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转换演示实验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演示实验报告单解释能量的转换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演示实验报告单解释能量的转换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解释能量的转换(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课题:2、能量的转换
实验器材:火柴、花生米、铁丝、木板、三角架、石棉网、烧杯(水若干)、温度计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 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操 作 要 点
1.点燃花生米
1、用温度计测量烧杯里水的温度,并作好记录。
2、将花生米小心地穿在铁丝上,并将铁丝固定在木板上,注意高度略低于三角架。
3、用火柴小心地点燃花生米。观察所发生的现象。
2.加热水
1、将三角架
2、等花生米燃烧完毕后,读出温度计上的读数,并记录。
3.整理器材
将实验器材整理好,注意不要烫到手。
4.实验总结
结合以上实验现象,描述能量是如何转换的。
实验结论:人滑动火柴,动能转化为热能,火柴燃烧,发生化学变化,产生热能、光能。点燃花生米后,花生米产生热能、光能,使水变热,花生米的热能转化为水的热能。

人教鄂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电灯的能量转换

人教鄂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电灯的能量转换
外部结构:灯头、灯泡
荧光灯
内部结构:既没有灯丝也没有小晶片, 它是靠着充进灯内的一种特殊气体和内 壁的荧光粉发光的。
一、 科学实践活动(一)
(一)观察LED灯的外部结构和内部结构
外部结构:灯头、灯泡
内部结构:没有灯丝,但有许多二极 管晶片——通电时,LED灯就是靠着 这些晶片发光的。
LED灯
一、 科学实践活动(一)
60w
12w
12w
二、 科学实践活动(二)
(一)在实验中观察比较几种电灯,它们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60w
12w
12w
三、 科学实践活动(三)
(一)在实验中观察比较几种电灯,它们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白炽灯的亮度低, 有明显的发热现象
荧光灯的亮度居中 有发热现象
相同点:它们都需要通电才能亮起来
LED灯的亮度最高,没 有明显的发热现象
4 电灯的能量转换
准备材料
1.白炽灯、荧光灯、LED灯
2.温度计
3.手电筒
能量的转换
能量无处不在, 声、光、电、磁、热 以及各种各样的运动 都是能量的变现形式。 我们的教室里有很多 电器,它们在使用过 程中产生哪种形式的 能量?不同形式的能 量之间可以转换吗?
4 电灯的能量转换
电灯是现代人类生活离不开的照明器具,这些 灯是怎样亮起来的?
五、 拓展与应用
(一)其他用途的电灯
紫外线灭蚊灯
红外线理疗灯
植物工程育苗灯
城市景观灯塔
三、 科学实践活动(三)
白炽灯
初始温度23,3分钟后28摄氏度
LED灯
初始温度23,3分钟后24摄氏度
三、 科学实践活动(三)
电能
热能 光能 能量从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的现象叫做能量的转换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

实验一锥体上滚【实验目的】:1.通过观察与思考双锥体沿斜面轨道上滚的现象,使学生加深了解在重力场中物体总是以降低重心,趋于稳定的运动规律。

2.说明物体具有从势能高的位置向势能低的位置运动的趋势,同时说明物体势能和动能的相互转换。

【实验仪器】:锥体上滚演示仪图1,锥体上滚演示仪【实验原理】:能量最低原理指出:物体或系统的能量总是自然趋向最低状态。

本实验中在低端的两根导轨间距小,锥体停在此处重心被抬高了;相反,在高端两根导轨较为分开,锥体在此处下陷,重心实际上降低了。

实验现象仍然符合能量最低原理。

【实验步骤】:1.将双锥体置于导轨的高端,双锥体并不下滚;2.将双锥体置于导轨的低端,松手后双锥体向高端滚去;3.重复第2步操作,仔细观察双锥体上滚的情况。

【注意事项】:1.移动锥体时要轻拿轻放,切勿将锥体掉落在地上。

2.锥体启动时位置要正,防止它滚动时摔下来造成变形或损坏。

实验二陀螺进动【实验目的】:演示旋转刚体(车轮)在外力矩作用下的进动。

【实验仪器】:陀螺进动仪图2陀螺进动仪【实验原理】:陀螺转动起来具有角动量L,当其倾斜时受到一个垂直纸面向里的重力矩(r ×mg)作用,根据角动量原理, 其方向也垂直纸面向里。

