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潮)
高中语文文言文柳永《望海潮》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柳永《望海潮》原文和译文(含赏析)原文:江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译文:东南形势重要,湖山优美的地方,三吴的都会,钱塘自古以来十分繁华。
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房屋高高低低,约有十万人家。
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沙堤,怒涛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天然的江河绵延无边。
市场上陈列着珠玉珍宝,家庭里充满着绫罗绸缎,争讲奢华。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有秋天的桂子,十里的荷花。
晴天欢快地奏乐,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
千名骑兵簇拥着长官,乘醉听吹箫击鼓,观赏、吟唱烟霞风光。
他日画上美好景致,回京升官时向人们夸耀。
赏析【赏析一】这首词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可谓“承平气象,形容曲尽”(见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
这首词,慢声长调和所抒之情起伏相应,音律协调,情致婉转,是柳永的一首传世佳作。
开头三句,入手擒题,以博大的气势笼罩全篇。
首先点出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
三吴,旧指吴兴、吴郡、会稽。
钱塘,即杭州。
此处称“三吴都会”,极言其为东南一带、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字字铿锵有力。
其中“形胜”、“繁华”四字,为点睛之笔。
自“烟柳”以下,便从各个方面描写杭州之形胜与繁华。
“烟柳画桥”,写街巷河桥的美丽;“内帘翠幕”,写居民住宅的雅致。
“参差十万人家”一句,转弱调为强音,表现出整个都市户口的繁庶。
“参差”为大约之义。
“云树”三句,由市内说到郊外,只见在钱塘江堤上,行行树木,远远望去,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
一个“绕”字,写出长堤迤逦曲折的态势。
“怒涛”二句,写钱塘江水的澎湃与浩荡。
柳永《望海潮》高考诗歌精读

柳永《望海潮》赏析古诗鉴赏1222 0856望海潮柳永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赏析柳永,原名三变,北宋崇安(在今福建省)人。
他在政治上很不得意,近五十岁才考上进士,一生没有做过大官;他熟悉大城市生活;对社会底层的妇女有一定程度的同情,这些在他的词里都有所反映。
每个成熟的作家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艺术风格,苏东坡是豪放派词人的杰出代表,柳永则是“婉约”词派的杰出代表。
南宋人的笔记《吹剑录》还记载过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苏轼在担任翰林学士的时候,他的下属官吏中有一个善唱歌的人。
有一天,苏东坡问他:“我的词和柳永的相比怎么样啊?”那人回答说:“柳永的词只适合十七八岁的姑娘手拿红牙板敲着节拍来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你的词就不同了,必须让关西大汉弹着响亮地铜琵琶、敲着铮铮作响的铁板来唱‘大江东去’。
”他的这些话惹得苏东坡哈哈大笑。
柳永这首写杭州的词是很有名的,传说宋、金对峙时期,金朝的一个荒淫的皇帝听人唱它,便十分垂涎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南宋都城临安(又叫钱塘、杭州),于是起了渡江南侵之心。
这个传说虽不一定可靠,但它还是说明《望湖潮》把杭州写得很美,很繁华,很吸引人。
词的上片前三句“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是对杭州先作一笔总叙。
“形胜”指地理形势优越。
杭州在唐以后已是我国东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水陆交通便利,形势重要,所以作品强调它是“形胜”之地。
“三吴”,古地区名,一般指吴郡、吴兴、会稽三郡,它的范围包括今浙江省东部、北部和江苏省南部的一带地方。
“钱塘自古繁华”中的钱塘就是指杭州。
杭州是这个地区的大城市,故称为“三吴都会”。
经过这样一番概括,杭州的重要性已经很突出了,但关于它的“繁华”和“形胜”还不具体,因此作品接下去又从各个角度对它作形象的描绘。
望海潮柳永赏析

望海潮柳永赏析
《望海潮》是南宋词人柳永所作,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南唐二主之后,江南第一词人”。
词以咏海为主题,通过咏海表达词人的豁达心境和怀疑人生的情感。
整篇词以“望海潮,意何限?/ 滔滔滚滚,尽向东洲”开头,在描述海浪的汹涌和声势之后,表达出词人渴望自由、超越尘世的心愿。
词中穿插了对生死的思考,描绘了落日余晖中沐浴在海风中的词人,表达出了对于人生的感慨和怀疑。
整篇词语言简练,句式优美,运用了大量的夸张手法,如“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更加突出了海浪的凶猛和极致的壮美。
以此表达了词人不甘被世俗所束缚的追求和解脱的愿望。
正因为这些独特的艺术特色,使得《望海潮》这首词成为了后世文学作品中的经典代表之一。
《望海潮·东南形胜》译文及赏析

