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残疾人》品德与生活

合集下载

小学道德与法治_走近残疾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道德与法治_走近残疾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走近残疾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情感与态度1、让学生了解残疾人的生活,体验感受他们生活的诸多不便。

2、让学生学习残疾人自强不息的范例,从而敬佩那些付出比正常人更多努力的残疾人。

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心中有他人,培养社会责任感。

(二)行为与习惯1、大家共同参与自己所创造的残疾人情境,组织学生展开活动。

2、能尊重残疾人,设身处地为残疾人着想,热情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三)知识与技能了解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培养学生心中有他人和社会责任感。

(四)过程与方法:通过换位体验、资料搜集、讨论分享、讲故事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到残疾人在生活上有许多困难,社会给予残疾人许多关怀,帮助残疾人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教学重难点】:重点:感受残疾人生活中面临的困难,对他们有同情心和爱心,尊重并愿意尽力帮助他们。

难点:理解残疾人的情感和需求,由对残疾人的同情转化为对他们的理解和尊重,并能采取适宜的方法帮助他们。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搜集残疾运动员的比赛画面、残疾人生活的视频等制成课件。

2.搜集残疾人专用设施的图片或资料。

学生准备:1.课前收集残疾人自强不息的先进事迹资料;了解残疾人超出常人的地方。

2.初步了解社会生活中各种为帮助残疾人设置的设施,以及帮助残疾人的做法。

3.到社区中去调查或是通过网络了解残疾人专用设施的使用情况。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观看残疾会运动员拼搏图片。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观看一组图片,请同学们认真仔细的看,看完之后,我们来交流你的感受。

(播放多媒体课件)刚才大家看的很认真,很投入,老师想知道看了这些图片,你内心有什么感受?学生交流:重点在于明确表达:残疾人的生活不容易,他们虽然身体残疾,但是他们生活依然很好,很了不起。

心里很敬重残疾人。

师:是呀,这些残疾人真是太不容易了,他们虽然没有健全的身体,但是他们却凭着坚强的意志,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的辉煌。

三年级《走近残疾人》品社教学设计

三年级《走近残疾人》品社教学设计

伸出爱的手,走近残疾人教课设计背景:班上同学都是健全的人,学生大多数没有接触过残疾人,所以不太认识残疾人生活的困难和内心的难过,而此刻的学生又大多是独生儿女,孩子中存在着自私、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状况,孩子们不懂得关心人,缺少关心爱惜弱势集体的意识。

教材剖析:《走近残疾人》是小学《道德与社会》第七册第四单元《关心你、爱惜他》的第二个主题——伸出爱的手,这一主题由两课时达成,《走近残疾人》是第一课时。

本课的立足点主若是让学生认识残疾人的生活困难,理解残疾人的内心,认识到他们需要人们的尊敬和关爱,并让学生在实质生活中关心他们,向他们伸出暖和的双手。

教课理念:《道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孩的道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小孩的现实生活对其道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拥有特别的价值。

道德与社会课程的内容和形式一定切近小孩的生活,反应小孩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察看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觉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

”《走近残疾人》这一课投射出育人的光辉,本课依据学生的实质状况,从学习经验出发。

教课中,创建能让学生体验的情境,创建浓浓的感情沟通氛围,经过换位体验、资料沟通等活动,使学生在情境中理解、感悟、体验,从而使学生从心灵深处真切理解、尊敬、关爱残疾人,从行动上真切帮助残疾人。

教课方法:残疾人是社会生活中的弱势集体,需要人们去认识、理解他们,更需要全社会的人去关爱他们。

所以,本课安排了“走近残疾人、体验残疾人、学习残疾人、关爱残疾人”这四个环节,经过指引学生经过认识残疾人的生活,并让学生去亲自体验,从而去理解残疾人在生活中的诸多不方便;经过典型的中外残疾人身残志坚的案例,去发现常人能做到的甚至做不到的,残疾人也能做到;他们身上表现的坚毅不拔的质量和强盛的精神力量,值得大家学习;指引学生在尊敬残疾人的同时,自觉地去关爱残疾人。

