地成了天然垃圾箱。全国农村一年的生活垃圾量中,约1亿吨的垃圾被随意堆放。不仅侵占了大量土地,而且成为苍蝇、蚊虫等病原体滋生的场所。同时,垃圾在天然堆放过程中会产生甲烷等可燃气体,遇明火或自燃易引起火灾、垃圾爆炸等事故。 3、城市垃圾下乡,加重农村生态环境压力一些小城市由于资金和技术的局限,常常把城市垃圾向郊区、农村等地“输送”。这不仅影响了农村整体的村容村貌,而且严重污染了地下水、土壤,给当地村民的身体健康带来了影响。正是城市垃圾排放进农村而且排放的不合理,这就造成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难度与日俱增。使本来就缺乏保护的农村生态环境日趋恶化,无形中影响着农民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农村生活垃圾量迅速增长的原因 1、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 随着农村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量化学品、工业品进入农村家庭成为生活必需品。这些物品在使用过程中和使用后产生大量废弃物,增加了农村生活垃圾的复杂性,加大了处理难度,成为破坏农村原生态环境的重要原因。 2、农村人口快速增长、居住分散 快速增长的人口对农村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压力,超过了农村环境的承载能力。从经济学分析看,正是地理上分散的人口、企业、居住点等形式对生态和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和严重的破坏[4]。 3、环境意识薄弱 当前,我国农村人口文化水平偏低,缺乏环境意识。农民将可分解与不可分解、可回收与不可回收、有害与无害生活垃圾混为一体随意丢弃。另外,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文化和心理层次不尽相同。这些历史和社会因素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或间接造成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难度增大。 4、农村*工作缺乏支持 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缺乏来自*的财政和管理支持,公共环境卫生设施严重不足。有卫生设施的地区也由于*重规划、轻运行,致使环境卫生设施形同虚设,流于形式,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 5、相关管理体制不适应,法律法规不健全 在*实际工作中,*政管理部门的执法范围更多地或完全集中在市区、卫星城镇和中心镇,对农村生活垃圾的执法管理处于一种近乎真空的状态。缺少专门针对农村这一特殊环境和区域的生活垃圾治理的相关法律法规,给依法管理带来了困难[5]。 三、解决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的对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