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中总悬浮微粒的测定

合集下载

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

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

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1引言环境空气中悬浮颗粒物是一种常规的污染物,大气中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它们对人体健康、植被生态和能见度等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因此,对这类污染物的浓度进行测定是大气环境污染研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本实验在校园中各种不同环境进行采样分析.通过本实验,达到掌握重量法测定大气中悬浮颗粒物浓度,并了解到校园不同环境大气中悬浮颗粒的浓度的大小.2材料与方法2.1实验材料中流量采样器(流量50~150L·min-1)、滤膜、镊子、恒温恒湿箱、精密电子电子称2.2试验方法2.2.1滤膜准备对光检查滤膜是否有针孔或其他缺陷,然后放入分析天平(精度0.1mg)中称重,记下滤膜重量W0(g),将其平放在滤膜袋内.2.2.2采样点和采样时间确定于2015年5月1日在华南师范大学陶园附近原国防生宿舍旧址为样地,在样地中设置采样器1个.天气情况良好,多云,微风,早晚气温变化不大.2.2.3仪器准备安装好空气采样器,打开采样头顶盖,取出滤膜夹,擦去灰尘,取出称过的滤膜平放在滤膜支持网上(绒面向上),用滤膜夹夹紧.对正,拧紧,使不漏气.2.2.4采样以100L/min流量采样,每4小时,记录采样流量和现场的温度及大气压,用镊子轻轻取出滤膜,绒面向里对折,放入滤膜袋内.2.2.5称量和计算将采样后的滤膜放入恒温恒湿器箱中平衡24h,然后称重,30s内称完.采样滤膜用分析天平称量(精度0.1mg),记下滤膜重量W1(g),按下式计算总悬浮颗粒物(TSP)含量.2.3数据分析总悬浮颗粒物含量(TSP,mg m-3)=[(W1-W0)×1000]/V r式中:W1—采样后滤膜重量(g);W0—采样前滤膜重量(g);V r—换算为参比状态下的累计采样体积(m3).2.4结果分析参照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分析测试地点的空气状况.3结果与分析3.1原国防生宿舍样地分析结果如下表格所示.表1总悬浮颗粒物浓度测定记录表监测点原国防生宿舍旧址日期2015年5月1日时间7:20~17:20采样标况流量(m3min-1)0.09020833累积采样时间(min)480min累积采样体积(m3)47.7滤膜重量(g)采样前/W00.4766g 采样后/W10.4938g 样品重0.0172g总悬浮颗粒物含量(TSP,mg m-3)=[(W1-W0)×1000]/V r=[(0.4938g-0.4766g)×1000]/47.7=0.3629mg m-3表2我国大气环境质量标准中TSP浓度限值(mg/m3)TSP一级标准二级标准三级标准年平均0.080.20.3日平均0.120.30.5本小组样地(原国防生宿舍旧址)TSP为0.3629mg m-3,处于国家质量标准的二级标准和三级标准之间,空气悬浮颗粒含量相对较高.分析认为其主要原因如下:①国防生宿舍拆后,样地地表裸露,风过后更容易扬尘;②样地地表无较多绿色植物种植,对空气的净化度不高;③过方式宿舍临近华师次级干道,平时有一定车流量,容易扬尘.研究表明,交通车辆是城市空气颗粒物的主要来源,交通量越大,空气颗粒物浓度越高[1],所以该点经过的车辆排出大量粉尘微粒,通过气流引起大量悬浮颗粒的扬起,再加上周围绿化较差,缺少植物对粉尘的吸附,因此测得其空气悬浮粒子含量较高.3.2不同小组间样地数据横向对比由图1可知,西七楼下和国防生宿舍旧址的空气质量均在二级至三级之间,但国防生宿舍旧址的空气质量明显更差;生科院新院楼位于校园一隅,绿地面积大,人流车流较少,其空气质量为二级,接近一级水准.4讨论大气总悬浮颗粒物(TSP)的来源复杂,影响因素也很多,它既来自固定排放源又来自无组织排放,既受人群活动的影响又受到气象条件及地面植被程度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我们实验所测定的只是一个大体的TSP含量,而在实际防治中,往往是需要定量地计算出各个来源对环境污染的贡献值(分担率),也就是源解析.在进行源解析的方法中,最常用的是化学质量平衡法(CMB),其基本原理是质量守恒.它通过对收集的悬浮颗粒及排放源排放的颗粒样品并进行元素分析,运用数学统计的方法,最终得到各类排放源对悬浮颗粒物的贡献率[2-4].源解析的结果是制定大气污染防治规划的依据,对于确定污染治理重点,对环境管理和科学决策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另外,在实际的环境监测中,一些气象条件也会影响TSP的测定结果.比如说大雨过后TSP浓度值会降低,这是由于空气中的一些污染气体能够溶解在雨中[5].风速越大会越有利于空气中污染物质的稀释扩散,长时间的微风或静风则会抑制污染物质的扩散,使近地面层的污染物质成倍地增加[5].还有,多云、逆温等气象情况也会使TSP 浓度值升高[1].总悬浮颗粒物主要以大气气溶胶形式存在,其中人为过程排放的细粒子占有很大比重,加上浮颗粒物在大气中悬浮时间长,沉降速度慢,因其滞留时间长富集了大多数有害物质,易沉积在人体肺部,对人体健康危害性大[6].绿化情况好的环境悬浮微粒含量相对较少,植被对粉尘的吸附作用很大,所以可以通过合理种植各类植物,加大绿化带的覆盖面积,增强对粉尘的吸附作用,阻止汽车尾气的扩散,保持良好的空气质量.5注意事项①最好在同一个检测点同时进行重复采样,通过重复采样,取平均值来避免偶然的人为误差;②实验中采取的样品必须具有代表性,而对于一些无规律排放的污染源,应尽可能增长采样时间;③操作要规范,特别是安装和卸下滤膜的操作,要保证采样前滤膜没有收到外界的污染,卸下滤纸对其进行折叠时应动作轻柔,避免微粒被抖落,减少样品量;称量的时候时间尽量短,避免滤纸吸收大气中的水分,对称量数据造成影响.参考文献:[1]郭二果,王成,郄光发,房城.城市空气悬浮颗粒物时空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10,(05).[2]房春生,王菊,张子宜,钟宇红,董德明.化学质量平衡法在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源解析中的应用[J].科技咨询导报,2007,(19).[3]沈恒华,黄世鸿,李如祥.TSP的来源与气象因素对TSP测试的影响[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1996,(04).[4]柯昌华,金文刚,钟秦.环境空气中大气颗粒物源解析的研究进展[J].重庆环境科学,2002,(03).[5]尹振东.气象条件对可吸入颗粒物浓度的影响[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5,(03).[6]周有福,施林熙.空气总悬浮颗粒物中多种元素的同时测定[J].福建分析测试研究简报,2000,9(2):1234-1235.。

