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实验十三.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采集与测试
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

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1引言环境空气中悬浮颗粒物是一种常规的污染物,大气中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它们对人体健康、植被生态和能见度等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因此,对这类污染物的浓度进行测定是大气环境污染研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本实验在校园中各种不同环境进行采样分析.通过本实验,达到掌握重量法测定大气中悬浮颗粒物浓度,并了解到校园不同环境大气中悬浮颗粒的浓度的大小.2材料与方法2.1实验材料中流量采样器(流量50~150L·min-1)、滤膜、镊子、恒温恒湿箱、精密电子电子称2.2试验方法2.2.1滤膜准备对光检查滤膜是否有针孔或其他缺陷,然后放入分析天平(精度0.1mg)中称重,记下滤膜重量W0(g),将其平放在滤膜袋内.2.2.2采样点和采样时间确定于2015年5月1日在华南师范大学陶园附近原国防生宿舍旧址为样地,在样地中设置采样器1个.天气情况良好,多云,微风,早晚气温变化不大.2.2.3仪器准备安装好空气采样器,打开采样头顶盖,取出滤膜夹,擦去灰尘,取出称过的滤膜平放在滤膜支持网上(绒面向上),用滤膜夹夹紧.对正,拧紧,使不漏气.2.2.4采样以100L/min流量采样,每4小时,记录采样流量和现场的温度及大气压,用镊子轻轻取出滤膜,绒面向里对折,放入滤膜袋内.2.2.5称量和计算将采样后的滤膜放入恒温恒湿器箱中平衡24h,然后称重,30s内称完.采样滤膜用分析天平称量(精度0.1mg),记下滤膜重量W1(g),按下式计算总悬浮颗粒物(TSP)含量.2.3数据分析总悬浮颗粒物含量(TSP,mg m-3)=[(W1-W0)×1000]/V r式中:W1—采样后滤膜重量(g);W0—采样前滤膜重量(g);V r—换算为参比状态下的累计采样体积(m3).2.4结果分析参照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分析测试地点的空气状况.3结果与分析3.1原国防生宿舍样地分析结果如下表格所示.表1总悬浮颗粒物浓度测定记录表监测点原国防生宿舍旧址日期2015年5月1日时间7:20~17:20采样标况流量(m3min-1)0.09020833累积采样时间(min)480min累积采样体积(m3)47.7滤膜重量(g)采样前/W00.4766g 采样后/W10.4938g 样品重0.0172g总悬浮颗粒物含量(TSP,mg m-3)=[(W1-W0)×1000]/V r=[(0.4938g-0.4766g)×1000]/47.7=0.3629mg m-3表2我国大气环境质量标准中TSP浓度限值(mg/m3)TSP一级标准二级标准三级标准年平均0.080.20.3日平均0.120.30.5本小组样地(原国防生宿舍旧址)TSP为0.3629mg m-3,处于国家质量标准的二级标准和三级标准之间,空气悬浮颗粒含量相对较高.分析认为其主要原因如下:①国防生宿舍拆后,样地地表裸露,风过后更容易扬尘;②样地地表无较多绿色植物种植,对空气的净化度不高;③过方式宿舍临近华师次级干道,平时有一定车流量,容易扬尘.研究表明,交通车辆是城市空气颗粒物的主要来源,交通量越大,空气颗粒物浓度越高[1],所以该点经过的车辆排出大量粉尘微粒,通过气流引起大量悬浮颗粒的扬起,再加上周围绿化较差,缺少植物对粉尘的吸附,因此测得其空气悬浮粒子含量较高.3.2不同小组间样地数据横向对比由图1可知,西七楼下和国防生宿舍旧址的空气质量均在二级至三级之间,但国防生宿舍旧址的空气质量明显更差;生科院新院楼位于校园一隅,绿地面积大,人流车流较少,其空气质量为二级,接近一级水准.4讨论大气总悬浮颗粒物(TSP)的来源复杂,影响因素也很多,它既来自固定排放源又来自无组织排放,既受人群活动的影响又受到气象条件及地面植被程度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我们实验所测定的只是一个大体的TSP含量,而在实际防治中,往往是需要定量地计算出各个来源对环境污染的贡献值(分担率),也就是源解析.在进行源解析的方法中,最常用的是化学质量平衡法(CMB),其基本原理是质量守恒.它通过对收集的悬浮颗粒及排放源排放的颗粒样品并进行元素分析,运用数学统计的方法,最终得到各类排放源对悬浮颗粒物的贡献率[2-4].源解析的结果是制定大气污染防治规划的依据,对于确定污染治理重点,对环境管理和科学决策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另外,在实际的环境监测中,一些气象条件也会影响TSP的测定结果.