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
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

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
一、目的意义
大气悬浮颗粒物是悬浮在空气中的微小的固体和液体小滴的混合物,是雾、烟和空气尘埃的主要成分,其浓度达到肯定程度后会导致人体产生一系列疾病,是危害人体健康的主要污染物。
测定分析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含量,对我们治理大气污染和爱护人类自身健康非常重要。
二、采样测定方法
1、仪器和材料
中流量采样器(流量80-120 L/min ),分析天平(精度O.lmg ),滤膜(聚氯乙烯滤膜),镜子
2、测定方法
(1)滤膜预备:对光检查滤膜是否有针孔或其他缺陷,然后放入分析天平(精度O.lmg )中称重,登记滤膜重量W0(g),将其平放在滤膜袋内。
(2 )采样点和采样时间确定:选取华南师范高校正门为采样点,采样时间为2022年3月12日上午8点至晚上20点,天气状况良好,多云,微风,早晚气温变化不大。
(3 )仪器预备:安装好空气采样器,打开采样头顶盖,取出滤膜夹,擦去灰尘,取出称过的滤膜平放在滤膜支持网上(绒面对上),用滤膜夹夹紧。
对正,拧紧,使不漏气。
(4 )采样:以100 L/min流量采样,每4小时,纪录采样流量和现场的温度及大气压,
用镜子轻轻取出滤膜,绒面对里对折,放入滤膜袋内。
(5 )称量和计算:采样滤膜用分析天平称量(精度O.lmg),登记滤膜重量Wi(g), 按下式计算总悬浮颗粒物(TSP )含量:
(Wi - Wo ) x 1000
TSP 含量(mg/m3)= -
其中,Wi一采样后滤膜的重量(g );
Wo-采样前滤膜的重量(g );
VrT奂算为参比状态下的累计采样体积(m31。
环境空气 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 重量法HJ 1263

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1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测定环境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重量法。
本标准适用于使用大流量或中流量采样器进行环境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浓度的手工测定,同时适用于无组织排放监控点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浓度的手工测定。
当使用大流量采样器和万分之一天平,采样体积为1512 m3时,方法检出限为7 μg/m3。
当使用中流量采样器和十万分之一天平,采样体积为144 m3时,方法检出限为7 μg/m3。
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未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16297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HJ 194 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HJ/T 374 总悬浮颗粒物采样器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总悬浮颗粒物 total suspended particle(TSP)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等于100 μm的颗粒物。
3.2标准状态 standard state温度为273.15 K,压力为101.325 kPa时的状态。
3.3实际状态 ambient state温度为实际环境温度,压力为实际环境大气压时的状态。
4 方法原理通过具有一定切割特性的采样器,以恒速抽取定量体积的空气,使环境空气中的总悬浮颗粒物被截留在已知质量的滤膜上,根据采样前后滤膜的重量差和采样体积,计算总悬浮颗粒物的浓度。