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实验报告

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实验报告

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通过测定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含量,了解空气中悬浮颗粒物的来源和分布情况,为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原理: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是指在空气中漂浮的所有固体微粒和液体微粒的总和,包括可吸入颗粒物(PM10)、可吸入颗粒物(PM2.5)以及细颗粒物(PM3.5)等。

测定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方法有多种,其中常用的是激光散射法、重量法、滤膜法等。

本实验采用重量法进行测定。

首先将待测空气通过滤膜,使其中的颗粒物被阻留在滤膜上,然后称取滤膜的质量并计算出其中的颗粒物质量,从而得出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含量。

三、实验仪器和试剂:1.电子天平:用于称取滤膜和待测空气的质量。

2.滤膜:直径为0.45μm,过滤效率达到99.97%以上。

3.空气采样器:用于采集待测空气样本。

4.干燥箱:用于将滤膜样品在高温下烘干至恒重。

5.称量瓶:用于称取干燥后的滤膜样品。

四、实验步骤:1.将电子天平调零并清洁干净。

2.用空气采样器采集一定量的室外空气样本,并将采样瓶密封好。

3.将采样瓶放入干燥箱中加热至恒重,取出后冷却至室温并称重。

4.用去离子水将采样瓶中的空气样本稀释至适当浓度(一般为1%),并倒入称量瓶中。

5.在称量瓶中加入一定量的滤膜,用电子天平称取滤膜的质量并记录下来。

6.将称量瓶放在恒温水浴中加热至恒重,取出后冷却至室温并再次称重。

此时称量瓶中除去滤膜的质量即为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含量。

五、实验注意事项:1.在采样过程中应避免空气流动和污染源的影响,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应注意温度控制,避免因温度变化过大而导致测量误差。