比如说大雨过后TSP浓度值会降低,这是由于空气中的一些污染气体能够溶解在雨中[5].风速越大会越有利于空气中污染物质的稀释扩散,长时间的微风或静风则会抑制污染物质的扩散,使近地面层的污染物质成倍地增加[5].还有,多云、逆温等气象情况也会使TSP 浓度值升高[1].总悬浮颗粒物主要以大气气溶胶形式存在,其中人为过程排放的细粒子占有很大比重,加上浮颗粒物在大气中悬浮时间长,沉降速度慢,因其滞留时间长富集了大多数有害物质,易沉积在人体肺部,对人体健康危害性大[6].绿化情况好的环境悬浮微粒含量相对较少,植被对粉尘的吸附作用很大,所以可以通过合理种植各类植物,加大绿化带的覆盖面积,增强对粉尘的吸附作用,阻止汽车尾气的扩散,保持良好的空气质量.5注意事项①最好在同一个检测点同时进行重复采样,通过重复采样,取平均值来避免偶然的人为误差;②实验中采取的样品必须具有代表性,而对于一些无规律排放的污染源,应尽可能增长采样时间;③操作要规范,特别是安装和卸下滤膜的操作,要保证采样前滤膜没有收到外界的污染,卸下滤纸对其进行折叠时应动作轻柔,避免微粒被抖落,减少样品量;称量的时候时间尽量短,避免滤纸吸收大气中的水分,对称量数据造成影响.参考文献:[1]郭二果,王成,郄光发,房城.城市空气悬浮颗粒物时空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10,(05).[2]房春生,王菊,张子宜,钟宇红,董德明.化学质量平衡法在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源解析中的应用[J].科技咨询导报,2007,(19).[3]沈恒华,黄世鸿,李如祥.TSP的来源与气象因素对TSP测试的影响[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1996,(04).[4]柯昌华,金文刚,钟秦.环境空气中大气颗粒物源解析的研究进展[J].重庆环境科学,2002,(03).[5]尹振东.气象条件对可吸入颗粒物浓度的影响[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5,(03).[6]周有福,施林熙.空气总悬浮颗粒物中多种元素的同时测定[J].福建分析测试研究简报,2000,9(2):1234-1235.。
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实验报告

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通过测定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含量,了解空气中悬浮颗粒物的来源和分布情况,为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原理: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是指在空气中漂浮的所有固体微粒和液体微粒的总和,包括可吸入颗粒物(PM10)、可吸入颗粒物(PM2.5)以及细颗粒物(PM3.5)等。
测定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方法有多种,其中常用的是激光散射法、重量法、滤膜法等。
本实验采用重量法进行测定。
首先将待测空气通过滤膜,使其中的颗粒物被阻留在滤膜上,然后称取滤膜的质量并计算出其中的颗粒物质量,从而得出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含量。
三、实验仪器和试剂:1.电子天平:用于称取滤膜和待测空气的质量。
2.滤膜:直径为0.45μm,过滤效率达到99.97%以上。
3.空气采样器:用于采集待测空气样本。
4.干燥箱:用于将滤膜样品在高温下烘干至恒重。
5.称量瓶:用于称取干燥后的滤膜样品。
四、实验步骤:1.将电子天平调零并清洁干净。
2.用空气采样器采集一定量的室外空气样本,并将采样瓶密封好。
3.将采样瓶放入干燥箱中加热至恒重,取出后冷却至室温并称重。
4.用去离子水将采样瓶中的空气样本稀释至适当浓度(一般为1%),并倒入称量瓶中。
5.在称量瓶中加入一定量的滤膜,用电子天平称取滤膜的质量并记录下来。
6.将称量瓶放在恒温水浴中加热至恒重,取出后冷却至室温并再次称重。
此时称量瓶中除去滤膜的质量即为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含量。
五、实验注意事项:1.在采样过程中应避免空气流动和污染源的影响,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应注意温度控制,避免因温度变化过大而导致测量误差。
3.在称量过程中应注意操作规范,避免因人为因素导致测量误差。
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

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TSP)的测定目前测定空气中TSP含量广泛采用重量法,其原理基于:以恒速抽取定量体积的空气,使之通过采样器中已衡重的滤膜,则TSP被截留在滤膜上,根据采样前后滤膜重量之差及采气体积计算TSP的浓度。