5 试剂和材料5.1滤膜:a)材质:根据样品采集目的可选用玻璃纤维滤膜、石英滤膜等无机滤膜或聚四氟乙烯、聚氯乙烯、聚丙乙烯、混合纤维等有机滤膜;b)尺寸:200 mm×250 mm的方形滤膜或直径90 mm的圆形滤膜;c)滤膜阻力:在气流速度为0.45 m/s时,单张滤膜阻力不大于3.5 kPa;d)捕集效率:对于直径为0.3 μm的标准粒子,滤膜的捕集效率不低于99%;e)滤膜失重:在气流速度为0.45 m/s时,抽取经高效过滤器净化的空气5 h,滤膜失重不大于0.012 mg/cm2。
大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

实验一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中流量采样,滤膜捕集重量法一、实验目的1.掌握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的原理、方法和操作过程;2.掌握干燥平衡、天平称量、采样等操作技术;3.熟悉颗粒物采样器、分析天平、恒温恒湿箱等的使用。
二、实验原理中流量采样法的流量为0.05—0.15m3/min)。
其原理是:抽取一定体积的空气,使之通过已恒重的滤膜,则悬浮微粒被阻留在滤膜上,根据采样前后滤膜重量之差及采气体积(标准状况),即可计算总悬浮颗粒物(TSP)的质量体积浓度。
三、实验仪器1.中流量采样器:流量0.05—0.15m3/min。
经过流量校准装置校准。
2.恒温恒湿箱:箱内空气温度要求在15—30℃范围内连续可调,控温精度±1℃。
3.分析天平:感量0.1mg。
四、实验器材1.玻璃纤维滤膜,直径8—10cm,实验前经过镜检,检查滤膜有无缺损。
2.干燥器。
3.气压计、温度计,镊子、滤膜袋等。
五、实验步骤1.采样器的流量校准:采样器在实验前,用孔口流量器进行流量校准。
2.采样(1)每张滤膜使用前均需用光照检查,不得使用有针孔或有任何缺陷的滤膜采样;(2)迅速称重在恒温恒湿箱内已平衡24h的滤膜,读数准确至0.1mg,记下滤膜的编号和重量,将其平展地放在光滑洁净的纸袋内,然后贮存于盒内备用。
天平放置在平衡室内,平衡室温度在20-25℃之间,温度变化小于±3℃,相对湿度小于50%,湿度变化小于5%;(3)将已恒重的滤膜用小镊子取出,“毛”面向上,平放在采样夹的网托上,拧紧采样夹,按照规定的流量采样;通常用采样流量为0.10m3/min。
(4)采样时,对于老式仪器,要随时手动校准流量,同时记录温度、气压和采样时间,对于大气而言,一般不需要测定湿度。
对于现行仪器,可将温度、气压等参数输入,仪器可直接记录空气的标况体积。
(5)采样后,用镊子小心取下滤膜,使采样“毛”面朝内,以采样有效面积的长边为中线对叠好,放回表面光滑的滤袋并贮于盒内。
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实验报告

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通过测定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含量,了解空气中悬浮颗粒物的来源和分布情况,为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原理: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是指在空气中漂浮的所有固体微粒和液体微粒的总和,包括可吸入颗粒物(PM10)、可吸入颗粒物(PM2.5)以及细颗粒物(PM3.5)等。
测定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方法有多种,其中常用的是激光散射法、重量法、滤膜法等。
本实验采用重量法进行测定。
首先将待测空气通过滤膜,使其中的颗粒物被阻留在滤膜上,然后称取滤膜的质量并计算出其中的颗粒物质量,从而得出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含量。
三、实验仪器和试剂:1.电子天平:用于称取滤膜和待测空气的质量。
2.滤膜:直径为0.45μm,过滤效率达到99.97%以上。
3.空气采样器:用于采集待测空气样本。
4.干燥箱:用于将滤膜样品在高温下烘干至恒重。
5.称量瓶:用于称取干燥后的滤膜样品。
四、实验步骤:1.将电子天平调零并清洁干净。
2.用空气采样器采集一定量的室外空气样本,并将采样瓶密封好。
3.将采样瓶放入干燥箱中加热至恒重,取出后冷却至室温并称重。
4.用去离子水将采样瓶中的空气样本稀释至适当浓度(一般为1%),并倒入称量瓶中。