3.在称量过程中应注意操作规范,避免因人为因素导致测量误差。

环境监测(大气环境监测)实验教学大纲

环境监测(大气环境监测)实验教学大纲

环境监测(大气环境监测)实验教学大纲环境监测(大气环境监测)实验教学大纲一、实验教学内容1、大气中总悬浮微粒(TSP)的测定2、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3、大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大气污染监测的布点方法、采样方法、采样仪器的使用方法、污染物的测定方法、监测数据的处理方法以及如何利用监测数据评价环境现状。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掌握大气污染监测的技术,为以后从事环境监测技术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了解大气污染物的布点采样方法和原理;2、掌握中流量TSP采样器基本技术及采样方法。

3、掌握大气采样器的构造及工作原理;4、学习和掌握重量法测定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TSP)的方法;5、掌握用吸收液采集大气样品的操作技术;5、掌握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测定大气中SO2浓度的分析原理及操作技术;6、掌握大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原理;7、掌握用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测定大气中氮氧化物的分析原理; 8、掌握可见光分光光度计的操作技术;三、实验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方式序号重点:教师讲授实验原理、仪器操作要点,指导学中流量TSP采样器的操作;1 玻璃纤维滤膜的恒温恒湿称重;学生预习、讨论、实验总结相结合。

难点:生完成布点、采样、测定、数据处理工作。

重点(难点)内容简述指导方式玻璃纤维滤膜的恒温恒湿称重;重点:大气采样器的操作及工作原理;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的操作技术;多孔玻板吸收管的使用; 2 可见光分光光度计的操作技术。

难点: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的操作技术;多孔玻板吸收管的使用;重点: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测定大气中氮氧化物的操作技术多孔玻板吸收管的使用; 3 难点: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测定大气中氮氧化物的操作技术四、对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能力和科学作风等方面的要求概述 1、掌握大气污染监测方案制订的方法; 2、掌握中流量TSP采样器的操作方法;实验操作(技能) 3、掌握大气采样器的构造及工作原理; 4、掌握用吸收液采集大气样品的操作技术; 5、掌握大气中TSP、NOX、SO2的测定方法;与哪些教学内容有联系 1、大气污染监测方案的制订(布点、采样、测定等); 2、大气中TSP的监测方法; 3、大气中SO2测定的原理及操作方法; 4、大气中NOX测定的原理及操作方法。

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

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

实验: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学习和掌握质量法测定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TSP)的方法。

2.掌握中流量TSP采样基本技术及采样方法。

二.实验原理大气中悬浮颗粒物不仅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主要污染物,也是气态、液态污染物的载体,成分复杂,并具有特殊的理化特性及生物活性,是大气污染监测的重要项目之一。

总悬浮颗粒物(TSP)指能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0μm的颗粒物。

测定方法借助具有一定切割特性的采样器,以恒速抽取一定体积的空气,空气中粒径小于100μm的悬浮颗粒物被截留在已恒重的滤膜上,根据采样前后滤膜质量之差及采样体积,可计算总悬浮颗粒物的质量浓度。

滤膜经处理后,也可进行颗粒物组分分析。

三.实验仪器1.ZWC-100A智能中流量大气采样器:流量范围80~120L/min2.滤膜3.分析天平(0.1mg)4.温度计5.气压计四.实验步骤1.滤膜准备滤膜使用前需用光照检查,不得使用有针孔或有任何缺陷的滤膜。

滤膜放入专用袋中,在干燥器内放置24h,迅速称量,读数准确到0.1mg,记下滤膜的编号和质量。

放回干燥器内1h后再次称重,二次称量之差不大于0.4mg即为恒重,装入专用袋内备用。

采样前,滤膜不能弯曲或折叠。

2. 采样采样时,将已恒重的滤膜用镊子取出,“毛”面向上,平放在采样头的网板上(网板上事先用纸擦净),放上滤膜夹,拧紧采样器顶盖,然后开机采样,调节采样流量为100L/min 。

采样后,用镊子将已采样滤膜“毛”面向里,对折两次成扇形放回专用袋。

记下采样日期和采样地点,记录采样期的温度、压力。

滤膜纸袋放入干燥器内,按滤膜准备一样再次称到恒重。

3. 计算总悬浮颗粒物含量(mg/m 3)=tQ W n ⨯ 式中 W ―截留在滤膜上的总悬浮颗粒物质量,mg ;t ―采样时间,min ;Qn —标准状态下的采样流量,m 3/min 。

323223332232T T p p Q 69.2T 3.101p 273p T p T Q Qn ⨯⨯⨯=⨯⨯⨯⨯⨯= 式中 2Q -现场采样表观流量, m 3/min ;2p -采样器现场校准时的大气压力,kPa ;3p -采样时大气压力,kPa ;2T -采样器现场校准时空气温度,K ;3T -采样时的空气温度,K 。