该方法分为大流量采样器法和中流量采样器法。
本实验采用中流量采样器法。
一、仪器和材料(1)中流量采集器。
(2)分析天平:称量范围≥10g,感量0.1mg。
(3)恒温恒湿箱:箱内空气温度15~30℃可调,控温精度±1℃;箱内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50±5)%。
(4)玻璃纤维滤膜。
(5)镊子、滤膜袋(或盒)。
二、测定步骤(1)滤膜准备:首先检查滤膜是否有针孔或其他缺陷,然后放在恒温箱中于15~30℃任一点平衡24h,并在此平衡条件下称重(精确到0.1mg),记下平衡温度和滤膜重量,将其平放在滤膜袋或盒内。
(2)采样:取出称过的滤膜平放在采样器采样头内的滤膜支持网上(绒面向上),用滤膜夹夹紧。
以100L/min流量采样2.5h,记录采样流量和现场的温度及大气压。
用镊子轻轻取出滤膜,绒面向里对折,放入滤膜袋内。
(3)称量和计算:将采样滤膜在与空白滤膜相同的平衡条件下平衡24h 后,用分析天平称量(精确到0.1mg)记下重量(增量不应小于10mg),按下式计算TSP含量:TSP含量(mg/ m³)=[(W1-W) × 106]/(Q× t)式中:W1-----采样后的滤膜重量,g;W-----空白滤膜的重量,g;Q-------采样器平均采样流量,L/min;t-------采样时间,min。
三、结果处理(1)根据TSP的实测浓度、确定校园空气质量状况。
(2)分析布点、采样和污染物测定过程中可能影响监测结果代表性和准确性的因素。
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TSP)含量的测定3故校园大气TSP监测总平均值为:0.377mg/m3 ,校园大气TSP值各采样点测量值分布图见图11图1图11-2。
大气环境中悬浮颗粒物的监测与研究

大气环境中悬浮颗粒物的监测与研究大气污染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一个严重问题,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了巨大威胁。
悬浮颗粒物是大气污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对空气质量和人体健康具有显著影响。
因此,悬浮颗粒物的监测与研究变得至关重要。
首先,要想深入了解悬浮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我们需要详细了解悬浮颗粒物的种类和来源。
悬浮颗粒物主要分为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细颗粒物(PM2.5)。
PM10是指直径小于或等于10微米的颗粒物,主要来源于工业排放、道路交通和扬尘等;而PM2.5是指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主要来源于燃煤、机动车尾气和工业废气等。
了解了悬浮颗粒物的来源,有助于我们制定相应的措施以减少其排放,从而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其次,悬浮颗粒物的监测是保障大气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
传统的监测方法主要是利用质量浓度方法进行监测,即通过空气中颗粒物的质量和体积来评估其浓度水平。
这种方法简单直观,但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无法准确分析颗粒物的来源和成分。
因此,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借助先进的监测技术,如激光雷达和光学雷达等,以提高监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这些先进的监测技术可以实时获取悬浮颗粒物的质量、数量、形状等信息,为环境保护部门提供更准确的数据支持。
此外,悬浮颗粒物的研究对于揭示大气污染物的迁移和转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悬浮颗粒物在大气中的运动和变化过程极为复杂,受到天气条件、气候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研究悬浮颗粒物的迁移规律和变化机制,有助于我们对大气环境的演变过程有更全面的了解。
同时,研究悬浮颗粒物与其他污染物的相互作用也是重要任务之一。
不同种类的污染物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相互之间的影响往往不是简单的叠加,因此需要开展深入的研究以更好地评估其对大气环境和人体健康的综合影响。
最后,悬浮颗粒物的前沿研究领域之一是大气中微固相态颗粒物的化学成分分析。
颗粒物的化学成分对其毒性和生态影响具有重要影响。