5.在称量瓶中加入一定量的滤膜,用电子天平称取滤膜的质量并记录下来。
6.将称量瓶放在恒温水浴中加热至恒重,取出后冷却至室温并再次称重。
此时称量瓶中除去滤膜的质量即为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含量。
五、实验注意事项:1.在采样过程中应避免空气流动和污染源的影响,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应注意温度控制,避免因温度变化过大而导致测量误差。
3.在称量过程中应注意操作规范,避免因人为因素导致测量误差。
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 重量法

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以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为标题,本文将介绍环境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方法。
总悬浮颗粒物是指空气中悬浮的固体和液体颗粒物的总和,包括粉尘、烟雾、颗粒状气溶胶等。
测定总悬浮颗粒物的重量是目前常用的一种方法,下面将详细介绍该方法的步骤和原理。
一、测定方法步骤1. 准备好所需设备和材料:包括取样器、玻璃纤维滤膜、称量天平、烘箱等。
2. 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取样点和取样时间。
一般来说,应选择典型的环境空气污染源附近的取样点,并在不同季节和不同时间段进行连续取样,以获得更准确的数据。
3. 安装好取样器,并将玻璃纤维滤膜放置在取样器中。
4. 开始取样,通常取样时间为24小时。
在取样期间,应注意保持取样器的正常工作状态,避免外部因素对取样结果的影响。
5. 取样结束后,将玻璃纤维滤膜取出,放置在干燥的环境中,以便后续的称量和分析。
6. 将干燥的滤膜放入烘箱中加热,使其完全干燥。
7. 使用精密电子天平称量滤膜的质量。
在称量前后要进行校准,确保称量结果的准确性。
8. 计算总悬浮颗粒物的质量。
将滤膜的质量减去滤膜本身的质量,即可得到总悬浮颗粒物的质量。
二、测定原理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是基于质量守恒定律的原理进行的。
在取样过程中,环境空气中的颗粒物被吸附在滤膜上,形成了一层颗粒物的沉积物。
通过称量滤膜的质量的变化,可以间接测定环境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质量。
三、注意事项1. 在进行取样和称量时,应避免外部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例如,在称量滤膜前后要进行校准,以减小称量误差。
2. 在取样期间,应妥善保管取样器,防止被污染或损坏。
同时,要确保取样器的密封性能良好,避免颗粒物的外部污染。
3. 在进行测定时,应注意操作规范,防止误差的产生。
例如,在称量滤膜时,要避免手部的直接接触,以免对滤膜产生污染或损坏。
四、总结通过重量法测定环境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质量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其原理简单、操作方便。
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

实验: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学习和掌握质量法测定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TSP)的方法。
2.掌握中流量TSP采样基本技术及采样方法。
二.实验原理大气中悬浮颗粒物不仅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主要污染物,也是气态、液态污染物的载体,成分复杂,并具有特殊的理化特性及生物活性,是大气污染监测的重要项目之一。
总悬浮颗粒物(TSP)指能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0μm的颗粒物。
测定方法借助具有一定切割特性的采样器,以恒速抽取一定体积的空气,空气中粒径小于100μm的悬浮颗粒物被截留在已恒重的滤膜上,根据采样前后滤膜质量之差及采样体积,可计算总悬浮颗粒物的质量浓度。