TSP测定

TSP测定

TSP的测定
大气中颗粒物质的测定项目有: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可吸入颗粒物(飘尘)浓度及粒度分布的测定、自然降尘量的测定、颗粒物中化学组分的测定。

总悬浮颗粒物(TSP)的测定
总悬浮颗粒物是指漂浮于空气中的粒径小于100微米的微小固体颗粒和液粒。

它主要来源于燃料燃烧时产生的烟尘、生产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建筑和交通扬尘、风沙扬尘以及气态污染物经过复杂物理化学反应在空气中生成的相应的盐类颗粒。

测定原理为用抽气动力抽取一定体积的空气通过已恒重的滤膜,则空气中的悬浮颗粒物被阻留在滤膜上(参见演示),根据采样前后滤膜重量之差及采样体积,即可计算TSP的质量浓度。

滤膜经处理
后,可进行化学组分分析。

根据采样流量不同,分为大流量采样法
和中流量采样法。

大流量采样(1.1-1.7m3/min)
使用大流量采样器连续采样24h,按下式计算
TSP浓度:
式中:
W——阻留在滤膜上的TSP重量(mg);
———标准状态下的采样流量(m2/min);
Q
n
t——采样时间(min)。

中流量采样法使用中流量采样器(50-150L/min),所用滤膜直径较大流量的小,采样和测定方法同大流量法。

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

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

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
一、目的意义
大气悬浮颗粒物是悬浮在空气中的微小的固体和液体小滴的混合物,是雾、烟和空气尘埃的主要成分,其浓度达到一定程度后会导致人体产生一系列疾病,是危害人体健康的主要污染物。

测定分析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含量,对我们治理大气污染和保护人类自身健康十分重要。

二、采样测定方法
1、仪器和材料
中流量采样器(流量80-120 L/min),分析天平(精度0.1mg),滤膜(聚氯乙烯滤膜),镊子
2、测定方法
(1)滤膜准备:对光检查滤膜是否有针孔或其他缺陷,然后放入分析天平(精度0.1mg)中称重,记下
滤膜重量W0(g),将其平放在滤膜袋内。

(2)采样点和采样时间确定:选取华南师范大学正门为采样点,采样时间为2011年3月12日上午8
点至晚上20点,天气情况良好,多云,微风,早
晚气温变化不大。

(3)仪器准备:安装好空气采样器,打开采样头顶盖,取出滤膜夹,擦去灰尘,取出称过的滤膜平放在
滤膜支持网上(绒面向上),用滤膜夹夹紧。

对正,拧紧,使不漏气。

(4)采样:以100 L/min流量采样,每4小时,记录采样流量和现场的温度及大气压,用镊子轻轻取出滤膜,绒面向里对折,放入滤膜袋内。

(5)称量和计算:采样滤膜用分析天平称量(精度
0.1mg),记下滤膜重量W1(g),按下式计算总悬
浮颗粒物(TSP)含量:
TSP含量(mg/m3)= (W1 - W0)× 1000
Vr
其中,W1—采样后滤膜的重量(g);
W0—采样前滤膜的重量(g);
Vr—换算为参比状态下的累计采样体积(m3)。

总悬浮微粒TSP

总悬浮微粒TSP
可计算总悬浮颗粒物的质量浓度。
三、仪器
1. 中流量采样器:流量50-150L/min,滤膜直径8-10cm。 2. 流量校准装置:经过罗茨流量计校准的孔口校准器。 3. 气压计。 4. 滤膜:超细玻璃纤维滤膜或聚氯乙烯滤膜。 5. 滤膜贮存袋及贮存盒。
6. 分析天平:感量0.1mg 。
四、测定步骤
六、 注意事项:
❖ 滤膜称重时的质量控制:取清洁滤膜若干张,在平衡室内平 衡24h,称重。每张滤膜称10次以上,则每张滤膜的平均值为 该张滤膜的原始质量,此为“标准滤膜”。每次称清洁或样 品滤膜的同时,称量两张“标准滤膜”,若称出的重量在原 始重量±5mg范围内,则认为该批样品滤膜称量合格,否则 应检查称量环境是否复合要求,并重新称量该批样品滤膜。
五、 t
式中: W—采集在滤膜上的总悬浮颗粒物质量(mg); t —采样时间(min); Qn—标准状态下的采样流量(m3/min),按下式计算:
Qn
Q2
T3P2 T2 P3
273 P3 101.3 T3
Q2
P2 P3 273 T2T3 101.3
2.69 Q2
P2 P3 T2T3
式中:Q2—现场采样流量(m3/min); P2—采样器现场校准时大气压力(kPa); P3—采样时大气压力(kPa); T2—采样器现场校准空气温度(K); T3—采样时的空气温度(K)。
若T3 、P3与采样器校准时的T2 、P2相近, 可用T2 、P2代之。
❖ 要经常检查采样头是否漏气。当滤膜上颗粒物与四周白边之 间的界线逐渐模糊,则表明应更换面板密封垫。
❖ 称量不带衬纸的聚氯乙烯滤膜时,在取放滤膜时,用金属镊 子触一下天平盘,以消除静电的影响。
学生实验