《望海潮·东南形胜》译文及赏析这首词歌颂了杭州山水的美丽景色,赞美了杭州人民和平安定的欢乐生活,反映了北宋结束五代分裂割据局面以后,经过真宗、仁宗两朝的休养生息,所呈现的繁荣太平景象。
望海潮·东南形胜宋代:柳永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译文及注释译文杭州地理位置重要,风景优美,是三吴的都会。
这里自古以来就十分繁华。
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楼阁高高低低,大约有十万户人家。
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钱塘江沙堤,澎湃的潮水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宽广的江面一望无涯。
市场上陈列着琳琅满目的珠玉珍宝,家家户户都存满了绫罗绸缎,争相比奢华。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
秋天桂花飘香,夏季十里荷花。
晴天欢快地吹奏羌笛,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
千名骑兵簇拥着巡察归来的长官。
在微醺中听着箫鼓管弦,吟诗作词,赞赏着美丽的水色山光。
他日把这美好的景致描绘出来,回京升官时向朝中的人们夸耀。
注释三吴:即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吴郡(今江苏省苏州市)、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三郡,在这里泛指今江苏南部和浙江的部分地区。
钱塘:即今浙江杭州,古时候的吴国的一个郡。
烟柳:雾气笼罩着的柳树。
画桥:装饰华美的桥。
风帘:挡风用的帘子。
翠幕:青绿色的帷幕。
参差:参音此跟反,差音此衣反。
近似;高下不齐貌。
云树:树木如云,极言其多。
怒涛卷霜雪:又高又急的潮头冲过来,浪花像霜雪在滚动。
天堑:天然沟壑,人间险阻。
一般指长江,这里借指钱塘江。
珠玑:珠是珍珠,玑是一种不圆的珠子。
这里泛指珍贵的商品。
重湖:以白堤为界,西湖分为里湖和外湖,所以也叫重湖。
望海潮比喻夸张手法的句子

望海潮比喻夸张手法的句子
1. 望海潮那澎湃的气势,就像万马奔腾般震撼,你看那海浪不就像千军万马冲向岸边吗?
例子:站在海边,看着望海潮掀起的巨浪,哎呀妈呀,真感觉像一群狂野的马在疯狂奔跑。
2. 望海潮的力量简直如同巨象跺脚,那涌起的波涛好似巨象粗壮的腿重重踏下。
例子:每当望海潮发力的时候,哇塞,那场面就跟巨象跺脚一样吓人。
3. 望海潮的声音好比炸雷在耳边响起,“轰轰”作响,你听过那种震耳欲聋的雷声吗?
例子:听着望海潮的声音,哎呀,简直跟雷在耳朵边炸开了似的。
4. 望海潮的辽阔仿若无尽的天空,望不到边,天空的广阔大家都知道吧?
例子:站在海边望向望海潮,哟呵,那可真像一眼望不到边的天空啊。
5. 望海潮的涌动如同调皮的孩子在跳跃,多欢快呀,小孩子蹦蹦跳跳的样子见过吧?
例子:看着望海潮的涌动,哈哈,就跟调皮孩子欢蹦乱跳似的。
6. 望海潮的变化就像孙悟空的七十二变,神奇得很呢,孙悟空会变很多东西不是吗?
例子:今天的望海潮和昨天就不一样,真跟孙悟空似的,变得可快了。
7. 望海潮的壮观好似宏伟的宫殿让人惊叹不已,见过宫殿的那种壮观吧?
例子:哇,望海潮的壮观景象,可不亚于宏伟的宫殿呀。
8. 望海潮的魅力像磁铁一样吸引人,磁铁能吸住东西大家都晓得吧?
例子:很多人都被望海潮吸引过去,可不就像磁铁的魅力嘛。
9. 望海潮的形态宛如舞动的彩带般飘逸,跳舞的彩带很飘逸对吧?
例子:那望海潮的形态哟,真跟舞动的彩带一样那么好看。
结论:望海潮真的是充满了各种让人惊叹和着迷的特质啊!。
《望海潮》诗词鉴赏

《望海潮》诗词鉴赏
原文:
《望海潮》
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诗词鉴赏:
《望海潮》是柳永写给当时驻节杭州的两河转运使孙何的一首词,这首词描述了杭州繁荣、壮丽景象,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给读者呈现了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图卷,此词慢声长调和所抒之情起伏相应,音律协调,情致婉转,是柳永的一首传世佳作。
词的开头点出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紧接着写西湖美景,景色怡人,展现出杭州人民和平宁静的生活景象。
全词二十一句,通篇用赋体作法,铺张扬厉,对偶排比,堪称一篇词体的杭城赋。
注释:
三吴:即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吴郡(今江苏省苏州市)、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三郡,在这里泛指今江苏南部和浙江的部分地区。
钱塘:即今浙江杭州,古时候的吴国的一个郡。
天堑:天然沟壑,人间险阻。
一般指长江,这里借指钱塘江。
重湖:以白堤为界,西湖分为里湖和外湖,所以也叫重湖。
巘(yǎn):大山上之小山。
叠巘:层层叠叠的山峦。
此指西湖周围的山。
巘:小山峰。
清嘉:清秀佳丽。
《望海潮》原文及翻译