大气中悬浮颗粒物的测定 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Array实验名称:大气中悬浮颗粒物的测定实验类型:定量实验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三、实验材料与仪器(必填)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必填)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七、讨论、心得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掌握中流量总悬浮颗粒物采样器的使用;2、掌握重量法测定大气中总悬浮微粒(TSP)、PM2.5、PM10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环境空气中悬浮颗粒物是一种常规的污染物,大气中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它们对人体健康、植被生态和能见度等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直接和间接影响。
因此,对这类污染物的浓度进行测定是大气环境污染研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
1、基本概念总悬浮颗粒物(TSP):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0μm的颗粒物。
以每立方米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毫克数表示。
可吸入颗粒物(PM10):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微米的颗粒物,可以被人体吸入,沉积在呼吸道、肺泡等部位从而引发疾病。
细颗粒物(PM2.5):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2.5微米的颗粒物。
2、浓度限值(《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3、测定原理颗粒物通过TSP、PM2.5、PM10切割器受惯性作用,较大颗粒被底部玻璃纤维滤膜捕获,小于100μm、2.5μm或10μm的颗粒物随气流从侧边通道流出,被环形玻璃纤维滤膜捕获,根据采样前后滤膜之差及采气体积计算TSP、PM2.5、PM10的浓度。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空气采样泵、滤膜、镊子、分析天平等。
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1、实验步骤(1)滤膜准备对光检查滤膜是否有针孔或其他缺陷,然后放入分析天平(精度 0.1mg)中称重,记下滤膜重量W0(g),将其平放在滤膜袋内。
(2)采样点和采样时间确定于2015年12月9日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农生环组团B座255室为样地,在样地中设置采样器3个,天气情况不佳,中雨,温度9~12℃。
(3)仪器准备安装好空气采样器,打开采样头顶盖,取出滤膜夹,擦去灰尘,取出称过的滤膜平放在滤膜支持网上(绒面向上),用滤膜夹夹紧,对正,拧紧,使不漏气。
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 重量法

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以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为标题,本文将介绍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方法和测定过程。
一、引言环境空气中的总悬浮颗粒物(TSP)是指直径小于或等于100微米的颗粒物,包括可见颗粒物和细颗粒物。
这些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和环境质量有重要影响,因此准确测定环境空气中的TSP浓度是必要的。
二、测定方法重量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环境空气中TSP浓度的方法。
其原理是通过将空气中的颗粒物捕集到滤膜上,然后将滤膜称重,计算出颗粒物的质量浓度。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选择合适的测定点位,安装好采样设备并校准。
2. 采样:将预先准备好的滤膜安装在采样器上,打开采样器开始采样,一般采样时间为24小时。
3. 滤膜处理:采样结束后,将滤膜取下,放置在恒温恒湿条件下等待静置,以消除静电等影响。
4. 称重:使用精密天平将滤膜进行称重,记录下质量值。
5. 计算:根据测定时间和滤膜的有效面积,计算出单位体积的颗粒物质量。
6. 数据分析:根据测定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评价,得出空气中TSP的浓度。