大气实验报告

大气实验报告
2.大气中颗粒物情况与哪些气象及环境因素有关,气象及环境因素如何影响空气质量(颗粒物)?
答:城市空气污染状况取决于两个因素:污染物的排放情况和大气的扩散能力。在污染源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扩散、迁移、流动和转化,与当时的气象条件密切相关,风向、风速、逆温层结、降水等气象因子对污染物的扩散起到、重要作用。如当有降水出现,或有风的时候,往往有利于空气中污染物的扩散;反之当有雾或风很小时,往往容易出现空气污染加重。
答:人为来源:燃烧过程中形成的煤烟飞灰,工业过程中排放的原料及产品微粒,汽车尾气
自然来源:岩石风化,森林火灾,土壤灰尘,植物花粉,真菌孢子
减少燃煤气直接向空气中排放,加大燃料燃烧效率,改良工艺,清洁生产,减少生产过程中废物的排放;研究技术,在汽车尾气排放前净化尾气中有害物质,达到尽可能少的向空气中排放。
3、支起三脚架、放置采样器,注意保持采样器水平安放,确认采样器已经经过流量校准。
4、空白滤膜,打开采样袋,用镊子取出滤膜后放入滤膜袋中,作为空白对照,做好滤膜登记,记录采样人,采样时间。
5、呼尘滤膜,用镊子取出滤膜,装入采样夹,装入采样器中。打开采样器电源开关,调节采样时间为30分钟,开启采样开关,调节采样流量由小至大到20L/min,采样过程注意观察采样流量稳定,采样结束,按下停止按钮,关闭电源开关,将流量调至“零”,小心旋转采样头,防止粉尘洒落,竖向拿采样头、将采样夹取出,置于水平处,双手用镊子取出滤膜,并对折两次,装入采样袋中,采样袋上记录采样时间、采样人。填写采样原始记录表。采样结束后,清点物品,装箱。
四、实验步骤
一、采样前准备
1、准备滤膜袋2个(1个空白对照)、镊子(1个)、呼尘采样头、采样夹、粉尘采样器、湿温度计、记录纸、笔。
2、采样人员要熟悉掌握滤膜装卸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气中总悬浮微粒的测定
专业:
姓名:
学号:
摘要近来,大气污染现象比较严重,大气悬浮颗粒物是形成雾、烟和空气尘
埃的主要成分。

当其浓度达到一定浓度时,会使人体产生一系列疾病,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测定分析大气中总悬浮微粒的含量,根据测量数据,提出些合理的措施,对我们治理大气污染和保护人类自身健康十分重要。

关键词:大气污染、大气悬浮颗粒物、大气测定、措施
前言大气是指包围在地球周围的气体,有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其厚度达
1000-1400m。

其中,对人类及生物生存起着重要作用的是近地面约10km内的气体层(对流层),常称这层气体为空气层。

随着工业及交通运输等事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煤和石油的大量使用,将产生的大量有害物质,如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

这些有害物质排放到大气中,当其含量超过环境所能允许的极限并持续一定时间后,就会改变大气,特别是空气的正常组成,破坏自然的物理、化学和生态平衡体系,从而危害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健康,损害自然资源及财产、器物等。