下一时刻的角动量L+△L向斜后方,陀螺将不会倒下,而是作进动。

【实验步骤】:用力使陀螺快速转动,将其倾斜放在支架上,放手后陀螺不仅绕其自转轴转动,而且自转轴还会绕支架旋转。

这就是进动现象。

【注意事项】:注意保护陀螺,快要停止转动时用手接住,以免掉到地上摔坏。

实验三弹性碰撞仪【实验目的】:1. 演示等质量球的弹性碰撞过程,加深对动量原理的理解。

2. 演示弹性碰撞时能量的最大传递。

3. 使学生对弹性碰撞过程中的动量、能量变化过程有更清晰的理解。

【实验仪器】:弹性碰撞仪图3,弹性碰撞仪【实验原理】:由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原理可知:在理想情况下,完全弹性碰撞的物理过程满足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

当两个等质量刚性球弹性正碰时,它们将交换速度。

学生能量转换实验报告单

学生能量转换实验报告单

学生能量转换实验报告单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转换能量的过程,了解能量的传递、转换和利用。

实验器材1. 能量转换器2. 电池3. 电灯泡4. 耳机5. 电动风扇6. 太阳能电池板7. 电磁铁实验步骤1. 将电池的正负极分别与能量转换器的输入端相连。

2. 将能量转换器的输出端与一个电灯泡相连。

3. 打开电池开关,观察电灯泡是否亮起。

实验结果经过实验观察,当电池开关打开时,电灯泡发出了明亮的光芒。

这表明能量从电池中转换到了电灯泡上,使其发出光。

实验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可知,能量在不同器材间进行了转换。

在本实验中,首先能量从电池转换到了能量转换器上,然后通过能量转换器,能量又转换到了电灯泡上,使其发出光。

光的出现说明电能转化为了光能。

除了光能之外,电能还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比如声能、热能等。

通过将能量转换器的输出端与耳机相连,我们可以观察到电能转化为声能,从而听到声音。

同理,将能量转换器的输出端与电动风扇相连,就可以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使风扇转动。

此外,我们还可以利用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将太阳能电池板放在阳光下,太阳能电池板就会吸收到太阳光,然后将其转化为电能,供电给其他电器使用。

最后,通过实验中的电磁铁,可以将电能转化为磁能。

当电磁铁通电时,会产生磁场,从而实现了电能向磁能的转换。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到能量可以在不同形式之间进行转换。

电能可以转化为光能、声能、机械能和磁能等。

而能量转换器则起到了连接不同能源和器材的作用,使能量的转换更加方便和高效。

这个实验不仅帮助我们认识到能量的多样性和转换过程,还增加了我们对能源利用的认识。

学会合理利用和转换能量,对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总结通过这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能量的转换和利用。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应该注重能源的节约利用,积极推动可持续发展,为建设美丽家园做出自己的贡献。

能源即未来,让我们共同努力,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机械能转化演示实验实验报告

机械能转化演示实验实验报告

机械能转化演示实验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机械能转化演示实验的重新表述摘要:本实验旨在通过一个机械能转化演示实验来探索机械能转化过程中的能量转移和转换情况。

我们以小球的滚动为例,观察了动能和势能在转化过程中的变化,并通过分析数据和观察现象,深入了解了机械能转化的原理和实际应用。

本实验结果对于理解机械能与机械能转化的概念具有重要意义。

引言:机械能转化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物体在运动和变形过程中的能量转移和转化。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通过一个简单的机械能转化演示实验来研究机械能的变化和转化过程。

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机械能转化的原理和概念,并将其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材料与方法:1. 实验器材:小球、斜面、计时器、测量尺、电子天平等。

2. 实验步骤:a. 将斜面倾斜角度固定在一定角度,并将小球从斜面顶端放下。

b. 使用计时器记录小球滚动到斜面底部的时间。

c. 使用测量尺测量小球滚动的水平距离。

d. 将小球的质量称量并记录下来。

e. 重复实验若干次,并记录各组数据。

结果与讨论:通过多次实验和记录数据,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实验结果,并进一步讨论这些结果所揭示的原理和现象。

实验结果:1. 小球下滚的时间随斜面角度的增加而减少。

2. 小球下滚的水平距离随斜面角度的增加而增加。

3. 小球下滚的时间与水平距离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讨论: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斜面角度的增加导致小球加速下滚,因此时间减少。

2. 斜面角度的增加导致小球具有更大的势能转化为动能的能力,因此水平距离增加。

3. 时间和水平距离的关系可以用来计算小球的平均速度和加速度,从而进一步了解机械能转化过程中的动力学参数。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地展示了机械能转化的原理和过程,并通过实验数据和观察现象对其进行了深入分析。

我们发现,机械能转化涉及能量的转移和转换,斜面角度对机械能的转化过程具有显著影响。

本实验结果对于我们更全面、深刻地理解机械能转化的概念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流体机械能转换实验