滤膜经处理后,也可进行颗粒物组分分析。
三.实验仪器1.ZWC-100A智能中流量大气采样器:流量范围80~120L/min2.滤膜3.分析天平(0.1mg)4.温度计5.气压计四.实验步骤1.滤膜准备滤膜使用前需用光照检查,不得使用有针孔或有任何缺陷的滤膜。
滤膜放入专用袋中,在干燥器内放置24h,迅速称量,读数准确到0.1mg,记下滤膜的编号和质量。
放回干燥器内1h后再次称重,二次称量之差不大于0.4mg即为恒重,装入专用袋内备用。
采样前,滤膜不能弯曲或折叠。
2. 采样采样时,将已恒重的滤膜用镊子取出,“毛”面向上,平放在采样头的网板上(网板上事先用纸擦净),放上滤膜夹,拧紧采样器顶盖,然后开机采样,调节采样流量为100L/min 。
采样后,用镊子将已采样滤膜“毛”面向里,对折两次成扇形放回专用袋。
记下采样日期和采样地点,记录采样期的温度、压力。
滤膜纸袋放入干燥器内,按滤膜准备一样再次称到恒重。
3. 计算总悬浮颗粒物含量(mg/m 3)=tQ W n ⨯ 式中 W ―截留在滤膜上的总悬浮颗粒物质量,mg ;t ―采样时间,min ;Qn —标准状态下的采样流量,m 3/min 。
323223332232T T p p Q 69.2T 3.101p 273p T p T Q Qn ⨯⨯⨯=⨯⨯⨯⨯⨯= 式中 2Q -现场采样表观流量, m 3/min ;2p -采样器现场校准时的大气压力,kPa ;3p -采样时大气压力,kPa ;2T -采样器现场校准时空气温度,K ;3T -采样时的空气温度,K 。
总悬浮微粒TSP

三、仪器
1. 中流量采样器:流量50-150L/min,滤膜直径8-10cm。 2. 流量校准装置:经过罗茨流量计校准的孔口校准器。 3. 气压计。 4. 滤膜:超细玻璃纤维滤膜或聚氯乙烯滤膜。 5. 滤膜贮存袋及贮存盒。
6. 分析天平:感量0.1mg 。
四、测定步骤
六、 注意事项:
❖ 滤膜称重时的质量控制:取清洁滤膜若干张,在平衡室内平 衡24h,称重。每张滤膜称10次以上,则每张滤膜的平均值为 该张滤膜的原始质量,此为“标准滤膜”。每次称清洁或样 品滤膜的同时,称量两张“标准滤膜”,若称出的重量在原 始重量±5mg范围内,则认为该批样品滤膜称量合格,否则 应检查称量环境是否复合要求,并重新称量该批样品滤膜。
五、 t
式中: W—采集在滤膜上的总悬浮颗粒物质量(mg); t —采样时间(min); Qn—标准状态下的采样流量(m3/min),按下式计算:
Qn
Q2
T3P2 T2 P3
273 P3 101.3 T3
Q2
P2 P3 273 T2T3 101.3
2.69 Q2
P2 P3 T2T3
式中:Q2—现场采样流量(m3/min); P2—采样器现场校准时大气压力(kPa); P3—采样时大气压力(kPa); T2—采样器现场校准空气温度(K); T3—采样时的空气温度(K)。
若T3 、P3与采样器校准时的T2 、P2相近, 可用T2 、P2代之。
❖ 要经常检查采样头是否漏气。当滤膜上颗粒物与四周白边之 间的界线逐渐模糊,则表明应更换面板密封垫。
❖ 称量不带衬纸的聚氯乙烯滤膜时,在取放滤膜时,用金属镊 子触一下天平盘,以消除静电的影响。
学生实验
大气实验报告

答:城市空气污染状况取决于两个因素:污染物的排放情况和大气的扩散能力。在污染源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扩散、迁移、流动和转化,与当时的气象条件密切相关,风向、风速、逆温层结、降水等气象因子对污染物的扩散起到、重要作用。如当有降水出现,或有风的时候,往往有利于空气中污染物的扩散;反之当有雾或风很小时,往往容易出现空气污染加重。
答:人为来源:燃烧过程中形成的煤烟飞灰,工业过程中排放的原料及产品微粒,汽车尾气
自然来源:岩石风化,森林火灾,土壤灰尘,植物花粉,真菌孢子
减少燃煤气直接向空气中排放,加大燃料燃烧效率,改良工艺,清洁生产,减少生产过程中废物的排放;研究技术,在汽车尾气排放前净化尾气中有害物质,达到尽可能少的向空气中排放。
3、支起三脚架、放置采样器,注意保持采样器水平安放,确认采样器已经经过流量校准。
4、空白滤膜,打开采样袋,用镊子取出滤膜后放入滤膜袋中,作为空白对照,做好滤膜登记,记录采样人,采样时间。
5、呼尘滤膜,用镊子取出滤膜,装入采样夹,装入采样器中。打开采样器电源开关,调节采样时间为30分钟,开启采样开关,调节采样流量由小至大到20L/min,采样过程注意观察采样流量稳定,采样结束,按下停止按钮,关闭电源开关,将流量调至“零”,小心旋转采样头,防止粉尘洒落,竖向拿采样头、将采样夹取出,置于水平处,双手用镊子取出滤膜,并对折两次,装入采样袋中,采样袋上记录采样时间、采样人。填写采样原始记录表。采样结束后,清点物品,装箱。