《望海潮》原⽂及翻译《望海潮》原⽂及翻译 《望海潮》是宋代词⼈柳永创作的⼀⾸词。
此词主要描写杭州的富庶与美丽。
上⽚描写杭州的⾃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下⽚写西湖,展现杭州⼈民和平宁静的⽣活景象。
以下是⼩编整理的《望海潮》原⽂及翻译,希望能够帮助到⼤家。
《望海潮》原⽂: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万⼈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
有三秋桂⼦,⼗⾥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
乘醉听箫⿎,吟赏烟霞。
异⽇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望海潮》译⽂: 杭州地理位置重要,风景优美,是三吴的都会。
这⾥⾃古以来就⼗分繁华。
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翠绿的帐幕,楼阁⾼⾼低低,⼤约有⼗万户⼈家。
⾼耸⼊云的⼤树环绕着钱塘江沙堤,澎湃的潮⽔卷起霜雪⼀样⽩的浪花,宽⼴的江⾯⼀望⽆涯。
市场上陈列着琳琅满⽬的珠⽟珍宝,家家户户都存满了绫罗绸缎,争相⽐奢华。
⾥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岭⾮常清秀美丽。
秋天桂花飘⾹,夏季⼗⾥荷花。
晴天欢快地吹奏羌笛,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
千名骑兵簇拥着巡察归来的长官。
在微醺中听着箫⿎管弦,吟诗作词,赞赏着美丽的⽔⾊⼭光。
他⽇把这美好的景致描绘出来,回京升官时向朝中的⼈们夸耀。
《望海潮》注释: ⑴望海潮:词牌名。
双调⼀百七字,前段⼗⼀句五平韵,后段⼗⼀句六平韵。
⑵东南形胜:杭州在北宋为两浙路治所,当东南要冲。
⑶三吴:即吴兴、吴郡、会稽三郡,在这⾥泛指今江苏南部和浙江的部分地区。
⑷钱塘:即今浙江杭州,古时候的吴国的⼀个郡。
⑸参差(cēncī):⾼下不齐貌。
⑹云树:形容树⽊⾼耸⼊云。
⑺天堑(qiàn):天然壕沟,多指长江。
此处指钱塘江。
⑻珠玑:珠是珍珠,玑是⼀种不圆的珠⼦。
这⾥泛指珍贵的商品。
⑼重湖:以⽩堤为界,西湖分为⾥湖和外湖,所以也叫重湖。
秦观《望海潮》全文翻译赏析