这种情况即被成为大气污染或空气污染。

大气污染物的种类不下千种,其中,大多数为有机物。

依据其形成过程,可分为一级污染物和二级污染物。

大气中的污染物质的存在状态是由其自身的理化性质及形成过程决定的,气象条件也起一定的作用。

一般把它们分为分子状态污染物和粒子状态污染物。

粒子状态污染物(或颗粒物)是分散在大气中的微小液体和固体颗粒,粒径多在0.01-100微米之间,是一个复杂的非均匀体系。

通常,根据颗粒物在重力作用下的沉降特性将其分为降尘和飘尘。

粒径大于10微米的颗粒物能较快地沉降到地面上,称为降尘。

粒径小于10微米的颗粒物可长期飘浮在大气中,称为飘尘。

飘尘具有胶体性质,故又称气溶胶。

通常所说的烟、雾、灰尘就是用来描述飘尘存在形式的。

大气总悬浮颗粒物对人体的健康影响很大,吸入颗粒物会导致肺炎、气喘、肺功能下降等呼吸系统疾病,生活在空气颗粒物较高地区的人群,死亡率会明显增加。

1、测定目的及原理
1.1测定目的
(1)掌握重量法测定总悬浮微粒的原理。

(2)学会总悬浮微粒测量的操作技术。

(3)了解DB-202型空气泵及ZW-100型中流量总悬浮微粒颗粒物采样头的使用方法。

1.2TSP测定原理
用重量法测定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方法一般分为大流量(1.0-1.7m³/min)和中流量(0.05-0.15 m³/min)采样法。

其原理是抽取一定体积的空气,使大气试样通过已经称至恒重的滤膜时,悬浮微粒被阻留在滤膜上,根据采样前后滤膜的质量差及采样体积,即可求得大气中总悬浮微粒的含量。

2、所需仪器与材料及测定步骤
2.1所需仪器与材料
(1)中流量采样器:流量50-150L/min ,滤膜直径8-10cm ;
(2)分压计;
(3)分析天平,感量0.1mg ;
(4)滤膜:超细玻璃纤维滤;膜或聚氯乙烯滤膜;
(5)滤膜贮存袋及贮存盒。

2.2测定步骤
(1) 滤膜的准备
将滤膜剪成直径为90mm 的圆片,放入纸袋(或盒)中,在平衡室内平衡,称至恒重后备用。

(2)采样
将已恒重的滤膜用镊子小心取出,平放在滤膜采样板的网板上(预先用纸擦净)。

若用聚氯乙烯膜,需揭去衬纸,将毛面向上放置,然后拧紧采样夹,放在采样泵上,以100L/min 的流量采样。

采样时间为0.5h 。

采样时,应记住采气流量,现场温度和大气压力,以及采样持续的时间,直测到所要求的时数为止。

采样高度1.5-3.0m ,若在屋顶上采样,应距屋顶1.5m 。

采样点应选在不接近烟囱、材料仓库、施工工地及停车场等局部污染源的地方,也不能在靠近高墙、树木及屋檐下采样。

采样后,用镊子小心取下滤膜,对折两次,叠成扇形,放回纸袋(或盒)中。

若用聚氯乙烯膜,则将叠成扇形的滤膜夹在衬纸中,再放回纸袋(或盒)中。

(3)样品采样
将采样后的滤膜在平衡室内平衡24h 后,迅速用天平(感量0.1mg )称量。

3、称量及数据处理
3.1称量与计算
将采样前的空白滤膜及采样后的样品滤膜置于恒温恒湿的天平室内,各袋分开放置,不可重叠。

平衡24h 后,称滤膜质量,过1h 后再称量,直至恒重。

按下式计算总悬浮微粒的浓度: V m m m mg TSP r
031000
)().(⨯-=-
其中:m 表示样品滤膜的质量,g ;
m 0表示空白滤膜的质量,g ;
V r 换算为参比状态下的采样体积,m 3。

3.2结果
TSP 含量:V m m m mg TSP r 031000)().(⨯-=
- 1333
.03
1000
)4815.04819.0(=⨯-=
采样体积V r m 3330001.0100=⨯⨯=
3.3分析
大气总悬浮颗粒物(TSP)的来源复杂,影响因素也很多,它既来自固定排放源有来自无组织排放,及地面植被程度等多种因素的制约。

在实际的环境监测中,一些气象条件也会影响TSP 的测定结果。

比如雨雪过后TSP 的浓度值会降低,这是由于空气中的一些污染气体会溶解在雨雪中。

而风速越大越有利于空气中污染物质的稀释扩散,长时间的微风或静风则会抑制污染物质的扩散,是近地面层的污染物质成倍地增加。

多云、逆温等气象情况也会使TSP 浓度值增高。

4、防治措施
防治大气总悬浮颗粒物十分重要,具体的防治措施如下:
(1)调整能源结构,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减少煤炭的消耗;
(2)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扩大无铅汽油的应用;
(3)对存在粉尘污染的工厂必须在落实除尘设施后才允许建厂投产;
(4)扩大绿化面积,多种树、草等植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