本课经过进行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指引,以“认识——理解——尊敬——关爱”残疾人为主线,以真生活才会有真教育为目的,表现了“真”与“善”,达到了德育目标。

《走近残疾人》教案

《走近残疾人》教案

《品德与社会》教学案例伸出爱的手,走近残疾人伦教北海小学廖碧娴教案背景:班上同学都是健全的人,学生大部分没有接触过残疾人,因此不太了解残疾人生活的艰难和内心的痛苦,而现在的学生又大多是独生子女,孩子中存在着自私、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状况,孩子们不懂得关心人,缺乏关心爱护弱势群体的意识。

教材分析:《走近残疾人》是小学《品德与社会》第七册第四单元《关心你、爱护他》的第二个主题——伸出爱的手,这一主题由两课时完成,《走近残疾人》是第一课时。

本课的立足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残疾人的生活困难,理解残疾人的内心,认识到他们需要人们的尊重和关爱,并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关怀他们,向他们伸出温暖的双手。

教学理念:《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指出:“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探究社会。

”《走近残疾人》这一课投射出育人的光芒,本课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习经验出发。

教学中,创设能让学生体验的情境,营造浓浓的情感交流氛围,通过换位体验、资料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在情境中理解、感悟、体验,从而使学生从心灵深处真正理解、尊重、关爱残疾人,从行动上真正帮助残疾人。

教学目标:(一)情感与态度1、让学生了解残疾人的生活,体验感受他们生活的诸多不便。

2、让学生学习残疾人自强不息的范例,从而敬佩那些付出比正常人更多努力的残疾人。

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心中有他人,培养社会责任感。

(二)行为与习惯1、大家共同参与自己所创造的残疾人情境,组织学生展开活动。

2、能尊重残疾人,设身处地为残疾人着想,热情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三)知识与技能了解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培养学生心中有他人和社会责任感。

(四)过程与方法:通过换位体验、资料搜集、讨论分享、讲故事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到残疾人在生活上有许多困难,社会给予残疾人许多关怀,帮助残疾人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小学品德与社会《走近残疾人》说课稿

小学品德与社会《走近残疾人》说课稿

小学品德与社会《走近残疾人》说课稿一、解读课本说教材(一)教材分析《走近残疾人》是山东教育出版社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关心你、爱护他》的第二个主题一一伸出爱的手,这一主题由两课时完成,《走近残疾人》是第一课时。

本单元旨在培养儿童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德意识。

本单元内容的内在逻辑是从尊重、关爱自己身边的人开始,把爱推及社会;从个人之间的关爱推及社会对需要帮助的人献出的爱心与努力。

(二)教学目标《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

为了引导孩子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用自己的方式研究,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产生理解、尊重、关爱残疾人的思想感情。

2)知识目标:了解残疾人,知道他们生活的艰辛;了解一些残疾人事迹。

3)能力目标:体会人们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关爱,增强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用不同方式亲身体验残疾人的生活,从而增进对残疾人的理解、尊重、友爱的情感,难点是由对残疾人的同情转化为对残疾人的理解和尊重。

二、主体参与说教法观察法、谈话法、角色扮演法、亲身体验法。

三、教育理念思品教学的实效性关键在于将学生的学习过程作为一个情感的体验过程,使外部的文化结构、社会需求、道德意识等深入到学生的内心深处,激发其内在需要,从而内化为良好的品格。

对于《走近残疾人》一课的设计,我根据《新课标》要求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我努力使教学走进生活,贴近学生,创设开放、互动、活泼的教学情景,营造自由、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给学生充分参与的机会,在这样的实践体验中,学生的情感得以激发,把教学的需求转化为学生的需求。

四、自主探究说程序[小学网..更多品德说课稿]由于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年龄不大,也很少关注身边的残疾人,因此还不能体会到残疾人在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以及他们为克服困难所付出的努力,于是我设计以下环节来实现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难点。

品德与生活《走近残疾人》说课稿(在省级说课比赛中获奖)

品德与生活《走近残疾人》说课稿(在省级说课比赛中获奖)

品德与社会说课稿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沿河小学胡红林走近残疾人——鄂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心里想着他们》第一板块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鄂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爱心温暖你我他”中的第五课《心里想着他们》的第一个板块《走近残疾人》。