流体机械能转换实验

流体机械能转换实验流体机械能转换实验⼀、实验⽬的熟悉流动流体中各种能量和压头的概念及其互相转换关系,在此基础上掌握柏努利⽅程。

⼆、实验原理1. 流体在流动时具有三种机械能:即①位能,②动能,③压⼒能。

这三种能量可以互相转换。

当管路条件改变时(如位置⾼低,管径⼤⼩),它们会⾃⾏转换。

如果是粘度为零的理想流体,由于不存在机械能损失,因此在同⼀管路的任何⼆个截⾯上,尽管三种机械能彼此不⼀定相等,但这三种机械能的总和是相等的。

2. 对实际流体来说,则因为存在内摩擦,流动过程中总有⼀部分机械能因摩擦和碰撞⽽消失,即转化成了热能。

⽽转化为热能的机械能,在管路中是不能恢复的。

对实际流体来说,这部分机械能相当于是被损失掉了,亦即两个截⾯上的机械能的总和是不相等的,两者的差额就是流体在这两个截⾯之间因摩擦和碰撞转换成为热的机械能。

因此在进⾏机械能衡算时,就必须将这部分消失的机械能加到下游截⾯上,其和才等于流体在上游截⾯上的机械能总和。

3. 上述⼏种机械能都可以⽤测压管中的⼀段液体柱的⾼度来表⽰。

在流体⼒学中,把表⽰各种机械能的流体柱⾼度称之为“压头”。

表⽰位能的,称为位压头;表⽰动能的,称为动压头(或速度头);表⽰压⼒的,称为静压头;已消失的机械能,称为损失压头(或摩擦压头)。

这⾥所谓的“压头”系指单位重量的流体所具有的能量。

4. 当测压管上的⼩孔(即测压孔的中⼼线)与⽔流⽅向垂直时,测压管内液柱⾼度(从测压孔算起)即为静压头,它反映测压点处液体的压强⼤⼩。

测压孔处液体的位压头则由测压孔的⼏何⾼度决定。

5. 当测压孔由上述⽅位转为正对⽔流⽅向时,测压管内液位将因此上升,所增加的液位⾼度,即为测压孔处液体的动压头,它反映出该点⽔流动能的⼤⼩。

这时测压管内液位总⾼度则为静压头与动压头之和,我们称之为“总压头”。

6. 任何两个截⾯上位压头、动压头、静压头三者总和之差即为损失压头,它表⽰液体流经这两个截⾯之间时机械能的损失。

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物理面试试题与参考答案(2025年)

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物理面试试题与参考答案(2025年)

2025年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物理面试自测试题(答案在后面)一、结构化面试题(10题)第一题题目:请结合物理学科特点,谈谈如何激发初中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第二题题目:请结合物理学科特点,谈谈如何设计一堂以“能量守恒定律”为主题的初中物理实验课。

第三题题目:如果你所教的班级中有一位学生物理成绩一直不理想,但他在其他科目表现出色,且对物理有浓厚的兴趣,你会如何激发他的学习兴趣,提高他的物理成绩?第四题题目:请谈谈你对“物理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的理解,并结合具体案例说明你是如何运用实验来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和实验操作能力的。

第五题题目:请谈谈你对“物理教学中的实验探究”的理解,并结合实际教学经验,说明如何有效开展实验探究活动。

第六题题目描述:请你结合初中物理教学实际,谈谈如何设计一节以“能量转化与守恒”为主题的物理实验课,并说明你在设计过程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第七题题目:请结合初中物理教学实际,谈谈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举例说明。

第八题题目:若你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在学习物理概念时存在混淆,例如对“力”和“能量”的理解不够清晰。

请结合物理学科特点,谈谈你如何设计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区分这两个概念。

第九题题目:请你谈谈对“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这一观点的理解,并结合实际教学经验,说明你是如何将实验教学融入初中物理课堂的。

第十题题目描述:假设你正在教授一个关于“能量守恒定律”的物理课程,班上有几个学生对于能量转换的具体过程感到困惑。

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能量守恒定律,并说明实验步骤、预期效果和如何引导学生思考。

二、教案设计题(3题)第一题题目:请根据以下教学情景,设计一节初中物理课的教案。

教学情景:本节课是关于“压力与压强”的教学内容。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压力与压强的问题,比如电梯、汽车、飞机等。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压力与压强的概念,掌握其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本节课将采用实验探究法、讲授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冀人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能量的转换》教案

冀人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能量的转换》教案

课题:能量的转换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知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换。

2.通过学习,知道走马灯是将热能转换成动能的装置,通过制作走马灯培养学生动手制作能力。

3.通过研究走马灯转动的快慢,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4.学生在活动中对能量转换现象感兴趣,能积极参与各种与能能量转换有关的科学实践活动。