四、实验步骤
一、采样前准备
1、准备滤膜袋2个(1个空白对照)、镊子(1个)、呼尘采样头、采样夹、粉尘采样器、湿温度计、记录纸、笔。
2、采样人员要熟悉掌握滤膜装卸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
20120006005 徐铭京
一.前言
本次实验旨在熟悉空气采样器的使用及大气取样方法,掌握重量法测定大气总悬浮颗粒物。
大气悬浮颗粒物是悬浮在空气中的微小的固体和液体小滴的混合物,是雾、烟和空气尘埃的主要成分,其浓度达到一定程度后会导致人体产生一系列疾病,是危害人体健康的主要污染物。
测定分析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含量,对我们治理大气污染和保护人类自身健康十分重要。
二.材料与方法
1.实验仪器:中流量空气采样器(流量50~150L min-1),分析天平(精度0.1mg),滤膜(聚氯乙烯滤膜),镊子
2.测定方法
2.1 滤膜准备:对光检查滤膜是否有针孔或其他缺陷,将选好的滤膜放在恒温恒湿箱中平衡24h,取出滤膜,然后放入分析天平(精度0.1mg)中称重,30s内称完,记下滤膜重量W0(g),将其平放在滤膜袋内。
2.2 采样点和采样时间确定:选取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门为采样点,采样时间为2015年5 月19日上午9点至晚上18点,天气情况良好,多云,微风,中午有一场雷阵雨,早晚气温变化不大。
2.3 仪器准备:安装好空气采样器,打开采样头顶盖,取出滤膜夹,擦去灰尘,取出称过的滤膜平放在滤膜支持网上(绒面向上),用滤膜夹夹紧。
对正,拧紧,使不漏气。
2.4 采样:以50 L/min流量采样,记录采样流量和现场的温度及大气压。
样品采完后,用镊子轻轻取出滤膜,绒面向里对折,放入滤膜袋内。
2.5样品测定:将采样后的滤膜放入恒温恒湿箱中平衡24h,然后称重,30s内称完,记下滤膜重量W1(g)。
2.6结果计算:总悬浮颗粒物含量(TSP,mg/m3)=[(W1 - W0)×1000]/Vr
其中,W1——采样后滤膜的重量(g);
W0——采样前滤膜的重量(g);
Vr——换算为参比状态下的累计采样体积(m3)。
三.结果与分析
表1.总悬浮颗粒物浓度测定记录表
表2总悬浮颗粒物浓度国家标准等级[1]
从表1的结果以及和表2国家标准值对比可以看出,监测点在检测当天的总悬浮颗粒含量达到国家的一级标准,说明当天该地点的空气总悬浮颗粒物含量很少。
四.讨论
大气总悬浮颗粒物(TSP)的来源复杂,影响因素也很多,它既来自固定排放源又来自无组织排放,既受人群活动的影响又受到气象条件及地面植被程度等诸多因素的制约。
若单从这次的实验结果来看,监测点在当天的TSP达到国家一级标准,似乎十分适合师生的生活和学习,但是我们所测的知识某天某地的一个大体值,而对于整个华南师范大学大环境来讲是不具有代表性的。
在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门附近,有一片大草地、有一些大叶紫薇疏林以及细叶榕密林等绿化条件,因此在该点测定的TSP相对比在华南师范大学正门检测的小组所得数据是偏小的。
另外,在实际的环境监测中,一些气象条件也会影响TSP的测定结果。
比如说雨雪过后TSP浓度值会降低,这是由于空气中的一些污染气体能够溶解在雨雪中[2]。
而风速越大会越有利于空气中污染物质的稀释扩散,长时间的微风或静风则会抑制污染物质的扩散,使近地
面层的污染物质成倍地增加[2]。
还有,多云、逆温等气象情况也会使TSP浓度值升高[3]。
根据在检测点当天检测时间范围内的天气变化记录,上午晴,午后12:30左右下了一场雷阵雨,直至13:00左右停止,13:00~14:00间为多云,之后天气逐渐转晴。
由此看来,测检结果能达到一级标准也与检测当天的天气密切相关。
五.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2]尹振东.气象条件对可吸入颗粒物浓度的影响[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5,(03).
[3]郭二果,王成,郄光发,房城.城市空气悬浮颗粒物时空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