四、注意事项1. 在采样过程中,应注意采样器的正常运行,避免因设备故障导致数据不准确。
2. 在滤膜处理过程中,要避免手指直接接触滤膜,以免污染样品。
3. 在称重过程中,要保持天平的准确性,避免外界因素干扰称重结果。
4. 在数据分析中,应注意对测定结果的合理解释和评价,避免片面或错误的结论。
五、结果与讨论通过重量法测定环境空气中TSP的浓度,可以得到准确的数据,用于评价空气质量和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同时,这种测定方法简单易行,成本较低,适用于大规模的监测工作。
六、结论重量法是一种准确可靠的测定环境空气中TSP浓度的方法。
通过合理的实验步骤和仪器设备的选择,可以得到准确的测定结果,为环境保护和空气质量监测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
七、展望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和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对环境空气中颗粒物的测定要求越来越高。
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

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20120006005 徐铭京一.前言本次实验旨在熟悉空气采样器的使用及大气取样方法,掌握重量法测定大气总悬浮颗粒物。
大气悬浮颗粒物是悬浮在空气中的微小的固体和液体小滴的混合物,是雾、烟和空气尘埃的主要成分,其浓度达到一定程度后会导致人体产生一系列疾病,是危害人体健康的主要污染物。
测定分析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含量,对我们治理大气污染和保护人类自身健康十分重要。
二.材料与方法1.实验仪器:中流量空气采样器(流量50~150L min-1),分析天平(精度0.1mg),滤膜(聚氯乙烯滤膜),镊子2.测定方法2.1 滤膜准备:对光检查滤膜是否有针孔或其他缺陷,将选好的滤膜放在恒温恒湿箱中平衡24h,取出滤膜,然后放入分析天平(精度0.1mg)中称重,30s内称完,记下滤膜重量W0(g),将其平放在滤膜袋内。
2.2 采样点和采样时间确定:选取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门为采样点,采样时间为2015年5 月19日上午9点至晚上18点,天气情况良好,多云,微风,中午有一场雷阵雨,早晚气温变化不大。
2.3 仪器准备:安装好空气采样器,打开采样头顶盖,取出滤膜夹,擦去灰尘,取出称过的滤膜平放在滤膜支持网上(绒面向上),用滤膜夹夹紧。
对正,拧紧,使不漏气。
2.4 采样:以50 L/min流量采样,记录采样流量和现场的温度及大气压。
样品采完后,用镊子轻轻取出滤膜,绒面向里对折,放入滤膜袋内。
2.5样品测定:将采样后的滤膜放入恒温恒湿箱中平衡24h,然后称重,30s内称完,记下滤膜重量W1(g)。
2.6结果计算:总悬浮颗粒物含量(TSP,mg/m3)=[(W1 - W0)×1000]/Vr其中,W1——采样后滤膜的重量(g);W0——采样前滤膜的重量(g);Vr——换算为参比状态下的累计采样体积(m3)。
三.结果与分析表1.总悬浮颗粒物浓度测定记录表表2总悬浮颗粒物浓度国家标准等级[1]从表1的结果以及和表2国家标准值对比可以看出,监测点在检测当天的总悬浮颗粒含量达到国家的一级标准,说明当天该地点的空气总悬浮颗粒物含量很少。
大气中悬浮颗粒物的测定 实验报告

1、注意事项
1) 滤膜上积尘较多或电源电压变化时,采样流量会有波动,应随时注意检查和调节流量。 2) 抽气动力和排气口应放在滤膜采样夹的下风口,必要时将排气口垫高,以避免排气将地面尘土扬起。 3) 称量不带衬纸的过氯乙烯滤膜时,在取放滤膜时,用金属镊子触一下天平盘,以清除静电的影响。 4) 采样高度应高地面 3-5m。
将采样后的滤膜称重,30s 内称完,记下滤膜重量 W1(g),计算 TSP、PM2.5、PM10 的浓度。 2、计算公式 悬浮颗粒物含量(mg/m3)=(W - W0)×1000 / Vt 式中,W――样品滤膜质量,g;
W0――空白滤膜质量,g; Vt――换算为参比状态下的采样体积,m3。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结果
TEOM 微量振荡天平测尘仪是一种直接测量空气中尘质量浓度的方法,其灵敏度与准确度均较上述两 种仪器高出一个数量级,并且能够实现实时在线监测,无需再校准、无放射性源、可自动进行温度和压
1 陈紫燕, 韩雪梅. 湿度对空气质量监测中总悬浮颗粒物量值的影响[J]. 干旱环境监测, 2004, 18(02):124-126. 2 庄马展,吴宇光,周志林,杨青,庄世坚. 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三种测定方法比较[J]. 环境化学,2000,02:170-175.