教学重点:知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换。

教学难点:制作走马灯教学准备:卡纸、有光纸、按扣、铁丝、蜡烛、剪刀、刻刀、钢丝钳、圆规、锉刀、胶水、木板等。

教学过程:一、情境与问题1.讲述:在生活中,人们为了更了地利用能量,需要通过一定的装置来实现能量的转换。

像电热水壶、电灯泡等都是常见的能量转换装置。

2.提问:你还知道哪些能量转换装置?能量是怎样发生转换的?3.谈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板书课题:能量的转换二、探究与发现(一)寻找生活中的能量转换1.教师演示边讲述:打开教室内开关,接通过电源,电灯泡就会发光,把室内照亮。

2.提问:电灯泡工作时,输入和输出的是什么形式的能量。

生:输入的是电能,输出的是光能和热能。

3.提问:寻找我们身边还有哪些设备、器材或现象中存在着能量转换,分析它们是怎样工作的,并记录下来。

4.学生开展小组活动,寻找身边的能量转换装置。

5.思考:我们使用这些装置时,能量发生了怎样的转换?6.教师小结:当我们使用电灯泡、电扇时,能量由一种形式转换成了另一种形式。

(二)认识能量之间可以互相转换,并不是单向的。

1.谈话:当我们打电话时,拿起话筒,拨通对方的号码,过一会儿就能听到对方的声音,在这个过程中,能量是怎样转换的?让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吧。

2.教师边演示边实验:打电话前用电流传感器观测电话线中是否有电流。

接通对方的电话后,再用电流传感器观测电话线中是否有电流。

3.讨论:实验中我们观察到什么现象,这种现象说明在打电话的过程中能量是怎样转换的?4.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5.小结:实验中电能转换成声能,声能又转换成电能,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互相转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B截面间静压头的分析,由于两截面同处于一水平位置,截面面积比A截面面积大。 这样B处的流速比A处小。设流体从A流到B的压头损失为H f,A-B
( pA g
u
2 A
)
2g
( pB g
u
2 B
)
2g
H
f ,AB
ZA=ZB
(
pB g
pA g
)
(
u
2 A
2g
u2 B1
2g
)
H
f
, A B
六、数据处理
即两截面处的静压头之差是由动压头减小和两截面间的压头损 失来决定
761
818
678
755
750
810
615
705
674
748
500 压强 (mmH2O) 900 915 895 897 882 810 850 870 877 875 880 840 877 800 830
六、数据处理
实验结果分析: A截面的直径14mm;B截面的直径28mm;C截面、D截面的直径14mm; 以D截面中心线为零基准面(即标尺为125毫米)ZD=125。 A截面和D截面的距离为110mm。A、B、C截面ZA=ZB=ZC=110(即标尺为110毫米)
四、实验步骤
流体稳定后读取并记录各点数据。 关小流量调节阀重复步骤。 分析讨论流体流过不同位置处的能量转换关系并
得出结果。 关闭离心泵,将离心泵出口上水阀开得过大以免使水流冲击 到高位槽外面, 同时导致高位槽液面不稳定。 2.流量调节阀开大时,应检查一下高位槽内的水面 是否稳定,当水面下降时应适当开大泵上水阀。 3.流量调节阀须缓慢地关小以免造成流量突然下降 测压管中的水溢出管外。 4.注意排除实验导管内的空气泡。 5.离心泵不要空转和出口阀门全关的条件下工作。
六、数据处理
流量(l/h)
测试点标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表一、转能实验数据表
710 压强
600 压强
(mmH2O)
(mmH2O)
800
848
849
887
784
835
788
838
760
820
623
715
700
780
740
800
750
810
752
810
gZ1
u12 2
p1
gZ2
u
2 2
2
p2
hf
(1)
三、装置示意图
四、实验步骤
将低位槽灌有一定数量的蒸馏水,关闭离心泵出 口上水阀及实验测试导管出口流量调节阀和排气 阀、排水阀,打开回水阀和循环水阀而后启动离 心泵。
逐步开大离心泵出口上水阀当高位槽溢流管有液 体溢流后,利用流量调节阀出水的流量。
能量转换演示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流动流体中各种能量和压头的概念及其相互转换关 系,在此基础上掌握柏努利方程; 2.观察不可压缩流体在管内流动时流速的变化规律,并验 证伯努利方程; 3.观察各项压头的变化规律; 4.加深对流体流动过程基本原理的理解。
二、基本原理
对于不可压缩流体,在导管内作定常流动,系统与环境 又无功的交换时,若以单位质量流体为衡算基准,则对确定 的系统即可列出机械能衡算方程:
u
2 A
2g
u2 B1
2g
H f ,AB
使得:在实验导管出口调节阀全开时,A处的静压头为720mmH2O柱, B处的静压头为821mmH2O柱P A<P B。说明B处的动能转化为静压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