由于三年级学生年龄不大,习惯了被人关爱,而不懂得去关心别人,对“残疾人”这个弱势群体缺乏了解。

本课编排目的就是要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残疾人及生活中面临的困难,对他们有同情心和爱心,尊重并愿意尽力去帮助他们。

下面我将从这样几个方面来阐述我的教学设计,分别是一、把握文本特点明确教学目标;二、整合教学理念活化教学方法;三、丰富教学情景强化学生感悟;四、精心设计板书突出教学重心。

一、把握文本特点明确教学目标教材文本给我们的是几张图片和一些简单的文字信息,给我们留下了很多自由发挥的空间。

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创设多种教学情境,引导孩子从自己的世界出发,学会用眼睛去观察,用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究,因此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1、让学生了解残疾人的生活,体验他们生活的诸多不便。

2、让学生学习残疾人自强不息的范例,从而敬佩那些付出比正常人更多努力的残疾人。

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心中有他人,培养社会责任感。

行为与习惯:1、大家共同参与自己所创造的残疾人情境,组织学生展开活动。

2、能尊重残疾人,设身处地为残疾人着想,热情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知识与技能:了解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培养学生心中有他人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对学生学习、体验、感悟残疾人的社会生活,让学生获得亲身体验,从而尊重残疾人,培养学生关爱残疾人的情感、关注残疾人生活的意识。

难点:感受残疾人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二、整合教学理念活化教学方法《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提出,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

《走近残疾人》听课有感范文

《走近残疾人》听课有感范文

《走近残疾人》听课有感范文《走近残疾人》听课有感范文《品德与社会》教学的实效性关键在于将学生的学习过程作为一个情感的体验过程,使外部的文化结构、社会需求、道德意识等深入到学生的内心深处,激发其内在需要,从而内化为良好的品格,才能创造出一片蓝天。

我听了刘老师精彩的一课《走近残疾人》,老师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老师选取了有关残疾人日常生活中的片段以及亚残会的有关视频,还让学生亲身体验残疾人的生活。

使教学走进生活,贴近学生,创设开放、互动、活泼的教学情景,营造自由、民主、宽松的课堂气氛,给学生充分参与的机会,在这样的实践体验中,学生的情感得以激发,把教学的需求转化为学生的需求。

整节课学生都能主动参与体验活动,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为了使学生对残疾人的同情转化为对他们的理解和尊重,老师播放断臂男孩刘伟用脚弹钢琴震撼全场的视频,让同学们看着10岁就失去双臂的刘伟用脚弹出美妙的琴音,而深受感动。

知道正常人用双手学钢琴都十分的艰难,何况是用双脚呢。

他为此付出的'是没有人能体会到的。

引出残疾人虽然身有残疾,但却有着美好幸福的人生,这种情景创设,有效地在潜移默化、层层递进中降低了知识的难度,有效地突破了难点,突出了对重点知识的掌握。

接着,老师还让学生把自己所知道的残疾人的事例告诉老师、同学。

我觉得,老师还可以让学生说说,你为他们做过哪些事情(拓展延伸)。

《走近残疾人》是一个特殊的话题,现在的孩子由于受到人们不正确的价值观 ___,对残疾人有一种鄙视感。

要让他们扭转这种观念,并走近残疾人是困难的,如何让孩子们的情感自然生成?只要孩子们通过亲身体验,有感受,体会到残疾人的痛苦,生活的困难,并知道去帮助他们。

课堂上,学生用拐杖走路,单手穿衣服,蒙眼走路。

老师扮演着引导学生体验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着和合作者,和学生共同走近残疾人的世界,创设相应的环境气氛和教学情境,唤起了学生对残疾人的关注,深刻地体验到了残疾人在日常生活中的诸多不便,残疾人为达到目的较常人更多的付出,也增进了对残疾人的尊重和关爱。

小学品德与社会《走近残疾人》教学设计

小学品德与社会《走近残疾人》教学设计

《走近残疾人》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走近残疾人》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四单元《关心你,爱护他》的第二个主题《伸出爱的手》中的第一个话题。