订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线
环境空气中悬浮颗粒物是一种常规的污染物,大气中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它们对人体健康、
植被生态和能见度等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因此,对这类污染物的浓度进行测定是大气环
境污染研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
1、基本概念
总悬浮颗粒物(TSP):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0μm 的颗粒物。以每立方米空气中总悬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十三. 大气中总悬浮物的采集与测试
一.实验目的:
了解粉尘采样仪的基本组成,掌握重量法测定大气中总悬浮物测试原理和方法,熟悉大气中总悬浮物的基本概念。
二.实验原理:
用重量法测定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方法一般分为大流量(1.1-1.7m3/min)和中流量(0.05-0.15m3/min)采样法。
其原理基于:抽取一定体积的空气,使之通过已恒重的滤膜,则悬浮微粒被阻留在滤膜上,根据采样前后滤膜重量之差及采气体积,即可计算总悬浮颗粒物的质量浓度。
本实验采用中流量采样法测定。
三.实验仪器与药剂:
1.中流量采样器:流量50-150L/min,滤膜直径8-10cm。
2.流量校准装置:经过罗茨流量计校准的孔口校准器。
3.气压计。
4.滤膜:超细玻璃纤维或聚氯乙烯滤膜。
5.滤膜贮存袋及贮存盒。
6.分析天平:感量0.1mg。
7.塑料无齿镊子。
四.实验步骤:
1.采样器的流量校准:采样器每月用孔口校准器进行流量校准。
2.采样
(1)每张滤膜使用前均需用光照检查,不得使用有针孔或有任何缺陷的滤膜采样;
(2)迅速称重在平衡室内已平衡24h的滤膜,读数准确至0.1mg,记下滤膜的编号和重量,将其平展地放在光滑洁净的纸袋内,然后贮存于盒内备用。
天平放置在平衡室内,平衡室温度在20-25℃之间,温度变化小于±3℃,相对湿度小于50%,湿度变化小于5%;
(3)将已恒重的滤膜用小镊子取出,“毛”面向上,平放在采样夹的网托上,拧紧采样夹,按照规定的流量采样;
(4)采样5min后和采样结束前5min,各记录一次U型压力计压差值,读数准确至1mm。
若有流量记录器,则可直接记录流量。
测定日平均浓度一般从8:00开始采样至第二天8:00结束。
若污染严重,可用几张滤膜分段采样,合并计算日平均浓度;
(5)采样后,用镊子小心取下滤膜,使采样“毛”面朝内,以采样有效面积的长边为中线对叠好,放回表面光滑的纸袋并贮于盒内。
将有关参数及现场温度、大气压力等记录填写在数据表13-1。
3.样品测定:将采样后的滤膜在平衡室内平衡24h,迅速称重,结果及有关参数记录于数据表13-2。
五.实验注意事项:
1.滤膜称重时的质量控制:取清洁滤膜若干张,在平衡室内平衡24h,称重。
每张滤膜称10次以上,则每张滤膜的平均值为该张滤膜的原始质量,此为“标准滤膜”。
每次称清洁或样品滤膜的同时,
称量两张“标准滤膜”,若称出的重量在原始重量±5mg范围内,则认为该批样品滤膜称量合格,否则应检查称量环境是否符合要求,并重新称量该批样品滤膜。
2.要经常检查采样头是否漏气。
当滤膜上颗粒物与四周白边之间的界线逐渐模糊,则表明应更换面板密封垫。
3.称量不带衬纸的聚氯乙烯滤膜时,在取放滤膜时,用金属镊子触一下天平盘,以消除静电的影响。
六.实验原始数据记录:
表13-1.总悬浮物颗粒物采样记录
____校区____监测点
表13-2.总悬浮颗粒物浓度测定记录
____校区____监测点
实验环境条件:温度:℃;湿度: %;大气压强
kPa。
七.实验数据处理:
TSP nt
W c Q =
式中:
c TSP —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含量,mg/m 3; W-采集在滤膜上的总悬浮颗粒物质量,mg ; Q n —标准状态下的采样流量,m 3/min ; t —采样时间,min 。
2323323
322323273273
101.3101.32.69n p p p p Q Q Q p T T T p Q T =⨯=⨯=⨯
式中:
Q 2-现场采样流量,m 3/min ;
p 2—采样器现场校准时大气压力,kPa ; p 3—采样时大气压力,kPa ; T 2-采样器现场校准时空气温度,K ; T 3-采样时的空气温度,K ;
若T 3、p 3与采样器现场校准时T 2、p 2相近,可用T 2、p 2代之。
八.实验结果讨论:
实验数据的精确性与准确度及其可靠性。
实验收获与不足。
九.问答思考题:
1.本实验的主要干扰因素有哪些?应采取哪些措施来消除它们的干扰?
2.如何检查滤膜的完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