秦观《望海潮》全文翻译赏析秦观《望海潮》全文翻译赏析秦观是北宋婉约派词人,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
长于议论,文丽思深,兼有诗、词、文赋和书法多方面的艺术才能,尤以婉约之词驰名于世。
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秦观《望海潮》全文翻译赏析,欢迎阅读收藏!《望海潮》宋·秦观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
金谷俊游,铜驼巷陌,新晴细履平沙。
长忆误随车,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
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
西园夜饮鸣笳。
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
兰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喈。
烟暝酒旗斜,但倚楼极目,时见栖鸦。
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
注释:梅英:梅花。
疏淡:花稀色淡。
冰澌溶泄:冰块融化流动。
冰澌:流动的冰快。
金谷:金谷园,晋代石崇在洛阳所建的别墅名,故址在今洛阳市东北。
俊游:游览胜地。
铜驼:铜驼街,故址在今洛阳市。
汉代铸铜驼二头,在宫南四会道,故名。
巷陌:街道。
长记:总是记得。
误随车:身不由己地尾随陌生少女的车子。
芳思交加:春天引发复杂的情思。
桃蹊:桃树下的小路。
西园:指北宋驸马都尉王铣家的花园,泛指园林。
笳:胡笳,乐器名。
飞盖:飞驰的车。
兰苑未空:园林仍未荒芜。
是事:事事。
译文1:梅花已经稀疏浅淡,河上的流冰渐渐溶化,又是一度东风,不知不觉中换了年华。
金谷园是当初的游赏胜地,铜驼巷陌曾经多么繁丽!雨后新晴,天朗气清,我悠闲地漫步,踏着细细的平沙。
总记得错跟上别家女眷的香车,留下一段温馨的佳话。
那时正柳絮轻翻,蝴蝶群舞,引起柔曼的情思无涯。
明丽春色乱纷纷来到每户人家,不管在桃边还是柳下。
飞驰的车马来来往往,妨碍人们安闲地赏花。
今天,西园依然游人如云,我这远行之客却渐至老境,往昔的欢乐一去不返,重游旧地只觉得事事伤情。
暮烟凄迷,寂寞的酒旗斜挂,独倚高楼极目望远,时见天空飞几只寻巢的乌鸦,我那不可遏制的思归之心,暗暗跟随流水远到天涯。
译文2:枝头那淡雅的梅花渐渐稀疏,河水已经解冻,冰凌随着流水跌宕而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柳词从题材方面看,大体可分三类: 写都市生活和风光; 写男女间的恋情; 写羁旅行役之苦。
才子诗人
去吟 娃 弄 子 列 怒 参 古 东 凤赏 。 晴 珠涛差繁南 池烟 千 , 重 玑 卷 十 华 形 , 夸霞 骑 菱 湖 , 霜 万 。 胜 。。 拥 歌 十 叠 雪 人 烟 , 里 异高泛 巘户,家柳三 荷 日牙夜 清盈天。画吴 花 图,, 嘉罗堑云桥都 将乘嬉 绮无树,会 , 好醉嬉 ,涯绕风, 有 。 景听钓 竞。堤帘钱 三 ,箫叟羌 豪 沙翠塘 秋 归鼓莲管 奢市,幕自 桂 , , 。
总结
这首词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景象? 试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杭州的繁华 与美丽的?抒发了他怎样的感情?
点染手法:
“点染”是诗词的一种艺术手法。 “点”:抽象的评点(总写)将所要抒写 的情感、道理,一语点明,使读者了然于胸。 “染”:具体的描述(分述)以具体的事 物、景物将所点明的情感、道理烘托出来, 以便读者对其能更具体、更生动地把握。 点染间不能有其它相隔,必须是一气而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浓妆淡抹总相宜。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连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何 日 更 重 游 ?
郡 亭 枕 上 看 潮 头 ,
山 寺月 中 寻 桂 子 ,
最 忆 是 杭 州 ,
江 南 忆 ,
下。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九种景物营造 了凄凉悲苦的意境, 抒发了一个飘零天 涯的游子对故乡的 思念。
染
点
小组合作交流
分析《望海潮》中 哪些是“点”,哪些 是“染”?
点、染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总)——点 居住环境华美,钱塘景观壮阔,百姓生活富有 (分) ——染 重湖叠巘清嘉(总) ——点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分) —— 染
。传说西湖灵隐寺和天竺寺,每到中秋,常常有带露的桂子从天飘落, 馨香异常,那是从月宫桂树上飘落下来的,是寂寞的嫦娥赠与人间有心
人的。这美丽的传说给秀丽的西湖增添了神秘空灵的
色彩。
“十里”是说湖中广植荷花,逢到花期真可谓“接天 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了,淋漓尽致的描 绘出了杭州荷花连绵不绝的景象。这是从空间上写 的。
白 居 易
忆 江 南
课后作业
• • 1、背诵这首词 2、世纪金榜第四课填完。
望 海 柳潮
永
词作赏析
词作上片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探究一:“重湖叠巘清
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 花”被称为千古名句,请 试着赏析。
先用“清嘉”总写西湖的湖山之美。 “三秋”意指桂花花期长,馥郁芬芳,长久不散,是 从时间上写的;“三秋桂子”就让人联想起有关西湖的美丽传说
学习目标
1.了解本词写作背景。 2.反复诵读,品味语言,理解意境,准 确把握作者情感,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3.掌握本词点染、铺叙的表现手法。
耆卿 三变 ,字______ 柳永,原名_____ 。 柳七 。____ 北宋 仁 排行第七,又称____ 宗时期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 柳屯田 故世称______ 。他们家三兄弟 (三复、三接、三变)都有文 柳氏三绝 名,时称“_____________ ”。 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人,被 誉为
桂子和荷花把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都概括出来了。
羌管弄晴,
菱歌泛夜, 嬉嬉钓叟莲娃
探究二:弄、泛,怎
么理解,好处在哪里?这两 句是什么关系?描绘了怎样 的景象?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探究三:了解作者的
写作意图,分析最后两 句“异日图将好景,归 去凤池夸”的作用?
写作意图
这首是柳永的成名作,是柳永投赠两浙转运使孙 何的。当时,柳永不得志,到处飘泊流浪,寻找晋 升的途径,希望有人能提拔他。柳永到杭州后,他 的老朋友孙何正在当杭州太守,但孙何的门禁甚严, 柳永是一介布衣,没办法见到孙何。柳永没有法子, 只好写了这首词,请了当地的一位有名的歌女,在 孙何的宴会上,反复地唱这首词,孙何就问这首词 的作者,歌女说是你的老朋友柳三变写的,之后孙 何就召见了柳永。 可见,这是一首投赠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