《伸出爱的手》这一主题由《走进残疾人》、《假如我是他》、《生活中还有这样一些人》和《社会是个温暖的大家庭》四个话题组成,旨在让学生通过活动,体会残疾人在生活中的不便与困难,以及他们为克服困难所付出的努力;对残疾人和生活有困难的人群有爱心和同情心,并愿意帮助他们;了解社会对残疾人和困难群体的关怀行为和相关政策,体会社会上人们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关爱。

《走近残疾人》侧重于体会残疾人的困难与不易,感受残疾人的坚韧与顽强,培养对残疾人的理解、尊重和关爱之情,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完善学生的人格。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虽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残疾人和生活有困难的人群也有直观的认识和感受,但大部分学生没有近距离地接触和认识这一弱势群体,没有形成强烈的生活感受和情感体验。

加上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虽受过良好的教育,有着善良的本性,富有爱心和同情心,但往往又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关心人,缺乏关心爱护弱势群体的意识。

设计思路本课以学生的生活为背景,以“走近残疾人”为切入点,以“走近残疾人、体验残疾人、学习残疾人、关爱残疾人”为主线,以观察生活、收集资料、模拟体验、观看视频、讨论交流、表达关爱等活动为抓手,引导学生走近残疾人,体会他们的不便与困难、不幸与烦恼,感受他们的顽强的性格和抗争精神,进而从内心深处萌发对残疾人的同情、理解、尊敬和关爱,并化为实际言行。

活动目标1.通过体验、交流等活动,获得对残疾人的亲身体验,感受残疾人在实际生活中的困难,以及他们为克服困难所付出的努力,从而增进对残疾人的理解、尊重和关爱之情。

2.通过观察生活中的残疾人和收集残疾人身残志坚的事迹,培养体察他人,观察社会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3.通过交流讨论,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体验、感悟残疾人的社会生活,获得亲身体验,从而理解、尊重残疾人,树立关注残疾人的意识,培养关爱残疾人的情感。

品德与社会《走进残疾人》

品德与社会《走进残疾人》

品德与社会《走进残疾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小学生对残疾人理解应是聋哑人、盲人、四肢不健全的人等等,在他们生活的环境里因为没有残疾人,做为农村生活的孩子们生活空间也很小、交际能力也很有限,所以对残疾人的认识只是可怜、好奇、还有害怕的心理。

不能体会残疾人生活的困难,对待残疾人不够尊重,有的甚至瞧不起残疾人。

为些,在课前我收集了大量关于残疾人的故事,希望让学生理解残疾人既有坚强的一面,也有脆弱的一面。

更好的了解残疾人的心理,从而建立起帮助残疾人的意识。

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学心围绕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沟通和理解展开。

范围由家庭、学校拓展了社会生活领域。

包括邻里和不同群体的人。

《走进残疾人》一课是通过模拟、体验活动,培养学生对老年人和残疾人的尊重和爱心,并在更大的范围,关注不同环境下生活的自己的同龄人,懂得珍惜美好生活。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残疾人生活中的一些特殊需要。

过程与方法:体验残疾人在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情感与态度:增进对于残疾人尊重、友爱的情感。

教学重点:体验产生理解,体验产生情感,体验残疾人的活动。

教学难点:增进对于残疾人尊重、友爱的情感。

教学准备:模拟活动所需要的简单材料:如蒙眼的深色布、拐杖、简单的手语说明等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身边,生活着许多残疾人,椐统计,我国目前有6000万残疾人。

那么,现在请大家想一想,什么样的人是残疾人呢?生:盲人、聋哑人……教师通过用简单的手语和同学们沟通;让学生们闭上眼睛去拿某一个物品的活动,让学生体会残疾人。

教师小结:残疾人就是身体的某个部分有残疾的人。

师:你见过残疾人吗?你认识某个残疾人吗?今天,老师和同学们共同走近残疾人的世界,去看看他们是怎么生活的?引出课题《走近残疾人》[为了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并贴近学生生活事例的情景模拟,能激发相应的环境气氛,使学生受到情绪上的感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海迪
海伦凯勒
贝多芬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斯蒂芬.霍金
无臂钢琴王子刘伟
• .
聋哑舞蹈演员邰丽华
身残志坚、自强不息
大家说
活动四:
列举社会给予残疾人无尽的
关爱
社会给予残疾人无尽的关爱
开 办 聋 哑 学 校
社会给予残疾人无尽的关爱
修建各种无障碍通道
社会给予残疾人无尽的关爱
设立盲道
社会给予残疾人无尽的关爱
免费乘坐公交车
• 万一网制作收集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转发,违者 必究
2005年钱红艳成为“云之南” 残疾人训练中心的一位运动员
• 万一网制作收集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转发,违者 必究
下水前,教练帮红艳脱掉篮球。
保持双肩平 衡是红艳最 要注意的问 题。臂力拉 伸是最适合 的训练方式, 很费力,红 艳的手臂在 不停地颤抖。
社会给予残疾人无尽的关爱
人民币上设盲文标识
社会给予残疾人无尽的关爱
社会给予残疾人无尽的关爱
全国助残日标志
读书本31页内容答题
• 你为残疾人做过什么? • 你打算今后怎样关爱残疾人?
活动五:判断行为对不对
议一议,评一评:
议一议,评一评:
议一议,评一评:
×
议一议,评一评:
×
议一议,评一评:
• 万一网制作收集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转发,违者 必究
如鱼得水的感觉就是这样吧,一个 小时的水上训练在红艳看来是很享 受的一段时间。
• 万一网制作收集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转发,违者 必究
将近一个小时的力量训练,红艳没 有哼过一声,她的眼神让我们感动。
• 万一网制作收集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转发,违者 必究

议一议,评一评:
×
伸出爱的手
我的感受
作为正常人,我们拥有健康的 身体是多么幸运和幸福的事。而身 体有残疾的人 ,他们在生活中会 遇到很多我们无法想象的困难,付 出很多我们无法想象的艰辛。
活动三:讲述残疾人故事
体操运动员
桑 兰
读30页短文《微笑面对一切的桑兰》 思考:桑兰受到怎样的伤害? 受伤后,她是怎样说,怎样做的呢? 你从她身上学到什么?
星球版 小学品德与社会 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心里想着他们》
走近残疾人
星球版 小学品德与社会 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心里想着他们》
走近残疾人
篮球女孩--钱红艳
万一网制作收集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转发,违者必究
2000年的夏天,云南省陆良县的钱红艳在给田里干 活的父母送钥匙的路上发生了一起车祸,事后她就只 能在篮球里走路了。人们都称她为“篮球女孩”
• 万一网制作收集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转发,违者 必究
再也不能像其他小朋友一样游戏了
• 万一网制作收集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转发,违者 必究
小红艳是不幸的,但她又是幸运的。2004年,钱红艳的悲惨遭遇, 被采用在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制作的《关爱生命安全出行——全国道路交 通事故典型安全警示录》光盘中。公安部党委副书记、副部长白景富看 到后,要求公安部交通管理局为钱红艳联系最好的医院,为她装上假肢, 让她能够站起来,生活能够自立。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专家组在公安部的 委托下,来到钱红艳的家。今2005年1月14日,钱红艳来到北京,为 钱红艳制作假肢的工作随即开始。
活动一:认识残疾人 残疾人指身体某个部分有缺 陷的人。到目前为止,我国有 6000万以上的残疾人。
活动二:体验残疾人生活
1.体验盲人活动 (戴眼罩感受“盲人上街”),谈感受 2.体验肢残人活动 (单手系红领巾,不用手翻书比赛,单脚走 路),谈感受 3.结合29页图片谈感受 我的体验:做事很不方便,有的是甚至不能 做。
红艳平时都不怎么穿假肢,篮球还是她行走 最灵便的工具。没有任何束缚的小红艳,在 床上摆出了最舒服的姿势看电视
舒涵的腿不太灵活,好动的红艳拉她到院子 里捉迷藏,这是她们最喜欢的游戏。
• 万一网制作收集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转发,违者 必究
红艳有个梦想:当游泳冠军。
• 万一网制作收集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转发,违者 必究 • 万一网制作收集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转发,违者 必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